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1-07-22T15:55:13.9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月2期作者:王宝华温彩玲向文春熊祖华张静[导读] 探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王宝华温彩玲向文春熊祖华张静(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共计12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V AS评分、护理后的背伸角度、跖屈角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加用中医护理干预后,疼痛V AS评分明显降低,且患者的背伸角度、跖屈角度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踝关节骨折中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疼痛;中医护理;关节功能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频发,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临床大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方式包括了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两种,夹板、石膏支具等外固定相对不够稳定可靠,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则侵入性较强[1],二次损伤带来一定伤口感染的危险。

有大量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治疗期间结合优质的中医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本次研究分析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共计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38.26±3.16)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37.96±3.14)岁。

踝关节骨折如何处理

踝关节骨折如何处理

踝关节骨折如何处理骨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骨折根据部位不同会有多种骨折,如大腿骨折、腰椎骨折、颈椎骨折以及踝关节骨折等,不同部位的骨折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而骨折统一的特点就是疼痛感很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在骨科中是常见疾病,但是治疗效果却不是非常好,一方面是因为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没有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

那么踝关节骨折到底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问题简单的讲解和分析一下。

1.什么是踝关节骨折?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的,在受到暴力或者撞击的情况下就会发生骨折。

而骨折的程度是受暴力作用大小、方向以及足部位置决定的。

踝关节骨折最大的表现症状是肿胀、內翻或者是外翻畸形,会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

踝关节发生骨折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而引发的,直接暴力就是直接给踝关节部位带来伤害和损伤;而间接暴力是通过其他作用而间接的引发的,如行走跌倒。

1.踝关节骨折的类型?踝关节骨折因为外力作用的方向、力度大小以及肢体姿势等不同,会造成多种不同类型的骨折,根据骨折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I型骨折:內翻内收型。

內翻型踝关节骨折主要是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以后发生的骨质病变,从而引发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情况,是一种常见骨折。

当踝关节内翻位受伤时,暴力作用会通过外侧副韧带传导至外踝,从而引发的胫腓下韧带平面以下的外踝骨折。

2.II型骨折: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即外翻外展型和内翻外旋型。

其中外翻外展型是因为遭受了间接性的暴力,导致脚内踝发生的骨折,如果间接性暴力继续存在,那么就会导致距骨外翻并撞击外踝和后踝,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而內翻外旋型主要是指暴力直接作用在外踝处,导致踝关节出现粉碎性骨折或者是后踝骨折。

3.III骨折:也是包含两类骨折,即外翻外旋型骨折和垂直压缩性骨折。

这两类骨折治疗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我们想要对踝关节骨折进行更正确、科学的处理,一定要对踝关节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清楚类型,这样在处理的过程中才能对症治疗,提高恢复的速度。

踝关节骨折护理措施

踝关节骨折护理措施

踝关节骨折护理措施众所周知,在生活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踝关节骨折比较常见,其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护理方法,那么则会影响后期痊愈,甚至无法康复。

为保证患者能够快速回归到正常生活之中,需要对踝关节骨折护理加以重视。

踝关节主要是由两块小腿骨头与脚上一块骨头所形成的,其中两块小腿骨头是指胫骨与腓骨,一块骨头则是距骨。

其中,踝关节骨折的时候与单纯的踝关节扭伤相似,主要的症状包括:①疼痛,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疼痛现象持续存在,甚至恶化;②肿胀,在踝关节骨折之后局部出现渗血渗液以及软组织损伤。

③僵硬,踝关节骨折之后患者不愿意活动踝关节,从而出现关节僵硬的现象;④皮肤发生瘀斑,主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局部出血比较多,血液会渗透到皮下,导致局部淤青,形成瘀斑,另外假如骨折之后肿胀明显,则会导致皮肤张力有所增加,发生局部水疱。

因为踝关节承担了人体的所有重量,所以只有保证踝关节的稳定与灵活才能保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在发生踝关节骨折之后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其中需注意到的一点是为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痊愈,需要从有效护理入手。

术前护理第一,做好紧急处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包括局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此外还需对患者踝关节骨折处肿胀与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给主治医生。

第二是进行心理护理,在踝关节骨折之后,因为疼痛难忍,且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外,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会产生抵触治疗的现象,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

其中护理的内容是向患者讲解踝关节骨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的主要方法,并且要引导患者接受康复锻炼。

