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秋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秋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公因数的概念: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2.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两个数公有的最大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表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特别是辗转相除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进行课堂练习。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表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

3. 课堂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提高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3. 拓展题:探讨三个数或更多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案

3.5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能运用所学概念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发现和掌握求互质的两个数和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发展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准备
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

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铺满这个长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只要边长的厘米数既是24的因数,又是36的因数,就能铺满这个长方形。

2.引入新课。

1、2、3、4、6、12既是24的因数,又是36的因数,它们是24和36的公因数。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1)分别写出12和18的所有的因数,再找出公因式。

(2)先找出112和18的公因数有哪些?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式。

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

四、小结收获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体会?。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因数的定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3.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率和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运算,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练习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以及求法
2.归纳法:通过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3.举例法:举一些实际问题例子,让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举例讲解公因数,引入最大公因数
2.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3.通过多组数据进行举例并进行归纳总结,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4.练习应用题,培养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复习所学知识点,进行知识巩固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入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多组数据规律的发现,让他们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此外,在最大公因数的求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穷举法和欧几里得算法,让学生理解运用方法并熟练掌握,同时加强了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数字逻辑运算的掌握不够,影响了最大公因数的求解,为此我加入了增加计算笔画,多次练习等策略,使学生减少计算错误的概率,提高了计算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让
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加强了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加深应用。

当一道题目给出多个数字,需要求它们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时,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方法。

•分解质因数法•约数法•求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教学目标•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了解使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约数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掌握使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约数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使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使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将白板上的以下数学题投影出来:求 180、252、324 的最大公因数。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求出这道题目的答案。

活动1:分解质因数法教师向学生解读分解质因数的原理,要求学生们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解。

把 180、252、324 进行分解质因数:答案如下:180 = 2 * 2 * 3 * 3 * 5252 = 2 * 2 * 3 * 3 * 7324 = 2 * 2 * 3 * 3 * 3 * 3活动2:约数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约数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示范如下:•找出几个数的公因数•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找出它们之间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答案如下:180 的因数有:1、2、3、4、5、6、9、10、12、15、18、20、30、36、45、60、90、180。

252 的因数有:1、2、3、4、6、7、9、12、14、18、21、28、36、42、63、84、126、252。

324 的因数有:1、2、3、4、6、9、12、18、27、36、54、81、108、162、324。

公因数有: 2、3、4、6、9、12、18、36。

最大公因数是 36。

活动3:辗转相除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示范如下:若有a,b(a>b),计算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为:1.用r1表示 $a\\bmod b$,若r1=0,则b即为最大公约数;2.否则,用 b 表示r1,再用r1表示 $a\\bmod b$,在重复步骤1直到r1=0。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主要包括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学会用列举法、短除法等方法求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掌握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用列举法、短除法等方法求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 板书内容:-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解给定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提高题: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思考题:探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学习找出数据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能够使用辗转相除法求解最大公因数;4.能够使用最大公因数求解数据的约简形式。

二、教学重点1.学生要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能够灵活应用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要掌握辗转相除法求解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最大公因数约简数据。

四、教学过程1. 引入1.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小明有20个电池和24个电池,他想把它们尽可能平分给同学,那他应该把它们分成几组呢?每组要有多少个电池?”这个问题呈现出两个数的问题,然后通过让学生计算出20和24的公因数来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讲解1.讲解公因数的概念:将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将公共的质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例如,20和24的公因数为2和4。

2.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例如,2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4。

3.讲解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辗转相除法。

首先,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然后用所得余数去除上次相除的较小的数,如此往复,直到余数为零,此时上次相除的非零除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3. 让学生练习1.让学生尝试计算几组数据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36和4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分别是多少?–60和8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分别是多少?2.让学生运用辗转相除法求解以下两组数据的最大公因数:–64和48–126和843.让学生练习使用最大公因数约简数据,如:–12/16可以化简为多少?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因数的概念、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等,并可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练习书面计算两组数据的最大公因数;2.练习使用最大公因数约简数据。

六、教学反思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基础的数学概念,在通常情况下会在小学数学的基础阶段引入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和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这些基础的概念和方法。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涵盖了公因数的定义、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以及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新课导入: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3. 求解方法: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包括列举法、短除法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操作。

4. 实际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这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题。

2. 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一些求最大公因数的题目。

3.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最大公因数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一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 GCD)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公因数概念后必须掌握的技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公因数的概念: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2.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两个数公有的最大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 板书内容:公因数的概念、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两个班级共同参加活动的最大人数。

3. 拓展题:研究三个或更多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公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2.学生能够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学生能够应用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公因数的理解及应用;2.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

