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8课时 圆的面积(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8课时 圆的面积(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8课时圆的面积(一)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概念,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圆的面积概念: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2.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组合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 圆面积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剪刀、彩纸、直尺、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面积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剪拼、组合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 讲解:详细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4. 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一)2. 内容:包括圆的面积概念、计算公式、应用实例等。

3. 布局:清晰、简洁,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掌握。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测量并计算其面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感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成分,有些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成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成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第8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第8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圆第8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加深对圆各部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体验、回顾和归纳,清晰圆各部分知识的概念,熟练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探究和归纳解决圆和与圆有关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的核心在于找到半径或直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地使用“转化思想”为自己化繁为简。

通过复习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在尝1/ 9试使复习课的内容更丰富,引导学生重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为学生建立多角度的复习方法的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圆知识的梳理,引导回顾圆各部分的知识,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的运用。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3.经历探索圆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转化的思想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2/ 9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圆这个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屏幕出示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课件复习导图。

1.圆的特征及相关知识师:什么是圆呢?师:什么是半径?师:什么是直径?师:圆有哪些特征呢?3/ 94/ 95/ 96/ 9学生画图,并解答问题。

生1:C=πd3.14×18=56.52(米)答:这块菜地的周长是56.52米。

生2:S=πr218÷2=9(米)3.14×92=3.14×81=254.34(平方米)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254.34平方米。

7/ 9高是多少厘米?3.在一个长是20米的长方形空地里建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花坛,并在花坛以外的地方进行绿化。

求绿化面积。

4.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半小时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8/ 99/ 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带分数的乘法运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带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实物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新知呈现(15分钟)1.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一天跑步一小时,他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做力量训练,问他做力量训练用了多少时间?2.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可用分数乘法解决。

3. 示例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展示示例题目:“小明一天跑步一小时,他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做力量训练,请计算他做力量训练用了多少时间?”2.详细讲解解题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化简分数。

4. 练习与训练(25分钟)1.让学生做几道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2.设计一些情境题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2.讨论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五、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及时批改。

七、板书设计•主题:“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要点:带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案例:小明一天跑步一小时,他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做力量训练,问他做力量训练用了多少时间?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实际问题案例的方式引入,学生积极性高,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操作不够熟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巩固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朝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际问题的引导,达到提高学生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练习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进行。

这一课时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分数转换成小数,小数转换成分数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练习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难点:如何将分数转换成小数,小数转换成分数时的进位和借一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黑板,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纸笔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们快速转换成小数。

例如:1/2,3/4等。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试着将这些小数转换成分数。

2. 新课讲解:我会通过示例讲解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例如,我会解释如何将0.5转换成分数1/2,如何将0.75转换成分数3/4。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例如:将0.25转换成分数,将0.6转换成小数等。

4. 解答疑问:在这个环节,我会解答学生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5. 巩固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和解答。

例如:给出一个分数和小数的组合,让学生们找出它们的互换关系。

六、板书设计我会利用黑板来展示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包括步骤和示例。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1/2=0.5,3/4=0.75,2/5=0.4。

2. 0.5=1/2,0.75=3/4,0.25=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练习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练习,提高学生们的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分数和小数的互换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解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8课时《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8课时《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8课时《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8课时《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心角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了圆的性质。

本课时将引导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圆的面积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忘记或混淆;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圆的面积公式与实际情境相结合;3.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圆环的面积计算等,可能存在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以及特殊情况下圆的面积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面积公式。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的图片、计算器等。

2.教学材料:教材、PPT、练习题等。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课本: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

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举例引入“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实际问题的趣味性。

2. 讲解与练习(20分钟)1.向学生解释“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2.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几个相关练习题,鼓励他们动手尝试。

3. 拓展运用(15分钟)1.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如果一个数的三分之四比这个数的五分之六小10,这个数是多少?”等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4.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

四、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以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类似“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六、扩展阅读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阅读相关数学题材的书籍或文章,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成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教案

第8课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14页例9.思考;1..根据题意,说说已知条件什么?要求什么?2.理解关键句,画出示意图,找出单位“1”。

3.本题中单位“1”指的是什么?4.知道单位“1”,求比单位“1”多的量怎样计算?6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根据题意,说说已知条件什么?要求什么?2.理解关键句,画出示意图,找出单位“1”。

3.本题中单位“1”指的是什么?4.知道单位“1”,求比单位“1”多的量怎样计算?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这个数量方法二:单位“1”的量×(1+这个数量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这个数量(二)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1.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

