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合集下载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很多研读完《红楼梦》的学者都会以写作学术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篇一:试论《红楼梦》【摘要】《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

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

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索隐;考证;思想内涵;艺术成就《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研究、评论《红楼梦》开始盛行,点评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早形式,点评者人数众多,点评者旨趣也不尽相同,其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是脂砚斋,其点评已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至光绪年间,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日益发展。

“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激励着索隐红学的兴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与科学精神,激励着新红学的诞生……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介入并领导的批俞运动,使得红学的显学地位达到空前的显赫状态。

此后,学者、作家、艺术家、学生乃至普通读者都以论红、评红为时尚”。

1 《红楼梦》研究之红学派别《红楼梦》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即“红学”。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红楼梦》,产生了不同的红学派别:1.1 索隐派1.1.1 顺治董鄂妃故事说。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

并且说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后来清兵南下把她掠夺了去,送到北京,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亡,清世祖非常悲痛,就跑到五台山做了和尚,遂以为宝玉即清世祖顺治帝,黛玉即是董小宛。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_兼论红学非学术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_兼论红学非学术
,
"
"
论 之中
"
红 学 不 是显 学 也 不 应该 成 为 显 学
.
红 是 《 楼 梦 》 中 国 许 许 多多优 秀古 典 文 学 作 品 中的一 部 应 该 以
,
平 和 的心 态 对 待 它
中 图分 类 号
关 键 词 红楼梦
"
红学
"
显 学 现 状 问题 非学 术
文献标识码 文 章编号


.

李 蛰 是 这 样论 述 童 心 的
读之 不可刻板求真 过 于求 真 全不 复有初 矣
,
, ,
除去 刨 坟 问 尸 别 无 他 法 因 为 曹 雪
, ,

"
贝亚 德
.
曹雪
.
芹 没有 像 司 马 迁 但 丁 那 样直 率 地 吐 露 写 作 初衷 如 果 非 要 究 其 动 机 在 我看 来 曹 雪 芹 披 阅 十 载
, , , ,
,
"
红 续 写《 楼 梦 》是 小 说 创 作 之 继 续
,
这不正说
" .
看来 说 清朝 最 时 兴
明 红学 非学术吗
,
红 中能够 研 若 以 为从《 楼 梦 》
" "
考 据 已 经 有 失偏 颇 了
" "
.
究 出正 学 来 除 非 重 新 定 义 学 与 学 术
, , ,
学术 红 学 家 不 会 不 明 白考证是 怎 么 回 事
"
"
在一定程度上
这是不 可避 免 的
我 反 对 的 是 给予 干 这 个 行 当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的 《 红楼梦》 “ 研究 ”成 了一部无所不容的奇书、
天书,隐藏 着无穷 的秘密。不仅是一部 曹家的秘 史、李家的秘史、清官的秘史 ,更有其他许多考证 不完 、探佚不尽、索隐不止 的 “ 真事 ” 。对曹雪芹 的研究也越来越离奇 ,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还
“ 发现 ” 的研 究 起 点 和重 要 “ 据 ” 新 根 ,并 由此 生
第 1 第 5期 3卷 21年 l 0】 O月
辽 东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 f at nLann nvr t Sca Si cs ora o s r ioigU i sy( oi ce e) l E e ei l n
Vo _ 3 No 5 ll . Oc. O 1 t2 1
20 年末笔者在铁岭 “ 08 纪念高鹗诞 辰二百五 十周年学术研讨 会” 上的发言 中提出 了当前一些
是一个 “ 奇人” ,甚至是个勇士和阴谋家 ,他 的一 些 “ 亲朋好友 ” ,甚至和他八竿子打不着 的人 ,也 都成 了研 究 对 象。对曹 雪芹 的祖 籍 研 究也 已经 “ 深入” 到他 的祖宗 的祖宗,甚至更远。 “ 大概 ” “ 可能” “ 估计” “ 我想”成为一些红学文章 ( 著 述 )的流行 语。 “x× 红学 ”层 出不穷 ,大言不 惭 ;所谓的新流派、新学说 、新发现 , 目不暇接 , 读 不胜 读 ;红 学分支 的分支 ;考证 的考 证 ……恰 如 天方 夜谭 ,无 奇不有。例如 ,小说 中作者清清 楚 楚 、明明白白介绍的从养生堂抱来 的秦可卿 ,就被 “ 证 ” 出原本是 皇 室 的公 主 ,并 由此 诞 生所 谓 的 考 “ 秦学” ;脂砚斋被考证 出是史湘 云 ,是曹雪芹 的
本 红学 界 内部 的一个 学 术 问题 ,于是 就成 了家喻 户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多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她如同文化界的瑰宝,在不时地闪烁着光芒。

