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产控制概述

合集下载

IE 培训 第十二章:标准时间与生产平衡分析

IE 培训  第十二章:标准时间与生产平衡分析

第十二章:标准时间与生产平衡分析一、认识标准时间二、标准时间与评价法三、标准时间与宽放四、标准时间的设定步骤五、生产线平衡分析第十二章标准时间与生产线平衡分析一、认识标准时间1.标准时间的定义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在管理过程中,标准时间能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化繁为简,把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作业人员,不同的工作条件统一起来,以时间这样一个相同的度量单位来表示,使得生产计划、设备规划、成本预测及控制等工作简便易行。

可以这样说,标准时间在管理所起的作用比货币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因为标准时间作用极大,其准确性就应特别注意。

首先应熟记标准时间的界定条件,标准时间就是●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使用规定的设备、治工具●由受过训练的作业人员●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达成一定的品质要求完成一个单位的作业量的所必须的时间。

这里的作业单位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一公斤、一吨、一米、一百米等等,具体应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加设定。

2.标准时间的构成与计算方法一般而言,标准时间可以以下列公式表示: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实际时间×(1+宽放率)其中,观测时间指的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3.标准时间的用途前文提到过,标准时间在管理过程中作用巨大,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衡量尺度。

简单进行归纳,设定标准时间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用来决定最适当的作业方法(对不同的作业方法进行比较时)。

②以小组作业而言,可使作业者的工作时间保持平衡,作业效率得到提升。

第十二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第十二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第七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的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影响是企业家决策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封闭的纵向思维方式向横向、开放思维方式转变。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供应链管理思想无疑会对此带来很大的影响。

与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相比,在信息来源、信息的集成方法、计划的决策模式、计划的运行环境、生产控制的手段等许多方面,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都有显著不同。

第一节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一、概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是对现行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的挑战,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顾客需求驱动的、以生产计划与控制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只有通过建立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企业才能真正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供应链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生产计划是以某个企业的物料需求为中心展开的,缺乏和供应商的协调,企业的计划制定没有考虑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的实际情况,不确定性对库存和服务水平影响较大,库存控制策略也难以发挥作用。

供应链上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库存决策都会影响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决策,或者说,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库存优化控制不但要考虑某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更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控制,跳出以某个企业物料需求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界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与供应商在经营上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以顾客化的需求驱动顾客化的生产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

二、传统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传统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即基础数据。

在传统的生产计划决策模式中,计划决策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信息,另一方面是资源信息。

需求信息又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户订单,另一个是需求预测。

通过对这两方面信息的综合,得到制定生产计划所需要的需求信息。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精益生产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精益生产

不足: 缺乏对全员参与的强调和重视 对项目现场关注不够
不足: 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 缺乏系统性改进方法的整合 易受波动影响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精益六西格玛

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及需要改进的领域


找出影响全面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因素水平
消除非增值环节 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差异

关注不同类型的问题。精益生产:库存、物流和安全等过程中可见的 问题。六西格玛:绩效的变异性等不可见的问题。 工具不同。精益生产的工具更为直观,更易于为一般人使用。六西格 玛的许多工具要求很高级的培训。

初期组织更适合从导入精 益原则做起,然后逐渐过 渡到更为高级的六西格玛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

拉动式生产,后工序拉动前工序


最大限度减少库存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提高运行效率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发挥小组作用
采用看板作业,实行准时化生产
使生产过程成为一个增值的流动过程 持续改进,尽善尽美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5S与目标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 实质上是现场管理方法的具体表现 通过有约束力的机制,保障尽善尽美原则能持续进行 Q:怎样使外部管理变为自律行为?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5S的含义 5S
整理
基本含义
区分清理。明确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把不用的物品清除出现场,以免妨碍工 作、浪费场地 定置标志、研究物品的取用方法,合理安排所需物品的摆放位置,并根据需要 恰当标志,防止误用,省时省力 清扫维护。做到现场没有垃圾、灰尘和污垢,查找并消除造成脏污的源头,对 设备、工具等作业用品进行清洁维护

