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全国通用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习题(含解析)-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习题(含解析)-精选教育文档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习题(2019·天津河西区一模)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据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8月3日报道,从8月1日起,印度尼西亚三座火山在三天内陆续爆发。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回答3~4题。

3.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经冷却形成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①B.②C.④D.⑤4.图中的②形成③必须经过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A.①岩B.②岩C.③岩D.④岩6.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岩浆侵入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冰蚀B.水蚀C.风化与风蚀D.褶皱、断层8.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A.石灰岩形成之后B.页岩形成之前C.变质岩形成之后D.石灰岩形成之前(2019·河北名师俱乐部联考)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完成9~10题。

9.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10.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岩层和石灰岩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2019·赣州期中)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69张PPT)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69张PPT)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全练]
题点 1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
1.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
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
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 3 222 m,
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
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搬运 作用 堆积 作用
因素
作用
结果
温度、水、 使岩石发生崩__解__、__破__碎__;为其他
_生__物__
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总的
水、_冰__川_、 空气等
风、_流__水_、 冰川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 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 地,并在原地形成_侵__蚀__地貌
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2.)大沉瓦积山作形用(成形过成程石中灰,岩假)→若地玄壳武抬岩升层→和岩石浆灰喷岩发层(形的成上玄下武位置
B颠.倒岩岩一浆)下喷→,发外则(力形地侵成表蚀玄呈(武形现岩成的)桌→地状地貌地壳最貌抬可)升能→是沉积作用(形成石( 灰 ) A.平岩顶)→的外桌力状侵山蚀(形成桌状地貌B.) 起伏和缓的丘陵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_堆__积_ 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趋势 是使 地表 起伏 状况 趋于
外力减弱或 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_堆__积__下来
_平__缓_
[温馨提示]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 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 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 全是不同概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xx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B.Ⅱ——③C.Ⅲ——⑤ D.⑥——Ⅰ解析图中的地质作用分别为①沉积作用、②重熔再生、③上升冷却凝固、④高温高压、⑤变质作用、⑥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昆仑玉、大理岩同属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生物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1.D 2.A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第3题,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

第4题,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 3.D 4.A人民币被誉为中国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内外力共同作用B.乙—断层下陷C.丙—背斜顶部侵蚀D.丁—冰川侵蚀6.丁地所受侵蚀作用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四地景观分别为长江三峡(巫峡)、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桂林山水和壶口瀑布,其景观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分别是地壳抬升与河流下切侵蚀、地壳隆起与冰川侵蚀、流水侵蚀(溶蚀)、流水侵蚀;黄河夏季水量大因而丁处流水侵蚀最强。

答案 5.A 6.B(xx·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是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三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理论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1、复习重点: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岩石的形成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83张PPT)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83张PPT)

选择题
的表现。重点关注地质 剖面图的判读及外力作 用地貌。
综合题
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 合题的考查形式并存。
难度系数在0.55左右,
分值为4~12分。 热点探究:外力作用地 貌,虚拟地质剖面图。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定位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 知识体系预览
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
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 过程,地质构造与地貌的 关系。
纵波和横波速 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度明显加快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
下地幔
外核 地 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度增大 纵波速度突然 呈熔融状态 下降,横波消 失 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2 900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 地球圈层关系的分析 (2016· 江苏地理,2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
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 然联系。 答案 AC
玄武岩
花岗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_______和流纹岩、 的岩石 安山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
沉积岩
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
固结 长的岁月,沉积、_____ 为
砾岩、砂岩、
石灰岩 页岩、_______
岩石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 变质岩 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 片麻岩、_______、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xx·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1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

第2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

答案 1.D 2.D(xx·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4.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解析第3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

第4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

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答案 3.D 4.B(xx·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

读下图,完成5~7题。

5.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6.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结合材料和大峡谷某段景观图片,完成1~2题。

1.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2.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固结成岩—板块运动—地壳断裂—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图中的信息可知,构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及含有化石,因此判断为沉积岩。

第2题,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在板块活动引起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运动的共同作用下被抬高,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

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侵蚀的能力,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答案 1.C 2.A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解析第3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

2019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含答案

2019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含答案

一、选择题(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

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

第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

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答案 1.C 2.D(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

读下图,完成3~5题。

3.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

因此A正确。

第4题,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

第5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延伸,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穿行山脉,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

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 •河南六校联考)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 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 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1〜2题。

1. 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侵入岩 C.沉积岩解析:第1题,该岩石分层明显,属沉积岩。

第2题,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后被侵蚀,形成该景观。

答案:1.C 2. A(2017 •重庆模拟)下图屮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3〜4题。

