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理解能力设题陷进

合集下载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及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及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及解题技巧例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章(统称科学文章)阅读题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选项无论正确还是错误一般不会照搬原文,而是对原文作适当的改写,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

考生如能了解其设题陷阱,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必能使自己如虎添翼,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现结合2005年高考科学文章阅读题,对其设题陷阱一一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题对策。

科学文章阅读题一般有4种题: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理解及推断题。

下面按照这四种题的先后顺序加以例析。

一、词句理解题这种题往往设在对文中某一重要概念的理解上,其陷阱常常有:1、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即在选项表述中暗暗地改换了概念,将说明甲概念的用在了说明乙概念上。

例如天津卷第5题C项:[试题]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原文有关信息]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分析]原文说的是“显形文化”,而选项却偷换为“文化的浅显层次”,这显然是偷换了概念。

2、以偏盖全,扩大概念,即在选项表述中把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的说明扩大为对这类事物、这类现象的全部的概括。

例如全国卷II第5题A项、C项、D项:[试题]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绳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原文有关信息]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分析]原文说“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只是表明含羞草、合欢等属于豆科植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豆科植物,更不意味所有“植物”,所以C、D两项说“所有豆科植物”、A项说“植物”,显然是以偏盖全,扩大了概念的范围。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陷阱类型2、陷阱的表现形式3、应对陷阱的策略11 常见陷阱类型111 偷换概念在阅读理解题中,命题者可能会故意将文中的某些概念进行替换,使考生在理解和答题时产生偏差。

例如,将原文中的“主要原因”偷换成“根本原因”,虽然看似相似,但含义和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112 以偏概全有些题目会根据文中的局部内容得出过于绝对的结论,而忽略了整体的语境和其他相关信息。

比如,文中只是提到某个现象在特定情况下的表现,题目却将其推广为普遍现象。

113 无中生有选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在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及的内容,考生若不仔细甄别,很容易被这些凭空捏造的信息所误导。

114 张冠李戴将甲的观点、行为或特征错误地安在乙的身上,导致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现混乱。

115 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硬说成有因果关系,让考生误以为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12 陷阱的表现形式121 词语表述不准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可能与原文存在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往往会影响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比如,“大概”“可能”“也许”等模糊性词语的使用,改变了原文的确定性。

122 断章取义只选取文中的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命题,而忽略了其前后的相关内容,从而使考生无法全面把握作者的意图。

123 曲解文意对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的解读,故意歪曲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使考生在答题时陷入误区。

124 混淆时态把原文中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等时态混淆,造成对事件发生时间和状态的错误判断。

125 主次不分在选项中强调次要内容,而忽略了文章的重点和关键信息,导致考生答题方向出现偏差。

13 应对陷阱的策略131 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圈画出关键词语,避免因粗心大意而掉入陷阱。

132 回归原文遇到拿不准的选项,一定要回到原文中去寻找依据,对照原文进行逐一分析和判断,确保选项与原文的一致性。

133 综合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个选项,要将其放在整个文章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考虑,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逻辑关系。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一、常见设误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

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抄录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进行一番改造,改造的方式有“删”“添”“调”“改”“漏”“凑”。

经过这些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改变了原文的二、常见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导致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错误。

【判定技巧】①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②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对点练1】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原文】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解题思路】由原文“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的一面,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的一面,因而选项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对点练2】(2021·新高考卷Ⅱ·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的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10大陷阱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10大陷阱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10大陷阱高考新课标卷语文开门见山就是一道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

如何做好此道题至关重要,因为“万事开头难”,它关系到考生心理的稳定,思维的清晰,可以为后面顺利解题打好基础。

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主要取材于社科类或科技类文章,它以选择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稍不加注意就会使考生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

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选择题所设置的干扰项辨析不清。

现结合近年高考题型和练习,就选择题干扰项的设置归类辨析,以便考生理解掌握。

1、偷换概念这种干扰项就是把原材料中某个名词的内容,故意变换成其它内容,达到迷惑人的目的。

当考生在辨析此项时,应当注意所表述的名词同原文的内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无漏掉或变换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

例1.阅读下文,分析E项从中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

【简析】不正确。

E项中用“文化水平”偷换了文中“文化”一词,用“文化”这样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够细心的人误认为正确。

2、无中生有例2.阅读下文,判断B、D两项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

他们以波长21厘迷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

B.“三次和两次”是指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D.“三次和两次”是指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简析】均不符合文意。

B项中的“分片调查”、D项中的“按照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都没有提到,所以B、D两项判断有误,属无中生有。

