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研究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摘要】高校资助工作体系是高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现状、政策与制度、问题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关键要素,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高校资助工作体系。
文章强调了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并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体系、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分析、政策与制度建设、问题与挑战、改进建议、关键要素、结论、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性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潜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价值。
通过提供经济资助和其他形式的支持,高校资助工作可以消除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障碍,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高校资助工作也可以帮助学校招收更多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高校资助工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建立健全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对于学校、学生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培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资金短缺、学费负担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等问题,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入学、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高校资助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助工作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的资助政策和制度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高校资助工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模式。
本文旨在对高校资助工作体系进行探究与思考,分析当前的现状,探讨政策与制度建设,提出问题与挑战,给出改进建议,探讨关键要素,最终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资助工作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构建高效精准的资助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资助服务,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将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创新路径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以及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现状在于,传统的资助方式往往是以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等为主要依据进行资助,而这种资助方式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高校的资助工作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助评估不准确、资助效益不高、资助管理过程复杂等问题。
2.问题:二、创新路径的研究方向和建议1.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体系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个性化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服务。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高校可以从学生的成绩、学习习惯、社交行为、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资助服务。
可以建立学生个性化画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构建学生的个性化画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多维度的了解和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资助服务。
可以建立高校资助决策模型和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构建高校的资助决策模型和机制,通过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家庭经济情况、社会需求等多维度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高校提供科学、合理的资助决策依据,提高资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2.建立高校与社会资源对接机制,实现多方位资助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建立高校与社会资源对接机制,实现多方位资助。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多维度对接,让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到高校资助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助服务,实现高校资助资源的最大化配置。
构建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体系探索
构建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体系探索近年来,我国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精准资助以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经济负担为目的,通过完善资助制度、提高资助标准和加强资助管理等手段,实现贫困学生有针对性地得到资助,提高贫困学生的教育机会与获得感,力争促进教育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然而,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
建设高校精准资助体系的前提是健全的制度保障。
应修订、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资助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职责,提高精准资助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精准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1. 精准资助对象识别与管理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的贫困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采用多种手段收集和更新资助对象信息。
用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交叉验证等手段,确保资助对象真实、准确、全面、动态。
同时,建立健全资助申请、审核、发放、监管等流程,提高资助效率和公正性。
2. 精准资助政策制定与完善应结合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学制宜,进一步界定资助对象、资助范围和标准。
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加入资助行列,为精准资助提供更大的资源支持。
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分类管理,明确职责。
开展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资助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设立贫困学生服务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自我造就能力。
4. 精准资助信息公开与反馈应对外公开相应贫困学生的资助信息,实现社会监督,保障资助的公众透明和公正。
对受助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满意度反馈,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完善怎样的。
三、总结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不仅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也是校园公平问题。
建设高校精准资助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还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公正分配为基本原则,实现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投入,从而避免出现红包式的资助。
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资助模式的育人体系研究
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资助模式的育人体系研究一、精准资助的基本原理精准资助的核心是“分类资助、因人施策”,即根据学生的属性、特点和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资助计划,实现资助的精准匹配。
其基本原理包括:1.分类标准要科学合理。
需要考虑学生的经济、学业、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以确保资助对学生的全面支持。
2.资助要以实际需求为基础。
学生的需求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学业上和生活上的需求。
因此,资助方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需求,而非仅仅满足学生的经济需求。
3.评估要客观公正。
评估过程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标准,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4.资助要坚持注重激励。
资助不能仅仅是权利,还应该是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精准资助模式对高校资助模式的育人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以往传统的资助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经济和社会环境,这种场景下,高校资助主要作用是提供优惠政策和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而精准资助在此基础上,强调精准匹配和个性化关怀,实现了资助与教育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功能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全新的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高校资助模式的育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门槛降低,促进公平教育。
精准资助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补贴力度,帮助更多的优秀学生和贫困生得以进入高等教育,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
2.资助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精准资助将资助与学生的成绩、科研和创新成果相挂钩,通过激励创新创业、研究论文、参加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
