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
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养分的供应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氮磷钾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肥料,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如何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将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关于小麦施肥的方法和技术,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肥料施用不当的问题,导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的生产提供更可行的施肥方案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不同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2)探究不同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品质的影响;(3)研究不同施肥方案下的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 研究方法:(1)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处理组合包括:NPK1(氮磷钾肥比例为1:1:1)、NPK2(氮磷钾肥比例为2:1:1)、NPK3(氮磷钾肥比例为1:2:2)和NPK4(氮磷钾肥比例为2:2:1)。
(2)试验地点与对象试验地点为河南省某农场的小麦种植区,试验对象为该农场的普通小麦品种。
(3)试验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方式,对不同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小麦的生长状况、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千粒重、灌浆期等指标,同时对小麦的粉质、含胚率、出芽率、面筋质量等进行测定分析。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从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配施的角度来探究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结果有望为小麦的生产提供更可行的肥料施用方案和技术支持。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小麦病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发生原因和防治策略两方面剖析小麦锈病。
发生原因:1. 病原菌的存在:小麦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它通过气溶胶传播在空气中存在,因此病原菌的存在是小麦锈病发生的基础。
2. 天气条件:小麦锈病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易发生和迅速蔓延。
长时间的降雨和高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温度在20-29摄氏度时是锈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 主、次寄主:锈菌有很多种类,它们在小麦和其他寄主植物上产生不同的锈斑,但小麦是主要的寄主。
如果在种植小麦的周围存在其他寄主植物,也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
防治策略: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和选用抗小麦锈病的品种是防治的首要策略。
在育种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进行筛选,选育出抗病性好的品种,以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2. 合理轮作和间隔种植:适当延长小麦的种植间隔,可以减少后茬或连作引起的病害发生。
在轮作中合理选择其他非寄主植物,以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和传播。
3. 清除禾谷杂草:禾谷杂草是锈菌的第二寄主,必要时应该清除禾谷杂草,以减少病原菌的源头。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氮肥过量会使小麦生长过旺,易受锈病侵染;而磷、钾供给不足会影响小麦的健康和抗病性能。
根据土壤情况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保持小麦生长的平衡。
5. 防止气溶胶传播: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应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空气中的病原菌浓度。
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清理病残体和田间杂草等。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锈菌的存在、天气条件以及主、次寄主的存在有关。
对于小麦锈病的防治,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间隔种植、清除禾谷杂草、合理施肥以及防止气溶胶传播等策略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这些防治策略的实施可以减少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氮·磷·钾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作者:王雪梅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在农业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加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粮食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结合川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氮磷钾肥对于小麦籽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认为在不同的区位条件下,需要做好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合理选择,实现因地制宜,形成与小麦类型相匹配的施肥技术。
关键词:氮磷钾肥;小麦;籽粒品质;产量;影响一、前言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除了必须做好耕地、播种、浇水、除草工作,施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相关研究指出,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有50%的功劳在于合理施肥,不夸张的说,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农业发展程度。
因此,做好化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提升影响的研究非常必要。
以川东北地区为例,其本身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年均温15.7℃,年降水量1173.8mm,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升小麦籽粒的品质和产量,需要做好科学施肥。
二、单一肥料对于小麦籽粒品质与产量的调节效应1.氮肥一方面,氮肥的施加量与小麦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伴随着施加量的增加,小麦产量不断增加,而如果超过某个临界值,则肥料的投入产出率将会急剧下降。
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认为在肥力中等的沙壤土中,对于强筋春小麦,需要将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80kg/h㎡,可以获得最佳的品质和产量;氮肥施用量在140-200kg/h㎡时,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最佳。
另一方面,氮肥施用的时期与比例同样会影响小麦籽粒的品质和产量。
有研究认为,在底肥相同且只施加一次拔节肥的情况下,如果在拔节期施加氮肥,小麦籽粒的产量最高,在拔节前,追肥时间后延有助于产量的提高,在拔节后,追肥时间后延则会导致产量的下降。
