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篇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篇1、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断层是岩体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带,上下两层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是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接触有以下特点:1.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侵蚀面上往往有底砾岩、风化壳等;2.有名校的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间断;3.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明显差异。
断层接触的存在有多种地貌、构造和其他构造标志:1.地貌标志:水表的断错,河流的突然转弯、山脊的终止或断错、山地与平原的截然交接、串珠状或者狭长的线状湖泊、地热采水的带状分布;2.构造标志:地层或其他地质、构造标志体的错断,断层构造岩的发育,构造变形的线性强化,断层滑面的存在,构造线的突然中止或断错;3.其他构造标志:沉积相的突变或者沉积厚度的突变,线状分布的火山活动或者火山机构,线状分布的热液矿床。
2、请列出代表性的基性、中性、酸性侵入岩以及等化学系列喷出岩的名称对(即基性侵入岩-基性喷出岩;……)以及区分这些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标准(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
3、简要阐述区分三大类掩饰的基本思路,主要标志和鉴别方法沉积岩是地面先存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机械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浆岩是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后冷凝而成的;变质岩是沉积岩或岩浆岩在固体状态下在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活动微体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份、结构构造发生改变形成的。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篇
名词解释篇矿物: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砾岩:陆源碎屑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砂岩:由直径0.01mm-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以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这种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这种结构称为似斑状结构。
沉积作用:现存的岩石经剥蚀度及机械破碎形成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者生物碎屑,在经过水、风或冰的搬运作用,最后发生机械的沉积作用,另外一种是化学及生物化学溶液及液体的沉积作用。
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一下凝却形成的酸性火成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色的,也有灰白色的。
花岗闪长岩:显晶质酸性深成岩, 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岩盆:中央缴向下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叠瓦状断层: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组合形式,各断层上是依次相对上冲呈盖瓦式或鳞片状依次叠覆。
构造置换:是在递进或相继变形过程中岩石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所代替的现象。
流线构造:岩浆岩中柱状矿物和长型析离体、捕掳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
流面构造:岩浆岩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掳体、析离体做平行排列形成。
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石发生成份、结构和构造方面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
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绪论-21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3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3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
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4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
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
4、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自然产物2、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3、一般不孤立存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矿物的四种形成方式:凝华(硫磺)、结晶(石英)、凝固(蛋白石)、重结晶(石棉)结晶习性:一向延伸、二向延伸、三向延伸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如:(Mg, Fe)2[SiO4]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界限0.03毫米)}、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韧性……)、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滑石方萤磷; 长英黄刚金。
指甲为 2 — 2 . 5,小刀约 5 — 5 . 5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属于广义硅酸盐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类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类矿物(自己看书p55)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5分,共27分)1.岩石圈;2.地温梯度;3.重力异常;4.莫霍面;5. 克拉克值;6.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原则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2.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 )A.250km处 B.1000km处 C.2900km处 D.5125km处 3.地震波横波在地球内部不能被传播(或被吸收)的圈层是( )A.内核 B.外核 C.下地幔 D.软流圈 4.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A.大洋盆地 B.海沟 C.大洋中脊 D.岛弧5.地热增温率适用于( )A.常温层以下的地壳浅部 B.常温层以上的地壳上部C.地表以下的地壳浅部 C.自地表到地心的整个地球6.岩石圈是指( )A.地壳表层人类能直接观测的部分 B.土地壳C.莫霍面以上的全部地壳 D.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的总和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 、 和 。
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 态。
3.板块构造学说把板块边界分成 、 和 三类。
4.地壳的下限是 ;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
5.表示地磁场强度的三个要素是 、 和 。
6.地壳中克拉克值前三位的元素依次是 、 和 。
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 和等七大板块。
四、问答题(前3题每题7分,后一题10分,共31分)1.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状况及据此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
2.对比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分布、厚度和成分(结构)方面的差异。
3.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外动力地质作用可分哪些类型?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
第三章模拟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矿物;2.同质多像;3. 类质同像;4. 晶体的习性;5. 解理;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 )A.断口 B.节理 C.片理 D.解理2、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黄铁矿 B.辉石 C.闪锌矿 D.萤石3、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 (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C.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4、黄铁矿属于( )A.氧化物矿物 B.卤化物矿物 C.含氧盐矿物 D.硫化物矿物5、打击试验以下各组矿物时,均出现三组完全解理的是( )A.黄铁矿、钾长石、磷灰石 B.方解石、磁铁矿、黄铁矿C.白云石、方解石、方铅矿 D.萤石、磁铁矿、白云石6、黄矿铁条痕的颜色是( )A.灰黑色 B.桔黄色 C.金黄色 D.绿黑色三、填空题(每空1.5分,第一题为5分,共23分)1、矿物硬度(摩氏硬度计)从小到大有 。
202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9综合地质学考研试题知识点整理
源于:地质考研命题组
地质考研白皮书
知识点整理
科目代码:809 科目名称:综合地质学适用范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复试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砂岩:是由直径为0.01mm-2mm的碎屑颗粒组成的,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
械沉积作用的产物。
2.似斑状构造: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
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的,这种结构称为似斑状构造。
3.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
所经
4.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5.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6.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酸性火成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
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
