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和科学把握
浅析保障性住房发展与管理现状
浅析保障性住房发展与管理现状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满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解决城市住房困难问题而提供的住房保障服务。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管理现状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是城市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管理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当前保障性住房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住房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发展保障性住房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成为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共租赁住房,即政府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即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家庭提供购房补贴或贷款支持。
在发展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地积极推进政策,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也成为促进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动力。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区都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
1. 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负责,由政府制定政策、安排资金、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等工作。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工作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2. 审批管理体系保障性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审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相应的住房保障,政府对住房的产权、使用权以及租金等进行严格管理。
除了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外,市场参与也是当前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并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
三、保障性住房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虽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社会经济学解析城市住房问题
社会经济学解析城市住房问题近年来,城市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住房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社会经济学的视角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住房问题涉及到供需关系的失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涌入城市,但住房供给没有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这会导致住房价格的飞涨和房屋稀缺现象的出现。
社会经济学指出,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往往会导致价格的扭曲,低收入群体将会面临更严重的住房压力,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大住房建设力度,提高住房供给的稳定性,以解决城市住房供需失衡的问题。
其次,城市住房问题涉及到收入分配不均的社会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城市住房问题则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
社会经济学认为,城市住房政策应当注重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和保障其基本居住权益。
只有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才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房能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此外,同时加强税收调控力度,降低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机性购房的现象,有助于稳定住房市场。
第三,城市住房问题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其健康发展与住房问题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学指出,住房问题与城市规划、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密切相关。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化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提供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还应推动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经济的活力,为住房供给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
最后,解决城市住房问题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提高住房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企业应本着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住房建设,提供质优价廉的住房产品。
市民也应加强对住房市场的监督,提高对住房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城市住房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林韵芝2012-12-12 14:07:27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7期摘要:提供居民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责任,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等环节的分析,发现其中有待完善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几年由于房价上涨,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动各地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地政府也投入财力物力建设保障房。
具体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主要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人才公寓等形式。
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主要有建设资金和土地供应两大难题,特别是2011、2012年各地“地王”频出,土地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对保障房建设的土地供应和资金筹集,这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困难,其他还包括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保障房等问题。
1.1 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定位保障性住房主要是政府解决部分社会困难群体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着眼于满足群众在住房方面的基本需要,以此来解决无房可居或少房可居的情况,缓解社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保证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局面。
