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片区发展战略布局践行经济合作
“中建微城市”引领“十四五”综合片区开发建设
“中建微城市”引领“十四五”综合片区开发建设综合片区开发是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相对成片的较大规模(通常在5平方公里以上)区域的整体投资开发工作。
通过片区及周边一体化规划,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化、环境生态化、农村城镇化综合发展,实现区域综合价值。
它包含了整个区域从战略定位策划、城乡规划编制、土地一级整理及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出让、产业导入以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融入新型城镇城市文化、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公共服务、发展规模中,消除差距,以集约高效、科学发展、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统筹规划。
从事综合片区开发投资的企业被定位为城市建设及运营商。
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向社会资本开放,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随着住宅的商品属性逐渐被确立,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并且发展壮大。
政府将房地产开发作为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
以房地产换基础设施的模式开始出现,地方政府通过协议出让将大规模的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房子的过程中,同时配建市政道路管网,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其操盘手法和理念与现今的区域综合开发有十分相似的地方,早期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将自己定位为城市运营商也源于此。
但随着2002年新的《土地管理法》的出台,以及2004年“8·31”大限之后,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彻底分离,土地一级市场开始形成,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开始转型进入了一级开发领域,以一级开发为内核,向前延伸至区域功能的策划和城乡规划的制定,向后延伸至二级地产开发、产业的导入和运营,逐渐形成了如今看到的综合片区开发模式的框架。
综合片区开发的特点综合片区开发的出现,实现了地方政府的发展区域的诉求以及传统房建企业转型的需求。
站在政府角度,引入企业投资建设片区,一借助了企业的投资能力;二借用了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三借助了企业的招商能力,并以此模式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发展的平台。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者:李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9期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均衡配置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影响,考虑到旧中国超过70%的工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建国初期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变化,“三线”建设启动,一系列新的工业基地在西南、西北、豫西、湘西等地建立,布局重心进一步西移。
转型阶段(1978—2001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效率,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推进沿海城市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区位、倾斜性的支持政策,率先提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为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拓展至内陆。
协同阶段(2001年至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自加入WTO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飞速发展,并逐步拉开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
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国家开始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原则,在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推动下,协同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五”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方向
“十四五”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方向“十四五”是指中国国家发展规划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即2024年至2025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区域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中,有四个战略方向将成为实施区域发展的核心。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个方向。
首先,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区域差异的国家,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条件存在较大差异。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这些差异问题的关键。
这一战略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各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分配的合理性。
第二,要推进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快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无障碍交通条件的改善,能源的高效利用等,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第三,要增强区域合作发展的动力。
政府应加强对各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指导和支持,推动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促进各地区的经济互补和协同创新。
第四,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提高其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二,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速度,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人才的流动,提供更好的培养和发展机会,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第三,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政府应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制建设,构建创新生态圈,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第三,要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年片区融合式发展路径措施
三年片区融合式发展路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片区融合式发展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年片区融合式发展路径措施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详细阐述三年片区融合式发展路径措施。
一、规划设计方面在三年片区融合式发展路径措施中,规划设计是关键的一环。
首先,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其次,要进行片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分用地区域,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要注重人文环境的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片区形象。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础设施是片区融合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片区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水平。
在道路建设方面,要加强道路网规划,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在水利设施方面,要加强水源保护,提高供水能力。
在电力设施方面,要提高供电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在气体设施方面,要建设完善的供气网络,满足产业和居民的需求。
三、产业布局方面产业布局是片区融合式发展的核心内容。
要根据片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实施产业升级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在企业引进方面,要积极引进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是片区融合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在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提高环境质量。
