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跟骨骨折的中医特色护理
跟骨骨折的中医特色护理(一)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1.有明显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有高处坠下致伤。
3.跟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成足底扁平,增宽或者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和分类。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淤血凝滞证:骨折中期,伤后2周—4周。
淤血未尽,筋骨未愈;瘀肿减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
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三)治疗方法1.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响跟骨结节角、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及跟骨体增宽不明显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中药外敷,局部制动,扶拐不负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3.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针拨骨术,经皮穿针固定术。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较重,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症状不减者,可酌情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复位手法: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因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复位难以进行。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若移位不大,可不整复。
跟骨结节骨骺分离,骨折片明显上移,若不整复,则日后跟骨底不平,影响行走和站立。
整复时,仰卧位,屈膝90°。
两助手分别握住小腿及前足,并使足呈跖屈位。
常规无菌操作下,用细钢针穿过结节中部,上好牵引弓后,术者手拉牵引弓向后牵引,先松解骨折面的交锁。
然后向下牵拉直至骨折片复位为止。
术后屈膝约30°,跖屈位长腿石膏管型固定4周,可将细钢针包在石膏管内。
4周后拔出钢针,更换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骨折之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2.中医伤科学: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3.中医伤科学:骨折的治疗——骨折复位的准备4.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药方用法5.想找一篇关于骨科锁骨骨折及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计划6.骨折病人饮食有讲究,中医强调时机很重要骨折之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1.骨折经过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时一月至数月,这期间肢体被迫制动,缺少应力刺激。
而一定的应力刺激能活跃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是维持组织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
应力刺激包括对肌腿与韧带的牵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因肢体被迫制动而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
故必须尽早使伤区肌肉开始适当的训练。
3.维持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
关节运动并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和减轻因长期制动所引起的废用性关节挛缩、关节软骨萎缩变性、关节腔变窄、滑液量减少与关节内粘连。
在运动间歇期,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
中医伤科学: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
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
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
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在骨折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1. 骨折的基本知识骨折是指骨骼部分或全部破裂的损伤,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造成的断裂。
骨折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2. 中医护理的原理中医认为,骨折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经络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中医护理旨在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健康。
3.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3.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个体差异,中医师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适合的中药处方。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气活血的当归、川芎、桃仁等,以及消瘀通络的红花、丹参、三七等。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骨折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气血循环,减轻局部疼痛,提高脏腑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手法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并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
在骨折护理中,推拿按摩可以配合中药外敷以及针灸疗法,综合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3.4 膏药外敷膏药外敷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将中药制成膏药,外敷在骨折部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膏药外敷还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的恢复。
常用的膏药包括破骨腾、活络生筋膏等。
3.5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炎症和影响愈合。
4. 注意事项在骨折的中医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跟骨骨折护理措施
跟骨骨折护理措施简介跟骨骨折是指跟骨(calcaneus)发生骨折的一种骨科疾病。
常常由于高处坠落、车祸或其他意外事故引起。
骨折后的护理措施对于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跟骨骨折护理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
跟骨骨折护理措施1. 确定骨折类型在进行任何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通常跟骨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两种。
稳定性骨折是指骨折碎片没有明显移位,不稳定性骨折是指骨折碎片发生了明显的移位。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护理措施也会有所差异。
2. 给予止痛药跟骨骨折通常伴随着剧烈疼痛。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常见的选择包括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及处方药如麻醉药。
但是,使用止痛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避免超量用药或潜在的不良反应。
3. 休息和保护跟骨骨折后,需要给予足够的休息和保护,尽量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
可以使用石膏或者其他外固定装置来固定骨折部位,以保护跟骨免受外界压力和摩擦的影响。
在使用外固定装置时,要确保固定装置的稳固性和紧密性。
4. 控制肿胀和炎症跟骨骨折后,常常伴随着肿胀和炎症的发生。
为了减轻肿胀和炎症的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冷敷:可以用冰块或冷水毛巾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
- 抬高患肢:使用垫高枕头或抬高靠垫,使患肢保持抬高的姿势。
- 避免受寒和潮湿:保持受伤部位的干燥和温暖,避免受寒和潮湿。
5. 康复训练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功能和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康复训练应该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来指导,包括以下内容: - 关节活动:通过进行被动和主动的关节活动训练,维持关节的柔韧性和功能。
- 肌肉锻炼: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支持受伤部位的康复。
-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练习,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防止跌倒和再次受伤。
6. 饮食保健跟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合理的饮食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一.定义: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
