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我国高校世界史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再思
上个 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 我 国高 校 世 界 史 教 学 研 究 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 相关 学术 成果 陆 续 面世 , 如 “ 关 于 世 界 史 教 学 与 爱 国主 义 教 育 的 几 点 思 考 ”
“ 高校世 界史 教学 中若 干 问题 的初 步 探讨 ” ( 赵 辉
的 几 点 尝 试 ”( 付际红《 河 北 旅 游 职业 学 院 学 报 》 2 0 0 8年 第 1期 ) 、 “ 高校 世 界 史 教 学 改 革 : 突 出 文
明 史 观 ”( 谢 振 治 《现 代 企 业 教 育 》 2 0 0 8年 第 3 期) 、 “ 江 西 省 高 校 世 界 史 教 学 和 研 究 现 状 的 调 查
左 芙 蓉
( 北京联 合 大 学 应 用 文理 学 院历 史文博 系,北京 1 0 0 1 9 1 )
[ 摘 要] 上 个世纪 9 O年 代 以来 , 我 国 高校 世 界 史 教 学研 究取 得 显 著 成 绩 , 相 关 学术成果 陆续推 出。 对 促
进 我 国 高校 世 界 史 教 学 改 革 具 有 重 要 的参 考 价 值 和 指 导 作 用 。 回顾 和 梳 理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 分 析 和 反 思世 界 史 教 学现 状 . 不 仅 有 助 于我 国 高校 世 界 史 教 学水 平 的 不 断提 升 和 历 史 学科 的 继 续发 展 , 对 我 国 文 化 繁 荣 和 对 外
文 化 交 流也 有积 极 影 响 。
[ 关 键词] 改革开放 ; 高校 ; 世 界 史 教 学研 究
F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6 0 7 2 . 2 0 1 3 . 0 4 . 0 2 8
世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1. 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
2.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1)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
(2)世界近代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3)世界现代史:冷战、多极化、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组织等。
2. 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古代史,包括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
(2)第二学期:主要学习世界近代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3)第三学期:主要学习世界现代史,包括冷战、多极化、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组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5.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发展动态。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提问、作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历史》(人教版)2. 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3. 校内外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逻辑、价值与实践:民族高校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考
逻辑、价值与实践:民族高校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考杜娟;蒋明【期刊名称】《民族学刊》【年(卷),期】2022(13)11【摘要】将历史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是我党开展思想教育的宝贵经验,民族高校将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找到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所在与实践路径。
从时间向度看,四史的时间脉络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再走向自强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向度上看,二者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根本问题上实现了高度的理论契合。
本文将“五个认同”逻辑延展于四史教育的样态,内生认同的价值肯定与外化表达的行为自觉将目标性和合规性的统一不断循环建构,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视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结构性表达,在历史的回溯与实践总结中体现民族高校的办学初心和育人路径。
【总页数】8页(P28-34)【作者】杜娟;蒋明【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6【相关文献】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内地高校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路径浅析——以广州G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为例2.西藏高校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析——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概论》为例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内地高校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路径浅析——以广州G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为例4.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价值意蕴、逻辑遵循与实践路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世界现代史》的课程建设
世界现代课程建设不是单 一 的工作 , 在建设 过程 中, 应 把课程建设 与高水平 的教学 团队建设 相结合 。教学 团队的 学术 水平 、 师德和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 的高低是 直接影响课 程建 设的关键 因素 。如何 把课 程建设 与高水平 的团 队建 设
相结 合 , 是课程建设 的重要 内容 。
科建 设集中体现在课 程教 学 的各个 环节。目前课 程教 学 的
水平 及质量主要在于教研室的管理 , 但教研 室普 遍承担和管
理多 门课程 的教 学 , 使教 研活 动普遍难 以开展 , 教研 室也难
以成为真正的教学 研究 团体和程 教学 实施小组 。而 且教研
设的核心骨干 , 不仅是教学骨干 , 直接参 与课程建 设中来 , 进 行课程教学 、 教学研 究和学术 交流 , 担高水 平 的项 目和撰 承 写高水 平的研究 论文 , 还要发 挥老 教师 的传 帮带作用 , 一对
疑 、 末考核 、 期 指导本科 生学年 论文 和毕业 论文 等各个 环节
人手 , 对青年教 师给 以具体指导 。老教 师坚持参加第 一线教
* 作者简介 ] 志, [ 卢少 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教授 ; 李芳洲 , 内蒙古 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讲 师。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内蒙古 民族 大学 教 学研 究项 目“ 界现 代 史课 程 建设 研 究 ” 2 0 0 6 与世 界 史 国 家级 教 学 团 队 世 (090 )
教学条件建设 ; 教学管理 建设 。 …建 设 的各 项 内容彼此既 相 互促进 又相互 制约 , 本文仅就 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略述 己见。
一