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后人去挖掘,去体会去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也让红楼梦为更多人所熟知。

学生对《红楼梦》有着特殊喜爱,但大家也都是处在朦胧之中,对《红楼梦》焕发的神秘色彩充满了好奇,对她的奇妙,她的文学价值有这一股莫名的冲动,此外,也有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远在国外的学生们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而我们所谓的本土学生却对她了解得少之又少,所以确定了这个题目。

二、【现状】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了自己解读人物的独特感受,并形成过程性材料;指导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学习讨论会,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

三、【活动主要过程与内容】(一)、读《红楼梦》,按照专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二)、把学生分成2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整体素质相当;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要求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三)、教师对小组学习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作品,完成任务。

1、人物(1)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

百年红学,成百年荒唐,红学研究为何沦为了学术笑话?

百年红学,成百年荒唐,红学研究为何沦为了学术笑话?

百年红学,成百年荒唐,红学研究为何沦为了学术笑话?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以及书中的故事,想必感兴趣的人早已经熟烂于心。

红楼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作者借着宏大的世界观,将自己心中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

从《红楼梦》出现之后,便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

古人常说,一切书籍,都是为了让人能够从中吸取营养,为己所用。

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停止。

这一现象,就是“红学”。

以前的红学,真心实意的向读者分析《红楼梦》,让很多读不透《红楼梦》的人,能够清楚明白的了解到作者背后的深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红学也显得越发荒唐。

万境都如梦境看红学之所以变成这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者们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红学发展至今,依然变成一座高楼大厦,这座高楼是由千万人的学术研究堆砌而成,但真正有意义的确少之又少。

不知从何时起,红学开始变质,变成了“曹学”,他们开始研究作者,将作者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变成曹雪芹的自传。

在这些人看来,这将会是红学的另一番新天地。

纵使原著作者曹雪芹都曾说过,这只是他杜撰出来的小说而已,而红学研究者选择性忽略掉这句话,对《红楼梦》进行晦涩的解释。

对于《红楼梦》的研究,百年来,堪称考古,随着研究的深入,红学研究开始分裂,考证的学者和索隐的学者各持意见,双方僵持,甚至引战。

曹雪芹是个伟大的作者,他书中的人物各有千秋,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门后,是一个个看似荒唐却又无比真实的故事,是一个个个性鲜明,姿态各异的人物。

《红楼梦》是一个世界的缩影,但它也仅限于小说的世界。

红学学者却愣是将曹雪芹的生活与贾宝玉联系起来,这就是红学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红学家之所以将二者联系起来,大约是因为曹家和贾家的命运走向有些许相似。

