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位移-时间公式

合集下载

第2讲 时间、位移和路程(解析版)

第2讲 时间、位移和路程(解析版)

第2讲时间、位移和路程小明同学每天早晨6:35起床,整理被褥、洗漱用了5分钟,吃早饭用了20分钟,7:00出发乘公交车去学校,用时25分钟,7:25到达教室上早读课。

请问上述过程中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间隔?提示:“6:35”“7:00”“7:25”表示时刻;“5分钟”“20分钟”“25分钟”表示时间间隔。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表示某一瞬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

2.时间间隔: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知识点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1)建立坐标系的物理意义: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

(2)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种类:①一维坐标系(或直线坐标系):描述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及运动。

②二维坐标系(或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在某平面内的位置及运动。

③三维坐标系(或空间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在某空间内的位置及运动。

2.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①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②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力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质量、时间、路程等。

例题1. 以下各种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指的是时间间隔B .轮船船务员说“本班轮船离港时间为17点25分”指的是时间间隔C .“前3秒”“最后3秒”“第3秒内”指的都是时间间隔D .“第1秒末”“最后1秒”指的都是时刻【答案】C【解析】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指的是时刻,A 错;轮船船务员说“本班轮船离港时间为17点25分”指的是时刻,B 错;“前3秒”“最后3秒”“第3秒内”指的都是时间间隔,C 对;“第1秒末”指的是时刻,“最后1秒”指的是时间间隔,D 错.对点训练1. 如图所示,为有力支援武汉“抗疫”,空军在2020年2月2日凌晨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分别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795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58吨物资,上午9时30分全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对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计算运输机飞行时间时,运输机不能看成质点B .在分析运输机着陆动作时,运输机可以看成质点C .“上午9时30分”指的是最后一架运输机的飞行时间D .“上午9时30分”指的是最后一架运输机抵达武汉的时刻【答案】D【解析】计算运输机飞行时间时,与运输机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所以可以将运输机看成质点,A 错误;在分析运输机着陆动作时,不能忽略运输机的大小和形状,运输机不能看成质点,B 错误;“上午9时30分”指的是最后一架运输机抵达武汉的时刻,D 正确,C 错误.例题2. 如图所示,某人沿半径R =50 m 的圆形跑道跑步,从A 点出发逆时针跑过34圆周到达B 点,试求由A 到B 的过程中,此人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取π=3.14,2=1.414).【答案】235.5 m 70.7 m ,方向由A 指向B【解析】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 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s =34×2πR =235.5 m .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位移大小x =2R =70.7 m ,位移的方向由A 指向B .对点训练2.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 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 运动到C ,它的位移Δx 1=-4 m -5 m =-9 m ;从C 运动到B ,它的位移为Δx 2=1 m -(-4 m)=5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C 到B 的位移大于从A 到C 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B.从A 到C 的位移大于从C 到B 的位移,因为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位移的大小C .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 .物体从A 到B 的位移Δx =4 m【答案】B【解析】位移是矢量,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而不表示位移的大小,从A 到C 的位移大于从C 到B 的位移,选项A 、C 错误,B正确;物体从A 到B 的位移Δx =1 m -5 m =-4 m ,故选项D 错误.一、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时刻 时间间隔 在时间轴上的表示用点表示 用线段表示 描述关键词 “初”“末”“时”,如“第1 s末”“第2 s 初”“3 s 时” “内”,如“第2 s 内”“前3 s 内”联系 两个时刻之间为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例题3. 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计时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博尔特百米夺冠成绩“9.58”是指时刻B.图乙中的列车到点“16:30”是指时间间隔C.图乙中的列车“晚点1小时8分”是指时间间隔D.甲、乙两图中所列计时数据均指时间间隔【答案】C【解析】图甲中博尔特百米夺冠成绩“9.58”是指时间间隔,选项A错误;图乙中的列车到点“16:30”是指时刻,选项B错误;图乙中的列车“晚点1小时8分”是指时间间隔,即时间,选项C正确,D错误。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v t =v 0+v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3.v 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思维深化]飞机着陆后以6m /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 ,则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某位同学的解法如下: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已知量求得滑行距离x =288m ,请分析以上解析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析. 答案 不正确.解析如下: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 .由v =v 0+at ,得t =v -v 0a =0-60-6s =-10s ,由此可知飞机在12s 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s 内滑行的距离为x =v 0t +at 22=60×10m +(-6)×1022m =300m.1.[基本规律的应用]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 ,第9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4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a =1m /s 2,v 9=9 m/s ,x 9=40.5m B .a =1m /s 2,v 9=9 m/s ,x 9=45m C .a =1m /s 2,v 9=9.5 m/s ,x 9=45m D .a =0.8m /s 2,v 9=7.7 m/s ,x 9=36.9m 答案 C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质点在t =8.5s 时刻的速度比在t =4.5s 时刻的速度大4m/s ,所以加速度a =Δv Δt =4m/s 4s =1m /s 2,v 9=v 0+at =9.5 m/s ,x 9=12(v 0+v 9)t =45m ,选项C 正确.2.[刹车问题]汽车以20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汽车刹车后第2s 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s 内的位移为( ) A .30m,40m B .30m,37.5m C .12.5m,40m D .12.5m,37.5m答案 C解析 由v =v 0+at ,可求得汽车刹车后运动时间t =4s ,刹车后第2s 内位移x 2=20×2-12×5×22-20×1+12×5×12m =12.5m .刹车后5s 内位移即为4s 内的位移,看成反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 5=12at 2=12×5×42m =40m.3.[两个重要推论的应用]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 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 (1)0.16m /s 2 (2)7.2 m/s解析 (1)由题意知,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 ,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大小为v 0,L =8m Δx =aT 2,8L -6L =a ×102 a =2L 100=2×8100m /s 2=0.16 m/s 2 (2)2v t =v 平=8L +6L 2T =14×820m /s =5.6 m/s2v t =v 0-aT ,解得v 0=7.2m/s4.[v 0=0重要推论的应用]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量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s ,则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 4s解析 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据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得 2Δt =1(16-15)+(15-14)+…+(5-4)=116-4=12. 所以Δt =4s.记住两个推论,活用一种思维1.两个重要推论公式 (1)v t =2v t =v 0+v t 2(2)Δx =aT 22.用逆向思维法解决刹车问题(1)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一般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对于刹车类问题,实质是汽车在单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回,若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 ≤v 0a,发生的位移满足x ≤v 202a.考点二 常用的几种物理思想方法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及推论式2ax =v 2-v 20,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已知量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未知量按正值代入,其方向由计算结果决定. 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一时间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即2v t =v =1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推论法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 5.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6.图象法应用v -t 图象,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字问题来解决. [思维深化]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中间时刻的速度v t 和位移中点的速度2v x 谁大呢?答案 方法一:图象法由图知2v x >2v t .方法二:数学求差法2v t =v 0+vt 2 2v x =v 20+v 2t22v x 2-2v t 2>0所以2v x >2v t5.[比例法的应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 停止,若在第1s 内的位移是14m ,则最后1s 内的位移是( ) A .3.5mB .2mC .1mD .0 答案 B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7∶5∶3∶1,所以71=14m x 1,x 1=2m .故选B.6.[中间位置速度公式的应用]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 ) A.2v B.3v C .2v D.5v 答案 A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点位置的速度公式2v x =v 20+v22,有v =0+v 2底2,得v 底=2v ,所以只有A 项正确.7.[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 间总长度为s ,则质点从A 到B 所用时间t 为( ) A.s (a 1+a 2)a 1a 2B.2s (a 1+a 2)a 1a 2 C.2s (a 1+a 2)a 1a 2D.a 1a 22s (a 1+a 2)答案 B解析 设第一阶段的末速度为v , 则由题意可知:v 22a 1+v 22a 2=s ,解得:v =2a 1a 2sa 1+a 2;而s =0+v 2t 1+v +02t 2=v 2t ,由此解得:t =2(a 1+a 2)sa 1a 2,所以选B. 8.[物理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1,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4l 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图1答案 t解析 方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其逆过程为由静止开始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设物体从B 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运动学公式得x BC =at 2BC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方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 0,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v 2B =v 20-2ax AB ②x AB =34x AC ③由①②③解得 v B =v 02④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由④⑤⑥解得t BC =t . 方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因为x CB ∶x BA =x AC 4∶3x AC4=1∶3,而通过x BA 的时间为t ,所以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方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AC =v 0+02=v 02.又v 20=2ax AC ,v 2B =2ax BC ,x BC =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v B =v 02.可以看成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t BC =t . 方法五:图象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S △AOC S △BDC =CO 2CD 2,且S △AOC S △BDC =41,OD =t ,OC =t +t BC .所以41=(t +t BC )2t 2,解得t BC =t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应用的两个技巧1.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到0时,通常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若告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通常要考虑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1.特点和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①从静止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公式:v =gt ,h =12gt 2,v 2=2gh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①初速度竖直向上.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 2.处理竖直上抛运动的方法 (1)分段处理①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②几个特征物理量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2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v0g,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t=2v0g,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v=-v0.(2)全程处理①初速度为v0(设为正方向),加速度为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②v>0时,物体上升.v<0时,物体下降.③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思维深化]如图2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请分析以下问题:图2(1)物体从A→C的时间t AC与从C→A的时间t CA有什么关系?(2)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有什么关系?(3)从A→B和从B→A的重力势能变化量有什么关系?答案(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能量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 AB.9.[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B.1∶5C.1∶8D.1∶9答案 D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gh ab =v 2① 2gh ac =(3v )2②由①②得h ab h ac =19,故D 正确.10.