24功臣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征人物生平 归唐献策

历史趣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征人物生平 归唐献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征人物生平归唐献策
导语:早年经历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

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
早年经历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

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

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

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

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

”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

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

”拂袖离去。

归唐献策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

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

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

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

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
生活常识分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刘弘基简介刘弘基 582-650, 汉族,雍州池阳人,唐代名将,隋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以父荫为右勋侍。

隋朝大业末年,为避从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被关进监狱。

后投奔太原,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

下面是。

刘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好侠仗义,不事家产。

隋炀帝连年发动征讨高丽的战,强令全国青年按时服兵役,并 1L 规定服役的兵员一律口备戎装。

此时的刘弘基己经沦落到一贫如洗,连随军的盘缠都凑不够,因此没有随部队出发,而是单独行动追赶部队。

当他走到汾阳今山西宝鼎时,知道到辽东指定的地点还很遥远,无论怎样赶路也是迟到,军法规定迟到即斩。

刘弘基想不出别的办法,便与住在同一旅丿占的一个屠夫一同杀牛卖肉,以此为生。

后來,刘弘基的身份传到县吏的耳里,于是被捕,囚禁在当地的监狱里,一年后花钱赎了出來。

出狱后的刘弘基生计无着,趁乱盗马,一路边卖边吃,來到太原,正值李渊招兵买马, 便投到李渊门下。

刘弘基见李世民气度不凡,待人接物的言行间处处流露出雄心壮志,感到由衷的钦佩和向往,丁是真心实意地做事,主动接近李世民,因此深受重用,竞达到“出则连骑,入同卧起”的地步。

李渊举兵起义时,刘弘基与长孙无忌招募回二千多人。

当时隋朝派驻太原的官员王威、高曲雅准备制裁李渊,李渊便请刘弘基与长孙顺徳埋伏于官厅的屏风后面,将王、高二人擒拿斩首。

此后刘弘基跟随李世艮,攻克西河今山西汾州。

据两唐书记载,宋老生兵败后, 因为城门已经关闭,所以弃马入护城壕沟,准备沿着从城上放下的绳子爬上,被刘弘基所杀。

但是据《大唐创业起居注》[1]记载,当时斩杀宋老生的乃是卢君泻所部一一“帝李渊乃传言已斩宋老生,所部众闻而大乱,舍仗而走,争奔所出之门,门己大郎、二郎先所屯守,悬门不发。

老生取入不得,城上人下绳引之,老生攀绳欲上,去地丈余,军头卢君谓所部人等,跳跃及而斩之,传首诣帝。

” 一一此处存疑。

而 J1 “长堑”并不是指悬崖,而是指壕沟。

起义军打到河东今山西蒲州镇时,刘弘基带领一千人先渡黄河,攻克冯翊今陕西大荔镇,被任为渭北道大使,授权他主持所在地区的军事,抓著战机,主动进攻。

程知节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构全分析

程知节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构全分析

程知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构全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旧唐书·裴刘合传》里保存了两个功臣名单,《新传》照抄下来。

一个是李渊颁布的“太原元谋功臣”名单,一个是李世民颁布的“功臣实封差第”名单。

把这两个名单作点分析,会有助于对李渊、李世民父子之争作进一步了解。

“太原元谋功臣”名单是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的,一共有十七人:尚书令秦王某、尚书左仆射裴寂及〔纳言刘〕文静特恕二死,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约免一死。

这个名单在纂修《实录》、《国史》时肯定加过工,不称“秦王世民”而称“秦王某”便是明证。

建成已是太子不入功臣之列可以理解,只列秦王世民不列齐王元吉就颇奇怪。

如说李渊起兵时建成、元吉不在太原,是从河东赶去的,那李渊的女婿柴绍也是从长安赶去的,何以名单中有柴绍而无元吉,显然是加工时砍掉的。

另外武士彟是否后来因武则天的关系而窜入也可考虑。

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信据的。

其中除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的族叔,后来曾“讨建成馀党于玄武门”,很可能此时已和刘文静同属李世民私党外,其馀都是李渊的人。

