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显微镜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初中,对生物学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经验。
部分学生可能已有使用简单放大镜的经验,但显微镜的使用对他们来说仍是全新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耐心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建立生命由细胞构成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细胞观察实验。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观察并识别不同种类的细胞。
难点 1. 正确调节显微镜,以获得清晰的细胞图像。
2. 理解并解释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显微镜、细胞切片、实验报告纸、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显微镜使用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细胞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吗?它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哪里?”3. 简要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引出课题《学习使用显微镜》。
4. 讲解显微镜的历史,强调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观看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聆听教师关于细胞和显微镜的讲解,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对细胞及显微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演示显微镜结构及1. 展示显微镜实物,逐一介绍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如目镜、物镜、调节旋钮1. 认真观察显微镜实物,聆听教师讲解。
使用方法等。
2. 演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焦距等步骤。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共63张PPT)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 显微镜的使用
玻片
6
观察结果
3 显微镜的使用
玻片
6
观察结果
9
4 显微镜成像
6上
4 显微镜成像
6上
6上
成像特点: 1.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4 显微镜成像
6上
6上
成像特点: 1.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4 显微镜成像
6上
6上
成像特点: 1.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中央移,同向法
4 显微镜成像
3 显微镜的使用-单目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一眼注视目镜,另一眼 睁开,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 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直到整个视野呈 雪白色为止
3 显微镜的使用-单目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 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标 本要正对通光孔
3 显微镜的使用-单目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低倍镜 高倍镜
亮
暗
4 显微镜成像
100× 160×
视野暗亮 物象数量 视野范围 物象大小
低倍镜 高倍镜
亮
暗
多
少
4 显微镜成像
100× 160×
视野暗亮 物象数量 视野范围 物象大小
低倍镜 亮 多 大
高倍镜 暗 少 小
4 显微镜成像
100× 160×
视野暗亮 物象数量 视野范围 物象大小
低倍镜 亮 多 大 小
高倍镜 暗 少 小 大
小结
目镜 / 物镜(反目正物,放大物象)
结构
粗准焦螺旋 /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遮光器 / 反光镜(调节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81张ppt)
5.(2018四川自贡中考)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下面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需
步骤的是 ( )
A.更换目镜
B.调节光圈
C.转动反光镜 D.转动转换器
答案 A 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 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用两手转动反 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
甲中[4]的哪一面?
。
(3)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图中表示镜头的是[ ]
和[ ]
。
(4)乙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a和b,要使视野a转到视野b,应向
方向移动玻
片标本。
答案 (1)BEDAC (2)凹面 (3)1 目镜 3 物镜 (4)右上 解析 甲中1是目镜,2是转换器,3是物镜,4是反光镜,5是细准焦螺旋,6是粗准焦螺 旋。(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整 理实验台。(2)在显微镜的构造中,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是光圈和反光镜。当外界 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3)与物体 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1目镜和3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为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 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视野a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 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知识点一 显微镜的构造 1.(2020湖南东安舜德学校期中)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 细结构,应使用 ( )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平面镜 答案 A 要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需要借助 能够对它们进行放大的仪器;选项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足以看清微小生物或者 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平面镜没有放大作用,应 使用显微镜观察。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授课时间:课型:实验课课时: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能规范的使显微镜,并看到清晰的物象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和永久玻片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并能观察细胞结构。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解决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态度责任:通过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对光,调焦,从而观察清晰的物象.3.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标本,擦净纸,显微镜的使用视频。
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环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
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
播放显微镜发展史介绍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浏览课本,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以及常见的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等。
活动意图:了解显微镜发展史,及显微镜的功能及作用环节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看教材P17,对照单目显微镜,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显微镜结构。
2.教师示范: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
②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目镜看到圆形明学生活动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
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
观察,模仿,记忆。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公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物镜
目镜
5×
10×
16×
10×
50×
100×
160×
40×
200×
400×
640×
支撑部分:镜座、镜臂、镜筒
显微镜 机械部分: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
的基本 光线调节:反光镜、遮光器、底光源
学
结构和 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列文虎克 17 世纪,列文虎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同时代的对手们高出一个数量级,如英 国学者胡克使用的复式显微镜,可将标本放大30多倍。而现存放大倍数最高的一台 列文虎克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266倍。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 菌、红细胞和精子等。他改进了显微镜,被称为微观世界的开拓者。 思考问题:显微镜的观察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如何看待新技术推动科学 发展?