3.建立个性化辅导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精准资助强调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为学生提供高效、精准、个性化的辅导服务,辅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科研创新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4.资助变现,对协同育人提供支持。
精准资助将资助与高校协同育人实施相结合,形成生源地选才、学生成长评价等相关支持体系,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收稿日期:2019-04-03 作者简介:吴璐薇(1990—),女,广东饶平人,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处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杨志 群(1978—),男,湖北孝感人,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资助。陈潘(1986—),男,湖 南永州人,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处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92·
困难生活补助评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精准资助的 吸纳社会资金、公益企业参与资助工作,进一步增加资
重要保障。南方医科大学成立了由校领导为组长的学生 助资金来源,扩大资助覆盖面。此外,学校积极贯彻上
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学校学生 级资助政策,采取“校内资助”与“申请省财政资助”
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学校在遵循上级政策前提下,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南
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及时发布资助的最新信 方医科大学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息和工作动态。同时,利用假期,组建队伍开展“国家 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和每年的生均
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政策宣传活动,并在新生 受助金额,得到各方肯定。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精准认定;精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4-0092-02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 出“精准扶贫”;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 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 2020 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作为教目标的转型期。
入校前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资助政策简介》等
(三)精准帮扶,助力资助育人提升成效
高校精准资助机制探究
丝路经济New silk road horiz(tn 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illlllilllllllllllllllllllll高校精准资助机制探究文/谭梦秋宋艳萍摘要:精准资助是我国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资助转型的重要体现「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从粗放型资助向精细型的转变高校推行精准资助存在难以确立精准资助对象、评估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资助育人过程简单化等问题「高校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工作部署及出台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引言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
高校精准资助就是在原有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对高校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资助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保证应资助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服务于困难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
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奋发向上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真正扶贫的目标。
精准资助是对资助冃标、过程和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注重灵活以及实事求是原则的一种资助方式。
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从粗放型资助向精细型资助的转变。
二、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确立精准资助对象如何精准确定资助对象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
首先,对象无法精准到位,部分困难的同学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没那么困难的同学反而得到了资助。
精准确立资助对象对资助效果起着重大作用。
然而由于资助工作的工作繁重以及时间紧迫,无法做到对资助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特别是大一的新生,贫困认定的工作在第一个学期开学初就确定出资助名额.即便班上形成了相应的贫困认定小组,都是无法通过短期的相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的。
其次,在满足基本的贫困认定的标准.即便学生取得了政府的相关证明.不同区域的贫困程度难以进行对比评估。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关乎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和困难,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点,并选择正确的路径,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难点分析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难点一:贫困生的识别与甄别目前我国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复杂多样,如何准确识别和甄别出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成为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首要难题。
(2)难点二:精准资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合理公正的资助政策,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3)难点三: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建立学生精准资助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建立是确保精准资助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
2. 对策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难点,从而提升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呢?下面笔者就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识别和甄别的准确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等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发现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建立健全的信息保密机制,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2)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政策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多元化的思路来进行,既要考虑到全国的整体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资助政策。
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督促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3)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可以从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估。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报告和考核,确保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社会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来提供客观的评价和建议。
3. 路径选择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路径。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不平衡现象愈加凸显,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经济原因无法继续接受教育,这使得精准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贫困生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每位学生进行详细的走访调查和评估,可以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支持。
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识别机制的建立、资助政策的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加强等。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和有效的路径选择,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向前发展,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暂时到此为止】1.2 问题意义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问题意义在于解决当前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问题。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不同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接受教育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机会,也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家庭因无力支付学费而使孩子辍学。
而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对学生精准资助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对策和路径选择,不仅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是促进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关键举措。