二.护理评估:1. 受伤史、暴力性质。
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三.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 临症施护:①•一般应使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30。
、患肢外展外旋,小腿下放垫子将跟骨悬空。
②•脊柱压缩骨折:观察腰部有无疼痛、下肢活动障碍,麻木。
3. 给药护理:① .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针刺止痛。
② .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4.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5. 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四.辩证施护:气滞血瘀症1. 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 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 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4.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阙冷、大汗漓淋、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 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 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7. 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要告知医生,酌情停用8. 中药汤剂宜温服。
9.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3 日未行,应告知医生。
10. 卧床时主动做小腿及大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以预防肌肉萎缩、骨质酥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路径(贵定县中医院)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道,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早期,伤后2周—4周,淤血未尽,筋骨未愈,淤肿减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二、常见症候/症候施护(临症辩证护理)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1)复位后,管型石膏固定4—6周,(2)伤后抬高患肢,应早期进行膝关节、趾关节的屈伸活动,(3)早期可遵医嘱采用活血袪淤药物外敷。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1)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做适当固定后即可扶拐逐步下地但不负重行走。
(2)关节面塌陷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失败后,可行手术治疗。
(3)有明显移位者,复位后科观察肿胀程度,肢端血供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改变,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解除外固定后,可遵医嘱以活血舒筋通络类中药熏蒸、熏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等治疗。
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术复位外固定护理1、夹板外固定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手法复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位。
(4)注意观察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皮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可用中药药棒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艾灸等治疗。
(6)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而形成压疮,保持下夹板的清洁。
(7)解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蒸、熏洗、中药贴敷、中药热奄包等进行活血、舒筋、通络治疗。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下,骨骼组织发生断裂,造成骨骼完整性丧失的一种创伤性骨病。
对于骨折的治疗,传统中医在护理方案上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治疗。
1. 饮食调理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骨骼组织的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食物可以起到滋补和补充气血的作用,因此建议患者饮食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推荐多食用鱼、瘦肉、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补充钙质:钙是构建骨骼的重要元素,建议适量摄入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 增加维生素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D 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推荐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和阳光下晒太阳,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补充。
-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骨折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应尽量避免食用。
2. 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疗法在骨折的康复期也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以及其对骨折的作用:-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 桂枝:具有温阳祛寒的作用,可舒缓患者的疼痛感,并促进病情康复。
- 红花:具有祛瘀消肿的作用,可减轻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疼痛。
在使用草药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按照医师的建议合理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对骨折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机体的康复进程。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 手太阴肺经:对于肘部、前臂骨折患者,可以通过刺激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中府、鱼际等,促进手部骨骼的愈合和恢复。
- 手阳明大肠经:对于腕部和手指骨折患者,可以通过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如合谷、支沟等,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韧带的手法。
对于骨折患者,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疼痛感,消除局部的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促进康复进程。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概述: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最多见,易发生于成年人,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
㈠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的变化。
2、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足背动脉搏动、趾端活动及皮肤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的变化。
足跟是否疼痛、肿胀及瘀斑,有无足内、外翻功能障碍,足底是否扁平、增宽。
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手术治疗者术后应观察患肢伤口渗出情况。
保持外层敷料清洁、干燥。
㈡护理措施
1、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肿胀、疼痛,疼痛明显者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必要时给予冷敷。
2、患者应尽早开始趾间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
3、骨牵引复位者应保持针眼处干燥,针眼处滴酒精,l日2次。
㈢健康教育
1、予以饮食指导,戒烟、戒酒。
2、指导功能锻炼,在X线摄片证实有牢固的骨折愈合后,才能进行负重锻炼。
3、嘱其定时随诊。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跟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二)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足跟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足跟部活动、感觉、运动情况。
2.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腕、肾等。
(二)患处瘀血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 跟骨骨折应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4. 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中药涂擦,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三)足跟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足跟部活动情况。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骨折早期应抬高患肢,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