在资源利用方面,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社会服务方面社会服务是片区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上海临港:践行国家战略_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3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临港”)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和全市重点转型区域的生力军,积极把握临港新片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坚持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重点任务,主动践行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紧紧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以“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园区开发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作为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上海临港表示,在2015年上海临港借壳上市之初,公司就紧抓洋山保税港区划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契机,通过旗下子公司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洋山保税港区(陆域部分)。
在2019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后,上海临港紧紧围绕“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于2019年末投资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战略和国家大飞机战略,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创造力、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园区;于2020年上半年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核心区参与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末进一步通过股权收购将新片区经济公司纳为全资子公司,全力打造滴水湖金融湾这一临港新片区推进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上海临港践行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培育新片区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新片区“4+2+2”前沿产业,发挥园区开发战略协同、力量协同、政策协同的作用,全面推进滴水湖金融湾、洋山特殊综保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发展。
依托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公司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围绕特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打造高品质园区、强化高效能经营、发展高质量产业、做强高水平服务、建设高素质队伍,全力打造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产业高地,助◎ 金琳全力打造园区开发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上海临港:践行国家战略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国资State-Owned Assets Of Shanghai总第278期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福祉。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产业协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探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路径。
一、政策层面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注重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使各个区域的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协调,协调中央与地方发展规划,确保各地政策的有效实施。
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协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是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通过合作与协同,形成完整产业链。
例如,一个地区主要发展农业,可以与其他地区建立供应链合作,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流转。
另外,各地还可通过产业链的衔接,实现资源的互补共享,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通过建设交通网络、电力网络和信息网络,可以促进资源的顺畅流动,提高各地之间的互联互通程度,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四、加强区域间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地区应建立起相互沟通、协调的机制,并通过定期的会议、研讨活动等形式,加强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各地的发展能力,实现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的制定、产业的协同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区域间的合作交流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
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一、本文概述1、丽江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08′47″~26°52′58″、东经99°59′16″~102、新团片区的地理位置和现状概述丽江市新团片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片区北靠玉龙雪山,南邻金沙江,距离丽江古城仅有10公里,是丽江市区南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团片区现状概述新团片区是一个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的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该片区的城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同时提高城市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和居住。
目前,新团片区的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较为齐全。
该片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新团片区的居住环境也较为拥挤,需要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新团片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区域,未来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和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成为丽江市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设计的目标和意义丽江市新团片区城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区域。
其目标包括:首先,提高城市的功能性。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其次,注重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
再次,关注环境保护。
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技术的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造低碳、环保的城市形象。
最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丽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设计应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将民族特色融入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实现上述目标,将有助于提升丽江市新团片区的城市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者:信长星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苏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对江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指出“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大任务。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强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切认识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充分认识其对江苏发展、对全国大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邃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强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两区建设,两翼齐飞的理解认识和感悟
两区建设,两翼齐飞的理解认识和感悟
"两区建设,两翼齐飞"是指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中,“两区”指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通过在特定地区推行更加开放、市场化的政策,吸引投资、促进贸易,推动经济发展。
而“两翼”则指的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这一战略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更加高质量的发展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国际投资和技术,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