曹雪芹也是富家子弟出身,从小锦衣玉食,家道中落后就只能靠着自己的才华和朋友的接济艰难度日。

最后写出了闻名于世的《红楼梦》。

贾宝玉的故事,我们更加了解,同样是被捧在手心长大,经历大起大落,最终脱离了这肮脏的凡俗之地。

质疑《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兼批红学研究的种种误区

质疑《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兼批红学研究的种种误区

和社会价值并没有红学家们说的那样高,曹雪芹也没有超 出封建文人 的思想水平。本文对 《 红楼 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 了质疑。 关键词: 红楼梦 》 《 ;文 学价值 ;社会价值 ;质疑
中图分类号 :14 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 620 )11-5 0 82 4 (0 60 20
对《 红楼梦 》文本 的研究。另外 ,大大l h J 的红学家们则不断标新立异 ,一会儿一个新说法 ,一会儿一个 v
新观 点 ,一 会儿 一个 新发 现 ,大 多牵强 附会 、捕 风捉 影 ,结果 昙花 一现 ,并 不具 有 多少 学术 价值 。
4 .红学研究 的主导思想有 问题 , 研究方式也刻板 、 教条 ,最终陷入神秘主义的泥坑
长期以来 ,红学研究缺少正确的学术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以 “ 玄学”为指导 ,导致对 《 红楼梦 》的研
究, 越研究越糊涂 、越研究越玄奥 、越研究越神秘 ,而不是越研究越清晰 、越研究越 明白。另外 ,在研究 方式上,很多专家 、 学者 自 觉或不 自 觉地采用了以经学治红学 的僵化思路 ,就像古代经学家们那样 , 抓住
3 .索隐猜谜 、繁琐考证 、 标新立异 、捕风捉影 、 牵强附会成风
在红学研究中,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 ,对 《 红楼梦》中的人物和事件找原型 、对号入座 , 进行了
猜谜式的索隐。 而以胡适为代表的考据派 , 则陷入 了钻牛角尖的史料考证。 红学研究 中的索隐派和考据派 , 长期 以来 占据红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但从宏观上来看 ,他们研究的大方 向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 : 忽视了

l一 2
维普资讯
陈东林 :质疑 《 红楼梦》 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 —兼批红学研究的种种误 区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研究进入一九八四年后,已失去了前几年浩大的声势,出现了相对沉寂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新鲜材料和新的研究手段;二是前些年争论的许多问题或已基本解决,或者僵持不下,没有新的焦点;三是由于整个古典小说的研究日趋活跃,一些研究者开始将课题转移到其他作品方面。

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现将研究情况的部分综述如下:一艺术研究与比较研究想内容研究相比较,《红楼梦》艺术研究方面更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多数文章是探讨技巧,手法方面特色的,所论平平,重复者亦不鲜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小说美学问题的探讨。

之《“红学”与美学》〔1〕从“《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美在整体”三方面逐层深入地从美学的角度探及如何看待《红楼梦》内容之美和艺术之美的问题,思路较宽。

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2〕从具体的悲剧情节分析了曹雪芹由泛神思想出发表现出来的美学观所具有的三个特色,即“把悲剧美和泛神论朦胧地融合起来,加深加强了他对美与丑搏击的鲜明感受”,“在泛神论和悲剧美融成的美感中表现了一贯的神秘主义、悲观主义色彩”,“泛神论在他的悲剧描述中形成了时间和空间境界的广阔性以及朦胧美的特色”,论述角度较为独特。

吴功正《论曹雪芹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3〕、和何永康《笔在狂澜,诗触雅俗》〔4〕着重论述了《红楼梦》在小说美学方面的独特成就,梁归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5〕则从脂本、程高本的差别分析中,提出脂本的审美观是“真”,而程高本的审美观是“善”,两者高下悬殊,且有新旧之别,程高本取代脂本流传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幕悲剧,是旧审美观对新审美观进行反扑的胜利”。

从美学角度评价、讨论《红楼梦》的成就意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这一方面需要有美学方面的研究者参加讨论,另一方面也需要红学界的同志注意吸收美学研究的成果,以便能使这项课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成因红楼论坛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成因红楼论坛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成因红楼论坛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成因“一、红楼梦研究的现状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其范围已经覆盖了全世界,但是主要的阵地仍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里所说的现状主要是大陆的基本状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考证派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的考证。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我个人的观点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

在这一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真正使红学再次出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

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现在是无论网络还是出版界,也都炙热可手。

再次是刘心武的“秦学”,通过电视的魅力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

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另外克非先生出版了专著《红学末路》,继承了欧阳健先生的“程前脂后”说,也算是一家之言。

二十一世纪的红学研究,总的趋势是考证派的研究处于强弩之末,由于没有新的资料出现,研究成果就很少,更没有引起轰动的东西,于是一部分人开始由考证转向猜测,如红学大师周汝昌对脂砚斋的史湘云说,以及《红楼夺目红》、《红楼真梦》、《和贾宝玉对话》等书,蔡义江的关于红楼梦成书的研究。

20世纪关于《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关于《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研究现状
第 3 卷 第 4期 1
21 0 0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a he g nvm t( o. i omM oC fn i i S c e) f U e y S
V0 . 1No4 13 .
Ap . r 201 0
2 O世纪关于《 红楼梦》 的现 实主义