能有效进行。“ 要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 课程 组负 责人 制度的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关系探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
弱化 , 虽然经过多次调 整 , 但科研 与教 学的不 均衡 现状仍 无
法彻底改变 , 就造 成教 研室 的组织 管理 和运 行 机制 不健 这
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 人才培养 对知识 的深度和广度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以教研室为组 织单 位的教育模式 逐渐显露 出 弊端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和开展方 面 , “ 教研室 则缺乏教 学工作的指挥权 和决 定权 、 教学 资源 的分 配权 、 教师 资源 的
“ 世界史 ” 国家级教 学 团队在 这些方 面进 行 了多年 的积 极探 索和尝试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一
能的多样化 , 各工作群 体之 间缺乏 实质性 的工作 联 系 , 织 组 系统较 为松散 , 因而无法 充分调 动各种 教育 资源 。其 二 , 教 研 室职 能不均衡 。由于近年来对科研 的强化 , 教学职能 不断
面推动 了学科 专业的发展 。只有实现 高校教 学1队建设 与学科 专业 建设 的协调发展 , t i 才能将我 国的高等教 育
改革不 断推 向深入 。 源自[ 关键 词] 学团队; 教 专业 ; 育改革 教
( 中图分 类号】G 7 . [ 4 2 5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0 1 (0 10 —0 0 —0 6 1 2 52 1 )5 1 3 3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 了克服教育改革 中 出现 的 为 新问题 ,0 7年 教育部 和财政部 联合启动 “ 20 高校 本科 教学质 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 。作为 “ 质量工 程 ” 设 的重要 内容 , 建 教 学团队建 设成为人 们热 议 的重要话 题 。它通 过将 “ 团队” 概 念引 入教 育教学领 域 , 来推 动 当前 高 等教育 的改革 , 是符 这 合 高等教育 自身发展 规律 的。然而 , 如有些 学者 所言 , 正 我 国高 校教学团 队建设 尚处 于起步 阶段 , 然取得 了一 定的成 虽 就, 但也暴露 了许 多 问题 , 这影 响了教 学 团队在 实际教育 教
“_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
2023“四史”即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高等院校活跃着大量的青年学生群体,是推进“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具体的推进中,不同学科属性的高校有自己的具体举措。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和当下兴起的融媒体技术,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建设相结合,作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旨在探讨“四史”有机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院校《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一、“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在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可行的,可以从内容的关联性以及融媒体技术应用产生的具体实效方面来进行考察。
(一)内容的关联性使得“四史”融入课程教学成为可能“四史”囊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及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其中包含的各方面内容均有相应著作和研究阐释,可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蓝本。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等院校可以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将“四史”宣传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卓越人才班等均开设了《中国电影史》课程,尝试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有机融合具有较大的可能。
因为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创作的电影艺术文本,其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四史”相关内容。
在《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梳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创作背景、风格流派、艺术特征、视听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同时,利用具体的影片进行分析讲解,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涉及到“四史”相关内容的影片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历史与社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攥隶
摘
要 :为 了适应初 中历 史教 学改革 的新要 求,高校 历 史专业的课 程设 置、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应通过
历史与地理、历史与现 实、 中国与世界 、传统与现代知识 的结合 ,构建 学生的知 识与智 能结构 ,提 升 学生 的
历 史 教 育 改 革 的 新 要 求 ,改 革 创 新 ,适 时 调 整 人 才
二 、《历 史 与 社 会 》 的 课 程 设 置 与 教 学 实践
培 养 模 式 ,培 养 胜 任 中 学 《历 史 与 社 会 》 新 课 程 教 学 的专 业 教 师 队 伍 。 初 中 《 史 与 社 会 》,是 为 培 养 公 民 人 文 素 养 历 和 民族精 神 ,为初 中学生 正确 认识 社会 环境 、积极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 主 动 参 与 社 会 生 活 提 供 相 关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课 程 。其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 “ 们 生 活 的 我 世 界 ” “ 们 传 承 的 文 明 ”、 “ 们 面 对 的 机 遇 和 、 我 我
一
、
《历 史 与 社 会 》 课 程 设 置 与 改 革 的 背 景
20 0 1年 , 教 育 部 颁 布 了 《 史 与 社 会 课 程 标 历
准 ( 验稿 ) ( ) 实 二 》,标 志 着 初 中历 史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 高 校 历 史 专 业 必 须 根 据 初 中
综合能力。
关 键 词 :历 史 ; 业 ;社 会 ; 程设 置 ; 学 改 革 ; 索 专 课 教 探 中图 分 类 号 :G6 2 4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4 9 2 1 ) 1 190 6 250 (0 0 1 - 1-2 0 重 ” 因此 , 高 师 历 史 专 业 “ 学 内 容 必 须 与 中 学 。 教 历 史 教 育 接 轨 ”。 [
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世界史课程特色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 , 们 着 意 在 “ 色 ” 做 文 章 , 索 普 通 地 方 高 校 历 史 专 我 特 上 探 业 世 界 史 课 程 教 学 的创 新 之路 。 现 将 我 们 的 做 法 总 结 如 下 ,
以求 教 于方 家 。
一
、
世 界 史 课 程 特 色 教 学 改 革 的 理 论 认 知
改 革 的 保 证 。 特 色 是 在一 定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逐 渐 形 成 的 , 有 没
充 分 的历 史 积淀 , 时 问 内很 难 把 它 搞 出 来 。因 此 , 短 我们 的世 界 史 教 学 特 色 改 革 要 从 自身 实 际 状 况 出 发 进 行 , 只 有 这 样 也