7.玄武岩:一种基性喷出岩,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
长石和单斜辉石。
8.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9.流面: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搞糟,是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捕掳体、析离体作平行排列形
成的流面构造。
10.倾角:倾向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夹锐角。
11.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第1 页(共15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地史学》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沉积环境: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宾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2.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相变: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称为相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把岩性的空间变化叫做相变。
4.相律:5.相分析:6.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由N. Steno提出,在未受强强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7.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山纹层状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
均匀(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8.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9.垂向加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沉降,沉积学上把这这种沉积作用称为垂向加积。
10.海侵超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11.笔石页岩相:以黑色贞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见底栖生物化石。
代表水深、滞流的非补偿海环境。
12.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3.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重性。
14.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地质学的考试题名词解释
地质学的考试题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性质和演化的科学,涉及广泛的领域和专业术语。
在地质学的学习和考试中,理解和掌握各种名词的定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地质学的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知识。
1. 地壳(Crust):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由岩石、土壤和沉积物构成。
地壳的厚度约为5-70公里,且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以花岗岩为主,较厚且密度相对较低;海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薄且密度相对较高。
2. 地幔(Mantle):地球地壳之下约2,900公里至2,900公里的区域,由较浓稠的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温度和压力较高,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层次。
地幔运动活跃,与地壳的动态行为紧密相连。
3. 地核(Core):地球的中心部分,占地球直径约15%。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主要由熔融的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金属铁和镍构成。
地核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关键部分。
4. 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研究地球内部力学和地壳变形的地质学分支。
构造地质学探讨岩石变形的原因、方式和过程,揭示地壳的构造状况。
通过研究断层、褶皱、山脉等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地壳的演化历史和构造特征。
5. 地层(Stratum):地质学上用来划分岩石或岩层的基本单元。
地层由各种不同性质的岩石沉积物所组成。
地质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和对比,可以了解地质历史和地壳演化过程。
6. 地震(Earthquake):地壳内部能量积累引起的地面震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可以产生强烈的震荡和释放巨大的能量。
通过对地震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活动的规律,并预测地震的发生。
7. 火山(Volcano):地球表面上喷发岩浆、气体和火山碎屑的地质现象。
火山活动与地球内部热能释放和岩浆运动有关,可以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貌特征。
通过研究火山活动,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壳演化。
地质学名词解释题库
地质学名词解释题库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晶质体组成矿物的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态,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形成几何多面体形态。
矿物矿物,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天然形成的结晶状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
同质多像由于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排列不同而形成不同矿物的现象.类质同象类质同象,是在一种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本来完全可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据的位置,部分地由性质类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所占据,共同形成均匀的、单一相的混合晶体的现象。
也称同晶型;旧称同形性。
条痕矿物的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一般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矿物的条痕可以与其本身的颜色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解理解理就是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质。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这种岩浆活动称为侵入作用。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
岩层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的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又称断裂。
断裂或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整理)
倾向: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倾向。
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作相似的弯曲,各褶皱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无共同的曲率中心。
劈理折射现象:强弱岩层相同的褶皱和岩系中,劈理以不同的角度与层面相交,形成劈理折射现象。
流线:又称线状流动构造。
岩浆流动过程中由角闪石、长石等线状、柱状矿物或透镜体以及长条状捕虏体和析离体,以线状优选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流面:又称面状流动构造。
岩浆流动过程中云母等片状、板状矿物或扁平状捕虏体、析离体,呈面状定向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
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种大小截然不同的矿物晶粒组成的结构,则称为斑状结构。
花岗闪长岩:(是一种岩浆岩,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
)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一种大型至巨型的构造。
(由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和下盘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
)砂岩:由直径为0.01~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
褶皱作用: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劈理: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侧伏角:线状构造包含在倾斜平面内时,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锐角。
岩层的面向:成品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岩层,受到垂直于岩层的挤压形成的线理构造。
线理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
岩盆:岩浆侵入沉积岩层理面之间后,沉积岩底板在岩浆强大压力下,向下沉陷而形成的盆状的整合侵入体。
地质学名词解释及复习重点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复习资料
论述题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划分方法与划分方案
结合实际论述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影响地貌演化的主要因素,试举例说明
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以黄土地区为例试述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以青藏高原为例试述构造运动、地貌、气候三者的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试题结构
湖泊地质作用(干旱区湖泊沉积作用-四阶段;潮湿区湖泊-机械,湖泊纹泥,马洱湖;沼泽(泥碳化)的地质作用)
十二地球资源
考试内容
地球资源和矿产概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
十三地质灾害
考试内容
地质灾害概念;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十四地球环境和人类发展
考试内容
地球环境概述、全球变化、人类纪;地球环境和人类发展和谐共处
2.理解内容:
(1)第四纪的基本特征,第四纪下限确定标志;
(2)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划分方案;
(3)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机理及主要控制因素
(5)人类演化、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6)第四纪植物群的基本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7)海平面变化的标志
2.理解内容
(1)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
(2)风化壳的类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3)斜坡演化过程及主要地质作用
(4)河谷地貌的演化阶段
(5)岩溶沉积物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6)黄土的成因问题
(7)黄土—古土壤序列
(8)冻土地貌的基本特征
3.了解内容。
(1)各类地貌和沉积物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演化以及地壳上的岩石、矿物、化石等自然现象和地质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地质学中,有许多专有名词,下面是对其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壳状结构,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球地壳与地球核之间的层状结构,其厚度约为29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球中心的一层,半径约为348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包括地壳的断层、褶皱、火山、地震等现象。
5.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产生方式的学科。
6.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和演化的学科,可以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
7.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
8.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体底部沉积后经过压实、溶解和其他过程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等。
9.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其他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云母片麻岩等。
10.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演化和发育规律的学科,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单位的研究。
11.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活动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传播、测量和预测。
12.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与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13.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衡量地球历史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宙代、代、世、纪等不同级别的划分。
14. 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是在地球表面或地下通过测量、观察和勘探手段,揭示地下构造、组成和演化的图示。
总之,地质学领域内有许多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篇
矿物: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砾岩:陆源碎屑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砂岩:由直径0.01mm-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以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这种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这种结构称为似斑
状结构。
沉积作用:现存的岩石经剥蚀度及机械破碎形成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者生物碎屑,在经过水、风或冰的搬运作用,最后发生机械的沉积作用,另外一种是化学及生物化学
溶液及液体的沉积作用。
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一下凝却形成的酸性火成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色的,也有灰白色的。
花岗闪长岩:显晶质酸性深成岩, 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
岩盆:中央缴向下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叠瓦状断层: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组合形式,各断层上是依次相对上冲呈盖瓦式或鳞片状依次叠覆。
构造置换:是在递进或相继变形过程中岩石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所代替的现象。
流线构造:岩浆岩中柱状矿物和长型析离体、捕掳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
流面构造:岩浆岩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掳体、析离体做平行排列形成。
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石发生成份、结构和构造方面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交代作用: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液体的参与下通过组分的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份(出水和二氧化碳等挥发成分外)和矿物成份发生变化的过程。
板岩:具有板状结构的浅变质岩,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脆性凝灰岩经低级变质作用形成。
面相:在垂直褶皱的剖面上观察,岩层沿轴面所示由老到新的方向。
面向:指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石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向称为倾向。
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的投影线间的夹角叫做视倾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平面内时,此线和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的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劈理:是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结构。
连续劈理:劈理域或微劈理用肉眼识别不清,包括板劈理、千枚理、片理。
褶劈理:以一定可见的间隔切过先存面理的岩石为特征的劈理。
轴面劈理:产状平行或大致平行于褶皱皱面的劈理。
劈理弯曲:由于岩性的渐变,劈理呈有规则的弧形弯曲,称为劈理弯曲。
劈理折射现象:由于岩性的突变引起劈理发生方位的明显改变称为劈理折射。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由拉长的砾石,鲕粒,岩屑,矿物颗粒或者矿物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面的挤压时形成的线状构造。
褶皱作用:面状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的过程称为褶皱作用。
槽线:向斜或向形同一这周面的各横剖面上最低点称为“槽”,它们的连线称为槽线。
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也就是枢纽在轴面的侧为90度左右。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褶皱作用。
相似褶皱:是指褶皱中岩层呈相似弯曲,即各褶皱蹭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
等倾斜线:是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连线。
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平移断层: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
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
擦痕:为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是两盘的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粉在断层面上刻画的结果。
断层泥:如果岩石在强烈研磨中称为泥状,单个颗粒一般不易区分,而且较大碎粒含量有限,这种未固结的断层岩称为断层泥。
伸展构造:是在区域性拉伸作用下形成的一套具有特色的构造系统。
变质核杂岩:是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层所覆盖,呈鼓励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形成的隆起。
剥离断层:是伸展构造区一种平缓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
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条中一种特征性的构造,剖面上一条是滑断层自下而上呈花瓣状散开,故称花状构造。
自行粒状结构:组成岩石和矿物颗粒基本按照自己的结晶习性发育或被规则晶面所包围的晶体——自形晶,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组成的结构。
他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找不到针物的完整规则面,也反映不出矿物的结晶习性。
半自形粒状结构:按照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其他晶面发育不好呈不规则的形态。
飞来峰: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
构造窗:由于剥蚀作用的影响,讲部分外来岩块剥蚀而露出下伏原地,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断层围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围闭着较年
轻的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
韧性剪切带:又称韧性断层,是岩石在塑形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长的高应变带。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行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
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组合而成的构造。
断坡:台阶式逆冲断层中,逆冲断层面以大角度斜切岩层的段落,构成断层的斜坡。
粒序层理:又称粒级层理、递变层理,是韵律层理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