精细有机合成12第十二章羟基化-文档资料

精细有机合成12第十二章羟基化-文档资料

O H O H C H C H C H C l + N a O H 3 2 C H C H C H O H+ N a C l 3 2 O C H C H +a H O C H C l+ 2 2 N 3
• 由此可见,当氯衍生物与碱作用时,亲核取代与 消除反应都有可能发生,何者为主与许多因素有 关,如温度、介质、水解剂等,其中对反应选择 性起决定作用的是水解剂的选择。进行取代反应 要求采用亲核性较强的弱碱(如Na2CO3)作水解剂, 进行消除反应时要求采用亲核性较弱的强碱(如 NaOH)作水解剂。
– (4)碱的浓度和用量
• 磺酸盐碱熔时,磺酸盐与碱熔剂的理论用量比是 1:2(物质的量比),但实际上碱必须过量。
• 二、碱熔方法 • 1. 用熔融碱的常压碱熔(常压高温碱熔)
• 此法主要用于磺基活泼的情况,也可用于单磺酸 或多磺酸中的磺基完全被羟基置换。用这种方法 可以制得苯系和萘系许多酚类,重要的有苯酚、 间苯二酚、混合甲酚、1- 萘酚、2- 萘酚等。
• 2. 2-氨基-5-萘酚-7-磺酸(J酸)的生产
• J酸也是重要的染料中间体,它是由吐氏酸经磺 化、酸性水解和碱熔而制得的。 其化学反应过 程如下:
S O H 3 N H 2 S O H 3
发 烟 硫 酸 H O S
3
N H 2 S O H 3
酸 性 水 解 中 和 盐 析
磺 化
N a O S 3
NaO3S
NH2
NaOH
NaO3S
NH2
SO3Na
ONa
H3O
+
HO3S
NH2
OH
J酸
• 3. 用稀碱液的加压碱熔(加压中温碱熔)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二章——产业规制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二章——产业规制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第十二章 产业规制
第十二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规制概述 第二节 政府规制 第三节 经济性规制 第四节 社会性规制 第五节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和放松规制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作业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一、产业规制的内涵与起源
规制一词源于《新唐书.韦述传》,指规则、制 度,具有规范、矫正之意,与我国经济学界引入的英 语、日语原词意义相同。产业规制是指政府或社会对 经济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的微观干预。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三、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
(二)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民间主导产业规制是指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 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一种规制模式。它比较强调自 由企业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拥有比较完整、充分的权 利,企业决策基本服从于市场调节,通常是在企业目标的框架 内,由企业自行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么生产。政府一 般较少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引导企业。作 为政府与企业两要素中介的市场,也更多地保持着其在运行过 程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既有地位。
第十二章 第二节
三、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规制体系中,政 府规制的方式逐渐从“命令-控制”模式转变为“成 本-收益”模式,即在政府规制过程中引入成本收益 分析作为规制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分析工具,从而为其 他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政府规制改革提供了新 的视角。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产业规制的前提是市场失灵,而自由放任经济的 理念是不承认市场失灵的。
二、产业规制的依据与目标
(一)产业规制的依据 (二)产业规制的目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二、产业规制的依据与目标
(一)产业规制的依据 产业规制的依据包括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

管理学第十二章

管理学第十二章

1.不采取任何行动
2.改进实际工作 3.修订标准 管理学
三、控制类型
根据控制的时间点,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前馈控 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管理学
四、控制系统
在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希望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
系统实现目标。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威廉姆〃奥奇的研究,组织的控制系统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官僚控制、市场控制和派系控制。
立有效的组织控制系统。
管理学
二、控制的过程
组织实施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设定绩效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 (2)衡量实际行为和实际绩效;
1.直接观察 2.统计报告 3.口头报告
4.书面报告
(3)将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进行比较; (4)对比较后产生的差距采取行动。
构中的位置和级别、组织的分权程度、组织文化、活
动的重要性
组织的规模与采取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因员工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和级别不同,即职位和层次 不同,对其采取的控制标准是多重的,而且标准也不同。 组织的分权程度同样也影响控制的有效性。 组织文化同样影响控制的有效性。 活动的重要性对控制也产生影响。 管理学
一个组织不会仅采用一种控制系统,而是基于不同控制系统的
优势和劣势在组织内使用多种控制系统对组织实施有效控制。
(一)官僚控制系统依赖于员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描述清晰的工作规则、 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市场控制系统是一种使用市场标准或其他绩效考核标准对系统内各 个部门进行控制的方法。 (三)派系控制系统(小集团控制或文化控制)是指通过在组织内建立共 同的文化观念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 管理学
(5)有效控制应该被员工所理解并接受。

