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第二十七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讲练结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9:4.1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9:4.1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2.南方与北方 (1)分界线:_秦__岭__—__淮__河__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比较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跨三大温度带,平__原__面积广 _热__量__丰富,水分充足,_有__色__金__
优势 阔,森林、_煤__炭__、石油、_铁__矿__ _属__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
等资源丰富
工业实力强、种类齐全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 产业比重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有内河运 输,通达性好
限制性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
因素 土流失严重
形破碎
面临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
问题 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 地关系日趋紧张
资源 等资源丰富
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运输
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 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重工业、能源基地 第二产业比重大,调整产 业结构任务紧迫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 铁路网稠密
角洲和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农业生 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 南南部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第二十七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区域发展差异
[识记—基础梳理] 1.四大地区的差异
(1)划分依据:_自__然__条__件_、经济基础、_发__展__水__平__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__科__技__产__业__和_第__三__产__业__相对发达, 东北地区以_重__化__工__业__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_农__业__经__济__在国民经济中 还占有较大比重。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27讲 区域经济联系考点一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1~2题。

1.表格中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表格中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比较可知,A项错。

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比较可知,B项错。

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C项正确。

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不一致,D项错。

第2题,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项错误。

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项错。

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C项错;黑龙江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9.2《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9.2《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必修3)

9.2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读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B.M为能源,N为技术C.M为技术,N为资金D.M为信息,N为零部件2.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1~2.解析第1题,甲代表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能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能源和劳动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为黄土高原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

第2题,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会增加乙地的就业机会,促进乙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由于钢铁厂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故对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不大。

答案 1.B2.C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3~4题。

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A.原料、燃料丰富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D.重视科技投入3~4.解析第3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汽车产业第一次转移是从欧洲到美国,美国此时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第4题,丙地位于日本,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重视科技投入,吸引了汽车产业的转移。

答案 3.B4.D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

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6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课件鲁教版201809301109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6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课件鲁教版201809301109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 典型的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_气候 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 以_草__地___为主,植物种类比
多样
日本少
水文
河流_短___小__湍__急__,不利于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 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年降水量大 干燥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以__森__林__为 以荒漠为主,部分为 主要是草原、荒

植被 主,种类繁多
草原,生物种类较少 漠与高山__草__甸__

多为森林植被

土壤发育程度很
土壤 下发育的土 有机质含量低

差,土层浅薄
壤,较肥沃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三大经济地带在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上存在很大差
异,具体比较如下: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主要农业基地、工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能源、原材料不
东部 业区,交通尤其是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
足,环境污染严
经济 海运便利,城市化、
农业,发挥技术创新
重,江河下游多
地带 工业化、国际化水
优势,产品向
平高
洪涝灾害
4.区域的类型
类型
含义
举例
均质区
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 _一__致___性__的区域
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 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 田农业区
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 功能区 些方面的__相__关__性__或内 城市经济区、辽中南工业区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

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区域发展差异(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识记—基础梳理]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2.南方与北方(1)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比较(1)范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字母代表的省区简称:A内蒙古;B川或蜀;C藏;D贵或黔。

(2)西部地区优势及不足①优势: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

②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意义①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②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③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④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理解—要点突破]1.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比较考向1 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题) 【导学号:9204011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1.BD 2.AB[第1题,B对:读图可知,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趋势。

高三地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湘教版必修3

高三地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湘教版必修3

较高 发达

发展基础 发展早基础好 经
济 产业结构
较合理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便捷、海 陆联运方便
较低
欠发达
较低 发展较晚,
基础较差 不合理
交通通达度 低、交通不
便
精品课件
1.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主要的农业 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 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 化的优势
开放程度高__,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吸纳外资能 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
力强__
联系,与周边国家进行
广泛的经贸合作
精品课件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 资力度。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 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 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自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 候
特 征
植被
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 雨林
土壤
广泛分布棕壤和黄 土
红壤、砖红壤
水文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精品课件
以铁路干线和公 以铁路干线和公路
交通 路交通为主,通 交通为主,兼有内
差 工业 以_轻__型__或轻重混 产业为主;中部地
异 结构 合型产业为主 带: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精品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课时作业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课时作业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2017·河北省三市联考)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m,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

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

据此,完成1~2题。

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 B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第1题,死海主要由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死海即乙湖夏季水位最低。

第2题,图中①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②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

(2017·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5.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第3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

