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必一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
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
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A.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B.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2.“上农除末”的秦王朝,在严厉打击中小商人,贬黜其社会地位、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又对乌氏倮这样的大工商业者给予特殊的荣誉和照顾,使之“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这反映秦朝A.经济政策存在内在矛盾B.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挫C.政府措施服务集权统治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灵活3.东汉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
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4.贞观年间,规定官员路遇各位亲王均需要下马而拜。
魏征认为这样做与魏晋礼法不合,并提出周代后统治者都立嫡长子,可以杜绝庶子的不良用心。
唐太宗最终接受了魏征的意见。
这一举措A.平衡了亲王与大臣的矛盾B.意在保障政局的稳定发展C.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局面D.体现了礼法结合趋势加强5.唐宋治理边疆,实行羁縻政策,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府州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担贡赋。
元朝因俗设“土官”,通过宣慰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这反映了A.羁縻府州不受中央政府管辖B.元朝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高C.土官制度促进民族交流融合D.时代变迁影响边疆治理效能6.明朝中后期逐渐裁撤了要求农民必须交纳一定的劳务和物品的徭役制;对于一些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官府都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税收制度,对于一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和商家进行了减税和豁免;明朝还着手在各地开设了太仆寺和官营商号等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向官方购买商品。
福建省惠安嘉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缺答案.doc
-(上)嘉惠中学高二年期中考历史试卷(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1、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元月22日首映,影片充满着浓厚的“仁”的气息,下列对孔子“仁”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①以“仁”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②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促进社会和谐③实现仁的途径是“忠恕”之道④“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谁的观点()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3、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①孟子②墨子③庄子④韩非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孩子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以对孩子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和权术7、“萧规曹随”这个历史典故流传深广,后世历史人物与这个典故中的曹参最贴近的是()A.李世民B.武则天C.王安石D.乾隆帝8、“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9、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B.程朱理学的毒害C.统治者的推崇D.士大夫努力1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对君主专制抨击最激烈的是()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1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换,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12、《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高中历史选修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无答案)【考试范围:全册】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测试02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三公"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3.公元前1世纪,罗马军队将领凯撒先与庞培和克拉苏结盟对抗贵族元老院,后来凯撒争取平民支持,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击败了盟友,并被元老院承认为独裁者。
可见当时A.军队与贵族的政治目的完全相同B.平民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C.保护平民利益的法律被独裁者废除D.贵族失去了罗马政治生活中的权利4.从1865年开始,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在原则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赋予了黑人成年男子选举权。
但在州政府的纵容下,在法律和事实上对黑人选举资格作了各种苛刻的规定,剥夺了多数黑人的选举权。
材料反映了美国A.联邦制不利于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民权事业滞后于现代化进程D.黑奴制度难以废除5.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6.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欲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但已经建立的制度改动起来殊非易事,临时参议院不得不寻求平衡,在赋予内阁行政权力的同时,保留了总统制体制下国家元首享有的若干权力,以致后来发生府院之争。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2.11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时期,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
“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
这些举措A.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B.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C.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D.瓦解了血缘宗法社会2.钱穆指出,“(某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该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干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这说明尚书省A.成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B.弱化了中书门下职能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4.下图为租庸调制简图,这一制度A.利于保证农民不违农时B.推行单一的货币税C.以全体男子为计征对象D.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5.明太祖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这反映出明太祖A.推行海禁政策B.维护朝贡贸易C.反对对外征伐D.强调华夷之辨6.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
”这表明康有为A.否定西学的创新性B.强调西方文化源于中国C.认为中西文化相通D.找到了变法的理论基础7.1898 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其如何分场命题考试,一切详细章程,该部即妥议具奏”。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A.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从今,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C正确;孔子提出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A错误;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儒学的打击,B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不占主流地位,D错误。
5.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李贽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贽是明朝后期闻名思想家,其性格离经叛道,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D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学家,A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儒学家,B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错误。
21.汉字演化的脉络是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篆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小篆产生于秦朝,为李斯所创;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则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综上,故选A。BCD三项排序均有确定的错误,解除。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武威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计50分)1.据《左传》记载,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与之相关的制度是()①分封制②内外服制③宗法制④均田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
《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
三日外无病故相欺罔,而欲侮者,市如法,违者答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答四十。
”该法律规定有利于()A.维护买方的合法权益B.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C.推动坊市制度的瓦解D.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面对与会国家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会议是()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4.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设置河西四郡。