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

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

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简介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效率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程序。

该程序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管控,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流程。

目的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的主要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产品安全,减少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建立稳定的生产管理体系,提升公司形象和信誉。

主要内容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采购管控•确保所有原材料均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采购,记录采购信息并留存备查。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生产过程控制•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确保生产过程有序进行。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实施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产品质量控制•对成品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库存管理•管理好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避免库存积压和过期。

•定期盘点库存,确保库存信息准确可靠。

执行流程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如下:1.原材料采购:生产部门向采购部门提供采购需求信息,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2.生产过程控制: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

3.产品质量控制:质量部门对成品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合格产品进入下一环节,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4.库存管理:仓储部门对库存进行管理,及时调整库存量,避免库存积压。

结论某公司生产管制控制程序是保障公司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严格的管控程序和执行流程,公司可以实现优质产品的生产,提高公司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应严格按照管控程序执行,确保公司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第十二章控制控制概述控制的原则和过程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第十二章控制控制概述控制的原则和过程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6)总预算
4.预算控制的特征
风险自抗 权力制衡
以人为本
5.预算的方法
(1)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有两方面的特性:
——弹性预算仅以某个“相关范围”为编制基础,而不是 以某个单一业务水准为基础。 ——弹性预算的性质是“动态”的。 弹性预算的具体编制步骤是: —选择和确定与预算内容相关的业务量计量标准和范围。 —计算、确定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计划期或 预算期可能达到的各种经营活动业务量。 —计算各种业务量的财务预算数额,并以列表、图示或公 式等方式表示。
三、控制的相关理论
1.控制论(cybernetics)
(1)控制论的三个基本部分: ——信息论。主要是关于各种通路(包括机器、生物机 体)中信息的加工、传递和贮存的统计理论。 ——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主要是反馈论,包括从功 能的观点对机器和生物体中(神经系统、内分泌 及其他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研究。 ——自动快速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即与人类思维过程 相似的自动组织逻辑过程理论。
——经验估计法:当所面临的活动比较复杂多变时,依靠历 史统计资料或现实的测量都很难确定合理的标准,或者一项全 新的工作根本无历史资料可查时,这时标准的制定需要依靠管
理人员的经验来做出判断、制定相应的标准。
2.衡量绩效 (1)明确衡量的对象。 (2)确定衡量的方法(现场观察法、报告法)。 (3)落实进行衡量和检查的人员。 (4)通过衡量---对比过程获得偏差信息,即确定
(1)衡量标准的要求
——客观实际。
——简明适用。对标准的量值、可允许偏差的说明要 明确,简单易懂,标准要和所衡量的对象相匹配,适于 衡量组织的活动状况。
——一致可行。同一个控制对象的多重衡量标准之间、 同一控制对象的衡量标准之间应该协调一致,不能相互 冲突。

质量管理学第12章 精益生产

质量管理学第12章  精益生产
❖12.2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系及主要支撑
❖ 5S与目标管理 ▪ 5S活动的作用 ▪ 5S之间的关联
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12.2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系及主要支撑
❖ 5S——整理 ▪ 第一步,对所在的工作场所及岗位范围进行全面盘点清查; ▪ 第二步,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定基准,明确权限; ▪ 第三步,依据“废弃物处置办法”,清除撤离不需要和没必要的 物品; ▪ 第四步,根据使用频度和场地条件,确定在线存储容量; ▪ 第五步,定时循环“整理”。
适应性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柔性生产,提高竞争 力