步 骤 、 着 力模 式 . 二 实践 教 学上 确 立 了抓 龙 头 、 整 理 、 三 二参 与模 式 。 改革 的结 果 使教 学 质 量有 了较 大的 提 高。
关 键 词 : 界 史课 程 ; 学改 革 ; 色 ; 索 世 教 特 探
中 图 分 类 号 : 6 20 G4.
文 献标 识 码 : A
第3 2卷 第 9期
2 1 年 9月 01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F T 0NGHU NORMAL UN VER IY A I S I
Vo .2 № 9 13 Se p.2 011
普通 高校 历 史学专业 世界 史课程特 色教 学改革 的探 索
滕 红 岩
( 化 师 范 学 院 历 史 地 理 系 , 林 通 吉 摘 通 化 14 0 ) 3 0 2
要 : 础 性 、 出性 、 基 突 实际性 是 对普 通 高校 历 史 学 专 业世 界 史课 程 特 色教 学 改 革 的 理 论 认 识 。 在 这 一 理 论
高中课改后的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新思路探索——兼议中西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同时 , 题性 的特 征也 十分鲜 明 , 专 每个 模块 既是整
体历史 的一部分 、 各 自的角 度 揭示 整 体 历史 发 从
Vo . 8 N . 12 O 1
第2 第 1 8卷 期
高 中课 改后 的 高校 历 史 专 业教 学 新 思 路 探 索
— —
兼议 中西 比较教 学 法 的应用
杨 超
( 尔 滨 师 范 大学 社 会 与 历 史 学 院 , 尔 滨 10 2 ) 哈 哈 50 5
摘
要: 高中课 改后 , 高中历 史教 学呈现 出新的特点 , 并对高校历 史专业教 学提 出了新 的挑 战。高校 的历
希腊 文 明的影 响 , 识 西方 民主 政 治产 生 的历 史 认
二 、 改 对 高 校 历 史 专 业 教 学 提 出 的 课
挑 战
高 中课改 后 的培养模 式反 映 了新 的时代特 点
和要求 。从高 校 历史 专 业 教 学 的角 度 看 , 改 后 课 的高 中历 史教 学 向我 们 提 出了一 系 列新 问题 , 需 要 高校及 时调 整教学 思路 、 确定对 策来 加 以解决 , 否则 就 可能导致 前期 高 中阶段 素质 教育 的积 累难
观 ; 三, 其 树立 完 善 自我 、 注 国家 和 民族 的人 生 关
等 , 掘 原 始 资料 , 挖 开展 研 究 性 学 习 , 锻炼 思 维 能 力 , 应社会 需 求 。 曾维 君 认 为 , 适 应 中学 课 适 为 程 改革 , 高校 教学 必须 改 变 让 学生 “ 动 接受 ” 被 知
新课程理念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初步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初步探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否适应并驾驭新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初中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高中历史课标尚不完善,这不等于说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原地踏步,现如今大纲和教材已有了较大改动,我们应该在理念与方法上进行努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转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创设和谐、互动的氛围。
增强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究竟是什么使人们着迷于历史?是过去的故事,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时代的回响?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经验的研究与思考。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成为了当今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科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无法被低估。
首先,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学科真正活跃起来。
第三,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并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历史学科教学改革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历史学科教学改革要注重实践探索。
首先,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加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历史研究课题和实践活动,使历史学科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教师的改革与实践努力,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的改革与实践。
首先,学生应该主动思考历史事件,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其次,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历史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历史竞赛等,以提高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学生还可以与社会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史”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路径探索
“四史”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3-01-17T02:44:18.985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8期作者:林光华[导读] 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有效地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林光华石狮市第八中学,362700摘要: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有效地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广大历史教师都具有的重要职责。
如何使“四史”教育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本文中阐述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四史”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路径和意义,以求各位方家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四史”教育;家国情怀;课程思政;新课程;路径 1高中历史德育教育与“四史”教育现状分析1.1学校对历史的德育教育功能重视不够历史科目一直都被当作边缘学科看待,学校对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历来不够重视,对它的立德树人作用更是很少提及。
学校和历史教师都没有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发挥出最优作用,造成历史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效果有限。
尤其是针对历史科目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作用,学校缺乏重视,也没有提供平台来展现历史学科的风采,忽视了历史学科中一些历史素材对学生健康身心养成的突出作用。
1.2历史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尚未达到受现实状况所限,很多历史老师对历史问题的介绍还是停留在考什么讲什么的短期目标上,没有放宽历史视野,解读历史学科“鉴以往而知未来”的育人功能,也没有和思政课相结合,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单调,教授的学科内容也相对较窄,没有把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更没有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关注较少,在相关的历史教学中也没有注重升华德育教育,这是我们教育中的失误,也是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和改观的问题。