录其事 , 绝无伤时淫秽之病” 。 ③ 五 四时期 , 五四小说的出现 , 代表着《 红楼梦》 现实主义传统的复归。鲁迅在《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 迁》 中指出 : 至于说到《 红楼梦》 的价值 , 可是在中国 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自有《 红楼梦》 出 来以后 , 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 了。 应该说 , 鲁迅 对《 红楼梦》 的这一评价是够高的了 , 但是鲁迅对 《 红楼梦》的这一评价却并不过誉 。事实是 ,红楼 《 梦》 不仅 是 中 国历 代小 说 创作 发 展 的高 峰 , 至今 仍 无 一另作 可 与之齐埒 媲美 , 而且在 世界 文学 史上 也 是不可多得的瑰奇宏伟之作。 正如鲁迅所说 :其要 “ 点在敢于如实描写 , 并无讳饰 , 和从前 的小说叙好 人完全是好 , 坏人完全是坏的, 大不相 同, 以其 中 所 所叙的人物 , 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先生虽未明确 荟 指 出《 红楼 梦》 是现实主义小说 , 但他还是强调《 红 楼梦》 的写实性 , 而且他对《 红楼梦》 的现实主义创 作方法也进行 了概括 : “ 盖叙述皆存本真 , 闻见悉所 亲历 , 正因写实, 转成新鲜。 @厅 ”亲 中国成立后 ,红楼 《 梦》 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的观点被普遍接受。 俞平伯先生从“ 自传说 ” 出发认为《 红楼梦》 是 “ 写生” 的。他在《红楼梦) ( 底风格》 一文中说 , 既然 我们已经知道《 红楼梦》 作者底 自传”那么“ 是“ , 书 中底 人物 事情 都是 实有而 非虚构 ” “ 中底 人 物事 ,书 情都有蓝本 , 所以《 红楼梦》 作者底最大手段是写 生” 。新 中国成立后 , ⑥ 《 红楼梦》 是一部现实主义小 说的观点被普遍接受。 俞平伯先生的观点也有 了发 展变化 , 他在《红楼梦) ( 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一文中 认为,红楼梦》 《 借助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 出作者进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作者】王文元【作者简介】王文元北京市社科院哲学所王文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北京100101 【内容提要】当前的红学存在种种问题。

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

《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摘要题】元明清文学【关键词】红楼梦/红学/显学/现状/问题/非学术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6030015006 李贽是这样论述童心的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1 对于好的文学作品必须以似懂非懂之童心读之不可刻板求真过于求真全不复有初矣。

读《红楼梦》亦如此将《红楼梦》颠来倒去地玩弄必失童心《红楼梦》全不复有初矣初原著是最有意义的后人对《红楼梦》的说辞则不如原著价值高。

红学家都承认《红楼梦》这部书好在没有说教耐人琢磨原书的这一优点实在珍贵。

我对红学评价不高就是因为它离不开附会。

附会乃天下第一易事。

以《红楼梦》之博大之精深之包容评说它何需练字度句、搜根寻据集长舍短自立一家意随笔生不假错意可矣。

俗话云《易》无达言套用这句话可以说红学无准谱怎么说都有理。

有人说东你说西有人正说你反说可矣反正贾府门朝南或朝北无关宏旨薛宝钗美于林黛玉或林黛玉美于薛宝钗也绝不会影响大局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红学中粗浅的附会在考证曹雪芹创作动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秘笈的《红楼梦》尚且让人糊涂比秘笈更奥妙的创作动机自然更让人糊涂。

所以各种动机说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创作《史记》是为完成父志但丁创作《神曲》是为写给心仪的姑娘贝亚德。

曹雪芹为谁创作除去刨坟问尸别无他法因为曹雪芹没有像司马迁、但丁那样直率地吐露写作初衷。

如果非要究其动机在我看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2 就是为了愚弄红学家的一人藏物百人难寻我藏珠匿璧让你们翻箱倒柜这不是一种愚弄吗曹雪芹造疑的水平实在超乎常人诚如戚蓼生所说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两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

_《红楼梦》研究近况

_《红楼梦》研究近况
, ,

这 场争 论 还 在 继 续 中 此外 由于新 近 发 现 了程 伟元 的 一 些文 物 史料 有 的 同 志 认 为程 应 是 《红 楼梦 》 的主 要续
曹 雪 芹的著作权 不 容 置疑
,
,
,
作者