[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h =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 m/s 2.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解法一:分成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两个过程处理. 绳子断裂后重物要继续上升的时间t 1和上升的高度h 1分别为 t 1=v 0g =1sh 1=v 202g=5m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 =h 1+h =180m 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 t 2=2Hg=6s v =gt 2=60m/s所以从绳子突然断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时间为t =t 1+t 2=7s.解法二:取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绳子断裂开始计时,经时间t 后重物落到地面,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重物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m ,由位移公式有: h ′=v 0t -12gt 2即-175=10t -12×10t 2=10t -5t 2t 2-2t -35=0解得t 1=7s ,t 2=-5s(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v =v 0-gt =10m /s -10×7 m/s =-60m/s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抓住两种运动的实质,选用不同的解题技巧1.根据定义,全盘接收对自由落体运动,v 0=0,a =g ,将匀变速运动的所有公式和推论全部接收过来.2.机智灵活,思维发散(1)对竖直上抛运动,既能分段处理又可全程处理.(2)全程处理时,要注意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方向,方程以匀减速体现,初速度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必相反.如 速度公式:v =v 0-gt 或v =-v 0+gt 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或h =-v 0t +12gt 2(3)理解运算结果中的负号.考点四 多过程组合问题多过程问题解题思路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11.[匀加速与匀速运动组合](2014·海南·13)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答案 5m/s 2 10m解析 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s 和第2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 在第1s 和第2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运动,由运动学规律得 x 1=12at 20①x 1+x 2=12a (2t 0)2②式中t 0=1s.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得a =5m/s 2.③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x . 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 =t 1+t 2④v =at 1⑤ x =12at 21+v t 2⑥ 设匀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 ′,则x ′=12at 21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x ′=10m.12.[匀减速与匀加速的组合]已知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为θ,一滑块以初速度v 1=16m /s 从底端A 点滑上斜面,经2 s 滑至B 点后又返回A 点.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是下滑的4倍.求:(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3(1)AB 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 点时的速度及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答案 (1)16m (2)8m/s 6s解析 (1)由v -t 图象知AB 之间的距离为x AB =16×22m =16m. (2)设滑块从A 点滑到B 点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1,从B 点返回A 点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由题意知a 1=4a 2.根据a 1t 21=a 2t 22=2x AB ,得t 2=a 1t 21a 2=4s 因为v 12t 1=v 22t 2,则滑块返回A 点时的速度为v 2=8m/s则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t =t 1+t 2=6s.多过程组合问题的“三个”处理技巧1.用图象分析运动学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且直观、形象,这是图象法的优势,一些物理量的关系能通过图象很明显地反映出来.2.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 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 D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比题给关系式可得v 0=5m /s ,a =2m/s 2,则第1s 内的位移是6m ,A 错;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x 2t =5×2+222m /s =7 m/s ,B 错;Δx =aT 2=2m ,C 错;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Δv =a Δt =2m/s ,D 对.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l2,AB 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3m /s 、v 2=6 m/s ,则: (1)物体经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B 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2m/s 2,试求AC 的距离l . 答案 (1)5m/s (2)12m解析 (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经A 、C 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C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 2B -v 2A=2a ×l 2① v 2C -v 2B=2a ×l 2② v 1=v A +v B 2③v 2=v B +v C 2④解①②③④式得:v B =5m/s (2)解①②③④式得: v A =1m /s ,v C =7 m/s由v 2C -v 2A =2al 得:l =12m.3.(2014·山东·23)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4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 0=0.4s ,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 0=72km /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x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取10 m/s 2.求:甲乙 图4(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答案 (1)8m/s 2 2.5s (2)0.3s (3)415解析 (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v 0=20m/s ,末速度v t =0,位移x =25m ,由运动学公式得 v 20=2ax ① t =v 0a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a =8m/s 2③ t =2.5s 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 L =v 0t ′+x ⑤ Δt =t ′-t 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Δt =0.3s 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志愿者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 20=F 2+(mg )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 F 0mg =415. 练出高分基础巩固1.假设某无人机靶机以300m /s 的速度匀速向某个目标飞来,在无人机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200m/s 的速度在目标位置击中该无人机,则导弹发射后击中无人机所需的时间为( ) A .3.75sB .15sC .30sD .45s 答案 B解析 导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 0=0,a =80m/s 2,据公式v =v 0+at ,有t =v a =120080s =15s ,即导弹发射后经15s 击中无人机,选项B 正确.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 =(10-0.1v 2) m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 2 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C .0时刻的初速度为10m/s 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m 答案 C解析 由v 2-v 20=2ax 可得x =12a v 2-12a v 20,对照x =(10-0.1v 2) m ,可知a =-5m /s 2,v 0=10 m/s ,选项A 错误,C 正确;由v =v 0+at 可得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 =2s ,由v 2-v 20=2ax 可得刹车过程的位移x =10m ,选项B 、D 错误.3.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s ,g 取10m/s 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图1A .1mB .1.25mC .0.4mD .1.5m 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瞬时速度的含义.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t =5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2g =1.25m ,B 正确.4.(多选)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 2 D.12at 2 答案 ACD5.(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B.v 0gC.3v 0gD.3v 02g 答案 BC解析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0-v a 得t =v 0g 或t =3v 0g ,故B 、C正确.6.(多选)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 ,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等于2∶1 B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v 2等于1∶1 C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x 1∶x 2等于2∶1 D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不等于1∶2 答案 BC解析 汽车由静止运动8s ,又经4s 停止,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相等,由v =at ,知a 1t 1=a 2t 2,a 1a 2=12,A 、D 错;又由v 2=2ax 知a 1x 1=a 2x 2,x 1x 2=a 2a 1=21,C 对;由v=v2知,v 1∶v 2=1∶1,B 对.7.(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 A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 1+x 22TB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 2-x 12TC .运动的加速度为2x 1T 2D .运动的加速度为x 1+x 2T 2答案 AB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v A =v =x 1+x 22T ,A 正确.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则x 2-x 1=aT 2,所以a =x 2-x 1T 2,C 、D 均错误.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v A +aT ,代入数据得v B =3x 2-x 12T,B 正确.综合应用8.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 ) A .gt 2B.38gt 2C.34gt 2D.14gt 2答案 D9.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2a -T 2b )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 D.12g (T a -T b ) 答案 A解析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a 2,从b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b 2,所以a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 =12g (T a 2)2=gT 2a 8,b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 =12g (T b 2)2=gT 2b8,故a 、b之间的距离为h a -h b =18g (T 2a -T 2b ),故选A. 10.(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m/s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 2C .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m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 答案 BCD解析 第1s 末的速度v 1=x 1+x 22T =2.5m /s ,则A 错误;由Δx =aT 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 =1m/s 2,则B 正确;物体的速度由2.5m/s 减小到0所需时间t =Δv-a =2.5s ,经过位移x 3的时间t ′为1.5s ,故x 3=12at ′2=1.125m ,C 正确;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v =x 3t ′=0.75m/s ,则D 正确.11.如图2所示是在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求:(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m/s 2)图2(1)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v 0.(2)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t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3m/s (2)1.75s解析 (1)上升阶段:-v 20=-2gh 解得v 0=2gh =3m/s (2)上升阶段:0=v 0-gt 1 解得:t 1=v 0g =310s =0.3s自由落体过程:H =12gt 22解得t 2=2H g =2×10.4510s ≈1.45s 故t =t 1+t 2=0.3s +1.45s =1.75s12.(2014·新课标Ⅰ·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加速度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 20m /s(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运动学公式得 s =v 0t 0+v 202a 0①式中,v 0为汽车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的加速度为a ,依题意有 a =25a 0②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 s =v t 0+v 22a③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20m /s(72 km/h)13.珠海航展现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两架“歼-10”飞机表演剪刀对冲的精彩空中秀.质量为m 的“歼-10”飞机表演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的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飞机以速度v 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 1,运动时间为t 1;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x .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答案 (v 0-a 1t 1)22x +a 1t 21-2v 0t 1 2x +a 1t 21-2v 0t 1v 0-a 1t 1解析 如图,A 为飞机着陆点,AB 、BC 分别对应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C 点停下.A 到B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x 1=v 0t 1-12a 1t 21,v B =v 0-a 1t 1B 到C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x 2=v B t 2-12a 2t 22,0=v B -a 2t 2A 到C 过程,有x =x 1+x 2 联立解得a 2=(v 0-a 1t 1)22x +a 1t 21-2v 0t 1t 2=2x +a 1t 21-2v 0t 1v 0-a 1t 1。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讲义)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情境导入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是,在弹射系统的作用下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在甲板上继续加速一段距离便可达到起飞的速度。