同时,保障性住房要求具有明显的刚性,因此,制定保障标准不能太高,建筑标准不能过度超前,一定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如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拔高到商品房建设标准,就会扰乱商品房的生存空间,也不利于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建设。
1.2 保障性住房的适用对象保障性住房的适用对象包括以下几类:①收入低或完全没有收入的贫困户、低保户等社会群体;②收入有限,有自己住房,但家庭成员多,又无力自己解决住房问题的阶层;③新近就业或创业的大学生或优秀的人才,有收入,但短期无法自己购买房屋的。
不同的保障对象各有不同的特点,政府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时也要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论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论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住房保障政策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人民群众有足够、安全、适宜的住房条件。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住房保障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福祉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住房保障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之一,而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通过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释放,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相关行业的就业、资源配置、资金流动等方面。
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能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住房保障政策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人民群众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拥有稳定住房,甚至出现了被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现象。
住房保障政策的推行,能够提供贫困群众基本的住房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富差距,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和谐稳定,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住房保障政策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住房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有稳定住房条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具有直接的影响。
住房保障政策能够确保人民群众拥有基本的住房权益,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有了稳定住房条件,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生活,大大减少了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经济活动中,推动经济的发展。
住房保障政策还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城市的住房供应严重不足,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
住房保障政策能够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吸引农民工和其他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住房保障政策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住房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和科学把握
障性供给相补充 。上述原理反映到住房供给体 系中 必然 是商 品住房供给 占主体 ,对城镇居 民中中等以上收入 的家 庭 ,应通过购买商 品房或租赁商 品房 自主解决住房 问题 ,
而只对低收入和 中低 收入 家庭供应廉租 房、经济适 用房 、
因为这部分人是住房社会保障的主要对象 , 当应保尽保 。 应
补助 。而 目前 的现实情况是 .政府对中低收入 户购买经济
适 用房的暗补 享受最 多 ,以一套 6 0平方米的经适 房与同 类型 的商品房 比较差价约低 3% , 0 如以每平方米 1 万元计 , 则政府 实际补贴 1 万元 。比一般低收入 户租 用廉租 房享 8
公租房等保 障性住房。 由于住房社会保障性供给是局部的 . 是针对少部分人 实施的 .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配置住 房资
源 的缺陷和不足而存在的 ,因而是一种补充。商 品房供应
产权房变成个人全产权 房 ; 公共租赁房也不一定要退租 ,
可 以提高租金 ,也可 以卖给承租 者 .变成共有产权房或全
一
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 。这个定义是科学 的,因为它的
内涵包括实施住房社会保障的主体是政府 ,指明受保障的 对象是低收入和 中低收入 家庭 其性质属于对弱势群体的
扶持和救助性 , 障对象 的范围和程度都要受到严格限制。 保
二、住房资源配置机制合理化
从理论上分析 ,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非市场化 的
不到 3% 的 比重 .只能随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增加逐步 0
扩大 。 近期可定 为 2 % , 0 先解决低收入户和住房最 困难户 , 中低收入户有一定的住房条件 ,可 以一步一步扩展 。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通过政府购买、补贴、贷款等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不高、管理难度大、资金来源不足等。
本文拟就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建设质量不高。
由于部分地区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有效监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者施工技术,导致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由于质量问题,住房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不仅影响了住户的居住质量,还给政府增加了后期的维修成本。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难度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普遍存在着缺乏规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由于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分配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抓住漏洞,从中渔利,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获得了保障性住房,从而挤压了真正需要的低收入家庭的入住机会。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政府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然而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大,很难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又因为资金短缺,而采取了规避问题、敷衍塞责的态度,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与改进。
应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部门,加大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建设的质量达标。
