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体会

合集下载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探讨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探讨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治疗。

方法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

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

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

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

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胫腓骨关节分离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生理功能要求高。

因足外翻型,内翻型,外旋型和纵向挤压型损伤,导致内外踝,前后踝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伴有外侧副韧带或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8~65岁,病程为2小时~15天。

致伤原因:扭伤24例,骑车摔伤14例,交通肇事5例,坠落伤3例。

闭合伤42例,开放伤4例。

损伤部位:左侧25 例,右侧21 例。

骨折类型:根据自诉受伤情况及X线表现,按Lauge-Hanseha分型:Ⅱ型18例,Ⅲ型14例,Ⅳ型13例,Ⅴ型1例。

1.2 方法本组46例,其中42例闭合伤患者,伤后首先采用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经复查X片骨折对位不佳,下胫腓联合分离也不能很好的复位。

于伤后一周行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完全达到解剖对位。

实践证实:手术的顺序最好依次为外踝、内踝、后踝等。

先作腓骨后缘小腿外侧切口显露腓骨骨折处,复位后钢板螺钉内固定。

再以内踝尖为中心做内侧弧形切口,显露骨折处及胫距关节面,清除关节内血肿、软骨与骨的小碎片、嵌入的韧带等软组织,直视下整复关节面,螺钉或张力带固定。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
带 , 过 l ~2 个 月 的 随访 , 有 患 者 未 出现 膝 关 节 不 稳 定 症 经 2 4 所
膝关节交叉韧带 损伤 重建 的方法很 多 , 自体 B—P —B 以 r 介面螺钉 固定 为代表 的方 法 , 曾被称 为交叉 韧带重 建 的“ 标 金
准 ”然 而 , , B—P —B移 植 方 法 的 手 术 并 发 症 越 来 越 多 引起 广 r
骨 内面 , 小 腿 中上 13处 出 现 腱 性 组 织 , 在 / 中下 13 行 为完 全 /移
状 。关节功能 良好 , 关节平 均屈曲(2 3。 膝 1 4 )。膝关节功 能评 4 -
份按 Lso yhm评分 标准 评分 , 平均得分 由术前 的(6 l) 1 0 分提高 - 4 到术后的 (94 ) , 8 7 分 手术 前后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t: 3 - . 1, < .1 ; 4 P 0 O )全组均未 出现并发损伤 , 治疗 效果满意。所 以游 离的腓骨长肌腱移植膝 关节 小切 口同时重 建前 后交叉 韧带是

种损伤小 、 简单易行 、 效果 良好 的手术方法 。
参 考 文 献
1 陈百强 , 张庆民, 冯建刚 , . 等 自体 中 13 / 髌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术 后 膝关节并发症 的探讨 . 中华骨科杂志 ,00 2 :1 2 8 2O ,0 26~ 1 .
腱性组织 , 约有 2 m以上 的腱性部分 。袁 映基 在尸体标 本上 8a
力 v级 , 术 前 对 比无 明 显 变 化 。 与
3 讨 论
与前交叉韧带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 腓骨 长肌腱 的上 13的极 / 限拉 伸强 度和 最大 形变 与后 交 叉韧 带差 异 的无统 计 学 意义。 术后随访检查踝关节外 翻动作存 在 , 肌力 v级 , 与术前 对 比无 明显变化 。所 以腓 骨长 肌腱是 前后交 叉韧 带 同时重建 的理想 供体 。 传统的重建手术方法需要在膝关节前 后同时切 开 , 手术操 作复杂 、 创伤 大 , 效果一般 , 目前多 主张在关节镜 下进 行交叉韧 带重建 。但是膝关节镜下操作需要对术 者进行特殊 的培训 , 且 手术费用较高 , 者利用关 节镜 下交叉 韧带重 建 的定位 器械 , 笔 采取 内侧小切 口进行交 叉韧 带重建 手术 , 膝关节 损伤 小 、 对 手 术人员不需要特殊的培训 、 操作 简单 以及费 用低 廉等优点 。本 组 8例患 者采用游 离腓骨 长肌腱移 植 , 同时重 建前 、 后交叉韧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探讨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探讨

踝 关 节 骨 折 合 并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的 临 床 治 疗 及 探 讨

