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22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226人民版PPT课件

怀纳谏的优良品质。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提示 与民休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治国思想的影响。 提示 出现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 提示 唐太宗虚怀纳谏,实行开明政治。 (4)出现史料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皇帝的个人品质;唐朝建立,注重吸取隋亡教训。
三、贞观之治(627-649年)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主观上: ①吸收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②唐太宗雄才大略,重视人才
2)客观上: 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 动力
2.“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 经济
虚心纳谏: 魏征
善于用人: 房谋杜断
政治清明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 是他的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 洽。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1.任用少数民族为官; 2.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
(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 3.采取和亲政策;
(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 4.在民族地区建立了府州,以少数民族领袖为 官。(“羁縻”政策)
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
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唐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可知,唐太宗认为欲使百姓不失农时,君主必须清静无为,
与民休息,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史料二中,唐太宗因听魏征进谏,导致爱鹞死于怀中,说明其具有虚

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有关的影视作品代表
长 安
“九天咸阊歌阖《开破宫阵殿乐,》万,国共衣赏冠太拜平冕人旒”























辚 辚
自四从海贵皇主风和被亲,后千,年一德半水胡清风似汉家
红 艳

职贡图
新 。
昭陵六骏
❖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 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 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 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 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 艰难。
文德治国,三教并存
皇榜(金榜)
唐朝科举考试考场 科举考生看榜图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 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 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 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 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 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 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 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练习:专题一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练习:专题一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又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从帝王政治的视角出发,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参考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鼓励直言。

(2)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

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多年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__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__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教材问题解答 教师用书独具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1.举兵反隋 隋炀帝的暴政使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在 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617~624年,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军事集 团,唐朝统一了全国。
1234
解析
答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 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 欲也。” 材料二 上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不必猜忌异 类……四夷可使如一家。”——《资治通鉴》
1234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 以说明。 答案 治国思想: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致国危君亡,要 以民为本。史实: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解析 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归纳概括;第二小问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从材料二判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 答案 团结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析 要从材料信息出发,得出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
思维点拨
史论要旨
知识图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贞观之治
史料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①今所任用,必 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②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 含灵,待学成而为美。——《贞观政要·崇儒学》 史料二 ①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②人之行能, 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 肖则欲推诸壑。③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④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 朝,未尝黜责一人。⑤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 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概要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概要
人——唐太宗
首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2.统一全国 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薜举、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等集团,于 624 年统一全国。
-4-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贞观政要》
互动探究(1)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最终出现了
史料中的情况? (2)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著名的治世,据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
太宗? 提示:(1)广招人才,善于纳谏,轻徭薄赋,戒奢勤俭,注重民族团结等。
(2)唐太宗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使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但这些德治未能贯穿始终,唐太宗在晚年,渐趋奢华。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 ①安抚册封: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封突 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②唐蕃联姻: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 ①巩固边疆: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 ②国威远播: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唐朝国威远播到地中海沿岸,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③唐太宗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被漠南、漠北的各族首领尊称为 “天可汗”。
-8-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首页
探究点一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史料导入●
贞观年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

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四)

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四)

1.用贤和纳谏是唐太宗为后世称道的两大突出
特点,也是贞观之治的重要成因和内容。
2.唐太宗的选人标准是不管什么阶层的人物,
只要有才干即加以重用。这种用人之道,无疑
可使大量的人才聚集在唐太宗周围。而且,唐
太宗还善于各取其长,这样就可以使各类人才
都能发挥作用。
3.纳谏是唐太宗从另一方面笼络人才的手段。
皇帝纳谏,是对臣下的尊重,也有利于王朝的
(2)建立唐朝: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即皇 唐 唐高祖 帝位,定国号_____。李渊就是 _________ 。李 秦王 世民受封为_________ 。 (3) 统一全国:唐朝建立后,统一全国的任务大 部分是由李世民领导完成的。他先后平定薛举 刘武周 王世充 父子,击溃 ___________ ,打败 __________ 和窦 建德。到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思路点拨:李世民通过南征北战,显示了他卓 越的领导才能,同时也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为 其夺取帝位创造了条件。
(4)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
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进
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 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5)外交: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 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之间 的关系
【答案】
(1)材料1认为唐太宗在个人修养和家
庭伦理方面存在不足,如发动玄武门之变,杀 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材料2认为唐太宗的历 史贡献巨大,如推翻隋朝暴政,统一全国;同 (2) 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
时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析人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历