还可以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考核机制,对于建设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住房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与监管。
政府可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涵盖住房申请、分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住房分配的公平公正。
也可以建立健全的住房管理机构,对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确保住户利益得到保障。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然而,在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财政资金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化运作不到位、社会协同机制不够等方面,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财政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依赖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我国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财政支出压力巨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巨大资金投入。
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往往需要长期负债,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因此,如何优化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探索灵活的融资模式,积极引入包括债券融资、公募基金等多种融资手段,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三是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住房租赁权和住房承租权等金融衍生品,将保障性住房资源进行有效规划、配置和使用,实现风险可控和效益最大化。
二、政策体系不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包括住房保障政策、住房补贴政策、公租房制度等方面,但我国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部分地区缺乏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具体政策规范,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各地的政策实施方案也存在差异,导致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全国政策和地方政策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框架;二是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增强公众的政策意识,提升政策落实的积极性和效果;三是加强政策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不当做法,为政策的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三、市场化运作不到位市场化运作是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市场化运作还不够成熟,居民对市场化运作的接受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不高也限制了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
此外,市场化运作还需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市场化发展。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引言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现有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无法满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导致一些人仍然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质量不过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着执行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面对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角色,共同推动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
【字数:290】1.2 问题意识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需求量远远超过供给量,导致了市场上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
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虽然得到供给,但是居住条件却比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一些政策执行主体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了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只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有限,许多低收入家庭仍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
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住房安全隐患。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和评估标准,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突出,需求量大于供给能力。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依然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目前,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从而确保其能够有利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对当前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性发展,为人民创造福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
标签:保障性住房;发展;问题;思考伴随这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持续深化,在中央政府的严格督导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终于拨云见日,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但瑕不掩瑜,在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不时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绝非细枝末节,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执行偏差,一些利益团体和专业人士的误读与注解,都将对刚刚起步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实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为此,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有必要对我国现阶段保障性住房政策和出现的问题加以客观的理论诠释与政策梳理。
1 加强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健全准入与退出制度,完善分配监管机制,才能有效维持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
2 当前我国保障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2.1 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不合理当前,保障方建设体系仍进一步完善,同时,在保障住房建设的区位选择中也存在不合理性的现象,这些都表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不合理。
