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揭秘古代历史上节度使权利到底有多大?

合集下载

唐朝到底是怎样规定节度使权力的?

唐朝到底是怎样规定节度使权力的?

唐朝到底是怎样规定节度使权力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暨唐天宝十四年载,安禄山于范阳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破潼关、陷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八年后,安史叛军先后或被剿灭、或投降,乍一看战乱似乎结束了,但实际上天下却陷入了藩镇割据,一直到唐朝覆灭也未能改变这种状况。

要说到藩镇割据就不得不提到各个藩镇的节度使,那么节度使到底具有怎样的权力,为何可以割据一方呢?安史之乱节度使作为一种“使职”,最初并不是唐朝的一个正式设置的官员职务,其最早出现于唐高宗时期,但那时“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尤未以命官”,随后唐睿宗景云元年皇帝任命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次年,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才有了节度使从一个称谓转变成了朝廷文书中正式明确的职务。

不过此时的节度使和唐初的都督、大总管并无太大区别。

节度使权力的变化发端于唐天宝时期。

史载:“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

所谓采访使,其实是唐朝时将天下分为了十个道,采访使是每个道的监察官员,掌举劾所属州县官吏,类似于西汉时每个州的刺史。

从这个采访使的职责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其权力是相当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决定一个地方官的升迁、罢黜问题。

因此天宝时期的节度使开始相当于是军政一把抓了,间接获得了掌管地方州县事务的权力。

但这还只是节度使权力扩大的第一步。

随后,以安禄山为代表的节度使们又先后兼任了“支度使”、“营田使”,所谓“支度使”是掌管地方财政、“营田使”是掌管地方的营田和屯田事务。

这时的节度使们才是彻底掌控了地方的军权、政权、和财权,后世史书上称之为“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十镇节度使所以,并不是节度使本身的权力过大,以至于必然叛乱。

而是由于唐玄宗自己不断给予节度使们过多的兼职,导致其权力范围越来越大。

但就是算是这样,节度使们依然不敢轻易叛乱,因为任何一镇节度使的辖区体量相比整个唐朝的体量而言还是太小。

唐代宪宗元和年间的节度使

唐代宪宗元和年间的节度使

唐代宪宗元和年间的节度使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节度使是唐朝政权中的重要职位。

他们是地方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负责维护边疆安全和管理地方事务。

本文将介绍唐代宪宗元和年间的节度使的背景、职责和影响。

一、背景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节度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唐朝初期,节度使制度起源于安史之乱后的军事改革,旨在加强地方军事力量的统一和集中。

而到了宪宗元和年间,节度使制度已经成为唐朝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度使的权力和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职责1. 维护边疆安全:节度使是边疆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防御外敌入侵和维护边境安全。

他们统领辖区内的军队,组织训练士兵,修筑城墙和堡垒,保障边疆的稳定和安全。

2. 管理地方事务:节度使不仅负责军事事务,还承担着地方行政管理的职责。

他们管理辖区内的土地、人口和财产,制定和执行地方政策,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

3. 征收赋税:节度使有权征收辖区内的赋税和其他财政收入。

他们负责确定税收额度,监督税收征收和使用,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合理运用。

4. 招募士兵:节度使有权招募和管理辖区内的士兵。

他们负责选拔和培训士兵,组织军队的编制和调动,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三、影响1. 地方军事力量的强化:节度使制度的实施,使得地方军事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强化。

节度使作为地方军事长官,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边疆安全威胁,提高边疆地区的防御能力。

2. 地方行政管理的改善:节度使不仅负责军事事务,还承担着地方行政管理的职责。

他们通过制定和执行地方政策,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改善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地方经济的发展:节度使有权征收赋税和管理财政收入,这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节度使通过合理征收和使用财政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4. 地方文化的繁荣:节度使制度的实施,使得地方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节度使作为地方的最高长官,能够支持和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浅谈节度使制度,它见证了唐朝的兴盛和衰落

浅谈节度使制度,它见证了唐朝的兴盛和衰落

浅谈节度使制度,它见证了唐朝的兴盛和衰落说起节度使,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唐朝,想到安禄山,想到安史之乱。