刘弘基、柴绍、殷开山曾随李世民打薛举,打王世充、窦建德,唐俭更做过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长史,但都是后来的事情。

刘政会、赵文恪在武德初曾协助齐王元吉留守太原,窦琮曾随同太子建成消灭刘黑闼,但也看不出他们和建成、元吉有什么特殊关系。

李思行曾任齐王护军,玄武门之变后曾被“锢送诣京师”,这也是后来的事情。

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内禅,李世民即位,十月就定“功臣实封差第”,其名单也见于《旧唐书》卷二《太宗纪》,内容相同:裴寂加食九百户,通前为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食邑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等四人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李、刘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四人食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八人各食六百户,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药师、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六人各食三百户。

凌烟阁24功臣

凌烟阁24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1位:长孙无忌,李世民的舅子哥,在大唐建立之前的战争中,功劳并不突出,后来,主要参与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第2位:李孝恭,是李世民未出三服的兄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得到了李世民的猜忌,但是,碍于李孝恭的赫赫战功和他在李氏家族中的威望,李世民还是把他列入了第二位功臣;第3位:杜如晦,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与房玄龄有“房谋杜断”之称;第4位:魏征,本属太子李建成集团,玄武门之变后,归服了李世民;第5位:房玄龄,能谋善断,参与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第6位: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并在刺杀之前释放在押犯,发给他们武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第7位:尉迟敬德,此人是李世民的铁杆粉丝,早期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后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杀死了李元吉;第8位:李靖,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的建立及发展立下不朽功勋,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9位:萧瑀,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10位:段志玄,李建成一直想谋害李世民,不惜重金贿赂段志玄,企图收买他,段志玄坚辞不受,并告知李世民,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第11位:刘弘基,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开唐有功,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12位:屈突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随后,按照李世民的旨意赶往洛阳,防止洛阳发生动乱;第13位:殷开山,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开唐有功,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14位:柴绍,李渊的闺女女婿,与李世民走得比较近,但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15位:长孙顺德,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与秦叔宝等人追击李建成余党;第16位:张亮,在洛阳执行收买豪杰任务,为发动玄武门之变做准备;第17位: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后来,与尉迟恭一起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做个了断,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率领士兵控制了唐高祖和其余文武大臣;第18位:张公谨,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成为李世民府中的幕僚,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勇力过人,独自关闭大门,将李建成的军队挡在了门外;第19位:程咬金,开唐有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第20位: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合称“初唐三大家”,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21位:刘政会,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22位:唐俭,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在贞观三年,奉命说降突厥,曾配合李靖生擒颉利可汗;第23位:李勣,也就是徐世勣,又称徐懋功,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24位:秦叔宝,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至于他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众说纷纭,但《旧唐书》中明确记载秦叔宝参与了这次政变,不过,其他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此事。

清朝二十四臣

清朝二十四臣

人物成就
范文程还大胆地提出,治理天下首先在于会用人, 他针对清朝重满族轻汉族和任人唯亲大搞宗派的弊政, 建议朝廷各部院大臣都要推荐人才“不论满汉新旧, 不拘资格,不避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去充当各级 官吏。范文程这样选拔、培养人才,博得了顺治皇帝 的赞许。1654年(顺治十一年),清廷为了表彰范文 程的功绩,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后又加升太傅兼太子 太师;到1657年(顺治十四年)又恩诏加秩一级,并 将其画像收藏在皇宫之内。
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 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 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 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 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 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 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 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 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 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 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 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 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 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 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 年)赐自尽。
张廷玉(清代文臣)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 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 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 老,居官五十年。
佟佳· 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1671—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 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刚之子,康熙理藩院尚 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曾经帮 助雍正秘密登基(后书记载,不实),于雍正五年 (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
人物评价
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两极化。 有人认为,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清朝勾结,导致汉人 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明皇族、大臣等,故他的 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因此故经常有人拿“现代吴三桂” 这个称号来攻击对手。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忠于他和 他的家族利益行事,降清有迫不得已一面,且后期又有反清 行为,故“汉奸”评价有过苛刻。 现玉田县南部窝洛沽镇,仍保留着完整的《吴氏家谱》, 其中记载,吴三桂引清入关的原因,皆因李自成逼迫吴三桂 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在北京杀吴家百余口,原文如下: “李贼进京,于宣武门外,杀吴家百余口.....”,并未闻怒 发冲冠为红颜。家仇所使,这才是他引清入关的真正原因。 但总体而言,其为私利卖大义,反复无常,不择手段。 无论叛明降清还是反清复明,皆出于其个人利益、眼前利益 最大化,是民族历史上可耻之徒,最终结局证明多行不义必 自毙。