比较目镜和物镜
项目 长度 放大倍数 位置 形态
倍数示例
物镜 越长 越大 近物 有螺纹 10× 40× 100×
目镜 越长 越小 近眼 T形 5× 10× 16×
思考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成像特点: 低倍镜(视野中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 高倍镜(视野中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镜臂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目镜
位置:距离眼睛近
数字:代表着放大倍数
5×
10×
16×
特点:放大倍数大长度短; 放大倍数小长度长
物镜
位置:靠近载物台 数字:左上放大倍数 ;右上数值孔径;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基础主干梳理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1.单目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2.双目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二、显微镜的使用1.单目显微镜使用步骤:2.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打开电源:①移动显微镜至实验台边缘15 cm左右,确认目镜和物镜安装完成。
②打开电源。
(2)对光调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
③双眼注视目镜,调节光源调节旋钮,直到看到圆形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①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旋开压片夹固定。
②调节移动手轮,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4)调焦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 mm。
②双眼注视目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到看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三、显微镜的成像1.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低倍物镜下和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物像的区别:物镜 图示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物像 大小细胞 数目视野 范围视野 亮度低 倍 镜远①小③多⑤大亮高 倍 镜近②大④少⑥小暗【归纳提升】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区别不同点 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观察方式只有一个目镜,观察者只能通过一只眼睛来观察标本配备两个目镜,观察者可以同时通过两只眼睛来观察标本调整焦距 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镜筒 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载物台【辨易错】1.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物像顺时针转动,则实际上物体也是顺时针转动而不是逆时针转动。
2.易错字词书写: 准焦螺旋....__________载.物台__________遮.光器__________【识图解】1.降看物镜升看目镜(1)降镜筒:眼睛注视物镜,直至物镜快要接近玻片标本。
(2)找物像:眼睛注视目镜内,缓慢上升镜筒。
2.区分物镜和目镜(1)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螺纹。
(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小光圈
大光圈
反光镜 平面镜 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一、显微镜的结构
3.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目镜:放大物像
物镜:放大物像
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反射光线
光照强时用平面镜,光照弱时用凹面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课堂练习:
1.看图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显微镜的结构中,放大物像的 是 目镜 和 物镜 。 3.调换物镜的是 转换器 ,反 射光线的是 反光镜 。 4.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 和反光镜。 5.能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和 粗准焦螺旋 。
二、单目显微镜的操作
• 调焦观察 “放→降→升→调”
①放置玻片标本:放在_载__物__台__上,用_压__片__夹__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_通__光__孔__的中心。 ②下降镜筒:转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 物镜接近_玻__片__标__本_为止;(眼睛一定要看着__物__镜__)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1.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使用显微镜?有哪些 注意事项?
显微镜的发展
•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人詹森在公元1600年前 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只有10~30倍。
•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己制造的光学显微镜来观 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课堂练习
1.(2019·南充)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表是目镜、 物镜的放大倍数,请据图回答:
编号
目镜放 大倍数
物镜放 大倍数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5× 5× 10×
10× 40×D 40×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学习使用显微镜
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如视野中是“P”,则实际是 “ d ”。即所观察的物像是上下左右相反的,玻片的实 际移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思考: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将玻片标本如何移 动可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想一想、议一议
使用放大镜(凸透镜)可以看到放大几倍的物像,如果观察 的对象为微小的物体怎么办?如果把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放 到一个硬壳纸筒中,能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这就是显微镜 的制作原理。这两个放大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什么结构?
显微镜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对光调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 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 使观察到的视野为明亮的圆形。
调焦观察:
将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 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到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压片夹(固定玻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平面镜 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凹面镜
双目显微镜结构
实验•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
法二、材料用具
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三、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放
双目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操作的不同:
需打开电源开关并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需调节两个目镜间的距离以适应瞳距。 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标本至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是使载物台的位置改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
3.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 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 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 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6_0_0__×_,最小的放大倍数 __5_0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 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1_5_×______,物镜 为 __1_0_×___。
4.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
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A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
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
物镜—40×
5.在视野中,标本物像偏向视野左上方,欲
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A)
A.左上方
A.以目镜倍数为准
B.以物镜倍数为准
C.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 D.目镜与物镜倍数
之和
9.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
低倍物镜相比,其( C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有很多生物个体微小,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十 分微小。我们的皮肤每 M²有超过10万个细胞, 肉眼难以观察清楚,要 想了解细胞的结构,我 们应该怎么办呢?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
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
目镜和物镜
显微镜的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 镜由光学部分、照 明部分和机械部分 组成。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普通光学显微镜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显微镜结构与作用
目镜
• 作用:放大物象 •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目镜无螺纹;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 • 作用:放大物象
•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 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
物镜有螺纹,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
• 作用:反射光线 • 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遮光器
对光调光
1.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 持2厘米左右距离)
注意不
要用手 扳物镜!