第4题,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

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第5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3第1章第2讲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3第1章第2讲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第2讲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一、选择题读世界甲乙两半岛图,回答1~3题。

1.两半岛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有()。

A.地处亚欧大陆西岸的大洲分界线附近B.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C.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面积狭小D.气候单一,植被以草类为主2.下面不属于乙半岛的传统生产部门的是()。

A.森林加工B.铁矿开采C.海洋渔业D.石油开采3.我国福建省漳州市计划以甲图中“迪拜棕榈岛”为蓝本,打造中国的“海上伊甸园”,对两地填海造陆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中差异最大的是( )。

A.地质条件B.海水运动C.强热带风暴D.淡水的来源答案 1.C 2.D 3.C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4~5题。

4.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

A.东部B.中部C.西部D.无法判断5.图中信息反映出()。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答案 4.A 5.A读下图,回答6~7题。

6.上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解析根据位置可以判断,三条铁路线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答案 B7.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解析华北平原地区严重缺水,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现在实施的措施是南水北调工程。

答案 A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8~9题。

8.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9.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区域与区域差异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区域与区域差异课件鲁教版

人口
城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的差异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探究 命题点 区域差异的比较 2.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27-7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7-8为江苏省简图。
图27-7
图27-8
因素 农业 差异的形成原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的差异,市 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的 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的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 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的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的差 异
图B27-1
教师备用习题
1. “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 [解析]陕西关中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暖温带
A.降水较少
C.暴雨频发
B.高温多雨
D.冬雨夏干
半湿润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
短缺,而当地人口众多,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 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便于收集利用,即 “肥水不流外人田”。
考点互动探究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对 两岸之间交通的阻隔,导致两岸之
岸地区
(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间交通不便、联系较少,故习惯上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经济发展(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经济发展(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经济发展(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经济发展一、单选题上游度指数指一国某部门产品在达到最终需求之前还需要经历的生产阶段的数目。

如果产品被直接用作最终需求,则该产品的上游度指数为1。

一般而言,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

下表示意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变化表明A.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B.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多为最终消费品C.化学品和化工产品部门较多从事终端产品的组装D.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在不断提升2.根据上游度指数变化推测,2009—2011年可能发生了A.全球经济衰退B.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C.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D.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3.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指数,应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和出口更多组装品B.增加部门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国内增加值C.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积极扶持第三产业D.减少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比重【答案】1. A 2. A 3. B【解析】1.上游度指数越高,该产品离最终需求越远,越偏向为中间投入品,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越高。

根据表格数值,1995—2011年我国部分制造业部门上游度指数变化表明,食品、饮料和烟草部门产品上游度增大,说明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多,A对。

表格中上游度,木材、木材产品和软木部门产品没有最终消费品,B错。

化学品1 / 16和化工产品部门较多从事中间投入品,C错。

机械产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变化不明显,D错。

2.根据上游度指数变化推测,2009—2011年表格中产品上游度下降,可能发生了全球经济衰退,A对。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走低、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是产品上游度增大的因素,B、C、D错。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7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7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21页)一、选择题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1~2题。

1.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1.B 2.C[第1题,甲为德国,乙为我国湖南省。

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2题,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2018·福建厦门一中测试)读我国某类工业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112】3.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煤炭工业B.电力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D.高技术产业4.该工业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①改善环境质量②提供居民食品③加快产业升级④提供能源保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B 4.D[第3题,图中工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及珠江上游地区和内蒙古、山西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这些地区的火电、水电丰富,适宜发展电力工业,选B。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工业品为电力,输入东部地区会减少东部地区化石能源使用量,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为东部地区提供丰富的能源,①④对。

而该工业产品为电能,不是食品工业,②错。

西电东送对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无关,③错。

选D。

] (2018·河北唐山市模拟)在一定区域内,某地理事物的重心是指其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各个方向的发展相对于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十七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二十七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高新技术 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 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_________ 传统工业 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 地区,仍然是以 _________
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开放程度高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___________
严重等 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产业结构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对外开放、推进________ 生态环境 调整_________ 外向型 等 改善________
经济建设,治理环境污染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3.西部大开发 (1)范围
内蒙古 ; 西部地区 12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字母代表的省区简称: A_______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 社 农业生产 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会 经 工业生产 重工业、能源基地 济 第二产业比重大,调整产 条 产业结构 业结构任务紧迫 件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 交通运输 铁路网稠密 限制性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 因素 土流失严重 面临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 问题 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 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经贸合作 。 _________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2.南方与北方
秦岭—淮河一线。 (1)分界线:___________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比较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平原面积广 地跨三大温度带,____
优势
热量 丰富, 有色金 _____ 水分充足, _______
煤炭 、石油、_____ 铁矿 ___ 属 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 阔,森林、_____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26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26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第26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考对本讲的考查多以跨区域地理事件,如“一带一路”、某交通线等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图、统计图辅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或不同区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差异的比较。