自从我国政府开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其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建设数量急剧增长。
另外,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逐渐趋同,很多小城市将大城市的建设经验直接照搬,从而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分配不公以及空置率高等。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像这种原样照搬的情况肯定与此相悖,其不利于保障房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另外,保障性住房的无谓选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区位选择的失误。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正文部分分析了我国保障房政策现状,指出保障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包括分配政策矛盾和资金难题。
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增加建设资金、完善设计标准等对策。
结论部分强调了解决保障房分配不公、加快建设进度和提升品质的重要性。
当前保障房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改进政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难,为我国的保障房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加强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我给出的关键词如下:保障房发展、问题、对策、政策现状、建设面临的问题、分配政策矛盾、建设资金难题、提升品质、政府监管、分配不公、建设资金增加、设计标准完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保障房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保障房政策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保障房的建设标准和质量也面临着一定的批评和争议。
深入分析我国保障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我国保障房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保障房是保障国家贫困人口基本住房权利的一项重要政策。
研究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保障房政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深入研究保障房分配政策的矛盾和建设资金难题,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高保障房建设效率和质量。
探讨提升保障房品质的对策,能够为未来保障房建设提供指导,促进保障房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研究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有效推进我国保障房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我国保障房政策现状我国保障房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实现全体人民都有住房的目标。
保障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产生的社会问题及思考孙莉莉
三、避免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弊端 的方法
廉租住房,周边仅有一路公交环线通过 且服务半径甚远,由于承租户均是低保 户,集中配租后形成了低收入群体集聚。 这部分群体扎堆居住后形成社会阶层在 空间上的分离,首先从心理上造成落差, 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和长治久安。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只具 备单纯的居住功能,没有形成产业依托, 不能从根本上就地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就 业和收入来源的问题。导致部分居住家 庭难以按时缴纳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居 住人员的社会成分复杂、物业费收缴率 低、小区脏、乱、差和公共设施被盗等现 象,已成为管理部门的工作难点和治安 隐患。因此如何避免今天的保障房成为 明天的“贫民区”,成为各地在保障性住 房规划之初就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自古以来,衣食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本前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颗“定心丸”,这一识性的认识决定了实现“居者有其”是个人和政府共同力的目标,住房问题不能完全向市场化,政府应负责的承起为人民提供住房障的重任。
房改以后,府建立了一套保障中低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住房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式:一是住房公积制度;二是面向中低收人家庭的济适用房政策;三是面向最低收入的廉租房政策。
但在具体落实过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保障作用的发挥,本文就我国住房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以其真正发挥对中低收人家庭的住保障作用。
二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题。
我国困难群体住房问题然严峻,住房保障工作任重道远。
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主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1.住房保障度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虽然建了严格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住公积金制度,但仍有相应问题存在:第一,建遭遇“软阻力”。
让地政府拿出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和金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开建设,意味着政府突破以往“以地生财”模式,牺牲分土地收益,向保障住房“输”,对此,出现了保性住房比例不足的现实第二,政策缺位。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普遍上,商品房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上涨,经济适用房价格通过二房买卖也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在经济适用房的再转让上的政缺位,使得经济适用房成为资性购房、炒房的具。
第三,缺乏住房普查统数据,住房保障缺乏期规划。
目前,我国不仅乏城市居民收入分布的统计数据而且还缺乏住房普查数据。
因此很难准确地把握住房困难的实际况而做相应的举措。
这些制度随市场的发展仍然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具体执行节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套措施还不够健全。
2.障性住房的结构设计不合且覆盖面较小,经适用房重购买轻租赁,经济”而不“适用”。
主要的问题是存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租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和档住房的市场供应结构比失衡,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低收入庭的住房需求。
中国住房保障问题:社会政策的视角
中国住房保障问题:社会政策的视角在新闻媒体关于网易经济学家60人论坛的报道中,给我的一段发言安上了一个极具刺激性的标题:“高房价不应骂房地产商”。
[1]从吸引眼球的角度来讲,我能够理解编辑的苦心,但这却不是我的本意。
近年来,住房问题始终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其张力已经使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心理极度扭曲。