其实节度使并不是唐朝才有的,它起源于北周,后面的朝代一直延续使用。

但是在唐朝,它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当时国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节度使制度见证了唐朝的兴盛,也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一、节度使的起源如果想深入的了解节度使,必须要了解当时的两个制度,一个是均田制,一个是府兵制。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荒芜的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府兵制:即中央设置军府,军队中的士兵从老百姓中挑选而来,闲时负责耕种,战时召集到一起,其实跟现在的民兵差不多。

节度使一开始的职责非常简单,就是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军事统帅,负责军需调动、管理屯田和军事、防御的军队首领,权限仅局限于军队,相当于现在的军区。

二、节度使的发展当时唐朝军事制度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行军”向“镇军”转变。

唐太宗时期,唐朝拥有当时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再加上唐太宗英勇善战,唐初先后击破了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昌国和漠北诸部高昌国。

至唐高宗时,国土面积扩至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达到唐朝历史最大范围。

但是随着唐太宗去世,周边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开始不断袭扰唐边境地区。

于是,唐政府变唐太宗时期的军事进攻战略为军事防御战略部署。

而当时全国近四分之三的兵力集中在了关中地区,面对游牧民族强大的骑兵队伍,唐政府疲于应付,为保证战斗力,政府主要兵力需要从关中地区向战事频发的边疆转移。

只有在边境军镇驻守常备军,才能防范来犯之敌。

因此府兵制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政府需要一批职业军人来代替初唐的府兵。

当时还有一个社会背景是,随着唐高宗、武后时代的发展,唐朝人口急剧增多,均田制也逐步失去意义,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大环境下,唐政府给予节度使地方征兵权,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各地可以在本地招聘士兵,同时也减少了当时流民和逃户的问题。

唐朝节度使

唐朝节度使

唐朝节度使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一个时期,而节度使则是唐朝政治体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

在唐朝的早期,政局不稳定,朝廷难以统一全国,于是采取了设立节度使的制度,以便分封地方军事指挥权。

在唐朝节度使的辖区内,他们拥有在军事、行政、经济等各方面实施完全独立的自治权力。

而在唐朝中晚期,节度使则逐渐演变为一种世袭制职位,成为地方势力的核心。

本文将介绍唐朝节度使的历史背景、职责、权力以及其在唐朝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历史背景1. 唐朝中央集权的局限性在唐朝初期,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较为弱。

随着唐朝的逐渐扩张和疆域的不断扩大,中央政府难以有效地管理各地事务,而地方豪强和军事势力日益壮大,成为割据一方的重要势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开始设立节度使。

2. 节度使的始创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展,唐朝节度使制度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初期,节度使是由朝廷派遣的官员来担任,负责地方军事指挥。

然而,随着官员不断更迭,地方功绩突出的节度使在朝廷的支持下逐渐发展为一种世袭职位,地方势力也逐渐形成。

二、节度使的职责1. 军事指挥节度使作为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统帅辖区内的兵马力量。

他们组织、训练和指挥军队,防御边境,镇压叛乱,保卫国家安全。

2. 行政管理除了军事职责外,节度使还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管理。

他们制定政策和法律,管理土地分配、税收和民生等事务,以维持地方的稳定与发展。

3. 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地方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节度使在辖区内开展了各种经济活动。

他们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商贸往来,扩大辖区的财富和影响力。

三、节度使的权力1. 军事权力节度使作为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拥有任免部下将领的权力,掌握兵马的编制和调动,对军队有着绝对的指挥权,可以自行制定军事计划和战略。

2. 行政自治权节度使在辖区内具有实行完全自治的权力,他们可以招募和管理属于自己的官员,制定行政政策和管理制度。

这使得他们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行政权力,发展地方。

唐朝节度使的职能

唐朝节度使的职能

唐朝节度使的职能唐朝节度使是唐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其职能涵盖了军事、行政、财政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唐朝节度使的职能。

一、军事职能作为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唐朝节度使的首要职责是维护边疆安全和平定内乱。

他们负责辖区内的军队组织、训练和指挥,保障边防稳定。

节度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动军队,组织边防巡逻,抵御外敌入侵。

此外,他们还负责制定军事计划,调配兵员和军需物资,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二、行政职能唐朝节度使不仅是军事指挥官,还是地方行政长官。

他们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政务事务,包括土地分配、税收征收、民众安置等。

节度使需要制定政策,协调各级官员,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

他们还要与邻近地区的官员保持联系,处理辖区内外的交流事务,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财政职能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唐朝节度使还负责财政管理。