也 有同 志认 为 另 有续作 者

,
对 高 鹤 的续
性 的 意见 认 为宝 黛 爱情 悲 剧是 小说 情 节 结 构 的 主 线 ; 二 认 为 以贾家 为 首 的 四 大 家 族
,
另 有 石 兄 所作 旧 稿 曹 雪 芹 只 是 加工 改 写 者
这 种说 法 论文 章 看

.
引 起 了一 场 讨论

从 现 在 发表 的 讨
,
,
多数 同志 不 同意 戴 文 的结 论
认为
爱 情 描 写 掩 盖 政 治 斗 争 主 张 政治 斗 争是 《 红 楼 梦 》 的 主 题 ; 也 有 同 志提 出兴 衰 是 正 主 题 爱情 悲剧是 副 主 题等 在 主 线 问 题 上 有 三 种代 表

,
开放 成 为曹 雪 芹 和 《 红 楼梦 》 纪 念 馆 的设想


梦 》研 究 国 际 学 术会议 国 内 有 三 名 学 者将 应邀
,
是得 到普 遍 赞 同 的
参加
,

在国内
,
红 学 界 为了 交流 心 得

,
开展 讨
红 楼 梦 研 究史
这 是 一 个新 开 辟 的领域


,
正 积极 筹 备在 哈 尔滨举行 第 一次 全 国性 的
, ,

,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分析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分析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分析作者:王红琴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7期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既为国人所广泛知晓,又对国际有重要影响。

然而,几百年来,《红楼梦》有种种谜团。

本文对《红楼梦》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红学”;文学经典化;问题提炼《红楼梦》中的时间线索,是《红楼梦》研究的基础工作。

不过,《红楼梦》中的人物繁多、事件复杂,岁月表述又有诸多矛盾;列出一份明了公认的时间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如此,但是,这个工作也得做。

笔者综合考虑故事的具体情节和发展进程,经过反复比较和认真取舍,终于形成一份《红楼梦》时间表。

一、意识形态化的红学意识形态化红学的特点是:1.忽略、蔑视《红楼梦》的艺术整体性,断章取义、按需肢解;2.蔑视文献学的基本原则,以“悟”为幌子,超越文献的限度,甚至扭曲、伪造文献;3.出于一定的功利目的,把红学工具化。

其表现特征则是: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瞒天过海、明修暗渡、一手二牍,以扑朔迷离的手段实现语义的转换。

比较一下张毕来先生的红学社会学分析与20世纪70年代庸俗社会学的红学分析,其间的差别泾渭分明。

第一种成为讨论对象的意识形态化的红学自然是索隐红学。

从目的与效应看,索隐红学既可以出于政治意识形态,也可以出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在红学史上,索隐红学的“一手二牍”现象最为明显。

一方面,它采用了实证的学术话语形态,依据“比兴”理念,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学术方法,使索隐红学拥有学术的外观;另一方面,它运用实证的学术话语形态,借助于“一手二牍”之秘技,明修暗渡,目标却指向一个意识形态的义阈。

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旧索隐,他们在《红楼梦》文本之上建构了一个新的故事层面清史叙事。

这个清史叙事或为康熙朝士大夫之勾心斗角,或为反满之革命情结。

作为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反满的革命情结以其广泛的社会基础获得了意识形态支配权力。

胡适以实证的科学性去归谬蔡氏红学,似乎证据确凿,一证即明,但这并不能阻止这种反满索隐之一纸风行。

《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为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红楼梦》所写的《前言》中,称赞《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

”《红楼梦》英译经历了三次大的译介活动,第一次是1830-1893年,共有四个译本,是片段的节译。

第二次是1927-1958年,共有三个译本,全部是《红楼梦》的改编。

第三次是1973-1982,出现了两部完整优美而各具特色的英译本:一部是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斯(David Hawkes)和闵福德(John Minford)的“The Story of the Story”,另一部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下面将此二译本简称杨译本和霍译本)。

自杨、霍译本出现以来,中国国内各期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红》及其英译本研究的文章。