3. 教学难点1.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 教学过程4.1 暖身1.复习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和求法。

4.2 导入1.教师出示两个数:24和36,问学生这两个数有没有公因数。

2.有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孩子们找到24和36的公因数,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公因数。

3.教师让学生发现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数是什么,这个数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3 讲解1.介绍什么是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2.介绍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如何求最大公因数。

4.4 练习1.在黑板上随机写出几组数字,让学生自己找到这些数字的公因数,并在白纸上写下来;2.让学生在白纸上比较这些公因数,找到它们之中的最大值,并写出这些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

4.5 活动1.分组比赛:在黑板上出题目,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回答,答对的分数加一,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尽可能多的题目;2.教师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并给予表扬。

4.6 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公因数的概念和应用,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求法;2.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如何求最大公因数?4.7 作业1.完成课堂上留下的作业;2.完成指定小组作业;3.课后练习。

5.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积极性比较高。

但有少部分学生对于最大公因数的求法还是有些模糊,需要在课下进行巩固练习;2.活动环节采用了分组比赛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后期存在得分高低不均的情况,需要思考如何解决;3.下一步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巩固对于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教案-苏教版
1.学生拿出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各若干以及一个长为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可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5.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明确公因数的概念。
(1)学生在探究本上完成小黑板出示的练习题。
交流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提示课题
【板块二】
(一)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挂图。
1.出示练习单:
那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2.老师巡视,并指导学困生。
3.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
4.师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铺满。
7.学生画图,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学资源网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2分钟)
1.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练习五第1题
按要求填表完成练习五第2题。
独立完成第3题
提高练习:完成第4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0分钟)
1.补充习题19页1,2,3。
【板块一】
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2)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老师指出的那句话。
6.小组活动,各自说说自己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可能说出方法:A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这些因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B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有哪几个?(1、2、3、6)
6.揭示概念: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板书课题)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筛选法等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两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3. 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介绍列举法、筛选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掌握这些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 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出给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提高题:运用所学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课后布置的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课)-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课)-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课)-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巩固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如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3. 答题卡4. 白板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完成后,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与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总结解题方法,讲解难点和易错点。

5.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解决。

6. 评价: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板书设计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课后,要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家进行巩固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回顾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公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

带着学生了解公因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求取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1.掌握公因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知道如何求最大公因数;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公因数的定义;2.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区别;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板书、试卷及答案;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习题集、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假设现在有两个数:14和35,那么请问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这两个数的关系。

2. 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及交流后,我们会发现14和35之间都包含了数字5. 那么,如果14和35这两个数之间还有别的共同的因数呢?学生可以先自己思考,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

3. 拓展概念可以把两个数的公因数定义为:能够同时整除这两个数的数字。

例如:14和35的公因数包括1、7、以及5。

接着,将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引入到教学中。

最大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中的共有因子中,最大的那个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4. 讲解求取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找公因数来求最大公因数。

对于两个数而言,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列举法、质因数分解法等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

以列举法为例,将两个数的因数列出来,找出他们的公因数,然后求取出最大的公因数。

5. 应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巩固学习内容。

例如,假设班上有36人,而学校按照每班级20人来分班,那么请问学校应该划分多少个班级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来解决。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8.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点的巩固和练习部分。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概念和求法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概念和求法后,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对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2.培养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2.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练习题库。

3.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说课稿)第三单元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三单元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三单元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公因数2.最大公因数3.欧几里得算法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公因数的概念,正确计算一个数对的公因数。

2.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正确计算一个数对的最大公因数。

3.应用欧几里得算法,通过辗转相除求出最大公因数。

三、教学过程1. 公因数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单元的知识点,了解约数与因数的概念。

2)引入公因数的概念,教师给出例子,例如:12和18都可以同时被2和3整除,2和3便是12和18的公因数。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寻找公因数。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公因数的三个特点:①公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的公共因数;②公因数必定是这些数的约数;③除1以外,任何数的公共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 最大公因数1)教师给出具体例子,例如:12和18有哪些公因数,哪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如何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3)教师介绍辗转相除法、因式分解法等计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用例子进行讲解。

3. 欧几里得算法1)学习欧几里得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模仿欧几里得算法的步骤,逐步掌握这种方法。

3)让学生自己练习欧几里得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重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够应用欧几里得算法计算最大公因数。

五、教学难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运用欧几里得算法求最大公因数。

六、教学方法1.合作讨论。

2.举例讲解。

3.自我练习。

七、教学手段1.听讲与笔记。

2.黑板策略。

3.计算器。

八、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

2.课后作业。

3.小测验。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理解不太充分。

2.在计算最大公因数时容易出错。

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计算能力。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求一个数的因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例如,讲述小明和小华比赛求最大公因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数,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找出各自组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明求解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裁剪纸张、分配物品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案)第三单元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并进一步找到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包括公因数的定义、寻找公因数的方法、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找到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