他们需要掌握辖区内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制定财政预算,并监督财政运作。

节度使可以制定税收政策,征收各类税款,确保政府的财政收入。

同时,他们还要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保障军队运转和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行。

四、赋役职能唐朝节度使还承担着赋役职能。

他们需要确定赋税对象和额度,征收赋税,并监督地方官员的征税行为。

节度使还要组织劳役,安排民众从事农田开垦、修筑水利等劳动,为国家提供物质财富和军队粮草。

五、外交职能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唐朝节度使还需要处理外交事务。

他们需要与邻近地区的官员保持联系,协商解决边界争端和交流合作事宜。

节度使还要向朝廷汇报辖区内外的重要情况,接受朝廷的指示和命令。

六、司法职能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唐朝节度使还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力。

他们可以审判一些较为简单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节度使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督地方官员的执法行为。

唐朝节度使的职能主要包括军事、行政、财政、赋役、外交和司法等多个方面。

他们既是地方军事指挥官,又是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辖区内的军事、政务和财务管理。

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制度节度使制度是唐代建立的一种地方分权制度,是唐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度使,是指皇帝派遣的军事将领兼地方行政长官,主管军务和民政,对地方拥有绝对的军政权力。

节度使的任命有两个来源:一是皇帝直接任命,二是地方势力推举产生。

节度使的任期一般是三年,有时会终身任命。

唐初的节度使由皇帝的儿子兼任,后来逐渐改为将领拥有,节度使也逐渐成为世袭制度。

节度使制度的实施,对维护唐朝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地方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节度使制度增强了地方官员对抗地方豪强的能力。

唐朝中央政权衰弱后,地方豪强势力崛起,成为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但通过派遣节度使,设立分权的地方势力,增加地方官员的权限和优先权,加强了地方官员对抗地方豪强的能力。

其次,节度使制度增强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

唐朝时期,军队是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力量,但中央军队常常由宦官或亲信掌握,导致了军权混乱和政权危机。

而通过设立节度使制度,地方军队由节度使直接领导,强化了地方军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第三,节度使制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唐朝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

通过设立节度使制度,地方官员能够更好地管理地方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地方经济,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然而,节度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节度使权力过大,容易滋生地方割据。

一些权力强大的节度使往往在地方积聚势力,并且经常与中央政权发生冲突,甚至叛乱,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其次,节度使制度的设立,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加剧。

地方官员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中央政府的命令和调度,给中央政府施政带来困难。

综上所述,节度使制度是唐代建立的一种地方分权制度,虽然它在维护唐朝政权的稳定、增强地方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地方割据和中央地方矛盾等。

除了唐代,节度使制度在后来的历史上也多次出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说到节度使,不得不说一下这2位代表,一个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上学时期历史课本学过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呢,因为他的实力太过于强大,他是节度使,而且还是三个地方的节度使,简称三镇节度使。

另一位一位呢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在后周任职,担任过多个地方的节度使。

那么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官呢?先说一下节度使的前身,唐朝建立的时候,并没有给边境驻军,2国开战的时候,朝廷会临时组织军队前往作战,而军队的最高司令是行军大总管,比如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全权负责这个地方的军事大权。

唐朝是一个开疆扩土的朝代,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先后打败东西突厥部以后,疆土面积大增,边境一旦开战,从中原调遣军队的话已经来不及,就需要常年在西域驻扎军队,此时军镇形成。

但是军镇只有军事权,没有行政财政方面的权利,这样还是不利于作战,毕竟后勤保障也很重要的,这时候节度使就应运而生了。

朝廷任命的时候,会赐予一个旌节,也就是一个信符,标志而已(比如你到了一个地方,你说你节度使,如果没有旌节这个东西,那就没法证明你是节度使)这些人听从朝廷调度,时间一久,就成为了节度使,也就是接受节制调度的使者。

从公元713年开始,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玄宗初期设置了10个节度使,每个节度使管理若干个州,州下面有若干个县,节度使可以全权管理该地区的军事、民事、行政还有财政方面的大权了。

从上不难看出,节度使就相当于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司令,权利相当的大。

以唐朝时期安禄山为例,安禄山担任3个地区的节度使,分别是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同时还是节度使中实力最强的范阳节度使,难怪安禄山敢造反,因为有资本。