1 浙江省平 湖市中医 院,浙江 . 平湖
顺’ 胡 士其 ’ 冯

洛阳 4 10 702
3 4 0 ;2 河南省洛 阳正骨医 院,河南 120 .
【 摘 要 】: 目的 :介 绍踝 关节骨折合并 下胫 腓联合分 离的临床手术和 非手术治疗 ,并对 治疗后踝关节 功能进行 评估 ,进 而探讨推 荐此类病 情的诊断及治疗方 法。方法 :通 过对 入院患者 的筛 选,分别通过 手术和非手术 治疗 ,术后踝关 节功能评定参 照T k k r 评分 。 aau a 评估 内容包括踝 关节 功能,行走有无疼痛 ,x 线示 骨折解剖复位及愈合情 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 随访 1 42 个 月,非手术治疗组优 良率 2 6 9.% O 4 。手术 组优 良率9 . % 5 0 。随访 时踝关 节x 线片未发现植入物松动 、移位 、断裂及螺钉拔 出等迹 象。结论:踩关节骨折合 并下胫腓联合 分离术前诊断,手术和 非手 术正确 区分及恰 当治疗对患者 的踝关节功 能恢复至关重要 ,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 【 关键词 】:踩 关节;下胫腓联 合:骨折 ;临床 治疗 【 中图分类号】R 8 . 2 63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8 l9 3 0 7 8 1 2 1 )0 一 1—
踝后外侧 作弧形 切 口,显 露后踝 并整复后 ,用 1 枚松质 ~2 骨 螺 钉 行 内 固定 , 同 一切 口显 露 外 踝 和 腓 骨 远 段 , 用A I 3 O/ 管状 钢板或窄动力加压钢 板 ( C )于远端预弯 ,固定整 复 DP 后的腓骨骨折,注意保持外踝 与腓 骨干 形成的1 。 5外翻 0~l。 角。 ( 图 I 见 —I~ I ) 。整 复 下 胫 腓 联 合 后 ,用 一 拉 构将 I I 腓 骨 向外 侧 轻 轻 拉 动 ,如 出 现 胫 腓 联 合 间 隙 明显 加 大 ,提 示 有 踝 关 节 不 稳 ,须 行 胫 腓 联 合 螺 钉 固定 . 定 方 法 为 于 踝 固 1 临床 资料 关 节 水 平 间 隙 上 方 2 3 m 腓 骨 后 外 侧 , 以平 行 于 胫 距 关  ̄ c的 1 1 一 般 资料 . 节 面且 向前倾 斜2 。 3 。 向穿过 腓骨两 层皮 质至胫 骨 , 5~ O方 本组 患者共9 例,男4 例 ,女4 例 。左 踝5 例,右躁 固定 1 2 7 5 5 枚直径 为3 5 . 较长 皮质 骨螺钉 ,同时注意螺钉尖 . ~4 5 3 例 ,双踝 4 。年龄 l 岁~6 岁 ,平均3 . 岁。其 中坠落 部 接 近 但 不 达 到 胫 骨 另 一 侧 骨 皮质 ( 图 I—I I ) 。对 3 例 6 4 87 见 I ~ I I 伤 l 例 , 压 砸 伤 8 , 挤 压 伤 1 例 , 碰 撞 伤 2 例 , 扭 伤 3 年老 体 弱 、骨 质疏 松 患者 则穿过 4 9 例 3 2 0 层骨 皮质 ,于 踝关 节背 例 。职业大 部分为工人、农 民及体力劳动者 。根据L n e a g — 伸 l 修补 下胫腓联 合韧带 。如 合并 内踝骨折 ,可于 内踝 O位 H n e 分 类 法 … : 旋 后 一 外 旋 型 2 例 , 旋 后 一 内 收 型 1 内后 侧 做 一 弧 形 切 口 , 整 复 并 维 持 骨 折 对 位 后 用 1 2 松 a sn 7 6 ~ 枚 例 ,旋前一外 旋型 1例 ,旋 前一外展 型1 例 ,垂直压 缩型 质 骨 加 压 螺 钉 固 定 , 若 内踝 骨 块 较 小 , 用 克 氏 针 加 钢 丝 行 8 1 2 例 。 。对 于 下 胫 腓 下 前 、 后 韧 带 及 骨 间 韧 带 完 全 断 O e i —w b r 高度 以及与下胫腓联合、胫距关节 之间的关系而将踝关节骨 裂无法 吻合修 复时 ,则选用腓 骨长肌 腱重建下 胫腓联 合韧 折 脱 位 分 为三 型 : I , 外踝 骨折 低 于胫 距 关 节 水 平 , 下 胫 带 。对 于 开 放 骨 折 、 脱 位 , 开 放 骨 折 处 行 彻 底 冲 洗 、铺 无 型 腓联合无分离 ,本组 5 ,占5 5 ; I型 ,外踝骨折位 于下 菌 巾和清 创 ,首 先对创 口处骨 折整复 固定 ,若清 除关节 内 例 .% I 胫腓联合水平 ,其下胫腓 联合有5 % 0 损伤的可能性 ,本组 3 粉碎游 离骨片后 遗有骨 缺损 ,则取 自体髂骨植 骨 ,内固定 8 例 , 占4 . % I 型 ,腓 骨 骨 折 高 于 下 胫 腓 联 合 水 平 ,此 型 器 选 择 和 固 定 方 法 同上 , 同时 修 补 断 裂 的 肌 腱 韧 带 。本 组 13 ; I I 均 有 下 胫 腓 联 合 韧 带 损 伤 ,本 组 5 例 , 占5 . % 4 3 2 ,所 有 踝 关 有2 例合 并 内踝 处软组织缺损 , I期采用足 内侧皮瓣 转移修 节 损伤 患者 均 加 拍 应 力 位 及 小 腿 内旋 2 。 踝关 节 正 位 片 。 O 位 复 。 术 毕 于 关 节 腔 放 置 负 压 引 流 ( 续 2 h 4 h 。术 毕 持 4 ̄ 8 ) 1 2 治 疗 方 法 . 常规 正 位 、侧 位 、应 力 位 、 外 旋 侧 位 摄 X 片 。2 例 未行 下 线 2 1 2 i 非 手 术 治 疗 本 组 共 3 例 , 选 择 就 诊 时 问早 ,肿 胫腓 联合 固定 者,术后小腿 “ ”形夹板石膏0位固定5 . . 2 U 。 ~6 胀 相对较轻 ,单纯 内外踝骨 折合并 下胫腓联 合分离 或三踝 周 ( 制动 2 ,2 周后 白天去 除夹板 被动运动1 次 ), 周 ~3 ~2 骨 折合并距 骨脱位 同时有下 胫腓联合 分离 ,经 闭合 手法整 4 周去除石膏逐渐 负重,6 周视x 46 ~8 线片情况负重锻炼 , 复 能达到复 位 目的 者。其方 法是在硬 膜外或 坐骨神经 及股 固定 顺 序 :后 踝 、外 踝 或 内踝 、下 胫 腓 联 合 。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下 ,根 据 骨 折 脱 位 的不 同 类 型 , 在 助 手 牵 引 下 ,采取相 应的手法 使骨折 脱位及下 胫腓联 合分离 复位 , 视 复位 后 的位 置 , 以超 踝 夹 板 固 定 踝 关 节 于 中立 、 内 翻 或 外翻位 ,或用 “ ”形石 膏固定 ,即用1 c 宽的石 膏绷带 l u 5m 2 层 ~1 层 ,内衬石 膏棉,长度 因肢体 长度而 宜,在维 持 良 6 好 的复位情况 下,从小腿 中上段 内侧 ( 或外侧 )起 ,经 内 踝 ( 外踝 )、足底 、外踝 ( 内踝 )至小腿外 侧 ( 内 或 或 或 侧 )中上段 。根 据骨折不 同类型 ,在保 持踝关节 中立 、内 翻或外翻 位 的情 况下 ,用 纱布绷 带缠绕 固定 ,或 用短腿 石 膏靴固定 。1 周后肿胀消退更换石 膏 。6 周拆除石 膏,行 ~8 功 能锻 炼 。 图I —I 术 前 图 I I 术 后 —l 图 I I 术 后 -I I 1 2 2 手术治疗 对踝关节骨折 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用 手法 1 2 3 中药外洗 石 膏拆 除后行 中药外洗 ,组方 :桑 桂 .. . . 不 能达 到复位 目的的 ,或 复位后单 用外 固定不能 维持 良好 枝 1 g 5 、川 红花 1g 2 、川牛膝 1 g 5 、乳香没 药各 1g 5 、川木 瓜 复位效 果的 ,或 是开放性损 伤 的选 用手术 治疗 。手 术采取 1 g 5 、羌 活独活1 g 5 、川萆解 1g 2 、海桐皮 1g 5 、补骨脂 1g 5、 连续硬膜 外麻醉 ,使用气囊 止血 带 。对 于闭合骨 折脱位 , 伸筋 草2 g 0 、当归1 g 5 、川续断 1g 5 、艾 叶2 g 0 、透骨草2 g 0、 处理各处损 伤按 下列程序 ,即后踝 、腓骨 ( 外踝 )、下胫 威灵仙 1g 5 、秦艽1g 以上药物加水30 m ,煮沸后 以文火 2、 00l 腓 联合和 内踝 后踝 骨折块 累及关节 面大 于1/4 内踝 、 及 再煮约5 i ,待降温 至5 ℃一 6 ℃时 ,将 患肢 浸泡于药 液 mn O O 胫 骨前唇骨 折者均 可用吸收 螺钉 、松 质骨 螺钉固定 ,于外 中 ,用 毛 巾外 洗 ,配 合 主 动 踝 关 节 活 动 ,每 次 1— 3m n 5 0 i,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义。
2 结 果
2 . 1两 组 疗 效 比较
1 . 2治 疗方 法 治疗组 两种药 联用 , 西 咪替 丁 ( 1 0— 1 5 m g / k g . d ) 静脉 滴 注 , 锌硒宝( 1片 , c i d ) 口服 , 对 照组单 用西 咪替 丁 ( 1 0—1 5 mg / k g . d ) 静脉滴注 , 2
3 讨பைடு நூலகம்论
轮状病 毒 是 婴 幼 儿 腹 泻 的 常 见病 原 体 , 属 于 双链 R N A病 毒 , 是 引 起婴 幼儿 急性 感 染性 腹泻 的 主要 致病 因子 。轮状病 毒侵 入 肠 道后 在 小肠 绒 毛顶 端复制 , 使 细胞 出现 空泡 和 坏死 等 现 象 , 从而 导致 小肠粘 膜 吸 收水 分 和 电解 质 的 能 力 下 降 , 使 得肠 内大量 积 累肠液 而 引起 腹 泻 。婴幼 儿 轮状 病 毒性 肠炎 的发 生具有 明显 的季 节性 , 每年的 1 0月 份 到次年 的 2月 份为 此病 的发 病 高峰期 。研究 证 明, 轮状病 毒感 染过 程 中细胞 免 疫起 重 要 作用 , 因 而 改善机 体 的细胞免 疫 功能 对 于抗 轮状 病 毒 效果 有促 进作 用 。西 咪替 丁 能增 加 机 体 免 疫 反 应 , 明显提高 T淋 巴细 胞 转 化 率 , 可 显著 增 强 免 疫 功 能, 从而 减轻 炎症反 应并 恢 复机 体 免疫 功 能 , 起 到 免疫 调节 作用 。锌 是维持 正 常 T细 胞 和其 他体 内免疫 功能 的重要元 素 , 是 糖代 谓 中 3一 磷 酸 甘油 醛脱 氢 酶 , 乳 酸 脱 氢 酶 和 苹 果 酸脱 氢 酶 的辅 助 因 子, 直接参 与糖 的氧 化功 能 . J l , ) L 腹 泻 时饮 食 摄入 减少 , 小 肠吸 收不 良、 胃肠道 丢 失增 多 等均 可 致锌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维普资讯
第1 3卷 第 5期 20 0 7年 5月
河 北 医 学
HE E E l l E B IM D C N
Vo . 3, . 1 1 No 5
M a ,0 7 y20
12 手术方法 : . 术前先作 内科治疗 , 尽快调整到手术 及麻 醉所 需 的基 本 要 求 , 病 情 稳 定 后 再 施 行 手 术 。 待 经尿道前列腺部分切除 : 应用 Wo ( 2 ) l F一 4 间断冲洗 f、 胱 内情 况 。 观 后 膀
1. 2 4分 , 较术 前 减 少 1 6分 ; 均 Q x6 9 ls较术 平 mal.m/ , 前增 加 l. ls 15m/ 。排尿症 状 均 明显 改 善 。
3 讨 论
冲洗时间短等优点 。本组病例无 1 例出现手术相关并
发症 。
总 的来说 , 尿道前 列腺 部分 切 除术 治疗 B H有 经 P 效 , 有 手术 时 间短 , 伤小 等 优 点 , 加 了高 危 患者 具 创 增
5 5 1 1 ̄ )
摘 要 : 目的 : 讨 治疗合 并 下胫腓 联合 分 离的踝 关节 骨折脱 位诊 断治疗与 临床 效 果 。方法 : 探 回
顾 性 分 析 手 术 治 疗 的 合 并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的 踝 关 节 骨 折 脱 位 患 者 2 4例 。 患 者 外 踝 均 采 用 钢 板 固 定 ;
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 , 调节冲洗速度, 引流液红 , 冲洗速 度快 , 引流液转清, 冲洗可调慢 , 引流澄清后停止冲洗。 引流液转 清 , 均 为 25 。拔 管 后 均 能 自行 排 尿 , 平 .d 部 分病人有短期的尿道刺激症状。 2 5 并发症 : 1 . 无 例出现心功能衰竭 、 肺部感染 、 中 水 毒、 低钠血症 、 膀胱穿孔、 继发出血等并发症。 26 随访 : 后 随访 6月 到 2年 , 后 l S . 术 术 —P S平 均