而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建设,则可以加快区域间协同发展,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对于我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两区建设,两翼齐飞”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前瞻性思考。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经济协同增长,推动中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总的来说,我对“两区建设,两翼齐飞”的战略理解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国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十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这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发挥我们的长处,在深入分析我国战略性区域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二、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用好各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要坚持基本国情区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先试,推动改革举措、政策工具、资金项目等率先落地,尽快见效。
要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支持各地区在协调发展方面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三、构建国土空间体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尚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要进一步打破有形之墙,拆除无形之墙,以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为重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总之,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商务部•【公布日期】2021.04.30•【文号】商办资函〔2021〕163号•【施行日期】2021.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经济合作正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工作的通知商办资函〔2021〕163号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主管部门,各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下合称边(跨)合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沿边开放作出的重要决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边(跨)合区提升发展水平,打造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和平台,现就做好边(跨)合区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指导支持,推动沿边地区高水平开放(一)拓展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
贯彻落实中央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决策部署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住我国与周边国家商签高水平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机遇,持续深化边(跨)合区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
发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协调机制作用,完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二)优化稳定边境产业链供应链。
更好发挥边(跨)合区在联通国内外市场、统筹内陆沿边开放中的作用,拓展延伸产业链供应链。
促进边(跨)合区边境贸易和物流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进口资源、农产品落地加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配套作用,提升承接内陆产业转移能力。
2021年广西公需科目《广西发展新机遇》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1年广西公需科目《广西发展新机遇》考试题库(含答案)单选题1.《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
(答案)A.119.99平方公里2.高质量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原则是()。
(答案)B.制度创新3.广西陆路交通建设中,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是()。
(答案)B.“北联”通道4.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百色试验区建设为期()。
(答案)B.10年5.“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东融是指融入()。
(答案)A.粤港澳大湾区6.在广西形成的“一基地、一中心、一主轴、两组团”数字产业发展格局中,沿边沿海组团不包括()。
(答案)D.玉林7.(),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
(答案)D.2018年10月16日8.关于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具体任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答案)C.试验区资金雄厚,不需招商引资9.2020年8月5日,百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规格最高的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抽调()名优秀领导干部全脱产推进试验区工作。
(答案)D.40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政策因素指标的是()。
(答案)D.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11.据数据统计,2018年GDP增速排在前三位的西部地区不包括()(答案)D.广西12.《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若干措施》中,关于鼓励优质金融要素集聚的具体措施,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答案)C.对新型金融机构落户奖励最高达2000万元13.对股权投资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国家战略在北部湾区域叠加的大背景下,海南的发展方向是()。
(答案)A.侧重于国际化发展和壮大现代服务业14.在广西提出的“四向”全方位区域开放战略中,先导战略是()。
1(答案)A.“南向”15.《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中,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的专项任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什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什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十四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1.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大开发要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政策精准性,推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加强青藏高原、祁连山等保护修复。
二是加大开放力度。
积极参与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构建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在内的多层次开放平台。
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和沿边、跨境、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完善综合枢纽布局,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五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
六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东北振兴要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出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用改革创新的思维,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发展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
在十年来区域发展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对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为了将党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未来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化改革,推进新一轮更具实质性的区域发展机制与政策创新。
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中心城市通常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源头,而围绕中心城市的城市群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21年的64.72%。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等一批城市群快速发展壮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国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已经形成,未来我国要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城市群的发展优势,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要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基础,而区域比较优势发挥的途径则在于推进不同区域间实现高效的产业分工协作。
