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选修1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规律探究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

本专题根据考纲设置了中外历史上的六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史的综合复习,重点、热点问题有索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对各自国家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和局限性;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对其失败原因的探究。

通过这些基本史实,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本专题在各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都定位选考内容,从内容上看,侧重古今、中外改革的对比,关注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题型上看,本专题的内容都以非选择题形式命题,在复习中,应当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和讲评。

在解题方法技巧上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改革的背景说,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其次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到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阻挠,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三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改革势力与反对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的高低强弱,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否则进步的改革也会失败。

第四,学习本专题的知识时要能适当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注意古今联系对比和中外改革的对比分析。

第五还要关注改革家的坚强不屈的品质,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考点1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全面解析考点详解一、商鞅变法(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融合和大变革时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9.2百日维新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9.2百日维新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从小组合作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及其影响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部分为主线,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及其影响,从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百日维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时空观念。
4.运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历史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国家改革发展的关注。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情景创设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形式,生动展现了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同时,教师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同情心。这种情景创设与情感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体悟。
本教学案例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对清朝末年社会矛盾和改革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百日维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时空观念。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 节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 节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第10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矛盾激化的原因。

(2)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3)正确分析庆历新政的原因、内容。

(4)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其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结合必修1知识,回顾北宋的建立和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利用大量的史料补充理解北宋中期的形势。

(3)小组讨论研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到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评价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作用。

(2)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3)正确认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教学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贫困无依,只得改嫁给山东的一位朱姓大户,他也改名为“朱说”。

范仲淹成年后,从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激愤之下,发誓“男儿当自强”,要自立门户,重振范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求学。

虽然应天府是“公费读书”,但范仲淹生活费用还得自理,“依戚同文学”,过得十分艰难。

他只能吃薄粥,深夜困倦打瞌睡,就用冷水洗面,激醒自已,继续攻读。

有一个同学是应天府留守(官阶相当于今日之“市委书记”、“市长”)的儿子,看不下去,便好意送了些美食。

他却一口不尝,听任食物变坏。

同学怪罪起来,他长揖致谢,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领了,谢谢!但我只怕自己一旦学会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

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

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史料: 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 (3 月 3 日) , 亚历山大二 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和宣言,包括《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 革法令》等文件,历史上 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 法令” , 又称 “解放法令” 。 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 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 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 1 )在农民与地主缔结 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 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 权利。 ( 2 )赎金高于土地实际 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 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 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 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 反而更少。 (4) “村社”将农民由受 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 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思考 2:政府给农民的解 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 放? (1)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 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 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 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2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 付出的代价:巨额赎金, 大量肥沃土地。结果,农 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 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前预习】 1. 1861 年 3 月 3 日, 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 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 经济上: 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 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 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 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 组织上: 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 “_________” , 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 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 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 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 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学: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 《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革法令》 。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教案.docx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教案.docx
1.图解商鞅变法的要点
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八个要点:政治上,定法律、行县制;军事上 ,奖军功;经济上,重小农、废井田、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诗书、改习俗。其影响宏 观上要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作用的角度分析。 2.商鞅变法的特点 (1)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 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第 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
[考纲要求 ]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考点一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 商鞅变法
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1. 时代背景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阶级关系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 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
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 马非百《秦集史》 探究 :据史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史记》 导读 史料表明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练史料
(2013 ·






选)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面史料:
史料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 …… 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 种种因袭牵制, 改革非易 …… 秦人
(3) 北方民族大融合 ①内迁各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除;原来的民族布局完全被打破,中原的 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的优秀文明成果也成了中原地 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 奠定了基础。

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一、前言历史上,许多改革都为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些改革也是以失败告终。

如何判断一次改革的成功与否?改革成败有哪些机遇和条件?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知识梳理1. 改革的概念改革是指对现有制度、政策、意识观念等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变革,旨在改善现有状况,提高社会效益。

2. 改革的成功与失败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以下因素:1)政府统治能力政府的统治能力越强,推行改革的成功率就越大。

2)社会稳定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推行也息息相关。

若社会不稳定,则改革的推行容易遭到各种干扰和阻挠。

3)经济和技术条件在适宜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改革的推行会更加顺利和有效。

4)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推行改革的政策必须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方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可。

5)改革的领导人改革的领导人必须具备勇气、毅力和智慧,以应对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探究它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工业化变革,使英国逐渐从传统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并从此开始了大量的国际贸易。

这次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英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支持。

2)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激烈的政治变革,旨在打破旧的不平等制度,推行平等、自由、博爱的理念,建立了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尽管法国大革命最终失败,但其中的许多理念却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失败原因主要是政府无法控制好一个国家复杂的社会形态,以及外部干扰的影响。