踝部骨折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踝部骨折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2 讨论
2 1 踝部骨折的分类 .
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大 量临床 病例 的手术实 践 , 已公认 , 现 踝关节内 、 外侧结构恢 复稳定 是踝 部骨折 治疗 的关 键 , 尤其 是, 踝关节 的内侧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着非 常重要的 作用 。距骨稳定性 主要 是受三 角韧带控 制 所 以 , 3, 内踝 骨 折应 当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 , 可用松质骨螺 丝钉 或张力带 固定 , 慎用单 纯克 氏针内 固定 。如 骨折块较小 , 可用两 枚交 叉克氏针张力带法进行 固定 , 同时探 查 三角韧带 , 损伤 必须 给予修补。腓 骨骨折应 给予解剖复位 , 复腓骨长 度并 坚强 恢 内固定 , 可用 4孔或 6孔接骨 板 固定腓 骨骨 折 , 胫腓联 合 下 横向固定 的螺 丝钉可 以为接 骨板 的螺丝钉之 一。慎用髓 内 针固定 , 因髓 内针不 能很 好 地恢 复腓 骨 的解剖结 构 和稳 定 性 。如腓 骨骨折不 能完全解 剖复位 , 则外踝短缩 、 距骨移位 、 踝关节不稳定从而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所 以 , 为了完全 适合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 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 ia J u n fChn s e p eS He t d c l o r a o i e e P o l a h l l
J n. 0 8 u 20
Vo . 0 S 1 2 HM No. 2 1
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 其损伤机 制较
为复杂 。如 临床处 理不 当, 易引 起严 重 的踝 关 节 功能 障 容 碍, 临床骨科 医师应高 度重视 。从 19 9 9年 一2 0 0 6年共完 成 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的手术治疗 10例 , 2 现就 有关问 题分析总结 如下 :