高师历史与社会专业课程体系中世界史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
印象相对中国历史要模糊得多 , 要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任务艰巨, 因此重新整合
世界 史课 程就 显得 势在 必行 。
1 理清线索 , 、 夯实基础 , 有所侧重。世界历史跨越数百万年 , 悠悠往事 , 在今人的记忆中已鲜有印
象。 因此 , 在学习之初必须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 即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轴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协调程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大向度 ,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和走向。 决定 历史的演进是曲折而缓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6 2
第 4期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D c 20 e. 0 6
N - o4
Junl o S uh et G i o T ah r’ C l g f N t n li o ra f o tw s uz u e c es h o ee o l r ai aie o ts
设置世界 史课 程 , 必须 紧紧 围绕这 个主题 。
关键 词 : 史与 社 会 ; 程 体 系 ; 历 课 世界 史 文章 编 号 :0 9 0 7 (0 60- 03 -0 中图分 类号 : 6 92 10m 6 3 20 )4 _0 9_ 5 G 5.1 文 献标 识码 : A
当前 ,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日益增多, 同文化 、 不 不同价值观之间的 冲突也 日益明显 , 传统的价值观念正面临严重的挑战。 传承古代的先进文化 与迎接价值观念多元化 的挑 战成为每个公 民不可 回避 的社会课题。历史与社会” “ 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 , 力图以综 合的视野突破原有 的学科界限 , 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 , 整合历史 、 人文地理 、 经济、 政治、 社会等多 领域 的知识 , 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 辨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 为学 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 的空间。 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世界史是历史与社会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 课程 , 其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历史与社会专业 的课程体系中关键是如何整合世界史? 怎样学
对军队院校世界史要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军队院校世界史要论课程建设的思考世界史要论是一门面向军队院校本科合训学员开设的人文社科基教育必修课,缺乏建设经验。
对这门新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建议、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梳理了不足,在全军院校具有推广价值。
标签:世界史要论;军队院校;人文课程;合训学员一、世界史要论课程的基本地位和目标(一)课程的基本地位和作用世界史要论是一门面向军队院校本科合训学员开设的人文社科基教育必修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夯实学员人文基础,培养学员人文素养,提升学员人文精神的一门课程。
世界史要论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对学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世界史教育,引导学员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理论和方法,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发展线索、世界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培养学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世界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
通过世界史要论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基本内容,理解世界历史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员的全球史观、宏观历史视野和观察问题的世界眼光;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世界历史问题,能够从世界历史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做到以史鉴今,为军校合训学员人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能力目标1.发现和筛选、吸收各种世界史信息的能力。
熟悉世界史文献检索方法,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世界史图书和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判别、分析各类世界史信息的能力。
鼓励学员课外阅读外文世界史资料,初步具备通过外文文献获得信息的能力。
2.运用世界史理论分析和研究世界历史问题的能力。
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透过表象掌握本质,深入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对世界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
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具备在世界视野下观察问题的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研修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 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 • 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 学生评价改革探索 •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传承历史文化
历史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识 国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 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 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 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策略分享
01
情境教学法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
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
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02
问题式教学法
参加学术会议和培
训
积极参加历史教育领域的学术会 议和培训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 理念和方法,拓宽学术视野和思 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
教材使用指导
针对选用的历史教材,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导,包 括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解析等,帮助教师 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
多媒体教学素材收集与整理