绿化带降低了噪音以后,人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80分贝噪音降低八分之一2.昆虫飞行时经常振动翅膀。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1)三、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四、布置作业练习与应用第3、6题。

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修路队三天刚好修完一条路,已知第一天修了全程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30米,第三天修5米,这条路共有多少米?2.一张正方形桌子可以围坐4人,同学们吃饭时把正方形桌子拼成一排,每张不留空位.(如图所示)(1)20人吃饭需要多少张桌子拼在一起才能正好坐下? (2)10张桌子这样拼成一排,可坐多少人? (3)发现规律.多摆1个□,就多出2个〇.如果有n 个□,那么一共有2+ 个〇.3.甲、乙两图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40cm 2 , 阴影部分的面积哪一块大?大多少?4.小方桌的边长是1米,把它的四边撑开就成了一张圆桌(如图),圆桌的面积比原来小方桌的面积多多少平方米(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5.果园里的桃树比苹果树少50棵,苹果树的13和桃树的40%相等,梨树的棵数与苹果树的棵数之比是2∶3,果园里这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是:男性:(80)0.7-⨯=身高标准体重女性:(70)0.6-⨯=身高标准体重 下表是体重的评价标准: 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轻(重)的百分比轻20%以上轻11%~20%轻10%~重10%重11%~20%重20%以上等级消瘦 偏瘦 正常 偏胖 肥胖(1)吴阿姨身高158cm ,体重50kg 。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她的体重等级。

(2)杜叔叔身高170cm ,体重至少减掉10kg 才算是“正常”体重,杜叔叔现在的体重是多少kg ?7.甲乙两船同时从A码头出发,沿着同一条航线匀速向相距280千米的B码头航行,4小时后导航系统显示两船相距20千米。

已知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87.5%,求甲乙两船的速度。

(列方程解答)8.美美服装公司赶制360件演出服。

甲组单独做需要8天,乙组单独做需要10天,丙组单独做需要12天。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圆的面积(一)》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圆的面积(一)》教案

《圆的面积(一)》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圆的面积,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在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圆形之间的关系,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圆规、圆纸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如何知道纸片有多大。

讨论: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呢?2.引出问题。

能否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能否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1.将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1)将圆进行四等分。

学生将手中的圆形纸片四等分后,拼在一起。

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哪个图形比较像?(2)将圆进行八等分。

学生独立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教师巡视指导。

(3)将圆进行十六等分。

(4)将圆进行三十二等分。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学生将圆和转化后的图形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尝试自己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组织交流。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看一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如图,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推导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圆还可以转化为其他的图形吗?如何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呢?。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第8课时 圆的面积(一)》教案(公开课)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第8课时 圆的面积(一)》教案(公开课)
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4页-第15页
补评: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教学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化曲为直)的理解,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高是圆的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圆的面积(一),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一匹小马,我们去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有一匹栓在树上的小马,它想挣脱绳子,用力的拉着绳子绕着树运动一周,你知道它的足迹围成了什么图形了吗?我们看看这个视频,和你想得一样吗?绳子长2米,它运动一周的长度是多少米?
生:小马运动一周围成的图形是圆,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求圆的周长。绳子是圆的半径,所以圆的半径是2米,所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得出小马走过的路程是:2×3.14×2=12.56(米)
2.探究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师: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呢?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
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能得到圆的面积吗?
生:我能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剩下的面积怎么办呢?
生:我们学过画方格数一数的方法,不是整格怎么办呢?
师: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得到圆的面积,能否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第8课时。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理解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等。

具体的例子涉及到分数的应用,比如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如何将这些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理解并应用分数的加减法到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分数的加减法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问题情景,以及一些分数的计算工具,比如计算器和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先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相加,得到8个苹果。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比如:“如果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本节课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于分数的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因此,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实际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面积公式的应用第8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面积公式的应用第8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面积公式的应用第8课时北师大版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8课时——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圆面积公式的应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应用;2. 能够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面积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如何将圆面积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假如我们有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呢?(二)新课讲解1. 我们来回顾一下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观察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πr²。

3. 我会继续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和解答,以此巩固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以此检验对圆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面积=πr²实例:半径为5厘米的圆,面积=π×5²=78.5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答案:半径为8厘米的圆,面积=π×8²=200.96平方厘米;半径为10厘米的圆,面积=π×10²=314.16平方厘米;半径为12厘米的圆,面积=π×12²=452.16平方厘米。