这一方面要求不同地区要着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的差异化错位竞争;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区之间要形成基于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企业集聚发展的格局。
三要进一步完善空间治理体系。
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还要求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完善空间治理体系。
优化布局推动区域发展
优化布局推动区域发展优化布局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使各个区域的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和可持续。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优化布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优化布局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意义优化布局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优化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的资源禀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各个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特点和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可以使各个地区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其次,优化布局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区域发展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距和不平衡现象。
通过优化布局,可以使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实现各个地区的协同发展。
最后,优化布局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有限和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优化布局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优化布局,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实施策略实施优化布局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制定跨部门、跨地区的规划和政策。
由于区域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需要统筹规划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和决策。
其次,要注重综合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配套和基础设施是实施优化布局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各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促进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和交流。
再次,要推动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
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特点不同,优化布局需要推动部分产业的转移和优化升级。
通过引导和扶持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在适宜的地区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最后,要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
创新和人才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加强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的优化布局和发展。
三、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优化布局可以推动区域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优化布局可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将优势产业和资源集聚在特定区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片区内协同发展实施方案
片区内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片区内协同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片区内协同发展可以整合片区内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实施目标1. 实现片区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 优化片区内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3. 加强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片区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三、实施重点1. 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片区内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 资源整合利用整合片区内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片区内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四、实施措施1.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打造产业合作平台建立产业合作联盟,促进片区内企业间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共同开发市场,形成合作共赢局面。
3.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片区内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五、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确保实施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六、总结片区内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片区内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动落实,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只有如此,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指以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整体性安排为基础,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各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意味着在传统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外,更多的地区将获得发展机会,从而促进全国各地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
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背景与意义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显。
一些地域经济相对薄弱,发展基础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人口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前景。
所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助于加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高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其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进一步激发地方创新活力。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比如,在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在东部地区,则可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点和举措1.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突出的区域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差距大的问题。
可以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培育和发展区域独特的产业,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竞争力。
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连通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通过加大投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解决交通不畅和交通瓶颈问题,提高区域的连通性。
同时,要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效率。
3. 加强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区域创新与发展的核心。
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政策及操作要点
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政策及操作要点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综合利用土地和资源,进行多元化的开发和建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在具体的政策和操作上,以下是一些要点:1.规划和布局:片区综合开发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布局,对土地利用、建筑风格、功能分区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各项开发项目和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协调有序的整体。