3. 右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⑤⑥④③②①D.④③②①⑥⑤4. 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2.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 沉积作用.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 地壳上升. 侵蚀作用C. 沉枳作用、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 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变质岩 D.喷出岩B.大理岩 D.砾岩C.页岩解析:第3题,一般下而的沉积岩先沉积、上而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 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晩;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第4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3. C 4. B(2017 •河北检测)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 完成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解析:第5题,岩洞受到海浪的侵蚀而形成。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题组 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7 天津文综卷 ,3,4分]读以下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域地貌景观1. 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种类和主要的地质结构最可能是()A. 岩浆岩、褶皱B. 堆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 堆积岩、断层[2016海南地理卷,19—20,6分]地表或靠近地表的岩石, 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 在原地发活力械破裂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往常状况下,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 物理风化作用激烈。

据此达成2— 3 题。

2. 假如不考虑其余要素,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域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B. 西北坡C.东南坡D. 西南坡3.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沙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016 全国卷Ⅱ ,9 —11,12 分]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 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 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 , 上游下泄的径流冲洗河床。

以下图表示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期间河床断面形态, 此中 , 甲是河床最低期间的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 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达成4— 6 题。

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 月B.3 —6 月C.6— 9 月D.9—12 月5.水库完工后, 水库下游河流()A. 径流量增大B. 河流淤积C.流速加快D. 河床展宽6.在该河河口修筑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 加快汛期洪水下泄C.提热潮流冲淤能力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2016 浙江文综卷 ,5 — 6,8 分] 以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 , 图中地层年月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 ( 用 T 表示 ,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超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因为地壳抬升形成。

(通用版)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通用版)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图2 (3)由图 2 可知,海沟属于 消亡 边界,海岭属于 生长 边界。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地质学家在安徽省天柱山发现了世界上暴
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的花岗岩和丰
富的片麻岩、榴辉岩(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
地幔之中)使得天柱山成为全球研究大陆动力
学的较佳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4)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 涉及 大气 圈、水圈和 生物 圈等。
由典例学方法
[典例] (2013·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
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
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
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2.(2015·江苏高考·节选)右图为安第斯
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
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
发育形成的,故选 C。 答案:C
甲 (1)图甲中 a 表示 风化作用 、b 表示搬运作用 、c 表示堆积作用。 (2)乙图是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 流水沉积作用,分布于_河__流__入__ _海__口__。丙图是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 风力侵蚀作用 ,多分 布于 干旱地区 。
A.甲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乙
C.丙
() D.丁
3.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课标1卷B版)名师制作高分课件: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167张)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课标1卷B版)名师制作高分课件: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167张)

5.(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 A 图中火山锥水平距离达几十千米,高度仅300米左右,则实际火山锥坡度较小;但图 示锥体坡度很大,说明该图中的火山坡度比实际坡度更陡。
教师专用题组
读下图,完成下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2.(2018天津文综,3,4分)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答案 D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 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 貌;而在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 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 降水量差异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 于向斜的侧翼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
知识拓展 地壳断裂下陷往往形成长条形裂缝,并且深度较大,集水后形成的湖泊一般又深又 长。
2.(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评析 本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岩浆岩的两种类型及特点。
3.(2015上海单科,14,2分)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 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019教育届高三一轮复习湘教版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80张精品英语

2019教育届高三一轮复习湘教版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80张精品英语

2、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3、外力作用与地貌 4、板块构造学说
第三课时
2、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⑴褶皱与断层
内力作用的“足迹”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褶皱
断层
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
形,形成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以内力作用为主
指出下列作用哪是内力作用?哪是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沉积岩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熔融作用 岩 浆 冷却、凝固
地壳物质循环的形成
4、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共有哪几个?指出面积最大和几乎全为 大洋的板块?
2、印度洋板块包括的陆地有哪几部分?
2800 上地幔顶部有软流层,是岩 ㎞ 浆发源地
3400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
3、岩石圈的结构
有两部分组成:
⑴ 地壳 ⑵ 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岩石圈的结构
呵 呵 地壳
呵呵
地幔
地核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岩浆岩
高压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印度洋—非 印度洋—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非—亚欧 太平洋—美 太平洋—亚欧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2、各圈层的特点 3、岩石圈的结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9-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课件:第2单元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19-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课件:第2单元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向 2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18·瑞金模拟)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导学号:98510042】
3.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
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 C 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 层。 (2) 生物圈:广泛存在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3)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易误点拨]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
A.②③ C.③④
B.①② D.①③
C [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 A 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 的地垒;B 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堑。在 题目所给出的地质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 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 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④为“中间 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堑。故 C 正确。]

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栏目 导航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地理图表专攻 课后限时集训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物质循环 (对应学生用书第 31 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完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2.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答案】1. A 2. C【解析】1.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城市区位变化等知识点。