唐朝之所以灭亡,和后期的节度使有很大关系,唐末全国有大大小小50多个节度使,很多都不听从指挥,最后都自立为王了,这样才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这种局面类似于清末民初的那种情形,可以这么说吧,节度使和民国的军阀是一个道理。

历史趣谈谁是第一任女真节度使?女真族的节度使有何作用

历史趣谈谁是第一任女真节度使?女真族的节度使有何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谁是第一任女真节度使?女真族的节度使有何作

导语:在辽朝统治时期,辽国对生女真(当时称为女直)一共封赏了八个节度使(完颜盈歌时期出现一个鳖古部节度使,这是历史疑点)。

节度使,辽称太师,
在辽朝统治时期,辽国对生女真(当时称为女直)一共封赏了八个节度使(完颜盈歌时期出现一个鳖古部节度使,这是历史疑点)。

节度使,辽称太师,辽沿用唐朝吏治,是外派边境地区的大员,相当于从二品或正三品。

节度使虽然品阶不高,但职权特大,集军事行政于一身,是辽朝统治者能够给予异族最大的官。

说起辽朝封赏的第一任生女真节度使,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完颜部的乌古乃,却很少有人知道,最早被封赏的并不是乌太师,也不是盈歌太师,而是五国部盆奴里国的酋长(酋帅)拔乙门。

盆奴里、蒲奴里、蒲聂部在女真语都是一样的发音。

拔乙门,又称巴彦马勒,女真语是富贵平安的意思。

拔乙门之所以能被辽朝封为节度使,说明他的确不是平庸之辈。

他十六岁只身猎虎,十八岁拉铁弓能射二百五十步且力大精准,二十岁时力搏壮牛,是远近闻名的女真英雄。

本来,蒲聂部是生女真的大宗望族,部族极其骁勇彪悍,再加上有个能征善战的拔乙门,使蒲聂部如虎添翼。

据后人传说,拔乙门做人憨厚,胸纳四海,善交朋友,为人仗义。

虽然五国部生女真比较“生性”,但从来没有人与盆奴里为敌。

在辽兴宗时期,辽朝经常以催缴海东青(一种鹰隼猛禽)为名,派银牌天使到五国部搜刮名鹰、宝马、貂皮、生金、北珠(有史料称东珠)等贵重物资,以充实辽朝国库亏空,引起五国部众的强烈反抗。

本来辽
生活常识分享。

节度使名词解释

节度使名词解释

节度使名词解释节度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出现于唐代,直至五代十国时期才逐渐消失。

节度使一职的设立,是唐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而设立的。

节度使负责边疆防御、军事指挥和地方行政管理。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职责、制度演变等方面对节度使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历史背景唐朝时期,中央政权逐渐衰弱,边疆地区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唐朝开始设立节度使一职。

唐玄宗时期,设立了河东、河西、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淮南节度使等,节度使成为了唐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军事管辖的主要机构。

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五代时期,节度使分为正任节度使和副节度使,正任节度使负责军事指挥和地方行政管理,副节度使则负责军事指挥。

十国时期,节度使制度进一步完善,节度使的职责被明确为统帅军队、管理地方、办理政务等。

二、职责1.军事指挥节度使的主要职责是统帅辖区内的军队,维护边疆安全。

节度使需要制定作战计划、调配兵力、指挥作战等。

唐朝时期,节度使还需要负责对外战争,与外族作战。

唐代的节度使可以自行调兵遣将,不受朝廷的干涉。

2.地方行政管理节度使在辖区内还需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他需要处理民事案件、管理土地、颁布政令等。

节度使还需要负责税收、征兵等事宜。

节度使的治理能力和政绩,可以决定他是否能够继续担任节度使一职。

3.朝廷代表节度使还需要代表朝廷行使权力。

他需要向朝廷汇报辖区内的情况,接受朝廷的命令和调令。

节度使需要在辖区内维护朝廷的威信和权威。

三、制度演变1.唐代唐代的节度使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而设立的。

唐朝时期,节度使的权力很大,可以自行调兵遣将,不受朝廷的干涉。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有一个特点,就是节度使的职务是终身制的,只有在犯有重罪或者辞职的情况下才会被罢免。

2.五代十国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职责被明确为统帅军队、管理地方、办理政务等。

五代时期,节度使分为正任节度使和副节度使,正任节度使负责军事指挥和地方行政管理,副节度使则负责军事指挥。

节度使名词解释

节度使名词解释

节度使名词解释节度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主要出现在唐代、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

