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2. 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1. 海陆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2. 海陆的变迁规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息变化的,受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4. 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海陆变迁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好奇和思考。
第二步:进修1. 讲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规律,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指挥学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海陆变迁带来的挑战。
第三步: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陆变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2. 让学生设计海陆变迁主题的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化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球变迁的兴趣和热情。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海陆变迁的知识,拓展对地球变迁的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深化对地球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举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探索未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之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七年级教案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了解世界上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材分析: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对板块构造学的理解和应用其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学生状况分析:初一学生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
教学思路及策略: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同学们,你们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下面就讲给大家听听。
利用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一、沧海桑田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知识。
一沧海桑田(1)案例探究:案例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化石谁来说说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中会有海洋化石?师:对,地壳运动使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案例2: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谁来说说为什么东部海域的海底会发现古河流的遗迹?师:对,海平面的上升使这里从桑田变成了沧海。
案例3:荷兰填海造陆谁来说说为什么欧洲的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师:对,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 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3、读35页图2.15“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什么样的?(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3)做35页活动题,思考大陆漂移说成立吗?说说它的基本观点。
(4)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国科学家提出的。
(三)板块的运动1、读教材37页内容,回答: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大板块,分别是、、、、、,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2.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学习重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海陆变迁的证据:(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
二、大陆漂移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
2.观点(内容):他认为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主要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4.海陆分布的变化,至今还在及其缓慢地进行着。
测量结果表明,正在不断扩张,在不断收缩。
三、板块运动1.20世纪60年代,在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内容:(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而是由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大板块,分别是、、、、、、、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地壳比较稳定,地壳比较活跃。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在陆地常形成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和碰撞、挤压后幸存的。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的地带,如和。
【达标检测】1.“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A.填海造陆种田B.世事的变迁C.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下列原因不属于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A.人类活动B.刮风下雨C.地壳运动D.海平面的升降3.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A.唐山大地震B.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D.华北平原的形成4.“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魏格纳B.哥伦布C.李四光D.哥白尼5.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A.台湾海峡的形成B.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青藏高原的形成D.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6.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有哪两种?地最终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执行人:温馨寄语: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
【学习目标】1、能举出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例证,说明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3.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学习重点】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证。
【学习难点】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证。
【学法指导】1. 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沧海桑田大陆漂移说【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
2、海陆变迁原因:现代科学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很多,例如______的变动和_______的升降。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例如___________。
3、大陆漂移学说: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37-38活动题。
2、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40-41活动题。
【当堂检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1.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布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依据”大陆漂移说”,目前仍在继续扩张的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学练感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那些疑惑?评定等级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第二课时主备人:执行人:温馨寄语: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
【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2、记住世界上六大板块的分布.【学习重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海陆变迁导学案》
《海陆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观点和原因。
2. 掌握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海陆变迁的观点和原因1. 海陆变迁是指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形状和面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主要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
2. 地壳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地壳不息运动,造成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板块运动导致海底隆起和沉降,影响海陆分布。
3. 气候变化也会引起海陆变迁。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改变陆地和海洋的边界,影响海陆分布和生态系统。
4.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也有重要影响。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受损,改变海陆生态平衡,影响海陆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二、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意义1. 海陆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影响了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生产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3. 海陆变迁的意义在于钻研和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增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三、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生产和发展,如海岸线变化影响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海洋污染影响海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