同样,当施加氮肥的总量固定时,施肥时期同样会影响小麦籽粒的产量,例如,在拔节期重施氮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粒数增加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氮、磷、钾单因素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氮、磷、钾单因素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摘要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以期了解氯、磷、钾单因素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关键词氮:磷;钾;小麦:增产为了了解氮、磷’钾单因素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为泰必市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笔者特设立了该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①:不施肥(CK);处理②:每公顷施普钙390 kg+氯化钾225kg;处理③:每公顷施纯氮225kg+氯化钾225kg:处理④:每公顷施纯氮225kg+普钙390kg:处理⑤:每公顷施纯氮225kg+普钙390 kg+氯化钾225 kg每个小区面积20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2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泰兴市曲霞镇陈公堂村太东组钱兰英家的承包田中,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偏上,每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用竖墒或浅沟作界线,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过程各处理均于2005年10月30 日播种,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5号,采用人丁二撒播、条播机盖种的播种方法,播种前按试验要求普钙与氯化钾一次性施用,氮肥每公顷施入纯氮195 kg,其中70%作基苗肥,基苗肥中基施肥占62.67%,余下的于2005年12月31日作苗肥施用。
合计基苗肥折纯氮136.5 kg/hm2各处理均于2005年11月6日出苗,11月7日齐苗,每公顷基本苗135万,由于品种和地力的因素,试验中各施氮处理小区在拔节期叶片较宽,叶包偏深,为了防止中后期倒伏,因此没有按方案要求追施拔节孕穗肥,所以,所有施氮处理的每公顷总施氮量为136.5 kg,比原设计方案的225 kg纯氮减少了88.5 kg该试验术施用有机肥及其他肥料,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茎蘖动态和叶龄的影响由表1可知,该试验各处理基本苗135万/hm2,相对一致在相同P、K养分的处理②、⑤中,据返青期(2月20日)考查,处理⑤较处理②叶龄增0.17张,茎蘖苗增108万/hm2;到抽穗期(4月6日)考查,叶龄增0.1张,茎蘖苗增58.5万/hm2;另据观察,自2月10日(开始返青)开始,处理②小区叶色明显褪淡,到拔节始期(3月10日后),褪淡症状十分明显,处理⑤叶色深绿,且拔节后叶色褪淡不明显,由此可见,在P、K用量一致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可有效促进小麦有效分蘖,提高绿叶光合作用,,在相同N、K 用量的处理③、⑤中,据返青期(2月20日)考查,处理⑤较处理③叶龄增0.1张,茎蘖苗增18万/hm2;到抽穗期(4月6日)考查,叶龄增0.2张,茎蘖苗增13.5万/hm2;在相同N、K用量的基础上,增施P肥可有效促进小麦对N、K养分的吸收,叶龄和有效分蘖的增加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在相同N、P用量的处理④、⑤中,据返青期(2月20日)考查,处理④较处理⑤叶龄增0.03张,茎蘖苗增27万/hm2;到抽穗期(4月6日)弩查,时’龄增0.1张,茎蘖苗增加0.9万/hm2;由于土壤中钾含量相对较高,在相同N、P用量的基础上:,增施K肥对小麦叶龄和茎蘖苗的影响不大。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小麦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小麦锈病是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备受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就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作一详细的剖析,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在种植小麦时有所帮助。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1. 生物因素小麦锈病的主要病原菌有小麦条锈菌、小麦矮锈菌和小麦叶锈菌三种。
这三种锈菌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繁殖,会导致小麦产生不同类型的锈病。
在高温多湿的气候下,小麦条锈病容易大面积暴发,给小麦生长带来严重危害。
2. 土壤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和土壤湿度也会影响小麦锈病的发生。
土壤缺乏氮、磷、钾等元素会使小麦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到锈病的侵害;土壤过于潮湿也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概率。
3. 气候因素气候是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温度和湿度是锈病菌繁殖和传播的重要条件。
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锈病菌易大量产生,并迅速扩散,从而导致小麦锈病大面积暴发。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了多种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和适应性,农民朋友在种植小麦时可以选择这些抗病品种,有效减少锈病发生的可能性。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也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补充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特别是在小麦苗期和拔节期,要适量增施氮肥和磷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3.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保持小麦田地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繁殖环境。
及时翻耕和灭虫灭鼠,减少病害的传播源和介体,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4.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谷类和豆类的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结构,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氮钾配比对小麦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 在磷 肥施 用 量不 变 时 , 麦 大面积 生产 上 纯氮 用量 以 2 5k/ m , 化钾 用量 以 30k / m 为 宜 , 能 提 高 小麦 产 量 , 小 2 e h 2 氯 , 0 g h 2 既 又能提 高 氮素利 用 率 , 加籽 粒蛋 白质含 量 。 增 关键 词 氮钾 配 比; 小麦 ; 氮素利 用 率 ; 质 品
维普资讯
3 o卷 5期
马 士芳
夏 玉 米 高 产 施 肥 技 术 的初 步 研 究
79 7
3 小 结
k/m 。依 据 函 数 进 行 的模 拟 试 验 , 大 18玉 米 产 量 gh 2 农 0 750k, m 0 gh 2以 上 的 施 肥 方 案 : 纯 N 30 9 / 施 3 .0~37 1 7 .0
归 方 程 复相 关 系 数 为 0 959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 该 回归 方 .7 , 程 经 F检 验 达 1 %显 著 水平 , 程 有 效 。 三项 施 肥 措 施 对 方 产 量 影 响 的顺 序 是 : ( ) 氮 >磷 ( : > ( 3。 ) 钾 ) () 试 验 条 件 下 农 大 18可 达 到 的 最 高 产 量 为 2本 0 8 7 .5k/m , 到 最 高 产 量 的 施 肥 方 案 : 纯 N 3 5 gh 2 达 8 施
表 1 各处理小麦茎蘖 动态 万/ n h?
