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有一些问题经常出现,成为考生备考的重点。

本文将选取一些中国古代史的高考题,进行解析和讨论,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1. 题目: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国时期,消除了割据和争霸局面,为中国历史进入统一的大一统时期奠定了基础。

这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先决条件。

其次,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法制和货币制度,为后来王朝统治提供了制度基础。

同时,秦朝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和始皇陵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工程,推动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展。

再次,秦朝的统一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度,确立了世卿世禄制度,打破了封建势力,推动了社会的社会流动性和社会阶层的变迁。

同时,在文化方面,秦朝规定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车轮制度,为后来的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题目: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请谈谈你对唐朝的看法。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在政治方面,唐朝建立了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帝国。

唐太宗贞观之治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

同时,唐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其次,在经济方面,唐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的盛世农业政策,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唐朝的商业繁荣,如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唐朝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再次,在文化方面,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第一题:请简要描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了争夺统一天下的权力,中国大陆出现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家,并且进行了长达250年的割据争斗。

这个时期的主要国家有:秦、赵、魏、楚、燕、韩和齐。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它的每个国家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紧张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每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实力,以期在这场大乱中获得胜利。

然而,战国时期中国的乱世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的兴起,如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墨家的墨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题:请解释秦始皇统一中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首先,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726个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和统一。

这种行政制度成为中国政治的基础,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其次,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工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陵墓群。

万里长城加强了中国北方的防御体系,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重要保障。

陵墓群的修建则彰显了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和权威。

此外,秦始皇还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一地一官制,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标准,统一文字和法律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第三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重要经济变革。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经济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次是商周时期的青铜时代经济和宋元明时期的市场经济。

青铜时代经济是指商代和周代的经济状况。

在此期间,青铜器的制造和交易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经济活动,对社会财富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青铜器的生产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得专门从事青铜器生产和销售的商人阶级得到了崛起。

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高考题(选择题——教师版)

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高考题(选择题——教师版)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1分)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1分)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3分)3、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5、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D.《离骚》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所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 C.《庄子》D.《离骚》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8、“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9、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10、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1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C.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科举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世袭制,使得社会阶层不再固化。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B.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贸易往来C.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D.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贸易往来以及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并非寻找建文帝。

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对内平定三藩之乱,对外抵御外敌入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直接引起的B.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引起的C.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引起的D.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和父亲共同引起的答案:B解析: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时期遗留的问题引起的。

5.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C.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现代化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并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卷01 中国古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1 中国古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1·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2022年全国乙卷)1.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

故选A 项。

(2022年全国甲卷)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

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1年全国乙卷)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社会等级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填空题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

4.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___。

答案:清朝解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屈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01-06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

01-06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先秦)

01-06高考题分章节第一章:先秦1.(01全国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2.(01上海1)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平王东迁3.(01广东1)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A.蚌制工具B.木制工具C.石制工具D.铜制工具4.(01江浙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5.(01全国春季2)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6.(02上海历史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 盘庚迁殷B 牧野之战C 周公东征D 共和行政7.(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8.(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9. (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0.(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11.(03江苏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12.(03江苏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13.(04江苏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A.夏、商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14.(04全国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5.(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B.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隋朝C.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D. 科举制度在清朝被废除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因此,选项D中的“清朝被废除”是不正确的。

2.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而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新文化运动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是倡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立即实现民主共和,而是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4.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成立了中华民国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思想的觉醒,而非成立了中华民国。

古代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2. 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朝,终于________朝。

答案:隋;清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科目?A. 经义B. 诗词C. 算术D. 策论答案:C2.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第一名被称为: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会元答案:A三、简答题1. 简述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它打破了世袭制和门阀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古代科举考试的流程。

答案: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由各州县举行,选拔出秀才;会试由中央政府主持,选拔出举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出进士,并确定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

四、论述题1. 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

再次,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

最后,科举制度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考试内容过于偏重文学,忽视了实用技能的培养,以及考试舞弊等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科举考试中的公平性问题。

材料:某年科举考试,一位出身贫寒的考生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了乡试和会试,但在殿试中却因为考官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名次。

答案:科举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但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

材料中的考生虽然通过了前两轮考试,但在殿试中却因为考官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名次,这反映出科举考试中仍然存在权力和关系的影响。

为了提高科举考试的公平性,需要加强对考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六、作文题1. 以“科举考试与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比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考历史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
1. 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性战争发生在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唐朝
2. 下列哪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立过庙号的人?
A. 刘秀
B. 汉武帝
C. 曹操
D. 朱元璋
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发起侵略?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北洋水师的建立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4. 以下哪个人物对中国对外贸易有重要影响?
A. 高麗興王
B. 鄭和
C. 李自成
D. 慈禧太后
5. 下列哪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军事家?
A. 司马迁
B. 袁世凯
C. 傅作义
D. 岳飞
6. 古代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哪一部?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春秋"
D. "左传"
7.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8. 以下哪个人是中国古代"孔子-孟子"一派的思想家?
A. 荀子
B. 墨子
C. 周敦颐
D. 王安石
9. 下列哪个朝代通过修建长城来防御北方民族入侵?
A. 唐朝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
1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文化大革命。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A. 西周B. 春秋时期C. 秦朝D. 战国时期答案:C2.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A. 仁B. 理C. 道D. 心答案:A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哪一个?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B4. "唐宋八大家"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是什么?A. 诗B. 散文C. 戏剧D. 小说答案:A5. 下列哪个古代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A. 周朝B. 商朝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朝答案:A二、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全国统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科举制度。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正确答案是宋朝。

