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模式及其转变_马侠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1.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2.流向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 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 海市。
中国农村在1949年——1978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达2.07%,而农业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5.59%。国际经验 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每年增长1%,要保持人们生活水平不下降,平均经济增长率就必须超过4%。因而自50年 代开始到70年代,就形成了大规模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队伍。据计算,按照现有的耕作方式和经济水平,农村劳 动力剩余60%左右,约2.7亿。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隐性失业人口多这一矛盾。加之农村生产 具有季节性,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较长,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现今人口迁移
现今人口迁移
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的学生,对高中地理下册“民工流动”这部分内容兴趣颇大,“民工”已渗透到他们 生活的诸多方面。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民工就是“犯罪”与“暴力”的同义词。为了正确对待民工,这里就民工 流动的原因、特点及利弊做一简要分析。
一、民工流动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事件
目录
01 十次大移民
03 改革开放
02 新中国 04 迁移特点
目录
05 历史高潮
07 现今人口迁移
06 迁移原因
基本信息
中国人口迁移(China population migration)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以前主要因为战乱所 致,现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而这个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在中国的先秦时期,由于人口的迁移和聚集,使得历史地理和文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区域性特点。

例如,在黄河流域内,人口逐渐聚集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起始中心,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逐渐成为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而在长江流域,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离散性,人口迁移的过程更为复杂,文化和历史地理也有所不同。

2. 唐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唐代时期的经济繁荣,人口迁移的过程中,文化和历史地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宋代时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兴盛,人口逐渐向南部地区迁移,形成了今天的南方文化。

而在元代时期,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更加明显而频繁。

3. 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在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明代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而清代时期则因封锁海运,导致人口向北迁移,形成了今天的中北地区。

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也因此产生巨大的差异。

4. 当代的人口迁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也不断在变化。

例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口逐渐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形成了今天的经济重心。

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口文化和社会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特点,这些特点也同时对当代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文化研究和历史地理的保护,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地理的丰富性。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政策历史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政策历史
人口大量向南迁徙,经济重心南移
3
两宋之际
北方战乱,宋室南迁战乱、政治 Nhomakorabea荡鼓励人口南迁,以维持政权稳定
人口进一步向南方迁移,南方成为人口、经济、政治重心
4
元末明初
朱元璋推翻元朝
政治动荡、农民起义
鼓励人口迁移至新控制的地区,加强边疆治理
明朝加强了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控制,汉人占比提高
5
清朝
满蒙联姻,定都北京
政治、军事、文化因素
鼓励人口迁移至边疆地区,以巩固统治
人口向边疆地区迁移,开发了边疆地区,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政策历史
序号
时间段
事件
原因
政策
影响
1
两晋之际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战乱、自然灾害、统治者政治需要
无明确政策记录,但南方相对稳定,吸引人口迁移
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带动了政治中心的南迁
2
唐中期
安史之乱
政治动荡、军事冲突
无明确政策记录,但人口为躲避战乱自发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国人口迁移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8
5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4、原因
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被激活 推出允许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城乡、内地沿海收入差距加大(最根本)
读图1.19找出人口主要的迁移方向 和主要省级单位的人口迁移情况
2020/12/8
6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பைடு நூலகம்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规模小,频率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
2、原因
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国家政策
3、阶段
活跃时期
50年代
低潮时期
61到76年
回升时期
77到84年
2020/12/8
3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4、类型
安置劳动力 支援边疆 城市规模控制 工程建设
招生分配 工业建设
5、省际迁移状况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迁出、迁入平衡地区 西藏
高中地理(选修1)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 六节 中国的人口迁移
2020/12/8
1
一、历史上的迁移
1、迁移概况:人口中心的变化
秦汉开始: 频繁迁移
中原地区
安史之乱: 根本改变人口格局
长江、珠江流域
2、直接原因:
移民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
2020/12/8
2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1、特点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净迁 入地