试 验共 设 7个 处 理 : 不 施 肥 ( K) ② 施 纯 氮 25 ① C ; 2
k m +普 钙 10k/m +K 1 5k/m ; 施纯 氮 25 #h  ̄ 5 s h  ̄ C gh 2③ 7 2 k m + #h  ̄ 普钙 10k/m +K 1 5 gh 2④施 纯氮 25 5 gh 2 C 0k/ m ; 1 2 k /m + gh  ̄ 普钙 10k/m +K 1 0 gh  ̄⑤施纯氮 30 5 gh 2 C 0k/m ; 3 0 k/m +普钙 10k/m +K 1 5k/m ; gh 2 5 gh 2 C 7 gh 2⑥施 纯氮 30 0 k/m +普钙 10k/m +K l 5 /m ; gh ̄ 5 g h 2 C 10k h 2⑦施 纯氮 30 g 0
氮、钾及其互作对两种质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KO2 1 .5 g h ( 称 K )及 施 纯 N 0 1 2 k / m。 简 2 7 k h 、 K K 1 . g h ( g/ m。施 02 2 5k / m。简称 NK) 0 2 1 。2 0 年 l O月 2 6日播 种 , 随机 区组 排 列 , 复 3次 , 重 基本 苗 20 /m 。 4 万 h 小 区 为 2 5 . 5m×6m。常 规管 理 , 肥 6 作 氮 O 底 肥 ,O 4 %在 拔节 期 随水追 入 , 钾肥 作底 肥 一次 性施
1 2 测 定项 目 .
各 小 区单 独 收 获计 产 , 处 理 混 合 均 匀后 取 样 按
进行 品质 分析 。 籽粒硬 度 用瑞 典 P re etn公 司生 产 的
影响 论 依据
及 技术支 撑 。
S C 一10型 单粒 谷 物 特性 测 定 仪 测定 ; K S4 0 出粉 率 用
粉 糊 化特 性 的 氮 、 效 应 进 行 了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施 氮 、 肥 对 强 筋 小 麦 郑 麦 92 钾 增 钾 0 3的 主 要 基 础 品质 性 状 、 质 及 粉 拉 伸 特 性 的调 节 效 应 大 于 对 弱 筋 小 麦 豫 麦 5 O的 调 节 效 应 , 对 淀 粉 糊 化 特 性 的调 节 效 应 则 是 豫 麦 5 而 O大 干 郑 麦
德 国 B a e d r公 司 Qu du tJ no rb n e a r ma u ir试 验 磨 粉
不同氮钾比对多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3 试 验 调 查 及 测 定 项 目 .
在小 麦开花 到成熟这 段时期 , 小 区内取样 , 从各 取下各 植株 的穗 , 出穗 粒 ,0 ℃下杀青4 mn 再 于8 ℃下烘 干 剥 15 5 i, 0 4h 右至 恒重 , 8左 分别 称重 。 个小 区于 收获前 选查有 效穗 各
1k /6 m N )2 k /6 m N ) 机 区 组 排 3 ,次 5 g6 7 ( 2、 0 g6 7 ( 3。随 i 3 0 重 复 ,2 处 理 , 6 小 区 , 区 面 积 1 .m 。 肥 施 磷 肥 1个 3个 小 05 基 ( : k/6 m , 钾 肥 全 部 作 基 肥 , 肥 基 追 肥 比 为 PO )5 g6 7 磷 氮
N、 K养分 的吸 收 。 P、
关键词 : 氮钾 比; 多穗型 小麦; 干物质积 累; 产量 ; 影响
中图分类 号 s 1 . 5 1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7 1( 1 )1- 0 0 2 7 7 2 1 1 0 0 3 O 6 2-
小麦 的产 量除 受 品种本 身 的遗传 特性 决定 外 , 还取 决
收能力存 在较大差 异 。
理 的 灌 浆 速 度 最 大 , 花 后 3 3d 然 可 以有 0 g 在 0 5仍 ./ 4 千
表1 不同处理的小麦籽粒灌浆速度 (/ g千粒 ・ d)
1 材料 与方法
11 试 验 材 料 .
多 穗 型小 麦 品种 皖 麦 4 。 1
12 试 验 设 计 .
肥 的增 产效 果 目前 尚有 争 议 。 同供 钾水 平 下 , 同小 麦 不 不
异并 不显著 。 后期 可以看 出大部 分处理 的灌 浆速度 呈下 降 的趋 势 , 个别 处理 是呈 上升趋 势 的。 这些 处理 中 , 在 N K 处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2015年第12期(上)小麦是平顶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规施肥;T3:配方肥1;T4:配方肥2;T5:配方肥3。
氮肥为尿素,磷肥为国产磷酸二铵,钾肥为国产氯化钾,T1处理面积30m²,T2、T3、T4、T5处理面积100m²。
每个小区处理3次重复,共计15个小区。
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22,10月14日播种,2012年6月5日收获。
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
各处理具体施肥与种植情况见表2。
(二)测定项目1.小麦成熟后,各小区处理选取1m²长势一致植株,带根取回试验室,测定次生根数量、根干重、株高、穗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平顶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闫红娜T52107575T516.4ab1.93a表4 不同小区处理对小麦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T2T3T4T572b 78a 79a 74b9.3ab 9.9a 9.5ab 9.5ab7 191.0b 7 779.5a 7 333.5b 7 638.0a 36.8ab 38.2ab 37.9ab 39.5a38.6b 40.8a 37.9b 39.4ab38.1b 41.2a 38.3b 38.8b表5 不同小区处理节本增效表现T4T5142.5447270.75849.3383.2566654915.3-60-30-7.50-7.515长及产量构成因素。
量及根干重最低,这与其不施肥有关,数量及根干重较低,这也说明农民常规施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尽合理。
处理氮、磷、钾比例较好,其小麦次生根数量及根干重最低较高,有利于小麦生长及产质量的形(二)不同小区处理对小麦生长显示,不施肥处理(T1)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亩穗数、千河南农业2015年第12期(上)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 主办笔者根据多年公园管理经验,筛选出几种地被植物混种,观察它们的性状表现,挑选适于管理的组合在多个区域推广使用,来解决公园地被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公园整体景观,减少管理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和资源浪费。
氮肥对小麦生长有什么影响?