3、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例3.阅读例6第一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准确。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轨道上比在地球轨道上更大,所以必须在地球轨道上加速。

阅读理解题中的陷阱有哪些

阅读理解题中的陷阱有哪些

阅读理解题中的陷阱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的阅读理解题陷阱类型2、不同陷阱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应对各类陷阱的策略和方法4、示例分析以加深对陷阱的理解11 引言阅读理解题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在这些题目中,常常存在着各种陷阱,容易导致考生误解题意、选错答案。

了解并识别这些陷阱对于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至关重要。

111 常见陷阱类型1111 偷换概念在题目中,将原文中的某些概念进行替换,使得表述看似相似,但实质含义发生了变化。

考生若不仔细辨别,很容易被误导。

1112 以偏概全选项只涉及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而将其推广为整体的结论,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和条件。

1113 无中生有选项中出现了原文根本没有提及的内容,完全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1114 张冠李戴将不同主体的行为、观点或情况错误地搭配在一起,造成混淆。

1115 过度推断超出了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范围,进行过度的猜测和推理。

1116 曲解文意对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的解读,偏离了作者的本意。

112 不同陷阱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121 偷换概念的特点往往使用相似的词汇或表述方式,但关键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被替换,改变了原意。

例如,原文说的是“增加”,选项中可能变成“提高”,看似相近,实则不同。

1122 以偏概全的表现形式通常只选取原文中的一个片段或例子,然后将其作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比如,文中只是提到某个地区的某种现象,选项却将其推广到整个国家或全球范围。

1123 无中生有的常见手法可能会引入一些看似合理但在原文毫无依据的信息,利用考生的常识或常见的思维模式来误导。

比如,在关于科学研究的阅读中,提到一个未被证实的理论作为选项。

1124 张冠李戴的识别要点注意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包括人物、机构、事物等。

一旦发现选项中主体与原文不符,很可能是张冠李戴的陷阱。

1125 过度推断的迹象选项中的结论过于绝对、夸张,或者基于一些微弱的线索进行了大幅度的推理。

阅读题目常见陷阱分析

阅读题目常见陷阱分析

阅读题目常见陷阱分析在我们的学习和考试过程中,阅读题目是获取信息、理解题意并做出正确回答的关键环节。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粗心大意或者对题目的理解不够深入,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导致答题错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阅读题目中常见的陷阱类型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阅读题目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巧妙地将题目中的关键概念进行替换或者曲解,从而改变题目的原意。

例如,题目中说的是“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增加”,而选项中却说成是“该产品的市场供应在增加”,这就是明显的概念偷换。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我们在阅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和概念的定义,并且在对比选项时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概念的不一致。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陷阱通常表现为用个别、局部的情况来代表整体。

比如,文章中提到某个地区的某种现象,而题目却将其推广到全国范围内。

要防范这种陷阱,我们需要培养全面思考的能力,不能仅仅根据局部的信息就做出整体性的结论。

在阅读过程中,要留意文章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是否与题目一致。

三、过度推断有些题目会引导我们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推断,但如果我们过度发挥,超出了原文所提供的合理范围,就容易出错。

比如,文中只是说“某公司正在考虑推出新产品”,而题目中却问“该公司新产品一定会成功”,这就是过度推断。

在面对需要推断的题目时,我们要依据原文的逻辑和信息进行合理推测,避免凭空想象和过度猜测。

四、混淆因果混淆因果关系是另一个容易让人犯错的陷阱。

可能会把原因说成结果,或者把结果当成原因。

比如,文中说“因为天气恶劣,所以航班延误”,而题目中却变成“航班延误导致天气恶劣”。

为了避开这个陷阱,我们要清晰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逻辑,在阅读题目时认真分析选项中因果关系的合理性。

五、绝对化表述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表述,如“一定”“绝对”“必然”等。

然而,很多情况下,事情并非如此绝对。

例如,“只要采取这种方法,就一定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设题8大陷阱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设题8大陷阱