收集与整理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素 材,建立素材库,方便教师随时调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素材,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评价与教学脱节
传统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评 价结果,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 反馈和指导,不利于教师和学生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过程性评价方法尝试
世界史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世界史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世界史教学的专业讲座,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世界史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世界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世界史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塑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世界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具有积极作用。
二、世界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世界史的基本知识。
2. 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 活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世界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4. 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世界史。
5.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世界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1. 教学内容繁杂,难以把握重点世界史教学内容繁杂,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筛选重点,以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
2. 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低部分学生对世界史缺乏兴趣,导致课堂参与度低。
世界史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
二、 世界 史专 业实 施双 语教学 的意 义
“ 语 教 学 ” 自双 语 现 象 (inulm) 指 双 源 bl gai , i s
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 言现象。英 国朗
曼 出版社 出版 的《 朗曼 应 用语 言 学词 典 》 给 的定 所
义是 : eueo ascn ri ag aei c ol t s f eo df eg l ug nsho h o n n
早在 20 年 8月 , 国教 育部就 发 布 了《 于 01 我 关 加 强高 等学校本 科教 学工 作 , 高教学 质 量的若 干 提
学 校使用 一种 不是 学生在 家 使用 的语 言进 行教 学 , 这种 模式 称之 为沉 浸型双 语教 学 , 有人 称之 为浸 也 透 型双语 教 学 。 ( ) 生 刚 进 入 学 校 时 使 用 本 族 2学
用 母语 , 后 逐 步 转 变 为 只 使 用 第 二 语 言 进 行 教 然 学, 这种 模式 称之 为过 渡型双 语教 学 。
我 国的 “ 双语 教学 ” 主要 是 指用 一 门外 语 ( , 除
河 南大 学 作为 一 所 拥有 百 年历 史 的 高校 也 投 入 到这场 “ 改革 热潮 ” 中。伴 随 河南 大 学这 一 时 期 院 系的调 整 , 界 史 专 业 从 历 史 学 专 业 中 独立 出 世
历史校本课程
隐形的历史校本课程是指历史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 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的‘课程扩张’倾向。” 表现形 式有: (1)拓宽课程范围。在实施国家课程中,历史教师有 意无意的使全班同学的学习范围超越国家课程规定的 界限。如讲授一些没被编入国家课程的乡土内容,比 如:当地的风俗、历史遗迹、著名人物、乡土文化、 地方方言等。还比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最 新史学动态。或把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知识综合起 来。或补充国家课程中欠缺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适应个别需要。历史教师自觉不自觉的利用课余 时间,对优秀学生“吃不饱”现象“开小灶”。 (3)发挥创新意识。历史教师依据自己的学业水平、 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风格、洞察力和想象力, 从不同角度对国家课程提出独特的见解,使之更加适 合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 以上的隐性历史校本课程有人将之比喻为“口袋课 程”,它具有随意性、偶然性、独家性,教师可以信
三 新时期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
3.1新课改对历史校本课程提出的要求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 快,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在世界范 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如何保持 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可回避 的话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 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 新的任务。
1.3 历史校本课程
历史校本课程就是由历史教师基于所在学 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个性需要和本校的 资源优势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并不冲突,是对国家课程也 就是狭义上的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
历史校本课程可分为显性的校本课程和隐性的 校本课程
显性的校本课程指那些由全体、部分或个别历 史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也就是表露 的课程。
基于价值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重建——高校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基于价值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重建——高校世界现代设计史
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陶珂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14
【摘要】由于教学内容难以与学生的实操能力产生联系,一些高校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功利化改革倾向,导致课程定
位错位、史学功能弱化等。
该文通过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观念,以价值导向为教学
目标之一,力图改变上述教学体系构建中的不良现象,并运用本杰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对课程思政的植入原理及其在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中的运用作出阐释。
【总页数】4页(P130-132)
【作者】陶珂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形式改革
2.架起忧愁河上的金桥--关于高校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方式的探索
3.课程建设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推进