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共11种,(注: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研究》,其中《中国俄语教学》,《外语界》未有《红楼梦》及英译研究论文。

)代表了中国外语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最高水平。

本人收集了11种中外语核心期刊在1980-2006这26 年中刊登的所有以《红楼梦》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共52篇,从发表时间、研究方法和理论及主题三个方面做系统分析,以求大体上展现中国《红楼梦》英译研究的成果和现状,从而对《红楼梦》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个较客观的评价。

一对《红楼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而对《红楼梦》英译本的研究呢?我们先统计一下1980-2006年间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红楼梦》英译本研究的文章数量,以了解该研究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自1980至1989十年间发表的有关《红楼梦》及其英译本研究的论文总共只有5篇,而在1990-1999十年间共有16篇论文,而且先后有两次相对高峰时期,分别是1993年的5篇和1998年的4篇。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研究进入一九八四年后,已失去了前几年浩大的声势,出现了相对沉寂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新鲜材料和新的研究手段;二是前些年争论的许多问题或已基本解决,或者僵持不下,没有新的焦点;三是由于整个古典小说的研究日趋活跃,一些研究者开始将课题转移到其他作品方面。

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现将研究情况的部分综述如下:一艺术研究与比较研究想内容研究相比较,《红楼梦》艺术研究方面更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多数文章是探讨技巧,手法方面特色的,所论平平,重复者亦不鲜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小说美学问题的探讨。

之《“红学”与美学》〔1〕从“《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美在整体”三方面逐层深入地从美学的角度探及如何看待《红楼梦》内容之美和艺术之美的问题,思路较宽。

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2〕从具体的悲剧情节分析了曹雪芹由泛神思想出发表现出来的美学观所具有的三个特色,即“把悲剧美和泛神论朦胧地融合起来,加深加强了他对美与丑搏击的鲜明感受”,“在泛神论和悲剧美融成的美感中表现了一贯的神秘主义、悲观主义色彩”,“泛神论在他的悲剧描述中形成了时间和空间境界的广阔性以及朦胧美的特色”,论述角度较为独特。

吴功正《论曹雪芹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3〕、和何永康《笔在狂澜,诗触雅俗》〔4〕着重论述了《红楼梦》在小说美学方面的独特成就,梁归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5〕则从脂本、程高本的差别分析中,提出脂本的审美观是“真”,而程高本的审美观是“善”,两者高下悬殊,且有新旧之别,程高本取代脂本流传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幕悲剧,是旧审美观对新审美观进行反扑的胜利”。

从美学角度评价、讨论《红楼梦》的成就意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这一方面需要有美学方面的研究者参加讨论,另一方面也需要红学界的同志注意吸收美学研究的成果,以便能使这项课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红学现状

红学现状

学贯中西可以立一家之言,博古通今可成经世之才红学现状——红学研究现存弊端之我见红学,或称“新红学”,上世纪20年代初,以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一文为先声,各位有志学人相率孜孜以求,终成一派显学。

然则,何谓“新红学”?此一词,是相对于“旧红学”而言,即用考据的方法来考证《红楼梦》一书的真谛,而不同于“旧红学”的“索隐”——“附会”和“猜笨谜”。

因此,“新红学”也称“考据派”,而“旧红学”也称为“索隐派”。

公元一九五三年,胡适在红学领域的嫡传弟子——周汝昌先生所著《红楼梦新证》一书出版。

在此书中,对于《红楼梦》的作者、版本、文本等红学的三项基本内容,周先生都运用了现代考据学的方法,科学地加以考证、研究。

特别是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周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一书出版,距今又五十余年矣。

在这五十余年的前二十五年,由于红学研究的批判性极强,思想偏左,政治气息浓郁,不为今人所重。

近三十年以来,红学又恰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重新变得“木茂林森”,而且,大有欲“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红学研究已然进入了新的时期。

然而,红学研究之现状,究竟如何呢?真的是红学研究的新高潮已然到来了吗?愚以为,非也!我把从公元一九二一年至今,新红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1921年——1953年,为新红学开创期,名为考据时期;1954年——1978年,为新红学缓慢发展期,名为批判时期;1979年——至今,为新红学复苏期,称为后考据时期。