JIT生产方式





露 问
看板管理
性 ,







均衡化管理
良好的外部协作





质量保证
小批量生产
同步化生产
全面质量 管理防错 体系
低成本 自働化
设备的快速 切换(SMED)
设备的合 理布置
标准作 业标准
多技能作业员
全员参加的改善和合理化活动 企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5S
六西格玛
精益生产
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12.3 精益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 精益与六西格玛的有机结合 ▪ 精益六西格玛
❖ 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路线/技术路线
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12.2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系及主要支撑
❖ 5S——清扫 ▪ 第一步,进行“整理”、“整顿”,现场“可视化”; ▪ 第二步,划分并建立卫生责任区制度,定点定时定职定责。要特 别关注公共及交叉区域,明确分工; ▪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及相关设施仪器基本保养常识的培 训; ▪ 第四步,制定有关清扫基准及要求,配置清扫用具; ▪ 第五步,清扫点检设施、场地、用具等; ▪ 第六步,动手修理或上报发现的问题点,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 第七步,查明污染(跑冒滴漏等)源,力求从根本解决。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解放区文艺的特征、时代意义和积极作用,能够简析解放区文学在1942年以后取得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了解赵树理的生平及其创作概况,能够分析其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能够评价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孙犁和周立波的生平与创作概况,能够分析其代表作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对《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作品的思想及艺术成就也要熟练掌握。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艺的特征、时代意义和积极作用:解放区文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民族的斗争、阶级的斗争与战天斗地的生产劳动成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题材,工农群众在作品中真正取得了主人公地位。

解放区文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过去二三十年代的文艺有很大不同,跟当时国统区的文艺也有明显差别。

解放区文艺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

解放区文艺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束缚了新的人民文艺的进一步提高。

解放区文学创作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作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

《讲话》发表以前的解放区文艺创作。

诗歌上有柯仲平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陈辉的《守住我的战斗岗位》等塑造工农兵形象的作品;报告文学方面有《贺龙印象记》、《彭德怀速写》等;小说上有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柳青的《土地的儿子》,杨朔的《帕米尔高原的流脉》等作品。

《讲话》发表以后的解放区文艺创作:诗歌方面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等;歌剧方面有《白毛女》、《赤叶河》等;小说方面,欧阳山的《高干大》是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柳青的《种谷记》是较早反映农村初期互助合作组的长篇小说,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动力》是解放区第一部以东北解放后工矿企业复工为题材的具有开拓意义的长篇小说。

第十二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生产工艺 第三节 头孢噻肟钠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第十二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生产工艺 第三节 头孢噻肟钠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头孢噻肟钠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呼吸 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膜 炎,骨关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胃肠道感染,烧伤及其 他创伤;对危及生命的感染患者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 合使用。
2
一、理化性质 头孢噻肟钠为白色、类白色或淡黄白
色结晶,无臭或微有特殊臭;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熔点为162 ℃ ~ 163 ℃,比旋光度为+56º~ +64º。
第十二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药物及7-氨基头 孢烷酸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 头孢噻肟钠生产工艺原理及 其过程
1
第三节 头孢噻肟钠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头孢噻肟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由德国Hoechst和法国Roussel公司于1977年联合研制成功, 1980年上市,其粉针剂的商品名为Claforan®。
21
3
二、相关生产工艺路线 1. 头孢噻肟的制备 1)含磷活性酯法 ➢ 工艺原理
4
1. 头孢噻肟的制备 1)含磷活性酯法 ➢ 工艺过程
在异丙醇中,加入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和催化量 的三亚乙基二胺,控制温度在25 ℃以内。搅拌下,滴 加含有氨噻肟酸和三正丁胺的异丙醇溶液。滴加完毕 后,保温搅拌1小时,加入DAMA晶种,继续保温反应 2小时后,降温至0 ℃ ~ 5 ℃。过滤,所得DAMA产品 用冷的异丙醇洗涤,后在氮气保护下干燥。
12
1. 头孢噻肟的制备 4)AE活性酯法 ➢ 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
其次,反应媒介对反应的影响:常用的反应媒介 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氢呋喃等,反应收率均比 较理想。但三氯甲烷毒性较大,四氢呋喃易与水混溶 而难以回收,故工业化生产中一般采用二氯甲烷作为 反应媒介。此外,反应中通常还需添加辅助溶剂,如 水、乙醇、异丙醇等,促使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

