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
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等方面的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不再单纯地追求速度。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首先,我国经济增速过高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发展面临着可持续性问题。
其次,我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再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减少等问题,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和发展模式。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中高速增长阶段。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让我国经济总量和实力大幅度提升,如今需要稳定经济基本面,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不代表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而是为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新常态还要求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过去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这样的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为了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我国需要加大消费的发展力度,培育增长新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和技术创新的驱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还需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通过推动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也需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推动市场化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等措施,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等方面的变化。
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学习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
学习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经济新常态是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主要任务。
在这个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特点和要求,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在学习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适应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新常态。
过去,在高速增长时期,我们往往注重经济总量的扩大,但这种趋势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所转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经济活力的减弱,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大。
为了适应这种新常态,我们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不能再依赖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而是需要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综合治理,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还要统筹考虑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四、不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这需要我们打破各种体制束缚,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树立全球眼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这既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只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
总之,学习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思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的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以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为核心,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也与以往不同,这些机遇将为中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在这一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将加快消除产能过剩和去杠杆化,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这将为中国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韧性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将增强自身韧性和竞争力。
三、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
这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
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中国将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绿色低碳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同时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人力资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中国在新常态下,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中国将加强教育改革,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此外,中国还将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
状态。
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特殊时期,有别于以往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指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
一新的经济发展状态,这一新的经济发展状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升级。
中国经济从农业为主的重工业集聚型经济向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转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升级加快。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改革注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进程,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
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变革,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特殊时期,它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变化。
- 1 -。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1. 概念的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诞生于2014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视察河南经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采用新词“新常态”来表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个讲话被概括为“新常态”,9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中,又更加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概念;12月,中央政治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并在会议公报中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说明,自此,中国经济新常态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开始引领和指导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顺应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中国经济的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速,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代替要素、投资变成新的驱动力。
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10%左右的高速度逐渐降下来,在总体上更趋向于稳定持续的前进,结构上的调配更加的合理,发展更加的平衡与和谐,粗放经营的经营模式也正逐步的发生转变,社会总体上和谐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 消费方式的转变从之前明显的模仿型消费、排浪式消费转变为更加多元、更加注重个性的消费。
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2. 投资、融资方向转变改革开饭以来,我国的传统行业经历了规模大、资金足、投资覆盖面广的高强度投资、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市场已经基本上接近饱和状态,但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和许多新兴的产品、技术、行业、商业模式给投资和融资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方向。
也对投资者的综合能力与战略眼光、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3. 出口与国际收支发生变化我国的低成本出口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低成本出口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相反的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额。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
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年轻人成长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有新就有旧。
经济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
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那旧常态什么样呢?或者说,我国上个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状态是怎样的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这是我国经济过去的一种常态。
为什么会有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呢?主要在于我国具有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改革不断释放出制度红利,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劳动力快速增长释放出人口红利,高储蓄率使得资本积累快速增长。
概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体现出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特征。