从社会主流意识看:在经济上,房地产被视为拉动GDP 上升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房地产成为最可夸耀的政绩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将自己紧紧地绑在这辆疾驶的马车上,地方领导深陷其中,“卖地求荣”,完全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教训于不顾,“强拆”导致的一幕幕悲惨的活剧四处上演。
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看,住房问题积聚的民怨已经迸出火星。
公民在社会领域中两项最基本的权利——居住权和资产拥有权被剥夺。
要想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唯一的选择就是“市场”(当前的经适房未必不市场)。
当人们关注眼前的“哥本哈根峰会”的得失成败时,一个更重要的“哥本哈根宣言”被遗忘:“单凭市场不可能消除贫困,也不可能获得公平和平等,而这二者却是发展的基石”(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
[2]关于住房问题的研究,我曾经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引起过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世界金融风暴一起,科学发展似乎又被置之脑后,GDP重新升帐挂帅。
很多本来似乎已经讲明白的问题,现在又模糊不清了。
因此,要想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定量的分析似乎很重要。
但因为收集数据很困难,至今未能如愿。
网易的论坛以及公众的评论,使我不得不再次主要以定性的分析来阐明我的价值判断。
好在如今学界与我观点相同(如郑永年[3])或部分相同(如茅于轼[4]的研究者大有人在,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住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住房问题的政治属性从政治的角度谈住房问题,并不是为了上纲上线吓唬人,而是因为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本来就是一项政治抉择。
现在我们整天讨论“高房价”,这显然是把讨论问题的基本点局限在经济领域,政府的政策也在是否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上反反复复。
关于住房保障的分析
关于住房保障的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住房保障制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我国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介绍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住房保障;分析1 住房保障制度的概念及特点1.1 住房保障制度的概念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的基本住房权力给予保障的制度。
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住房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及住房政策的改变而产生的,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保障方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1.2 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1.2.1 全民性。
全民性一方面是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住房保障问题,不仅现代社会有,古代社会也有;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另一方面是指住房保障涉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1.2.2 互济性。
互济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接济,包括自发的及非正式的相互帮助与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合作。
如住房公积金,既为他人提供帮助,又享受他人为自己提供的帮助。
1.2.3 福利性。
福利性是指住房保障必然给被保障对象带来一定的生活补偿,物质文化待遇以及其他派生收入。
这是住房保障的一个重要特征。
1.2.4 安全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安全制度,是通过对人们基于生活的保障,向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安全保护。
2 我国现有的住房保障体系2.1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适合于中低收人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性房。
2.2 廉租房制度所谓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为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2.3 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浅析社会保障性住宅的物业管理
浅析社会保障性住宅的物业管理社会保障性住房作为国家为解决贫困家庭居住困难而推出的一项,在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物业管理方面的难题。
由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涉及公共资金的投入、住宅的对接和居住人群的特殊性质等多种因素,因此其物业管理也需要特殊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社会保障性住宅的物业管理问题。
一、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对接与管理对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来说,住房的对接是难点之一。
因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住户大多为低收入家庭或者特殊人群,在住房对接上需要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要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制度以保证住房的公平分配。
因此,对接前需要进行居住人群的调查和排队,以确定住房的分配优先级和范围。
对于符合条件的居民,应该通过拍卖或者抽签等公平的方式进行住房的分配。
在住房分配后,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上门为住户提供入户交接服务,帮助住户了解住房及其周边设施的情况,并为住户提供住房维修和基础设施改造等相应服务。
物业管理公司还要建立完善的住户档案管理制度,记录住户的基本情况和住房使用情况,为如何实现全面、有序的物业服务奠定基础。
二、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安全管控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居住人群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和特殊人群,为了保证住户的安全,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加强社区的安全管控,建立完善的公共安保系统。
在人员管理方面,物业管理公司应该采取全时、全程的现场巡查、反复检查住户信息等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同时,物业公司还应该建立健全住户安全制度,将住户的个人信息和安全意识做好宣传,增强住户的安全意识。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物业公司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该机制应该包含必要的紧急办法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确保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处理。
同时,物业管理公司还要加强周边地区协作,形成社区互助的安全体系,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服务与维修作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托管者和管理者,物业公司应该承担起为住户提供良好服务的职责,包括公共设施的维修和升级、住户的日常咨询和问题解答、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提高等。
完善住房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安远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