【结束】1.3 研究目的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和探讨目前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路径选择,以提高精准资助的效果和效率,确保更多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推动精准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为我国教育公平和贫困群体脱贫攻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期望可以为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高校资助工作精准识别的方法与机制探索
高校资助工作精准识别的方法与机制探索高校资助工作是指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费资助、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由于资源有限,使得高校在资助工作中需要进行识别,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机制,将有限的资金分配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为了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资助信息系统来实现精准识别。
该系统可以收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人数、家庭收入等相关信息,从而全面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
可以根据一定的贫困线标准,将学生进行分类,确定谁是最需要资助的学生。
可以通过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进行精准识别。
除了学生的经济情况,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特殊情况等多个方面因素。
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判断学生是否需要资助,并确定资助的具体方式和金额。
可以借鉴社会资助领域的经验,建立与资助工作相关的识别机制。
可以设立专门的资助工作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资助工作的申请、审核和发放。
可以建立学生资助的评审委员会,由校内外专家组成,对资助对象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可以加强高校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精准识别。
可以与地方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有效的资助工作。
可以与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资金,增加高校的资助力度。
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识别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
通过建立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建立识别机制和加强合作等措施,可以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识别,确保资助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还需要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高对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精准资助监管制度
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资助工作已成为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资助政策的积极作用,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我国各学校纷纷建立健全了精准资助监管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实现精准资助,确保资助对象准确无误。
2. 规范资助流程,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强化资助监管,防止资助资金被滥用。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制度内容1. 精准认定机制(1)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四级认定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问责机制。
(2)以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为载体,各级认定小组量化打分,系统自动汇总,建立“网上动态资助生库”模式。
(3)推广学生版资助系统,让学生了解资助政策,参与认定过程。
2. 精准资助措施(1)将“扶困、扶智、扶志”紧密结合,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有机结合。
(2)构建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资助政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精准监管机制(1)实行校长负责制,压实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岗位职责。
(2)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规范工作程序,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健全资助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4)加强资助政策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资助工作的认识。
4. 精准评估机制(1)定期对资助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2)对资助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受益情况,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3)将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相关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实施与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制度落实。
3. 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5.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
总之,学校精准资助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
他们面临着物质困境、学习困难、心理压力等多重难题,而如何精准资助这一群体则成为了各高校共同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的资助体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既需要高校的自我探索,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高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集中管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做到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
政府需要出台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激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资助,扩大资助范围和渠道。
二、制定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助的前提是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资助标准。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及个人特点等综合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及时更新资助标准,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性和公正性。
三、建立资助评估机制高校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评估机制,通过家访、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获取资助对象的最真实情况,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及其资助的合理性。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来源是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重要保证。
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包括政府投入、企业及社会组织捐赠、学生个人后援等,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
五、建立健全的资助宣传与监管机制高校应积极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申请,同时加强资助管理和监管,防止漏洞和资金流失。
六、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高校需要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包括心理辅导、学习指导、就业与创业帮助等,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尽快脱离困境,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的建立需要高校、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制定科学的资助标准,建立资助评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健全的资助宣传与监管机制,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高考考入大学。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经济困难,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帮助这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和社会需要制定一套精准的资助路径,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制定精准资助路径需要对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评估。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资助小组,负责收集学生家庭收入、资产状况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家庭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情况。
这样可以确保资助的对象准确,避免把资助资源浪费在那些并不需要的学生身上。
制定精准资助路径需要设立合理的资助标准和评判体系。
资助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家庭收入、资产、支出和特殊困境等因素。
可以根据家庭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来制定具体的资助金额,也可以对有特殊困境的学生给予额外的资助。
评判体系应该公平、透明,防止资助过程中出现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正的评价和申请渠道。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和监督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资助管理部门,负责资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该部门应该与学生就业和实习、学费管理等部门密切合作,确保资助资金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管理制度,跟踪他们的资助情况和学业进展,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学校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提供多样化的资助方式。