氮肥对小麦生长有什么影响?
氮肥对小麦生长起什么作用?小麦缺氮有哪些症状?小麦缺氮如何补救?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氮对小麦生长的作用氮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所有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也是叶绿素、激素、核酸、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氮素促进小麦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并对子粒蛋白质含量与结构有重要作用。
氮素营养往往是反映小麦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形式主要是硝态氮(如硝酸钙)、铵态氮(如碳酸氢铵)和酰胺态氮(如尿素)。
在小麦生产上,土壤中氮肥的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氮素肥料的作用,在于促进小麦根、茎、叶和分蘖的生长,增加绿色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在幼穗分化、生殖细胞形成以及开花和子粒形成时期,氮素适当与磷素配合,可增加小穗、小花数,提高结实率。
在小麦生长后期施用适量氮素,可提高千粒重及改善子粒品质。
所以,在低、中产地区,小麦产量一般是随着土壤含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氮素不足时,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小,单株分蘖少,叶片狭小而稍硬,叶色淡,根数少,根量小,穗数少,穗子小,成熟较早,产量低。
近年来,由于氮肥施用量的提高,出现了氮素营养过剩,与磷、钾配合比例失调的问题。
这样会引起小麦大量分蘖,茎叶徒长,有效分蘖率降低,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与根部的比例变大,蒸腾作用加强,茎秆厚壁细胞层变薄,组织柔软多汁,抗逆性差,不仅容易发生倒伏和病虫害,也会出现贪青晚熟,容易受到干热风的危害而减产。
因而,一定要适时、适量地供给小麦氮肥,并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作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2 0 1 3 年第 3 期( 总第 4 0 4期 )
・ 5 ・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与农 作 物 病 害 的持 续 控 制
冯 占山 , 高世 杰
( 黑 龙 江省 尖 山农 场 , 黑龙 江 嫩 江 1 6 1 4 4 4 )
农 作 物病 害是 农业 生产 上重 要 的生物 灾害 , 是 制约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主 要 因素之 一 , 据联 合 国粮农 组织
因此 , 多 样性 种植 越来 越多 的被 应用 到 控制作 物 病害 , 稳定 增产 的种植 生产 中 。
一
些 作 物通过 间作 、 套 种或 混种 等形 式进 行合 理搭 配 种植 , 可 以有 效地 改 善 植 株 的群 体 结 构 , 使 植 物 充
分利 用光 、 温、 水、 土等 自然 资 源 , 稳定 均 衡地 提高 作物 整 体 的产 量 , 还可 以最 大 限度 地 提高 作 物 群体 对 不 良
照增产 1 6 . 9 %, 比对 照药 剂增产 3 . 9 %。
表 1 产 量 结 果
3 小 结
从 2 0 1 2年 水 稻整个 生 育期来 看 , 稻瘟 病发 病较 轻 , 但从 试验 结果 调查 上看 , 爱 可对 防治稻 瘟病 有一 定 的 预 防作 用 , 如 果在 齐穗 期再 喷施 1 遍 爱可 , 防治效果 可 能会 更加 明显 一些 , 建 议再进 一 步示 范试验 。( 0 2 0 )
1 利 用 作 物 多 样 性 控 制 植 物 病 害
生物 多样 性是 生 物及其 环 境形 成 的生态 复合 体 以及 与 此相 关 的各 种 生态 过 程 的综合 , 包括动物、 植物、
蚕豆小麦间作养分利用对病虫危害影响试验初探
试验 小 区施 肥水 平 严格 按试 验设 计 进行 ,各处 理
的施肥量见表1追肥仅施于小麦。播种后 田间统一灌 ,
水 施 药 , 证 每个试 验 小 区的管 理水平 一 致 。 保
表 1 各 试 验 处 理 的 施 肥 量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试 验设 计 .