社会就会混乱,
答案:因果混乱
“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 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 齐有序”,不能得出“所以‘五’也可 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的结 论。
宇宙就会无序。
续表
选项及分析
对应原文
6.[2014-山东省卷T8—D]调整心理,集 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 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设题陷阱:
判断理由:
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 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 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 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 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答案:无中生有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 一’”的说法不当,原文未提及。
5.[2015-湖北省卷T8—A]秦汉时代,人 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 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
2020
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手段,掌握命题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 陷阱,排除错项。因此识破错误选项的陷阱,是考生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
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在以下几方面设置陷阱。
设题 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解题方略
偷换
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 概念或转述文意时, 故意弄错对象,迷惑 考生,使考生误入歧 途。命题者暗中将两 个概念的内涵如属 性、作用、发展趋势 等进行了调换、改变 或混淆,乍看与原文 的说法一样,但仔细 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 并不是一回事。
张冠
把甲的观点、发现、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
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
李戴
发明说成乙的观点、 发现、发明。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上,当选项中出现类 似“义义的观点是“ 这样的句子时,注意

阅读题目常见陷阱分析

阅读题目常见陷阱分析

阅读题目常见陷阱分析在我们的学习和考试过程中,阅读题目是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时候题目中会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理解偏差、答错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分析一下阅读题目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阅读题目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可能会在题目中故意将一些关键概念进行替换或混淆,从而误导答题者。

例如,题目中原本说的是“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在选项中却变成了“该产品的市场供给在持续增加”。

需求和供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答题者没有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概念的偷换,就很容易选错答案。

又比如,题目提到“动物的本能行为”,而选项中却变成了“动物的学习行为”。

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答题者没有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就可能被题目所迷惑。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常见的陷阱。

题目可能会根据个别的、局部的情况得出普遍的、整体的结论,或者将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情况推广到所有情况。

比如,题目中说“在某些地区,这种植物能够很好地生长”,但选项却变成了“这种植物在任何地区都能很好地生长”。

很明显,从某些地区到任何地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推广。

再比如,“部分学生通过参加辅导班提高了成绩”,不能就此得出“所有学生参加辅导班都能提高成绩”的结论。

三、过度推断有些阅读题目会引导答题者进行过度的推断,超出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范围。

比如,题目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个现象,而选项却对这个现象的原因、影响等进行了过于深入和广泛的推测,而且这些推测并没有在题目中给出明确的依据。

又比如,题目提到“某公司近期推出了一款新产品”,选项却声称“这款新产品将彻底改变该公司的市场地位”,这种没有根据的过度推断很容易让答题者陷入误区。

四、强加因果强加因果是指在题目中把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情硬说成有因果关系,从而误导答题者。

例如,题目中说“今天下雨了,小明没出门”,选项中却认为“因为下雨,所以小明一定心情不好”。

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陷阱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对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理解题中常见陷阱类型111 偷换概念在阅读理解中,有些题目可能会故意将原文中的某个概念进行替换,使答案看似正确,实则与原文不符。

比如原文说的是“某种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选项中变成了“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将“能够”偷换成“必然大幅”,从而改变了原意。

112 以偏概全部分题目会选取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全面。

例如,原文提到了多个因素对某个现象的影响,而题目只强调其中一两个因素,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

113 无中生有选项中出现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及,完全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这需要考生在阅读时对原文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才能识别出这种陷阱。

114 张冠李戴将不同主体的行为、观点或情况进行混淆,使考生误选。

比如把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或者把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弄错。

115 过度推断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超出合理范围的推断,得出的结论缺乏依据。

考生需要注意把握原文的逻辑和范围,避免过度联想。

12 常见陷阱的具体表现121 偷换概念的具体表现词汇替换:将原文中的关键词汇换成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汇。

范围改变:如把“部分”说成“全部”,“有时”说成“总是”等。

程度变化:如把“可能”说成“一定”,“轻微”说成“严重”等。

122 以偏概全的具体表现只提及部分对象:原文讨论的是多个对象,而题目只针对其中一部分进行论述。

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使结论不够全面。

123 无中生有的具体表现凭空捏造事实:完全没有在原文中出现的事件、数据或观点。

曲解原文意思:对原文进行错误的解读,得出与原文无关的结论。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细节题常见出题“陷阱”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细节题常见出题“陷阱”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细节题常见出题“陷阱”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中常见的题目设置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和词义猜测题等四大题型。

细节理解题一直是考查重点,且该题型的难度逐年上升,但只要考生掌握了此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和应对办法,再难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一、直接信息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假如答题信息可以直接从文中获取,我们称之为直接信息题。

直接信息题常用特殊疑问词when、where、who、what、why 和how 等来提问,只要在做题时针对所问内容进行标记,此类型题目很容易找到答案。

可以说直接信息题是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目中最简单、最容易得分的题型。

二、归纳概括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假如在答题时需要对文中两个或多个信息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我们称之为归纳概括题。