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体会

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体会

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体会【摘要】探讨采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41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病例。

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41例均获随访,骨折均达解剖复位,骨性愈合。

结论使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外踝;骨折;胫腓关节;解剖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的发生率很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其往往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上要求骨折解剖复位、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必须得到纠正。

否则,常遗留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

2004年2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41例,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5~72岁,平均38岁。

致伤原因:跌伤17例,扭伤11例,车祸伤13例。

闭合伤36例,开放伤5例,均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

所有病例均在受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

1.2 手术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使用外侧入路,沿腓骨下段外侧切口直至外踝尖,避免损伤腓浅神经,切开皮肤、皮下达骨折端。

小心进行骨膜剥离,清除淤血及骨折端嵌顿的软组织,将骨折断端复位,置入腓骨远端解剖钢板,钢板的远端紧贴外踝的尖端。

维持断端复位,根据需要近骨折段拧入2~3枚螺钉,在胫腓联合平面或踝关节水平间隙上2~3 cm处预留1~2个钢板螺孔,骨折远折段拧入3~4枚松质骨螺钉,同时须注意螺钉勿进入关节腔。

双手横向挤压复位胫腓关节,将长度适宜直径3.5 mm或直径4.5 mm的一枚松质骨螺钉经钢板预留孔由腓侧向倾斜30°穿透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关节,注意此枚螺钉不穿过胫骨内侧骨皮质。

拍片见内踝与外踝间隙相等,下胫腓关节分离得以复位,冲洗术野,关闭切口。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一般不须石膏固定,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8~10周取出下胫腓关节固定螺钉,逐渐负重。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分析
1 . 2 方法
骨折合并 下胫腓联合 韧带损伤 患者分别 进行 固定 内外踝 、 修
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 和非 内固定治疗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 2 . 1 非内固定治 疗 : 患者行 常规 手术 治疗 后 , 恢 复解 剖 关
1 资 料与 方 法
系后 , 在术 中没有进行内 固定治疗 , 依据情 况进行体外克 氏针 固定治疗。 1 . 2 . 2 内固定治疗: 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恢复解剖关系后 , 在手 术中进行钢板螺丝, 固定内外踝 、 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 。 1 . 3 统计学方法 : 统计 学分析选用 S P S S l 1 . 0软件 , 计数资料
生 。详见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 s )
量的丢失 , 从 而为创面愈合提供 了相对较好 的营养基础 J 。 本组资料对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 2 0 0例分 别采用微 型皮 片移植创面覆盖聚酰胺 薄纱对烧 伤切痂后 创面 和采 用邮票植 皮技术和凡士林油纱进 行覆 盖 , 结果 显示针 对烧 伤切痂 患者 采用微型皮片移植 创面覆盖聚酰胺薄纱对 烧伤切痂后创 面进 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完全愈合时间 、 降低表面水 分蒸发量 、 提高
谢 斌, 贺永祥
[ 摘
( 陕西省延安市人 民医院创伤科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要] 目的 : 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 损伤的 临床效果进行 临床 分析。方法 : 选取踝 关节骨 折合并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 4 O例 , 随机分为两组 , 非 固定组患者 2 O例 , 在术 中没有进行 内固定治疗 ; 固定组 患者 2 O例 , 在 手术中进 行 固定内外踝 、 修复 三角韧带损伤治疗 ; 对 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 果 : 固定组患者骨 折愈合优 良率 、 骨不连发生率 、 二次 手术 发生率 、 术后疗 效评分显著优越于非固定 组患者 ,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两 组患者 均获得 良好 的治疗 , 无 严重不 良反 应发生。结论 : 针对踝关节骨折合并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在术 中进行 内外踝 、 修 复三角韧 带损伤治疗 , 可 显著提高骨折 预后 优 良率 、 降低骨不连发生 比例 、 减少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 提高术后疗效 , 安 全性高 , 无严 重不 良反应 , 促使 患者更快更好地愈