家庭 “ 住有所 居” 的关键 。要 合理 确定经 济适用房 和
廉租 房的建设 比例 , 不断加 大廉租房 的建设 比重 , 保
证廉租 房建设 规模大 于经济适 用房 。为 便于未来 随 着城镇 中低 收入家庭数 目的减 少而 闲置 出来 的廉 租 房易 于处理 ,结合 县一级城 乡居 民所期 望的单户 住 房面积 大小 ,建议廉 租房每套 建筑 面积要 大于 国家 规定 , 以不低 于 6 0平方 米 为好 。 户型设计 上 , 求 在 力
力弱, 经济 承受 能力差 , 即便 是 目前 的房价 , 他们也 难 以圆 自己的购房 梦 ,这 从另 外一 个侧 面反 映 出我
、
基 本情 况
据调查 ,我 县城 镇 中低 收 入家庭共 有 2 9 3 4户 ,
其 中干部职 工 8 6户 , 5 非干部 职工 12 4 5户 , 现有 住 房人 均 8平方 米 以下 的低保 户住 房 困难家 庭有 6 0 0 多户 。 为切 实解 决低 收入 家庭 的住房 困难 问题 , 县 我 于 20 0 7年 启动 了经济 适用 房和廉 租房 建设 工作 。 先
用 房 18 、 0 套 廉租 房 2 O套 , 计 2 0 预 08年 1 月交 付 1
使用。 第一 期 8 0户经 济适 用住房 摇号工 作于 今年 5
月在县人 民会 堂全程 公开进 行 , 已摇 出 8 0户 中签 家
成 员 的安 远县 住房 保障体 系建设 管 理领 导小 组及其 办公 室 , 决编制 经 费 , 实工作 人员 , 证 “ 房” 解 充 保 两
“ 有所居 ”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必然要 住 是 求 ,两房 ” 设是 政府 的一项 长期 的工作 , 是广 大 “ 建 也 群 众关心 、 注 的民生 工程之 一 , 议成 立 由县 主要 关 建 领 导任组 长 , 分管 领导任 副组 长 , 关单 位负 责人 为 相
住房保障 调研报告
住房保障调研报告住房保障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每个公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负担得起的住房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问题成为了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住房保障的现状及其对公民生活的影响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住房保障的现状。
根据我国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可分为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两种形式。
公共租赁住房是由政府兴建和出租的,租金相对较低,适用于低收入群体。
而廉租住房则是由政府购买或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居民,租金也是有一定优惠的。
此外,我国还实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可用于购房和租赁。
然而,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体系,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供需不平衡。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需求迅速增加,但供应不足。
尤其是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高企,租金也偏高,很多人难以负担得起居住成本。
其次是保障对象的界定模糊。
如何确定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让他们享受低租金或购房优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是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力。
一些廉租住房被滥用或变相售卖,使得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住房保障对公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条件。
当人们拥有适宜的住房时,能够更好地安置家庭,并在有保障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住房保障对改善社会稳定和减少社会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当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合理的住房保障时,减少了他们生活的焦虑和压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最后,住房保障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住房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人们能够稳定居住,也能够投资其他领域,促进经济的繁荣。
为了解决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供应量,缓解住房供需矛盾。
其次,应该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标准,提高保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另外,需要强化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监督和管理,遏制滥用和变相售卖的行为,确保住房保障的公平和公正。
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产生的社会问题及思考
认 为 自己低人一 等 ,不利于社会 的稳定 和 长治久安 。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 只具 备 单纯的居住功 能 , 没有 形成产业依托 , 不能从根 本上就地 解决低 收入人群 的就 业和 收入 来 源的 问题 。导致部分居住 家 庭 难以按时缴纳租金 和物业管理 费。居 住人 员的社会成分复 杂、物业 费收缴 率 低、 小区脏 、 乱、 差和 公共设 施被 盗等 现 象, 已成为管理部 门的工作难点和 治安 隐患。 因此如何避免今 天的保 障房成 为 明 天的 “ 贫民 区” , 成 为各地在 保 障性住 房规划之初 就不得 不考虑 的问题 。 3 . 集 中新 建的保障性住 房选址偏远 、 配套不健全 , 呈现 出低入住 率 、 高退房 率 的趋势 。蚌 埠市 目前 集中新建的保障性 住 房 多选址偏远 、 市政 配套设施不健 全。
底, 蚌埠 市 2 0 1 2年 累计 新开工保 障性住 房3 5 7 2 3套( 保障性住房 8 7 8 4套 , 棚 户区
改造 2 6 9 3 9套 ) , 完成 省 政 府 下 达 目标 任 务的 1 0 2 . 6 4 %; 基 本 建成 2 6 2 3 0套 ( 保 障 性住房 4 8 9 8套 ,棚户 区改造 2 1 3 3 2套 ) , 完成 目标 任 务 的 1 2 2 . 5 7 %: 竣工 1 9 2 0 5套 (棚 户 区 改 造 ) , 完 成 目 标 任 务 的 1 4 9 . 5 7 %。 大量保 障性住 房陆续建 成 , 为 全 市低 收 入住 房 困难 家庭 带 来 了福 祉 , 但 与 此 同 时低 收 入 群 体 居 住 规 模 过 大 和 过 于 集 中 所 产 生 的 社 会 问 题 也 逐 渐 显 现, 突 出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1 . 保降 } 生 . 住房社 区边缘化显著 。由于 市场经济的 自然选择 , 保障房地块的 区位 般 都位 于郊 区, 区位差 配套落后 , 社 区边缘化显著 , 形成社会阶层在 空间上的 分离。以 2 0 1 1 年元 月份蚌埠市重点民生 工程 陶店 新 村 廉 租住 房 配租 为 例 , 由 于 集 中建设 的 1 1 1 5套 廉租 住房 分布 过 于集 中,配套 落后 与人 口密度 大之 间形成 矛 盾, 社 区交通 治安存隐患。 同时 离市 中心
住房保障工作培训体会
住房保障工作培训体会住房保障是一个社会民生的重要方面,对于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住房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参加了一次住房保障工作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住房保障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培训中强调了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确保每个家庭都能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而住房保障工作的原则则是公平、公正、公开,要坚持人民至上,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住房保障工作不仅仅是提供房屋,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民生福祉。
