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1:上问房玄龄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 “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 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
上曰:“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 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罪则刑,谁敢不 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 《资治通鉴》
外国人眼中的唐太宗
(他)所建立的帝国是当时最发达、最强盛 的帝国,唐朝的长安是常居人口超过百万的国 际化大都市。其规模、面积和繁华都独步于世 界。大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学生……阿 拉伯乃至拜占庭的商人和宗教人士也出没于长 安里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处在亚欧国 家经济和文化贸易的中心地位。而这一切都归 功于这个帝国皇帝的杰出领导。
• 太宗皇帝不仅是善战而且善于顺应天时,用着真诚之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得以回归。自那时到今日已经有 一百九十年了,普天之下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太宗皇帝的事迹。唱着《七德歌》,跳着《七德舞》,圣主 作的乐舞永久流传是后世无穷的典范。难道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夸耀文德吗?太宗皇帝传下此乐舞的用意, 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帝王的事迹功业,将开国治天下的艰难传示子孙,作为永远的模范!
• 太宗皇帝十八岁便率领着正义之师,他亲持着白旄黄钺率大军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肃清 全国的割据势力,四海清平。太宗二十四岁时就统一天下功伟业成。他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 家强盛、四海太平。太宗平定乱世,安定百姓为什么如此神速?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至诚待人。
• 他拿出布帛收集阵亡将士遗骸予以安葬,用重金回赎被饥民变卖的子女。梦中与良臣魏徵诀别后痛哭,贤 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痛哭哀悼。将适婚的三千宫女放出宫让她们找好人家婚配。让四百囚犯感恩 归来无一私逃。他剪自己的胡须烧成药赐给功臣,大将李勣感激涕零的想杀身以回报。他亲自吸吮箭伤的 污血抚慰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以死报效。
❖广开言路,兼听纳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 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让阎立本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 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 、柴绍、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 ,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 了盛唐的灿烂文化。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
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对外关系上:对外兼收并蓄。
著名的皇帝
民族关系上:开明的民族政策。 知人善任、善于纳柬、自我反省(楷模)
《七德舞》
•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 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 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同学们,提到唐朝你会联想到什么?
盛世 乐舞 长安 诗 明君 女皇 。。。
梦回大唐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兴起 发展 鼎盛 衰落 灭亡
贞 观 之 治
武 则 天 政

藩安
藩唐

镇史
镇末
百度文库

割之
灭起

据乱
唐义

(598—649年)
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农业是安定民心、 治理国家的根本)
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
(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①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措施:立法精简,执行慎重 《唐律》体现了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宽仁慎刑、立法精简、稳 定法律、执法严明、宁国安民的特点。
《贞观律》
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
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
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
唐 律
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


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 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 和严惩诬告行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 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
出发点:从民本思想出发 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③影响:a、稳定社会秩序;(囹圄常空,牛马遍野,外户不闭) b、《唐律》不仅成为宋律、明律的依据,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极大的影
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①表现:唐太宗时期崇儒尊孔的表现:尊孔子为“先圣”“宣 父”,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学舍有四百余间,学生达到三千余 人,还郭请各地名儒前来讲学。唐太宗还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 五经,并作出权威性的官方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 义》…… ② 影响: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 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 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 基础; 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宗质问魏征:“你为 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 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 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 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 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 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 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他和魏征 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 于直言著称。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 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 成为贞观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 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唐律残片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 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1.根据材料,概括出唐太宗时期制定法律的 出发点和原则. 2.唐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 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 2、中外文化交流:
⑴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⑵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 ⑶鉴真东渡; ⑷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⑸形成唐文化圈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 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
("战而后和"—武力征服、设机构、册封、和亲)
对外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评价唐太宗?
随父起兵,建立大唐
杰出的军事家 杰出的政治家
平定割据,统一天下
推动灭了突统厥,一开多辟疆民土族国家的发 展,经开济创上了:“发展贞农观业之生治产”,减的轻局徭面役,赋税。 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商人哈桑《中国印度见闻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 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 海内归安 。(《贞观政要》卷十)
立功沙场
《 秦 王 破 阵 图 》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屡 立功勋。其间几次身陷重围,居然毫发无损,为 此高祖特加号“天策上将”于他。他亲身经历主要 六大战役,《六骏图》反映的就是这一业绩。
3、“贞观之治”的影响: (1)结束了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晚年的“糊涂”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 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 始。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 过微德未污。”
“功大过小”
唐太宗的具体措施:
1、用人: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政治:
选官不避亲仇—魏征直言;
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2、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3、法律: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经济: 与民休息,心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思想文化: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大办学校,完善科举制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 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 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 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 叶”
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 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称唐太 宗为“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对突厥: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任用其首领管理其旧部,“全其部落,顺其土
俗” 对吐蕃:
和亲
薛延陀
回纥
靺 鞨
九姓铁勒
突厥
吐蕃
南诏
《步辇图》邮票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 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 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 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
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 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奢侈现象: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 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 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 修翠微宫。
(1)、政治方面:唯贤是举(著名的十八学士,文学馆。凌烟阁,二十四
功臣)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 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 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 家的有用之才。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杜如晦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 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 所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 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
西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安 大
唐朝 成名天下知”
雁 统治者一般
塔 要组织新科
进士,在京
城长安参加
曲江国宴,
并在雁塔题
名.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5)、民族关系: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开明的民族政策: ——平等对待(爱之如一)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治 基本政策: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
①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思想.戒奢 从简,提倡节俭;唐太宗时期,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的府库,赈济因水旱 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糜费;实施奖励耕作 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 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服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
唐太宗为什么不赞成隋文帝的为政之道?结合材 料简述唐太宗使天下治的做法。
•唐太宗经常和大臣们说:“隋朝兵力 特别强盛,粮仓的粮食特别多,可为 什么很快就灭亡了呢?”应该是仁义不 施,不得民心。深刻领悟“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道理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概念: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 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 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