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滑轮(个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2章第2节“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省力特点。
3. 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的省力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滑轮组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滑轮的省力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计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的实验,如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省力特点。
2. 概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定滑轮固定位置,动滑轮随物体移动等。
3. 滑轮组讲解:教师讲解滑轮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如如何省力,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等。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举例讲解滑轮组的省力计算,如给定重物和滑轮组,让学生计算所需用力的大小。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使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所需用力最小。
6.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滑轮组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请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1. 定滑轮固定位置,动滑轮随物体移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2. 滑轮组通过多根绳子承担同一重物,能够省力;例如,一个重200N的物体,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需要用力200N,而用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只需要用力100N。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2节《滑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分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杠杆原理。
4. 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实现力的合成和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滑轮现象。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运用滑轮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滑轮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吊扇,引导学生发现吊扇就是利用滑轮的原理工作的。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滑轮组的使用:讲解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滑轮组。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工作原理:力的分解和杠杆原理滑轮组:力的合成和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滑轮的作用。
答案: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例子1:吊车利用滑轮组原理吊起重物;例子2:电梯利用滑轮原理上下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应用。
2018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教案:12.2滑轮
2018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教案:12.2 滑轮我设计这节幼儿园手工制作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并了解滑轮的原理,能够运用滑轮制作简单的玩具。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滑轮的原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而制作滑轮玩具的过程,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准备了滑轮模具、绳子、彩纸等材料。
同时,我也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如滑轮演示器,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原理。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滑轮的原理,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接着,我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了滑轮玩具,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滑轮的运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滑轮的原理。
在活动重难点部分,我发现孩子们在制作滑轮玩具的过程中,对于滑轮的安装和调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这个环节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制作。
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滑轮的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但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对于滑轮原理的讲解过于复杂,导致孩子们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简单明了地讲解,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课后尝试自己设计更复杂的滑轮玩具,将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滑轮原理的理解。
在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滑轮的工作原理并不能一下子就理解。
因此,我在讲解时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实例来阐述滑轮的原理。
我告诉他们,滑轮就像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提起重物的"",当我们拉动绳子时,滑轮就可以帮助我们省力地提起重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讲解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的转换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组成和应用,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滑轮的选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以提高使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设备,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阐述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如滑轮组的使用,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滑轮组的选用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原理:力的转换、方向的改变滑轮组组成:应用:省力特点:选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请谈谈你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提高使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滑轮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3.能够分析和解决滑轮运动中的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滑轮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滑轮运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或多个圆形的轮子构成,有时还包括一个能容纳轮子的滑动架。
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常用于提升重物。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滑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
当需要提升重物时,力可以通过滑轮绳索上的滑轮向上拉动,从而使重物向上移动,实现提升的目的。
2. 滑轮的分类滑轮根据轮子的个数可以分为单轮滑轮、多轮滑轮和复合滑轮。
单轮滑轮只有一个轮子,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多轮滑轮由多个轮子组成,主要用于提升重物。
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和滑动架组成,可同时兼有改变力的方向和提升重物的功能。
3. 滑轮的使用方法滑轮的使用方法包括固定滑轮和自由滑轮。
固定滑轮是将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自由滑轮是将滑轮连接到一个绳索上,自由滑动,用来提升重物。
4. 滑轮运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在滑轮运动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滑轮的大小对提升重物的效果有何影响?滑轮的个数对提升重物的效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合来提升重物?如何计算滑轮的力比和效率?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进行解决。
通过实验,可以改变滑轮的大小和个数,观察重物的提升效果;通过计算力比和效率,可以评估滑轮的使用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出滑轮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过滑轮,有哪些例子。
2. 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让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并能够通过滑轮的转动来提升重物。
3.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类型滑轮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8下物理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省力特点。
3. 探究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省力程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能够组成滑轮组,并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省力程度。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及滑轮组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秤)。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的使用实例,如升国旗,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的省力程度。
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用所学知识计算其省力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测量不同组合的省力程度,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
2. 滑轮组的概念及其省力特点。
3.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及计算省力程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其省力程度,并解释原理。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滑轮组,计算省力程度,并阐述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滑轮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吊车、无人机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屏幕展示图片(四幅图片),边指着图上的滑轮,边讲述:升国旗时,要用到滑轮;起重机上有滑轮;晾衣架上有滑轮;升降机上要用到滑轮;滑轮有哪几种呢?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知识。