三、语意转换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如果正确的选项是对文中信息进行了同义的转换,比如用近义词替换原文词语或用近义的短语进行文中信息的替换,我们称之为语意转换题。

语意转换题有时候选项与原文语句在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对比和整理后才能得出正确选项,此类题目相对其他阅读题型而言,难度较大。

四、数字计算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假如在答题时需要对文中提供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才可得出答案,我们称之为数字计算题。

无论哪种类型的细节题,我们在弄清楚题目所问之后,为保证该题型的答题准确率,关键在于把握住文章事实和细节,同时,抓住文章事实和细节也是做好其他类型题的基础。

细节题常见的题目设置为:What can we learn about... from the passage?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All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EXCEP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order of…How many did the...?What should we do about...?一、偷换概念把原文中关键词或限定词去掉或用其他词进行替换。

理解类题的设题陷阱

理解类题的设题陷阱

理解类题的设题陷阱作者:钱金涛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7年第04期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在2017年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

题型的变化尤其引人关注:分值由25分降为12分,题量由4道题变为3道题,选择题取消1分。

实用类文本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四类,现有的考题采用“5选2”的模式,主要考查传记文体。

选项的呈现集中在三大设误点。

曲解文意设题人在选肢中故意对某一概念或句子进行错误地解释,从而导致对文意的转换出错。

如传记中人物的观点、兴趣、行为、年龄、品格等,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过程以及事件所达成的结果、程度等,人物与事件的混淆与错位等,都能造成选肢对文意的歪曲理解。

例1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C. 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解析选肢中的“判断”正确与否,是基于对“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句话的理解。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联系前文的两句话:“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这句话表明“称作‘乡棒’”的判断概括的是1985年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所以陈忠实才“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

可见,此选肢的错误在于“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退一步讲,如果是“错误判断”的话,就不需要“剥离”了。

混淆关系选肢的叙述除了对词句本身的解读外,更多的是对句与句之间语意关系的阐释。

在阐释时,选肢陈述的语意关系往往会产生扩大范围、张冠李戴、言过其实、混淆是非、颠倒先后、误判主次、强加因果等陷阱,造成选肢表述的意义关系混淆而出错。

例2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例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真题详解+巩固练习)

例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真题详解+巩固练习)

例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真题详解+巩固练习)一、常见设题陷阱的种类:(1)范围失当(以偏概全)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

(读原文时,可以用笔把这些词勾画出来。

)(2)然否不当注意: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将“或然”与“必然”不分,或将“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

(3)主次不分注意:不要混淆主次关系,把主要的问题说成次要问题,或反之。

(4)因果倒置注意:命题者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5)张冠李戴注意:分清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不要将表述的对象弄混。

(6)歪曲事实(曲解原文)注意:选项不尊重原文材料中的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7)无中生有注意: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纯属命题者凭空捏造。

(8)选择与兼备注意:兼备,指同时具有几个方面,选项会将表选择的关系说成兼备关系,或相反。

(9)表述过于绝对当然,命题者在设题时还有其他陷阱,如答非所问、偷换概念、自相矛盾、过于绝对、理解不当(注意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及一些解释性句子的陈述对象)等,在做题时要认真辨别。

二、高考真题详解:(2016·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A)。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1.B)。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识破设题陷阱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识破设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识破设题陷阱【教学目标】1.准确认识论述类文本考查设题陷阱。

2.认清10类设题陷阱的逻辑本质。

3.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认识论述类文本考查设题陷阱。

2.难点:认清10类设题陷阱的逻辑本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10种类型:二、10类设题陷阱1. 以偏概全(1)阅读示例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选项:(2017·全国卷Ⅲ 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原文信息: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2)比对分析:通过比对发现,选项以偏概全。

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3)理论指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2. 混淆时态(1)阅读示例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选项:(2013·全国卷ⅡT2-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原文信息: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陷阱与应对策略

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陷阱与应对策略

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陷阱与应对策略阅读理解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然而,许多考生在阅读理解题中常常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导致答题出现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陷阱,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一,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细节和例子,考生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潭而忽略了文章的主要思想。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考生需要在读完全文之后,思考一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什么。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搞清楚文章的主旨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注意细节的理解与运用。

虽然第一点提到了要关注主旨思想,但细节在阅读理解题中同样重要。

很多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文章的细节之中,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细节来回答问题。

一些问题可能需要考生引用文章中的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熟练掌握细节的运用非常重要。