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
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
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等;或采用中药涂擦、中药外敷等治疗。
6.适时按摩患处,用红花油外搽或频谱治疗仪照射30分钟,活血通络。
骨折术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
骨折术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前言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也是运动员和军人等高强度工作者的常见职业伤病。
骨折手术恢复期是患者最需要关注的阶段之一。
除了传统的西药治疗、物理治疗等,中医护理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并且显示出良好的恢复效果。
本文将介绍骨折术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一、饮食调节骨折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促进骨折愈合。
中医认为,饮食调节能够通过调整体内环境,为骨折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1.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基本结构,是骨折愈合和肌肉修复必须的营养素。
因此,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建议患者多食用鸡蛋、瘦肉、鱼类等高蛋白食物。
2. 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钙质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摄入足够的钙质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建议患者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3.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术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酸甜等刺激性食物。
这些食物会刺激患者的胃肠道,加重肠胃负担,影响骨折愈合。
二、药膳治疗中医认为,药膳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调养人体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膳:1. 鸡蛋蒸豆腐食材:鸡蛋2个、豆腐一块制作方法:将鸡蛋打入碗中,打散后和豆腐均匀混合,放入锅中蒸10至15分钟。
功效:此药膳具有补益气血,利肠通便的功效。
可以帮助术后骨折患者增强体力,促进排便,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
2. 黄豆花瘦肉汤食材:黄豆花一把、瘦肉100克制作方法:黄豆花淘洗净,瘦肉切小块。
将黄豆花、瘦肉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慢火炖煮2至3小时。
功效:此药膳能够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术后骨折患者身体康复。
三、推拿按摩骨折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萎缩等问题,因此进行推拿按摩可以帮助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此外,按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患处的愈合。
按摩时,可以采用草药粉或者药液进行配合,增强按摩的效果,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病名:跟骨骨折;西医诊断病名:跟骨骨折。
(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 9-94)(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三)、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2、中期:伤后2 -4周,肿胀逐步消退,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多需要手术切开复位。
3、晚期:伤后4周以上,需手术治疗。
(四)、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证:患者心烦急躁,唇舌青紫,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病损部位胀满疼痛,或痞块刺痛拒按,痛点固定不移,舌质紫暗和瘀斑,脉细或涩或弦。
2、营血不和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失眠,病损部位伤口及骨折处久不愈合,疼痛、活动受限,舌淡嫩,脉细弱。
3、肝肾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筋弛不收,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爪甲无华,病损处活动不利。
舌淡红,脉细弱。
二、治疗(一)、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跖屈位石膏外固定,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跟骨骨折,未波及关节面的全部新鲜闭合骨折。
夹板固定,跟骨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侧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
一般固定6-8周。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计划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计划一、目标。
让骨科患者在中医护理的神奇魔法下,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快速恢复健康,减少病痛的折磨,提高生活质量。
二、实施前准备。
# (一)护理团队培训。
1. 中医知识大充电。
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中医基础理论培训,就像给大家打开中医宝库的大门。
从阴阳五行到经络气血,让每个护士都能像老中医一样说出个一二三来。
专门针对骨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强化训练,比如骨折后的中药外敷、关节疼痛的艾灸手法等。
这就好比是战士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一样,护士们得把这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2. 沟通技巧修炼。
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因为我们要像知心姐姐(哥哥)一样和患者聊天。
要让患者轻松理解中医护理的好处,可不能像念天书一样和患者说话。
# (二)患者及家属教育。
1. 中医护理科普小课堂。
在病房里举办小型讲座,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讲讲中医护理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把中药熏蒸比作给骨头泡温泉,让营养更好地进去,把病痛更好地赶跑。
发放中医护理宣传手册,上面要有可爱的小插画,比如画个小人在做艾灸,旁边标注着艾灸的作用。
这样患者和家属在闲暇的时候就能随时翻看,就像看漫画书一样轻松学习。
三、具体实施内容。
# (一)病情观察。
1. 中医视角看病情。
除了西医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外,我们还要从中医的角度去看患者的病情。
看看患者的面色是不是红润(气血是否充足),舌苔是厚是薄(反映体内的寒热湿浊情况)。
就像侦探一样,从各个小细节发现病情的蛛丝马迹。
对于骨折患者,观察受伤部位的肿胀情况,按照中医的理论,肿胀可能是气血瘀滞的表现。
如果肿胀一直不消,那我们就得想办法活血化瘀啦。
# (二)生活起居护理。
1. 环境调整。
按照中医的阴阳平衡理念,调整病房的温度和湿度。
就像给患者打造一个舒适的小天地,温度不能太高,让患者像在春天里一样舒适,湿度也要刚刚好,不然太干燥或者太潮湿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
病房的光线也要适宜,不能太刺眼,因为中医说眼睛和肝脏相关,刺眼的光线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气血调节呢。
骨折康复有妙招,中医护理来帮忙
骨折康复有妙招,中医护理来帮忙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数是由于外力造成的。
中医护理对于促进骨折康复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出现,加速骨折愈合。
1、消肿敷药方解:凡骨折、脱位、筋伤之初期,伤处必定肿胀,严重者或夹缚固定不当,则可造成整个肢体急剧肿胀。
此时,可用消肿散治之。
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合称三黄,为君,主清热解毒。
芙蓉叶、煅石膏消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
佐以天花粉清热散结;紫荆皮、透骨草祛风胜湿,消肿止痛;侧柏叶凉血止血;骨碎补补肝肾,续筋骨。
江南香为使药,可消肿舒筋,且能调和诸药,增加黏性,便于外敷。
上方共奏清热凉血、消肿止痛、舒筋续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初期。
用法:我们将以上的中药都研制出粉末状,再调拌成糊状,每天贴一次,每次八个小时。
2、清热消肿汤方解:跌仆损伤后,气滞血瘀,瘀血内留,郁而化热;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之火毒证候,也就是所谓的“感染”。
本方以《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为基础增补而得。
方中黄连泻中焦火热,黄芩泻上焦火热,黄柏泻下焦火热,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生地黄、地骨皮清热凉血;土鳖虫性寒入血,破血逐瘀;灯心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消肿之功。
主治:骨折、筋伤或挫伤后,局部红肿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3、体针(之一)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曲池、尺泽。