2020/12/8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 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湖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宁夏、新疆、青海、河南、广西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7
高中地理(选修1)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 六节 中国的人口迁移
2020年10月2日
1
一、历史上的迁移
1、迁移概况:人口中心的变化
秦汉开始: 频繁迁移
中原地区
安史之乱: 根本改变人口格局
长江、珠江流域
2、直接原因:
移民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
2020年10月2日
2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净迁 入地

2020年10月2日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 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湖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宁夏、新疆、青海、河南、广西
4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1、特点
数量大增,流动日趋活跃;自发流动为主
2、方向:
农村到城市 内地到沿海
3、目的:
务工、经商、求学、培训
1、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
2、原因
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国家政策
3、阶段
活跃时期
50年代
低潮时期
61到76年
回升时期
77到84年
2020年10月2日
3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4、类型
安置劳动力 支援边疆 城市规模控制 工程建设
招生分配 工业建设
5、省际迁移状况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迁出、迁入平衡地区 西藏
2020年10月2日
5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4、原因
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被激活 推出允许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城乡、内地沿海收入差距加大(最根本)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相应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相应社会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相应社会变革随着各种文化、科技、经济等各项发展的推进,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这些移民潮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地方的人民往别的地方迁徙,而是对整个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移民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严峻,人民生活困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有所不足。

于是,那些在黄河流域居住了数百年的人开始向东南迁移,他们逐渐抵达了长江流域一带。

这一次的大规模移民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新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得以生长,而且整个中国的历史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出现在公元6世纪。

这一次的移民潮来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

当时,这个地区的部分民族还徘徊在游牧和农耕之间,而气候的严酷条件也并不适宜人民们的生活。

因此,这些民族最终选择向南迁移,一些部族还一度席卷了中原地区。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迁徙不仅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且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和文化的整合。

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潮: 开拓了中国的西部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潮,大约出现在公元10世纪左右。

在那个时期,西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相对封闭,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比较激烈。

这种局面造成了民众的不安全感,迫使他们向更安全的地区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移民潮是最有影响力的。

由于人口的迁移,中国的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随着汉族等内地民族和西北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交融和繁荣。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潮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方興未艾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人们的迁徙行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繁荣和文明。

这些移民不仅是生产力和文化知识的搬运工,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见证人。

《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

《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

《人口迁移》知识清单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移动。

这种移动通常是长期的、永久性的,与临时性的人口流动有所区别。

人口迁移涉及到居住地的改变,迁移者会在新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定居。

比如,一个人从农村搬到城市,并在城市里找到工作、购房、安家,这就是典型的人口迁移。

二、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迁移的范围划分国际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的迁移,如从中国迁移到美国。

国内迁移:在一个国家内部,从一个地区迁往另一个地区,比如从东部沿海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2、按照迁移的方向划分农村到城市:这是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向,也被称为城市化进程。

城市到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也有部分人从城市迁往农村。

城市到城市:例如从一个发展较慢的城市迁往发展较快的城市,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农村到农村:可能是由于土地流转、家族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在农村地区之间的迁移。

3、按照迁移的原因划分经济原因: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优越的经济条件而迁移。

比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前往经济发达地区。

政治原因:由于战争、政治动荡、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

例如,战争难民的迁移。

社会文化原因:包括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教育需求等。

比如,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生态环境原因: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导致的人口迁移。

比如,居住在沙漠化严重地区的居民迁往环境较好的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积极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技术创新。

增加了消费需求,刺激了市场的繁荣。

消极影响可能导致人口拥挤、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

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如水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等。

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

2、对迁出地的影响积极影响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的知识点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人口迁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口的分布和变动,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效应。

一、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方式不同,可以将人口迁移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大类。

1.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同一国家内的其他地区。

内部迁移又可分为城市化和非城市化两种类型。

(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中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人们迁移到城市有多种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吸引力。

