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主题,探讨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统一的法则,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些方法论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3.1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必须注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核心。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鼓励研究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经济因素对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3.2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思想激发了研究者对社会矛盾的关注。
矛盾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的发展过程以及矛盾的解决途径,可以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3 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数据和实证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理论。
这种将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做法,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增强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驱动力是生产力的变革和阶级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体系,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部的矛盾推动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科学家通过研究实际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另外,马克思主义也注重社会历史的分析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必须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的批判精神和革命思维方式上。
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科学家要对现有的社会实践和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社会革命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发展。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它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批判精神等理论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研究社会问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体现在其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种观点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要求,要求研究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不能脱离历史环境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观点,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发展,是由对立统一的规律推动的。
这种观点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样提出了要求,要求研究者要从矛盾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科学。
最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于实践的重视。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要结合实际,要为改造世界服务。
这种观点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样提出了要求,要求研究者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进行研究,要为改造社会提供科学的指导。
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影响是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科学、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实际。
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为改造社会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问题。
所以,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
正如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所示,大凡在科学上能独树一帜的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的功劳,毋宁说是问题发现者的原始功绩。
这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人类社会复杂大系统从复杂性思维的角度,把社会发展理解成是一个复杂系统,以复杂系统探究方式来研究社会发展,是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它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原因追溯,未来预测和横向分析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争取解放人类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是通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具体实践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这一规律只能通过对社会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来揭示出来。
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保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实证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未来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它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还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因此,马克思主义将历史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既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又对当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研究。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对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批判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批判,揭示出现实社会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社会进步和解放人类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一样,要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具体分析和理性思考,要对社会现状进行剖析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变社会现状的方案和思路。
这种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的核心特征之一。
总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密切相关,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注重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哲学体系和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研究和理解社会现象。
它与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同时也借鉴了一些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并分析了它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一个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系统,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变革的驱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与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分析。
它拒绝将社会现象简化为个人行为或意识的产物,而是将其视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和经济结构对个人行为和观念的影响,认为任何社会现象都要从其根源和产生的社会关系中加以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中,重要的概念是阶级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阶级之间的矛盾。
阶级分析试图揭示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关系,并探讨这些冲突如何影响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则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理解社会的演变和变革。
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关系的变化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批判。
它批评了一些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功利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些方法忽视了社会现象的结构性和历史性,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略了背后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主张使用一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即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来提出理论,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些理论。
这种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强调理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不仅探讨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还要研究这些方法的本体基础、特点、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和研究水平。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性和系统性,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鼓励研究者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也倡导开放式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基本原则①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理论。
②历史性原则:强调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必须以历史为基础,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③辩证性原则: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④阶级性原则: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以阶级斗争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⑤客观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⑥全面性原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全面性,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偏不倚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理论具体化为多种方法,如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同时,方法是多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
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
在这里,主观和客观、说明和理解、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很难分开。
