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建设公共创新平台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十三号——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十三号——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1.20•【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十三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十三号《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1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2020年1月20日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将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综合性、开放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自主创新战略高地和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条本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当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制度创新推进保障科技创新;坚持面向科学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坚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坚持全球视野,以开放引领创新;坚持科技创新服务民生改善,服务超大城市治理。
第五条本市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制,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本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统筹协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问题。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设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机构,统筹协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推进工作。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综合协调机制,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相关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关于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科技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近年来,我区围绕打造“质量新鄞州”总体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力促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我区率先被列入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两位。
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行业以高于规上工业4.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产值达到301.8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6%,科技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明显。
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1家,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3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65家,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121家,创新企业群体集群效应不断显现。
在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的基础上,优化区域专利结构,1-6月实现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82件和306件,同比增长74.2%和36%,专利质量明显提升。
根据“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总体思路,探索具有鄞州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路子。
注重实体平台建设,打造了从产业承载平台、重大科创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到企业创新平台“一条龙”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区域创新体系构架的重要支撑。
(一)提升产业承载平台,打造南部科技之城。
发挥鄞州工业园区、望春工业园区、鄞州经济开发区和南车产业基地、创业创新基地“三园区两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核心阵地作用,积极引进培育具有产业特色、创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优质项目,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
其中,重点规划建设区创业创新基地,积极引进并有效整合潘火、下应、首南、南高教园区和南部商务区等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产业、科技和人才资源,真正将其打造成为科技之城的核心载体,高端创新要素主要集聚平台,创新引领和辐射推动全区提质提速发展。
在广泛开展调研,区政府专题召开座谈会,参考市信息研究院和20多个区级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宁波市鄞州区创业创新基地产业规划》经过多次整合修改已经形成评审稿,下步即将提交专家评审,力争9月底前正式定稿。
关于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计量等(以下简称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也是质量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建设具备人才密集、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等行业优势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加快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目标要求。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热点,布局建设覆盖全省主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加快检验检测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为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全省检验检测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充分应用,检验检测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机构布局更加合理,以检验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服务与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更加融合配套;在食品、冶金、石化、建材、机械、电器、纺织等传统产业领域,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检验检测行业品牌机构,为集群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计量、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咨询培训等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一站式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一科学规划,坚持需求导向。
面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5年)》,充分调研湖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计,立足实际情况,贴合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配套检验检测能力,明确重点部署的领域和方向,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调配和宏观决策的服务作用。
湖南省种业振兴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方农业South China Agriculture第17卷第11期Vol.17No112023年6月Jun.202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
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后,“十四五”规划再次聚焦种业,要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自主创新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下,我国在种质基础方面存在核心种源受制于人的隐患,现代生物育种和智能育种等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
湖南省作为种业大省,在种业研发、生产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在种业振兴行动中理应奋勇争先。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种业发展比较优势和困境的基础上,探讨湖南省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实现路径,为全国种业振兴提供湖南力量。
1发展优势1.1种质资源丰富湖南省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其牢牢把控种质资源这枚农业“芯片”。
1)湖南省建有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已收集保存全球59个国家(地区)和我国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3万余份,预计到2035年,全库将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0万份以上,建成最重要的国家种质资源战略支撑库和地方种质资源创新应用库。
2)湖南省拥有全球资源数量第一的辣椒种质库和首个油茶国家级资源库、油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杨树国家种质资源库,以及国家级地方猪资源场5个。
此外,相较于其他省份,湖南省独特的水稻种质资源优势也构成了其推动种业振兴的比较优势。
1.2种业创新平台云集长沙市“种业硅谷”囊括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30多家科研院所。
作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的标志性工程——岳麓山实验室,计划组建一批功能研究部、公共创新平台、品种创制中心,打造集聚3000人以上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成为支撑我国种业振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1]。
2024天津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通用题及答案