历史趣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魏徵

历史趣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魏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魏徵导语: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历史如何评价魏徵王珪: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

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②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

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长孙皇后:①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

②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

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

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生活常识分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展开全文1、房玄龄[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579~648)•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

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

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

“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

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详细]2、杜如晦 [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85~630)•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字克明。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

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

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详细]3、长孙无忌 [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94~659)•中国唐代宰相。

字辅机。

河南洛阳人。

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

父长孙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

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

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

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李治。

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详细]4、尉迟恭 [唐] 唐朝名将(585~658)•尉迟恭(公元585年——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

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5名唐将。

乾隆二十四功臣排名

乾隆二十四功臣排名

乾隆二十四功臣排名乾隆朝并无二十四功臣之说,所知的只有清朝二十四名臣:1.多尔衮——大清开国第一臣2.洪承畴——背明降清、功罪难评的清朝宰辅3.范文程——辅佐二帝的开国名臣4.鳌拜——恃功专横、朝纲独断的权臣5.吴三桂——出尔反尔、起兵反叛的逆臣6.明珠——得陇望蜀,功过参半7.张廷玉——历仕三朝、名垂青史的名臣8.隆科多——盛极而衰的顾命大臣9.年羹尧——战功扬名、恃宠身败的狂妄之臣10.鄂尔泰——改土归流、抚镇边疆的清朝功臣11.刘墉——正直廉明、一身清白的名臣12.纪晓岚——风流才子、有为大学士13.和珅——贪得无厌、祸国殃民的大奸巨蠹14.林则徐——虎门销烟、大扬国威的钦差大臣15.肃顺——重用汉臣、命断菜市口的顾命大臣16.僧格林沁——镇压义军、血溅沙场的清朝重臣17.曾国藩——湘军首领、“中兴”名臣18.李鸿章——兴办洋务、无力回天的清朝宰辅19.左宗棠——纵横沙场、功在边陲的湘军统帅20.张之洞——布施新政、力挽狂澜的晚清重臣21.奕欣——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洋务大臣22.翁同龢——支持维新、反对求和的帝王之师23.荣禄——效忠慈禧、屠杀维新派的刽子手24.袁世凯——出卖维新、窃取共和的一代奸雄扩展资料:清朝二十四臣,不仅是清代十二朝历史的概括和缩写,也是他们大起大落的人生咏叹。

大清王朝的历史已经尘埃落定,但二十四臣的名字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逝去,而是透过历史的尘封变得愈来愈清晰,影响着一代代后人。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真实再现大清王朝的多尔衮、隆科多、鳌拜、年羹尧、刘墉、纪晓岚、和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奕欣、林则徐、袁世凯等人的人生轨迹,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特征。

意在纠正普通观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一些不准确甚至不正确的认识,普及历史知识。

参考资料:清朝二十四臣百度百科。

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凡二十四人。

在这二十四功臣中,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韩世忠是职业军人。

赵普(北宋宰相)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

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

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曹彬(北宋开国名将)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

乾德二年(964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

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

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

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

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

死后谥号武惠。

薛居正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1] 。

北宋大臣、史学家。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

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念旧的李世民回想起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岁月,便将那些当初和自己一同打天下的诸多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为人臣荣耀之最。