(2)非城市化非城市化迁移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县级城市之间,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和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

2.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国际迁移可以进一步分为流入国和流出国两种类型。

(1)流入国流入国是指接收来自其他国家迁入的人口。

流入国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就业机会。

(2)流出国流出国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移居到其他国家。

人们选择流出国主要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和效应1.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化迁移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迁移可以促进国家间的资源与人力的流动,增加国家的经济活力。

2.社会影响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化迁移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面临挑战。

国际迁移导致文化的多元融合,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涵。

3.生态环境影响人口迁移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城市化迁移加剧城市土地的开发和资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压力。

国际迁移导致资源的跨国流动,也会对原始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三、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动力。

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借鉴国际经验,并对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提出启示。

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内在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机制。

我们将关注当前人口迁移的新趋势,如城乡迁移、区域迁移等,并探讨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

本文还将对国际人口迁移的经验进行总结,特别是那些在人口迁移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和地区。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人口迁移的异同点,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本文将结合中国实际,提出针对人口迁移流动的启示和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促进人口迁移的有序、合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历经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从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的定居模式,到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性增强,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口迁移多因自然灾害、战乱等被迫性因素引起,迁移规模相对较小,且多为短距离、临时性的迁移。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迁移流动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主要以农村向城市、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为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动因也日趋多元化,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各方面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规律

人口迁移的规律

2、季节性迁移:指人们在不同季节之间改变常住居所的行为。例如,北方 的农民冬季到城市谋生,夏季回到农村休息。
3、周期性迁移:指人们按照一定周期循环迁移的行为。这种类型的迁移通 常与工作、学习等原因有关。
4、短期迁移:指人们改变常住居所后,计划在短期内返回原居住地的行为。 这种类型的迁移通常与旅游、探亲等原因有关。
2、迁移人口的流动模式
人口迁移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和暂时性迁移。永久性迁移是指人们从一个地区 永久性迁往另一个地区,如移民或因工作、家庭原因而迁居。暂时性迁移则是指 人们短时间内离开原居住地,如农民工在农忙季节返乡务农。
3、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
人口迁移通常具有空间上的方向性,即从某些地区迁往另一些地区。这种迁 移可能涉及短距离,如城市内部的迁徙,也可能涉及长距离,如跨国移民。并且, 这种迁移往往是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向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迁移。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移不仅影响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同时,人 口迁移也是实现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共同发展。
三、结论:未来展望与启示
人口迁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背后的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 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应充分考虑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点, 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同时,对于迁出地和迁入地而言, 也需要做好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以应对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挑战。
二、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跨越一定地域界限,改变常住居所的行为。根据迁移距离 的不同,可以分为近距离人口迁移和远距离人口迁移。近距离人口迁移通常指的 是县、市、省内的迁移,而远距离人口迁移则指的是跨省、跨洲的迁移。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 趋势与政策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 趋势与政策

三、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流动的原 因
1、经济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新兴产业在东北地区 得到快速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自然环境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贫 瘠,这些因素使得一些人选择离开该地区。
3、社会文化原因:东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 口的迁移流动。一些人可能因为文化不适应、社会环境不佳等原因选择离开该 地区。
总之,人口迁移和流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成因、趋势和政策相互交织、 相互影响。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口迁移和流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 趋势。然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以保 障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 引导和规划人口迁移和流动,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资源环境影响:人口的迁移流动对当地的资源环境也产生了影响。人口的 流入增加了对当地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而人口的流出则可能导致当地资源的浪 费和环境的恶化。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流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 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人口的流入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活 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人口的流出则可能导致传统产业的衰落和社会 文化的变化。
二、城镇化中后期人口迁移流动 形式的转变
1、流动范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人口的迁移流动已经从农村到城市, 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出现了人口在城市 群和都市圈内部的流动增加的趋势,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
2、动力机制:过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动力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和发展机会。然而,在城镇化中后期,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人们更多 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生活品质或是更好的教育资源。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改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改