后考据时期的红学研究,突出的问题是派别问题和治学环境问题。

先说一下,当今红学的派别问题。

目前,红学研究者人数之众多,前所未有。

红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广大《红楼梦》的热爱者们都积极参与,见仁见智,畅所欲言,红学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

根据红学研究者的作品内容、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我将当代研究红学的人划分为以下几种派别:一、考据派时至今日,胡适先生首创的考据派尚存,作为该派的耆宿和集大成者——周汝昌先生,依然是该派的领军人物和绝对权威(后继无人,显矣!)。

《红楼梦》研究存在的什么问题

《红楼梦》研究存在的什么问题

《红楼梦》研究存在的什么问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研究存在的什么问题【导语】:目前《红楼梦》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红楼文化关于目前《红楼梦》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致刘心武先生的一封信尊敬的刘心武先生:前不久,您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里关于《红楼梦》目前《红楼梦》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红楼文化关于目前《红楼梦》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致刘心武先生的一封信尊敬的刘心武先生:前不久,您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里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讲得入情入理,生动而有趣,掀起了“刘氏红学”研究的一股浪潮。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王文元
【期刊名称】《天中学刊》
【年(卷),期】2006(021)003
【摘要】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总页数】5页(P129-133)
【作者】王文元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J], 王文元
2.《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J], 王文元
3.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J], 王文元
4.论清代《红楼梦》的传播与部分江浙士绅和旗人官员的"禁红"行为——兼谈王文元所谓的"红学非学术" [J], 樊志斌
5.红学研究的学术空间与"公众共享"问题 --兼评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 [J], 赵建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研究综述【可编辑范本】

红楼梦研究综述【可编辑范本】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

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

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

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一.研究热点综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

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

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

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

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723。

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

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

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 ,一声也而 两歌 ,一手也 而两牍 ,此万万所不
耐人琢磨 ,原 书的这一优 点实在珍贵 。
我对 “ 红学”评价不 高就是 因为它离不开 附会 。 附会乃 天下 第一易事 。以 《 红楼 梦 》之博大之精深之
能有之 事 , 不可得 之奇 , 而竞得之 。《 头记 . 》 (石 序 )
包容 ,评说 它何需练字度 句 、搜根寻据 ?集长舍 短 自 左 比不失其当,右附正合其宜——这正是曹雪芹的独 立一 家 ,意随笔生不假错意 ,可矣 。俗话云 ‘ 》无 具 匠心之处 ,若是一歌 一声 ,一手一牍 ,也就 无需考 易
达 言” ,套用这句可 以说 “ ( )无准谱 ” 红 学 ,怎么说 证 了 。 都有理 。有人说东你说 西 ,有人正说你反说 ,可矣 ,
出,比附雍正 帝登基 ……【 5 0 ) 】 (
红学 中粗显 的附会 ,在考证曹雪芹创 作动机上体 现得尤为 明显 。作为秘籍 的 《 红楼梦 》尚且让人糊涂 ,
也如王蒙所说 :
《 红楼 梦 》本 身就 可 以像 生 活一样 成 为某
些作 家进 行再 创作 的 素材 ,尽 管 成功 的是 这样
不可刻板求真 , 过于求真 “ 全不 复有初 矣” 。读 《 红楼 人难寻 ,我藏珠 匿璧 ,让 你们翻箱倒柜—— 这不是愚 梦 》亦如此 ,将 《 红楼梦 》颠来倒 去地 玩弄 ,必失童 弄吗 ?曹雪芹造 疑的水 平实在超乎 常人 ,诚如戚蓼生 心 , 红楼梦 》“ 《 全不 复有初矣 ! 初 ”( ”“ 原著 ) 是最有 所说 :
反正 贾府 门朝南或朝北无 关宏 旨,薛宝钗美 于林 黛玉 或林黛玉美 于薛宝钗 也绝不会影响 大局 ,永远没有标
准答 案 。 也如霍 国玲所说 :
曹雪芹伟 大,他 的伟 大不仅现在 ,即使 是将
来 ,也 难 于被 人 们 全 面认 识 … … 顽 石 坠地 ,标 志
曹公 出世 ;黛 玉进京 暗隐着 贾府被 抄 ;贾雨村 复
王 文 元
( 北京社会科 学院,北京 10 0 ) 0 11