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传习录上》)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笔记有)第一,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第二,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第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第四,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开辟了人类认识社会和研究社会的新时代。
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课堂讨论1.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曾经的困扰:经济生活中的“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的恶性循环现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旨在研究和改变社
会现象和社会制度。
它的方法论与其他社会科学方法论有
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以生产方式的变
革为基础的。
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观察和
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将一切现象都置于历史和社会经济的背景下进
行分析。
2.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
展的内在规律,因此研究社会问题时需要分析矛盾的存在
和解决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预测社会未来的变革趋势。
3. 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强调了对阶级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而阶级冲突则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因此,在研究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关注不同阶级的利益和矛盾。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认为社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
研究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要考虑历史时期的不同,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5. 实证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也强调实证研究,即要以实际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而不是纯粹依靠理论推演。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来获取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其他社会科学方法论不同,体现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阶级斗争的关注,并注重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书目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埃尔金·亨特、戴维·科兰德:《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波等编著:《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朱红文:《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李英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论:模型、实践与故事》,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罗清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台北:威仕曼文化,2008年版陈锐:《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陈向明, 朱晓阳, 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黄建国主编:《社会科学与文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考核办法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课堂纪律、发言等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课程内容一、方法及其重要性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三、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及功能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形成、内容和原则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1.几个基本概念(1)什么是方法?道路。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手段。
研究方法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基于某种研究目标而进行研究的正确原则、方式(手段)和理论。
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提供了独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以批判性思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人的解放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社会分析和社会变革为核心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
这个方法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于社会现象的矛盾和辩证性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相互影响,不断发生矛盾的运动。
这种矛盾的运动必须加以研究和认识,去寻找矛盾发生的根源和决定因素,进而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坚定地认为,只有宏观与微观、社会与个人、结构与意义等各层次方面的矛盾把握到位,才能得到扎实的研究成果。
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规定了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越来越高的发展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分析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深入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核心方法是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普遍存在的。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工人和工人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是阶级斗争的表现。
阶级斗争的推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在一定特定的制度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研究社会現象、认识社会矛盾和推进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四、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还包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具有内在的理性,但是却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环境恶化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必须坚决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革的方案,为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努力。
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工具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增强研究者的方法论自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3)联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总体上来看,研究的是现代甚至当代社会科学方法论,但是当代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灵魂,必须自觉加以坚持。
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为此我们必须积极自觉地走入当代中国,走入当代实践。
原理与方法密不可分,原理是方法的基础,原理一窍不通,方法不可能是科学的。
但是,原理并不等于或者并不直接等于方法,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许倩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根本原因则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研究员通过 大量的调研后发现,中国99%的群体事件是由老百姓 的利益受侵害引起。主要是一些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 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财产分布不平等,教育机会 和教育资源不平等,就业和工资报酬不平等,公共卫 生和健康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平等,税收和财政收支 不平等………。
—— 单光鼐
国企改革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收入减少,基本生活 得不到保障; 征地拆迁及补偿安置费用不合理,政府出台的一些整治 措施严重危害部分群众的利益; 企业拖欠工资、医药费、退休金,如农民工的工资拖欠; 部分干部违法乱纪、财务不明、贪污腐败;某些政府机 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资源、遗留资产的归属问题等; 社会治安、民间纠纷、行政执法等问题处其一,是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 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划分成的社会群体。如 《共产党宣言》所说,“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 些特殊的阶层”。其二,是指按照某种特定标准如 谋生方式、从业范围、社会地位而区分的不同社会 群体。
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谋 生方式、从业范围接近,会产生共同的利益诉求、 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利 益诉求、利益关切和利益驱动存在差别,因而也会 产生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不仅要重视阶级分析,还应当重视阶层分析。
(一)注重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二)政府自身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三)政府应提高其应对群体事件的能力
(四)在社会层面上,培育社会的自我整合机制
敢于正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是一个国家稳健发展的前提,妥善 化解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是一项系 统的社会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理论体系,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和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一般性原则和规范,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的理论,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既体现在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
理论指导上,也体现在具体研究方法和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要求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注重对社会整体和矛盾运动的认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
建议。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把握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社会现实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
示和借鉴。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揭示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拓展社会科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祛魅”与“返魅”———环境危机产生的 自然观审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的客观性、先在性、前提性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根本特征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讨论: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你幸福吗?