培训中介绍了住房保障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包括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这些政策的具体细节,了解了申请条件、申请流程以及住房分配的原则。
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一些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操技巧,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帮助。
培训强调了住房保障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住房保障工作涉及到很多法律法规,如《住房保障条例》等,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在住房保障工作中,我们还要严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的工作操守,做到廉洁奉公,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培训中还介绍了住房保障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和技巧。
住房保障工作涉及到很多环节,如申请受理、审核、分配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做到细致入微、认真负责。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工作技巧,比如如何高效地处理申请材料、如何与申请人进行沟通等。
这些技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群众需求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这次住房保障工作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原则。
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掌握了一些实操技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住房保障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房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和科学把握陈伯庚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已成为共识。
但在如何科学把握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惑,诸如住房社会保障的内涵、性质、依据、范围、对象、方式和程度等等仍有不少歧见,似乎有一种社会保障性住房建得越多越好、享受对象越来越宽泛化的倾向,反映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法制建设很不成熟。
为此,很有必要对住房社会保障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以下,笔者主要从“六个化”展开分析。
一、住房社会保障内涵科学化对于这个命题,现在许多文件、文章和群众中流行的说法都叫“住房保障”。
这个提法看似简单明了,其实很不科学。
因为其既不明确实施保障的主体即谁来保障的问题,也未指明给谁保障以及保障范围和程度的大小,似乎一切居民的住房问题都要由政府包下来,回到房改前传统的住房实物分配福利制度的老路上去,很容易造成误解。
从理论上说,只有“住房社会保障”的提法才真正是科学的,其“社会”二字决不可少。
其一,它表明住房社会保障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养老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失业社会保障等具有同等的性质,即对部分住房困难群体的救助性质,同过去的福利分房有原则区别。
其二,它表明实施住房社会保障的主体是代表社会和国家的政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无可推诿。
其三,住房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是在各类企业内部进行的,分配的结果分为积累和消费两大部分,个人消费基金分配由于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以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结果,收入水平必然产生较大差距。
那些收入较高的社会成员可以通过购买或租赁商品房来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而部分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既买不起商品房,也租不起市场价商品房,成为住房困难户,便必然要求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救济渠道,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这就是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主要解决第一次分配以后出现的贫富过于悬殊问题,通过对高收入者收取累进的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等转移支付,来帮助低收入者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所以说住房社会保障同其他社会保障一样具有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既然住房社会保障性质上属于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重点是解决住房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因而住房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都不宜过宽,保障水平也不宜过高,必然要受到种种限制,明白这一点,对于整个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思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分析到此,可以给住房社会保障下一个完整的科学定义: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
这个定义是科学的,因为它的内涵包括实施住房社会保障的主体是政府,指明受保障的对象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其性质属于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救助性,保障对象的范围和程度都要受到严格限制。
二、住房资源配置机制合理化从理论上分析,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非市场化的保障性供给手段,配置住房资源的一种机制或方式,它同通过商品房市场机制调节的市场化住房配置机制,必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协调的问题。
住房资源配置合理化,既要讲究住房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又要体现公平性,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住房市场化与住房社会保障这两种调节机制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大方向不动摇,住房社会保障是稳定器不可缺少。
住宅商品化理论是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激烈争论确立住房商品性理论是多么不容易啊!正因为实施了住房商品化政策,按商品经济规律改革住房生产、经营、分配、消费体制,以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为基础,才推动住房生产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调动了居民自主解决住房问题的积极性,拓展了广阔的住宅市场,大大提高了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充分证明市场机制配置住房资源的高效性。
同时,也应看到住房市场化也有其不足和缺陷的方面,主要是部分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弱势群体,买不起、租不起商品房,带来住房困难问题,必须通过第二次分配,由政府资助他们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保证住房公平性的实现。
所以,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不可缺少。
在前一时期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强调了住房市场化,而对部分低收入者的住房社会保障重视和落实不够,为了克服这种片面性,现在多强调一点住房社会保障,多建一些保障性住房是完全必要的。