2 0 年 1月 至 20 年 5 在 保 山市 隆 阳 区河 图镇 03 0 04 月 红庙村 设 置 蚕豆 小 麦 间作 中养 分利 用 对 病虫 危 害影 响 的小 区试 验 。 验设 5 处理 ,次 重 复 , 计 1个小 区。 试 个 3 共 5
针对 蚕豆 小 麦 间作 中 的养分 ( 即氮 和钾 ) 利用 对 病 虫危 害 的影 响进 行 了试 验研 究 ,以探 索豆 麦 间 作 中养分 利 用与 控制 病 虫危 害 的最 佳种 植 模 式 ,为 进 一步 利 用 生
物多样 性 控 制病 虫 发生 危 害及 大 面积 的推广 应 用提 供 科 学依 据 。
每小 区按 5 取样 , 点 5 , 个 小 区共 取2 株 。 点 每 株 每 5
每株按上 、 下3 中、 个部位 , 每个部位调查2 台叶的所有
叶片 , 调查 成 虫取 食 孔 和幼 虫虫 道数 , 级 计 数 。成 虫 分 产 卵 取 食 的分 级方 法 [ 照 秦 玉川 等 , 物保 护 学 报 , 参 植
要从事农 作物育种及示范推广 。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期 08
4 : 级 取食 ( 卵 ) ≥7 个 。 产 孔 5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 n a o ge K j u n n N ny ei
表 2 各 处 理 斑 潜 蝇 危 害情 况
氮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氮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分别阐述了氮素和钾素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麦;氮钾;产量;品质;研究进展肥料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氮、钾元素对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更多地受环境因素和农业技术措施的影响,而肥料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氮、磷、钾元素对强筋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1 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氮素效应1.1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增加,面团的吸水性、可塑性和面包体积增加,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得到改善。
黄正来等研究表明,弱筋和中筋小麦品种在施氮135~27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同步增长。
孔令聪等研究表明,当施氮量在0~300 kg/hm2范围内,每增加纯氮25 kg/hm2,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0.25%,而普通小麦品种仅增加0.089%,说明氮肥对优质小麦的调节效应大于普通小麦。
朱新开等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表明,增加施氮量,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均能增加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产量。
从经济观点考虑,施肥量应选定在产量品质平衡区。
1.2 不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氮肥施用时期的不同,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不同。
前氮后移施肥可以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衰老后期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供氮水平,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利于提高植株吸氮能力和蛋白质水平。
多数研究认为,从小麦播种至开花,施肥时间的推迟对提高籽粒品质有利,表现为随追氮时期后延和追肥比例的加大,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氮肥供应不仅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而且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含量。
前期氮肥相对地提高醇溶蛋白组分,后期氮肥则较多地增加谷蛋白组分。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施对蚕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施对蚕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作者:韩梅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韩梅(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西宁810000)摘要:对蚕豆(ViciafabaL.)进行了氮、磷、钾、硼、钼肥料配施试验。
结果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磷>氮>钾>钼>硼。
氮、磷、钾、硼、钼肥合理配施,能够促进蚕豆地上部养分的累积,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含量。
同时氮和磷在子粒中分配比例也相应提高,钾在茎秆和角果壳中分配比例较高,子粒中较低。
关键词:蚕豆(ViciafabaL.);肥料;配施中图分类号:S157.4+1;S6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814-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12收稿日期:2014-06-30基金项目:青海省蚕豆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作者简介:韩梅(1974-),女,青海湟中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耕作与绿肥推广工作与研究,(电话)13519747016(电子信箱)396152112@qq.com。
青海省耕地总面积68.74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95%,其中东部农业区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
青海省农村施肥结构和施肥方法极不合理,在施肥结构上主要表现为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施氮肥、轻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2005年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1.00∶0.52∶0.09,重施大量元素、轻施中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轻”的现象较为突出。
施肥方法方面,表施和撒施现象较为普遍。
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1]。
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仅为32%~35%,而发达国家的肥料利用率已达到50%~60%,以1995年农田施用氮肥为例,氮肥损失已达370万~465万t,相当于40~50个大型尿素厂年产氮肥量。
小麦生锈防治工作总结
小麦生锈防治工作总结1. 引言小麦生锈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容易引起大面积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生锈,本文对近期的小麦生锈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生锈病虫害特点小麦生锈主要由赤铁锈菌和白粉锈菌引起,具有以下特点:•蔓延迅速,易形成疫病区域;•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寄主特异性强,单一抗性易出现抗性破坏;•停产期产孢体可长达六个月以上。
3. 防治措施针对小麦生锈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防治措施:3.1 防病源入侵保持农田周围环境清洁,及时清除野生寄主和病害残体,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同时,对从病害区域引进的小麦种子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避免引入病原体。
3.2 种植抗性品种根据小麦生锈的特性,选择具有抗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抗性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防御能力,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生锈病的侵害。
建议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氮、磷、钾等元素的施肥量,并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
3.4 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农田巡查,对小麦植株进行观察,发现病害早期症状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此外,加强灌溉管理和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5 局部治理对于病变严重的小麦植株,可以采取局部治理的办法。
