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规范练) 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思想的产生等),掌握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的概况,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4)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新思想的萌发: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4)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播概况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单元线索】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涌入,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近代化的征程。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知识梳理】一、新思想的萌发-----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清朝危机四伏(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欧美崛起,加紧侵略扩张;战争失败,萌发向西方学习思想。
2、代表: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技以及政治制度,提出的思想。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规范练) -
测能·提速·规范练(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安徽江南十校摸底)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
”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失败C.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解析:根据材料“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可见,魏源更重视的是自省,故A项错误;同理,魏源认为中国失败主要在人,不是炮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社会制度,魏源的认识并未上升到制度层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魏源认识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律无谋之兵”,故D项正确。
答案:D2.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
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
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引导宣传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解析: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可知,近代前期,清政府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的出现与政府引导宣传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古代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近代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说明时代的变迁是其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不能体现出时代变迁,故B 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并未完全解体,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因而民族危机加深,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7·黄冈质检)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试卷:第二十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十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2016届苏州模拟)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
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A. 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B. 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C. 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D.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 (2016届苏州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3. (2018届如皋模拟)“《海国图志》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一次开放性的总结思考,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的发展道路。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A. 鼓舞了清朝军民反侵略的斗志B. 激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情C. 推动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D. 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 (2016届南京模拟)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
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为什么开不快A. 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B. 清朝皇帝没有实权C.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D. 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5. (2016届扬州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6. (2017届南通中学模拟)某班学生编导的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经过——《定国是诏》、103天。
2018届高三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堂延伸】
史学研究的不同声音
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只是“欧风 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 “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 “和风化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 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 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 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 力。 ——陈旭麓
难点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思想解放的含义:
通过向外国学习,把中国传统的专制、愚昧、 迷信等思想转变为民主、科学等思想。
基础知识回顾:
1、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1840 1860 1890 1900 1915 1919 1949
思潮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 以制夷
思想
维新 思想
民主 民主 共和 科学
• 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
•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才开始传
播马克思主义,最先举起社会主义大 旗的是李大钊,他开始传播马克思主 义是在1918年
制度
思想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 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 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 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 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 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 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 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 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材料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他们的政治活动有 什么特点?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复习纲要:专题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复习纲要专题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1、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意了解西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洋务运动,继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领导了戊戌变法。
4、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共和思想,并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5、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6、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五四运动后得到广泛传播。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总结: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再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经历了三个层次)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
③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作用或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具体过程1、“师夷长技”的主张(即学技术)(1)林则徐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①林则徐——他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派人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018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四十一)-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答案一、选择题1~5.AACDC 6~8.DBC二、非选择题9.(1)变化: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2)变化:方式上由平等交流变为对华进行殖民侵略;内容上由文化交流为主变为西方对华进行经济侵略与暴力掠夺。
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西方的认识逐渐地深入;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东西方的和解。
故选A项。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洋务运动”“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排除;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而且不相关;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西学”地位不断上升,“中学”地位不断下降,本题应选C 项;C项包含A.B两项,故A.B两项与设问要求“主要是因为”不符;康有为的思想经历了“激进——保守”的阶段,故D项表述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进化论主要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分别将之应用于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D 项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材料表明魏源( )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说明当时魏源不仅仅是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船炮等军事技术,没有涉及民用技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可知当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制夷”,故D项错误。
答案:C2.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
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
”曾国藩这段话旨在( )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析:材料“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主张改革,故A项正确。
答案:A3.(2017·太原市高三模拟)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臵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臵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认为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商民也应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 项错误;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一种运用,故D项错误。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
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网络构建※※主线解读※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阿凡题1086024()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项正确;20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8·全国卷IⅡ·T28)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本题以严复的《天演论》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思想的理解。
【解析】选D。
严复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主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严复的《天演论》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其目的是面对民族危机,主张救亡图存,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严复是维新思想家,其目的不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错误;严复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错误。
2.(2018·天津文综·T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通过对“晚清”“ 1840-1899年”两个时期翻译小说数量的比较,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是鸦片战争起到的作用,故A错误;据材料“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可以推断出B、D表述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840-1899年之间中国人的探索主要是从器物和制度两个层面上,而没有重视从思想文化上来学习西方。
最新-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优化训练 精品
第2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曲阜模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
答案: D2.(2018·广东佛山)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
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90年代解析: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答案: B3.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解析:从材料中窃国者,窃于民的信息看,严复的这段言论具有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特点。
答案: C4.“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这里的“变政”是指(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知,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①实行民主共和是错误的。
答案: C5.(2018·盐城模拟)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提能专训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提能专训(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石家庄一模)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
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 =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B.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D.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答案:D解析:士大夫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与西学东渐和西学中国化无关,故排除A、B两项。
这一现象的本质反映的是D项。
2.(2014·西安市质检二)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中的文字多达26处。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
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中传教士的作用。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海国图志》的编撰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文字“多达26处”可知,教会报刊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有积极作用。
由“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可知,教会报刊成为早期维新派宣扬新思想的阵地,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C项错在“主导”,这夸大了传教士的作用,可以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可以排除。
3.(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考)“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下列与该主张类似的有()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④“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小训练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CD “2018 年高考历史专题小训练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 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A .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D .“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解答】依据题干“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结合所学可知,是指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 B 项正确.A 项是魏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项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 B .2. 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自述: “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不包括()①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②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③西政与古事本质上一致④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西方政治制度源于先圣之经义.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维新派受传统的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故①②④正确.西方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中国古代的制度是专制制度,二者有本质区别,故③错误,故 B 项正确.故选 B .3. 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 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仪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A .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B .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 .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D .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解答】由材料中“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可看出王韬的主张是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且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故 C 项正确.4. 有学者认为, 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题3分,共计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魏源在《海图国志》中提道:“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北洲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解析:根据材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北洲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说明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故A项正确。