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体会

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体会

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体会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之一,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而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踝部骨折是踝关节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这种损伤的不稳定性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非手术方法不能有效控制下胫腓关节分离和外踝移位。

现将本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4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扭伤19例,车祸伤14例,坠落伤9例;根据Lange-HansenⅢ分型[1],旋前外展型6例,旋前外旋型15例,旋后外旋型2l例。

1.2 治疗方法平卧位,硬膜外麻醉,股部上气囊止血带。

按外-后-内踝顺序,外踝骨折用1/3管形钢板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用1枚拉力螺钉固定,修补下胫腓前、后韧带。

内踩骨折用2枚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若有三角韧带破裂予修补;后踝骨折主要应用闭合复位,用1~2枚螺钉固定;手术一般在伤后24 h,踝关节出现严重肿胀前进行,如患者入院时踝关节肿胀明显,则通过抬高患肢,消肿治疗,伤后10~14 d肿胀消退后进行。

2 结果本组患者经随访6个月~3年半,平均2年。

采用Leeds制定标准,评定标准:优良: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背伸活动>15°,无疼痛,X线片示内外踝无侧方移位,前后移位<2 mm,躁穴正常,后躁向近端移位<2 mm。

可:踝关节功能部分丧失,背伸活动>10°,运动后疼痛,X线片示内外踝侧方移位<2 mm,后踝向近端移位<5 mm,距骨与内踝间隙增宽<2 cm,下胫腓间隙增宽<2 mm。

随访结果:优良38例,可4例,优良率90.5%,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3.1 重视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解剖复位: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 3.92%[2],踝关节为屈戌关节,结合紧密,以屈伸为主要动力,以负重为主要功能,骨折后关节面稍有不平或间隙略微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骨折解剖复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对于其骨折脱位一般应先矫正距骨脱位,然后再整复骨折重叠、旋转和侧方移位,最后矫正成角。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骨膜移位方式对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短肌腱移位;骨膜移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3~72岁,平均42.9岁;右踝关节骨折患者27例,左踝关节骨折患者21例;治疗组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12~74岁,平均42.3岁;右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左踝关节骨折患者20例。

导致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扭伤、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治疗组:将伸肌支持带切开,并将伸肌腱向外牵拉,将外踝前动脉主干的起始处和腓动脉穿支的降支找到,在腓骨的远端前内侧切取一个条形的骨膜瓣,然后向下进行翻转操作,使其与下胫腓韧带能够紧密重叠,再对其进行缝合处理,对发生损伤的下胫腓韧带进行修复,待确定彻底止血后,再对切口进行关闭处理。

对照组:从腓骨的短肌腱的近端截断外侧半肌腱,向下将其游离至与踝关节平面相距0.5 cm的位置,在腓骨前后缘间钻出一个骨髓道。

在丝线的引导下,对腓骨的短肌腱被游离部分的组织进行编织处理,将经过编织处理后的肌腱末端紧紧缝合在踝关节前侧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软组织上,以对下胫腓韧带进行重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探讨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探讨
g r i c ai nsh v o - e g tb a n x r iep o h s n 2 w e sb fr i h — e r gwa mo e t eS r W t xt e e y d r tp t t a e n n w i h - e t g e ecs rp a e a d 1 e k eo eweg tb ai l r v C f e e i n ke h e oi h
Th ic s i n o r p e o l o a r c u e、i i a i i f u a y d s ss s p r to . HA —a . h e d s u so n t a is f r ma l l rf a t r vt d s l b o b l rs n e mo i e a i n Z NG Xu k i T e he e h t t i a
t n f m r2 0 o Au 0 0 i r Ma 0 5 t g 2 1 .A tr t e r d cin o a t r o o fe h e u t ff cu e,we g v t n ne n lf t n w t lt n l tr l o u , o r a e sr g i tr a i i i p ae i ae a mal l s o xo h l e
张 旭 凯
( 犍为县人 民医 院, 四川 犍为 64 0 ) 14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伴有下胫腓联合 分离的踝 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 法
回顾 分析 我院 20 年 3月 ~ 00年 8 05 21
月手术治疗伴有 下胫腓联合分 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3 9例 , 骨折 复位后 , 外踝 骨折 采用钢板 坚强 内固定, 内踝及后 踝采 用 松 质骨钉 固定。骨折 固定后 , 下胫腓联合 用 1— 2枚 皮质 骨螺丝钉 固定下胫腓联合 。术后早 期行不 负重功能锻炼 。术后 I 、 2周 负重行走前取 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结果 3 9例患者获得平均 3 5~ 8 8( 5 )个月的 随访 , 患者骨折 部位 的

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体会

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体会

位, 上止血带 , 复 固定顺 序 为后踝 、 整 外踝 、 内踝 和 下胫 腓联
合。根据损伤情况 , 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 ; 外踝
关节炎 。R me 等指 出: a y 距骨 向外错 1l , n 即可使胫距关 节 nl 面的接触 减少 4 %… 。Wio 2 l n统计距 骨有倾斜 或移位者 , s 发
维普资讯