2024天津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通用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由()予以关闭或者责令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
A.民政部门B.司法部门C.市场监管部门D.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2.(),通俗地说就是数据的中心A.大数据B.数据中心C.物联网D.工业互联网3.不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B.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C.民法通则D.植物品种保护条例4.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各类人才。
A.用好用活B.用对用活C.用好用准D.用足用活5.教字广东项目的五大政务服务应用平台中()是面向全省1300万商事主体的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主管部门的企业开办、经营许可、清缴税款、出口退税、创业补贴、扶持资金申请等961多项高频服务集成到一个手机应用。
A.奥商通B.粤政易C.广东政务服务网D.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权利的保护期为()年。
A.30.0B.40.0C.50.0D.60.07.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中的)由各种私有网络、就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在物联网中起到信围传输的作用,该层主要用于对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递,它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
A.访问层B.网络层C.感知层D.应用层8.集成电路保护条例属于()。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9.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项目(课题),不把()作为申报指南、立项评审、综合绩效评价、随机抽查等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A.技术路线B.经费预算C.项目成果D.论文10.取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实质条件与取得外观设计专利的实质条件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后者不规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
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
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26•【字号】•【施行日期】2016.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现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5月26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央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当前,全省正处在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承担着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重任,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引领支撑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6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为切入点,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示范为着力点,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为目标,实现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培育创新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与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与发挥河南人才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
新时代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新时代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提升,突出创新源头供给质量,集聚更多资源要素,释放更强创新潜能,以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撑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和新能源、车联网、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等赛道,系统谋划布局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专业研究所等独立法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推进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内设研发机构(非独立法人主体)建设,形成定位清晰、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成效显著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六个方面能力。
——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需求,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导入与创新平台自主研发相结合,引导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组织实施相关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100项,争取省级以上项目支持超30项。
——提升高端人才集聚能力。
紧扣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完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引才聚才的“虹吸”作用,支持以人才为核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5名以上,培育领军型创新人才、青年科学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100名以上,集聚产业研发人员超25000人。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6.21•【字号】穗府办〔2023〕12号•【施行日期】2023.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穗府办〔2023〕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2019〕313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粤科规范字〔2022〕10号)等文件精神,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包括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二)新型研发机构须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及可持续发展。
(三)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
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按照“一事一议”签署共建协议,根据共建协议开展建设管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按照省有关规定管理。
各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支持、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
(四)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荐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决策制和院长(或所长、总经理)负责制,可结合实际需求设立监事会,根据法律法规和出资方协议制定章程和制度,依照章程和制度运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23•【字号】皖政〔2022〕64号•【施行日期】2022.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23日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深化全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四个面向”,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强化工业互联网思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强化中试孵化、对接交易、科技金融支撑,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下好创新“先手棋”,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市场导向、利益共享、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敢于转化、乐于转化、便于转化、善于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更加优化,赋权放权、宽容失败、尽职免责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更加完善,努力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省份,当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累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二、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一)重构成果转化评价与考核制度。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9.15•【文号】国发〔2017〕44号•【施行日期】2017.09.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7年9月15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
