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3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3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
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解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
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
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
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不同之处: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
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
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
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
2、抓住,一是唐朝,一是宋代。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泊船瓜洲》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古诗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1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教学反思篇1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
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
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
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
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
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
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
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4篇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4篇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1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身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
□教学设计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1.按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身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
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一北师大版教材与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着很大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课文数量多,每篇内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学生较难理解。
这学期时间少,语文课又少,新接手一个班级师生需要更多时间磨合、相互适应。
我曾经一直为此苦恼该怎样高效高质高情趣进行我的语文教学。
今天这节课比较满意,学生学习效率高。
以前学古诗时一般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而且时间比较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下子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
以前理解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解决,现在北师大版教材古诗下没有注释。
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古诗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看图上都有什么?生:蝴蝶黄莺师:你从能从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吗?生:千万朵花师:真的有一千朵,一万朵吗?生:不是,有很多,诗人都数不过来。
生:老师,你看诗中说“压枝低”,把树枝都压弯了,说明很多朵。
师: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生:作者站在路边,花都长满了小路。
师:诗中说“花满溪”,“溪”指的是(小路)师:你能用一段话说说图上描述的景色吗?能看着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学习第二首古诗方法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应怜屐齿,小扣”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情的不同。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看图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较主动。
结合看图有助于理解诗意。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篇二再讲第一课之前,我让孩子们大概看了一下目录,大多数同学已经在假期大概认识的学了一下,因此在我问他们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他们很轻松的就说是春天了!这下他们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意识:这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诗、散文、童话故事以及关于春天的小故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很好诠释了这节课孩子们的状态。
由于是第一课,而且又是古诗,再加上以前我鼓励孩子们在假期背诵唐诗三百首,因此孩子对此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课堂上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自信,我就念了一个题目,他们就大声自信的背了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四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
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
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
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二)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
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
“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
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
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三)一、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27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27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
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
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
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
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
“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
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
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6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时值初夏,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似乎稍显略早些。
不过没关系,学生对夏日独有的风景已然经历过多年,不会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
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
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文中两幅插图,分别表现了望湖楼急雨的奇特景色和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奇丽美景。
两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非常值得学生品味。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能品味出两首诗的异同,我引导学生先从文中的两幅图入手,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接着,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感受西湖在不同景色下的奇特景象。
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透过精美的多媒体画面,看到动态,看到色彩,看到变化,入境入情。
最后,抓住两首诗各自描绘的景象的特点,再次诵读、理解诗歌,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古诗两首历来都是可难可易的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优秀3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优秀3篇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一这篇课文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其同签定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
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由于和平离孩子们真的较远,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对战争,对灾难都来源于媒体,要他们谈感受,真的有些是牵强。
课前虽布置他们收集资料,但由于对学生指导不够,有些同学甚至连自己的资料都没读通,更别说情感的上升了。
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我老师的问题。
如果我事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想收集的资料,并认真读一读,适当的写一下感受,那样在课中情感的调动变容易多了。