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一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一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清单一唐朝建立过程的功绩东征西讨定基业1.反隋建唐(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夫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①树立义旗: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锋芒直指隋朝的统治中心——关中。

②收揽人心:一面废除隋朝严酷的法律,开仓济贫;一面收编各地的反隋义,取得各地士绅的支持。

③推翻隋朝:李渊队开进长安,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击败薛举集团,消退了来自背后的威逼。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刘武周集团。

(3)战胜窦建德部和王世充集团。

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清单二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击破东、西突厥1.李世民登基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2.击破东、西突厥(1)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等分路出击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2)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进攻吐谷浑;642年,唐击溃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3.开明的民族政策(1)表现:①安置东突厥: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

②和吐蕃和亲: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①稳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幅员,使中西交通快速开展起来,唐朝国威也远播到地中海沿岸。

②唐太宗妥当处理少数民族关系,被漠南、漠北的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深化认知](1)唐太宗的主要事活动:东征西讨,为建立封建统一的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绩;击破东、西突厥,稳固了北部边防,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

(2)李世民对东突厥将领实行封官晋爵的措施,这些措施是用怀柔的政治策略来处理民族问题,这种方法比拟妥当,政策比拟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固。

清单三治理国家的成果贞观之治1.消失缘由(1)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唐太宗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其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其中,又以他对魏征的态度和做法最为典型。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2.击破东、西突厥 (1)629年,李世民派大将军李靖等分路出击东突厥,突 利可汗投降, 颉利可汗 被俘,东突厥灭亡。
(2)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进攻 吐谷浑 ;642年,
唐军击溃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返回
3.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 ①安置东突厥: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 灵州一带;封突利可汗为 顺州都督 ,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②和吐蕃和亲:派遣 文成公主 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 ①巩固了 西北 边疆,扩大了版图,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
返回
[探究]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 策”观点。 (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 史作用?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解析] 第(1)问注意题目要求,语言一定要精炼,
不可拖泥带水。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 (3)问主要应从正面进行评价。
返回
[探究升华]
பைடு நூலகம்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提示:存百姓(或以民为本)。
返回
返回
一、“贞观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1)政治上:虚心纳谏,选用贤能,加强中央集权,使
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 题 一
第 二 课
把握热点考向
应 用 创 新 演 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返回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 二 课

高中历史专题一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一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人民版选修4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自主地开展人物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与中华文明发展、嬗变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本质特性性;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分析,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用史料,力避空泛、片面、主观和机械的人云亦云的所谓“历史分析”,从而达到科学、全面、客观地探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

而唐太宗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难点: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知识不够系统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的皇帝是谁?(唐太宗引入)讲授:一、东征西讨定基业(学生自学了解)(1)劝父起兵,推翻隋王朝建立唐王朝(2)平定割据政权:①平定薛举父子②击溃刘武周③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二、杀兄逼父夺位登基(学生自学了解)玄武门之变①原因: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功绩最大,手下人才最多,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集团。

②过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三、贞观政绩流芳千古(学生自学后归纳)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A.吸收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B.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2)客观上:A.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创造了条件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2、贞观新政的表现1)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虚心纳谏,选贤与能、慎用刑法,颁行《唐律》、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影响: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化重为轻,稳定社会秩序,扩大统治基础2)经济1.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2.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3.劝课农桑,不夺农时:4.设置义仓,救灾备荒;5.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6.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第二节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共15张PPT) (1)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第二节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共15张PPT) (1)

王珪
与房玄龄等人共同主持政务,太宗赞他精于识别评鉴
李靖 讨突厥和吐谷渾有功。
虞世南 太宗曾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
李勣 每次率軍征战,遇敌时随机应变,行动合乎事机
马周 善于陈情奏事,每一动议没有不切中要旨
经济组
材料二: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 五钱,其尤贱处,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 人以食为命。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 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 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 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2007.8
唐太宗名片
基本信息 姓名:李世民
年龄:51 职业:皇帝 出生地:京兆武功 长居地:长安(今西 安) 谥号:文 庙号:太宗 年号:贞观 陵寝:昭陵
社会关系
人生感悟
父亲:唐高祖李渊 最得意:开创贞观 之治
母亲:太穆皇后窦氏 最失意:诸子争位
同母兄弟:3人
最痛心:杀兄屠弟
同母姐妹:1人
最不幸:贤妻早逝
谢谢
2007.8
——《贞观政要》卷一
分组探究: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政治组
材料一: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 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 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 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 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 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 知而寝默。”
------ 张广达、王小甫著《天涯若比邻》
思考:唐太宗在对外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三、朝简暮奢 损少益多