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t 。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其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1)当“面积”在t轴上方时,位移取正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2)当“面积”在t轴下方时,位移取负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微元法与极限思想的应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加速度的定义易得速度的变化量Δv=a·Δt,只要时间足够短,速度的变化量就非常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用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近似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如图所示,甲图中与Δt对应的每个小矩形的面积就可以看做Δt时间内的位移。

如果把每一小段Δt内的运动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各段Δt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之和。

时间Δt越短,速度变化量Δv 就越小,我们这样计算的误差也就越小。

当Δt →0时,各矩形面积之和趋近于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

由梯形面积公式得x =(v 0+v )·t2在任何运动中都有x =·t因此=v 0+v 2(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把v =v 0+at 代入x =(v 0+v )·t2得x =v 0t +12at 22.x =v 0t +12at 2的理解公式的意义 反应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是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适用条件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方向为正方向 特殊形式(1)当a =0时,x =v 0t (匀速直线运动)。

2025届高三物理暑假培优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2025届高三物理暑假培优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2025届高三物理暑假培优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掌握并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处理物理问题。

2、掌握并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处理物理问题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v 2t =v 0+v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v 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x ∶∶x ∶∶…∶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例题1] (2024•佛山一模)为提高航母的效能,福建舰安装了电磁弹射器,舰载机在弹射器的助推下能获得30m/s 2~50m/s 2的加速度。