要: 当前 “ 学”存在种种 问题 。“ 红 红学”一词 - e 用 ,但它不是 学术 ;《 .x r 红楼 梦 》研 究应纳入到 “ 文学评
论”之 中;“ 学”不是 显学 , 不应该 成为显学。 红楼梦 》是 中国许许 多多优 秀古典 文学作品 中的一部 ,应 红 也 《
该 以平和 的心 态对待 它。
关键词 :红楼 梦 ;“ 学” 红 ;显学
中图分 类号 :G12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 10 —2 1 0 6 0 — 190 0 65 6 ( 0 ) 30 2 —5 2
李贽是这样论述 “ 童心”的 :童心者 , 绝假纯真 ,
为心仪 的姑娘— —贝亚德 。曹雪芹 为谁创作 ?除去刨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l 20 0 6年 6月
天 中 学 刊
J un l f a z o g o r a Tin h n o
V_ . l No 3 0 2 1 .
J n. 0 6 u 20
红楼梦研 究 的现状与 问题
兼论 红学非学术
以上诸论 ,余 独高俞 公 。“ 越研究便越 觉糊 涂” ,
品更 “ 糊涂 ”些罢 了 ,因为小说 正是为 “ 糊涂”读者 是 “ 小说创作 ”之继续 。这不正说 明 “ 红学 ”非 学术
最初一 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 童心 ,便失却真心 ;失却 坟 问尸 ,别无它法 ,因为曹雪 芹没有像 司马迁 、但 丁 真心 ,便 失却真人 。人而 非真 ,全不复有初 矣 ( 李贽 那样 直率地吐露写作初衷 。如果非要究其动 机 ,在 我
《 童心说 》 。 ) 对于好 的文学作品 , 必须 以似懂非懂 之童心读之 , 看来 ,曹雪芹 “ 阅十载 ,增 删五次 ,纂成 目录 ,分 披 出章 回” ,就是为 了愚弄 “ 红学家”的 :一人 藏物 ,百
书总计也不过百部 ,而我所收 罗到 的红学 考据书 ( 与
成功 的 ,而且 也永 远不会有成功 的” 。
也如俞平伯所言 :
在 中 国 文坛 上 是 个 梦 魇 ,你 越 研 究 便 越 觉糊
涂 。 [( 3 1 )
我 尝谓 这部 书 ( 《红楼 梦 》 — 引 用者 ) 辈子就吃喝不愁 了。但是 ,古人终究不像今 人这样 惟 指 —
意义 的 , 后人对 《 红楼梦 》的说 辞则不如原著价值高 。 “ 红学家 ”都承认 《 红楼梦 》这 部书好 在没有说教 ,
吾 闻绛树 两歌 ,一声在喉 ,一声在鼻 ;黄华
两牍 ,左腕 鼻 ,二 牍而不 区乎 左
作者 简介:王文元 ( 9 0-) 15 - ,男,北京人 ,北京 市社会科 学院哲 学所研 究员。 -
维普资讯
・3 10・
王文元 :红楼梦研 究的现状 与问题—— 兼论红学非学术
的 《 红楼 梦 》啊 ,它会使 那 么多人 包括 我一 辈
子 有事做 。【 】
“ 成功 的是 这样 少”说得不 准确 ,应该说 “ 没有
异》 、顾炎武 的 《日知录 ) ) c顾炎武 有考据癖 ,每见古
物必考之 。由于顾炎武名大声 响 ,在 他带动下 ,中国
的治学迅速朝 考据学转 向 ,以至于许 多人认 为 “ 问 学 即考据 ,考据即学问”( 此风 至今未泯 ) 。中国典籍 有 十四万种 ,汉字 书写起来 又易 出错误 ,考其 万一 ,一 利是图 ,虽然许 多士大夫加人到考据行 列 ,清朝考据
少 ,但 这 种 诱 惑 是 永 远 不 能 消 失 的 … … 多 么好
比 “ 秘籍 ”更 奥妙 的创作动机 自然 更让 人糊涂 。所 以
各种动机说 五花八 门 ,无所 不有。我们都知道 ,司马 迁创作 《 记 》是为完成父 志 ,但 丁创作 《 曲 》是 史 神
收稿 日期 :2 0 .30 060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