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果持续产出,技术市场有序发展,技术交易日趋活跃,但也面临技术转移链条不畅、人才队伍不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系统设计,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给与转移扩散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技术供需对接,优化要素配置,完善政策环境,发挥技术转移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计量等(以下简称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也是质量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建设具备人才密集、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等行业优势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加快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目标要求。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热点,布局建设覆盖全省主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加快检验检测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为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全省检验检测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充分应用,检验检测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机构布局更加合理,以检验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服务与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更加融合配套;在食品、冶金、石化、建材、机械、电器、纺织等传统产业领域,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检验检测行业品牌机构,为集群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计量、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咨询培训等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一站式服务。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坚持需求导向。
面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5年)》,充分调研湖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计,立足实际情况,贴合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配套检验检测能力,明确重点部署的领域和方向,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调配和宏观决策的服务作用。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最新)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最新)为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建设创新型城市,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按照“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质增效、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创新合力,提升服务水平,构筑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强化需求导向,结合我市科技资源现状,围绕科技发展重点方向、产业创新需求,做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
强化分类指导,根据各类平台功能特点,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二)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强化市县联动,发挥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供给中的主导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增加对创新平台的投入,形成工作合力。
(三)整合资源,突出共享。
强化问题导向,着眼破解资源分散、闲置浪费、平台间协同连通不畅等问题,探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结合点,创新体制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和共享模式,建立体现各方利益的共建共享服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体现特色,服务重点。
紧扣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具有XX特色的创新平台,为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和支撑。
三、基本架构以国家(XX)区域创新中心(XX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统领,联合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南海新区,下同)、高校院所建设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企业为主建设若干专业研究所(中心),搭建各类双创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8.19•【文号】工信部科〔2016〕273号•【施行日期】2016.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现就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
当前,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在发挥已有各类创新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和网络,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有效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按照“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汇聚创新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发挥溢出效应,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创新驱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建设公共创新平台
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摘要:在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自主创新型体系,这种创新型体系的建立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
作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产学研的加强对科研所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市场应用贴近优势的发挥和科技开发科研成果的应用,及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研院所创新科研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直接转让的成熟技术操作和工艺是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并使成功率最高化。
现阶段在我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实际生产生活中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基础研究成果严重脱节这一问题犹为突出,这一问题致使一大批科研成果需要通过应用性开发才能够在现实中应用。
因此笔者的观点是:对创新因素的采集和聚集很有必要,组建一个项目产学研合作团队是关键,通过对公共技术平台的创建实现应用性技术的开发,快速、顺利、有效的将具体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这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1 突破产学研合作瓶颈进程的加快是历史性战略机遇的需要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一新要求的提出为产学研的加强及建设创新型体系做了具体的规定,同时指明了创新型城市创建的前进方向。
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节能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不断创新的,使产学研合作进程不断的加快,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对其重要性的一种强调和重要体现。
因此对技术创新企业、产业化龙头骨干的培养很有必要。
以自主创新理念对其进行指导,将产学研用结合方式探索力度不断的增大,对产学研的结合和创新型城市建立进程的不断加快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能力不足的现象,只有少数的大型企业拥有较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的提高。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9•【字号】宁政发[2011]157号•【施行日期】2011.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宁政发〔2011〕15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其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宁党发〔2006〕49号)和《宁夏“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进一步统筹和整合科技投入。
为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形成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配置合理、监督落实、绩效突出的专项资金运作机制,自治区自2012年起在整合原“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研发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持续发展。
(二)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二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使我区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宁夏的要求相适应。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及放大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载体建设(一)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
重点支持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
自2012年起,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18•【字号】沪府发〔2021〕22号•【施行日期】2021.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21〕2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推动上海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若干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自由探索与战略导向相结合,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和发展环境,塑造战略科技力量,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为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到2025年,上海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比例达到12%左右,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任务和解决产业目标导向科学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面向前沿优势领域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解决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一批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基地和设施,率先构建与基础研究规律相适应的选题立项、经费投入、项目管理、人才评价等全周期管理机制,力争在若干重要基础研究领域成为世界领跑者和科学发现新高地。