3)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

这次改革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人口基础。

三、探究活动让我们来做一个活动,通过分析历史上一些重大的改革,了解它们的成功或失败原因。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改革,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
2.了解明清两代的改革尝试和成果,思考它们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改革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清两代的改革尝试和成果;
2.教学难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成果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明清时期的改革尝试,分析其成果和局限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展开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识讲解(30分钟)
1.改革的概念和历史意义;
2.明朝末年的改革尝试和成果;
3.清朝初期的改革尝试和成果。

3.案例分析(20分钟)
选取明清时期的改革尝试,展开案例分析,并分析其成果和局限性。

4.讨论(25分钟)
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总结(10分钟)
1.总结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成果和影响;
2.总结本课掌握的知识点和思考方式。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口头答问;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课后作业。

最新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最新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消极 影响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 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
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 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 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 强决心。 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 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 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
• 消极: ⑴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奴隶、外邦 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⑵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 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 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
商鞅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魏文侯变法:战国最早;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战国变法: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显著.更彻底.
比较管仲改革(春秋时期)与李悝变法(战国时期)异同
名称 分类
管仲改革
李悝变法
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为富国强兵
维护旧制度
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 回眸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 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 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综合知识 教案-word文档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综合知识 教案-word文档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知识教案【目标细化】(一)要把握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

其一:社会革命(暴力)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二:社会改革(和平)1、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0)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三)要掌握理解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几个重大的改革运动及其思想内涵2.掌握历史上改革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历史上几个重大的改革运动及其思想内涵2.难点:了解历史上改革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与当今社会的关系三、教学内容1. 改革运动的概念改革是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弊端或问题,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行为和活动。

2. 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运动2.1 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古代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反映了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其中“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流派影响深远。

2.2 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欧洲的启蒙运动呈现出热潮。

启蒙运动旨在推翻基督教神权主义和传统封建制度,提倡自由、平等、科学和进步思想。

2.3 美国独立运动美国独立运动是指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由的运动。

该运动在1775年爆发,在1776年成功获得独立。

2.4 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新阶段,同时也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开端。

2.5 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它在1919年5月4日爆发,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改革的意义改革的实施,旨在消除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不公正现象,推进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思想的进步。

改革还可以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四、教学方式本次探究活动将采用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等方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改革的历史故事、传记、问题等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改革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选修1人民版)汇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选修1人民版)汇总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一梭伦改革
第二节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专题二商鞅变法
第一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第二节秦国的崛起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一节积贫积弱的北宋
第二节王安石变法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第二节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一节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第二节中兴埃及的改革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节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一节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9.2百日维新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9.2百日维新教学设计
4.结合比较分析法,将百日维新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
2.理解改革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担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3.感受百日维新时期的民族危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通过学习百日维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
3.价值观引导:通过总结百日维新的历史经验,教育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百日维新”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历史小论文:以“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百日维新时期的改革者,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结合历史人物的身份和立场,编写一段对话,展现当时改革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百日维新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戊戌变法史话》、《晚清七十年》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阅读心得。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浓,但对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改革措施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需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道德判断的影响,对改革者的评价可能过于片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6.课堂练习巩固:针对课堂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完成一份针对性的错题练习,以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

高中历史 上重大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上重大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回眸【考点清单】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历史上的重大放在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注意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大。

了解这些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一、梭伦1、梭伦(1)了解梭伦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的主要措施,指出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解析:梭伦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对梭伦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2.商鞅变法与梭伦的异同(1)相同:①两次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两次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③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塞=(2)不同:①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梭伦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②两者的性质不同。

梭伦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

③两次的特点不同。

梭伦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

④两次的结果与影响不同。

梭伦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3、梭伦的背景①公元前8~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一、课程介绍《人教版选修1 历史》作为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是该门课程中的一道难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解决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百日维新背景及其发生的原因;2.理解百日维新中各种改革措施;3.掌握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4.理解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1.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和原因;2.百日维新的改革措施;3.清廷的反应及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

四、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百日维新期间的各项改革措施;2.如何正确掌握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和原因;2.百日维新中各种改革措施;3.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4.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2. 教学方法1.朗读教材相关内容;2.主动思考和解析教材知识点;3.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思考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原因。

2. 教学讲授1.百日维新中各项改革措施,例如: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掌握军政两权、设立宪制制度等;2.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3.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3. 教师操作1.教师可以通过以史为镜寻找当今中国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思考;2.教师可以采取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学生练习1.学生可以编写与百日维新相关的文章或作文,以加深学生对于百日维新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和原因、各项改革措施的内容、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以及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并且能够通过朗读教材、思考问题、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一梭伦改革
第二节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专题二商鞅变法
第二节秦国的崛起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一节积贫积弱的北宋
第二节王安石变法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第二节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一节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第二节中兴埃及的改革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节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沙皇的抉择: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一次谈话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
告书
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专题八明治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