若某舰载机从静止开始弹射,匀加速运动150m 达到100m/s 的起飞速度,则该过程的时间为( )A .3.3sB .3.0sC .2.5sD .1.5s[例题2] (多选)(2022•庐阳区校级模拟)物理学中有一些经典实验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用简陋的器材反映了深刻的物理本质,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就揭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河南省2021高考物理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河南省2021高考物理讲义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知识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反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2.(2)任意两个持续相等的时刻距离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持续相等的位移别离所历时刻的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如下图的是一个水平运动球的频闪照片.要估量其运动的加速度,你需要照片提供哪些信息?同时你还需要做哪些测量?[提示] 照片要提供频闪时刻距离或频闪频率,图片与实物比例,还要测量相邻小球距离.知识二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自由 落体(1)速度公式:v =gt(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竖直 上抛(4)速度公式:v =v 0-gt (5)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6)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7)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8)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t =v 0g(1)(2)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至最高点的时刻为v 0g.(√)1.(多项选择)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通过时刻t 速度减小到零,那么它在这段时刻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以下哪些式子表示(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2D.12at 2 【解析】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位移为v 0t -12at 2,A 、B 错;平均速度大小为v 02,位移大小为v 02·t ,C 对;匀减速到零的直线运动可借助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计算,位移大小为12at 2,D 对.【答案】 CD2.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1-2-1所示.已知曝光时刻为11 000s ,那么小石子的起点离A 点约为( )图1-2-1 A .6.5 m B .10 m C .20 mD .45 m【解析】 因曝光时刻极短,故AB 段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石子抵达A 点时的速度为v A =x t=0.0211 000m/s=20 m/s ,h =v 2A 2g =2022×10m =20 m.【答案】 C3.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运算机上作出压力—时刻图象,假设作出的图象如图1-2-2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那么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 取10 m/s 2)( )图1-2-2 A .1.8 m B .3.6 m C .5.0 mD .7.2 m【解析】 从题目中的F -t 图象中能够看出,运动员离开弹性网后腾空的时刻为t 1=2.0 s ,那么运动员上升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时刻为t 2=1.0 s ,因此上升的最大高度h =12gt 22=5.0 m ,选项C 正确. 【答案】 C4.(2020·天津高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刻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纳国际单位制单位),那么该质点(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照题给关系式可得v 0=5 m/s ,a =2 m/s 2.那么第1 s 内的位移是6 m ,A 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x 2t=5×2+222m/s =7 m/s ,B 错;Δx =aT 2=2 m ,C 错;任意1 s 内速度增量Δv =at = 2 m/s ,D 对.【答案】 D5.(2021·广东高考)某航母跑道长200 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取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解析】 飞机在滑行进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照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20=2ax 解决问题. 由题知,v =50 m/s ,a =6 m/s 2,x =200 m ,依照v 2-v 20=2ax 得飞机取得的最小速度v 0=v 2-2ax =502-2×6×200 m/s =10 m/s.应选项B 正确. 【答案】 B考点一 [0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解题的大体思路 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点说明1.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中能够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样情形下,咱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 0=0时,一样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2.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能够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大体公式求解.——————[1个示范例] ——————(2021·四川高考)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一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那么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那么,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平安.如图1-2-3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 m.质量8 t、车长7 m的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图1-2-3(1)假设现在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觉行人,当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假设人人遵守交通规那么,该车将不受阻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平安,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成绿灯?【审题指导】此题以生活中“过马路”为背景考查运动学大体规律的应用,求解的关键在于:(1)中卡车抵达前方C处人行横道时,速度恰好减为零;(2)中要明确卡车不受阻碍的距离所对应的时刻为黄灯闪烁时刻.【解析】此题运用动能定明白得答较简单,也可依照卡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已知卡车质量m=8 t=8×103 kg、初速度v0=54 km/h=15 m/s.(1)从制动到停止,已知卡车所受阻力f=-3×104 N,a=fm设卡车的制动距离为s1,有0-v20=2as1①代入数据解得s1=30 m②(2)已知车长l=7 m,AB与CD的距离为s0=23 m.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s2,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至少需要通过时刻Δt后变成绿灯,有s2=s0+l③s2=v0Δt④联立③④式,代入数据解得Δt=2 s.【答案】(1)30 m (2)2 s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应注意的问题(1)若是一个物体的运动包括几个时期,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大体物理量涉及v0、v、a、x、t五个量,每一个大体公式中都涉及四个量,选择公式时必然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依照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适合的公式求解,会使问题简化.(3)关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成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定车停下所历时刻,再选择适合公式求解.——————[1个预测例]——————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滑腻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斜面顶端运动6秒抵达斜面底端,已知斜面长为18米,那么(1)物体在第3秒内的位移多大?(2)前3秒内的位移多大?【解析】(1)第1 s,第2 s,第3 s……第6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11,因此第3秒内的位移xⅢ=51+3+5+7+9+11×18 m=2.5 m,(2)将6 s的时刻分成2个3 s,前3 s内的位移x3=11+3×18 m=4.5 m.【答案】(1)2.5 m (2)4.5 m考点二[05]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一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均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专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应用更频繁.二、竖直上抛运动1.重要特性图1-2-4(1)对称性:如图1-2-4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那么:①时刻对称性:物体上升进程中从A→C所历时刻t AC和下降进程中从C→A所历时刻t CA相等,同理有t AB =t BA.②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进程通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进程通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通过抛出点上方某一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时期,也可能处于下落时期,因此这种问题可能造成时刻多解或速度多解,也可能造成路程多解.2.处置方式(1)分段处置:①上升时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时期做自由落体运动. ②几个特点物理量:上升高度h =v 202g上升时刻T =v 0g,运动时刻t =2v 0g落地速度v =-v 0. (2)全程处置①初速度为v 0(设为正方向),加速度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运动规律:v =v 0-gt ,h =v 0t -12gt 2,v 2-v 20=-2gh .——————[1个示范例] ——————(多项选择)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那么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 .10 mB .20 mC .30 mD .50 m【解析】物体在塔顶上的A 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 m 的位置有两处,如下图,一处在A 点之上,另一处在A 点之下,在A 点之上时,通过位移为10 m 处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进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s 1等于位移x 1的大小,即s 1=x 1=10 m ;下降通过时,路程s 2=2H -x 1=2×20 m-10 m =30 m ,在A 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s 3=2H +x 2=2×20 m+10 m =50 m .故A 、C 、D 正确.【答案】 ACD——————[1个预测例]——————甲球从离地面H 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同时使乙球从甲球的正下方地面处做竖直上抛运动.欲使乙球上升到H n处与甲球相撞,那么乙球上抛的初速度应为( )A.gH2B.ngH2n -1C.n -1gH2nD.ngH2n +1【审题指导】 (1)分析甲、乙各自运动规律.(2)充分利用相遇条件. 【解析】 方式一 解析法 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知H n=v 0t -12gt 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H -H n =12gt 2,联立可得t =Hv 0,v 0=ngH2n -1,B 对.方式二 相对运动法以自由下落的甲球为参考系,那么乙球将向上做匀速运动,设乙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 0,那么从抛出到两球相遇的时刻为t =H v 0,在这段时刻内对甲球有:n -1H n =12gt 2,联立得v 0=ngH2n -1,B 对.方式三 图象法取向上为正方向,作出两球的v -t 图象,那么两图线平行,由图线所围面积的意义知v 0t =H ,而H -H n =12gt 2,因此v 0=ngH2n -1,B 对.【答案】 B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六种方式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一样有多种方式,除直接应用公式外,还有如下方式: 一、平均速度法概念式v =x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1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一时刻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刻t 内的平均速度”,即v t2=v ,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能够幸免常规解法顶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 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进程,提高解题速度.三、比例法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点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进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式,一样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形. 五、图象法应用v -t 图象,能够使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和简单,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躲开繁杂的计算,快速得出答案.六、推论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两个持续相等的时刻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假设显现相等的时刻距离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1个示范例] —————— 图1-2-5物体以必然的初速度v 0冲上固定的滑腻斜面,抵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2-5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历时刻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刻.【标准解答】 解法一 比例法关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持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刻之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下图.设通过BC 段的时刻为t x ,那么通过BD 、DE 、EA 的时刻别离为:t BD =(2-1)t x ,t DE =(3-2)t x ,t EA =(2-3)t x ,又t BD +t DE +t EA =t ,得t x =t . 解法二 平均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 0+v 2=v 0+02=v 02,又v 20=2ax AC① v 2B =2ax BC ②x BC =14x AC ③由①②③解得:v B =v 02.能够看出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中间时刻的位置. 因此有t BC =t .【答案】 t—————————————[1个方式练]——————从斜面上某一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持续释放几颗小球后,对在斜面上转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1-2-6所示,测得x AB =15 cm ,x BC =20 cm ,求:图1-2-6(1)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2)拍照时B 球的速度大小; (3)拍照时x CD 的大小.【解析】 (1)由a =Δx t 2得小球的加速度a =x BC -x ABt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 B =x AC2t=1.75 m/s(3)由相邻相等时刻内的位移差恒定,即x CD -x BC =x BC -x AB ,因此x CD =2x BC -x AB =0.25 m 【答案】 (1)5 m/s 2 (2)1.75 m/s (3)0.25 m⊙考查自由落体运动1.