第三,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

在阅读理解题中,文章中的信息往往是通过不同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和表达的。

例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总分关系等等。

考生需要识别并理解这些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在回答问题时,也需要根据文章的逻辑关系来判断答案的准确性。

第四,考虑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在阅读理解题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和问题的回答。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考生推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文章中的内容。

为了做到这一点,考生需要留意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尤其是表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词。

针对这些常见陷阱,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应对策略:首先,在做阅读理解题之前,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多读一些相关文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阅读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不仅仅是为了做题而读,而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划重点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铅笔或者荧光笔标记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关键词。

阅读理解题中的陷阱如何避免

阅读理解题中的陷阱如何避免

阅读理解题中的陷阱如何避免关键信息项:1、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类型2、避免陷阱的方法和策略3、应对陷阱的思维模式和技巧4、训练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5、评估避免陷阱效果的标准11 阅读理解题的常见陷阱类型111 偷换概念即在题目中故意将原文中的关键概念进行替换,使答案与原文意思不符。

112 无中生有选项中给出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没有提及,完全是凭空捏造的。

113 以偏概全仅仅根据原文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就得出过于绝对的结论。

114 曲解文意对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的解读或理解偏差。

115 张冠李戴将不同主体的信息混淆,导致答案错误。

12 避免陷阱的方法和策略121 仔细审题在开始阅读原文之前,先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重点。

122 定位原文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迅速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123 对比分析将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注意语言表述上的差异。

124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思维,判断选项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125 排除干扰对于明显错误或与题目无关的选项,果断排除。

13 应对陷阱的思维模式和技巧131 批判性思维对所读内容保持质疑和思考的态度,不盲目相信。

132 整体把握从整体上理解原文的主旨和结构,避免被局部细节误导。

133 关注细节同时,也要留意原文中的关键细节,防止因疏忽而掉入陷阱。

134 换位思考尝试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预测可能设置的陷阱。

135 经验总结做完题目后,总结遇到的陷阱类型和应对方法,积累经验。

14 训练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141 多读多练增加阅读量,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各种题型和陷阱。

142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章、新闻报道等,拓宽阅读视野。

143 学习阅读技巧掌握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144 积累词汇和知识丰富词汇量和知识储备,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145 参加培训课程如有需要,可以参加专门的阅读理解培训课程,获取系统的指导。

15 评估避免陷阱效果的标准151 正确率提高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答题正确率,判断避免陷阱的效果。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语文阅读理解难题中的陷阱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语文阅读理解难题中的陷阱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语文阅读理解难题中的陷阱在高考中,语文阅读理解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项。

要想在这个环节取得好成绩,学生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应对策略。

而高考教辅教案作为学生备考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帮助学生突破语文阅读理解难题中的陷阱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了解陷阱类型在解答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时,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陷阱。

这些陷阱来自于阅读材料的文字表达或者选项的巧妙设计,容易让人误解或者答非所问。

常见的陷阱类型包括:曲解陷阱、谬误陷阱、偷换概念陷阱、刻意混淆语境陷阱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陷阱,高考教辅教案应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识别和避免这些陷阱。

二、提供案例分析高考教辅教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案例,对学生们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反复做题和分析,学生们可以逐渐熟悉各类陷阱,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抓住解题思路。

同时,教辅教案还可以针对每个案例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思考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规范思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强调语境理解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掌握好语境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教辅教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语境训练材料,帮助学生们提高对文章整体脉络和细节信息的把握能力。

同时,教辅教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分析、梳理语境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意图和作者的观点。

这样,学生们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用意。

四、注重方法策略解答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外,也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

教辅教案可以通过解析高频考点题目,给学生们提供一些解题的方法,如关键词标注法、排除法、略读与细读的结合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难题,同时也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五、培养阅读兴趣高考教辅教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们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阅读备考常见陷阱

阅读备考常见陷阱

阅读备考常见陷阱阅读备考在学生考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阅读是理解和分析信息的基础。

然而,许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分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阅读备考陷阱,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陷阱一:过于依赖词典在备考阶段,很多学生会过度依赖词典,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立即查词典。

然而,这样的做法会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他们在考试中的阅读速度和流畅性。

解决方法: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通过上下文和猜测单词含义的技巧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实在无法确定单词含义,可以先猜测并继续往下读,通过上下文逐渐理解单词的意思。

只有在理解无法进行下去时,再查看词典来确认单词的含义。

二、陷阱二:过分注意细节有些学生在备考阶段过于注重文章的细节,大量时间用于记忆和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事实和数字,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意义和主旨。