除了提供奖学金和减免学费等经济资助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勤工助学和生活补助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庭负担。
社会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为学生提供兼职工作和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需要建立一个反馈和改进的机制。
学校和社会应定期对资助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查,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资助政策的满意度和实施效果。
根据反馈结果,可以对资助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资助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构建研究作者:刘伟东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0期【项目名称】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科研项目“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zzyr202002。
【作者简介】刘伟东(1986—),男,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伟东(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肇庆 526020)摘要:立德树人概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教育界的积极相应,各大高校也对本校的学生资助机制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
从立德树人理念提出的要求来看,现阶段高校学生资助机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它们都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从现阶段资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给出有关建议,助力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效精准资助;机制构建历年来,高校学生资助机制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但已有的资助机制太过偏向于物质层面,而非精神层面。
立德树人理念指出,要想完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我们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立德树人作为资助机制根本任务,为各大高校资助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契机也指明了方向,但这一建设过程十分困难,我们必须发现并解决当下的问题,从而以问题为线索,将现有资助体系的空缺补全,构建一个立德树人要求下的高效精准资助育人机制。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资助机制存在的问题(一)资助机制不够完善贫困生认定管理办法中指出,学生资助的起点学生个人申报,并且还要经过本班学生的共同评议,这些基础要求共同组成了学生资助工作正常进行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它们。
但这种流程只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对于特殊情况来说,它的处理就会出现问题,如学生在集体评议时,有可能会按照谁更贫困、谁关系更硬来进行评议,这些评议条件看似是给贫困生们一个更好、更公平的评议环境,实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一下,当我们在评选时被套上了最穷的帽子而获得资助时,心里一定万般难受,再如,现阶段资助通常注重于物质,即金钱,很多生活不算贫穷的学生为了得到资助,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它,甚至是走关系,霸占了应属于其他贫困生的位置不说,更是失去做人的本心,这是教育领域的大忌。
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实施效果研究
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实施效果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贫困生教育的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旨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融入社会。
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解决贫困生教育问题,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近年来,对于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实施效果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精准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发现。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一、精准资助政策对贫困生的帮助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首先需要对资助政策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到这些学生进行评估。
通过调研发现,精准资助政策的实施使得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金,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学生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专心地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精准资助政策也为贫困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很多高校在实施精准资助政策的也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比如免费的辅导班、实习机会等。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可以看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精准资助政策对高校教育公平的促进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愈发显著。
面对这一问题,精准资助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精准资助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缩小了不同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
通过资助政策的实施,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以进入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之举。
在实施精准资助工作时,需要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建立健全精准资助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精准资助档案管理体系,便于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等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为资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完善档案信息采集和更新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为后续的资助工作提供依据。
二、确立科学的资助标准精准资助的核心是精准定位,而资助标准是精准定位的具体体现。
在制定资助标准时,应先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类,考虑到不同学生群体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属性、地域差异等因素,科学制定不同的资助标准。
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政策变化,对资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三、建立科学的资助评估机制资助工作的成效评估是精准资助的重要环节。
建立科学的资助评估机制,有利于评估资助工作的效果和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应从学生的成才率、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
四、加强精准资助政策宣传精准资助政策的宣传是资助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
应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利用校园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知晓和参与度。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积极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消除误解和顾虑。
五、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实施精准资助工作,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高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把精准资助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之列,并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精准资助的重要手段。
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工具,便于对学生档案及学习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实现对学生精准定位和资助。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对精准资助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建立多元化的资助渠道精准资助工作需要多种渠道的支持和合作。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需求,更要关注其全面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校要在资助工作中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注重提高资助工作的普惠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学业、生活和个人发展上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他们的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和个人情况各不相同。
要想让学生在高校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关注他们的经济需求,提供必要的资助和支持。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进行必要的实践和锻炼,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对于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资助,注重提高普惠性和公平性。
普惠性就是要求资助工作要真正做到覆盖全体学生,不能因为条件不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而被排除在资助之外。
公平性就是要求资助工作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不能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对学生进行资助。