这个官职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当时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核心人物。

本文将对节度使的定义、历史、职责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节度使是唐代设立的一个官职,最初是掌管边疆军事的将领。

随着时代的变迁,节度使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官职,既有军事指挥的职责,也有政治和经济管理的职责。

节度使的权力范围很大,通常包括一定的行政区域和军队,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最高领导人。

二、历史节度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经常遭受外族侵扰,需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来维护边疆安全。

于是唐朝设立了节度使这个官职,让其负责边疆军事的指挥和管理。

唐朝时期,节度使的权力范围相对较小,通常只掌管一个州或一座城池。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地位逐渐上升。

五代十国时期,各个政权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需要有强有力的军队来维护统治。

于是各个政权都设立了节度使这个官职,让其掌管一定的行政区域和军队。

五代十国时期的节度使权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

到了北宋时期,节度使的权力有所削弱,但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

北宋时期,节度使的职责逐渐向政治和经济管理方面转移,同时军事指挥的职责也有所减少。

北宋时期的节度使通常掌管一个路或一个府,其地位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最高领导人。

三、职责节度使的职责主要包括军事指挥、政治和经济管理等方面。

具体来说,节度使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指挥节度使是一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负责军队的训练、组织和指挥等方面。

节度使需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维护边疆安全,防止外族侵扰。

2.政治管理节度使还负责管理所辖地区的政治事务,包括税收、司法、治安等方面。

节度使需要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经济管理节度使还负责管理地方的经济事务,包括农业、商业、工业等方面。

节度使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的经济实力。

唐朝节度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秘诀在微妙的平衡

唐朝节度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秘诀在微妙的平衡

唐朝节度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秘诀在微妙的平衡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虽然古代皇帝权力高度集中,但有些朝代的个别时候,皇帝的权威下降,以下克上的情况经常发生,地方大员武将的任命不再有皇帝出,而是由部下拥立,然后再由朝廷确认。

唐朝中后期就是典型例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一家独大,财权事权一手抓,对皇帝的命令表明上执行,阴奉阳违。

但节度使权力到底有多大?我举个例子首推河朔三镇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这三个节度使安史之乱后投降朝廷,其实就是安禄山的旧部,在河北天津一带。

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文化上不推崇儒家文化,反而推崇胡人文化,不参加唐朝科举,不承认朝廷任命的官员,连交通都不通。

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乱兵是唐朝藩镇割据一方的特色,所谓“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一书中提到藩镇动乱的四个特点:封闭性、凌上性、反暴性、嗜利性。

这三镇的节度使虽然名义上是世袭,但是经常内部发生叛乱被杀,直到唐朝灭亡,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改善。

朝廷国力衰退,只要他们不太作乱,就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毕竟抵御胡人还依靠他们。

虽然河朔三镇既有独立的倾向又有独立的实力,但是河朔三镇的节度使终唐一代称王称帝反叛朝廷的只是极小部分。

所有的节度使都接受或请求过朝廷的册封,就三镇而言它和中央的战争多数是朝廷拒绝藩镇的请求而导致的。

唐朝自肃宗开始,虽然多采取“绥靖”政策,但是也没有坐以待毙。

为应对以三镇为首的藩镇势力,多采取“剿抚并用”之策,同时在要冲大郡、敌我力量犬牙交错之地,设置新的节度使。

较为强大的有昭义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凤翔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等。

唐朝之后的每一次事件,几乎都离不开节度使的身影,如:泾原兵变、平凉会盟、牛李党争等。

虽然每一次唐朝都是化险为夷,但是节度使却是“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结果是节度使越闹越多、越闹越厉害,从开始的边境到内陆到京畿,节度使的“旗帜”插满了全国。

唐朝深深陷入了与节度使之间的内耗当中,各节度使也逐渐与朝廷离心离德,由朝廷的守护者变成了觊觎者。

唐朝时期的节度使的官职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时期的节度使的官职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时期的节度使的官职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官名。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制度节度使制度之所以形成,是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1.唐均田制度的崩溃。

从高宗、武后以来,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玄宗时期曾采用很多种办法试图解决。

一是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

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

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2、巨大的扩张机器无法继续运行,唐代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

这和当时的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

在这以前,唐在厉兵秣马击败了东突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

唐初先后击破了东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 此后,又打败西突厥,灭高昌,于其地设立州县治理,奠定了唐朝辽阔的疆域。