先污染后治理? 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 我国东部地区 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 方法论意义
努力把握客观规律。 正确进行主体选择。 1、增强主体选择的自觉性。 2、认清选择的制约因素, 包括既定客观条 件、主体自身状况以及他人选择的制约。 3、树立选择的正确取向。 坚持主体选择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占领华尔街”
“占领华尔街” 人民网:占领华尔街,我们是99%
F·培根: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 但误入歧途的人。 良好的方法能够使得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 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 能的发挥。 科学中的创造性才华可能因方法拙劣被削 弱,或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 促进这种才华。
名人论方法(1)
方法是被移植在 人们头脑中的客 观规律性; 方法掌握着研究 的命运。
课程主要内容
导论 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 历史之谜的破解与认识社会的方法 人类对自身的探寻与认识人的方法 思维的秘密与认识思维的方法 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 具体方法部分(时间允许)
参考书目
【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 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
瞿铁鹏著:《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出 版社,1998 《自然辩证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 第四,具体性原则。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具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客观性原则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
■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时研究
■ 第五,发展性原则。
■ 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每一事物都有其发 生、发展、灭亡的历史。研究社会现象必 须坚持发展的原则,再现社会现象的过程 及其本质。
■ 实证,即可检验、可证实。一种观察陈述 或假说,只有得到足够充分的实证材料或 实验结构的支持,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因此,精确性、确定性、可重复性等,是 实证的基本内涵。
■ (五)非理性方式
■ 以非理性的情感、意志、欲望等把握世界、 社会和人。
■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
■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 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
■ 我们既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静态研究, 又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动态研究。
■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 法论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 导地位
■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 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 其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 合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 备的方法论。
■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 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 容和功能
■ 第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第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 第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 第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 第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 第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 第七,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 第一,神话传说是人类运用原始思维方式 对社会的认识。
■ 第二,神话传说常常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 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学期2016 学年至2017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教育学部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号2016010306姓名杨超月任课教师李长成老师等交稿日期2016年12月28日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和精髓的,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得到健康发展。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定向、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研究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探讨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和外化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途径。
文章主要从加强理论问题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践行路径一厘清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之上提出的,两者一脉相承,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在价值观层面的表达,其精神意义都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表达更为凝练,核心要素更为突出,实践导向更为明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系统性的理论阐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个字的概括方式,则更为清晰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核,明确指出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对于每个层面都提出了规范性的实践要求,使我们的工作具有了更加精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三,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功能,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道德追求,揭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方法、途径、载体,不断根据新情况制定出新对策,与时俱进,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科学的依据.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在思想观念领域有所反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影响,使其出现双重特点。
1.价值取向的主流健康向上,但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当今大学生的主体由“90 后”构成,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更能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他们总体上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竞争观念,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在投身社会之前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他们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责任感,严格的法制观念,乐于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他们更加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上述种种,构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当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价值取向必然在大学生身上有所反应。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各种思想的跨国界交流,这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难免发生一些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越来越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具体表现为重金钱利益轻理想追求、重个人才能轻道德品质、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等等。
这些情况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观念上还存在认知上的困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价值追求的个性特征明显,但往往带有功利色彩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及由此而来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发展压力,使大学生们对个人的前途高度重视,有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如何在现实环境中提升自我,换句话说,他们的理想追求和雄心壮志更多是为了实现美好的个人现实生活。
由此,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他们学习知识日趋实用,热门专业、实用技能成为学习重点。
他们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锐,对外语学习、信息技术、法律金融、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学习比较热衷,但对基础研究、文化历史等领域则比较忽视。
他们踊跃参加各种培训班、各种资格认证考试,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以期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先机。
3.价值实现上注重实践体验,但常常会有知行分离的矛盾当今大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过程中,最希望在直接的实践体验中获得锻炼。
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他人;他们反感空泛的书本知识,喜欢自主的讨论交流;反感刻板的理论课程,喜欢合作的项目研究反对简单的经验说教,喜欢独立的实践探索。
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是理想主义的一代,也是实践主义的一代。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因此在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他们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经常表现出矛盾、对立和冲突。
他们有相对完备的道德知识,却又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却又追随社会不良风气;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却又缺乏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自己却又不愿受到制度的约束;凡此种种,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的问题。
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
其中,认知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行动是认知的目的,并能够进一步强化认知。
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紧紧抓住“认知”的培育环节,也要紧紧抓住“践行”这个行动环节。
具体可采取如下途径:1.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既要重视校园美化、改善文化设施条件等硬环境建设,更要重视校风、学风等软环境建设,将大学校园建设成学风优良、文化气氛浓厚的学术殿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潮、凝聚全体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以优秀的作品感染大学生,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广泛共识。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课、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等教育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当务之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教学宗旨、教学内容等等,决定了它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
要做好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衔接,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
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应着重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应着重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之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其次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更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3.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课堂教学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各门专业课中也蕴含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
这些课程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中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因素,在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
如理科类专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这些课程中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如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性,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等;人文类专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这些课程从不同角度、层面和形式,展示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人类追求的理想和价值观。
其中很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关,可以作为教育大学生的素材。
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传授科学知识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渗透作用。
4. 广泛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依据,也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必须注重教育实践环节。
要结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系统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形式,使大学生加深对国情党情和社会实情的了解,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统一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