对于部分排斥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围手术期所存在的问题告知给患者,这样一来可以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解决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选取范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以护理方式的差异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康复锻炼,n=43)与观察组(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n=43),并针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幅度及疼痛程度展开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跖屈、背伸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值验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内容,患者的身体疼痛明显减轻,踝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康复锻炼;中医护理;临床疗效踝关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由于踝关节是保证人体健康行走与活动的重要关节,截至目前最有效也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故而对于手术操作拥有较高的标准[1]。

踝关节因较为特殊的骨折位置,一旦治疗不当极易引发患者出现疼痛、关节炎关节强直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此外患者在术后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加速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康复,传统的康复锻炼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但单一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

研究发现,在原有康复锻炼的内容上配合中医护理的中药熏洗措施,效果更加显著。

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的选取范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以护理方式的差异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康复锻炼,n=43)与观察组(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n=43)。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3:20,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年龄(43.52±2.23)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25:18,年龄范围21~66岁,平均年龄(43.57±2.28)岁。

中医护理在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在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在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将10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日比较,伤口甲级愈合率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踝骨折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减少了术后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伤口愈合率,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效果。

标签:三踝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每个人的行走都需要踝关节的参与,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1]。

三踝骨折是严重的踝部骨折,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就会对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2010年12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00例,对其中50例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并将护理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三踝骨折患者100例,均为新鲜骨折。

男58例,女42例;年龄16~82岁,平均(53.6±2.8)岁;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71例;损伤跌倒16例,道路交通伤58例,高处坠落伤26例。

按照性别组成,年龄结构,骨折伤口类型及损伤原因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骨折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且均经DR检查确诊。

1.3护理方法1.3.1对照组给予三踝骨折术后常规护理。

①术后仰卧位,抬高伤肢3~5 d,抬高30°,利于淋巴和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局部肿胀。

对于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症的患者,其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肿胀、缺血、坏死[3]。

踝部肿胀减轻后,观察石膏有无松动,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以维持石膏固定的持续有效性。

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_0

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_0

---------------------------------------------------------------最新资料推荐------------------------------------------------------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骨折(踝关节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血瘀:伤后 1 周~2 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肩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活动功能障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二)气血不足:伤后 3~4 周。

瘀血未尽,筋骨未复,肿胀渐消,疼痛明显减轻。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细。

(三)阴虚湿重:骨折 5~6 周。

表现为骨痂渐长,逐步恢复骨正常结构,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 1. 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

2. 早期冷敷,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出血。

3. 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皮质下、肾、等。

4.根据病情,给予骨骼牵引术。

1 / 94、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

(二)肿胀 1. 评估肿胀的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

2. 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肿胀。

3. 观察患肢血运、皮温、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观察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变化。

(三)活动受限 1. 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3.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中药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 1~2 小时左右,中药汤剂宜饭后服用。

2. 注射中药静脉滴注活血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特色技术 1. 耳穴压豆(详见附录 2) 2.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 2) 3. 红外线照射(详见附录 2) 4. 中药外敷(详见附录 2)(三)围手术期护理 1. 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株洲中医伤科医院脊柱科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

株洲中医伤科医院脊柱科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踝部骨折是指因暴力作用所致单踝、双踝、三踝、踝上或胫骨下关节面前后缘的骨折。

距小腿关节(旧称踝关节)由胫骨下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由内、外、后踝构成踝穴,而距骨居于其中,形成屈戍关节。

距小腿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

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踝部损伤的原因复杂,类型很多。

韧带损伤、骨折、脱位可单独或同时发生。

根据受伤姿势可有内翻、外翻、外旋、纵向挤压、侧方挤压、和背伸等多种暴力。

其中以内翻最多见、外翻暴力次之。

临床上应根据病人受伤史和X线片仔细分析。

1.临床表现(1) 局部疼痛、肿胀甚至有水泡;广泛性瘀斑,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外翻的内踝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及压痛都局限于内踝骨折部;足外翻时内踝部疼痛加剧,内翻内踝骨折则不然,外侧韧带一般都有严重撕裂,断裂部疼痛加剧。

(2).局部压痛明显,可检查出骨擦音。

(3)活动踝关节时,受伤部位疼痛加剧。

(4)功能受限。

(5)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必要时行内翻或外翻摄片,以鉴别有无合并韧带损伤及距骨移位。

2. 辨证施护1、一般护理(1)接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清洁,舒爽,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卧床休息,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的支架或枕头上,促进回流,消除肿胀。

(4)劝病人戒烟酒。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1)观察患肢疼痛,肿胀的性质,程度。