高中历史 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课件 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 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课件 人民版选修4

①为打通中原和 西域 之间的商路,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
深入吐谷浑腹地,挫其精锐部队,其主帅自杀,其子投降。 ②642年,唐军沿天山南麓伸展,不久唐军灭掉西突厥。
(3)和亲吐蕃:唐太宗和吐蕃建立了密切关系,派 文成公主入藏 与松赞干布成婚。 (4)影响
①唐朝国威远播 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
课时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程标准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内容解读 1.“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2.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
统一全国及其民族政策
1.举兵反隋 隋炀帝的暴政使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617年,李渊父 子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在 长安 建立唐朝,李世民受 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617~624年,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薛举、窦建德、王世 充等割据军事集团,唐朝 统一 了全国。
主,研究李世民,与魏征就有了不得不说的故事。
(1)“智勇兼备的统帅”、“兼听纳谏的君主”主要指李世
民的什么成就?
(2)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成为历代明君的典范,李世民这样 做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统帅:起兵反隋,统一全国;击破东西突厥;统一
西域等。明君:求贤若渴;求谏纳谏,从谏如流。 (2)原因:吸取隋朝暴政、拒谏灭亡的教训。 (3)影响:减少了决策失误,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 唐太宗的话 )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
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 百姓不堪,遂至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
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论政体》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 有关?理由是什么?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规范解答】
第(1)问提取材料“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
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的信息,从人 数、部门、职权等角度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隋炀帝暴虐,臣下 钳口,卒令不闻其过”的信息从君、臣两个角度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的御 史制度、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 怨滞”的信息,从决策、监察制度、个人等角度作答。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
③促进了汉族与突厥经济文化的联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唐太宗时期,通过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突厥社 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3.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A.提拔尉迟敬德 C.起用杜如晦 B.提拔房玄龄 D.重用魏征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 影响。
【解析】
探究点 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 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古人云: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 史料中唐太宗反对 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奢华,提倡节俭, 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 并对“王公以下” 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 的生活做出具体规 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定。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 无饥寒之弊。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 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 人民版选修4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提示: (1)唐朝政策调整:隋因暴政速亡,使唐初统治 者吸取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 (2)唐太宗个人作用: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与能,励精 图治,兢兢业业是重要因素。 (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基 础。 (4)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进步为贞 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 体 现 : 戒 奢 侈 ; 轻 徭 薄 赋;兴修水利等。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李唐王朝崛起于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李世民通过玄武 门之变夺取帝位,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注重纳谏、用贤为国 力强盛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讲 课堂讲义
1.唐太宗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提示: 唐太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既有战争又有和平相处, 其方式包括征服、册封、设机构、和亲等。具体特点表现为: (1)唐朝民族政策开明、灵活。 (2)唐朝与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其中唐朝居主体 地位。 (3)交往范围广、交往程度深和双方影响程度深。 (4)各民族的发展促成边疆的开发,也促成了唐朝边疆的 扩大。 (5)和平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
2.唐政权建立:618年5月,李渊在__长__安___即皇帝位,定 国号唐。李渊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3.统一全国 (1)消灭割据集团:从 617年到 620年先后消灭了薛举集 团、刘武周集团、_王__世__充__集团和窦建德集团。 (2)统一全国:__6_2_4___年,实现全国统一。
李世民通过南征北战,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
2.击破东、西突厥 (1)出击东突厥:629年,李世民派大将__李__靖___、李责力 等出击东突厥。 (2)击破西突厥:642年,唐军击溃_西__突__厥__先锋部队,不 久,西突厥被唐军灭掉。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89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89人民版PPT课件

史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③文治武 功,千古罕有。
(3)史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史 料简述理由。
提示 不全面。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 政,但未能贯彻始终。
探究 “贞观之治”
史料一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
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①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
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乎?
——唐太宗言论节选
史依料据解史读料由一史,料概一括可唐知太,宗唐的太宗治认国为思欲想使。百姓不失农
时,君主必须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即实行休养生息
探究点 评价唐太宗 史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 (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① “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1)依据史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 是什么?为此,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措施:任用贤能之人;善于纳谏;轻徭薄赋;注 重民族团结等。
政与策民。休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 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 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此皆朕目所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 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
(1)巩固边疆: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 (2)国威远播: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唐朝国威 远播到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之一 (3)唐太宗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被漠南、漠 北的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贞观律》
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
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
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
唐 律
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