但进攻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显庆年间又平西突厥贺鲁,设立二都护府统其地。

又在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县一百一十。

历代状况唐朝唐节度使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

东汉安帝永初二年 (108),梁懂受命主持西方军事,为诸军节度使。

曹魏景元四年(263),魏军伐蜀,由司马昭指授节度。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展开全文只要读过唐代历史的人对节度使不陌生,大家也都认同节度使的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灭亡,那么节度使到底是何方神圣,我们来分析它的前世今生。

节度使何时出现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资治通鉴》这是第一次出现节度使名称。

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资治通鉴》这是节度使第一次成为正式官职。

所以综合来看,节度使在唐睿宗(李隆基的老爹)当政时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节度使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时期,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就是平时军队都在全国600多个折冲府种地,需要打仗时把他们召集起来,然后委派一员大将带兵出征。

但是到了唐高宗后期,这招不管用了,因为此时的对外战争策略已经从太宗时期的战略进攻转变成战略防守。

简单一点说,之前是唐朝打别人,你可以从容地从全国的折冲府召集军队出征,现在是别人打你,等你从不同折冲府集结完军队,敌人早跑了。

所以形势所逼,需要在边疆重地设立常备军队以抵御外敌,军镇应运而生,被派往管理这些军镇的一开始被称为大都督、行军总管等等,后来因为是持天子符节节制军队的使臣,简称节度使。

主要有哪些节度使,掌管多少兵力唐睿宗时节度使出现,到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得到大规模发展,也出现了著名的天宝十大节度使,其成立时间、作战防线以及掌管军队的数量整体如下图:可以看到范阳节度使掌管兵力最多,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当时一个人兼了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总兵力达18.4万。

节度使怎么变成藩镇的一开始节度使是代天子节制军队,军镇的节度使并不固定,皇帝根据边防情况随时调整,节度使任务完成之后就要回朝交差,并不会留在军镇。

但是很快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地节度使变成固定的,而且有明确的管辖区域,这就为后来的藩镇割据提供了先要条件。

想要成为“诸侯王”,军权、财权、行政权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唐玄宗亲手送给他们的:拥有了如此大权力的节度使,一旦中央威信不够,割据称王是分分钟的事情。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唐朝时期,节度使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它对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节度使制度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包括了制度的设置、职责分工、军权授予和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节度使制度的起源在汉朝和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离散多见,主要是地方豪强依仗势力站在自己的一方划分出自己的势力范围,掌握一些武装力量,然后实行独立政治,营私作弊,通过兵力来增加对别人的约束力度。

而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南征北战,这种以地方豪强为主的局势得到了缓解,整个朝廷国家逐渐趋于稳定,但是为了确保这种稳定,唐太宗李世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唐太宗鼓励其家族成员在边境上驻守,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以巩固唐朝的政权基础。

这就形成了一类名叫节度使的制度。

二、节度使制度的设置节度使是唐朝的一种地方长官,主要负责边疆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在唐朝时期,节度使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边疆节度使,主要负责在边疆地区维持社会秩序,防御侵略者的进攻,保护朝廷的领土安全;另一类是内地节度使,主要负责对内地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军事建设。

在唐朝时期,节度使制度的设置十分灵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和变更,以便更好地适应具体场景的需要。

三、节度使的职责分工在唐朝时期,节度使的职责与固定的边境划分相关,并经常被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节度使负责守卫边疆,精通军事、政治和外交方面的知识,是边境军队的最高领袖和政治家。

一般而言,节度使不仅仅是军事首领,更是政治家和行政官员。

他们负责管理和调配边境地区的各项经济、军事和政治事务。

四、军权授予唐代的节度使统领一定武装力量,具有灵活的作战能力,因此朝廷必须注意平衡军权与朝廷权力的关系。

为了避免节度使滥用军权,朝廷规定了节度使的军权授予。

唐代的节度使军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掌管本地的兵马,负责训练和调度军队;二是掌管本地的武器、辎重和军备等关键物资。

这些职责被施加严格的管理和审计,以免在军事上造成过度的损失和浪费。

五代时期节度使差异化探究

五代时期节度使差异化探究

五代时期节度使差异化探究
五代时期,节度使是较为重要的官职之一,其职权及地位的差
异化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 继承制度的不同:后唐和后晋基本上继承了唐朝的制度,即
将相同职位的人都称为节度使,但其实际职权和地位可能相差甚远。