二、基本原则(一)注重原创。
围绕基础前沿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凝练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鼓励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
2024年度吉林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吉林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部分内容中提出,要深入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D.以上均是2.“四个面向”不包括()。
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面向文化主战场C.面向国家重大需求D.面向人民生命健康3.下列选项中仅属于对自然规律结识的是()。
A.科学发现B.产品发明C.方法发明D.实用新型4.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A.双一流大学B.985院校C.国际智库D.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5.《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为主。
A.用户评价B.第三方评价C.市场绩效D.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6.各级政府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A.谋划作用B.领导作用C.协同作用D.职能作用7.《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事业单位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A.流动岗位B.技术岗位C.管理岗位D.创新岗位8.八个“坚持”,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
A.历史使命B.终极目标C.战略地位D.战略部署9.要优化人才()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A.表彰奖励B.负面清单C.奖惩结合D.黑名单10.农业4.0属于()生产。
A.机械化B.智慧C.无人化D.小农11.一些()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A.一线城市B.大型城市C.省会城市D.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12.()阿里软件在江苏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标志着云计算正式走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13.()“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的开始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14.著作权的保护期规定自然人死后()年A.10.0B.30.0C.50.0D.100.015.闵采尔通常把贵族称为()。
科创走廊 形成机制
科创走廊形成机制一、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创新走廊作为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创新要素流动的重要平台,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科创走廊形成机制是科创走廊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科技创新走廊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创走廊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出发,探讨科创走廊形成机制的构建和运行。
二、科创走廊的定义和特点科创走廊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过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服务等手段,促进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和创新成果转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科创走廊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聚创新要素:科创走廊通过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技术资源、资金等创新要素,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2.搭建创新平台:科创走廊建设创新平台,包括科技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等,为创新主体提供办公场所、科研设施、技术支持等资源,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3.提供创新服务:科创走廊提供一系列创新服务,如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支持、技术转移等,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4.促进要素流动:科创走廊通过打破地理壁垒,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如人才流动、技术流动、资金流动等,增强创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科创走廊形成机制的构建科创走廊形成机制的构建是科创走廊建设的关键环节,包括政策支持、机构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创走廊形成机制的基础,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科创走廊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创新基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吸引创新主体和资本的参与。
2. 机构建设科创走廊形成机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机构,包括科创走廊管理机构、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
科创走廊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科创走廊的建设和发展;创新服务机构提供创新服务,如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咨询等;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科研院所 创新 中图分类号 : G 7 2 6
科研能力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4 ( a ) 一 0 2 4 2 — 0 2
大 量 的 实践 证 明, 直接 转 让 的成 熟技 术 企 业 限于 自身 条件的 影 响 , 很难 承担 如此 重
塑.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j n n o v e t i o n H e r a l d
学 术 论 坛
集聚 各类创新要素发挥科研 院所优势建设公 共创新平台
王洪礼 ( 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 究所 安徽芜湖
创新 能 力的 提 高起 着 重要的 作 用 , 同时也 是 率大 大的 降低 。 创新型城 市建 设 的必要 条件之一。
生 产力” , 只有 对 科 技 成 果进 行 了有 效 的
转化, 才 能 够 使其 转 化 为 现实 生 产 力, 才 能
如 何实现 科技成 果 与实际 生产力的有 效 体 现 科 学 技 术 成 果 的价 值 和 对 其使 用的 价 转化, 实 现市场 为导 向、 企 业 为主体 、 产学 研 值 。 相 关专家 提 出, 决 定产 学 研 成功 或 失 败 成 为了创新 型 城 的 关 键 因素 有二 , 其 一, 高 校提 供 的 最终 科 1 突破 产 学研 合作 瓶 颈 进 程 的加 快 是 综 合 科 技创 新体 系的 建 立 , 市 建设 的关 键任 务。 对 产 学研 创 新之 路的 大 研 成果 是否 是成 熟 技 术 , 只有确 定 是成 熟 技 历史性 战略 机遇 的需要 在 全 国 科技 大会 上, 胡 锦 涛总 书 记 曾强 胆 积 极 探索 和如 何 克 服 产 学 研 合 作 中的 瓶 术 才 能够进 行 下一 步 的产 学研 结 合 ; 其二 , 成为了相关 人士的 重点谈 论对 象。 调, 产 学 研 技 术创 新体 系的建 立 需 要 以市场 颈 , 该 项技 术是 否 能与 市场 应 用对接 , 是 否为 企
集和 聚 集 很有 必要 , 组 建一 个 项 目产 学研 合 法 规 和政 策 还不尽 完善 , 对相 关可操 作的 规 需 从实 际出发 , 根 据 具 体 的情况 对项 目运 行
作团队 是 关 键 , 通 过 对公共 技 术平 台的 创建 定 不很 明确 , 界定不 清 产 学研 过 程 中的责 、
2 4 1 0 0 1 )
摘
要: 在我国,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离 不开 自 主创新型体 系, 这种创新型体 系 的建立是以企业为 主体进行的。 作为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 提升的重要举措
之一, 产学研的加强对科研所料研能力的提高有着 重要的作用 对市场应用贴近优势的 发 以企 业 为主体 , 全面提 高 企业 的 自 主
业 真正之需 , 只有被 市场接 受 , 才会 出现 明显
创新 能 力。 这 一新 要 求的 提 出为产 学 研 的加 2 对公 共技 术创 新 平台的建 立, 这 是 因 为市场力量 是 产学 研 结 需 要各 的 作用效 果 。 强及 建 设 创新 型 体 系做了具 体 的 规 定 , 同时 类创 新要 素的集聚 合 进程 加 快 的推 动 力量 , 政 府需 要 进行不 断 指明了创新 型城市创建 的前进 方 向。 当今世 界范 围 内, 各 国对 新 形 势下的 产 的 鼓 励 、 支持 、 引 导、 推动, 并在 政 策 上进 行
研成果 需要 通过 应 用性 开发 才能 够在 现实 中
力不够 强的 企业 的 扶持 力度 有限 , 很 难 产生 身 优势 发挥 各 自 长处, 达 到 了较 好 的效 果 ,
应 用。 因此 笔 者 的 观 点是 : 对 创新 因 素 的采 明 显的作用效 果。 其 四, 目前我 国的相关法 律 就 是 最 好的 模 式 。 所 以在 其合 作 过 程 中, 必
对相 关技 术 的应 用 与基础研 究成 果严 重脱节 其 的 尝 试 和 开发 。 其三 , 应 用性 技 术 的 开发 动 、 加 上 国家相 关政 策引导 “ 准安模式” 。 无 这一问 题 犹 为突 出 , 这一问题 致使 一 大批 科 中存在 着很 多的不 确 定 因素 , 政 府对 创新 能 论 采用 哪种 模 式 进行 合 作, 只要 能 够展 示 自
“ 产学研 “ 的 合 作 模 式有 很 多种 , 其中
操作 和 工 艺 是 产 学 研 合作 的 关 键 并 使 成 功 担 。 其二 , 对应 用性 技 术 的开 发 需要 承担 一 主 要 的有 : 科 研 所 和 高校 参 与的 、 政 府主 导 率最 高化 。 现 阶段在 我国 产学 研 结合 过 程 中 定 的风 险 , 这部 分风 险不 是所 有 的企 业都 愿 的 、 企 业 引进 实 施 的 模 式 , 例 如 ,“ 广 东 模 仍然 存 在 着一 些 问题 , 其 中实际 生 产生 活 中 意承担的, 不是 因为 迫 切 需要 , 很难 实 现 对 式 ”的存 在 ; 由政 府 搭 台 、 通 过 行 政 部 门 推
方 式 中存在 的风 险进 行有 效的 降 低 , 达到 理
一
实现应 用 性 技术 的开 发, 快速、 顺利 , 有效 的 利 、 权, 致 使产 学 研 的 主体 功 能 不能 够 很 好 想 中的双 赢或 者多赢 的 目 的。 “ 科学 技 术是第
将具 体的 科 技 成 果进 行转 化 , 这 对 企业 自 主 的 定位 , 结 合 度达 不 到 , 使 科技 成果 的 转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