以综合题为主。

区域的特征1.区域的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区域的划分(1)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按某一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4.区域的类型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辽中南工业区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5.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实践意义:区域开发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实例Ⅰ:青藏高原的整体性实例Ⅱ:西北地区的整体性(2)差异性①含义: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②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

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区域的含义2。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

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2。

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

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

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温馨提示】“区域"和“地域”的异同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4.区域的特征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社会经济差异.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矿产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似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临海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答案】B【解析】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限制了农业生产活动。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形成了高原上特有的河谷农业。

D正确。

2.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联系性【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故选A。

3.有关区域发展到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答案】A【解析】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4.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A.北部的五大湖区B.东北部工业发达区C.东西沿海平原区D.南部和西部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由于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相对于北部地区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故称为阳光地带。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再生阶段D.转型阶段6.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可能出现的是()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5. A 6. B【解析】5.由题干中一片茫芒荒原,人烟稀少”这句话反映了英语当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微弱,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区域发展差异[识记—基础梳理]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2.南方与北方(1)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比较3.(1)范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字母代表的省区简称:A内蒙古;B川或蜀;C藏;D 贵或黔。

(2)西部地区优势及不足①优势: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

②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意义①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②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③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④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理解—要点突破]1.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比较2.考向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1.BD 2.AB[第1题,B对:读图可知,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趋势。

D 对:读图可知,1978~1990年,表示西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柱状与表示全国平均水平的虚线基本平齐。

A错:读图可知,2000~2015年,中西部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东部。

C错:读图可知,1978~1990年,人均GDP年均增速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

第2题,A、B对:图中显示,三个时段东中西部的人均GDP年均增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首先发力,中西部地区后来居上,这是改革开放对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性的体现。

其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C错:由于我国人口、经济的重心都在东部,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

D错: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5年这一时段,虽然中西部人均GDP年均增速已经赶超东部,但其发展水平依然低于东部。

] (2016·浙江高考)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 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3~4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思维流程]3.B 4.A[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坐标轴的含义。

读图可知,山西人均GDP 低于湖北,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选项A错误。

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选项B正确。

湖北人均GDP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选项C错误。

广西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选项D错误。

第4题,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相适应。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万元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选项A正确。

广西万元产值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也不合适,选项B错误。

上海和江苏经济技术水平较高,资源和能源都比较缺乏,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工业,选项C错误。

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不利于降低能耗,选项D错误。

]考向2我国南北方的差异5.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图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但光照充足。

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

[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这几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6~8题。

6.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7.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6.B7.B8.C[第6题,读对联分析,“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苍松雪岭是黑龙江的特征,①是黑龙江。

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是内蒙古的特征。

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是海南省。

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是云南省的特征,所以B对。

第7题,上述四省区的云南和海南位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季相变化不明显,③④对。

黑龙江、内蒙古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①②错。

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与前面分析的省区判断,黑龙江的东北平原是冲积平原,内蒙古有沙漠分布,海南岛有海蚀崖景观,云南有云贵高原,是石灰岩高原,有溶洞群景观,C对。

][答题模板]区域差异比较类题目(1)自然地理要素差异(2)(对应学生用书第159页)[识记—基础梳理]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2.资源跨区域调配(1)南水北调(2)①工程起止点⎩⎨⎧主体: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分支: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②(3)西电东送①我国水能分布特点: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②西电东送的三线工程(4)①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地理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②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3.产业转移(1)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①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低级阶级→重化工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生产规模小,对环境破坏小→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产业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②从地域分布来看: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理解—要点突破]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2. (1)产业转移的规律 ①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②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4)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①路线:②主要驱动因素:a.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b.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c.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完成1~2题。

1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解图流程][答案] 1.B 2.D3.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本题只讨论“有利影响”,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可以增加和稳定湖泊的水量,有利于水质的改善、有利于调节局地小气候。

第(2)题,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应关停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实行清洁生产,并做好污水的处理工作。

[答案](1)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