×
√
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圆形
视野为宜。
注意: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调焦观察
3.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 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把玻片标 本压住。
②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 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③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 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 更加清晰。
④ 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双目显 微镜的基本一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1.能放大物像倍数的是[ c ]__ 目镜__和[ e ]__物镜__,二者合称_镜_ 头, 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部分。
2.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f ]__遮光器__和[ g ]__反光镜__。 3.升降镜筒幅度较大的是[ a ]__粗准焦螺旋__,找到物像以后,通 过调节使物像更清晰的是[ b ]__细准焦螺旋__。
17.(2016,玉林)技能熟练,科学探究。
(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ABDCE__(请填序号)。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C.观察
D.放置玻片标本
E.整理实验台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实
验室里,应选用如图1中的⑦__凹面__(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B.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10 .王园用右图所示的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到的物像放 大倍数是( D )
A.10倍 C.50倍
B.40倍 D.400倍
11.(2016,海南)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 的,其中错误的是(B )
1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
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D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玻片标本上
13.(2016,烟台)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
图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C )
A反光镜
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B ) A.目镜 B.物镜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
02
显微镜的结构
单目显微镜
安放目镜镜头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握镜 镜臂 压片夹 反光镜
目镜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通光孔
双目显微镜
目镜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底光源
开关及光源调节旋钮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移动手轮 遮光器
1.放大物像
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
接近人眼睛的镜头, “10×”中的数字表示放大 倍数。
载物台
安放玻片标本
03
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材料用具
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镊子、载玻片、
盖玻片、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擦拭物镜和目镜镜头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显微镜的安放。不同品牌显微镜的操作方式可
能存在差异,操作前请认真听老师讲解,以下为基本操作步骤提示。
⑤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 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二)调焦观察
⑥ 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 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 换器转换(高倍)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 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调焦幅度大,难以控制, 容易损伤镜头
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一)对光调光
① 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 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 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② 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器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
载物台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 。
(要观察的物体)
通光孔
作用:光线传输的通道。
压片夹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
(要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和光圈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 的光线量。
光圈
遮光器和光圈
调节穿过通光孔 作用: 调节视野亮度。 的光线量。 强光 ——小光圈
一般 ——大光圈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双目生物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载物台
镜柱
镜座
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目镜
放大物像
物镜
镜筒
作用:安放镜头及 光线传输的通道。
观察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
上 结果:看不到
几个同学看一台显微镜时,视野 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 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 还是在玻片上?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A )
显微镜序号 A ×40 B ×400 C ×150 D ×900 目镜 5× 10× 15 × 20 × 物镜 8× 40 × 10 × 45 ×
目镜
放 镜筒 大 物 像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粗准焦螺旋
寻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
调清物像
调 节 遮光器 亮 反光镜 度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镜柱
镜座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一托一握。
先升后转。 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先偏后降,再竖直。
4、清洁收镜
为什么?
P39---讨论(2)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 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右移动玻片!
e
偏右
+e
偏左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左移动玻片!
e
+
偏上
+
偏下
e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下移动玻片!
e
+
+
e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上移动玻片!
e
+
偏下
偏上
偏左上方
e
+
偏右下方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e
+
偏右下方
+
偏左上方
e
以免物镜撞到玻片标本。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一托一握。
先升后转。 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先偏后降,再竖直。
4、清洁收镜
P38---练习(2)
玻片标本:
e
物像: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e
通光孔的中心就是视野的中心!
通光孔
+ e
视野
玻片标本
e
物像
e
+
偏左
e+
物像偏右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
反光镜
强光 ——平面镜 一般 ——凹面镜
作用: 反射光线。 调节视野亮度。
遮光器、光圈
反光镜
调节亮度
镜臂
作用:握镜。
镜柱
作用:支持镜身。
镜座
作用:托镜。
粗准焦螺旋
快速升降镜筒, 作用:寻找物像。 升降幅度较大。
细准焦螺旋
缓慢升降镜筒, 作用:调清物像。 升降幅度较小。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e
+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
e e
+
e e
+
e
e
+ +
偏右 偏左 偏下
向右移动玻片 向左移动玻片 向下移动玻片
偏上
偏右下方
向上移动玻片
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
偏左上方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P38---练习(1)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物像偏哪往哪移!
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
如果使用使用上面的四组镜头,并且不 对光圈和反光镜进行调整,视野最暗的是哪 一组( D )
小倍 ∕ 小个 ∕多数 ∕ 亮 大倍 ∕ 大个 ∕ 少数 ∕ 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