(2)观察夹板,石膏固定的骨突部皮肤,如内外踝部是否受压,发现红肿,有水泡,破溃者,应及时调换衬垫,薄者应加厚,脱落应重新垫好,有水泡穿刺抽液,破溃者及时换药,并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观察踝关节固定后的位置,因踝部骨折肿胀较甚,应抬高患侧小腿略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利于肿胀消退。

(4)观察跟骨牵引是否有效,如发现牵引轴线不对应,牵引绳不在滑轮上,牵引锤着地等,应及时调整。

(5)观察足趾的活动,感觉,皮温及血液循环情况。

(6)观察固定针是否脱出,针锁,钳夹固定栓有无松动,如发现钢针被衣被挂松脱出,应及时调整,必要时拍片检查,以防骨折移位。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 3 天、体温 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 4 次。

3、体温 39℃以上时,每 4 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 1 次,体温 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 4 次,连续测 3 天平稳后改测 1 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 4 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1 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 1 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简介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和缓解不适症状。

本文将介绍脚踝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疗法: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制作成药膏或药水外敷患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肿胀。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阴陵泉等。

3.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患处的经络、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泄,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感。

4. 草药泡脚:选用一些草药如独活、白芷、芎藭等,煮成草药水,用于泡脚,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5. 饮食调理:注意均衡饮食,增加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的食物,有助于骨骼健康和骨折愈合。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心理疏导:骨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可以适当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注意事项1. 中医护理方案应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不可替代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如固定和手术。

2. 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进行。

3. 个人体质不同,对中医护理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如有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结论脚踝骨折患者可以考虑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中医推拿、草药泡脚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促进康复和缓解不适症状。

但需注意中医护理方案不能替代传统骨折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计划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计划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计划一、目标。

让骨科患者在中医护理的神奇魔法下,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快速恢复健康,减少病痛的折磨,提高生活质量。

二、实施前准备。

# (一)护理团队培训。

1. 中医知识大充电。

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中医基础理论培训,就像给大家打开中医宝库的大门。

从阴阳五行到经络气血,让每个护士都能像老中医一样说出个一二三来。

专门针对骨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强化训练,比如骨折后的中药外敷、关节疼痛的艾灸手法等。

这就好比是战士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一样,护士们得把这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2. 沟通技巧修炼。

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因为我们要像知心姐姐(哥哥)一样和患者聊天。

要让患者轻松理解中医护理的好处,可不能像念天书一样和患者说话。

# (二)患者及家属教育。

1. 中医护理科普小课堂。

在病房里举办小型讲座,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讲讲中医护理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把中药熏蒸比作给骨头泡温泉,让营养更好地进去,把病痛更好地赶跑。

发放中医护理宣传手册,上面要有可爱的小插画,比如画个小人在做艾灸,旁边标注着艾灸的作用。

这样患者和家属在闲暇的时候就能随时翻看,就像看漫画书一样轻松学习。

三、具体实施内容。

# (一)病情观察。

1. 中医视角看病情。

除了西医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外,我们还要从中医的角度去看患者的病情。

看看患者的面色是不是红润(气血是否充足),舌苔是厚是薄(反映体内的寒热湿浊情况)。

就像侦探一样,从各个小细节发现病情的蛛丝马迹。

对于骨折患者,观察受伤部位的肿胀情况,按照中医的理论,肿胀可能是气血瘀滞的表现。

如果肿胀一直不消,那我们就得想办法活血化瘀啦。

# (二)生活起居护理。

1. 环境调整。

按照中医的阴阳平衡理念,调整病房的温度和湿度。

就像给患者打造一个舒适的小天地,温度不能太高,让患者像在春天里一样舒适,湿度也要刚刚好,不然太干燥或者太潮湿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

病房的光线也要适宜,不能太刺眼,因为中医说眼睛和肝脏相关,刺眼的光线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气血调节呢。

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医证候分类: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中医证型分期:初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筋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加之骨的完整性、连续性中断,骨支架作用不全(或丧失),故患肢有活动受限。

中期(骨断筋伤、气血亏虚):此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

故患者尚存局部酸胀不适,或有隐痛,患肢仍不能自主活动。

后期(骨断筋伤、肝肾不足):此期因患者久卧,使筋、骨、肌腱疏松,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故患者表现为患侧乏力,下床后表现为下肢肿胀,但骨折处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自动或被动活动患肢时,骨折处无异常活动。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冰敷、热疗、功能锻炼;(二)功能障碍维持患者的有效固定,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调整,指导患者行有效功能锻炼,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三)畸形外固定患者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调整,维持患者的有效固定;维持合适的松紧度,防止压疮发生;(四)神经、血管损伤观察患肢有无出现感觉、运动障碍,发现以上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五)非手术患者的护理锁骨骨折不能立即行整复固定者,如粉碎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内脏损伤,及局部已固定病人,在卧床休息时都应去枕平卧,卧硬板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