第十二章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他山之石:美国药企曾因不当营销 被重罚
•今年8月辉瑞再领4亿美元罚单 非法营销十年五度受罚
第十二章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v 造成虚假医药广告问题的原因不能仅 仅归于药企,大批国家公职人员和监 管部门在做什么?他们有没有真正履 行药品生产监督的责任?仅仅是点名 吗?处罚过轻甚至没有处罚会助长药 企进行虚假宣传,希望监管部门也需 要学习美国同行的经验和做法,切实 为国民健康把好质量关。
• 指药品生产企 业不经流通领域 等中间环节,直 接销售给消费者/ 患者。
•间接销售 • 指生产企业通 过流通领域的中 间环节,药品批 发商和零售商, 医疗机构等把药 品销售给消费者/ 患者。
第十二章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一、药品销售渠道的性质及类型
•(二)药品销售渠道的构成与特点
•2.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销售渠道的特点
• (3)药品说明书要求低温、冷藏储 存的药品应按规定运输、储存。
• (4)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向公 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不得 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 众销售处方药。违反上述规定者给予警 告、罚款。

第十二章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第三节 •我国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

•Section3 Good Supply Practice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GSP)
•(一)严格经营药品的准入控制
•(二)制定实施《药师法》(《药房法》)配备执业药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推行药品流通质量管理规范
•(四)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五)加强药品广告管理 •(六)重视药品标识物管理
•(七)药品价格控制
第十二章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准时化生产方式

第十二章准时化生产方式
第三种方法最有柔性。 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批量为1,每一次只生产1台,
这种投产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均衡。当一种产品在 生产时,其他产品的等待生产时间更短。
如果产品A的实际需求在某时期的中后期发生了变 化时,而第三种方法调整的余地就更大。
而JIT这种小批量(甚至是一件)混流作业安排则 可避免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生产的不均衡和浪费。
第一种方法最缺乏柔性。 当市场需求突发变化,就很难调整,从而造成
某些产品制造过剩,产生库存,而另一些产品失去 市场机会,生产现场忙闲不均。
另外,当第一个产品在生产时,其他的产品要 等待比较长的时间
第二种方法有部分应变能力。 每一产品的生产批量减少为5,三种产品相间地
出产,产品等待时间分配均衡了一些。
为基础,将生产过程中传统的送料制改为取料制,以看板作 为“取货命令”、“运输命令”、“生产指令”进行现场生 产控制。
从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总装线)起,按反工艺顺序, 一步一步,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向前推进,直到原材料准备部 门,都按看板要求取货、运送和生产。
(二)、实施看板管理的条件
1、必须是以流水作业为基础的作业,不适用于 单件生产。 2、企业生产秩序稳定,有均衡生产基础。 3、设备工装精良,保证加工质量稳定。 4、原材料协作伙伴供应数量、质量有保证。 5、实施标准作业,生产布局和现场平面布置合理。 无此条件,即使引进看板管理制度,也难以实现 准时化。
• 日本汽车公司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50年首先对 美国汽车工业进行了考察和学习,但他们意识到不 能照搬美国的生产方式:
• 一是资金有限(战后); • 二是美国生产方式虽然先进,但仍大有改善的余地; • 三是需要考虑采取一种更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尽
快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第12章 MRP,MRP2与ERP

第12章 MRP,MRP2与ERP

1.初期的MRP
(1)奥里奇的新观点
1975年美国生产管理专家奥里 奇(Orlikey)编写了有关MRP的专 著,提出了一些对库存管理有重要 影响的新观点,他认为:制造业中 所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的库存管理 与最终产品或用于维修服务的零部 件的库存管理不同,不能当作独立
项目看待,它们的需求是根据由它 们装配而成的最终产品的需求所决 定的,属相关需求;在各时间区间, 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一经确定(即确 定了生产计划),有关时间区间中, 对所有零、部件的需求量就能计算 出来,因此,对各零、部件需求量 分别进行预测是没有意义的;计算 机所提供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快 速完成对零部件需求量的计算。
第十二章 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 源计划、企业资源规划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物料需求计划 第二节 MRP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节 制造资源计划 第四节 企业资源规划
第一节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指在产品生产中 对构成产品的各种物料的需求量与 需求时间所做的计划。在企业的生 产计划管理体系中,它属于作业层 的计划决策。
这种产品结构反映在时间结构上, 则以产品的应完工日期为起点倒排 计划,可相应地求出各个零部件最 晚应该开始加工时间或采购订单发 出时间。从该图可以看出,由于各 个零部件的加工采购周期不同,即 从完工日期起倒排进度计算的
提前期不同,当一个最终产品的生 产任务确定以后,各零部件的订单 下达日期仍有先有后。即在保证配 套日期的原则下,生产周期较长的 物料先下订单,生产周期较短的物 料后下订单,这样就可以做到在需 要的时候,所有物料都能配套备齐; 不到需要的时候不过早投料,从而 达到减少库存量和减少占用资金的 目的。
MRP就是为了克服订货点法的这一缺 点而产生的物料管理方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一、生产计划
1. 定义生产计划的必要性。