这二十四人的排名并非按功劳大小,而是按最高官职排名。

二十四位功臣中当时已有11人去世,很多人获得的赠官都比较高,所以排在了前面。

长孙无忌最高官职为司徒排在首位,李孝恭、杜如晦、魏征三人已去世,此三人赠官都是司空,而房玄龄当时任司空一职,本着死者为大的原则,房玄龄这个真司空排在了三位赠司空之后。

(图片转自历史导图)。

唐太宗 二十四功臣(国公)

唐太宗  二十四功臣(国公)

第一名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659年),字机辅,河南洛阳人。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

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

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

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历任尚书仆射、司空。

为人谨慎,改任司徒。

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

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

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

有诗三首。

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干,后李承干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武则天擅权,与武氏结怨。

后遭武氏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遭流放至黔州,不久被迫自杀。

第二名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

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

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

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

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三名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

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明朝二十四臣

明朝二十四臣

第一名将:徐达徐达(1332~1385年),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

从南略定远,取和州。

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神机妙算: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最后的宰相:胡惟庸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

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

汉族,苏州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博闻强记:解缙解缙(1369-1415),明朝内阁首辅、著名学者。

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

洪武十二年进士。

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唐朝开国三大功臣为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玄武门五大功臣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

唐初唐高宗李治封杜柯安国公,凌烟阁最后追授一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

贞观十七年已经去世的人,此时已经获得赠官(死后赠官一般会远远高于生前真正职务),因而排在前面。

举例而言,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

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是赠司空。

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

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为“去世较晚、此时未获得死后赠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图画功臣於凌烟阁并非始于唐代。

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么干过。

大宋王朝—昭勋阁二十四位功臣

大宋王朝—昭勋阁二十四位功臣

大宋王朝—昭勋阁二十四位功臣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指的是在南宋的时候,宋理宗宝庆二年,他把一份功臣名单交给画师,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皇帝命令画师把这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在宋理宗钦定的这二十四功臣中,北宋的功臣占了16位,南宋8位,上榜者多为相国级的著名文臣,比如北宋的丞相赵普、大文豪司马光等,但是,人们熟悉的包拯包青天却没上榜。

另外,因武功上榜的只有五位人,他们分别是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及韩世忠——宋朝的重文轻武之策,在此可见一斑。

另外,同样是抗金名将,韩世忠榜上有名,而精忠报国的岳飞竟然名落孙山。

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昭勋阁,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凡二十四人。

在这二十四功臣中,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韩世忠是职业军人。

赵普、薛居正、李沆、王曾、王旦、吕夷简、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是曾担任过首相的重臣,石熙载仅仅担任过枢密使。

大家都知道,在宋理宗宝庆二年,有二十四味功臣的画像在昭勋阁,但是昭勋阁中却没有他们。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没有进入昭勋阁的几位功臣:1.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范仲淹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也曾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三国24谋士排名榜

三国24谋士排名榜

三国24谋士排名榜三国正史上二十四谋士并没有排名,《三国演义》小说推出后,三国迷给三国二十四位谋士进行了排名。

排名的主要方式以成败论,以谋士所做的贡献论名次。

依次分别是司马懿、诸葛亮、荀彧、周瑜、陆逊、鲁肃、荀攸、法正、庞统、贾诩、董昭、蒋济、刘晔、郭嘉、程昱、钟繇、沮授、枣祗、陈登、李儒、陈宫、蒯良、田丰、徐庶。

司马懿的谋略远不如诸葛亮,但诸葛亮北伐失利全是他的功劳。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隐蔽的军事家。

他懂得隐忍,最终成功夺取曹魏政权,成为所有谋士中最大的赢家。

诸葛亮是蜀国的栋梁,诸葛亮谋略过人。

但北伐多因粮草不佳而失败,所以说对自己不利。

经过长途跋涉,我终于在北伐中牺牲了。

于迅是曹操的主要顾问之一,于迅帮助曹操稳定了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

不幸的是,曹操和于迅有不同的野心,而于迅一心想要建立汉朝。

最后曹操杀了它。

周瑜、鲁迅、鲁肃被称为东吴三杰,三人都非常足智多谋,深受孙权信任。

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周瑜是保护东吴的第一功臣,可惜英年早逝。

鲁迅年轻,勇敢,足智多谋,打败了刘备的军队,挫伤了蜀国的元气。

鲁肃与吴、蜀结盟,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荀攸智谋超群,一生功勋卓著,为人十分低调。