3. 学生能够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 学生能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

3.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概念、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概念:教师详细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演示方法:教师通过PPT演示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例,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 定义: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定义3. 方法:找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 示例:一个示例题目的解答过程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方法。

2.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兴趣。

通过讲解概念、演示方法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能够求出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能够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2.带领学生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3.学习如何求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4.联系实际应用,解决日常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先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让他们说说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求法。

2. 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1.公因数是指几个数公有的因数;2.最大公因数是指几个数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1,这两个数互质;如果最大公因数不为1,这两个数就有公因数。

3. 求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暴力枚举法:将所有因数都找出来,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三个数的公因数… 直到求出最大公因数。

2.欧几里得算法:先求两个数的余数,用较小的数除以余数,再将上一步的余数当成这一步的除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余数是0,此时的除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 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问题1:小明和小红都是从家到学校,每到一个路口,都要等到红灯变成绿灯才能过。

小明所等的绿灯时间是10秒,小红所等的绿灯时间是8秒。

如果两人同时出发,再次同时等到下一次绿灯时,他们分别等到几次绿灯?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两个数分别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约分后的两个数,再将这两个数相加,即可得到他们同时等到绿灯的时间。

问题2:小张用线把一片土地分成了若干块,每块的长度和宽度都是整数,并且都比2大。

小张用12米长的电线围了一块面积最大的土地,用这面土地种植果树。

问这块土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方法:用暴力枚举法找出所有块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公因数,然后找出面积最大的块,即得到长和宽。

注意:边长要大于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3注:本篇教案内容主要适用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9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交互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各类优秀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计算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教学难点:(1)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2)发现最大公因数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教材、教具、课件,数学游戏道具等。

四、教学步骤:【导入】(10分钟左右)1、教师展示苹果和梨,问学生“两种水果有什么共同点?”2、教师引入公因数的概念,“在数学中我们把两个数的共同因子叫做公因数,比如苹果和梨都是水果,那么水果就是苹果和梨的公因数。

同样的,如果一个数既能整除a,又能整除b,我们也把它叫做a和b的公因数。

”3、列举几组数,引出最大公因数,“比如,12和8的公因数有1、2、4,它们可以由小到大排列:1,2,4。

那么问题来了,12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呢?”【讲授】(30分钟左右)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每组分析并找出一组三位数及以下的数,计算这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发现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5、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介绍如何求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导入下一个环节——数学游戏。

【运用】(20分钟左右)6、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游戏“五彩豆”,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7、游戏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1、2、3、4、5、6这六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2)9、15、21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3)56、84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8、让每个小组交流并将结果汇总在黑板上,一起寻找最大公因数的规律,“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检查】(5分钟左右)9、教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于以上的作业题,并在课堂上互相检查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生在四年级时学过找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对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有所了解。并且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小学资源网




1.8的因数有(),12的因数有(),8与12共有的因数是(),其中最大的是()。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例3、例4、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共几课时
1


新授
第几课时
1




1.理解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经历“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的奇妙,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老师指出的那句话。
6.小组活动,各自说说自己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可能说出方法:A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这些因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B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板块三】
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
关注学生的方法。
有的组并不是只有一个公因数,还会有别的公因数。如24和42,30和40两组
【板块四】
小组相互批改,评价。错误的订正。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选择典型错题讲解。




家庭作业:一课一练19页1,2,4,5
提高题:一课一练19页智力冲浪
5.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有哪几个?(1、2、3、6)
6.揭示概念: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板书课题个?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这什么?
(2)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指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必须既是第一个数的因数,又是第二个数的因数。
(二)教学例4
出示练习单:
1.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能试着找一找吗?
2.老师小结: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3.两个数的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让学生试着用集合图表示。根据图说出:哪些数是8的因数?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几个数是8和12的公因数?
2.准备6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和16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并准备一个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5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中第1题。
2.说一说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5分钟)小学资源网
1.学生拿出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各若干以及一个长为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可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5.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明确公因数的概念。
(1)学生在探究本上完成小黑板出示的练习题。
交流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提示课题
【板块二】
(一)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挂图。
1.出示练习单:
那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2.老师巡视,并指导学困生。
3.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
4.师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铺满。
7.学生画图,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学资源网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2分钟)
1.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练习五第1题
按要求填表完成练习五第2题。
独立完成第3题
提高练习:完成第4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0分钟)
1.补充习题19页1,2,3。
【板块一】
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