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维新变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春夏秋冬,流转无穷;人的一生, 就像早 晨的露 水,太 阳一晒 就消失 了。人 生好像 旅客寄 宿,但 人生功 绩却能 刻入金 石永远 流传。

7.“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是说岁 月更替 ,人生 有阻, 即便是 圣人贤 人,也 无法超 越,这 为下文 写对待 生活的 态度做 了铺垫 。

8.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 笔力遒 劲,韵 律沉雄 ,内蕴 着一股 自强不 息的豪 迈气概 ,深刻 地表达 了曹操 老当益 壮、锐 意进取 的精神 面貌。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失败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3.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讨论
日本明治维新(19C60、70年代)成功 中国戊戌变法(19末期)失败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社会 背景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实力强大, 武装倒幕成功
全面推行,措施行 之有效
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资级弱小,寄希望于无 实权的皇帝,无军队、人 民支持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 1)自由资义时期 环境 2)西方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
1)向帝义过渡阶段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广贸易、开煤矿、兴铁 路、造轮船…
•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主张君民共主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
•主张开设议院,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
冯桂芬
王韬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 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 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 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 体也。轮船、火炮、洋枪、 水雷、铁路、电线,此其 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 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 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 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同慈禧争权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允许臣民上书言事
利于资阶参与政治
经济方面 鼓励投资设厂,垦荒、修铁路、开矿
利于资义发展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员,精简 机构 取消旗人特权
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校
废八股
文化教育 方面
创办专业学堂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派遣留学生…
军事方面 建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实力 裁汰绿营
二、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囚禁光绪帝
1、经过
“戊戌六君子” 抓捕、放逐维新派
2、变法失败原因
➢封建势力太强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启示 资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意义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思考:变法的发生还有其他什么社 会基础??
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
张謇
2、国甲内午形中势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274
1432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华民族面 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有了初步发展。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及 和守旧派的论战
三、士人干政(康梁维新派的早期活动)
1、公车上书 2、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3、成立强学会等学会、学堂 4、成立保国会
四、 百日维新
1、《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2、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变法开始
“不甘作亡 国之君”
光绪要求变法,他是资产阶级维新 派吗?他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论战的作用: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 缚,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华民族面 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有了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维新思想的成熟: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强调兴民权,变法图存
严复: 创办《国闻报》,翻译西 方著作,被称“西学第一 人”
(三)、与顽固派的论战
奠定理论基础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要不要兴西学
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 面交锋
专题九 戊戌变法
思考: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 略加深的表现,侵略加深引起了 中国社会怎样的反抗?
这两幅图反映了 19世纪末的中国 面临什么问题?
甲战后,民族危机加剧,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 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 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总结:思想基础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年代)
1、代表: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2、主张:
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战”//主张 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3、认识: ➢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愿望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起思想先导作用 ➢未付诸实践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