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朝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更有效管理。
这些举措()A.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B.体现平等的民族政策C.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D.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5.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
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
货币的变化体现出()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6.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同点是()A.都规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C.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7.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的赋税制度是()A.租庸调制B.方田均税法C.两税法D.平准法8.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
山东省德州市2024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德州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要求。
1.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谷禄制度兴,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
任之即官,去之即民。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A. 井田制度瓦解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官僚制度产生D. 贵族等级制起先解体2. 秦汉时期,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呈报至县。
魏晋之际,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须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心户部。
这一改变得益于()A. 技术变革的推动B. 国家统一的完成C. 人口流淌的加剧D. 士族势力的减弱3. 842年,唐武宗确定任命回鹘的降将没斯为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归义军使,封为怀化郡王,并赐姓名为“李思忠”;任命回鹘宰相受耶勿为归义军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赐姓名为“李弘顺”。
这些措施旨在()A. 壮大李唐宗室力气B. 威慑藩镇割据势力C. 强化边疆民族统治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4. 明朝每年正月和十月,各村都要实行村民大宴,名曰“乡饮”。
与会者必需恭听年高德者的训辞和宣读朝廷法令,主持者在这一场合还要申饬行为不检的村民。
这反映出()A. 地方管理行之有效B. 基层治理重视教化C.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D. 中心集权不断加强5. 下图所示为夏衍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的内容摘录。
这反映出()A. 农村政治感应渠道缺失B. 晚清改革缺乏思想动员C. 戊戌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 清末新政成效更加显著6. 1914-1915年,中国小说杂志封面上出现了很多女性读者形象(如图所示)。
这一现象()A.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视B. 描绘了女性参加实业救国运动的场景C.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精神D. 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须要的社会新风7. 下图所示是反映近代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诗歌。
这一时期是()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全面抗战时期D. 解放斗争时期8. 1964年2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救济八项原则”,坚持同等互利、共同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庆中学高2018届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分子,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惩罚腐败分子,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与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学派是A.儒、墨、道、法B.道、法、儒、墨C.道、墨、儒、法D.道、法、墨、儒2.《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3.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4.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5.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该故事反映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7.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已经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8.“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实用技术发达B.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9.有字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④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10.魏源在(筹鹺篇)中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之法。
”材料表明魏源A.批评古代社会坚守成法不变B.指出统治的最佳方式是简政C.认为统治方式必须因势利导D.要求改变清朝国家政治制度11.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12.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
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D.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醒13.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14.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材料意在强调A.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表现B.文化离异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C.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D.文化离异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15.“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
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16.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17.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认为:“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
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18.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承认人类有相爱互助之谊,却不主张这种情感以父兄、亲恩为基础,反对“自由平等只用之社会,而不能行之于家庭”。
这说明陈独秀A.否定儒家学说的现实价值B.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与独立C.忽视父兄、亲恩等情感D.区别对待社会与家庭伦理19.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20.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
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21.“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
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2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
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A.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C.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23.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或被停止和取消。
其主要目的是()A.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B.防止学校规模过大C.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减少人文社科专业24.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
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25题14分,26题18分,27题20分)25.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皆有不忍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董仲舒从天人相副说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
……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者与“斗筲之性”者,一为天生的善,一为天生的恶,无可改变,惟“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
——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材料三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
圣人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人性论和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对人性论看法与孟子有何差别?(2分)结合所学,董仲舒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王阳明对人性的看法继承了谁的思想?(2分)王阳明“克其私、去其蔽”的途径有哪些?(2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即郡国申送18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在宫廷充皇帝恃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
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
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湖译、轮船驾牧、天文、測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察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
在察元培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