生产计划是企业制定生产任务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活动的进行。

2. 分析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

如产品需求预测、生产成本控制、生产设施及能力等。

3.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根据市场预测制定年度生产任务目标。

4. 制定季度生产计划。

细化年度计划,制定每季度的生产目标与任务分解。

5. 制定月度生产计划。

进一步细化季度计划,制定每个月的生产目标与任务。

6. 制定周生产计划。

制定每周的生产任务分工。

7. 制定日生产计划。

细化周计划,制定每日的生产工作安排。

二、生产控制
1. 实施生产监控。

采取考勤统计、生产进度追踪等方法,实时监测生产进度。

2. 找出生产控制的重要环节。

如原材料入库、在制品监控、产品出
库等。

3. 建立报表体系。

如进度报表、质量报表、费用报表等,用于反馈生产状况。

4. 监测生产活动的效率与成本。

分析原因并找出问题,实施改进措施。

5. 统计分析生产力数据。

用于预警异常情况并制定有效对策。

6. 不断评价和优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完善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的内容大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写作有哪些

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写作有哪些

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写作有哪些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现场的管理等诸多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1. 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对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

2. 生产过程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控制涉及到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管理等方面。

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涉及到产品品质的控制、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验的实施等方面。

4.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库存,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库存管理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物料的管理,需要保持库存水平与生产需求的平衡。

5. 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布局优化、生产流程的合理设计、人员的协作配合等方面进行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率。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涉及到众多方面,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内容。