于是整节课下来,只听见我一个人在那动情的说:是啊,看着那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画面,听着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震惊,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创伤,尤其是儿童,在战火弥漫的地方,痛苦的是儿童,失学的是儿童。
郁闷呀!《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二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片断一:池塘与陂师:通过预习你们都了解些什么?我们一句一句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第一句中“陂”就是池塘。
师:那“池塘”在这里是什么呢?两个池塘不是重复了吗?学生一时发楞。
师:再读读这一句。
(师跟着一起读,有意识地强调了一下“草”,学生顿时纷纷举手)生:这里的“池塘”是堤岸的意思。
(生将“堤”读成了ti)师在黑板上写下“堤di”:说得很对,但是这个念“di”。
学生跟读。
为什么是堤岸呢?生:因为这里说“草满池塘”,草长在堤岸上的。
师:有道理,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一行诗?生:池塘的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片断二: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教学第一二行诗句之后师: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生:傍晚。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学习《古诗两首》,学生识字和背诵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背诵,意义不大。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把古诗的意思让学生弄明白,并且注重朗读指导。
比如,我在指导第二首古诗《村居》时是这样指导的。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诗中有画”。
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比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句诗给我们描绘了“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晰画面。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的动态美感,感受作者沉迷于这迷人春色的愉悦心情。
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对照画面吟诵诗句,当学生吟诵不到位时,我范读,让学生体会。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地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可爱的黄莺在空中自由地翻飞,歌声悦耳动听,堤上的.杨柳舒展着嫩绿柔软的枝条,仿佛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腰枝翩翩起舞……”同学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一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接下来,我再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时,学生都能根据诗歌的节奏抑扬顿挫的朗读,他们仿佛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读地非常有韵味。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能生硬地把意思灌输给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老师可以依据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的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记住诗文,理解诗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帮助。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
朗读者要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烁,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不足之处,对于古诗的朗读和理解的评价有些单调,没有更多的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还不够,有些学生非常想朗诵,因为考虑时间关系而没有给个别同学机会,在课下我会找时间加以弥补。
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精选25篇)
古诗的教学反思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精选2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的教学反思篇1这是一篇古诗词的文章,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方面因为文章简小精悍,很多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
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
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古诗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教学我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
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
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本节课的背诵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下课铃声响了,我涨红着脸走出教室,心脏在胸膛里狂欢,真害怕它会抑制不住兴奋,突破脆弱的皮囊一跃而出,眼睛在走廊里左右搜寻,想赶紧捕捉一个熟悉的影子,将一腔的激动与狂喜一撒而出。
我知道自己播种的种子发芽了,开花了,这声音是那样欢快和喜悦,这色彩是那样的鲜艳和美丽。
虽然没有老师听课,虽然课文是那样的普通和自然,虽然课前并没有做过多的准备,教学设计也是那样的简单明了,可是我分明看到学生眼睛慢慢地亮了,就像深秋的枫叶激情而又美丽。
今天,我们学的是《古诗两首》:前一首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生字也比较多的《赠刘景文》,后一首是学生熟悉的《山行》。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先易后难,由熟悉到陌生,质疑──理解──想象──朗读──背诵相结合的教学处理。
这样的设计,我课前还有一点担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能行吗?可是课后我却拍着脑袋狂笑:天哪,真是一批天才儿童!请看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感受:《山行》师:现在你就是大诗杜牧,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看。
(听老师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反馈:黄李科: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教师随机引导点拨石径斜)。
裘星熠:我看到了整座山上都是枫叶,好像着火了一样,映得我的脸都红了!马韵:我好象听到有几只小鸟在枫林里唱歌。
蒋辰浩:我好象听到霜打在枫叶上,枫叶更红了!张垚:我坐在那里看枫叶,看得都不想回来了,这枫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漂亮。
(教师随机点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师:如果你是苏轼,好朋友就要离开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闭眼听老师朗诵想象)。
叶泽凯:我看到刘景文要走了,又冲上去,和他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停地跟他说一定要回来看我!余安安:我拿来了一壶酒,与刘景文两人喝了一碗又一碗,一边喝一边哭,不知道该说什么!骆王维:我站在小路上,看到刘景文的马车渐渐远去都要看不到了,我还在那里向他招手。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26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26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
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
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
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2一、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教学时片面注重字词的讲解而忽略对全诗意境的感悟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在分步解读《咏柳》和《春日》时,我分别抓住了“裁”和“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
教学《咏柳》,以“为什么作者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切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阅读期待,并最终统领全诗的教学。
《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一“裁”一“寻”,使两首诗互为注脚。
二、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古诗凝练含蓄。
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
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以供参阅。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1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今天完成了教研课《古诗两首》,松了口气,好似解脱一般,但静下心来,还是该好好反思一下。
这次的课先不说上得怎样,光说教学设计,是我最成功的一次。
以往的设计往往有不少内容是参照别人的教例,而这次课,基本可算是自己思索的成果。
本课的设计灵感来自04年在柳州听过的王自文老师的古诗两首。
王老师的教学是把两首写作背景一样的古诗整合在一块上,因为写作背景一样,所以从不同的景物中产生了同样的情感,这样的课新颖又高效。
再一看这两首诗——《寻隐者不遇》、《所见》不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吗?它们同样写发生于野外的事,诗中都有小孩子,于是我想到了突破口,从孩子下手,先教完诗的内容再拓展到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小孩在内的古诗。
整体的思路就这样很顺利地定下来了。
可是,古诗的教学是本课重点,怎样才能上得有新意呢?我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咏诗句”的教学方法不错,于是我便把它运用于我的设计中。
大方向定好,我就开始设计整个过程。
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有以下优点:1、开课复习古诗。
这个复习有别于干巴巴地读、背,我从图着手,让学生猜猜图上的内容反应的是哪首古诗,再由图上的古诗联想到另一首相关的古诗。
这个复习考查的面广,达到复习的目的。