读图,根据左图等高线,甲地的地势低洼,容易受洪水灾害。

乙地地势高于甲地,不易受洪水灾害,所以搬迁到乙地。

右图时期,根据等高线值判断,乙地的地势较低洼,易受洪水灾害。

甲地受流水泥沙沉积作用,地势较高,不易受水灾,所以搬迁到甲地。

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A对。

搬迁都是搬迁到地势较高处,侵蚀只能使地势降低,B错。

该地位于河流沿岸,以流水作用为主,C、D错。

故答案选A。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选址等相关知识。

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是因为水灾,选址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地势较高的高地。

C对。

与风沙掩埋无关,A、B错。

两次搬迁都没有远离河流,D错。

故答案选C项。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荆江段河道曲折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侧蚀作用强B.落差大,下蚀作用强C.长江上游,流量大D.长江上游·流速快4.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扩大径流量【答案】3. A 4. A【解析】3.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

故A正确,B、C、D错误。

4.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提高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故A 正确,B错误。

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故C错误。

径流量主要受流域面积和当地气候等因素影响,与裁弯取直无关,故D错误。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A.18℃B.22℃C.28℃D.32℃6.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7.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8.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答案】5.A6.B7.B8.D【解析】5.根据等值线的“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因为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故M地的气温由两种可能性:25°C<M<30°C,15°C <M<20°C。

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只能15°C <M<20°C,符合条件的只有A。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气温高低规律:凸向低纬比同纬度气温低,凸向高纬比同纬度气温高,则气温甲比乙高。

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两者纬度相同,故A错。

甲深居内陆,乙在沿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判断出当地为夏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季节。

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乙气温要低些,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的气温要高些。

所以主要是受海陆差异的影响,B正确。

甲乙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故C错。

流经乙附近的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但乙气温却比甲要低,说明主要不是受洋的影响,故D排除。

7.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图示为夏季,受副高的影响,答案选B。

8.峡湾主要是冰川侵蚀而成,答案选D。

2019年9月8日和19日,墨西哥连续发生两起破坏性地震,震级分别为8.1级和7.1级,震中分别位于墨西哥南部托纳拉西南137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和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公里处,震源深度分别为30千米和57千米,地震分别造成98人和320人遇难。

下图为墨西哥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墨西哥西南部地震的原因是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C.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10.与8日地震相比,19日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大的主要原因是A.该次地震震级更大B.震中附近地区人口密度更大C.该次地震震源更浅D.该地区地质构造非常不稳固【答案】9. C 10. B【解析】9.本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震。

墨西哥西南部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对。

A、B、D错。

10.根据材料,8日地震震中在海洋,19日地震震中在墨西哥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公里处,距震中近。

与8日地震相比,19日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大的主要原因是震中附近地区人口密度更大,B对。

该次地震震级小,A错。

该次地震震源深,C错。

该地区地质构造没有改变,D错。

故答案选B项。

2019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

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C.乙→丙→丁→甲D.丙→甲→乙→丁1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对海岸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B.产生大规模的堆积作用C.可能诱发新的地震D.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答案】11. D 12. A【解析】11.根据海啸形成原理:丙图表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甲图表示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乙图表示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丁图表示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所以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的是D项。

1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内力作用已转化为海浪外力作用,因海啸移动速度快、潮差大、能量巨大,对海岸岩石、堤坝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弱;所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项。

诱发新的地震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需要内力作用,海啸诱发的可能性较小,所以BCD项错误。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

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D.火山口积水而成14.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C.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答案】13. C 14. B【解析】13.读图可知,运城盐池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故C项正确。

14.由所学知识可知,河东盐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风盛行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故B项正确。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15.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16.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5. D 16. B【解析】15.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16.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 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汤泉乡地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下图为汤泉地热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名词解析)片麻岩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17.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18.判断 P 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9.图中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成因是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数值可知,①②③④四处只有③处的温度在35-45℃之间,其余三地温度均在之间。

③处地下温度较高,易形成温泉,适合建疗养院。

18.从图中可以看出,P处和花岗岩相邻,花岗岩石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因此P处原有岩石受岩浆活动的高温作用影响已发生变质而形成变质岩,即图中所示片麻岩。

由材料可知,片麻岩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此类岩石以形成节理构造,多裂隙,D正确。

19.一般来说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挤压受热等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其边界往往是比较自然平滑的,所以A、D错误。

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沉积岩如石灰岩地区,该地为岩浆岩和变质岩,不易发生溶蚀作用,C错误。

故选D。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某绘图者沿90°E画该区域的地形剖面图,为了突出地势起伏,应(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21.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A.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B.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C.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D.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22.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m B.220m C.260m D.300m【答案】20. B 21. D 22. C【解析】20.某绘图者沿90°E画该区域的地形剖面图,为了突出地势起伏,应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剖面图曲线的起伏会明显,B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