3 ・ 6
吉林 医学 2 0 08年 1 第 2 月 9卷 第 l 期
出现根尖瘘管的病例 , 是术前牙 x光片已证实根 尖已有
4 参考文献
范围较大 的低密度暗区 , 管治疗术前 已评估到可能需要 配 根 合根尖刮治术。对这类病例 , 我们建议根充 术后 观察 1 , 年 若
3 讨论
3 1 踝 关节解剖及骨折特点 : . 踝关节 由胫 骨远端 、 骨远端 腓 和距骨体构成 , 是个高度适 配的鞍状负重 使踝关 节背伸时距骨体 与踝 穴适应性好 , 关 踝
2 ; L ne asn 1例 按 ag —H no 分类法 : 旋后 一外旋 型Ⅳ度 1 , 8例 旋 前 一外旋型 Ⅳ度 l , 2例 旋前 一外展型Ⅲ度 8例 ; 所有患者拍 x
其 中外踝 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1 3例; 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1 ; 6例 三踝 骨折合并下胫腓 联合分离 9例。结 果 : 术后 随访 6— 6个月 , 良率 为 9 % 。结论 : 2 优 7 内外后踝 与下胫腓联合损伤 , 因踝关节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 , 应早期 手术 复位 内固定 , 恢 复踝穴的稳 定, 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 [ 关键词] 踝关节 ; 下胫腓联合 ; 螺钉; 内固定
a d s ai g a t n o n o o t e lr c me t :a r ve fte n e ln ci fe d d n i s ae e n s e iw o o c h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研究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研究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研究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份收治的12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采取的治疗手段,研究其应用效果,并依据运动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在手术前后患者的下肢运动水平。

结果1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良好愈合。

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前后,下肢运动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方法,应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必要时应用钢板、加压螺钉张力带、克氏针张力带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恢复运动机能,保证积极的预后效果,有着良好的临床意义。

标签: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骨折伴脱位;外科手术为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该文选取该院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份收治的12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采取的治疗手段,研究其应用效果,并依据运动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在手术前后患者的下肢运动水平。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收治12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6.8岁。

骨折类型为:4例为开放性骨折,8例为闭合性骨折。

依据AO分型,可知结果为:分别各有1例表现为B1.2、B2.1,B2.2,3例表现为B2.3,分别有2例表现为B3.1、B3.2、B3.3。

患者入院距离骨折发生的最短时间为3 d,最长时间为12 d,平均时间为7.8 d。

1.2 方法该院在收治患者后,及时安置在良好的住院环境下。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快恢 复正 常。
1 . 3 术后处理
在手 术后感 染 的预 防应 该执 行例 行活 动 , 可 以选择 使用 脱水剂 , 提高 预防肢体 肿胀 。
2 结 果
这组 病例 为 6个 月 至 2年 随访 , 平均 1 1 个 月 。在 6 3例 踝关 节骨折 合并下 胫骨 菲尔 分离综 合护 理措施 , 促进 患者功 能恢 复 。根 据标准 的贝 尔德 一杰克 逊 ( 评 定 的内容主要 涉及 到 x线 的 结果 、踝 关 节 的活 动范 围 、工 作 的能 力 、跑 步 的 能力 、 行 走 的能力 、 踝 关节 的稳定性 、 疼痛情 况等等 ) : 优( 9 6 分至 1 0 0分 ) , 良( 9 1 分至 9 5 分) , 可( 8 1—9 0分 ) , 差( 0—8 0 分) 。本 研究优 良率达 9 3 . 6 5 %。
枚 3 mm拉力 钉 与胫距关 节平 行 固定 。C组 l 3 例 : 经 胫腓联 合处 ,用 1 枚5 . 5拉力钉 固定 。若 出现胫腓 联合 韧带撕 裂 的
人, 做好 工 作 , 为 挤压 伤 口引流 管 固定 时 间。确 保平 稳 , 防 止 脱落 , 扭 曲 、折 叠 。确 保操 作在 一个 无 菌 的环境 中 , 避 免 污 染 和避 免 引 流液 体 回流。仔 细 观 察 引流 液 的量 、颜 色 和
性格 , 并根据 事实 。 3 . 2 . 4 预 防感染 踝 骨骨 折合并 下胫腓 联合 分离 手术 容 易 产生 伤 口感染 ,因此为 预 防术 后感 染 ,术前 2 h或术 中应 用 抗 生素 减低 感 染 发生 率 。术 后按 医嘱 准确 及 时应 用 抗 生 素 3~ 5 d ,保持 伤 口敷 料 的清 洁 ,干 燥 ,无 污染 ,严 格无 菌操 作 。另外 保持病 室通 风 2次 / d, 3 0 mi n / 次, 勤换洗 内衣 ,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疗分析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疗分析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疗分析目的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6例患者全部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深部感染和断针情况,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优良率为83.93%。

结论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内固定处理,使下胫腓联合稳定。

术后功能恢复与术中固定方法、踝关节的复位效果及术后锻炼等有密切联系。

标签:踝关节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踝关节骨折是发生率较高的关节内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损伤类型。

作为负重关节,骨关节往往会合并周围韧带损伤,出现踝关节脱位,出现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往往会由于下胫腓联合分离而失去了正常的解剖关系,正常的解剖结构被损坏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影响,会导致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为复杂的损伤,对术中固定质量和复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在治疗中若处理不当,复位内固定不理想,可导致活动受限、踝部长期疼痛,严重可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严重干涉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患者身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踝关节临床治疗得到医生的重视,但是往往忽视了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对治疗的有效性和优良率造成影响。

为探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现将该院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56例患者中,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在16-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为22例,交通事故伤为13例,跌倒摔伤为12例,重物砸伤为9例。

所有病例均经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根据Lauge-Hansen 分类[1]:有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四型。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内固定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内固定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分离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拉力螺钉或骨栓将下胫腓固定[1],但这将会限制下胫腓的生理活动,使踝关节背伸受限。

为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分离的治疗,对于下胫腓分离应如何处理,自2010年12月—2012年3月,笔者收治的6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部分患者仅固定踝关节,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该组共选取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25例,女6例;观察组34例,男27例,女7例。