科学性就是要求资助工作要有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让资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1、加强资助对象识别和分类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的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经济情况、家庭背景等进行准确、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建立起相应的分类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识别和分类,并将分级分类纳入学业考核和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申请和资助对象登记。
2、创新资助方式和形式高校可以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资助对象的精准资助,不仅仅限于奖学金、助学金等传统的资助方式。
可以适当增加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使得资助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建立独立学院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策略探究
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基本上已形成以 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上学有点力不从心, 难学生的生活费等方面的需求。
“奖、贷、助、减、补”为主要方式的 而能获得来自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显得特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审核认定还需
资助体系,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 别重要。为积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 要完善
生的上学问题,但如何精准识别真正家 等相关政策,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顺利完
阐释和部署,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 资助对象精准化,实现资助对象差别化, 被同学瞧不起等因素,实际上并未向学
提高扶贫成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实现资助目的与资助对象之间精准需求 院提出资助申请;相反有个别学生却因
真脱贫”[1]。在 2016 年两会期间,教育 的契合化,才能够精准地发挥资助的效 为利益的诱惑,虽然家庭并不困难但却
Education Management
教育管理
建立独立学院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策略探究
余西亚 1,许 枝 2,陈真一 1
(1.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2.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20033)
摘要:资助工作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建 立精准资助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独立学院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符合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精准化资助管理工作模式,以期提升资助管理工作水平和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困难学生 精准资助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 109 ·
教育管理
Education Management
个人的非正常消费,甚至有的学生产生 当务之急。从江苏省独立学院的情况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与此高校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问题也在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实施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实施路径与方法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获得资助。
本文将从实施路径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实施路径的创新在实施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实施路径,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
当前,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制定的助学金政策已经初步建立,并通过学院、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进行资助发放。
这些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助金的发放不够及时、覆盖面过窄、申请难度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实施路径的创新。
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来加强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精准地判断学生的资助需求,从而保证资助金发放的公平和合理性。
还可以建立学生家庭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可加强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
除了学校自身的助学金之外,还可以联合各类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为学生提供资助。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资助来源,还可以通过各方的力量推动助学金政策的完善和提升。
可以建立完善的资助评估机制。
不同于现行的简单家庭调查形式,可以通过建立资助评估专业团队,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从而更公平地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资助的精准度,还可以更好地避免资助金的浪费和滥用。
可以通过建立资助政策的长期跟踪机制,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可以建立学生资助金台账,定期对学生的资助情况进行跟踪和审核,确保资助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经济状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方法创新除了实施路径的创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时期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功能研究
新时期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功能研究高校精准化资助是指根据学生的经济、家庭和个人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资助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
高校精准化资助不仅仅是一个资助的形式,还承载着高校育人的功能。
高校育人是高校的核心使命,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不仅仅要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问题。
高校育人的核心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投资和支持,使他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减轻经济压力,缓解经济状况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
而经济压力和负面心理影响不但会使学生过度操劳,还可能导致学业失利或疲劳甚至退学等负面后果。
高校精准化资助一般都包括了学费资助、生活费资助、奖学金等形式,这些都会有不同的资助标准和资助对象,比如留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等。
高校还会通过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问题,在校园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高校的关怀和关注。
同时,高校精准化资助也有助于差距的减小,这里的差距指的是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同的经济背景和家庭条件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
而高校精准化资助能够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并为不同学生提供基本的平等机会,从而实现公平公正的教育。
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在实施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资助方案,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
其次,资助方案的实施要及时、公正和透明,避免出现不公平和不透明的现象。
最后,资助工作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调整方案。
总之,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立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机会,助推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1期V ol.9No.12018年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18关于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研究张一弛(湖南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湖南常德,415000)[摘要] 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是实现教育公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的需要。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构建的内容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实施差异化的精准帮扶措施;实行动态化的精准管理;进行积极的精准引导。
此外,还需要高校资助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理论建设等为“精准资助”机制的构建提供基本保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 精准资助;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引导[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8)01−0034−04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阐述和部署了“精准扶贫”工作,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1]。
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教育扶贫规划(2015—2020年)》及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也同时提出了“实施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工程”的安排与要求。
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阵地,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征程中,起着领跑的作用。
摒弃“粗放资助”,建立“精准扶贫”的资助工作机制,是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资助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及精准引导的资助工作方式,并通过队伍、平台、理论等建设作为保障,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跨入“十三五”后,全国各地的高校以落实政策为落脚点,纷纷转变资助工作方式方法与思维思路。