B、C、D三项题干材料均无法体现。
答案:A2.洋务运动时期,针对刘铭传请修铁路一事,朝野议论纷纷,认为“铁路而至”则“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
这种议论( )A.表明中国仍在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B.合乎当时中国大众的普遍心理C.客观地反映出列强侵华的重大影响D.体现出中国对西方侵略的抵制解析:材料中出现修建铁路,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学习西方,故仍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说法错误,A项错误;材料中认为“铁路而至”则“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这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仍然比较保守,排斥西方的新事物,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没有体现出列强侵华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落后保守的思想,不是对西方侵略的抵制,故D项错误。
答案:B3.从下面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
由此可知,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社会理论领域。
答案:C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先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 15.2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Ⅲ〃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
梁启超是维新派,‚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不是梁启超的主张,A 不正确;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推动的,并不是梁启超,B不符合史实;改良思潮的开端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是早期维新派王韬和郑观应,不是在甲午战后,也不是梁启超,所以D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正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C正确。
2.(2016〃江苏单科〃T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
在1897年之前,中国已经有《昭文新报》《申报》等,A错误;材料中‚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华盛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故B正确;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不等于南方没有,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错误。
3.(2016〃海南单科〃T 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题干“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随着东西方的交流日益深入,西方殖民者东来,双方在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出现误解甚至是敌对的矛盾,双方都在不断的研究对方,寻求化解之道;题干中未出现对传统史学的彻底改变之法,排除B;也未出现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和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排除CD;故本题选A项。
【答案】A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末科举考试把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此时“西用”已经被统治者认可,因此,材料是在强调“中体”,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就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
【答案】B3.【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攻略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习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X是(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某某革命D.某某科学2.下表是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
这反映出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是( )时间内容1862年同文馆(外语)1863年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某某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天文算学馆(科技)1880年某某电报学堂(科技)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C.某某某某D.某某科学3.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一评价是基于1860年( )A.革新思潮开始萌发B.民族意识普遍增强C.反满情绪持续高涨D.实业救国形成共识4.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
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5.(2018某某某某等七市三模)“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
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
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
”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6.(2017某某某某三模)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来,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某某思想的伟大代表”。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题3分,共计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B2.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
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以下各项中,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与孔子无关,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孔子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时,康有为为减小变法阻力,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与孔子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1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
这说明当时( )A.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C.“睁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解析:根据材料中“一群官员攻击他”“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可知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故B项正确。
A、C、D三项题干材料均无法体现。
答案:B4.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能·提速·规范练(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安徽江南十校摸底)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失败C.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解析:根据材料“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可见,魏源更重视的是自省,故A 项错误;同理,魏源认为中国失败主要在人,不是炮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社会制度,魏源的认识并未上升到制度层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魏源认识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律无谋之兵”,故D项正确.答案:D2.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引导宣传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解析: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可知,近代前期,清政府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的出现与政府引导宣传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古代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近代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说明时代的变迁是其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不能体现出时代变迁,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并未完全解体,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因而民族危机加深,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黄冈质检)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 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答案:C4.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解析:“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表明作者反对中体西用,但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表明该思想家反对中体西用,认为中西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故B项正确;反对学习西方文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该思想不认可中体西用思想,不是当时的人们不认可,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金华十校模拟)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下列各项,属于谭嗣同所言的是()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B.“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解析: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教育制度,与“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相吻合,故A项错误;“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是康有为的思想观点,故B项错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严复的思想观点,故C项错误;谭嗣同对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与“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的含义相吻合,故D项正确.答案:D6.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解析:根据材料“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可知,梁、谭二人认为西学与中国古代“周秦诸子”不谋而合,为宣传西学寻找依据,并不是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梁、谭二人肯定传统文化是为了宣传西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谭二人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梁、谭二人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答案:D7.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解析:材料中陈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解决“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阐述了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体现了陈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8.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说明()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解析:仅从徐志摩和胡适不能说明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故B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学革命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9.(2017·滨州期末)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五四新文化运动() A.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B.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解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是不确切的,故B项错误;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是从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的角度来说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五四新文化运动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故D项正确.答案:D10.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过于绝对化和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在材料中“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是通过批判儒学实现救亡图存的,故B项错误;材料更强调的中国人的思想解放的过程,材料是以儒学的认识的改变为线索,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认识,不是本质的认识,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背后隐藏的是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答案:D11.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题干图表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A12.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解析:据材料“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可知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者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即未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单纯照搬,强调阶级斗争与革命,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走苏俄式道路的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东莞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陈独秀(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13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价值观,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以归纳为“仁”和“礼”.第二小问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仁”和“礼”的含义.第三小问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是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是对儒学的创新,结合所学指出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异同点,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否定.第二小问评析,应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去看待.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2分)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4分)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3分)“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4分)(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3分)不同点: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3分) 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观点是错误的.(6分)14.(2017·肇庆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启蒙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而定.如: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其次,史论结合,进行阐述.可以列举康、梁维新变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相关事件进行论述.如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引下,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迁.最后,根据论述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如: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不断演进的过程,也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断前进的历程.答案:评分说明:一等(10-12分):准确运用材料信息和史实依据论证观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二等(2-10分):准确运用材料信息和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理由充分.三等(0-2分):围绕题目和材料提炼出观点,如果跑题,不得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2分)理由: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提倡西学,宣传民权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维新派把国人学习西方的注意力从器物转移到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客观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变革,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0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迁.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共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论证共8分,每个史实1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论证,每一角度1分.例如,“维新变法”得1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论证可得3分,共4分;若学生从多个史实及其角度论证,同样赋分,总分不超过8分.)论点:综上所述,随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前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