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作者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
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得到了反映。
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处女作《童年》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
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 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
他为此写出了三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
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
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
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开除教籍。
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课件北师大版1[1]
执教教师:镇平安子营一初中
李光学
作简介
• 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 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 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 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 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 术家”。 •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 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 卡列尼 娜》、长篇小说《复活》。
课 文 结 构
•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 发展:两次买地 •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 贪得无厌 •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主 题
• 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 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 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 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 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 评判和嘲讽。
• 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 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全文结尾的结 构作用及主题意蕴。 • 展开交流与讨论,超越故事表象,深 入生活与生命的内涵中,学习和思考 人生哲理,建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掌握下列的字词
• • • • • • 棘( jí):泛指有刺的草木。 咂( z ):用唇吸;呷。 ā zhuó 灼( ):烧;烤。 mào 广袤( ):广阔、辽阔。 熠熠( yì): 形容闪光发亮。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 覆去不能入睡。 •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 益的意见。 •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
•
•
写 作
特
色
•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 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
反馈检测
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B ) A: 晶莹 肥沃 养家糊口 B: 皮靴 躁热 熠熠发光 C: 广袤 贪婪 集思广益 D: 荆棘 刹那 辗转反侧 2、文学常识填空: 作 列夫· 托尔斯泰是 俄 _ 国 ___家 ,代表作 《安娜· 卡列尼娜》等。 有 《复活》《战争与和平》 ___、____ 、______ 3、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4、结合课文内容简析帕霍姆的形象。 5、延伸拓展,结合自身生活与现实生活,体味蕴含 在其中的生命哲理。
北师大版语文九下《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word说课稿
教材分析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第五单元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人的本性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人性的弱点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况且课文浅显易懂,又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易于理解。
本文很长、脉络清晰,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复述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拔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朗读、品读、讨论点拨、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复述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小说教学,读尤为重要。
对字词的积累,我采用检查预习的办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
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
比如“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这一问题上,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的成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路。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看图片、看动画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九年级语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黑羊》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黑羊》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黑羊》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īngù耕耘.ún积攒.ǎn陌.生mò辗.转hǎn广袤.mào罂粟..贫瘠.í熠.熠ì灼.huó咫.尺hǐ贪婪.án携.带ié2、词语耕耘:耕地和除草,多用于比喻。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
与众不同:跟别人的不一样。
苦于:对于某种情况感到苦恼。
破晓:(天)刚亮。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广袤:广阔,宽广。
诱惑:吸引,招引。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燥热:(天气)干燥炎热。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敦促:恳切的催促。
行窃:进行偷窃。
携带:随身带着。
纵使:即使。
逻辑:可观的规律性。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敲定:确定下来,决定。
3、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其中《复活》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名著之一。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有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
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
为此,列夫•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判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其主要作品收在《卡尔维诺文集》里面。
课文是一篇寓言,介绍了穷人和富人产生的原因,讽刺了当时那些靠卑鄙手段富裕起来的人。
(二)阅读能力目标1、体会生动自然地叙事,抓住人物特点细致刻画的方法。
2、分析重点句子中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三)写作能力目标学习作者以不同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的写法。
(四)思想教育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探寻文章主旨。
《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课件(26张PPT)》(共26张PPT)
速读课文,要求:
• • • • 1、标段序 2、标出生字词 3、标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段落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多音字:埋(埋葬/埋怨)着(着火/着 力) 形似字:(米粟/板栗)(熠熠生辉/翌 日/褶皱)(贪婪/梦想/焚烧)(广袤/ 锦衾/袅袅/枭雄)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 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 有益的意见。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一)
赏析精彩语句
• 对于主人公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句子有哪些? 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提示:1、探究角度:修辞手法、人物描写传神 词语、感受体验等 2、用“我喜欢--------------,因为----------”说话
合作探究(二)
赏析精彩段落
读57---60自然节,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四)
归纳人物形象
• 以 “我认为帕霍姆是一个---------的人,因为----------” 写几句话。
写作特色
•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 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
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 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 固然是好的,但要把握好度,特别在物质上 不要过于贪婪,要明白“知足者常乐”的道 理,不要过于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9课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知识点分析
精品资料范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1作者简介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
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相关背景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
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
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3主要内容
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
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讽。
1。
九年级语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学习要点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学习要点一、走进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服役期:(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
初登文坛:1855年11月到彼得堡开始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
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X和其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又创作了中篇小说《哥萨克》。
创作历程的第一个里程碑: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
第二个里程碑: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晚年著作及生活变迁:十九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晚期的著作主要有: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的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了其人生旅程。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PPT课件 (2).ppt
我能行 1.文中的铁锨有什么作用?