据症取主穴,以28号针直刺或斜刺深达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
可配合推拿,内翻者于针刺前在内髁前以指点、按、揉、挤、掐2~3分钟,并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握住前臂,在肘关节伸直旋后位,按内翻相反方向椎按外展2~3次;外翻则按揉外髁,使时关节内收2~3次。
每日治疗1次,60次为一疗程。
5、不同骨折阶段中医饮食护理(1)早期骨折(1至2周):受伤部位肿胀,出血,经络受阻,血液流通受阻。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骨折分类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2周-4周。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瘀肿减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
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的新鲜骨折患者。
2.除外开放性骨折、跟骨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跟骨正侧位、轴位X线片;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行CT或磁共振检查。
(八)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钢针橇拨经皮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元活血汤方加减。
柴胡12g 天花粉12g 当归10g 红花8g 生甘草5g 炮山甲10g 大黄18g(酒浸)桃仁12g(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治法: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一、病名中医病名:跟骨骨折西医诊断:跟骨骨折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邢台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淤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症候诊断1.骨折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角减少,消失或称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2.证候诊断(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宜通;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3周-5周。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淤肿渐退,筋骨不舒。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跟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二)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足跟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足跟部活动、感觉、运动情况。
2.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腕、肾等。
(二)患处瘀血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 跟骨骨折应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4. 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中药涂擦,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三)足跟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足跟部活动情况。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骨折早期应抬高患肢,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
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内外翻运动。
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
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等;或采用中药涂擦、中药外敷等治疗。
6.适时按摩患处,用红花油外搽或频谱治疗仪照射30分钟,活血通络。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
3.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跟、肝、肾等。
5.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6.遵医嘱局部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二)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2.伤后48h内冰敷,制动抬高。
3.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患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患肢功能活动情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主动运动,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6遵医嘱给予艾灸治疗,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骨折初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消肿定痛汤250ml,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冰麝止痛胶囊2—3粒,日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措施都有哪些骨折是一种突发性的病症,其会使病人的身体机能和运动受到限制,从而给患者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导致身心感到疼痛和财务上的重压。
所以,加强对骨折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尽早让其恢复健康,实现生活自理。
一、何为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该种疾病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中青年人亦多见。
患者通常为几处骨头断裂,少部分是多处骨折。
经过适当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但也有一些患者会留下不同情况的后遗症。
当前,医学界将出现骨折的原因分成三类,分别为积累性劳损、间接暴力以及直接暴力,其具体内容为以下所示。
1.1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或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害会导致四肢某个具体的位置发生断裂,即所谓的疲劳性断裂,例如长途步行容易导致第二跖骨和第三跖骨及胫骨下1/3节骨折。
1.2间接暴力在非直接的暴力作用下,由于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曲作用而导致远方断裂,例如从高空摔下脚底时,由于身体的重量而快速弯曲,导致胸部、腰部和脊椎之间的脊椎出现挤压或破裂。
1.3直接暴力由于暴力直接作用于骨头的某个部分,导致身体局部骨折,并且经常伴随着不同的软组织的损害。
若被车轮击中小腿,在碰撞部位会出现胫腓骨骨干断裂。
二、骨折的主要症状根据之前的一些骨折案例来看,大部分的骨折都只是造成局部损伤,而重度、多发性的骨折,则会对病人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因此,骨折一般有局部和全身性两种表现。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骨折,会出现一些全身的不适症状,如休克、发热。
休克是由于骨折部位大量失血、剧烈疼痛、内脏损伤等因素造成的。
骨折大量出血者会有低热症状,但如果存在创面感染,则会出现发烧症状。
另外,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瘀斑、活动障碍等是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骨折时,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并伴随着局部血管破裂,软组织受损,导致肢体水肿。
有些病人的红肿处,还会出现一些青紫色的瘀痕。
三、骨折术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措施3.1饮食护理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身体受到的影响较大,经常会出现体虚的情况,主要原因为骨折后人体的血液循环不畅,且还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修补断裂组织。
跟骨骨折的护理之欧阳语创编
跟骨骨折护理【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顾虑手术效果,担心骨折预后,易于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并给与悉心的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2.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且易消化。
3.体位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神志、瞳孔、头痛;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大小便情况。
5.功能锻炼抬高患肢,24小时后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
【术后护理】1.体位同术前护理。
2.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前护理,预防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健康教育1.功能锻炼需坚持按计划练习,骨折愈合后,可负重锻炼。
2.心理与营养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利于骨折愈合。
3.复诊定期拍X片,了解恢复情况。
跟骨骨折护理【术前准备】1. 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担心患肢残疾。