\r——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例4.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r——西
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及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实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摘要】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史教学应树立学生主体性意识,发挥个别化教学优势,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史专业;个别化教学;主体性;教学有效性在多年的世界史专业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普遍反映:世界古代史涉及国家、地区众多,历史发展进程交叉、混乱,年代久远,理解抽象,记忆困难;近现代以来,世界在一体化、整体化中包含丰富的多样性,世界越来越复杂,世界史很难;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班级集体教学不能有效照顾到个体差异。
因此,学生对世界史学习的兴趣没有对中国史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
然而,在当今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全球化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中世界史内容比例有所增加,2011年世界史也升级为一级学科,这既使各高校的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呈现广阔乐观的发展前景,也对世界史教学提出了挑战。
针对长期以来高校世界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史学界展开了关于世界史专业课程调整、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讨和实践,各课程的教学者也对各自的教学探索和经验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为世界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方法的指导。
但是讨论者们主要着眼于宏观的学科体系和教师教学,较少以学生为主体来思考问题。
因此,本文以学生为视角,探讨世界史教学中个别化教学的重要以及如何通过个别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理想的大学教学,以提高世界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学生主体性意识、发挥个别化教学优势长久以来,大学教学的目的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教学的本质应该是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对于世界史教学来说,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此基础上,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宽广的世界主义胸怀和人文道德情怀。
如何使以能力和素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实现?影响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环境、教师水平、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等,除此之外,还有学生的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院校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
会议还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为此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1]。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培养学生正确祖国观、历史观及民族观有重要作用的历史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国内各主要民族院校均设置历史学专业。
世界史课程是历史系本科生两大主修体系之一,对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以前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鉴于此,学习好世界史课程对来自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世界史课程内容时间跨度长、地理涵盖广、涉及知识面宽,而且学生基础相对中国史来说比较薄弱,因此,世界史在一些学生的观念中是一门“既洋又远,学起来困难,学了无用”的课程。
一、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特点民族院校由于多设置在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具有独特性。
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在校历史学专业学生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较多,且普遍来自偏远农村地区。
以贵州民族大学2015级历史学本科专业学生为例,在全部30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16人,占了一半还多,计有苗、侗、彝、土家、布依、仡佬等民族。
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者占了多数。
其次,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以世界史。
由于新课改后高中阶段历史学教材普遍改变了过往通史体例的编纂方法,而实行专题式教学。
固然增强了学生的問题意识,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深度,但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
尤其对于基础教育相对滞后的偏远民族地区学生来说,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一些初入学的大一新生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都搞不清楚。
相对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史内容,涵盖面更广、知识点更多、相对更难掌握的世界史课程则更是如此。
最后,学生英语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世界史学习的畏惧感。
由于种种原因,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较内地和沿海地区学生较差。
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历史学专业2012级的学生虽然已经临近毕业,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人数竟然还不足班级总人数的1/5。
据笔者了解,这远逊色于沿海和内地学生的四级通过率。
而且这还并非个案,正值三年级的2013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远低于其他地区同年级学生的通过率。
英语的掌握程度与世界史学习和研究有紧密的联系。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大学阶段的世界课程有天然的畏惧感和疏离感。
二、改革的措施据笔者了解,贵州民族大学的情况与其他地方民族院校的情况有类似之处。
据此,根据民族院校学生以上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通史教育,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
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离开专业基础知识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当今实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虽然是通史教育,但由于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史教育极为简化[3],世界史课程更是如此。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教材又是以专门史为体例的,造成不少学生对通史的了解可能仍然停留在初中所学阶段。