答案:花园的半径=20÷2=10米,面积=π×10²=314平方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圆面积公式的应用,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第8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8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会确定单位“1”,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3.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我检查和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找准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写出数量关系式。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把“一袋大米的质量”看作单位“1”的量,所吃大米的质量看作35相对应的量。

把“一条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的量,已修的长度看作310相对应的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知道了怎样用分数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小华存的钱=小明存的钱×56=360×56=300(元)师: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与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我们就利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结合新知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复习旧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时重点内容的学习。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1)阅读与理解。

①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并和同桌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3页例8“阅读与理解”中的填空。

③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理解题意。

(2)分析与解答。

①找出关键句。

[应用题中含有单位“1”的那句话,通常被称为关键句,关键句中含有表示几分之几(没有单位)的分数;相比较的两个量,谁被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师:你们能找出这道题的关键句吗?【学情预设】其中一半( 12)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进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深,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实际意义,掌握求解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实际意义,掌握求解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进行计算。

同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和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明有20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1/4,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第8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剩余的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能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复习旧知:(1)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2)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吗?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 ) 乘法分配律(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练习1.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2.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题。

3.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9题。

分析: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算长方形桌面的面积比正方形桌面的面积少多少平方米?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然后汇报。

第7题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面积公式,尤其是乘12,另外注意计算的正确性。

4.出示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3题。

分析:可以先求每箱糖果的质量,再求4箱糖果的质量,列式是12×25×4; 也可以先求4箱一共有多少袋,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是4×25×12。

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收集到图画信息“每箱25袋”。

5.出示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4题。

分析:“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占13”,表示将“每天收到的70 t 垃圾”当作单位“1”,单位“1”已知。

先要求出每天收的垃圾中有多少吨可回收利用,就是求70的1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然后再求出15天收到的垃圾中有多少吨可回收利用,列式是70×13×15。

也可以先求15天一共收到多少生活垃圾,再求这些垃圾中有多少可以回收利用,列式是70×15×1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第8课时解决问题(2)课题解决问题(2)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让线段图成为分析数量关系的“主打曲”。

重视线段图的作用,因为要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画线段图,既利于学生确定单位“1”,又便于学生确定比较量及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同时还可以把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

2.让列式有据可依。

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数量关系式确定解题计划及解题方法,让列式有据可依。

3.让解法有规律可循。

在新课结束后,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旧知识与本节课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概括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共同解法,让解法有规律可循,以便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网,逐渐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学习目标1.加深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

2.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

学习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

1.张亮家预计一月份的生活费是1200元,实际节约了61,节约了多少元?实际一月份的生活费是多少元?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1200×61=200(元)1200-200=1000(元)2.听老师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是把(男生)看作单位“1”。

(2)梨的质量是苹果质量的(43),是把(苹果质量)看作单位“1”。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例11》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例11》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例11》教案教学内容:书P18例11,练一练,练习四4~8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的统一公式计算体积。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

课前准备:投影仪,教学光盘教学预设:一、先学探究1. 自学18页例11,说说哪一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计算?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计算?是怎样得到的?二、交流共享(一)先学预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学生通过直观图应该不难看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但是对于学困生可能有点晕,所以重点要在比较中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后教预设交流一:对底面积的认识1看图回答,划线部分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那一部分?(上面或下面这一个面的面积)2. 认识底面积,拿一个实物,变化长方体放置的位置后,指出底面积,.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底面积的理解.3. 交流二:得出统一的体积公式在长方体计算公式中,长×宽与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小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为:底面积×高三、练习巩固1.练一练1说说这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2.练一练3让学生指一指这根木料的横截面的位置,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将这根木料竖起来,木料的横截面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哪一个面?木料的长与竖起来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四、反馈完善1.练习四第5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占地面积是指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四第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车厢里煤堆成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底面积等于从里面量得的车厢的底面积。

3. 练习四第7题让学生认识到黄沙铺成的形状是长方体,铺的厚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
计算公式
教材第18页例11及相关练习。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此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推导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的过程。

课件。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

(画一个长方体图。

)
生:5×4×4=80(立方米)。

(2)棱长5厘米。

(画一个正方体图。

)
生:5×5×5=125(立方厘米)。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的体积公式。

(板书课题。

)
1.教学例11。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

师: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
生:能。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师: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
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
生:底面积×高。

教师板书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2.完成教材第18页“xx”。

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1.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5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
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讲评。

2.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7题。

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
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了吗?你能分别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数据情境,引导学生计算回顾、比较分析推导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统一体积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这比教师急于下结论要好得多。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