曹操经常评价荀攸,说荀攸的智慧和境界达到了古圣先贤,内心的聪明无与伦比。

荀攸有一颗诚实的心。

他从不欺骗朋友,也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双重人格的男人,具有贾诩和郭嘉的双重特征,比如贾诩和郭嘉。

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之一刘备,品德败坏,不为世人所称道。

庞统谋略出众,刘备得以进西川,攻成都。

庞统的剧占了先机。

可惜我辛辛苦苦赚了利润,最后死在了凤凰坡。

号称毒男的贾诩,屡次祭出奇招,既狠又毒。

大名鼎鼎的马超被贾诩的越轨行为坑得很惨,最后投奔刘备,成了他的将军。

陈寿撰写《三国志》将董昭、蒋济、刘晔、郭嘉、程昱5人放在一起评价,他们五人皆有计策出众,是三国中不可缺少的奇才,每个人都料事如神,很有特点。

钟繇、巨手、早佐、陈登、李儒、陈宫、蒯良、田丰、徐恕等。

明朝二十四臣

明朝二十四臣

明朝二十四臣大明王朝(1368——1644)近300年里,经过多少沧桑巨变、社会盛衰,其间有过蒸蒸日上的繁华盛世,也有濒临灭亡的危局。

在明朝这座帝国大厦的兴建、繁盛和坍塌过程中,有为数众多且永载史册的臣子参与其中,伴随着这座大厦一起走过了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徐达刘基胡惟庸姚广孝解缙杨士奇郑和于谦王守仁夏言严嵩戚继光俞大猷张居正海瑞李贽叶向高徐光启魏忠贤袁崇焕方孝儒郑成功刘瑾史可法在交织着荣耀与耻辱、抗争与屈服、辉煌与衰落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名震华夏、永载史册的著名臣子。

他们以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共同绘制了斑斓多彩、意蕴悠长的历史画卷。

在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忠臣良将。

其中有用兵如神的王守仁,剿灭倭寇的俞大猷、戚继光,挥“鞭”天下的张居正,直言上书、不畏权贵的海瑞,献身科学的徐光启等,他们留下了千古美名,为后人称道。

然而,历史中泥沙俱下,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如奸臣严嵩、宦官刘瑾、魏忠贤专权。

祸乱朝纲,将大明朝廷弄得千孔百疮,一蹶不振,直至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浪潮淹没。

当满清八旗铁骑将农民军击败入主中原后,血溅扬州的史可法,以及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进行了殊死抵抗,给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涂上长虹贯日的最后色彩。

该书特意精选24位大臣,他们是明朝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古人云:开卷有益。

读此书后,你的身心一定会获得愉悦,如同沿着时空隧道回到几百年前,你会切身体会到动荡不安的政局,也会感受到雄阔、清廉、偏激、欺诈等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会与那些叱咤一时的古人一起呼号,一起悲欢,更会感到离我们很远的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你在领略这些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风貌时,心灵会得到升华,对生活会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1.徐达——功高盖世、食鹅疾终的开国功臣2.刘基——孔明再世、运筹帷幄的开国谋臣3.胡惟庸——奸党魁首、叛逆之臣4.方孝儒——舍生取义、惨遭十族之诛的明朝大臣5.姚广孝——满腹儒道、助燕夺位的释家大臣6.解缙——恃才傲物、赐死狱中的文臣7.杨士奇——力佐四朝、功德卓著的内阁大臣8.郑和——传播文明、广建友谊的和平使者9.于谦——力挽狂澜、遭诬弃市的忠臣10.刘瑾——权擅天下、凌迟致死的太监11.王守仁——创立“心学”、用兵如神的儒将12.夏言——迎合帝意、失宠被杀的首辅13.严嵩——误国乱政、恶贯满盈的一代奸臣14.戚继光——荡平倭寇、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15.俞大猷——热血报国、淡泊功名的民族英雄16.张居正——励精图治、死后蒙冤的改革家17.海瑞——正直清廉、不畏权势的“青天”18.李贽——著书立说、割喉自杀的儒臣19.叶向高——尽忠尽职、无力回天的宰辅20.徐光启——学贯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21.魏忠贤——自阉入宫、恶贯满盈的权宦22.袁崇焕——威震辽东、凌迟屈死的英雄23.史可法——以身殉国、血溅扬州的抗清名臣24.郑成功——忠贞抗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李孝恭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李孝恭简介