铁锨,是帕霍姆贪欲的象 征:以挖坑、占有始;以挖坑、 埋葬终。 2.帕霍姆最后用生命代价换来的结 局,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言 之成理即可。)
海阔天空
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 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时应该 如何去应对?-----大胆发言吧!
再见!
馨 香
一
束
保 持 本 色
品析鉴赏:
2.如何理解第五段中“当他去耕地或者察看 庄稼、草地的长势时,心中充满了欢乐。那 里生长的青草与盛开的鲜花在他看来都与众 不同”?
拥有土地之后心理的快乐,外化为 对青草、鲜花的异常感觉。
品析鉴赏:
3.第38段中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一串动作一气呵成,写出了准备 的充分和势在必得的自信。)
归纳寓意: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篇寓言告诉人们拥有欲望必 须有个鲜明的界限,如果过度追求 就变成了贪婪,这只会适得其反。
写作特色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 3.寓意深刻的结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后感言:
这是一篇烈夫.托尔斯泰写地文章。讲述了本是 贫穷的人到后来变得富裕,随即面临他的却是死亡。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买了一点土地后, 获得盈利,接着他 的目标更高了,买了更多的土地。 他的目标不断上升,贪心、骄傲的心态把他变成了 一个“土地霸主”你知道吗?他最后只有多少土地? 我可以说,你听后定会惊讶!只有6英尺!在这个社 会上,贪心的人有很多,可他们最后得到些什么呢? 一根枪弹或是一间牢房或是一间茅宅?贪多必失, 失去的有时那些花费自己一生一世却做无用功的东 西。
品析鉴赏: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精神家园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九下第五单元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1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注音并积累以下词语。
(1)注音。
积攒.(zǎn)铁锨.(xiān) 贫瘠.(jí) 广袤.(mào) 罂粟.. (yīng) (sù) 咫.尺(zhǐ) (2)解词.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2.朗读课文,试着两人一组复述课文。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
角度提示:(1)帕霍姆的角度,(2)故事叙述者的角度,(3)巴什基尔首领的角度,(4)其他角度。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评价任务】1.学会在跳读中概括小说情节,理解情节的曲折。
2.能够在赏析人物语言、行动、神态中有针对性的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投影【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知识点归纳北师
大版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
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童年印象最深
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
托尔斯泰在
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
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
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
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
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它与后来作家
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在高加索
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
高加索迷人的自然
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对生活
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一个人需要多少
土地》教案《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
他为此写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
期间,他两次出国,并写下了《暴风雪》、《两个骠骑兵》、《卢塞恩》、《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和《波里库士卡》(1863)等小说。
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
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
这时,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
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
动来赎罪。
聂赫留道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
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了
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
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
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
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
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
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
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
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
激情。
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
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开除
教籍。
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
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
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学习总结。
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
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
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初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注学习所得及不懂的地方,和老师、同学交流。
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
咂(zā):用唇吸;呷。
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
灼(zhuó):烧;烤。
多音字:埋(埋葬/埋怨)着(着火/着力)
形似字:(米粟/板栗)(熠熠生辉/翌日/褶皱)(贪婪/梦想/焚烧)(广袤/锦衾/袅袅/枭雄)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
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