(2020·重庆高考)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刻,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10 mB .20 mC .30 mD .40 m【解析】 从井口由静止释放,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h =12gt 2可得h =12×10×22 m =20 m. 【答案】 B⊙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样应用2.(多项选择)滑腻的斜面长为L ,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所经历的时刻为t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体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L tB .物体在t2时的瞬时速度为2Lt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为2LtD .物体从极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刻为22t【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概念可知A 对;在匀变速运动中,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物体在t 2时的瞬时速度为L t ,B 错;由L =12at 2得a =2Lt2,v =2a L 2=2L t ,C 对;由L 2=12at 21得t 1=22t ,D 对.【答案】 ACD 3.图1-2-7如图1-2-7所示,一小球别离以不同的初速度,从滑腻斜面的底端A 点向上做直线运动,所能抵达的最高点位置别离为a 、b 、c ,它们距斜面底端A 点的距离别离为s 1、s 2、s 3,对应抵达最高点的时刻别离为t 1、t 2、t 3,那么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s 1t 1=s 2t 2=s 3t 3B.s 3t 3>s 2t 2>s 1t 1C.s 1t 21=s 2t 22=s 3t 23D.s 1t 21>s 2t 22>s 3t 23【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将小球的运动看做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x t知选项A 、B 表达的是平均速度,由题意可知抵达a 点的小球初速度最大,由v =v 0+v t2可知该小球在此进程中的平均速度最大,A 、B 错;由x =12at 2知选项C 、D 表达的是加速度的一半,由受力情形可知三个进程的加速度相等,C 对、D 错.【答案】 C ⊙竖直上抛问题4.(多项选择)(2021·长沙雅礼中学模拟)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那么5 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向上 【解析】 上升时刻t 1=v 0g=3010 s =3 s ,上升位移为h 1=v 202g =3022×10m =45 m ,自由落体时刻t 2=2 s ,下降高度为h 2=12gt 22=12×10×22 m =20 m ,故5 s 内的路程为s =h 1+h 2=65 m ,故A 正确;现在位移为h =h 1-h 2=25 m ,方向竖直向上,故B 正确;现在速度大小为v =gt =10×2 m/s=20 m/s ,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速度的改变量Δv =-20 m/s -30 m/s =-50 m/s ,故C 错;平均速度为v =x t=ht 1+t 2=253+2m/s =5m/s ,故D 错.【答案】 AB ⊙刹车问题5.一辆车正以20.0 m/s 的速度向前行驶.突然,司机看到一个小孩站在路上.她花了0.80 s 的时刻才反映过来,并当即踩下刹车,使车以7.0 m/s 2的加速度慢慢减慢车速.车在停止前还会前进多远?【解析】 0.80 s 反映时刻内,车匀速运动x 1=v 0·t =16 m.刹车进程为匀减速,a =-7.0 m/s 2. 由v 2-v 20=2ax ,得 x 2=-v 202a ≈28.6 m因此车在停止前还会前进x =x 1+x 2=44.6 m【答案】 44.6 m 即v n =x n +x n +12T,如图1-4-1所示.3.求加速度(1)“逐差法”求加速度,即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然后取平均值,即a =a 1+a 2+a 33,如此使所给数据全数取得利用,以提高准确性.(2)“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 -t 图,直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 实验器材与装置 图1-4-21.打点计时器的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条件(1)电磁打点计时器:6 V 以下交流电源. (2)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1)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2)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能够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 实验进程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合的钩码;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随后当即关闭电源;重复实验取得多条纸带.纸带处置从几条纸带当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址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信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一、二、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d ,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 1、x 2、x 3…求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 n ,由v n 数据作出v -t 图象.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靠近: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一先一后: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避免碰撞:在抵达长木板结尾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避免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减小误差: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幸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速度过小,使纸带上打的点过于密集.6.准确作图:在座标纸上,纵、横轴选取适合的单位,认真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可能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散布在直线的双侧.误差与改良钩码带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因受摩擦等各方面的阻碍,致使小车加速度不恒定,即小车不能真正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可用阻力小的气垫导轨替代长木板,用频闪照相或光电计时的方法替代打点计时器,可幸免由于电源频率不稳固,造成相邻两点间的时刻距离不完全相等,提高实验的精准度.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以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合的钩码,每次必需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当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址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刻作为时刻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五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二、3、4、五、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依照公式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及a =a 1+a 2+a 33求出a【解析】 在实验中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形,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E 项中的电源应采纳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答案】 ABCDFG考点二 纸带的数据处置(2021·浙江高考)如图1-4-3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窗用装置甲和乙别离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取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 、b 、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图1-4-3(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 、c 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②上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①________v②(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________(填选项).A .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 .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 .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 .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解析】 (1)由纸带①可读出b 、c 间距为2.10 cm ,由纸带②读出b 、c 间距为2.40 cm(±0.05 cm,有效数字位数要准确).(2)由v =x t,知t =0.04 s ,x ce =4.52 cm(纸带①)或x ce =5.00 cm(纸带②),代入数据得,vce =1.13 m/s(纸带①)或1.25 m/s(纸带②),v ①<v ②.(3)由纸带①各点间距分析可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从纸带②各点间距来看,小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做匀速运动,故可知纸带①是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是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C.【答案】 (1)2.10 cm 或2.40 cm(±0.05 cm,有效数字位数要正确) (2)1.13 m/s 或1.25 m /s(±0.05 m/s,有效数字位数不作要求) 小于 (3)C 考点三 实验改良与创新(2021·山东高考)某同窗利用图1-4-4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讨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抵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4-4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甲 乙 图1-4-4 (1)通过度析纸带数据,可判定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进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 2,假设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那么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 (1)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刻内的位移差Δx ≈2.00 cm,在六、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五、6之间增加了(12.28-11.01) cm =1.27 cm <2.00 cm ,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5=x 4+x 52T=9.00+11.01×10-22×0.1m/s =1.00 m/s.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4=x 3+x 42T=7.01+9.00×10-22×0.1m/s =0.80 m/s.依照v 5=v 4+v 62,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6=2v 5-v 4=(2×1.00-0.80) m/s =1.20 m/s.(3)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依照Δx =aT 2得x 9-x 7=2a 1T 2 x 10-x 8=2a 2T 2故a =a 1+a 22=x 9+x 10-x 8+x 72×2T 2≈-2.00 m/s 2物块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因此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f =ma ,即μ=ma -f mg,因此用μ′=ag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比μ的真实值偏大.【答案】 (1)6 7 (2)1.00 1.20 (3)2.00 偏大 [高考命题角度分析] 一、此题创新点分析1.真题溯源——本例中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及利用纸带求速度、加速度的方式与教材实验是相同的. 2.创新亮点——本例中因计数点6位于物体从加速到减速转折的边缘,因此计数点6的速度不能采纳求平均速度的方式直接计算,另外本例中还指出了一种测量物体间动摩擦因数的方式.二、本实验的其他改良创新思路 (一)实验器材的创新1.若是提供光电门和刻度尺,咱们能够测出遮光的宽度d ,借助v =dΔt求出物体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再由v 22-v 21=2ax, 测出物体的加速度.2.若是提供闪光照相机和刻度尺,咱们能够用途理纸带的方式,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及物体的加速度. (二)数据处置若是测得物体运动的位移和对应时刻.1.假设初速度为零,那么x =12at 2,因此做出x -t 2图线,图线斜率的2倍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假设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那么x =v0t +12at2,可得x t =v0+12at ,因此做出xt -t 图线,图线斜率的2倍即为物体的加速度.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取得如图1-4-5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图1-4-5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x 6-x 1)等于(x 2-x 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度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刻距离为0.02 s【解析】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因此v B =x 2+x 32T,C 正确;x 6-x 1=5(x 2-x 1),因此B 错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刻距离是0.1 s ,D 错误;依如实验要求应该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因此A 错误.【答案】 C2.(2020·重庆高考)某同窗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 =50 Hz ,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留不妥,纸带被污染,如图1-4-6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 =16.6 mm 、s B =126.5 mm 、s D =624.5 mm.图1-4-6假设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刻距离为____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 A 、s B 、s D 和f 表示).【解析】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那么相邻两计数点的时刻距离为T =0.1 s. (2)依照BD 间的平均速度等于C 点的瞬时速度得v C =s D -s B2T=2.5 m/s.(3)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点是相邻的相等时刻距离内的位移以aT 2均匀增大,那么有BC =AB +aT 2,CD =BC +aT 2=AB +2aT 2,BD =2AB +3aT 2,T =5f因此a =s D -s B -2×s B -s A3T 2=s D -3s B +2s A f 275.【答案】 (1)0.1 (2)2.5 (3)s D -3s B +2s A f 2753.(2020·广东高考)图1-4-7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取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图1-4-7(1)OD 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2)图1-4-8是依如实验数据绘出的s -t 2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路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1-4-8【解析】 (1)由题图可知,OD =(22.1-10.0) mm =12.1 mm =1.21 cm(结果在1.18~1.22 cm 均正确).。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和位移的概念是如此基础和普遍,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然而,在物理学的微观世界中,时间和位移变得极其重要,它们是构建宇宙模型的基本元素。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中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时间。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测量事件顺序或持续时间的量。