具体操作为剪除病株并进行适当的焚烧处理,以防止病原的进一步传播。
4. 防治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小麦生锈防治工作的效果,我们需要进行定期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调查病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对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治方案。
5. 结论小麦生锈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种植的病害,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
种植抗性品种、合理施肥、做好健康管理和局部治理等措施在小麦生锈的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定期的评估和调整也是确保防治效果的关键。
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步提高小麦生锈的防治效果,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提升。
氮、钾水平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氮、钾水平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戴廷波;邹铁祥;荆奇;姜东;曹卫星【摘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蛋白质含量差异的两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宁麦9号(低蛋白)和扬麦10号(中蛋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钾施肥水平对小麦旗叶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开花期旗叶氮、钾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氮、钾施肥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与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籽粒GS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其中氮肥的作用大于钾肥、氮钾肥配合达到最大,对扬麦10号的效应大于宁麦9号.开花期旗叶氮/钾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随施钾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旗叶GS活性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氮/钾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因此,旗叶和籽粒中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受开花期旗叶氮/钾比的显著影响,是氮、钾素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9【总页数】7页(P4976-4982)【关键词】冬小麦;蛋白质;关键酶活性;氮/钾比【作者】戴廷波;邹铁祥;荆奇;姜东;曹卫星【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S512;S314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仅受遗传特性的影响,还受氮肥等栽培措施的调控[1]。
施氮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1],而钾肥对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论,有报道认为施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也有研究表明施钾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甚微[3],这些结果与施氮水平密切相关[1,2]。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蚕豆对钾的吸收及对蚕豆赤斑病的影响
第20卷 第6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V o l 120 N o 162005年 12月 Journal o fYunnan Agricu lturalU niversityD ec .2005收稿日期:2005-05-10*基金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3FCCFC03A 009);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C0040M,2003C0039M )作者简介:周桂夙(1979-),女,云南曲靖人,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
**通讯作者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蚕豆对钾的吸收及对蚕豆赤斑病的影响*周桂夙1,肖靖秀1,郑 毅1**,汤 利1,朱有勇2,李 隆3,杨进成4(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4.云南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玉溪653100)摘要:盆栽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常规施肥(N P)水平下,蚕豆茎叶部分生物量在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间作条件下比单作条件下分别增加了11129%,7103%,5190%。
在成熟期时,增施钾肥水平条件下间作蚕豆的钾含量显著高于单作蚕豆。
间作条件下,蚕豆赤斑病的发生与蚕豆钾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在结荚期,间作条件下增施钾肥的处理(NPK )与单作条件下增施钾肥的处理(N PK )的赤斑病病情指数相比降低了42136%。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钾吸收;赤斑病中图分类号:S 34412;S 43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05)06-0779-04Potassi u m Uptake and Its Effect on Leaf Spots of BroadBeans i n W heat and Broad Beans Intercroppi ngZHOU G u-i su 1,X I A O Ji n g -x i u 1,ZHENG Y i 1,TANG Li 1,ZHU You -yong 2,LI Long 3,YANG J i n -cheng4(1.College o f R esources and Env iron m ental Sc ience ,Y A U,Kun m i ng 650201,Ch i na ;2.Co llege o f P l ant Protection ,Y A U,K un m i ng 650201,Chi na ;3.D epart m ent o f P l ant N utr iti on ,Ch i na A g ricu lt ura lU n i versity ,Be iji ng 100094,Ch i na ;4.D epart m ent o f Ag ricu ltura l Sc ience ,Y ux i 653100,Ch i na )Abst ract :Po t exper i m ent w 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assi u m uptake and its effect on leaf spots o f broad beans in wheat and broad beans intercropp i n g .Results sho w ed that under the no r m altreat m en,t t h e dry w eight of broad bean i n intercropp i n g i n creased by 11129%,7103%,5190%co m-pared to that i n m onocropp i n g duri n g the seedli n g ,the grou ti n g and the harvest stage .I n the harvest stage ,the K conten t o f broad bean i n intercropp i n g w as higher than m onocropping syste m.I n grou ti n g stage ,app l y i n g the po tassiu m i n i n tercr opping ,the disease i n dex reduced by 42136%co m pared to t h at i n m onocroppi n g .The occurrence of the leaf spots and the K contentw as a correlati o n sh i p .K ey w ords :w hea;t broad bean ;intercropp i n g ;po tassiu m absorb ;leaf spo t 间套作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的一项增产措施,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刘英超;万山平;黄敏;郑毅【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24()3【摘要】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Tricum aestivum)和蚕豆(Vicia fab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根系分隔[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3种种植方式,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小麦、蚕豆根系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体系作物的增产机制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增加;蚕豆根系直径、表面积增加。