但也要避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强调过了头,甚至回到福利分房老路上去,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二是要坚持住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为基础,住房社会保障相协调。
必须明确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住房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住房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应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而住房的社会保障政策,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样,是政府手中宏观调控的手段,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
保障性住房建设从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到分配、消费纯属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从住房社会保障范围、对象、条件、程度都应当受到严格限制。
三是要坚持住房商品性供给为主体,住房社会保障性供给相补充。
上述原理反映到住房供给体系中,必然是商品住房供给占主体,对城镇居民中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应通过购买商品房或租赁商品房自主解决住房问题,而只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供应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由于住房社会保障性供给是局部的,针对少部分人实施的,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配置住房资源的缺陷和不足而存在的,因而是一种补充。
商品房供应是主体,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是补充,这二者不能平分秋色,更不能颠倒。
目前在住房建设供应中,出现商品房与保障房各占50%的作法,是值得商榷的,不符合长远发展方向的。
三、住房社会保障对象明晰化和动态化明晰住房社会保障对象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有相当难度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政府住房救助的范围内,住房社会保障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可以按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收入线来确定,大体上属于民政部门目前进行救济的生活困难家庭,以及一些孤寡残老人等。
住房保障采取减收甚至免收房租方式予以保障。
第二类是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家庭年收入为主要尺度,确定低收入线,分档给予租金补助,为避免房租补助款移作他用,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发放住房补助券,由房主到指定部门或银行兑现。
第三类是中低收入家庭。
这类家庭相比前两类面要宽一些,不易掌握。
目前上海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准入标准的收入和财产限额:3人以上家庭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产限额6万元,人均财产限额15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两人工作的话,每人平均月工资可达7500元,问题在于这个收入水平还叫“中低收入”吗?值得研究。
第四类对象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青年职工。
他们收入不高,又无房可住,可以安排公共租赁房,以满足其过渡性的住房需求。
第五类对象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租房入住,居住条件很差,但在家乡又有一定的房产,人数又多,不可能全部纳入社保对象,可以规定在城市定居的年限,比如三年或五年以上者,方可供应公共租赁房。
更困难的是住房社会保障对象如何动态化管理问题。
享受住房保障的对象,必须设定严格的条件,而这些条件随着人口、收入、资产和居住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其中有一项条件超出,就必须退出住房保障线。
难度在于两点:一是核查难;二是执行难。
解决的办法是对住房保障对象实行动态化管理:一要给住房保障享受对象讲明,住房保障不是一保定终身,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必须主动退出;二要实行年度申报制度,享受对象每年年终必须报告一次享受条件的变化情况,经核查符合条件者第二年才能继续享受;三要在各区、县、街道建立相应的住房保障监管机构,负责接受申请、审核、批复的任务,使之经常化。
四要完善退出办法,事实上要从实物上退出来是比较难执行的,再另行安排住房不切实际。
比较好的办法是从权利上退出来,如享受廉租房对象取消住房券或住房补贴,相应提高租金;经济适用房也不一定退出原住房,可以由住户补足差价,由共有产权房变成个人全产权房。
公共租赁房也不一定退租,可以提高租金,也可以卖给承租者,变成共有产权房或全产权房。
四、住房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尤其是作为建房基地的土地资源紧缺。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经济总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处于世界100位之后,所以目前的住房社会保障水平不可能很高,只能是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度的住房保障。
所谓适度的住房社会保障包含下述三层涵义:一是住房社会保障的范围要适度,也就是说住房保障的面要适度。
一方面对低收入户和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国家和地方财政能够承受的程度,把住房保障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来看,城市中的低收入和最低收入户约占10%,中低收入户占15%,其他住房困难户如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青年职工等,约占5%,加总住房社会保障面宜控制在城市居民总户数的30%以下为宜。
从目前财力来看还达不到30%比重,只能随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逐步扩大,近期可定为20%,先解决低收入和住房最困难的户,中低收入户有一定的住房条件,可以一步一步扩展。
二是住房保障水平要适度。
保障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力状况。
一般来说住房社会保障的居住面积标准应低于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水平。
目前的住房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满足低收入户基本的生存需要和较为健全的居住功能,廉租房和经适房每套宜控制在40—50平方米和60—70平方米左右,属于节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只能随以后经济发展再逐步改善和提高。
三是对不同层次住房保障的程度要适度。
一般来说,住房保障的程度应随收入由低到高而递减,即对最低收入户全额补助,对低收入户多一点补助,对中低收入户略加补助。
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政府对中低收入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暗补享受最多,以一套60平方米的经适房与同类型的商品房比较差价约低30%,如一平方米1万元计,则政府实际补贴18万元。
比一般收入户租用廉租房享受的补贴要大得多,显然有失公平。
目前,有的城市要把住房社会保障面扩大到50%,还有的要把中等收入者也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要扩大到80%。
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西欧许多国家的泛福利,导致政府债务危机,面临重大改革压力,值得引起警惕。
五、住房社会保障方式多元化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和住房困难程度是区分为不同层次的,住房保障程度呈现出多层次的状况,与此相适应的住房保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必然出现住房保障方式的多元化格局。
目前各地实行的住房社会保障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对低收入户采用廉租住房方式;二是对中低收入户供应采取经济适用房方式;三是对既租不起商品房,又享受不到廉租房保障的所谓“夹心层”,供应公共租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