对中国通史及世界通史基本体系和发展脉络了解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其历史感的培养及对专门史内容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因此,针对民族院校历史系学生通史知识薄弱的特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通史知识教育就成为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试想一个学生倘若连凯撒的基本生平及其生活在罗马还是希腊时代都云里雾里,如何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民主与共和制度?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捷径可循。
对于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及主要文明及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学生必须予以掌握。
这些唯有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及学生的认真记忆和学习方才有效。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民族院校历史专业学生对世界史学习的畏惧感和疏离感,一方面要强调世界史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要实现这一点,则要改变过往照本宣科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相关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知识点为例。
教师可以在讲授时讲述殖民者所携带的天花病毒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致命影响及对殖民者殖民活动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问学生为什么是殖民者携带的病毒对当地土著人民造成了致命的影响而不是相反?这样的问题既与主题密切相关,同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又很新奇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具有很强的拓展性,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学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2.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
对多媒体设备的充分运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现在我国高校通用的世界史教材绝大多数都没有地图和图片,实际上为世界史教学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辅以相关图片、地图和影像资料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美国独立战争这一知识点为例,讲授时教师除了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以相关地图和图片之外,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反映这段时期历史的影片,如《爱国者》等。
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就该电影的历史背景、与教材相对应的一些细节及电影所反映的主旨等与学生展开探讨。
这样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讲授方式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知识掌握及问题探讨方面也有诸多优势。
(三)适当引入学术前沿问题,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强化科研意识。
对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除了努力补足基础知识方面的差距外,还必须接受一定的学术训练。
只有这样,毕业后才能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才能为日后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对大部分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前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基本都可找到一份中学教师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的飞速发展及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大学期间在外省就读的学生也纷纷回到家乡找工作。
而且他们面临的不只是本科生的竞争,许多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加入竞争的行列。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四年学习生涯中仅仅满足于掌握教材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不满足于教材上的固定答案,鼓励其在历史问题上多解与创新[4]。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系统讲授基础知识之余,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学术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举例来说,现在大部分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世界史教材均是由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
这套教材突出的特點就是体现了吴于廑先生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整体史观”。
“整体史观”是迄今为止国内史学界在世界史体系构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5]。
吴先生在该套教材的序言中重点阐述了对“整体史观”的认识。
因此,要想加深学生对该套教材内容的掌握,教师就有必要对当今学界的几种世界史体系如五种社会形态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及近来颇为流行的全球史观等进行介绍和对比。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修养,并加深其对历史学这门学科的认识。
三、结语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放眼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文化历经时间的洗礼一成不变。
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而更有生命力。
尤其在当今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
鉴于此,针对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就成为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史学人才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9-30.[2]张卓鸿.专题体例下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的思考与建构[J].历史教学问题,2014(5).[3]宋颂.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专题教学定位[J].历史教学,2011(7).[4]阎照祥.世界史教学问题的多解与创新[J].历史教学,2009(24).[5]王晓辉.国内史学界对“欧洲中心论”的反思及其认识误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民委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院校历史学专业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1506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