20XX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李孝恭简介李孝恭,唐初大将。

高祖族侄。

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

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

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遗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

下面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李孝恭简介攻略巴蜀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下诏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连下三十余州。

随后进击朱粲。

大破其阵,俘获其众,诸将都说:“朱粲之徒杀食活人,是凶恶之贼,请将他们坑杀。

”孝恭说:“不能这样。

如今列城尽在寇境,如获敌则杀,以后还有谁归降呢?”全都赦罪释放。

由此缘故,传檄所至之处,相继归附。

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被封为信州总管,承受制命可以权益授官。

平灭萧铣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又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1/ 5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任命其为信州总管,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他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李孝恭尽召巴蜀地区首领子弟收录任用,对外表示引荐擢用,而内心是将他们作为人质。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孝恭被任命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率水陆十二支军队从夷陵出发,击破萧铣二镇之兵,解开战舰放于江中。

诸将说:“所获船舰应当为我军所用,弃船就会资助贼寇,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孝恭说:“萧铣的辖境,南至岭表,东达洞庭,地势险要战士众多,如今萧铣沿江镇守将士众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来,我军就会内外交困,舟船虽多,又有何用?如今萧铣已败,不会马上进兵,往返打听情况,就可延缓其救兵,那么我军就能顺利地攻下江陵了。

”不久萧铣救兵到达巴陵,见空船,果然迟疑不进。

萧铣自度救兵难于急至,就对属下说:“天不助梁,数次亡国。

如果战至力屈而降,唐军必因军士死伤而大杀城内百姓。

怎能因为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

现在城池还未被攻拨,我先出降,可能会保全民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zhēng]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

唐朝凌烟阁24功臣画像

唐朝凌烟阁24功臣画像

唐朝凌烟阁24功⾂画像赵国公长孙⽆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

终⾝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之⼒”。

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宗。

因反对唐⾼宗⽴武则天为皇后⽽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杀。

赵郡王李孝恭: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

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中⼼,以歌舞美⼈⾃娱。

贞观⼗四年,暴病⾝亡。

莱国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

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龄推荐⽽受李世民重⽤,为⼗⼋学⼠之⾸。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武门之变主谋。

贞观年间与房⽞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六岁。

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国公魏征:原为李密谋⼠,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

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太⼦建成麾下。

⽞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

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不⾔,以进谏著称。

终⽣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龄第⼀,贞观之后以魏征第⼀。

贞观⼗六年病故。

.梁国公房⽞龄: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

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李世民幕府,被委以⼼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武门之变主谋。

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赏,被⽐为汉之萧何。

贞观年间负责⾏政,为相近⼆⼗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出征⾼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

贞观⼆⼗三年病故。

申国公⾼⼠:李世民长孙后、长孙⽆忌的亲舅舅,⼆⼈之⽗早死,实际由⾼⼠廉抚养。

⾼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

因得罪杨⼴,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

其⼈善⾏政、⽂学,为李世民⼼腹,参与⽞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国公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

起初不被众将信任,⼏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后来归顺唐朝,擅长行政,被李渊重用。李世民登基以后和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遭到排挤。
第十名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段志玄(?—642年),唐初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
第十六名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
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第十九名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七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第八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第十一名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第二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二十名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
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27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585-630)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生卒年表及简介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约599-659)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591-640)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第十二名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
第十三名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七名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第十八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第二十四名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朝二十四功臣
第一名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659年),字机辅,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有诗三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