低氮量条件(N/2)下,与塑料分隔(PB)和尼龙分隔(MB)相比,无分隔(NB)小麦根长分别增加0.66%和2.61%,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56.14%和52.75%,比根长分别增加18.55%和64.92%,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4.04%和82.98%;无分隔(NB)蚕豆产量分别增加26.29%和34.84%,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1%和45.4%,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72.66%和29.12%,根系直径分别增加66.67%和14.82%,根系体积分别增加9.55%和5.91%,比表面积分别增加165.62%和134.76%。
小麦产量与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正相关,而蚕豆产量与根长呈负相关,与根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
不同间作体系,作物之间根系形态变化是影响产量变化的表面驱动因子,低氮量环境下,根系间作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总页数】8页(P79-86)【作者】刘英超;万山平;黄敏;郑毅【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开放大学乡村振兴教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相关文献】1.不同施氮水平及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小麦蚕豆氮吸收的影响2.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作物产量及其光合特征的影响3.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4.施氮量对间作小麦蚕豆根系分泌槲皮素和橙皮素的影响5.施氮量对间作小麦蚕豆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的氮同化物动态变化特征
为了解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小麦氮同化物的变化特征,探讨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作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植株全氮含量、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片C/N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供氮水平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间作小麦分蘖期和抽穗期叶片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灌浆期高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比单作小麦低12.7%;在灌浆期,在较低氮供应水平(N0、N75)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单作小麦高85.7%和96.6%,单作小麦C/N较高;而在较高的氮水平(N150)下,间作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单作小麦低32.4%,间作小麦C/N较高.整个生育期单作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的速率均高于间作,间作对延缓灌浆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效果显著.高氮供应(N150)显著增加单作小麦叶片全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对间作小麦影响不显著甚至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
作者:苏海鹏汤利刘自红李少明李勇杰郑毅SU Hai-peng TANG Li LIU Zi-hong LI Shao-ming LI Yong-jie ZHENG Yi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刊名:麦类作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年,卷(期):2006 26(6) 分类号:S512.1 S311 关键词:小麦间作全氮含量游离氨基酸 C/N 叶绿素含量。
间作和施氮对小麦和蚕豆籽粒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间作和施氮对小麦和蚕豆籽粒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余玉梅;喻仲颖;李海叶;吴鑫雨;汤利;郑毅;肖靖秀【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22(28)6【摘要】【目的】探明小麦/蚕豆间作下作物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氮肥施用的响应。
【方法】小麦/蚕豆间作田间试验于2019和2020年在云南昆明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云麦52 (Triticum aestivum L.),蚕豆品种为玉溪大粒豆(Vicia faba L.)。
种植模式包括小麦单作、蚕豆单作、小麦蚕豆间作。
每个种植模式均设4个施氮水平,小麦分别为N 0、90、180、270 kg/hm^(2),蚕豆分别为N 0、45、90、135 kg/hm^(2)。
成熟期测定了小麦和蚕豆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作、间作小麦籽粒的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
在4个施氮水平下,2019和2020年间作小麦较单作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0%和22%,支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5%和18%,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8%和28%。
间作蚕豆相较于单作蚕豆显著降低了籽粒支链、直链和总淀粉含量,且年际间变异较大。
2019和2020年间作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较单作小麦分别提高了5%和6%,醇溶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9%和15%;蚕豆间作也较单作提高了两年的蚕豆籽粒球蛋白含量和2019年的醇溶蛋白含量,但对蚕豆籽粒总蛋白及其它蛋白组分含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小麦蚕豆间作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而对蚕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几乎无影响,因此,间作是一种具有品质优势的种植模式。
【总页数】10页(P993-1002)【作者】余玉梅;喻仲颖;李海叶;吴鑫雨;汤利;郑毅;肖靖秀【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开放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相关文献】1.盐胁迫下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宁麦18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3.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4.氮硫配施对小麦籽粒巯基、二硫键含量与蛋白质品质的影响5.锰与氮钾配施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1 20 No15 Oct1 2005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 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摘要 :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小麦 /蚕豆间作系统中 ,间作有提高小麦氮吸收量的趋势 。在低氮水平条件下间作优 势和边行优势突出 ,间作平均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 2133% ~44188% ,边行优势平均为 3149% ~66166% ;高肥料 投入水平条件下 ,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减弱 。随着氮肥投入水平的提高 ,小麦氮的吸收量也随之提高 ,而增施钾 肥不能明显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 。间作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均不能明显提高小麦钾的吸收量 ,但增施钾肥有提高 小麦钾吸收量的趋势 。小麦 /蚕豆间作可以明显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 ,间作相对防效达 2212% ~100% ,增施钾 肥平均降低小麦锈病 46115% ~5911%。锈病的发生与小麦体内的氮素营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为 r = 017473 3 ~01782 23 3 ,与钾素营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 关键词 : 小麦 ; 间作 ; 氮 ; 钾 ; 小麦锈病 中图分类号 : S 34412; S 4351121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390X (2005) 05 - 0640 - 06