2. 海陆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影响了气候、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如海平面上升导致滨海城市淹没,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综上所述,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重要的地质和地貌变化过程,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加强钻研和珍爱,增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考纲要求:1、会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向嘹望:1、海陆变迁实证;2、会用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学说说明一些地理问题,如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沧海桑田复习目标:明白海陆变迁的缘故并能够举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用来比喻。
2、海陆变迁的要紧缘故是和。
此外,也会导致海陆变迁,如,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不是海陆变迁的要紧缘故。
3、专门多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如,山脉发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觉,荷兰的。
4、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缘故是。
我国东部海底发觉古河流遗迹,缘故是。
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合作探究一:你明白还有哪些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知识点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发复习目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觉过程、差不多观点及科学依据。
自主复习:阅读课文38-40页,完成下列问题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2、40页阅读材料告诉我们,德国科学家从地图上得到启发,提出了学说。
据此学说,洋在扩张,洋在缩小。
3、大陆漂移学说的差不多观点是什么?4、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哪些?合作探究: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知识点三:板块的运动复习目标:明白板块构造学说的差不多观点,并能利用此观点说明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41-44页,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说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3、图2.19,说说六大板块的名称。
几乎全部在大洋的板块是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澳大利亚位于板块。
板块的运动方向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分为运动和运动。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海陆的变迁》,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演变过程,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先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地球演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2. 提出问题: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哪些变化?二、进修内容1. 了解海洋的形成:地球形成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形成海洋。
2. 探讨陆地的变迁:陆地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过程,形成了山脉、平原等地形。
3. 进修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变化和演变。
三、进修方法1. 观看地质变迁的模拟视频,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2. 阅读《海陆的变迁》相关章节,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变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效果,分享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演化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地球环境?五、课后作业1. 完成《海陆的变迁》相关练习题,稳固对地球演化的理解。
2. 撰写读后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撰写对《海陆的变迁》的读后感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其他领域的变迁:学生可通过阅读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书籍,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感受地球的奇异的地方。
通过以上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的。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六大板块。
3.能够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原因。
【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课前自学】(一)自学“沧海桑田” 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41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 3、读35页图2.15“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什么样的?。
(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3)做35页活动题,思考大陆漂移说成立吗?说说它的基本观点。
(4)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国科学家提出的。
(三)板块的运动1、读教材37页内容,回答: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大板块,分别是,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在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做38、39页活动题,思考:板块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
东非裂谷带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发生运动形成的;地中海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发生运动在不断缩小,最终会消失。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①全球的气候变化②地壳的变动③海平面的升降④人类的填海造陆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B、法国科学家魏格纳C、德国科学家魏格纳D、中国科学家李四光3、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不会再改变B、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四周是大洋C、自古以来地球上的轮廓就是这样D、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慢慢漂移分离而形成太平洋4、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之一是()A、生活在各个大陆的生物几乎相同或相似B、在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C、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D、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是吻合的 5、大陆漂移的动力是()A、板块运动B、海水的运动C、天体引力D、地震和火山 6、世界上的主要山系、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A、亚欧板块内部B、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内部D、南极大陆 7、()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8、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精选5篇)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1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整个说课过程分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说板书,说巩固六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大陆的漂移和板块的运动两大部分内容,通篇文字语言优美、通俗、生动、易懂。
二、教材编排意图: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扩展和延伸。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我们老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三、教材特色:1、教材图文并茂,对于知识点,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先出图,图后附上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分析得出合理的推论,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掌握读图用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2)通过讲述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2.2海陆的变迁
2.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3.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亚洲、非洲B.欧洲、非洲
C.北美洲、南美洲D.大洋洲、南美洲
5.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行
课
案
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什么?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4、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5、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将如何变化?
6、未来红海的面积将会怎样?
7、未来能否骑自行车去美国?
8、我国台湾为什么多地震?
检
测
案
1.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碰撞挤压形成.