它是绝对的,意味着无论在何处,时间的流逝都是一致的。

例如,不论在地球还是火星上,一秒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时间单位可以是秒、分钟、小时、天等,它们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场合被使用。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位移。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

它描述了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位移是一个矢量,因为它包含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

例如,如果你从家里的位置走到公园,位移就是从家到公园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改变了行走的方向,那么你的位移也会相应地改变。

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这些都是时间和位移的函数。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量。

通过使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并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时间和位移的概念也与能量和动量等物理量密切相关。

例如,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形式。

同样地,动量和冲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力作用的物理量。

这些概念都与时间和位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时间和位移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们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转换以及许多其他物理现象都至关重要。

通过在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时间长度。

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逆性。

时间瞬时即逝,无法被人们控制和改变。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位移、速度等物理量密切相关。

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矢量表示。

第2讲 匀速直线运动及图象专题 第3讲 巧取参照物

第2讲  匀速直线运动及图象专题 第3讲 巧取参照物

第2讲匀速直线运动及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改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为s=vt.2.位移和时间关系图像:用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斜率表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直线.3.速度-时间关系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扫过的面积表示运动位移.1.如图为盒式录音磁带盘中的一个卷带盘,其内部是塑料带轴,半径r=11mm;当带轴外部绕满磁带时,最外半径R=21mm。

若在听磁带录放机时进行观察,发现带轴上磁带的厚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为12min,则带轴上剩余磁带的厚度再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_ min,将整盘磁带完整地放一遍所需要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__ min.2.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了T=____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l y,其中光年(l y)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______年.3.据统计城市交通事故大多因违章引起。

在图中,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各自道宽的中心线(图中虚线所示)向前匀速行驶,当甲、乙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30m和40m时。

(江苏物理总复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江苏物理总复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双向可逆类问题 (1)示例: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2)注意:求解时可分过程列式也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 x、v、a 等矢
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多过程问题] 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因高铁的运行速度快,对制动系统的性能 要求较高,高铁列车上安装有多套制动装置——制动风翼、电磁制动系统、 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在一段直线轨道上,某高铁列车正以 v0= 28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长突然接到通知,前方 x0=5 km 处道路出现 异常,需要减速停车。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 t1=2.5 s 将制动风翼打开, 高铁列车获得 a1=0.5 m/s2 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减速,减速 t2=40 s 后,列车长 再将电磁制动系统打开,结果列车在距离异常处 500 m 的地方停下来。 (1)求列车长打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的大小。 (2)求制动风翼和电磁制动系统都打开时,列车的平均制动加速度 a2 的大小。
解析:(1)打开制动风翼时,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1=0.5 m/s2, 设经过 t2=40 s 时,列车的速度为 v1, 则 v1=v0-a1t2=60 m/s。 (2)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 t1=2.5 s, 列车行驶的距离 x1=v0t1=200 m 打开制动风翼到打开电磁制动系统的过程中,
微点判断
(1)机动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在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 (2)机动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
点的速度。
(√)
(3)机动车遇到险情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的过程中一共用时 nT,则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从v-t图象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v v
v0
面积
t
如图v – t 图线与t轴所夹 的梯形“面积”是否匀变速 t 直线运动的位移呢?
新知讲解
v
v
假如把时间轴
无限分割,情况又
会怎么样呢?
t
t
0 t1 t2 t3 t
0 t1 t2t3t4t5t6t7 t
粗略地表示位移
x
v0t
1 2
at2

10
m/s×2.4
s
+1/2×25
m/s
2
×(2.4
s)2=
96
m
(2)沿飞机滑行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如图所示,飞机初速度
v0 =80 m/s,末速度v=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 系式,有
v0
O
x
新知讲解
加速度为负值表示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
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有
【例题2】动车铁轨旁两相邻里程碑之间的距离是1 km。某同学乘坐动 车时,通过观察里程碑和车厢内电子屏上显示的动车速度来估算动车 减速进站时的加速度大小。当他身边的窗户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屏幕显
示的动车速度是126 km/h如图所示。动 车又前进了3个里程碑时,速度变为54 km/h。把动车进站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 运动,那么动车进站的加速度是多少? 它还要行驶多远才能停下来?
1、阅读课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掌握图线与坐标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2、原则上对于处理任意形状的v-t图像都适用。 v
v/(m∙s-1)
对于图中所示的运动物体的位移,可用

必修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讲课文档

必修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讲课文档
第5页,共52页。
一、由速度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第6页,共52页。
由上图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无限分割、 逐步逼近”的微分思想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也对应着 v-t 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 “面积”.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梯形“面 积”为 S=12(OC+AB)×OA 与之对应的物体的位 移 x=12(v0+v)t.
的 v-t 图象如右图所示,根据 图象求:
(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 4 s 内物体的位移. (3)前 4 s 内通过的路程.
第28页,共52页。
【反思总结】 在用v-t图象来求解物体的位移和 路程的问题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速度图象和t轴
所围成的面积数值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2)速度图象 和t轴所围成的面积的绝对值的和等于物体的路程.
第29页,共52页。
【跟踪发散】 2-1:(2011·巢湖高一检测)如右 图所示为初速度为 v0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v-t 图象,其末速度为 vt,在时间 t 内,物体的平均速 度为 v ,则( ) A. v <12(v0+vt) B. v =21(v0+vt) C. v >12(v0+vt) D.无法确定
第20页,共52页。
根据题意有 x7-x6=2 m,即 7v0+429a-(6v0+18a)=2 m③ 联立①③解得 a=-4 m/s2,v0=28 m/s. 再将 a=-4 m/s2,v0=28 m/s 代入②式得 x7=7×28 m-429×4 m=98 m. 即火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为 98 m.
同理,t3=
3×a2x-
2×a2x=
2x a(
3-
2)

可见,t1∶t2∶t3∶…∶tn=1∶( 2-1)∶( 3-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
1.概念: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_重__力___作用下的运动。 2.规律
(1)速度公式:v=__v_0_-__g_t__。
(2)位移公式:h=__v_0_t-__12_g_t_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0=__-__2_g_h___。
@《创新设计》
6
教材整合·双基过关
(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x′,
解得 x=2va2=250 m。 (3)设飞机起飞所用的时间为t,在时间t内航空母舰航行的距离为L1,航空母舰的最
小速度为v1。 对航空母舰有:L1=v1t,
对飞机有:v=v1+at,v2-v=2a(L+L1),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1=10m/s。 答案 (1) 30 m/s (2) 250 m (3) 10 m/s
21
教材整合·双基过关
思维探究·考点突破
@《创新设计》
法二:平均速度法
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然 后进一步分析问题。 v-AC=v0+2 0=v20。 又 v20=2axAC,v2B=2axBC,xBC=x4AC。 由以上三式解得 vB=v20。 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tBC=t。
解析 (1)火车加速过程:设加速度为 a1,位移为 x1,所用时间为 t1, 则 v=a1t1 v2=2a1x1 减速过程:设加速度大小为 a2,位移为 x2,所用时间为 t2,
12
教材整合·双基过关
思维探究·考点突破
@《创新设计》
则 v=a2t2
v2=2a2x2 匀速过程:所用时间为t3,则L-x1-x2=vt3 全程所用时间t=t1+t2+t3 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t=Lv+2va1+2va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讲要点: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3、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同步课堂: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v0+v/2注意:此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2说明:以V0为正方向,特体做匀加速运动,a与V0同向,a取正,物体做匀减速运动,a与V0反向,a取负。

特例:假设V0为零,那么X=at2/2三、位移和速度的关系v2-v02=2ax特例:假设V0为零,那么v2 =2ax二、重点难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a) (b) (c)1、用许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来模拟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分得越强,很小段的匀速运动越多,速度跳跃的幅度越小,这种模拟的运动更接近均匀变化的变速运动,同时,众多的小矩形面积之和更接近梯形的面积。