针对患者的心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情理解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治疗的大致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介绍相同的成功病例经验,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允许亲人陪伴,给予患者以亲情的支持,使患者增强自信心,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愉快接受手术。
2. 饮食护理向患者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食欲。
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适当食鱼类、肉类、海产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早晚各饮鲜牛奶250ml。
有消瘦、贫血、低血症等全身情况较差者,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如20%脂肪乳剂、5%复方氨基酸。
3. 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减少患肢的不适和疼痛。
4. 观察足趾的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温度、活动情况。
5. 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1)颅底骨折注意病人神志、瞳孔有无异常,有无头痛及其严重程度,有无喷射性呕吐,有无耳、鼻流液,“熊猫眼”迹象。
出现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处理:①避免用力咳嗽;②不可局部冲洗、阻塞外耳道和鼻腔;随时以无菌棉球吸干流出的脑脊液,保持口、鼻、耳清洁;③抬高头部。
骨折的中医护理
骨折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
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骨骼,涉及肾。
一、护理评估1.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精神状态,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及CT等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⑴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⑵减少患肢移动,必须移动时,取得患者配合。
移动时动作轻柔,用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⑶牵引、复位、固定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防止畸形,并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⑴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
⑵观察患肢指(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⑶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血管、神经损伤等。
⑷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⑸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或遵医嘱用药酒服下。
4.饮食护理⑴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⑵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⑶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⑴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针刺或药物止痛。
⑵患肢瘀血肿胀,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
三、健康指导1.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2.向患者讲解防止并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跟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二)肝肾亏虚证: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足跟部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足跟部活动、感觉、运动情况。
2.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腕、肾等。
(二)患处瘀血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 跟骨骨折应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4. 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中药涂擦,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三)足跟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足跟部活动情况。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髋关节屈曲15°、外展15°、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4.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骨折早期应抬高患肢,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
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外翻运动。
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
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等;或采用中药涂擦、中药外敷等治疗。
6.适时按摩患处,用红花油外搽或频谱治疗仪照射30分钟,活血通络。
(四)发热
1.评估伤处淤血情况。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
体虚外感发热汗出较多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衣被、床单。
3.定时换药,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如敷料潮湿及时更换。
如有体温升高、伤口红肿、疼痛加剧伴有全身症状,有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
4.体温在39℃以上予耳尖放血;用温开水或50%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观察、记录效果及反应。
5.鼓励病人多饮水及饮料,每日不少于1500毫升,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如米粥、面条、肉松、黑鱼汤以及新鲜蔬菜、水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整复的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 病情观察: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功能锻炼:
1)骨折早期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随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2)中期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
可行踝关节被动跖曲、背伸运动,禁止外翻运动。
3)后期可逐渐行负重训练,嘱病人及家属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嘱患者每天坐在凳子上或者床沿,在地上做用力动作,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二)钢针撬拨术的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适当抬高患肢。
(2)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术肢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4)观察外固定针眼处渗血情况,滴酒精一日两次以预防感染,如敷料污染及时更换。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适当抬高患肢。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术肢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7)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四)药物治疗
(五)特色技术
1.耳穴压豆
2.中药涂擦
3.低频脉冲电治疗
4.中药外敷
5.耳尖放血
6.灸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抬高患肢,安置舒适体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二)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1.血瘀气滞型: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金针菇、桃仁等。
2.肝肾亏虚型:饮食宜补益肝肾,多吃血肉有情之品,如猪肝、猪腰、黑鱼汤、骨头汤、蹄筋、鸡蛋等,食谱可添加补肾壮骨汤:猪腿骨500克、田三七50克、龙骨50克、桂枝50克、杜仲100克。
(三)情志调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患者康复保健知识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功能锻炼
等相关护理知识。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到因人施护,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积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调查患者依从性,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文化程度: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肝肾亏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Word文档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