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2章 贾卡经编产品设计

第12章 贾卡经编产品设计
第十二章 贾卡经编产品设计
第一节 贾卡经编织物分类及设计概述
第二节 贾卡经编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三节 贾卡经编织物设计实例
曲 水 流 觞
生 态 校 园 !
第一节 贾卡经编织物分类及设计概述
一、贾卡经编织物的分类
(一)衬纬型贾卡经编织物
利用衬纬提花原理在衬纬型贾卡拉舍尔经编机上生产。 主要在RJ系列经编机上生产,常用机型有: 早期有:RJ 4/1型. 目前多用于多梳经编机,如:MRPJ 43/1型. 多梳经编机和其中的衬纬贾卡梳栉一般用来形成花式底布比较常见的 是在方形网孔地组织上形成贾卡花纹。三把觞
生 态 校 园 !
第三节 贾卡经编织物设计实例
压纱型贾卡经编织物——网眼窗帘
图 7-4-9
曲 水 流 觞
生 态 校 园 !
第三节 贾卡经编织物设计实例
(1)机器规格: 机型:RJPC4F;机号:E9/18;工作幅宽:330cm(130″) 梳栉数:4(2);机器速度:660rpm;花盘数:2 (2)贾卡技术:三针技术(满机号) (3)原料: A:涤纶变形丝,334dtex/96f,半消光; B:涤纶长丝,76dtex/24f,消光。
(1)绿色(H/H):贾卡导纱针在针背横移时没有偏移,作1-0/0-1。 在二针技术中一般不用。 (2)白色(H/T):贾卡导纱针奇数横列在针背横移时发生偏移,作 2-1/0-1。这样与地组织1-0/2-3在针背作反向垫纱。。 (3)红色(T/H):贾卡导纱针偶数横列在针背横移时发生偏移,作 1-0/1-2。这样与地组织1-0/2-3作同向垫纱。
曲 水 流 觞
生 态 校 园 !
第一节 贾卡经编织物分类及设计概述
图示为方格地组织的垫纱运动为: GB1:0-1/1-0//; GB2:0-0/2-2/1-1/2-2/0-0/1-1//; GB3:3-3/0-0/1-1/0-0/3-3/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周
250 150
第三周
400 200 600
第四周
50 50 150
100 285
135 485
200
零件 零件1 零件2 零件3 零件4
零件5
零件6 零件7 零件8 零件9 数量 实际完成 计划生产
﹝2﹞零件配套率计算 方法一
例:有四种零件组成的产品,月计划生产 105台,零件计划和生产统计数据见下表。计 算零件配套率。
2、灵敏度
灵敏度是一个反映控制系统采取控制行为 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设u2为灵敏度,当u>u2时,系统采取控制 措施。 当u2< u1 ,即灵敏度小于准确度,这时控制精度 很高,系统内控制活动频繁,会有较大的控制 成本。 当u2= u1 ,即两者相等,完全能够满足稳定性的 要求。 当u2> u1 ,即灵敏度大于准确度,这时系统中会 存在一系列的过渡过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受 到影响,但控制成本较低。
﹝2﹞负反馈 如果u值从总的趋势看是收敛的,则是负反 馈,其控制方式称作负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 的结果是使受控变量逐步逼近预定目标,称这 种特性为负反馈控制的寻的性,它的主要功能 是纠正偏差。
系统输出 u 初始状态
目标值
u
初始状态
时间
3、.前馈控制 对受控对象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认识,及 时采取控制措施预先防止偏差产生的控制称为 前馈控制。 4、前馈一反馈控制 控制系统包含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并把它 们耦合起来,就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这 种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例:某工厂的每天出产进度为1000台产品, 市场平均日需求也是1000台,进度控制目标定 为1000台,需求波动正负不超过100台,企业 安全库存150台,系统稳定的准确度取正负40 台.在这样的条件下,灵敏度取多少台时不会影 响需求。 最大需求量为1000+100=1100,当每天出 产量大于或等于1100-150=950时,不会影响 需求,少于950时,会影响需求。故当u>50时, 应采取措施,也即取u2=50。
2、控制机构
输入
受控对象
输出
执行机构
测量机构
决策机构
二、控制系统类型 1、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输入控制信号
施控装置 开环控制系统 受控装置
输出
比较器
目标值 输入偏差信号 输入控制信号
扰动
输出
施控装置
受控装置
反馈信号
反馈装置 闭环控制系统
2、正反馈控制与负反馈控制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我们设闭环系 统的输出值为 y,系统的控制目标值为 j,输出 值 y经反馈装置回输到输入端,与目标值j比较 后产生一个偏差量,记为u,u= j-y。根据u 的 变化特性,可以判断反馈的正负性质。 ﹝1﹞正反馈, 如果u的数值经历一段时间的反馈控制后变 得愈来愈大,这是正反馈,相应的控制方式称 为正反馈控制。
2、事中控制方式 事中控制活动是经常性的,每时每刻都在 进行之中。它的控制重点是当前的生产过程, 要把生产活动置于严密的控制之中,保证计划 的顺利执行。 控制要点是; ﹝1﹞ 以计划执行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为依据; ﹝2﹞要有完整的准确的统计资料和完备的 现场活动信息; ﹝3﹞ 要有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 ﹝4﹞决策迅速,执行有力,保证及时控制。
K
2

n实 n套
3 100 % 100 % 75 % 4
2、影响进度的原因分析 设备故障 质量问题 零件配套率 …………
3、有效措施 计划要配套;计划要可行﹝要与生产能力平行﹞。
零件 序号 01 02 03 04 每台 件数 3 3 2 1 计划产 量﹝量 ﹞ 315 315 210 105 实际产 量﹝件 ﹞ 320 315 200 110 计划完 成率 ﹝%﹞ 101.5 100 95 104.7 实际完 成台数 106.6 105 100 110
表中03号零件的产量最低,仅完成了100台,是 四种零件中的最短缺零件,由公式计算 S 公式 K 100 %
三、控制系统特征 控制系统怎样才能够发挥好作用,与控制系 统的三个性能特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灵敏 度和反应性 )有关 。 1、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一个控制系统能够使系统状态 达到目标值并保持在目标值的一种性能指标。
输出值 目标值 D
ab c
时间
系统达到稳定形式
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至少与三个参数有关。 ﹝1﹞振荡度。用振荡幅度与频率来衡量。作为 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是振荡衰减,这与负反馈控 制密切相关。 ﹝2﹞稳定速度。它是指从采取控制行为起到进 入稳定状态的延续时间。 ﹝3﹞稳定的准确度。准确度规定了稳定的范围。 只要输出量进入稳定范围,并保持下去,就可 认为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设u1为准确度,则当u u1,认为系统 处于稳定状态。 准确度或稳定范围不能由主观任意规定,而 是根据系统的客观需要来规定的。
1 实
S计
K1—第一种配套率指标; S实一按最短缺零件计算的实际配套量;
S计一计划配套量(即成品出产计划量)。
K
1
S实 S计
100 100 % 100 95 .2% 105
方法二
K
2