构建“精准资助”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高校资助工作提水平、上台阶。
一、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意义(一)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而高校的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手段。
“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建立,从宏观层面来说,可以平衡社会贫富差距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来说,在面对不同的时代形势及不同的经济困难学生时,通过“精准资助”,可以给予不同困难学生的有效帮扶,从而改善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经济条件,有利于成长成才。
因此,就“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整个过程来说,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确保了社会公平正义。
(二)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国务院扶贫办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曾指出,“精准扶贫”工作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2]。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建立,也离不开上述内容。
甄别资助对象、选择最合适的资助方式、动态调整资助策略适时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从识别到帮扶再到管理,思路清晰,层层“精准化”规范与设计,可以有效优化资助资源,提高资助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是提升工作效率效果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形式多种多样,资助额度逐渐增加,受助学生面在不断扩大,但在资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家庭经济困难[收稿日期] 2017-09-30;[修回日期] 2018-01-07[基金项目]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会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XXY2017008)[作者简介]张一弛(1988—),女,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张一弛:关于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研究35学生的认定缺乏公平公正性、帮扶措施缺乏适时发展性、管理缺乏及时长远性。
“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构建有利于解决当前工作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精准资助”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要求在资助的过程中把握细节,而细节是确保资助工作成效的关键。
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扶,辅之以有效的管理措施,能提升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此外,“精准资助”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对资助工作的要求,势必增强了工作的力度与效度,利于提升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二、“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构建的内容“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构建,实现了资助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的全面转变,当前,全国高校都处于探索的初期。
按照党中央政策的指引,“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所要构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是“精准资助”的核心,也是当前资助工作面临的瓶颈性难题。
由于高校生源涉及面广,各省市、各地区发展程度不一,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复杂,一般困难与特殊困难的界定无法明确,给“精准资助”增加了不少难度。
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首先必须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尽量做到精准识别:1. 设计认定指标当前,全国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
该意见指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基于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学生日常消费行为、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评议[3]。
但针对具体认定指标及指标内容体系,意见中并未涉及。
“精准识别”首先就必须要提炼出具体的认定指标,完善指标涉及的内容及体系。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情况数据进行整合和提取,结合相关领域国家政策的指导、专家的研究,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
可从生源地情况、家庭情况、学生情况、老师和同学评价情况、政策性情况等多个维度识别资助对象(如表1)。
采用客观可行的评定内容体系,如生源地是否在偏远、贫困地区;父母是否具有劳动力;家庭是否有住房、车辆等固定资产;近两年内是否遭遇家庭变故,等等。
表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标准生源地情况生源所在地在城市、县城、乡镇还是农村生源地基本经济状况是否在偏远、贫困地区家庭情况父母情况是否是单亲或孤儿,父母是否具有劳动力,从事何种职业,收入情况家庭其他成员情况是否有其他成员,其他成员劳动力情况,从事何种职业,收入情况家庭固定资产是否有住房、车辆家庭变故近两年内是否遭受自然灾害或有大额医疗支出学生情况学生健康情况是否残疾或有重大疾病学生消费情况平均每月日常消费金额数学生受资助情况是否接受过国家、社会、学校资助老师和同学评价情况老师评价学习成绩、在校表现、思想品德状况、勤工助学和兼职情况同学评价是否有非正常性或奢侈性消费、娱乐、交际、应酬情况政策性情况政策性优抚是否是烈士子女,是否是低保户家庭子女2. 量化指标标准以国家助学金为例,国家助学金一般通过按照一等、二等、三等,来区分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及家庭经济特殊困难,但每个等次的区别界限在哪里?因此,在设计认定指标后,还需量化指标标准,力求对资助对象识别更精准、更客观、更科学,确保公平公正。
设计分值,如加分项目有:孤儿或单亲、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有大额医疗支出、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位于班级前十名等。
减分项目有:月平均生活费用超过学生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有违反校纪校规行为、有高消费或奢侈消费行为等。
最终的量化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作为识别资助对象的参考与对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等级程度认定提供支撑材料。
3. 组织认定评议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工作机制,施行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三级评议负责制,层层量化评估、民主评议,强化精准性。
(二)精准帮扶“精准帮扶”就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全面、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资助形式满足其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实行差异化的资助策略。
“精准帮扶”是建立在“需求精准”上的,“需求精准”既是“精准资助”的初衷定位,也是“精2018年第9卷第1期36准资助”的目标实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
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也是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期间最主要的需求;安全需求针对家庭出现突发事件或意外变故而致贫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受家庭条件、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虽属于高层次需求,但也是他们所追求的。
“精准帮扶”同时也离不开资助的“形式精准”,“形式精准”是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资助方式,让受助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
当前,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形式主要分为五类,即奖(奖学金)、贷(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助(助学金)、补(困难补助)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可在此基础上创新资助方式。
“精准帮扶”要求资助部门在准确摸清受助学生的需求特点与层次基础上,采用合适恰当的形式进行资助,并制定好“个性化”帮扶计划。
例如:对于学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寒门学子,不妨通过专项科研项目资助进行帮扶;对于有志于创新创业脱贫的学生,可通过“双创”培训及项目资助进行帮扶;对于家庭长期贫困的学生,帮扶形式还应向发展型转变,让此类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家教中心或社团组织等来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总之,“精准帮扶”就是要使资助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直接用于学生的需求,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达到“效能精准”。
(三)精准管理精准管理是大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的保证。
精准管理最重要的是在资助工作中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信息动态化的管理机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就是指对困难学生及其困难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以往粗放型资助基本采用的是“评一次建一次档”的信息管理模式,这样数据即无动态化更新,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精准管理”在动态化建档过程中,实行一名困难学生建立一个数据库档案,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因家庭经济情况转好不再困难学生,可不必继续浪费资助资源;因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的新型困难生,可及时纳入数据库,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实现资助对象的动态进出。
此外,精准管理还需建立数据库异常信息核查及通报制,确保受资助学生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严肃查处不诚信及违规违纪行为。
(四)精准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之外,往往还存在着思想、心理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