而后汉和后周则采取了“封爵并用”的制度,节度使一职被拆分为
不同的封号,如太原、大定、忻州等,每种封号的职权和地位也略
有不同。

2. 地域因素:五代时期,各地被分为不同的节度使划分区域,
不同的区域自然也对应着不同的职权和地位。

比如,后汉时的鄂州
节度使辖区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广大区域,因此
其地位和职权显然比其他节度使更高。

3. 个人能力:在节度使中,个人的能力和地位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后周的郭威在其任职期间,不仅多次征战有功,还积极推行
军事改革,因此其地位在当时也是十分崇高的。

总之,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职权和地位之间的差异主要与以上几
点因素有关,当然也与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唐朝的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

唐朝的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

唐朝的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政权组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建了唐朝的政治格局。

本文将就唐朝的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进行探讨。

一、地方政权的设立与运行地方政权是唐朝的基层政权组织,用于管理地方事务,维护社会稳定。

唐朝建立了州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州、县两个行政级别。

地方政权的设立包括州府和县衙两个层级。

州府是地方行政管理的核心,设有地方官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各项事务。

州府下设有县衙,县衙是地方政权的下级机构,负责全县范围的行政事务。

州府和县衙的官员由朝廷任命,资历和能力是任命的重要标准。

地方政权的运行主要由州、县两级的官员组成的地方官僚阶层来负责。

这些官员负责管理地方的农业、税收、人口、司法等事务,并向朝廷报告工作情况。

地方官员在治理地方事务的同时,也要执行朝廷的法令和政策,确保地方与中央的政策一致性。

二、节度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节度使制度是唐朝在地方军事管理上采取的一种重要制度。

唐朝初期,为了加强地方防卫和军事力量的管理,朝廷任命一些有实力和经验的将领为节度使,统辖一定地区的军队和土地。

节度使制度最早是作为一种暂时性的临时措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得到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制度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模式,成为地方军事管理的重要机制。

根据唐朝的制度,节度使不仅负责地方军队的组织和管理,还兼具地方行政管理的职责。

他们有权征集士兵、管理土地、刑事审判等,拥有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治权力。

这使得节度使成为地方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政权相互合作、相互制衡。

三、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的关系地方政权与节度使制度在唐朝的政治中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地方政权是唐朝的基本行政组织,而节度使制度则是唐朝的地方军事管理机制。

首先,地方政权为节度使的产生和运行提供了行政支持。

州府、县衙的官员对节度使的军事管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制度
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不断前进,节度使制度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节度使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制度改革。

它不仅对旧的统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

节度使制度是由中国古代将军西汉张骞提出的。

他认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派遣将军到各省任职,并负责监督当地的政府官员,防止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并恢复社会秩序。

因此,他提出了节度使制度,以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西汉初期,节度使制度仅限于西汉地区,后来在西汉武帝的统治下,节度使制度已经延伸到各省,甚至可以说统一了中国各地的管理体系。

节度使制度使中国被分割的政治结构在保留地方郡县管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中央国家结构。

节度使制度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统治者需要利用节度使制度来维护中央政权和社会秩序,因此,节度使制度得到了大力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发展。

此外,节度使制度还为中央政府的政治干预提供了持久的机制,也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今,节度使制度已经完全停止,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

节度使制度虽然已经失去了实际效用,但却留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未来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节度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参与了从封建社会到帝国的关键期的政治体制的变迁,而且对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为中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根本上影响了中国对未来政治体制发展的视野。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唐朝的一镇节度使,到底能管理多少军队,为何能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唐朝节度使成为官职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