n实 n套
100 %
K2-第二种配套率指标; n实一完成计划的零件品种数; n套-计划要求的配套零件种数。 上例中n实=3;备故障 ﹝2﹞停工待料 ﹝3﹞质量问题 ﹝4﹞员工缺勤 3、控制进度计划的措施 ﹝1﹞以库存应万变 ﹝2﹞抢修设备 ﹝3﹞加班 ﹝4﹞培养多能工
二、流水线生产进度控制 1、进度检查
产量 产量偏差
工期偏差
时间
2、欠产原因 影响流水生产进度的关键因素是设备。 3、有效措施 控制设备故障发生。如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 工的自主维修等。
三、成批生产的生产进度控制 1、进度统计和零件配套计算 ﹝1﹞进度统计
第一周 产 品 甲 计 划 实 际 累 计 产 品 乙 计 划 实 际 累 计
200 200 200 180 180 400 250 160 340 650 250 200 540 765 900 225 100 100 150
二、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 1、制定标准 2、测量比较 3、控制决策 4、实施执行
第四节 生产进度控制 一、进度控制的基本概念 1、进度控制内容 ﹝1﹞投入进度控制
指对产品(或零部件)的投入日期、数量, 以及对原材料、毛坯、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 ﹝2﹞工序进度控制 指对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在每道 工序上的加工进度的控制。 ﹝3﹞出产进度控制 主要指对产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
第十二章 生产控制概述
第一节 控制论基本概念 一、控制系统及控制机构 1、 控制系统 ﹝1﹞控制概念 所谓控制,直观地说,就是指施控主体对受 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 客体按照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运动,直至最 后达到这一目标。 ﹝2﹞控制系统组成 控制作为一种作用,至少要有作用者(施 控主体)和被作用者(受控客体),以及将作 用从作用者传递到受作用者的传递者这样三个 必要的元素。
3、反应性 反应性是指一个控制系统从检测到需要实施控 制的偏差量后,到采取控制行为所延续的时间 长度。 反应快慢的程度应以及时控制为原则。
一、控制的整体特性 1、生产控制与计划、组织职能的关系
这三个管理职能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生产系统才能正常运转, 运转质量的优劣与三者之间整体协调的好坏密 切相关。 2、进度、质量、库存、成本四种控制之间的关系 四种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 3、.生产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3、事前控制方式 它是在生产活动之前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方 式。利用前馈信息实施控制,重心放在事前的 计划与决策上,即在生产活动开始以前根据对 影响系统行为的扰动因素作种种预测,制订出 控制方案。 它的控制要点是: ﹝1﹞对扰动因素的预测作为控制的依据; ﹝2﹞对生产系统的未来行为有充分的认识; ﹝3﹞依据前馈信息制订计划和控制方案; ﹝4﹞尽可能控制住扰动因素。
生产控制与企业中其他管理,如与市场管理、 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控制活动的分散性 1、组织结构的分散性 2、控制职能的分散性 3、人员的分散性 分散性给控制带来困难。
第三节 生产控制的方式和程序 一、生产控制方式 1、事后控制方式 控制的重点是今后的生产活动。其控制思 想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把今后的事情做 得更好。 控制要点是: ﹝1﹞以计划执行后的信息为主要依据; ﹝2﹞要有较完整的统计资料; ﹝3﹞要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干扰情况; ﹝4﹞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要客观,控制措施要可 行,确保下一轮计划执行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