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发生了巨变。
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商品进出口总额4万多亿美元,不论进口还是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高达3.8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因此,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中国梦”有了雄厚基础。
我们在看到高速增长的旧常态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其另一面,看到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
比如粗放式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突出。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气、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及污染程度大都接近极限。
经济新常态的措施
经济新常态的措施引言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新的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发展速度逐渐趋于平稳,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挑战并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1.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提升市场化水平,可以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开创新的增长点。
2. 转变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因此,转变发展模式成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转变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从传统产业转向创新驱动等方面。
3. 促进创新创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创新型企业,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 加强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提高产业增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6. 优化人才政策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7. 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通过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8. 加强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不能把新常态当做一个简单的事件看待。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 型,更不可能是V 型,而是L型的走势。
面对这种“势”,就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环境保护新常态、政治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
对于新常态的认识要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随意引申。
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这是混淆或偷换概念。
“新常态”不是避风港。
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应做到“四个不能”:不能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咎于新常态的问题,不能把不能理解的专业理论归结于新常态的影响,也不能把自己的心态失衡错怪于新常态的变化,更不能成为庸
政懒政怠政的借口,把不愿做、不想做、不能做当成现阶段的合理状态。
把握经济新常态 认真做好五件事
把握经济新常态认真做好五件事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提升干部状态以及加强对外合作,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五个方面的工作。
1、要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有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是开展经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
速度变化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就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动力转换就是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当经济总量的分母大到一定程度时,发展速度就不可能太快,必然进入新常态。
所以我们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坚定不移的推动结构性改革。
2、掌握方法切合实际主动适应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还要对路,并要有所作为。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工作落实。
如何才能“主动适应”?一是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加强政策落实;二是继续推进改革,勇于“破”、善于“立”;三是守住风险底线;四是加强民生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网。
当然,“主动适应”也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也应是符合各地工作实际的。
要坚持以就业为中心来谋划发展思路,着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抓住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3、积极引领寻求突破探索新举措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普通人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普通人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普通人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一、保持理性,拥抱变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首要的是保持一颗理性的心。
中国经济虽面临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们要理解并接受这一现实,不盲目悲观,也不盲目乐观。
同时,要拥抱变化,认识到每一次经济波动都是行业洗牌、个人成长的机会。
二、持续学习,提升自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为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
无论是通过在线课程、职业培训还是自学,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技能的追求。
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宽知识边界,让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紧跟政策,洞察趋势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发布的各项经济政策,了解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领域。
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市场机遇,提前布局,避免在竞争中掉队。
同时,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技术、新趋势、新竞争者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向。
四、合理规划财务,稳健投资在经济新常态下,合理规划财务和稳健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冲动购物,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投资方面,要保持谨慎和稳健的态度,了解各类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同时,要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将所有资金集中在单一项目上。
五、关注身心健康,守护家庭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注重饮食健康、定期锻炼等习惯,以维护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同时,家庭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维护家庭和谐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新常态”在当下已经成为讨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首次提及“新常态”这一概念,同年9月再次提及。
在不久前的APEC 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上,习总书记又一次专门展开地谈到了“新常态”。
对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梳理,不妨用三个关键词来阐释“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一、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词:“中高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合乎规律地需要阶段性地有所改变,原来的两位数10%以上的高速增长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无一不表明,这样的一种高速发展阶段势必要发生变化。
中国现在的实际生活当中,种种相关因素及指标分析,都指向这样一个阶段性变化已经到来的基本认识。
所以,“中高速”就是会以不同于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的新阶段来取代原来的旧阶段。
“新常态”的“新”字,首先表现运行形态上的这样一种变化和阶段性的转变。
“新”字后面跟的是“常”字,所以还得进一步考虑中高速在“新”之后,怎么样趋稳,怎么样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成为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年的增长速度下行之后,并没有完成探底过程,所以现在进入“新常态”是要继续完成这样一个探底。
在完成探底的过程中,中央已明确地把当下局面表述为“三期叠加”,一个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一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还有一个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我们可以认为,在三期叠加这个描述后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把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放在三期叠加之上,意在必须强调我们主观能动因素的发挥。
“中高速”这个概念所隐含的逻辑,是在我们完成探底之后,应该趋稳,趋稳以后要得到一定发展动能的积蓄,就是蓄势。
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38August 2017 / 广东经济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存在误区,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把握三个层面,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有新思维。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遵循新常态演变的螺旋式上升规律,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要遵循共享经济规律。
体制改革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引擎,提质增效是检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标准。
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穆林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们党和人民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凝聚共识的基础,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科学认识新常态需要有新的思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遵守客观规律,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战略问题,需要有新思路。