( 1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Y A U , Kunm ing 650201, China; 2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在小麦生产中 ,增施钾肥也有降低小麦病害发 生的作用 [ 5 ] 。目前关于氮钾营养对病害发生的影 响主要是集中在单作条件下的研究 ,关于间作系统 中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间作降低病虫害发生 的实 际 [ 6 ] , 以 云 南 省 典 型 的 小 春 作 物 间 作 模 式 ———小麦 /蚕豆间作为例 ,主要研究了间作系统 中的氮钾营养与小麦锈病发生的关系 ,从而更好的 揭示矿质营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同时为间作套种 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64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0卷
113 作物种植规格 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 30 m2 ,间作小区种植规
格为 6行小麦 - 2行蚕豆 - 6 行小麦 - 2 行蚕豆 6 行小麦 - 2行蚕豆 ,总计每个间作小区有 3个种植 带。 114 田间管理
按农户常规的作物规范化栽培措施进行肥水 管理 ,其中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次数 。氮肥品种为 尿素 , 1 /2作基肥 , 1 /2作追肥兑水条施 。磷肥品种 为普钙 ,钾肥品种为硫酸钾 ,磷肥 、钾肥均作为基 肥 ,在播种前全部开沟与土混合 。 115 采样及病害调查
Effects of Pota ssium and N itrogen Supply on the O ccurrence of W hea t Rust in W hea t and Faba Bean In tercropp ing System
X IAO J ing2xiu1 , ZHEN G Yi1 , TAN G L i1 , L I Long2 , ZHU You2yong3 , YAN G J in2cheng4
3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Y A U , Kunm ing 650201, China; 41 Yu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xi 653100, China)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 of wheat intercropped faba bea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cropp ing imp roved N up take of wheat in wheat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 ing system. N itrogen up2 take advantage of intercropp ing and broad2row effect were apparently when low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as app lied, and intercropp ing imp roved wheat nitrogen up take 2133%~44188%, broad2row effect was 3149%~66166% 1 Intercropp ing advantages were disappear when high fertilizations app lied. W ith in2 creasing of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pp lied, N content of wheat increased, while app lied potassium ferti2 lization could not imp rove nitrogen up take of wheat. Intercropp ing and various nitrogen levels could not affect potassium up take, while potassium up take of wheat was increased after app lied potassium fertili2 zation. Occurrence of wheat rust was decreased in wheat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 ing system. , average2 ly decreased 2212% ~100%; and decreased 46115%~5911% after app lied potassium fertiliz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ship between nitrogen content of wheat and occurrence of
肖靖秀 1 , 郑 毅 13 3 , 汤 利 1 , 李 隆 2 , 朱有勇 3 , 杨进成 4
( 1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2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 3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41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 玉溪 653100 )
1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试验设为裂区区组试验 ,主区为种植模式 ,副
区为肥料处理 。 主区处理 :小麦单作 ,小麦 /蚕豆间作两种种植
模式 。 副区处理 :共设 4个氮水平 , 2个钾水平 ,共计
5个肥料水平 。每个处理 3 次重复 , 随机区组排 列 。各试验处理如下 :
处理 1 (CK) ,对照 、不施肥 。简称 : CK。 处理 2 (N1 /2P) ,氮施用水平为常规施肥水平 的 1 /2,即 N: 11215 kg / hm2 , P2 O5 11215 kg / hm2 ,简 称 N1 /2。 处 理 3 ( NP ) , 常 规 施 氮 水 平 , 即 N: 225 kg / hm2 , P2 O5 11215 kg / hm2 ,简称 N。 处理 4 (N3 /2P) ,氮肥用量为处理 3的 115倍 ,即 N: 33715 kg/ hm2 , P2O5 11215 kg/ hm2 ,简称 N3 /2。 处理 5 (NPK) ,在常规施肥水平条件下增施钾 肥 , 即 N: 225 kg / hm2 , P2 O5 11215 kg / hm2 , K2 O 11215 kg / hm2 ,简称 N K。 其中间作处理的蚕豆均不施用氮肥 ,间作小麦 施氮量为单作小区施氮量的 3 /4。
表 1 供试土壤的基本农化性状
Tab1 1 The p roperties of the soil used
有机质 全氮 /% /%
碱解氮 / (mg·kg- 1 )
速效钾 / (mg·kg- 1 )
速效磷 / (mg·kg- 1 )
pH 值
1197 01159 100189
132123
26189 6180
第 5期 肖靖秀 ,等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
641
wheat rust, r = 017473 3 ~01782 23 3 , but there was not correlation ship between potassium content of wheat and occurrence of wheat rust. Key words: wheat; intercropp ing; nitrogen; potassium; wheat rust
小麦锈病是中国也是世界所有产麦国家的一 类最重要的病害 ,它发生历史久远 ,分布广泛 ,流行 性强 ,危害严重 。小麦受锈病危害后 ,生长发育受 到严重的影响 。在锈病发生较晚的情况下 ,对产量 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籽粒重量降低 ;发生早 、危害重 时则植株 、麦穗长度和每穗结粒数也会减少 ;在发 生较早的情况下 ,病株往往抽不出穗子 ,形成“锁 口疸 ”。受害轻的麦田一般减产 5% ~10% ,重的 减产 20% ~30% ,甚至达到 50% ~80%。因而有 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一直受到国内外广大农业 工作者的重视 [ 1 ] 。
收稿日期 : 2005 - 04 - 29 3 基金 项 目 : 省 院 省 校 合 作 项 目 ( 2003FCCFC01A009 )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30460061 ) ; 云 南 省 基 金 项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