2、运用“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咏诗句”的教学方法。
从课题着手,再到了解诗意的整个过程我都让学生运用抓字眼的方法去研究,最好的一点在《寻隐者不遇》中我创设了深山云雾图(即诗人去寻访隐者),并配乐让学生不自觉的跟着我的节奏吟诵古诗。
3、抓住同写孩子的共同点。
我先小结本课的古诗都是写孩子,再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写孩子的诗,及找出诗中对孩子的称呼和孩子的特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语言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在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满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一课时上完了两首古诗后,再利用一课时来继续开展“西湖美”的古诗诵读会便应运而生。
一课结束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我的课后小记。
一.诵读、吟唱入诗境,放手还给学生一片学习的自主天地诵读乃学诗之根本,古人学诗为作诗,今人学诗为传承与怡情。
在这次活动中,诵读的多样性被灵活的小组学习活动演绎和格外精彩。
诵读组的由诵到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虽然不全是在课堂中背诵出来,但课前的活动准备同样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学生在课前所准备的诗配乐的活动展中,让我真的惊叹,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选乐之合适,按排不同的人读不现的诗,其安排之合理使原本很陌生的一些古诗一下子就走进了课么样”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中真正走进他们能走近的古诗。
特别是在学生解读自己的画作时,则掀起了不小的学习热潮。
不仅解读的学生密切关注古诗,而且其他听的学生也关注古诗。
特别是对于《苏堤春晓》一诗中“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的理解过程很让人回味。
在画作中,学生画了一只鸟在晨雾的笼罩下,正在苏堤上飞。
另一个学生把上指出他画错了,认为一个“过”字让画面应该停留在黄鹤已由远而近冲破晨雾,飞过苏堤向着朝霞出现的地方。
在反复的推敲下,画作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解读有误,其学生则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一个“过”字在全诗中的重要与精彩。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品味字词的乐趣,西湖美景也在这个辩析的过程中呈现她西子般的秀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汇编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诗中充溢了寒意,令人读之毛骨悚然,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
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
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越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一、积极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规范》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议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上,我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繁重了。
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学生自身通过观察发现的,这样的发现比教师告诉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诗诗句的意思,是在个体充沛独立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先有自身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交流,才有话好说,有理可辩,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
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行为,这与阅读对象的年龄、阅历、经历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流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语言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范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在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满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一课时上完了两首古诗后,再利用一课时来继续开展“西湖美”的古诗诵读会便应运而生。
一课结束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我的课后小记。
一.诵读、吟唱入诗境,放手还给学生一片学习的自主天地
诵读乃学诗之根本,古人学诗为作诗,今人学诗为传承与怡情。
在这次活动中,诵读的多样性被灵活的小组学习活动演绎和格外精彩。
诵读组的由诵到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虽然不全是在课堂中背诵出来,但课前的活动准备同样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学生在课前所准备的诗配乐的活动展中,让我真的惊叹,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选乐之合适,按排不同的人读不现的诗,其安排之合理使原本很陌生的一些古诗一下子就走进了课
堂,是那么自然,那么流畅。
这是学生在课外的自学准备中不仅具备了学诗、悟诗的能力,也同时也发展了他们处理学习中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
这是我在开展此次活动之间多少次担心的问题,如今,他们小组成员的构成与诗的学习任务配对得恰如其分。
诵读与唱歌能力较强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两个组中,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课前那乐此不疲的身影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
一时间,我不由地叹道:“诗海之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遨游!”有时候,再好的“耕种”也不如给孩子一些“自留地”。
二.写诗、画诗入佳境,开拓古诗学习的新途径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教语文、学语文,在不知不觉中很多教师在注意了片面追求效率的同时,却丢失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使语文课直指品词读句的狭隘范围。
回头看看我自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设置中,也不乏语言学习性强的指向,但是我更看好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写诗、画诗这两个实践活动,看似写写画画而已,但实则是本次活动进入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这不仅要求学生读诗,还要求学生把诗读懂、读好。
写字,充分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画诗,则是检验学生是否用心读诗的绝妙之处,这个任务是隐藏在这个活动中的,这样的做法避免了学生对品读古诗的畏难情绪的产生。
一则发挥了这部分学生特长——画画,二则也让他们在“画什么”“画成什
么样”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中真正走进他们能走近的古诗。
特别是在学生解读自己的画作时,则掀起了不小的学习热潮。
不仅解读的学生密切关注古诗,而且其他听的学生也关注古诗。
特别是对于《苏堤春晓》一诗中“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的理解过程很让人回味。
在画作中,学生画了一只鸟在晨雾的笼罩下,正在苏堤上飞。
另一个学生把上指出他画错了,认为一个“过”字让画面应该停留在黄鹤已由远而近冲破晨雾,飞过苏堤向着朝霞出现的地方。
在反复的推敲下,画作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解读有误,其学生则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一个“过”字在全诗中的重要与精彩。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品味字词的乐趣,西湖美景也在这个辩析的过程中呈现她西子般的秀丽。
三.以教材为依托,再远也有回归的航线
以本为本,是我们在保障教学有效性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原则。
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教材的作用,这是考验我们语文教师智慧的时候。
正如很多教师所说,一个学期4个多月,就学26篇课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得到夯实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而且是一个可以得到延伸拓展的例子,可以再度利用的例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还有与它相似的或迥然不同的,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时,我们就要着力于为他
们寻求多维度的学习空间。
在本次的诵诗会上,学生不仅能读会唱,还能写会画,更能说会品,这是由于学习空间的拓展所带来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时,学生古诗的诵读、积累、感悟能力就与我们的教材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
四.“重诗轻人”,教与学的习惯都有待改进
由于活动丰富,学生在本次活动中主要以展示为主,所以有些方面不能兼顾,这也反映出本次古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诗,是诗人生命的再现,当我们接触到一首诗时,应首先读诗人,这在平常的教学中是注意到的,但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大部分都忽略了一点。
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诗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的了解,我们往往都只注重课堂的“简介”,而没有真正在课前、课后去了解诗人。
因此,这导致了我们学生“重诗轻人”的学习习惯,使得这次活动中,学生对诗的演绎缺少了一些真实生命的气息。
因此,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教”的引导上。
一次尝试,一点收获,一些遣憾,在阅读教学之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还有很大的空间。
这是一块焕发教材魅力与教师魅力的“自留地”,古诗教学的在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既要拓展它的短小精悍,也要发挥它的意韵无穷,让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古诗洋溢出她最悠远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