5.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封建农民起义的影响。

答案:封建农民起义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起义军的崛起使得封建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引发了朝代更迭。

其次,封建农民起义的发生导致了农民的觉醒和意识觉悟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民阶级的发展和士农工商阶级的分化。

此外,起义军成立了一些独立政权,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解释什么是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它通过举行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经典文化和政治理论,考试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让士人具备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再仅依赖出身和家族背景。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也使得士人的地位得到提升。

3. 解释"天人合一"的思想。

答案:"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念。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LtD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1.〔2021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异;在经济兴旺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异明显。

这说明A.经济开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21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3.〔2021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那么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4.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5.〔2021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外乡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6.〔202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7.〔2021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成认。

高考历史题及解析

高考历史题及解析

高考历史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发明的B. 火药最初用于军事是在唐朝C. 指南针在宋代开始被用于航海导航D.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的毕升发明的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选项A中,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他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实用,但并非发明者。

选项B 中,火药的发明时间早于唐朝,但其在军事上的应用确实是从唐朝开始的。

选项C中,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但真正用于航海导航是在宋代。

选项D中,活字印刷术确实是由北宋的毕升发明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D。

2.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 禁止传教士在中国传教C. 限制与外国的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解析: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控制,禁止或限制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教士活动的限制。

这一政策导致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减少,影响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填空题1.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涌现了众多学派,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是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派是儒家。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对后世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是“儒家”。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解析: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在清朝光绪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试图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特别是慈禧太后的干预,改革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派缺乏足够的政治力量和军事支持,以及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措施过于急进,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民众的接受程度。

四、论述题1. 论述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高考历史题目

高考历史题目

高考历史题目1. 请阐述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而成。

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秦朝实行集权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实现了全国的一元化管理。

这为后来的汉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也影响了中国封建政治的发展方向。

其次,在经济上,秦朝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和法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法律法规,为后来的统一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再者,在文化上,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统一政策,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推行了文字的标准化,也建立了统一的文字体系,对中国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在经济和文化上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些影响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解释夏、商、周三代的朝代特点及演变。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

这三代的朝代特点及演变如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代,夏朝的朝代特点是以尧舜为代表的君主制,实行了世袭的政治制度,实行了一些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考试制度、祭祀制度等,开创了中国的封建政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商朝的朝代特点是以商汤、武丁为代表的朝代,实行了君主制,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建国制度、考试制度、祭祀制度等,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1046年,周朝的朝代特点是以周武王、周文王为代表的朝代,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建国制度、考试制度、祭祀制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积极影响?A. 农业生产B. 文化发展C. 军事建设D. 经济繁荣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三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术答案:A4. 清朝康熙年间,曾有哪位皇帝亲自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A. 乾隆B. 雍正C. 顺治D. 康熙答案:D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印刷术。

答案:指南针、火药2.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而_______被誉为“诗圣”。

答案:杜甫...(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在1898年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改革官制,裁汰冗员;改革财政,实行节约;改革军制,建立新军等。

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的干预,以及变法派内部的分歧等。

2.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这一政策对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史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中国古代史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中国古代史高中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以下哪项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A. 诗词歌赋B. 经史子集C. 武艺骑射D. 法律条文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A. 孟尝君B. 春申君C. 信陵君D. 范蠡二、填空题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__和火药。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及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汉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异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郡县制2. B. 经史子集3. D. 范蠡二、填空题1. 指南针、火药2. 《诗经》三、简答题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指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文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除了其他学派的官职,只保留儒家学派的官职,使儒家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这一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和教育。

四、论述题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均田制,减轻赋税;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吏;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对外采取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贞观之治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唐朝强盛的基础,也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五、材料分析题秦汉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强调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具体措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卷2一、选择题(每题1.5分)1. 下列对“盛世局面”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 政治清明, 府库弃盈, 百姓家给人足B. 封建剥削大大减轻, 农民的负担已微不足道C. 封建剥削有所减轻, 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D. 盛世局面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2.《吕氏春秋·博大览》中说: “凡先王之法, 有要于时也。

时不与法俱在, 法虽今而在, 犹若不可法。

”下列历史事件不合上述观点的是A. 商鞅变法B.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C. 王莽改制D. 周世宗改革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B. 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C.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D.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4. 下列改革, 促进社会形态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周世宗改革③王安石变法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5.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 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 大地主的特以问题C. 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6.王安石说: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已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 ……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同之谓也。

”他认为A. 国家兴衰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才B. 社会安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C. 培养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D. 统治者的专权昏乱必然造成国家衰败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有经历多次改革。

据此回答第1~11题:7、西汉时期田租较轻, 甚至有十多年不收田租, 这意味着:A、休养生息政策得到长期维持B.农民负担大为减轻甚至没有负担C.田租在西汉税收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D.西汉统治者提倡节俭, 财政开支很少, 不需要大量收税8、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 A、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B.使农民获得了少量土地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缓和了严重的阶级矛盾9、唐朝后期, 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 实行两税法, 从而推动我国赋税制度重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 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6.(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ﻩ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19.(2013年四川高考3题)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17.(2013年四川高考2题)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18.(2013年天津高考2题)“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5.(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16.(2013年福建高考15题)《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 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5.(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 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12.(2013年山东高考9题)《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13.(2013年山东高考11题)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 作者:
———————————————————————————————— 日期: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7.(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8.(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9.(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2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0.(2013年重庆高考5题)《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1.(2013年江苏高考5题)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4.(2013年江苏高考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