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

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

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

唐朝各节度使得职务和统率兵力1、安西节度使:职务是管理西域。

治所在龟兹城(新疆维尔自治区库车县)。

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兵力为24000人。

2、北庭节度使:职务是防御游牧在北方的突骑施和坚昆。

治所在北庭都护府。

屯兵于伊州)、西州二州境上,兵力为20000人。

以上两镇内外相连,专对西域天山南北两路的诸国。

3、河西节度使:职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两国间的交通。

治所在凉州,兵力为73000人。

河西节度使兼顾西方和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4、朔方节度使:职务是防御突厥。

治所在灵州,兵力为64700人。

5、河东节度使:职务是防御突厥。

治所在太原府,兵力为55000人。

6、范阳节度使:职务是压制奚、契丹。

治所在幽州,兵力为91400人。

7、平卢节度使:职务是招抚室韦、靺鞨。

治所在营州,兵力为37500人。

8、陇右节度使:职务是防御吐蕃。

治所在鄯州,兵力为75000人。

9、剑南节度使--职务是西抗吐蕃,南抚国境内各少数族。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府兵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曹操的军屯使得曹魏不缺乏兵源的同时还有大批的劳动力来产出军粮,到南北朝时期府兵制趋于成熟,隋唐两朝也都受益于此,而节度使和藩镇同样也是来源自此,不同的是兵不再是府兵,而是以军镇为单位遍户,领户的百户千户并不节制兵权而已。

军镇的将领拥有兵权但受到归兵部节制,到唐朝后期由于大量遍户的军籍存在,却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因此募兵制开始和府兵制并行,但并不是全国性质的募兵。

比如骁骑校尉就是府兵制,世袭军籍,由兵部遍册免徭役,藩镇由各节度使可以自行募兵,由户部遍册无世袭军籍但可以免除赋税,这样虽然可以缓解兵源压力,但是也同时丧失了对地方的节制,更重要的是户部收不上钱了,各军镇节度使无休止的募兵扩充兵源几乎掏空了户部税收。

节度使权力太大,没有束缚。

唐朝应该在建立都护府以后,每三年撤换一次,主要将官都要打乱重新任命。

另外,和平时期,执行三权分立,节度使管兵,还要任命一人管理行政,另外一人管理财政。

如果有外敌侵扰,执行临时军政合一体制,粮饷在合理范围内由节度使调配,军事人员的任命方面也应该限制数量和职位的高低。

待战后统一上报中央才可以正式任命。

大唐之所以盛极而衰,就是制度跟不上形势变化,实力扩张太快,而相应的体系政策没有计划实施,中央王朝也陷入了盛世荣华之中,以至于都护府和蕃镇脱离了中央的掌控,安史之乱也没有让王朝警醒到问题所在,剿灭叛乱以后依然如故,不思进取和改革。

所以,大唐并非贫弱而亡,相反,而是过于强大(外强中干,尾大不掉)才灭亡的。

唐朝前期制度很好的,有轮调制度,只任一镇的制度等等,到玄宗中后期逐渐破坏了,起始还是从战神王忠嗣(哥舒翰的上司)开始的,最多时好像兼任四镇,到李林甫时又不让一些有功有才的节度使进京任职(怕危及他地位),导致按惯例本应进京高就的安禄山(在河北打得契丹,奚族抬不起头)慢慢坐大。

节度使权力太大了,军权,赋税,行政,就是一独立诸侯国,还是异姓,东汉皇子都没什么封王,搞得宋朝太过于吸取教训,军队管得太死,宁愿被外族灭了也把要猛将杀了,明朝再吸取教训不和亲不纳贡,把皇子驻守边疆但不得回京,和外族死磕到底,不过逃不了封建王朝命运,从内部腐蚀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古代历史上节度使权利到底有多大?
导语: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来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制度。

因为在接受这个任命的时候,朝廷都要赐给受命人旌节,所以就有了节度
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来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制度。

因为在接受这个任命的时候,朝廷都要赐给受命人旌节,所以就有了节度使这个名字,节度也就是节制调度的意思,节度使起初的时候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和军区书记。

旌节是古代作为使者的人所持的节,唐朝规定赐双旌双节,旌专赏节专杀。

《苏武牧羊》中就多次提到旌节,当受尽磨难满头白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秃秃的旌节回到长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为他动容,觉得他是一个忠义有节的大丈夫。

节度使刚开始设立的时候,专门负责掌管军事,后来慢慢的就开始向其他的领域扩张,后来整个地区的民政财政都由节度使掌管,有钱有粮有兵有马,这就为节度使权利的过度膨胀提供了条件。

唐朝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就是三镇节度使,包括范阳在内的三镇就有十五万士兵。

安史之乱后又增添了许多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灭后的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利已经达到巅峰,甚至连皇帝的任免都取决于节度使,五代的开国君主也都是节度使。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他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杯酒释兵权”赏钱夺权,解除了这些节度使的兵权,节度使就成了一个虚职,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到了元朝的时候,节度使制度就被废除了。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