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42.1岁。

其中左踝31例,右踝34例,急诊手术12例,限期手术53例。

按照AO-Danis-Weber分型[2]:治疗组B型28例,C型3例;观察组B型29例,C型5例。

术前X线检查:两组中两踝骨折分别占86%、84.2%;单踝骨折分别占11%、9%;三踝骨折占3%、6.8%。

1.2手术方法65例中有4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20例采用全身麻醉,行止血带止血,内踝采用斜形或后凸弧形切口,切口长度分别为4~6cm左右,较大骨折块复位后用直径为4.5拉力的2枚螺钉固定。

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40~45°角,后倾30°角。

4例内踝骨折块仅含前丘,单用1枚拉力螺钉固定,固定好骨折块的同时修补三解韧带。

腓骨以骨折端为中心采用外侧纵形直切口,将骨折端复位后用腓骨远端钢板,下胫腓分离使用4.5mm拉力螺钉或骨栓螺钉固定,固定平面在关节间隙上2~3cm水平。

其中28例采用3面骨质钉固定,3例采用4面骨皮质钉(采用4面骨质质钉拆除下胫腓固定螺钉的时间为2~3个月)。

观察组仅固定内外踝或后踝,对下胫腓联合不给予干预。

开放性骨折3例于术后第2周植皮行创面覆盖(治疗组与观察组均有)。

非负重功能锻炼在两组术后进行,负重功能锻炼在8周后逐渐进行,10个月~1.5年将内固定拆除。

2结果65例中5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4个月)。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方法对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恢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恢复程度总有效率达到95.45%,远高于对照组的71.42%,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手术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由于患者直接或间接遭受到外部强力而引发的创伤,如踒、扭而致伤或常由高处跌下而使患者的足部内侧或外侧着地受损等而形成脱位或导致骨质等[1]。

临床症状为踝部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和触痛,并可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

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会出现踝关节不稳定,遗留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2]。

为研究治疗效果,我们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以获取更有效地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两组基本资料为:观察组:21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26~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5.6岁;对照组:22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25~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5.2岁;患者无任何手术禁忌特征且自愿参加研究并书面认可。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值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李西要【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和其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关节联合分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本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治愈者有30例,显效者有25例,有效者为2例,无效者为1例,总显效率为94.8%.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或者畸形愈合及下胫腓不稳定功能障碍.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关节联合分离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骨解剖关系,改善预后,取得满意疗效.【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2页(P1150-1151)【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关节;联合分离;手术治疗【作者】李西要【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足踝损伤科,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伤之一,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负重能力和运动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伴随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原来踝关节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不仅降低了踝关节的稳定性,还增加治疗的难度,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中稍有不当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对踝关节正常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临床中能够有效的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关节联合分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成为医生研究的重点[1]。

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8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关节联合分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关节联合分离的患者。

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为31.6岁。

所收治的患者中左踝关节骨折者有30例,右踝关节骨折者为26例,双踝关节骨折者有2例;按照骨折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砸压伤者为16例,坠落伤者为14例,挤压伤者为10例,碰撞伤者为10例,扭伤者为8例。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王海涛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2(021)016
【摘要】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骨折中较复杂的一类型损伤,在治疗中若处理不当,复位内固定不理想,易见后遗症。

自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这一类型外伤患者32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最短7个月,最长34个月),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13)
【作者】王海涛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人民医院外三科,河南舞阳4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7
【相关文献】
1.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2.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
腓联合分离47例治疗体会3.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4.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46例手术治疗体会5.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5例治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价值分析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价值分析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评析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参加此调查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4月-2020年4月,随机取94例,对照组(n=47)使用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观察组(n=47)接受骨膜移位手术治疗,评估差异化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骨折愈合用时影响,评价疗效。

结果:骨膜移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此组患者骨折愈合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更高(P<0.05)。

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治疗时采用骨膜移位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用时短。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骨科常见骨折类临床疾病之一的踝关节骨折是因患者踝关节受到外界力量强烈冲击导致其周围韧带发生损伤并导致关节出现移位[1]。

此外,踝关节骨折后还容易连带形成下胫腓联合分离并发症。

临床对此疾病固定和复位治疗要求高,常见治疗方法有骨膜移位治疗和短肌腱移位治疗,但如何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是目前研究热点[2]。

本文探究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使用短肌腱移位治疗或骨膜移位治疗对于患者疗效及预后骨折愈合恢复的临床价值,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时间在2015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且病历齐全的患者中选取9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7人。

排除其他合并骨科疾病或先天性踝关节存在缺陷的患者;排除意识不清晰、不能表达个人看法及有精神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存有脑部疾病、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有血液疾病、肿瘤、传染病等疾病患者。

观察组年龄(48.3±7.3)岁,男27例,女20例;对照组年龄(47.7±7.5)岁,男24例,女2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19T08:39:3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邱诚周永立高强
[导读]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由于关节遭受较大暴力,常合并有周围韧带损伤。

邱诚周永立高强(安丘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安丘 262100)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043-02
【摘要】方法自2006年3月~2009年2月,共手术治疗1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获随访12例,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个月,男9例,女3例;年龄17~58岁,平均38岁。

左侧7例,右侧5例,均为单侧新鲜损伤。

其中伴有跟骨骨折1例,距骨骨折1例。

术后行石膏外固定术,固定8周后去石膏功能锻炼。

结果 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判,优良占75%。

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精确的解剖复位和有效内固定是提高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由于关节遭受较大暴力,常合并有周围韧带损伤。

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

我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病人12例。

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

年龄17~58岁,平均38岁。

致伤原因:坠落伤5例,交通伤4例,压砸伤3例。

左侧7例,右侧5例。

其中双踝骨折8例,三踝骨折4例。

1.2 产生胫腓联合分离的原因(1)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包括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2)下胫腓邻韧带损伤,其中下胫腓后韧带断裂也表现为后踝撕脱骨折。

(3)骨间膜损伤,临床上骨间膜损伤与腓骨骨折多并存于同一水平,一般三踝骨折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已得到一定程度地恢复及稳定。