2.民生设施建设:在片区综合开发中,应注重民生设施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
3.产业发展和经济活动:在片区综合开发中,要注重产业的引进和发展,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和产业链的打造,提升区域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4.环保和生态建设: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片区综合开发中,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
6.合作机制建设:在片区综合开发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等的协调合作,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良好格局。
7.法规和政策支持:片区综合开发需要有明确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支持等,以吸引投资和促进开发。
总之,片区综合开发模式需要在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操作,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协调,实现系统的综合发展。
同时,政策的支持和合作机制的建设也是促进片区综合开发成功的重要保障。
片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范文
片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市片区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总体目标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片区经济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三、发展定位本片区位于我市的重要发展区域,将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四、发展重点1. 产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入驻片区,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片区的整体竞争力。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五、发展路径1. 制定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片区,为片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加强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片区经济的发展。
3. 强化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片区的产业竞争力。
4. 提升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保障措施1. 加大投入:增加对片区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片区发展的资金需求。
2. 完善制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为片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 强化监管:加强对片区发展的监管力度,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七、风险应对1. 经济下行风险: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片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 自然灾害风险: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准备工作,降低自然灾害对片区发展的影响。
八、实施时间表本规划的实施时间为五年,将按照年度计划逐步推进各项工作。
九、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城市更新下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片区综合开发分析
城市更新下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片区综合开发分析摘要:为激发城市活力,优化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片区综合开发布局质量。
本文以深圳市光明区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现状区位环境、区域建设特征背景下,提出以“大片区统筹”方式,推进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片区统筹开发工作落地。
政府和市场双主体协同发力,以公共服务为前提,以利益平衡为基础,优化顶层设计布局,使人们在片区规划统筹推进中,享受空间业态优化升级红利,望能为其他城市更新地块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地铁车辆段建设;片区综合开发引言:随着城市体量规模的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然成为城市发展运营必经路径,而车辆段作为轨道交通配套设施,在轨道持续化建设背景下,城市可供开发建设用地及地铁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想要科学提升土地利用率,平衡地铁建设投入成本,优化片区综合开发质效,可探索立足城市更新视角,本文以项目实况为依据,对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片区综合开发路径实践加以分析。
1项目背景为深层次贯彻党中央有关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的工作要求,深圳市光明区秉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建设理念坚持片区统筹开发、推动片区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政府统筹主导+市场主体运作”方式,推进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实现综合开发。
轨道13号线起点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角头站,终点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公明北站,是维持深圳西部发展的关键交通走廊,对推进区域一体化布局、助力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深圳市光明区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重点城市更新单元范围约196万平方米,现状总建筑面积约为17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9。
项目范围内多为低效型工业区,主要是老旧型厂房,整体地形地势较平坦,高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
2地铁车辆段建设及片区综合开发具体策略鉴于车辆段片区属于集交通、产业、生态等多个优质资源要素为一体的关键性节点,整体改造革新潜力巨大。
光明区政府积极布局,将整体作业模式由轨道征拆“被动硬仗”变为片区开发“主动作为”,在严格保障地铁车辆段建设用地基准上,依据统筹创新的开发思路,对轨道13号线车辆段及片区实现统筹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优化片区发展战略布局践行经济合作推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合作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骨架,以资源环境承裁能力好的地区为开发重点,沿路兴城、以点带线、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怀化、吉首、张家界、黔江、恩施、铜仁等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县(市)城为基本单元的空间发展格局。
1.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武陵山区合作存在中心城市缺位、中小城镇职能单一且类同的问题,需要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第一是培育中心城市增长极。
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大发展的重要“引擎”,优化城镇布局关键在于培育中心城市增长极。
根据武陵山区合作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怀化、吉首、张家界、黔江、恩施、铜仁等综合服务和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第二是完善区域中小城镇体系。
在明确区域中心城市之后,还需要合理布局城镇分布和产业结构,形成有序的城镇等级体系,完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应从山地对城镇的承受能力、各级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现状出发,规划设计规模适度、等级分明的“县城+小城镇+小集镇”金字塔式城镇规模结构。
一般建制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片区县域之内有一般建制镇500余个,要激活小城镇的活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空间。
2.进一步整合园区布局。
积极探索产业分工合作和加强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产业布局与区域功能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协调。
发挥好武陵山片区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名优特产众多的优势,从培育和发展山地型生态农业、特色资源加工业、民俗风情旅游业和区域商贸物流业等特色产业出发,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形成对区域经济具有主导性、支撑性和基础性影响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3.进一步协调交通发展布局。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区域合作的纽带。
武陵山区合作交通网络体系不畅,严重制约着武陵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以资源开发为主旨,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出境出海、连接大都市为取向,切实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城市交通等大空间、多层次的综合通道建设。
第一是加强规划衔接。
抓住国家编制武陵山区合作规划的良好机遇,加强合作区成员各方的统筹协调,共同争取将连接区域的铁路、机场、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层面。