迁入
迁入
2、人口流动
国际人口流动
主要为外籍劳工
人口流动
国内人口流动
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 “民工流”
1、外籍劳工的含义。
2、外籍劳工的流向。
3、外籍劳工对于迁出地和 迁入地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民工流”的流向、 出现原因及其造成的 影响分别是什么?
主要原因
1.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城乡收入差距大, 3.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迁出地的 推力因素
迁入地的拉 力因素
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交通和通讯条件、 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 造成人口移动的原因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别------最主要原因
三、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 二战后经济迅 速发①展气,候东北五大湖地区 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 60年代气候末不70仅年直代接初影,响人大的身 量脱体,离而工且作影岗响位着的一个老地年区的 人开土壤始、迁植往被美和国水西文等部,、从而 南部对人的类“的阳生光产地和带生活”有。着重 相对要的于影美响国,中并高通纬过对地生区产和 ,北生活纬的35影°响以而南影地响人区口阳迁移。 光明媚,气候温暖。特 别是南部沿海各州气候 环境更为适宜。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素。而家庭因素则在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 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 用。
三、1人94口7年移,英动属的印度动被因分 和效应
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
4度.人社口会多文信仰化印因度素教,而巴基
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
③共宗和国教。信为仰了躲、避种宗教歧视或

国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1大批迁移
迁移方向
原因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 的地方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 济脆弱、频繁的战 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 有组织、有 至20世纪80年 计划地进行 代中期
从东部人口稠密地 区迁往地广人稀的 东北、西北;净迁 出地区有辽、鲁、 沪、川等省市
受国家计划经济 体制和户籍管理 制度影响较大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20世纪80年 代中期以来
流量增大、 流向变化、 频率加快、 以自发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自治 区到沿海城市和 工矿区
国家改革开放 政策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5次人口迁移,华人甚至成为外国的主体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5次人口迁移,华人甚至成为外国的主体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5次人口迁移,华人甚至成为外国的主体民族关东逃户几人归,携得妻儿认旧扉。

茅屋再新墙再葺,园中春韭雨中肥。

清代诗人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中,写下了流民的悲苦与新生。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口迁移史,仅有记载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就不下十余次。

从东汉末年到衣冠南渡,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从湖广填四川,再到闯关东、走西口。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迁移,就是最为壮阔的波涛。

今天,我们翻开历史,从“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去了解下古代到近代中国人的浴火重生之路。

闯关东关东之地,即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及部分内蒙古。

闯关东是指从明清时期到民国初年,这数百年时间以来,大批移民从内陆向东北迁徙的行动。

其中80%的移民,来自山东、河北地区,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人口最多的迁徙运动之一。

历史上,山东地区经济发达,但是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由于人口大量增长,导致土地资源不足。

加上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大量粮食欠收,又因天启之后几十年来天灾不断,以及战乱和苛捐杂税,导致该地民不聊生。

当时的东北土地广袤、人口稀少,无论是在明朝疆域,还是在后金的领地,都需要大量的生产力来开垦土地。

且从山东半岛前往辽东半岛比较方便,从山东的登州、莱州等地乘船出海,仅需一夜即可到达辽宁。

明末清初,因满族入关等影响,大量原籍东北的满人和蒙古人,迁徙至关内定居,导致东北地区人烟稀少。

为了充实人口,清政府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颁布了《辽东招垦令》。

该法令规定:凡招民百人迁往辽东的,可授予知县文职或守备武职;招民六十人的,可授予通判文职或千总武职;招民五十名,授县丞文职或把总武职,每多百人均可上加一级。

迁往辽东的百姓,不仅可以获得口粮、种子和耕牛,并且还免缴三年钱粮。

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形成了关内汉民迁往东北的第一次高潮。

康熙七年(1668年),亲政的玄烨为了维护“龙兴之地”的秩序,也为了保证满八旗,及关外各部族之间的稳定,遂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