这种卧位能使骨折端保持良好的复位位置,但时间太久即不舒适,容易使病人产生急躁情绪。

1.给病人讲解保持正确卧位的重要性,取得合作。

2.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和需要,给予安慰、鼓励和帮助。

3.局部以“∞”字绷带或锁骨带固定的病人,经常检查固定情况,保持有效固定,切不能压迫腋窝过紧,防止压疮发生。

中医特色护理在足踝骨折中的运用

中医特色护理在足踝骨折中的运用

中医特色护理在足踝骨折中的运用中医特色护理在足踝骨折病人中的运用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 结构非常复杂, 一旦承受的重量过大就会导致关节的骨折。

足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发生率较高, 占全身骨折的5%。

踝关节骨折后肿胀明显, 通常情况下需要等待 1~2 周才能消肿, 若肿胀未消除进行手术, 容易造成切口感染和皮缘坏死。

足踝骨科自 2015 年成立以来,不仅医疗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护理团队也经历了一个由粗变精的华丽蜕变过程,利用中医院的资源,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对足踝创伤病人实施辨证施护,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减轻患肢肿痛令患者舒适,为患者争取早日手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护理评估 1. 骨折的病因、部位、性质。

2. 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全身其它部位的损伤。

3.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局部情况,末梢感觉和循环状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

1/ 11常见证候(一)气滞血瘀型:伤后 1~2 周,局部肿胀、疼痛、瘀斑,或有畸形,活动受限,足跟压痛,胃纳不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淤血未尽,筋骨未复型:伤后 3~4 周,为骨痂形成期,肿痛虽消而未尽,筋骨已连而未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三)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型:伤后 5 周以上,为骨痂成熟期,肿痛基本消退,关节僵硬或不灵,腰酸腿软,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细。

足踝骨科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一、中药熏洗 (一) 药物:(早期)骨伤外洗颗粒 1. 适应患者:骨折脱位、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关节不利。

下肢足踝骨折术前消肿止痛或术后康复期(伤口拆线后) 2. 功效:活血通络,散瘀止痛。

(二)药物:(后期)骨伤康复外洗颗粒 1.适应患者:用于伤筋伤骨,关节脱位中后期,筋骨不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下肢足踝骨折术后康复期(伤口拆线后)。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
.
间接暴力:多见于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病因
.
临床表现
症状 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 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折脱位 。 压痛,活动障碍。 体征 常规体检将加剧疼痛,检查时要手法轻柔。伤处 有触痛后再进一步借助辅助检查以确诊。
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若对 位不好,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伤踝僵硬疼痛、 行走困难、痛苦甚大。
多为骨与韧带的合并伤,应对骨折和韧带损伤同 样重视和处理。
.
解剖特点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青壮 年。胫骨远端内侧突出部分为内踝,后缘呈唇状 突起为后踝,腓骨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内踝、 外踝和胫骨下端关节面构成踝穴,包容距骨体。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关节背伸时,距骨体和穴适 用性较好,踝关节稳定,反之,则踝关节不稳定 而容易扭伤引起踝关节骨折。
节分离,腓骨发生斜骨折或粉碎骨折
.
4、垂直压缩型 常由垂直暴力引起,足的位置使负重力的 分配不一,包括单纯的前后唇骨折和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
AO分型
外踝横行骨折、低于胫距关节面或位于胫距关节 面水平:下胫腓韧带保持完整
外踝骨折为斜形且自踝关节水平斜向后上方:下 胫腓前韧带有一定损伤
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的腓骨干骨折:伴有下胫腓 联合的损伤,或韧带断裂或韧带附丽点的撕脱或 二者并存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
.
学习目标
熟悉踝关节的解剖、分类、并发症 掌握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措施 掌握踝关节骨折的康复锻炼方法 了解骨折的病因、骨折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
.
概要
踝关节骨折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 场上均易发生。

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知识

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知识

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知识骨骼是构成人体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某一部分的骨骼发生了骨折,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该处功能的使用甚至身体的正常运作。

当脚踝关节骨折这样的问题发生时,患者因活动受限就会对出行造成一定的困扰。

踝关节骨折以青少年或老年人多见,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踝关节骨折,间接暴力多见于从高处坠下、或下楼梯、下斜坡、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导致踝关节损伤;直接暴力常见于挤压等也可造成损伤。