A.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 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探究点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大陆漂移说(1)提出人:()(2)在图上填出时间。
2、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阅读图,并根据大陆漂移说,对图中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1)大西洋两岸的()十分相似。
(2)拼合大陆几种()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相似性。
(4)结论:非洲和南美洲在远古时期是()3 .科学推测:根据大陆漂移原理,大西洋会(),太平洋会()呢?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知识点一】沧海桑田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A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人海洋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 .山体滑坡B .泥石流C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 .沙尘暴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C .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 .钱塘江的潮涨潮落【知识点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4、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 )A .一块陆地B .两块陆地C .三块陆地D .四块陆地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回答第5题5、漫画反映的是A .盖天说 C .浑天说B .大陆漂移说 D .日心说【课后检测区】1、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 )A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B .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C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D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2、成语“沧海桑田’夕说明的地理知识是( )A .大海也是农田B .大海可以被人类改造成良田C .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D .地壳是不断运动变化的3、下列选项中,不可能直接造成海陆变迁的是A .地壳变动B .人类活动C ,海平面升降D .生活水平提高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4、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二、学习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学习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四、知识链接1、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 71%。
2、地图的种类: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等。
五、学习过程(一)海陆变迁的实例1、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思考:这些实例说明了什么?(二)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地壳的挤压和抬升。
2、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的升降会导致海陆面积的变化。
当海平面上升时,沿海地区的陆地可能会被淹没;当海平面下降时,海底可能会露出成为陆地。
3、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例如,填海造陆可以使陆地面积扩大,围海造田等。
(三)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思考:魏格纳是如何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四)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运动的形式(1)张裂运动: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
2-2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2.2 海陆的变迁【课标要求】1.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 结合实例,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2.能说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并能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3.了解并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能运用地图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自学导航】海陆的变迁(阅读课本P37-43)【自主探究任务】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变为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4.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5.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学说。
6.读图完成下题。
(1)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序号是________。
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根据测量,A红海面积不断缩________,B地中海的面积在逐渐________。
7.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使地表形成或;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使地表,形成。
红海地处板块和板块之间。
8.世界上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有:、。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
3、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和
。
4、地球上的两大山系:一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另一个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由和组成。
【模块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
2.19世纪末澳门的面积只有10.3平方千米,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积为16.1平方千米,2000年扩大到25.4平方千米…
【模块三】【当堂检测】
bc1、地球表层由大板块组成;
bc2、板块不断运动,形成大陆;
c3、板块与板块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bc4、地球上的两大地震火山带是:地震火山带和地震火山带。
知识梳理
收获反思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课前准备
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课前预习及要求】
依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本,将正确答案的问题在课本上划出,将有疑惑的问题求助组内其他同学,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导学提纲上做出标记。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学科初一地理编号9主备人王培莉执讲人王培莉时间2012.9.19审核人
授课班级
12.2——12.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共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导学案海陆的变迁
海陆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习过程】基础知识梳理1.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_______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_________。
后来,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现状。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________拼合成的。
全球主要有_____大板块,其中_____________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______,又包括_____。
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____________的。
3.地球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
4..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5.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
【合作探究一】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里多火山、地震?【合作探究二】根据上图,试着找找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 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
⑴ 分别填出上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D E F(2)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例如: 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是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3)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例如: 红海是 板块和 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七年级地理(上)印制数量:
课题:2.4海陆变迁(第1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执笔:董代莉审核:审批:
备注【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知道地形变化和海陆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和提出,加强对科学兴趣的培养。
【重难点预见】重点:地表形态的变化,大陆漂移假说。
难点:寻找大陆漂移的
证据。
【知识链接】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预习案〗
■预习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40,P41,勾画出海陆变迁的实例以及大陆漂移假说的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预习反馈:
1、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永不停歇的与中。
地表形态的变化,大多
数往往需要经历,如:地壳运动;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
瞬间发生的,如。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 ,他发现南美洲凸出部分刚好与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遥相对应,经实地考察,终于在______年提
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_________"的庞大陆地,
被叫做"_________"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合作学习·探究案〗
■活动1:读下面二则消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
海螺等生物化石。
消息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1)消息一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消息二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
答:
(3)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活动2:结合下图,思考:
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提出的,这个假说的实地证据有:
证据1
证据2
证据3
〖过关检测〗
1、能说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成语是()
A、翻天覆地
B、日新月异
C、历久弥新
D、沧海桑田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魏格纳
C.哥白尼
D.哥伦布
3、以下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
A.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C.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
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
4、煤的形成要有暖湿的环境、大片的森林等条件。
南极大陆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却沉睡着万顷煤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气候变暖
B、大陆漂移
C、人类活动
D、植被迁移
〖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1、缓慢的变化,如:
2、激烈的变化。
如:
二、大陆漂移假说
心得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