(二)进行新课1.定滑轮和动滑轮:(1)认识滑轮。
由于多数学生不认识滑轮,因此可先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认识滑轮是一个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可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组装提升重物的装置,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征。
也可配合观看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区别。
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还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会整体随着重物一起上升,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然后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及应用:①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2《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2《滑轮》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我以《滑轮》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实践导向的设计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滑轮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滑轮,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学会使用滑轮。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滑轮组、绳子、重物等教具,以及画纸、彩笔等学具,以便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需要。
五、活动过程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学会使用滑轮。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将滑轮的原理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物理现象的学习中。
这就是我对于《滑轮》这节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思考。
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学会使用滑轮,并能够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滑轮》的幼儿园课程中,我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原理;如何设计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体验滑轮的作用;再次,如何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将滑轮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以确保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
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原理,我选择了实物演示的方式。
我会准备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滑轮如何工作,以及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滑轮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滑轮的原理。
12.2滑轮教案
12.2、滑轮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时:2教具: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教学光盘学具:每组单、双滑轮两个、长约一米的细线、铁架台、弹簧秤一个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通过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的特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画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教学过程:一、请学生认真看P27“想一想”部分内容,1分钟后比谁能利用桌上的器材帮助小明将木料运上楼。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部分内容,师巡视。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学生评判.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由刚才实验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定义: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提问: 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特点呢?请认真看P28-29至“读一读”上面内容,三分钟后能利用桌上器材进行探究.学生进行探究:①.指导学生先按图11-17进行探究,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再按图11-18进行探究,并设计表格,填入数据.②.学生在探究时,教师巡视,对实验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让学生议一议可能答案有: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⑵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⑶力的方向变了,力的大小不变可能答案有: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三、探究滑轮实质、滑轮组:提问引入: 滑轮实质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P29“读一读”部分内容,三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什么?2、利用桌上器材组装滑轮组,比谁用的方法多①指名回答1板书: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②学生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滑轮组绕法四、阅读“生活、社会、物理”五、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进一步巩固了什么学习方法?六、课堂作业:P31 1、2课后观察 P31 3教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2节《滑轮》。
本节课主要介绍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如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等。
3. 学习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和承担的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计算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难点:1. 滑轮组的使用效果计算。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滑轮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滑轮模型。
2. 绳子。
3. 重物。
学具:1. 滑轮组实验器材。
2. 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的使用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观察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5. 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滑轮组的实例,学生独立计算使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2 滑轮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
滑轮的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的特点: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计算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计算承担的力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给出一个滑轮组的实例,计算其使用效果。
3. 思考一下,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滑轮组,并计算使用效果?3.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否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拓展延伸:1. 研究一下,滑轮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建筑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 滑轮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2. 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定滑轮则不能。
同时,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即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小所需的力。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有关滑轮组的例题,如:“一个重20N的物体,通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物体所需的力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这道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滑轮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探究: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定滑轮:工作原理: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动滑轮:工作原理: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但费距离。
滑轮组:省力特点: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小所需的力。
机械效率:计算方法: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重10N的物体,通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物体所需的力是多少?2. 答案:提起物体所需的力为5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2章第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学习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探索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滑轮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试着说出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实验演示:用滑轮组模型进行实验,展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 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b. 使用滑轮组时应注意什么?5.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滑轮提升重物的问题。
6.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滑轮的优缺点。
7. 板书设计:板书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同学们画出一种滑轮组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题目2:解答滑轮提升重物的问题。
答案:题目1:见附件;题目2:见附件。