根据受伤的姿势可分为内翻、外翻、外旋、纵向挤压、侧方挤压、跖屈和背伸等多种损伤,其中内翻暴力多见。

中医护理踝关节骨折患者,讲究的是辨证施护,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与机体恢复的时间。

基于此,下文为大家普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踝关节骨折的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型:患者骨折后1-2周,局部可出现肿胀、瘀斑、疼痛,或伴有畸形,此时患者不能自主活动,足跟部有压痛感,且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舌质呈暗红色,苔呈薄白,脉弦紧等。

2、淤血未尽,筋骨未复型:骨折后3-4周,这是时期骨痂在逐渐形成,患者肿痛的症状虽然不那么明显,但是并不代表已经完全痊愈,虽然筋骨已经连接,但是还没有达到坚实的状态,舌质呈暗红色,苔呈薄白,脉弦缓等。

3、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型:骨折后5周以上,此时为骨痂成熟期,患者的肿痛症状基本消退,关节还伴有僵硬感或行动不灵敏,腰酸腿软,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细等。

二、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护理内容1、药物护理:遵医嘱进行内服中药,告知患者西药与中药的服药时间应该间隔1-2小时,中药汤剂建议在饭后进行服用;静脉滴注活血作用的中药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2、心理护理:骨折通常都属于突发的情况,并且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肢体不能活动自如,此时患者的心理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并且骨折后通常需要手术进行治疗,患者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的担忧,担心手术的效果等。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效果探讨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效果探讨

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以临床护理方法为基准,使用动态随机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在患者术后应用康复锻炼以及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研究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两周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进行干预,在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1]。

关键词: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踝关节骨折手术;护理效果;探讨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骨科疾病,而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一般致病的原因基本上都是间接性的暴力所导致的,患者的踝关节出现内外翻等情况,患者由很强的痛疼感,对患者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临床上的治疗方法都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来帮助患者踝关节复位和固定,从而来帮助患者的骨折情况快速愈合,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一般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锻炼,本次研究特对中医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2],以便更好的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现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以临床护理方法为基准,使用动态随机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都符合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数量分别为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22名,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3岁,平均年龄为(40.38±5.2)岁;观察组中患者的性别数量分别为男性患者34名,女性患者16名,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4岁,平均年龄为(42.55±5.4)岁。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及对策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及对策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患肢肿痛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

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法。

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

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

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踝关节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血瘀: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肩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活动功能障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二)气血不足:伤后3~4周。

瘀血未尽,筋骨未复,肿胀渐消,疼痛明显减轻。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细。

(三)阴虚湿重:骨折5~6周。

表现为骨痂渐长,逐步恢复骨正常结构,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

2.早期冷敷,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出血。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皮质下、肾、等。

4.根据病情,给予骨骼牵引术。

4、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

(二)肿胀
1.评估肿胀的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

2.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肿胀。

3.观察患肢血运、皮温、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观察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变化。

(三)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3.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中药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中药汤剂宜饭后服用。

2.注射中药
静脉滴注活血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特色技术
1.耳穴压豆(详见附录2)
2.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3.红外线照射(详见附录2)
4.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术后护理
(1)术后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并注意观察弹力绷带的松紧度。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观察患肢血运、皮温、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变化。

(4)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

(6)术后功能锻炼
①术后1-3天,做直腿抬高练习
双踝关节骨折,从第2周开始做背伸和屈活动。

②术后1周,做膝关节弯曲和伸直练习。

③术后2周,双踝关节骨折,从第2周开始做背伸和屈曲活动,不能旋转和翻转。

三踝骨折从第三周开始练习
④三踝骨折从第3周开始练习做背伸和屈曲活动,不能旋转和翻转。

⑤术后3个月后,进行负重练习。

(四)石膏外固定的护理
1.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2.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污染。

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3.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淤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

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五)骨骼牵引术的护理
1.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2.洗净患肢,局部备皮。

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3.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1)牵引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滑动牵引的患者,要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每日1次,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豁,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定期X光片复查。

2.病人能行走时,可将鞋底外侧垫高,维持踝关节的稳定。

2.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安排锻炼,锻炼的力度应先弱后强,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至全范围,活动时间逐渐增加。

(二)饮食指导
1.气滞血瘀型: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金针菇、桃仁等。

2.气血不足型: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

食疗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

3.阴虚湿重型:饮食宜清淡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西瓜等。

(三)情志调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患者康复保健知识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功能锻炼等相关护理知识。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到因人施护,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积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调查患者依从性,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证□阴虚湿重型□其他: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