同时,加强合作区间的规划衔接,共同研究区域内接边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等。
第二是建设区域大通道。
在目前已建成的湘黔铁路、渝怀铁路基础上,抓好黔张常、黔恩铁路等在建工程、共同推进渝怀铁路复线、遵铜吉铁路等出境干线铁路通道建设,合作推进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进程,力争尽快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快捷畅通的合作区域综合运输路网体系。
第三是规范区域道路运输市场。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合作区统一的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准入条件、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鼓励开通市际、县际直达客运班线。
第四是不断改善乡、村出入通行条件,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交通设施水平。
第五是构建铜仁武陵山区交通枢纽,以优惠条件(三年试运行为期限)引导市场建立铜仁至武陵山区各市州(区)、重点区县的客运系统,把铜仁打造成武陵山片区客流中转中心。
4.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布局。
由于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受破坏程度还普遍轻微,其绿色生态环境空间既具有独特的视觉景观吸引力,又具有可享受性的养生宜居魅力,武陵山片区的低碳性生态资源是中国未来国土开发的重要功能保育区,保持低碳化发展是实现区域合作的最佳路径,宜将其规划为国际低碳文明示范区,延续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模式与低碳路线。
武陵山区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政府扩大武陵山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及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地区的范围,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因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所导致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根据区域自然与经济发展特点,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域,做好本区生态建设规划方案,重点是小流域规划、生态林基地规划、生态景观规划、生态县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建设方案,按照地理条件的客观实际和自然规律集中成片建设武陵山地区生态基地。
5.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
武陵山区合作丰富的生态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与矿产资源,具有深度的开发潜能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中西部差距的主要优势。
区域合作要求克服产业同质化,增强产业互补性,但武陵山片区“产业同质化竞争,必然导致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比较利益的丧失,毁损区域合作的利益基础。
”因此,优化武陵山片区产业开发布局至关重要。
第一是根据各地区特色,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特色产业,促进规模集聚与同质行业合作,突破行政边界,有序地建设武陵山特色产业集群与特色物产基地。
加强具有相同资源优势的产业培育合作,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第二是重点扶持以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并使之发展壮大,引导产加销、贸工农或技工贸的链式延伸与良性循环,实现优势产品的多级增值,增强经济结构转型的内生活力。
第三是积极鼓励民族饮食、民族工艺、民族名品的继承与传扬,丰富区域特色民族市场。
第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与市场空间,提高民企竞争力,以弥补市场空缺。
第五是强化以科技、商流、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生产和加工标准化水平,培育无公害绿色生态食品品牌,让武陵山区的生态产品、民族特色产品富含科技含量而在消费市场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从而在相似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6.进一步谋划旅游合作布局。
武陵山片区经济合作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容易合作的领域开始,进行试探性合作,再逐步延伸到其他领域和行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
目前最适宜合作的就是旅游业。
而加强旅游合作,本身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武陵山片区实际,也是一项有实质基础的合作项目。
渝鄂湘黔四省市中部分省市就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推介正在走向合作,如重庆与湖北联合推出的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贵州沿河与重庆酉阳、彭水联合推出的“乌江百里画廊旅游节”等,这些旅游合作都为参加的各区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又如,近年来,湘西与铜仁文化旅游旅行社的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铜仁的旅游收入一跃成为武陵山片区名列前茅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梵净山旅游出现井喷现象,发展态势令人鼓舞。
(六)以构建武陵山电商平台为载体整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且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越来越大。
调研发现,同属武陵山片区的铜仁、怀化、恩施、黔江等地都产腊肉、竹笋等土特产,并且质量相差不大,而且都已进入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但由于属于不同地方产品,出现有的地方产品积压,而有的地方脱销的情况。
如果搭建武陵电商平台整合资源,就可以异地调货或异地发货,实现1+1>2的效果,提升武陵山片区整体竞争力。
(七)构建社保流通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完备的社会保障服务是促进人力资源的自由流通的重要保证,它免除人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促使人力资源突破地区之间的壁垒,实现自由、合理的转移,从而增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无障碍”流动,促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积极探索武陵山片区区域新的社保工作模式,加快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研究新的制度下适合区域协作组织社保工作的方式方法;制定和完善区域社保转续的服务机制,争取早日建立社保服务完善、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示范经济协作区。
加快协作区社保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区域人力资源“无障碍”流动的制度保障。
区域内可以充分借鉴欧盟的“分段计算”模式,即工作地缴费,分段记录,退休地方发放。
在保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变,在不转移统筹基金的前提下,按各参保地规定分段计发。
通过社保“一卡通”模式,建立完善片区区域协作统一的社保服务机制,方便协作区公众异地创业、择业、就业,加速人力资源在区内的流动,形成紧密联系协作区劳动力市场。
武陵山片区的各省、市、区、县因行政治区的地理属性与发展层级势差,束缚于各自为政的传统观念,加之交通网络体系的连通性与容纳性尚低,区域旅游资源深广开发的结构性对接不紧,客源融通与旅行社主体横向运作的优势潜能未能有效发挥,一体化的无障碍旅游市场亟待培育成长。
必须按“整体规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产品共推、功利互创”的原则,加速构建区域内一体化、多层面运营的旅游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实现市场共建、客源互动、合作共赢。
具体来说,第一是在省际高层引导下,创建区域旅游市场协同开发机制,共建区域旅游品牌。
建立由合作区成员各方旅游管理部门参加的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组织召开1次联席会议,针对合作区旅游业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制定合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是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合作。
研究制定合作区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放策略,在突出本地旅游资源特色的同时,应避免开发思路上品牌打造的重复,使合作区内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第三是加强旅游线路策划。
依托各地知名旅游景区,积极策划武陵山旅游环线,实现旅游线路跨区互联、旅游客源跨区共享,真正实现无障碍旅游。
第四是加强旅游的宣传营销。
组织相关媒体和旅行社对武陵山区旅游景点和重点线路进行整体推介和营销,努力扩大区域内各大景区景点和重点旅游环线的影响力、知名度,共同树立武陵山良好旅游形象,打造武陵山整体旅游品牌。
第五是开展区域执法联动,有效维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是大力倡导和支持旅游教育、旅游装备、旅游传媒、旅游咨询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七是全面开放区域旅游市场和服务,健全区域旅游安全服务体系。
创建畅游武陵网,构筑集成化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对接外域旅游市场。
不断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打造集神秘山水、原始生态、民族风情、游憩体验于一体的中国内陆腹地的黄金旅游区及国际顶级生态旅游经济区。
总之,要继续扩大合作内容、延伸合作范围,推出精致的旅游线路,拼盘精美的旅游套餐,同时辅之以利益均衡、利益调整的相关合作条款或规章制度,拟定具体的多边合作章程和合作框架,在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为开展更广更深层次的合作探路,也为本区域其他行业合作提供经验和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