1.3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判断(1)根据损伤机制和骨折类型判断,旋前外展或旋前外旋损伤时多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可能。

(2)踝穴位X线摄片见下胫腓联合间隙大于3.9mm,踝关节内侧间隙超过4.3mm[1],但摄片时踝关节须为90°,以防假阳性。

(3)术中向外牵拉腓骨进行检查,如腓骨向外移位大于4mm,提示联合韧带、三角韧带完全撕裂。

1.4 手术时机的选择踝关节骨折尤其胫距关节脱位肿胀严重者,往往受伤1~3天形成张力性水疱,入院后急诊6小时内急症手术治疗,避免患肢肿胀形成张力性水泡拖延手术。

1.5 手术方法
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后松质骨拉力螺丝钉、外踝骨折用腓骨远端钢板固定同时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固定下胫腓联合时直视下复位,以利清理下胫腓联合之间阻碍复位的韧带组织。

于关节面上2~3CM自腓骨至胫骨钻孔,不穿过胫骨对侧骨质,固定时需将踝关节背屈0°位,避免造成踝穴狭窄。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治疗效果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

疗效:优6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为75%。

3 讨论
踝关节由胫腓下端的内外踝构成踝穴。

距骨体在踝穴内做屈戌活动。

踝关节的稳定赖于下胫腓骨韧带联合维持踝穴的完整和胫腓侧副韧带及关节囊以维持距骨在踝穴的位置[1]。

踝关节是一个高度适配的关节,无论在什么位置,距骨与踝穴内各关节均有密切的接触。

胫距关节任何小的侧向移位都会导致软骨面上应力分布的明显异常。

3.1 外踝的处理踝关节损伤多为骨和韧带的合并伤。

内外侧副韧带有维持距骨在踝穴中稳定的作用,尤以外侧副韧带更为重要。

因此开放整复外踝时,要常规探查有无外侧副韧带损伤,撕裂。

一旦发现要立即修补,以保证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另外,外踝有10°~15°的外翻角,缩短上移后必然使踝穴增宽,故外踝骨折应纠正短缩和旋转。

外踝骨折采用腓骨远端钢板。

对外踝骨折手术的要求:(1)恢复腓骨正常长度;(2)腓骨位于胫骨沟内正常位置;(3)通过胫腓下韧带有效固定胫骨。

3.2 内踝的处理内踝骨折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1~2枚固定。

3.3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处理通常治疗重点放在内踝和后踝的骨折,而对外踝及腓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故早期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AO的观点认为,踝穴的完整依赖于腓骨的正常长度以及其在胫骨腓骨切迹中的精确位置与胫腓联合的完整性。

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时,主张重点处理腓骨下段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2]。

通过手术恢复腓骨的正常长度和外踝外翻角,防止腓骨缩短移位及由此引起的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倾斜,这是踝关节骨折手术的关键。

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对移位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骨折线低于胫腓联合水平的外踝骨折,用1枚松质骨拉力螺丝钉与腓骨纵轴线成10°~15°角斜向内侧,从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上穿出固定,或用张力带钢丝固定。

如骨折线高于胫腓联合水平,则可用1/3小管型钢板或者腓骨远端钢板固定。

当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应先固定内外踝骨折。

若下胫腓联合仍不稳定,可再用1枚松质骨螺丝钉从腓骨向胫骨固定,不穿过胫骨对侧骨质,固定时需将踝关节背屈0 ~5°位,避免造成踝穴狭窄。

在下地负重前去除下胫腓关节固定钉,以免造成螺丝钉的疲劳折断,影响下胫腓关节的生理活动。

内踝骨折常采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

对于后踝骨折,当骨折块移位超过关节面的1/4时,也就是胫骨关节面大于25%向近端移位超过2mm时,用松质骨拉力螺丝钉固定[3]。

骨折有压缩成粉碎骨折并伴有骨缺损时,可先将缺损间隙用异体骨植骨,后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以恢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完整性,减少后期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

理想的手术时间是伤后5~8h以内,即真正肿胀或骨折后水泡发生以前,早期肿胀是由于血肿形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肿,有明显水肿或骨折水泡存在时,切开复位必须推迟到软组织情况已经改善时才能实行。

遇到这种情况时骨折应行闭合复位并石膏固定,推迟4~6d以后待水肿减轻后再行手术。

三踝骨折时应先复位固定后踝,然后是外踝,最后是内踝。

本组1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为75%。

对于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对于踝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踝关节损伤多为骨与韧带的合并伤,因此治疗韧带损伤当与骨折并重。

术中应常规探查三角韧带,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

由于韧带断端可卷入踝穴内或骨折断端,影响骨折复位,如不进行修补将形成瘢痕,踝关节韧带和关节囊松弛、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日久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在踝关节韧带损伤中,下胫腓联合的处理问题是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中比较特殊的部分,临床争论较多。

有学者认为踝关节内外侧结构通过内固定获得稳定后无需固定下胫腓联合,也有人认为应常规固定下胫腓联合,[4]通过内
固定,踝关节内外侧结构可获得稳定,下胫腓即获得满意固定。

但如果有三角韧带损伤,而腓骨骨折在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3~4.5cm以上时,即使将内外侧结构通过内固定获得牢固固定,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稳定,应进行下胫腓联合固定。

关于三角韧带的损伤,近年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内侧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5]如内踝骨折块大于1.7cm即应探查三角韧带深层并加以修复。

参考文献
[1]Peter G.Trafton, Peter A Cole. And Christopher W.DiGiovanni 卢世壁主译骨折矫形外科手术R687.3 493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
[2]刘渤辉,乔冠军,郭文庆,等.踝关节骨折的AO分型与治疗30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303. [3]汤荣光,盛为,戴戎,等.后踝骨折对关节负重区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203-205. [4]荣国威,王亦璁,王文庆,等.下胫腓分离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