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PPT)2-2

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PPT)2-2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阅读教材,归纳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迁出、迁入地区 及其原因。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迁移起始
时期迁移的主要方向 人口分布中心变化
迁移的直接原因
黄河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起,人口迁移频繁 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特别向南方扩散 唐朝“安史之乱”后,人口中心移到长江流域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原因 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方向
安史之乱 黄河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意义 人口中心南移,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
请你思考:
黄河中下游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平原广阔平坦 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 发达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股票知识 股票知识
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摔倒在坚硬的道路上,鲜血染红了裤脚,钻心的疼痛,使她流出无助的眼泪,痛苦的呻吟引来周围人好奇的目光。 我突然明白助人为乐,快乐别人,更快乐自己。伸出我们的双手吧,去帮助哪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赶紧跑了过去,小心翼翼的扶起她,看着她的表情,我心里非常的难受,仿佛被什么抓了一下。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你的话,老奶奶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制度

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制度

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制度首先,古代中国的迁徙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迁徙制度、战争迁徙制度和移民迁徙制度。

劳动力迁徙制度是古代中国各个不同地区之间劳动力的迁移。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达,农耕是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在丰收季节,农民会相互互助,集体迁移到丰收地进行农作物的收割和加工。

这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的保障。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大规模的治理工程,比如修建灌溉渠道、城墙等,这些工程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的迁徙制度也为这些工程提供了劳动力的保障。

战争迁徙制度主要是指古代战争时因为战乱和兵役而引起的人口大规模的迁徙。

古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各种大小战争,每次战争都会导致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从而迁徙到其他相对安全的地区,或者投靠在当地的异族部落。

这种迁徙制度不仅导致了战争胜利者与战败者之间的人口转移,也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差异。

移民迁徙制度是古代中国人口迁徙的一种形式。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资源、气候、社会环境等存在差异,因此人们会选择迁移到其他地区以寻求更好的生活。

比如,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人们会选择南迁到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来避免寒冷的冬季;或者有一些人不满意统治者的政策、法律等制度,选择迁移到边远地区或另外的国家。

除了迁徙制度外,古代中国还存在着人口流通制度。

人口流通制度是指在同一地区内人们的流动与流通。

古代中国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商业勃兴,因此在古代中国,城市之间人口的流通非常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贸易、传教、求学等渠道来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通。

例如,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学者、官员等流动到此地。

古代中国的人口流动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迁徙制度和人口流通制度都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制度安排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也由于这种制度的存在,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流失、地域差异等,这些问题也对古代中国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1.6中国人口迁移第6课“我国人口迁移”,简单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问题。

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2. 难点:联系历史知识与事件,了解我国历史上和建国后的人口迁移状况三. 知识结构:四. 知识要点:1.6中国人口迁移(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封闭的封建农业经济时代)始于:秦汉时期1.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2. 从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3.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4. 唐安史之乱,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封闭的社会主义经济时代)1. 特点:人口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流动数量少。

(1)活跃时期:1954—1960年,建国初期的活跃经济。

(2)低潮时期:1961—1976年,文革期间的严格管理。

(3)回升时期:1977—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

2. 人口迁移方向:人口净迁出地区——XX、XX、XX、XX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XX人口净迁入地区——其他地区3. 迁移人员类型(目的):(1)安置失业、闲散劳力(2)支援新工业区(3)移民支边(4)高校搬迁、招生、分配(5)水利设施移民(6)压缩城市人口(7)自发迁移(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时代)1. 特点:(1)规模趋大,流动人口猛增(2)原因:改革开放(3)迁移目的:自发性务工、经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2. 流动方向:(1)农村到城市(2)内地到沿海迁出、迁入格局发生了变化,如XX变为净迁入区五. 疑难解析1. 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流动人口给城市提供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缓解了城市部分待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

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所有制结构,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