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凝聚共识(一)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存在误区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以来,特别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进一步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成了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如何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新常态的大逻辑和大趋势成为了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科学理解中央和政府方针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关键。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新常态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
有人问,新常态是一个好状态还是一个坏状态?这种问法是不科学的。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2014-09-30李稻葵当前,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点就是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以及债务水平的逐步调整。
在我看来,这种分析并不全面。
其原因在于,这种分析过多地关注宏观经济的表现,而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些内涵,即哪些潜在的、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将决定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常态”表现。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表现。
表现之一:新旧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这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中国旧的增长点有两个:一是出口,二是房地产。
它们将会逐步地、有一定反复地退出。
其中,出口的增长将直接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出现各种波动和反复。
总体上看,因为中国经济的体量在不断增长,而世界市场将难以支撑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所以,出口以及贸易顺差占中国GDP的比重将不断下降。
但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的。
在中国城市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大致得到满足这个大背景推动下,加之金融市场的调整使得百姓的投资回报率上涨,房地产增长也会出现波动式的下降。
这些旧增长点波动式的下降,将与新增长点不断波动式的上升,为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带来阵痛。
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有三个。
第一是长期性的、公共消费型的基础建设投资。
这些投资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等。
第二是各种生产能力的转型和升级,包括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的升级,也不可能是线性的、平稳上升的,一定会出现波动,这与资本市场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及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是居民消费。
笔者按照经济学标准重新计算了中国的居民消费,发现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自2008年已是每年上升0.7%,目前已升至47%左右。
问题的关键是,旧增长点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点的发力也不是平稳的,因此,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出现波动。
这种波动与中国传统的宏观经济波动不同,传统的宏观经济波动更多来自于总需求的波动,包括投资需求的波动,因此政府需要经常性地“踩刹车”,通过各种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应对。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所谓“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我认为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本次学习的体会: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目前的劳动力数量和水平都有下降趋势,给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问题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好逸恶劳,以及信息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很多孩子不愿学习技术。
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层面长足考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社会更多培养高技术创新型人才。
二、精心培育新型产业。
在新常态下,要通过政策调控和行政引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更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转移到产业培育上来,做好成链、集群、融合、创新。
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天然气、机电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科技服务八大成长型产业成链集____展;大力推动纺织服装、木业精深加工、新光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或管理经验实现能力提升。
对具有前瞻性、引领型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投资,建立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园;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度协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
三、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积极应对,作为地方职业教育务必要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从学校的发展规模、专业结构以及育人理念上进行调整主动与企业、行业、产业对接,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要突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____决定性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破利益格局和机制枷锁,构建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活微观管理,给市场主体松绑,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精减、下放”,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四、着力改善民生。
新常态民营企业家精神思考
新常态民营企业家精神思考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面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环境的约束等多重挑战,民营企业家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精神面貌。
在这个新的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拥有创新的精神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要承担引领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的重任。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创新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还需要具备勇于尝试、敢于担当的精神,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跨出自己的边界,寻找更加新颖、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民营企业家不仅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在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低碳经济;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注重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参与公益事业。
只有做到企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共治相统一,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三、具备危机应对能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危机,包括市场竞争压力、不良债务风险、人员变动、管理失误等。
此时,民营企业家需要具备应对危机的强大能力,识别危机、分析危机、解决危机,保持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稳定。
这不仅需要企业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风险管理的经验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坚守创业初心民营企业家的成长过程都始于一个小小的创业梦想。
在经营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往往会面临许多诱惑与考验,很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在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需要时刻保持创业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信念和价值观,不断回归企业的初心,以此保持前进的方向。
在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的精神面貌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华。
如果能够坚持以上这些精神特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正走向经济增长“新常态”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指出
,“新常态”是指危机后全球经济可能会进入一段 低速增长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 生了变化,因此,应该理性看待当前中国经济从高 速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熠辉则在与本报记者连 线时表示,“新常态”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 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相吻合,与本届政府十八大后的经济思 路一以贯之,核心是如何处理“增长”与“改革” 之间的平衡关系。“新常态”简单讲就是不搞大规 模刺激,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寻找未来经济增长 的动力,而不是利用短期财政政策或者货币刺激需 求管理的方式,将经济增长维持在比较高的速度上。
中信
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向本报记者表示,在 “三期叠加”因素下,中国经济当前进入了中高速 增长。“新常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经济从 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将进入到7%至8%的中高速增长阶 段;二是对经济从高速增长转换到中高速增长的 “新常态”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必恐 慌,一定程度的放缓
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 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负责人 参加了会议。会议充分肯定近年来商业银行认真贯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严 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 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 各银行不许停止个人