六、板书设计滑轮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特点:……滑轮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题目1:请同学们画出一种滑轮组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见附件。
题目2:解答滑轮提升重物的问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同学们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掌握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下人教版12.2滑轮教案
教案:八下人教版 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滑轮的原理,即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3. 学会计算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4. 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滑轮模型、绳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滑轮的原理。
3.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滑轮的情景,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2 滑轮定义:……分类:……特点:……原理:力的传递、方向的改变力量放大倍数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吊车、晾衣架等。
(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小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两个小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答案:(1)力量放大倍数为2;(2)力量放大倍数为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有学生对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计算掌握不牢固?2. 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滑轮组,使其力量放大倍数最大?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计算及应用1. 如何理解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2. 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3. 如何将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一、理解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是指,通过滑轮组的作用,人所需施加的力与直接作用于重物上的力之间的比值。
吉林省桦甸市2018八年级下册教案12.2滑轮
吉林省桦甸市2018八年级下册教案12.2 滑轮在设计这节《滑轮》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体验滑轮的原理和作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知道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1. 让幼儿了解滑轮的形状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这节课中,滑轮的原理和操作是教学难点,而能够观察并描述滑轮的特点,以及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重点。
为了顺利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滑轮,以及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小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滑轮的使用。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特别强调了滑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滑轮的使用。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活动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滑轮》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滑轮的原理和作用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
滑轮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抽象,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释和展示滑轮的原理,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滑轮的作用。
我计划在课堂上使用实际的滑轮和绳子,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
观察和描述滑轮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滑轮的形状和结构,学会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滑轮的特点。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描述,我准备了一些滑轮的模型和图片,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滑轮的形状和结构,并用词语来描述。
12.2滑轮教学设计案例
12.2滑轮教学设计案例滑轮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作用,能够说出滑轮的种类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滑轮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滑轮的种类和用途3. 滑轮实验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作用,学会识别滑轮的种类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滑轮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和思考,或者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滑轮的应用情景,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和思考。
2. 概念讲解主要讲解滑轮的定义、原理、种类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滑轮的特点和功能。
3.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作用和影响,并总结实验结果。
4.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练习检测设计相关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滑轮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滑轮的思考和探究。
2. 实验教学法: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3. 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滑轮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手段1. PPT2. 教学实验器材3. 图片、视频资料4. 教学绘本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总结,评价学生对滑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价:设计适当的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滑轮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优秀教学案例:12.2滑轮
4.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此教学内容与过程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知识传授,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滑轮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包括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强调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5.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五个亮点案例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亮点案例也展示了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实验演示:通过滑轮组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2滑轮》教学案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2滑轮》教学案(2019年春使用)(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3.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4.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5.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种类图示表达式定滑轮F=GF=f,f为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动滑轮【例5】如图所示,滑轮上挂一重10N的物体A,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的速度为重物A上升时速度的,力F应为 N(滑轮和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
(二)滑轮组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效果。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如图所示。
【例6】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意重物G均匀提高h高度,最省力的是()(三)轮轴和斜面1.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方向盘、水龙头等)轮轴的公式:轮轴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但费了距离。
2.斜面: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却费距离。
理想情况下斜面公式:Fl=Gh斜面长(l)是斜面高(h)的几倍,所用的拉力F就是物重G的几分之一。
【例7】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案1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在学习杠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使用原理的兴趣。
由于内容较多可用两个课时。
本节知识的第一部分是漫画部分,也是课文的引入部分。
现在的学生部分都喜欢漫画,应该让学生看出漫画所表现出的意思。
并以此引出定滑轮和动滑轮,也可以放映漫画改的动画,效果会好一些。
对于定滑轮和动滑轮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那个是动滑轮那个是定滑轮就可以了,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这一部分要能体现一下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怎么样来组合滑轮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互相交流一下经验。
可以适当的放一些视频或动画。
给与学生适当的刺激。
在学生的成长经历中留一下美好的页。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实验相关的器材
五、课时建议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其他的简单机械1.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2.探究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
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时,就要用到滑轮组;
3.轮轴和斜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滑轮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4. 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学习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自主学习指导
漫画,这有什么科学道理?