解决方法: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抓住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首段和尾段,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和观点。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划线、做笔记等方式来辅助理解和记忆文章的重点内容。

三、陷阱三:浅尝辄止有些学生在备考阶段只是读完文章,并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解决方法: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深入思考和分析文章的习惯。

可以通过提问自己、总结文章主旨、对比文章观点等方法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多做阅读练习题,培养解析和分析文章的能力。

四、陷阱四:忽略阅读策略许多学生在备考阶段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解题策略,导致在考试中无法高效地解答问题。

解决方法: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学习并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可以通过参加阅读备考培训班、刷题和订正错误等方式来提高解题策略的运用能力。

五、陷阱五:不定时模拟考试许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陷阱是不进行定时模拟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回放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国家产生之前,由于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自 私的本性得不到约束,因此人们便制定了法律,并强 制推行。
原文:自然法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提供了戒律,但 仅有自然法是不够的。因为对自然法的遵守全靠个 人的自觉,如果有人破坏自然法而得不到任何惩罚, 那么遵守自然法的人就会吃亏。所以,为了使法律 真正得到遵守,还必须建立国家,以保障自然法的 遵守。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就是人定法。 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命题陷阱之九:相似与相关 (偷换概念)
命题人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 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 以图瞒天过海。
对策:
仔细阅读文章,掌握原文相关信息中的关 键词语。
试题回放
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 的角色。
试题回放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原文: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 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 空间„„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 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 等同于现实世界„„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 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 。
原文: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 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 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 全。 主次颠倒(主要与次要)
命题陷阱之四:主要与次要(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 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 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 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 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 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
对策: 注意文中表示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的 词语。
试题回放
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 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原文: 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 ,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试题回放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 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原文: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 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 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 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 说法太绝对
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
(2)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 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方法点拨: 选项 比
原文
命题陷阱之二: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 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对策: 已经,曾经,过去; 关注 现在,目前; 将要,尚未; 之前,之后等
试题回放
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句 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 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对策:
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 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
试题回放
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 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原文: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 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 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 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 继承优秀的传统。 强加因果(原因与结果)
对策:
细读文章,掌握阅读材料中作者对事物的肯 定或否定的态度。
试题回放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 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原文: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 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 间……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 的另一类空间……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 现实世界……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 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 。 歪曲事实(客观与夸大)
丽水学院
顿德华
阅读理解能力相关题目
丽水学院幼师院 顿德华
1、整体与部分 (以偏概全) 2、已然与未然 (混淆条件) 3、前期与后期 (混淆时间) 4、主要和次要 (主次颠倒) 5、原因与结果 (强加因果) 6、有据与凭空 (无中生有) 7、可能与必然(混淆模态) 8、言此与言彼 (张冠李戴) 9、相似与相关 (偷换概念) 10、肯定与否定(肯定与否定失当) 11、客观与夸大 (歪曲事实)
原文: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 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 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 肯定与否定失当(肯定与否定 )
命题陷阱之十:混淆是非 ( 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 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原文: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核能够起 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 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 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 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 混淆时间(先期与后期)
命题陷阱之三:先期与后期(混淆时间)
命题陷阱之十一:客观与夸大(歪曲事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 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 和效用。
对策:
细读文章,了解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
选 择 题 设 题 陷 阱
整体与部分 (以偏概全) 已然与未然 (混淆条件) 前期与后期 (混淆时间) 主要和次要 (主次颠倒) 原因与结果 (强加因果) 有据与凭空 (无中生有) 可能与必然(混淆模态) 言此与言彼 (张冠李戴) 相似与相关 (偷换概念) 肯定与否定(肯定与否定失当) 客观与夸大 (歪曲事实)
原文: “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 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 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 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 特色。
张冠李戴(言此与言彼)
命题陷阱之八: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 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 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 方面入手分析。
对策:
仔细阅读文章,注意题干要求,分清“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彼”对象。
试题回放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原文: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 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 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 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 ……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 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 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 是美的东西。 相似与相关 (偷换概念 )
命题陷阱之五:原因与结果(强加因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 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
对策:
了解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 倒,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 成是因果关系。 细读文章,了解 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试题回放
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 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原文: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 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 ”。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 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 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 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 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无中生有(有据与凭空)
命题陷阱之六: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 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 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对策:
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 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 推断出来。
试题回放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C项: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比 对 原 文
注: 1、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 点、划、批的方法标出,
2、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 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3、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 “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结合语境判断。
以偏概全(部分与整体)
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 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如: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 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 错误的判断。 对策: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 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 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 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