当运动的时间分得非常非常细,相邻匀速运动之间的跳跃中高度非常非常小,很多很多的小矩形面积就能准确地代表特体的位移,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时小矩形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梯形。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和t轴所围的梯形的面积v/(ms-1)t/sx =12(V 0+V t )·t(1) ——位移方程从(1)式可知,由x =v ·t ,02tV V v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又由V =V 0+at(3) ——速度方程 x =V 0t +12at 2(4) ——位移方程又由(3)、(4)消去t ,V 2-V 02=2ax(5) ——位移和速度关系方程上述(1)、(3)、(4)、(5)四个方程均为矢量方程,每个方程均牵涉到四个物理量,在每个方程中,当知道其它三个量时,就可以求出第4个物理量,不过由于四个方程均可由其它两个方程导出,所以在一个过程中仅能解出两个未知数。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3.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4.三个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 ,即s 2-s 1=s 3-s 2=…=s n -s (n -1)=(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还等于 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t 2=v 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s 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3)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 n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0.5t +t 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 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A .1.25 sB .2.5 sC .3 sD .6 s2.(2011·汕头高三检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 2D .at 23.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2 m/s ,经过一段时间t 后速度变为6 m/s ,则t 2时刻的速度为( ). A .由于t 未知,无法确定t 2时刻的速度 B .由于加速度a 及时间t 未知,无法确定t 2时刻的速度 C .5 m/s D .4 m/s4.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 ,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 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则该车( ).A .超速B .不超速C .无法判断D .速度刚好是60 km/h5.(2011·焦作高三检测)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内与开始刹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1∶3C .3∶4D .4∶3【考点解读】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对三个基本公式的理解速度时间公式v t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s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t 2-v 02=2as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s 、a 、v 0、t 、v t 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s 、a 、v t 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典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2-1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解析法一 基本公式法法二 比例法法三 中间时刻速度法法四 图象面积法法五 利用有关推论【变式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s 1∶s 2=1∶3,v 1∶v 2=1∶2B .s 1∶s 2=1∶3,v 1∶v 2=1∶ 2C .s 1∶s 2=1∶4,v 1∶v 2=1∶2D .s 1∶s 2=1∶4,v 1∶v 2=1∶ 2【变式2】 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5 m ,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B .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C .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D .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考点二 逆向思维的应用巧用逆向思维快速破题逆向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正面入手有一定难度时可有意识地去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正向(由前到后,由因到果)思维的相反(由后到前、由果到因)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见的有可逆性原理、反证归谬、执果索因等逆向思维途径.【典例2】 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 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 内、2 s 内、3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变式3】 如图1-2-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刚好能越过一个倾角为α的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及小球滚上斜面瞬间的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斜面的加速度为g sin α ).A .小球冲上斜面前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应大于vB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v g sin αC .斜面的长度为v 2g sin αD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于g sin α考点三 实际应用题——汽车的“刹车”问题揭秘刹车问题的实质汽车刹车问题的实质是汽车做单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0后,车相对地面无相对运动,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回,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 ≤v 0a,发生的位移满足s ≤v 022a. 【典例3】 一辆汽车以1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因故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0.2 m/s 2,则刹车后汽车在1 min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A .240 mB .250 mC .260 mD .90 m【变式4】 (2012·合肥模拟)飞机着陆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 ,求:(1)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位移s ;(2)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用两种方法求解);(3)静止前4 s 内飞机滑行的位移s ′.【典例】 (2011·课标全国卷,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1.(2009·江苏单科)如图1-2-3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就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②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③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④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2010·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 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2011·重庆卷,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10 mB .20 mC .30 mD .40 m4.(2011·安徽卷,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5.(2011·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第3讲运动的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1.直线运动的s-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随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3)两种特殊的s-t图象①若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状态.(如图所示)②若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运动.(如图1-3-1乙所示)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随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3)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的直线.(如图1-3-2乙所示)(4)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1.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s-t图象如图1-3-3所示,则由图可看出().A.乙比甲先出发,甲比乙先到达距出发点s0处B.甲比乙先出发,乙比甲先到达距出发点s0处C.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两车行驶时的速度不相同2.如图1-3-4所示为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其异同点是().图1-3-4A.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B.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运动速率不同,3 s内经过路程不同,起点位置相同D.无共同点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是().A.4.5 m B.3 m C.1 m D.0.5 m4.如图1-3-6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1-3-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5.下列所给的质点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考点解读】考点一对s-t图象的认识及应用1.根据s-t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图象中判断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2.根据物体实际运动情况,画出s-t图象.【典例1】如图1-3-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t图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0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变式1】a、b两个质点相对于同一原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如图1-3-9所示,关于a、b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个质点运动的出发点相距5 mB.质点a比质点b迟1 s开始运动C.在0~3 s时间内,a、b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质点a运动的速率比质点b的速率大考点二对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根据v-t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并能从图中得出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2.能从图中判断两物体相遇的时刻.【典例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3-10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t0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在t0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在t0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D.在t0时刻之后,甲物体在乙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变式2】(2012·山东新泰高三模拟,8)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1-3-1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四个质点在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B.在第2秒末,质点(3)回到出发点C.在第2秒内,质点(1)、(3)、(4)做加速运动D.在第2秒末,质点(2)、(3)偏离出发点位移不同考点三追及、相遇问题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1.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典例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法一用临界条件求解.法二用图象法求解.法三用数学方法求解.3.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典例】(2010·广东理综,17改编)图1-3-12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 m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一、对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高频考查)1.(2009·广东单科,3改编)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3-13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0~5 s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2.(2010·天津理综,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14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D.1 m/s向左3.(2009·广东理科基础,3)图1-3-15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4.(2011·海南卷,8改编)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1-3-16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5 m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D.在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二、追及、相遇问题(低频考查)5.(四川理综)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
考点精讲
2.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
一、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 “点”、“线”、“斜率
(1)点:图线上的每一 个点都对应研究对象的一
”、“截距”、“面积” (的2)物线理:意表义示。研究对象的
个状态,特别注意“起点 变化过程和规律,如图象中
”、“终点”、“拐点” 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
,它们往往对应一个特殊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位移-时间图象
考点精讲
2.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
一、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 “点”、“线”、“斜率
(3)斜率:表示横、纵 ”、“截距”、“面积” 坐标轴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的有物一理个意重义要。的物理量
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
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如x-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
【注意】
(1)x v0t
1 at2 2
是矢量式,应用时x、v0、a
都要根据选定的正方向带上“+”、“-”
号(。2)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适用。
对位移公式x=v0t+1/2at2的进一步理解 【例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C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 时间成正比 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 ;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位移-时间图象
【变式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 ,则(B D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 方向的距离为40m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及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及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及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Lele was written in 2021第2讲: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及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4.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6.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互相补充。

7.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学习内容:【回忆】1、初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一、引入一个物理量——速度1、速度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S2、公式:v=t3、速度单位是米/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时(km/h)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二、平均速度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8米,第二秒内通过的位移是20米,第三秒通过的位移是30米,第四秒通过的位移是10米【提问】汽车做什么运动1、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所用时间之比,叫做这段位移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s2、平均速度的公式:v_=t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平均运动快慢。

【课堂训练】根据上题请求出最初2s的平均速度中间2s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4、师生共同归纳平均速度特点: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哪段位移”、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一段时间内的总体快慢。

要精确描述变速直线运动,要知到其在各个位置或各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引入瞬时速度。

三、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讲义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讲义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双基知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ax。

2.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v=v t2=v0+v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Δx=x2-x1=x3-x2=…=x n-x n-1=aT2。

此公式可以延伸为x m-x n=(m-n)aT2,常用于纸带或闪光照片逐差法求加速度。

(3)位移中点速度:v x2=v02+v t22。

[注2] 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 x2>v 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 n=1∶2∶3∶…∶n。