看书P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怎样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试着设计两种方案。
1.定滑轮:______________ _ 的滑轮;
2.动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滑轮。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种滑轮?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P70
1.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活动2: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并记录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结论: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 ,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活动3: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拉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用弹簧测
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并记录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动=______,比较拉力F与G物、G动的关系: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F=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的方向用力,F1、F2相同吗?
结论: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 ,但
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在图中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 杠杆。
四、滑轮组:
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使用动滑轮呢?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方案画出来,并动手组装,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
根据组装的滑轮组,数一数钩码由几股绳子承担?弹簧测力计示数又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
总结:使用滑轮组时,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匀速提起重物时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
=
F= S
绳
讨论:P71想想议议
活动4:如图所示,组装滑轮:
1. 该滑轮为_______滑轮,
使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若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
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
2. 该滑轮为_______滑轮,
若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
F=_______
3. 拉力F=_______
4. 拉力F=_______
五、轮轴和斜面:
阅读P71科学世界。
思考:轮轴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举出哪些物体是轮轴。
思考:斜面省力吗?哪些场合人们利用了斜面?
拓展探究
本节重点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1.简单的说就是:奇动偶定,先里后外,一动配一定。
2.偶定:指的是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定滑轮上
3.奇动:指的是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动滑轮上
4.解决简单滑轮组组装问题时,在承重的绳子股数确定以后,如何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的方法不唯一。
下面介绍“偶顶奇动”的简单法则:
当承重的绳子股数n为偶数时,顺子的固定端应栓在定滑轮上(即“偶定”)。
如不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为n/2个,定滑轮为(n/2—1)个,如果要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则需要定滑轮为n/2个,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2个
当承重绳子的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栓在动滑轮上(即“奇动”)。
如果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1)/2个,如果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动滑轮个数为(n—1)/2个,定滑轮个数为(n+1)/2个
例1 如图1所示,要求滑轮自由端的绳拉力方向向上,请在图中用笔画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滑轮组绕线。
解析:题中已明确要求滑轮自由端的绳拉力方向向上,则自由端的绳一定是从动滑轮处出来的。
于是可以从自由端绳子处入手,逆着此拉力方向,按照图2中的①、②、③的顺序,由外向里绕线,最后将绳子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滑轮组绕线,如图
2
所示。
练习:
1、用图5
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
要求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
(忽略摩
擦以及绳和滑轮的重力),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第1个图)
图1图2
图12-25
图12-26
图12-27
图
12-28
2、 用上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的自由端拉过3 m 时,重物升高1m ,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第2和3个图)
3、欲利用上图所示的3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请补画出该滑轮组完整的绕线。
(第4个图)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1. 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
有一个____滑轮,使用该滑轮的好处:它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省力。
2. 重200 N 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_____N ,如
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_____ N 。
3. .如图所示,货物重300 N ,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试确定各图中各力的大
小(滑轮重和摩擦不计),F 1= N , F 2= N , F 3= N 。
4. 盘山公路总是修得弯弯曲曲的,而不是从山下直通山顶,这是为了( ) A 、美观 B 、省距离 C 、省力 D 、经济
课堂反馈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 ;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的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滑轮能省 。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 ,还可以改变 。
2.升国旗时,人站在地面拉动绳子,能够让国旗升到旗杆的顶端,旗杆顶端的小轮是 轮。
3.如图12-25所示,物重为300N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则P 钩承受的拉力是 N ,Q 承受的拉力是 N ,拉力F 是 N 。
若拉力F 移动距离为2.4m ,则重物上升 m 。
4.如图12-26所示中,汽车的方向盘和安装在井口打水用的辘轳都是轮轴.如果要使方向盘的操作更省力,应该把方向盘做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如果要使通过辘轳打水更省力一些,应该把辘轳缠绕绳子的轴做粗一些还是细一些?。
5.如图12-27所示,若胖者体重为800N,瘦者体重500N,货物重60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甲图中,静止站立在地面上的胖者受到向上的绳拉力 N,乙图中,瘦者会被绳拉离地面,在他被提升的过程中,手受到的拉力为 N。
6.如图12-28所示,A物体质量为2kg,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2cm/s,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N,则拉力F为N,A受地面的摩擦力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