房贷,优先满足首次房贷需求。 毫无疑问,对于目前我国经济来说,转方式、 调结构就必须将经济增长速度放下来,以平常心面 对经济增长“新常态”。也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重 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防范风险,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
准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准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作者:张启元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年第06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我们要把握大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须要从时间和空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这些大趋势,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战略机遇期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2篇)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____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____年,世界经济迎来了新的常态。
在这个新的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趋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并理解这些新常态非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____字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化经济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科技的突破,数字经济正快速发展壮大。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我们需要学习和适应新的科技,并了解数字化经济的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
只有通过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
其次,____年的经济新常态还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跨文化、跨国界的能力。
我们需要学习外语,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和市场趋势。
只有通过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我们才能适应新常态。
第三,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需要学习环保知识,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只有在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时,我们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
第四,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另一个特点是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创业则是创新的载体。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学习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创业管理知识,了解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创新和创业,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获得竞争优势。
最后,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特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常态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我们需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2019-07-20【摘要】⽬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平趋于稳定增长阶段,社会整体经济模式逐步完善,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这种状态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进⼀步探索提供发展新思路。
结合国际经济发展整体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本⽂对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进⾏分析。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运⾏与发展⼀、引⾔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之⼀,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增长,是推进社会主义整体建设与完善的重要保障。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正⾯临新的挑战,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增长速率缓慢的趋势,结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平,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呈现的“新常态”进⾏分析。
⼆、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进⾏解读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域逐步拓宽,“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多种因素,对中国经济四种“新常态”进⾏分析,可以为国家经济多⽅⾯的发展调整提供落脚点,引导“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中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升;此外,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新常态”的分析探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的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对国家中部分企业发展来说,也是⼀次艰难的挑战。
因此,⾯对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进⾏分析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性要求。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新常态”1.新旧增长点的交替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表现为新旧增长点的交替。
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点是出⼝经济和房地产经济两⽅⾯,新经济增长点在国家整体经济结构中所含的⽐重逐步提⾼,传统经济增长点以公共服务业为代表实施发展转型,但新旧增长点的经济运⾏管理结构在我国国内⽣产总值中所占的⽐重较低,从⽽出现新增点的发展与旧增长点的发展稳定性处于不断交接变化中,对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稳定性发展,推进现代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趋于稳定,需要对经济增长模式中增长点进⾏把握,合理规划新旧增长点之间的稳定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发展动⼒⽀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
过去一年,有一个词很热:新常态。
它告诉我们,当下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3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每7年差不多就翻一番,GDP年均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因此,面对当前的“新常态”,少数人无所适从,看不清方向;也有人害怕创新,担心多做多错;还有人认为好日子过完了,唉声叹气。
这三种现象,既是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反应,也是需要关注与疏导的负能量。
在经济新常态下,特别需要良好的精神新状态,才能应对自如,赢得这场挑战。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平常心。
中国已经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就像一朵生命力特别旺盛的花,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为我们进入换挡期准备了条件。
我们应该从追求速度转向追寻幸福。
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更为重要。
并不是经济发展越迅速,幸福指数越高。
我们都知道一个生活常识:一户人家有钱,并不等于这户人家幸福。
国家国家,国也和家一样。
2014年,英国一家机构调查“全球最快乐国家”,排名前10位的与经济排名关系不大。
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GDP数据,明白数据不等于幸福,就能面对风波有定力,遇到难题能合力,从容不迫。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进取心。
面对结构调整的阵痛,许多人会用“适应”这个词应对。
适者生存,但新常态更呼唤创新。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候,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做事更多是粗放型。
新常态下,有的事坚决不能再做了,比如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有的事再做也没用了,比如一些已有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有所不为,是要有所作为,需要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新常态下,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判断力、创造力和执行力。
一方面要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判断事情该不该做、该怎样做,一方面在决策之后,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过硬的工作作风去持续推进,创造性地做。
正如有人说的:“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胜过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
”要实现健康的经济转型,要让经济发展这朵花在花期结束之后,迎来再次绽放,就必须勤劳地浇水施肥,精耕细作。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自信心。
处于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会部分影响到新政策的推行、新局面的打开,这是必然的。
但是,同样半杯水,悲观消极的人看见的是空了半杯,乐观积极的人看见的是满了半杯,有信心和没信心所看见的事物不同,所做出的行动也不同。
在经济发展放慢步子之后,有自信心就能够懂得向内寻找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就能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空间。
无论是国内市场的开拓,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文化产品的输出,都可以有所作为。
只要我们不在自卑与自傲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坚定地扎根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又四方广泛汲取雨露阳光,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独特又美好的产品,并且赢得经济发展之花的再次怒放。
人活着,归根结底活的是一种精神。
人创造精神,人又被这种精神所创造。
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
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这一束精神之光就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