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 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 和严惩诬告行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 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Biblioteka 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
("战而后和"—武力征服、设机构、册封、和亲)
对外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评价唐太宗?
随父起兵,建立大唐
杰出的军事家 杰出的政治家
平定割据,统一天下
推动灭了突统厥,一开多辟疆民土族国家的发 展,经开济创上了:“发展贞农观业之生治产”,减的轻局徭面役,赋税。 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6)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 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 2、中外文化交流:
⑴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⑵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 ⑶鉴真东渡; ⑷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⑸形成唐文化圈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 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广开言路,兼听纳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 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让阎立本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 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 、柴绍、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 ,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 了盛唐的灿烂文化。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 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他和魏征 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 于直言著称。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 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 成为贞观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 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 太宗皇帝不仅是善战而且善于顺应天时,用着真诚之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得以回归。自那时到今日已经有 一百九十年了,普天之下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太宗皇帝的事迹。唱着《七德歌》,跳着《七德舞》,圣主 作的乐舞永久流传是后世无穷的典范。难道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夸耀文德吗?太宗皇帝传下此乐舞的用意, 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帝王的事迹功业,将开国治天下的艰难传示子孙,作为永远的模范!
材料1:上问房玄龄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 “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 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
上曰:“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 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罪则刑,谁敢不 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 《资治通鉴》
(1)、政治方面:唯贤是举(著名的十八学士,文学馆。凌烟阁,二十四
功臣)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 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 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 家的有用之才。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杜如晦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 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 所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 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
对突厥: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任用其首领管理其旧部,“全其部落,顺其土
俗” 对吐蕃:
和亲
薛延陀
回纥
靺 鞨
九姓铁勒
突厥
吐蕃
南诏
《步辇图》邮票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 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 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 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
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宗质问魏征:“你为 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 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 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 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 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 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唐太宗为什么不赞成隋文帝的为政之道?结合材 料简述唐太宗使天下治的做法。
•唐太宗经常和大臣们说:“隋朝兵力 特别强盛,粮仓的粮食特别多,可为 什么很快就灭亡了呢?”应该是仁义不 施,不得民心。深刻领悟“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道理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概念: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 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 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
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对外关系上:对外兼收并蓄。
著名的皇帝
民族关系上:开明的民族政策。 知人善任、善于纳柬、自我反省(楷模)
《七德舞》
•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 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 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出发点:从民本思想出发 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③影响:a、稳定社会秩序;(囹圄常空,牛马遍野,外户不闭) b、《唐律》不仅成为宋律、明律的依据,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极大的影
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①表现:唐太宗时期崇儒尊孔的表现:尊孔子为“先圣”“宣 父”,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学舍有四百余间,学生达到三千余 人,还郭请各地名儒前来讲学。唐太宗还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 五经,并作出权威性的官方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 义》…… ② 影响: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 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 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 基础; 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阿拉伯商人哈桑《中国印度见闻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 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 海内归安 。(《贞观政要》卷十)
立功沙场
《 秦 王 破 阵 图 》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屡 立功勋。其间几次身陷重围,居然毫发无损,为 此高祖特加号“天策上将”于他。他亲身经历主要 六大战役,《六骏图》反映的就是这一业绩。
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唐律残片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 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1.根据材料,概括出唐太宗时期制定法律的 出发点和原则. 2.唐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贞观之治”的影响: (1)结束了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晚年的“糊涂”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 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 始。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
①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思想.戒奢 从简,提倡节俭;唐太宗时期,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的府库,赈济因水旱 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糜费;实施奖励耕作 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 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服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 过微德未污。”
“功大过小”
唐太宗的具体措施:
1、用人: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政治:
选官不避亲仇—魏征直言;
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2、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3、法律: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经济: 与民休息,心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思想文化: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大办学校,完善科举制
西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安 大
唐朝 成名天下知”
雁 统治者一般
塔 要组织新科
进士,在京
城长安参加
曲江国宴,
并在雁塔题
名.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