②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 n=1∶3∶5∶…∶(2n-1)。

③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 n=1∶(2-1)∶(3-2)∶…∶(n -n-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自由落体运动隐含两个条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x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x .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①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 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注意:x 、v 0、v 、a 均为矢量,所以解题时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用一般问题用两个基本公式可以解决,以下特殊情况下用导出公式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1)不涉及时间,选择v 2-v 02=2ax ;(2)不涉及加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比如纸带问题中运用2t v =v =x t 求瞬时速度;(3)处理纸带问题时用Δx =x 2-x 1=aT 2,x m -x n =(m -n )aT 2求加速度. 3.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采用逆向思维法,倒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图像法:借助v-t 图像(斜率、面积)分析运动过程.例1我国首艘装有弹射系统的航母已完成了“J -15”型战斗机首次起降飞行训练并获得成功.已知“J -15”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 2,起飞的最小速度为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获得的最大初速度为25 m/s ,设航母处于静止状态.求:(1)“J -15”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 (2)“J -15”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距离才能起飞; 答案 (1)5 s (2)187.5 m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 得t =v t -v 0a =50-255s =5 s(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v t 2-v 02=2ax 得x =v t 2-v 022a =502-2522×5 m =187.5 m1.刹车类问题(1)其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 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双向可逆类问题(1)示例: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2)注意:求解时可分过程列式也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 、v 、a 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例2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2 s 与5 s 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5∶4 B.4∶5 C.3∶4 D.4∶3答案 C 解析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0=Δva=0-20-5s =4 s ,2 s 时位移:x 1=v 0t +12at 2=20×2 m -12×5×4 m =30 m ,刹车5 s 内的位移等于刹车4 s 内的位移,为:x 2=0-v 022a =40 m ,所以经过2 s 与5 s 汽车的位移之比为3∶4,故选项C 正确.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1.六种思想方法2.方法选取技巧(1)平均速度法:若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多个过程的运动时间及对应时间内位移,常用此法.(2)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0的运动常用此法.例3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 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 s和1 s,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A.20 m/s2B.40 m/s2C.60 m/s2D.80 m/s2答案B解析第一段的平均速度v1=xt1=1202m/s=60 m/s;第二段的平均速度v 2=xt2=1201m/s=120 m/s,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Δt=t12+t22=1.5 s,则加速度为:a=v2-v1Δt=120-601.5m/s2=40 m/s2,故选B.例4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2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 )A.落到盘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 答案 B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则:(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形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位移-时间公式
制作人:张光明
1


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怎么求? x vt 答: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问:矩形面积是什么意思?
v 速度表示宽 t 时间表示长

答:位移
2




问: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不能直接使用x vt 答:不能 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每时每刻的速度大小 不一样,没法子代数。 问:怎样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呢? 答:分割法。 问:什么是【分割法】? 答:就是把匀变速直线运动分割成很多个 匀速直线运动。每个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不一样,有小匀速、 中匀速、 大匀速。

答:不成。x与t2才成正比。
1 2 问:什么时候用 x at 2


答:初速度为0时,也就是静止时。
19

问: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是多少?
A B C D E

· · · · 答:1 : 3 : 5 : 7
v 3个三角形
·
7个三角形
1个三角形
t
t
t
t
5个三角形

v0 0 v 100 写已知量:
1 x (v0 v )t 默写公式: 2
t 4s


1 代入数据: x (0 100 ) 4 200 m 2
14

加速度没告诉你,也可以用图像法 第一步:作v-t图像
v
100m/s
t
4s

第二步:求三角形的面积 1 1 三角形的面积 底 高 4 100 200 2 2
第二步:默写公式 1 x (v0 v )t 2


第三步:代入数据 1 1 x (v0 v )t (4 6) 5 25 m 2 2
12


如图:飞机起飞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4s后速度达到100m/s。 求:位移?
13


问:飞机起飞的初速度是多少? 答:是0,这是隐含条件 问:用什么公式? 1 答:加速度没告诉你,用 x (v0 v )t 2
17

1 2 问:x v0t at 是怎么来的? 2

答:推导出来的
v v0 at①
1 x (v0 v)t② 2

①式代入②式,得:
1 1 2 x (v0 v0 at )t v0t at 2 2
18



1 2 问:如果从静止开始 x v0t at 变成啥样? 2 1 2 x at 答: 2 1 2 问:x at 中,x与t成正比吗? 2
v0 20
a3 t4
a=3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步:默写公式
1 2 x v0t at 2
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 可以直接用这个式子。

第三步:代入数据
1 2 1 x v0t at 20 4 3 4 2 56 m 2 2
25


如图:汽车某时刻的速度为12m/s,刹车后 加速度大小为5m/s2。 求:刹车后6s内的位移?
v0
26

第一步:写已知量
v0 12
a 5 t6

第二步:默写公式: 第三步:代入数据
1 2 x v0t at 2




问:-18m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汽车后退了? 答:这是不可能的,刹车时汽车不可能后退。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因为汽车在6s前已经停下来了
27
1 2 1 x v0t at 12 6 (5) 6 2 18m 2 2
1 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高 2 1 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高 2 1 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高 2 8

规律: v-t图像中: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位移 v-t图像中: 位移=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
v
正面积,正位移
v
正面积,正位移
v
t
t
正面积,正位移
t
1 2 1 x v0t at 2 4 3 4 2 32 m 2 2
22


如图:一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是 20m/s,加速度是3m/s2 。 求:4s后的位移?
v0 v
23


问:选什么公式呢? 1 2 答:因为不含有末速度,所以选 x v0t at
2
15
所以位移 x 200 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问: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 答:x v t 2 at 1 x v t at 有什么条件? 问: 2 答:不仅适合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合于 匀减速直线运动。 问: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这个式子 怎么用? “-”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 1 速度方向相反 x v t at 答: 2
2 0 2 0 2 0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 2 问:什么时候用 x v0t at ? 2


答:末速度没告诉你 问: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答:x是关于t的二次函数 1 2 x v0t at 变成啥样? 问:当加速度a 0, 2 答:x v0t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是a=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一步:写已知量
v0 20 a 3
t4
注意:减速时,加速度是负的

第二步:默写公式:
1 2 x v0t at 2

第三步:代入数据
1 2 1 x v0t at 20 4 (3) 4 2 56 m 2 2
24


也可以这样写: 第一步:写已知量
36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 2 x 3 t 函数关系是 则:v0=______ a= ______
1 2 解:默写有位移 有时间的公式 x v0t at 2 1 2 x v0t at 2 x 3t 2 1 a3 两式类比得:v0 0 2 即:v0 0 a 6

28

第二步:求位移 写已知量:
v0 12
a 5
注意:时间是2.4s哟!
t 2.4s

默写公式:
1 2 x v0t at 2

代入数据
1 2 1 x v0t at 15 2.4 (5) 2.4 2 14.4m 2 2
29

请画出汽车在6s内的v-t图像
35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 2 函数关系是 x t t 则:v0=______ a= ______
1 2 解:默写有位移 有时间的公式 x v0t at 2 1 2 x v0t at 2 x t t2 1 a 1 两式类比得:v0 1 2 即:v0 1 a 2
上底
v0 v
下底
t


1 1 高 (v0 v )t 答: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2 2 1 因为梯形面积等于位移,所以 x (v0 v )t 2
6


1 问:公式 x (v0 v)t 有什么条件? 2

答:只适合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
匀减速都行。

1 问:x (v0 v)t 有什么作用? 2

答:求位移
1 问:什么时候用 x (v0 v)t 2


答:加速度未知
7

1 问: x (v0 v )t 怎么记? 2

答:类比梯形的面积公式:
1 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高 2
1 x (v0 v )t 2 1 x (v0 v )t 2 1 x (v0 v )t 2
20


如图:一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是 2m/s,加速度是3m/s2 。 求:4s后的位移?
v0
v
21

问:选什么公式呢?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为不含有末速度,所以选 x v0t at 2


第一步:写已知量
v0 2
a3 t4

第二步:默写公式
1 2 x v0t at 2

第三步:代入数据
37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 2 函数关系是 x t 4t 则:v0=______ a= ______
1 2 解:默写有位移 有时间的公式 x v0t at 2 1 2 x v0t at 2 写成这种形式 2 2 x t 4t 4t t 1 a 1 两式类比得:v0 4 2 v0 4 a2 即:
v 4m / s 0 ,表示安全通过了,所以通过斜坡
33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 2 函数关系是 x 4t 2t 则:v0=______ a= ______
1 2 解:默写有位移 有时间的公式 x v0t at 2 1 2 x v0t at 2 x 4t 2t 2 1 a2 两式类比得:v0 4 2 v0 4 a4 即:
v 12m/s · 先减速到0 再静止
2.4s

·
·
6s t

问: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是14.4,所以位移是14.4m 所以:刹车请注意! 刹车请注意!要注意 车子是否提前停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