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牵伸对成纱条干不匀的影响
关于棉纱条干
关于棉纱条干条干(英文:yarnlevelness)为纺织用语,即纱线、条子的主要线。
纱线、条子或粗纱沿轴向较短片段内粗细或重量的均匀程度,称为条干均匀度。
纺织品的质量与纱线条干均匀度密切有关。
细纱条干不好,纱线的强力便会降低并影响织物的强度。
而用不均匀的细纱织造时,在织物上会出现各种疵点和条档,影响外观质量。
一、对纺织的影响当半制品均匀度降低时,细纱的均匀度也相应降低;细纱条干不好,纱线的强力便会降低并影响织物的强度。
用不均匀的细纱织造时,在织物上会出现各种疵点和条档,影响外观质量。
针织生产对细纱均匀度的要求,一般比机织更为严格。
在针织加工中,细纱条干不匀或存在纱疵,会使正常的成圈过程受到破坏,有时还会引起断针。
在轮胎帘子线的制造中,细纱条干的过度不匀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螺旋疵现象,即邻近纱线互相缠绕,从而使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都受到影响。
此外,细纱条干不匀会使纺纱和织造的断头率提高,以至降低劳动生产率。
二、形成不匀的原因①由于纤维原料性质差异而形成纱条不匀。
各种天然纤维在长度、细度或其他性能方面都存在着不均匀性,经同一机械和工艺加工就会造成差异,形成不匀。
②由于纤维随机排列而产生纱条不匀。
根据短纤维纺纱原理,理想纱条可以假设由纤维随机排列而组成,这种随机排列的纱条具有一定的不匀率,称为随机不匀率,数值与纱条截面中平均纤维根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纤维根数少时随机不匀将增大。
③由于纺纱工艺参数选择不良而产生纱条不匀。
例如牵伸机构隔距、加压等工艺参数选择不当,造成对纤维运动控制不良,就会产生节粗节细现象,形成粗细不匀。
④由于纺纱机械缺陷所产生的纱条不匀。
如罗拉或皮辊偏心、齿轮缺损等,会使纱条产生明显的周期性不匀,常呈粗细起伏的波浪变化,波长较短的称短片段不匀,长的称长片段不匀。
一般,前纺机械产生的短片段不匀,由于牵伸变长,在纱线中呈现长片段不匀;细纱机上所产生的不匀,是短片段不匀。
三、条干的测定方法在纺纱生产中常用的条干不匀率测定方法,主要有切段称重法、黑板条干目测法和仪器检测法三种。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最大的网上
精梳工艺对条干不匀的影响我国纺织工业一直以低成本竞争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分额。
目前该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精梳设备是发展纺纱品种和生产高支优质纱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文就如何发挥精梳设备的效能,提高精梳条的质量作一探讨。
1 精梳质量的控制标准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加入WTO后,正努力朝纺织工业的强国迈进。
我国精梳纱生产占全国纺纱总量的比例近年来提高较快,纺织企业对精梳条的质量认识日趋完善,控制也日趋严格。
但行业内对于精梳工序的质量标准指标较多,不很统一。
我们认为界定精梳质量指标只有两个方面:一是Uster公报统计值,它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大量样品的基础上得出的数据,是国际公认的最为全面的纺织品质量水准纲要,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语言;二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用户的要求也是一种必须满足的质量标准。
Uster公报引言中提到:达到Uster统计公报5%水平的纱线未必就是“好”,5%水平可能意味着高成本、高价格、奢侈,5%水平因交货延迟也不能被看成高质量的产品;而95%水平并非暗示“差”,它可能意味着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正好适合市场某种要求的质量。
一个“好”的纺纱者实际上应该致力于用不太昂贵的纤维纺制出质量水平可以接受的纱线,这才是纺纱的真正技巧。
因此除上述的两个界定精梳的质量指标的方法外,其他标准往往不符合公正性和客观性。
2 精梳质量的控制精梳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指精梳条的短绒含量、棉结杂质含量、条干不匀率的控制。
它与原料、精梳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及整个纺纱工艺有关,与车间的温湿度条件和操作工的正确操作也有一定关系。
这里主要讨论精梳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及纺纱工艺。
2.1 精梳条的短绒率控制精梳机的主要作用是排除短绒,精梳排除短绒的能力,《棉纺学》提供的资料为40%-50%,精梳后16mm以下的短纤维含量应在70%-10%以内。
精梳条中的短绒含量越少,成纱均匀度和光泽度越好。
并条机工序概述
并条机工序概述文章来源:/ershoubingjiaoji/一、生条直接纺纱带来的问题1、生条的重量不匀率大一般在4%左右,直接用生条纺纱时,成纱的重量偏差及重量不匀率难以控制。
2、生条中纤维伸直平行度差直接用生条纺纱时,成纱的条干不匀率及强力差。
3、生条中有少量的棉束直接用生条纺纱时,造成很多的粗节与细节。
二、并条工序的任务1、并合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二手并条机,以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
生条的重量不匀率约为4.0%左右,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可降到1%以下。
2、牵伸为了不使并合后制成的棉条变粗,须经牵伸使之变细。
牵伸可使弯钩呈卷曲状态的纤维平行伸直,并使小棉束分离为单纤维,改善棉条的结构。
3、混合通过各道并条机的并合与牵伸,可使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得到充分混合。
4、定量控制:通过对条子定量的微调,将熟条的重量偏差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保证细纱的重量偏差率符合要求,并降低细纱的重量不匀率。
5、成条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
三、国产并条机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生产的第一代“1”字号并条机,如1242、1243、1241型,出条速度在70-80m/min,四罗拉逐渐牵伸。
因其型号陈旧,加工质量差,效率低,已经淘汰。
60年代中期生产的第二代“A”系列并条机,如A272A、B、C型,A272F型等,三上四下曲线牵伸,设计速度提高为200~250m/min(实际生产速度为180~220m/min)。
改革开放以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又研制生产了一批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高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第三代FA系列并条机,三上三下+导向皮辊的压力棒曲线牵伸例如FA302、FA303、FA305、FA306、FA311、FA322型,其出条速度为150~600m/min。
眼:具有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单眼并条机,如立达的RSB-D 35并条机,)台:具有一套独立的传动系统道:前后经过的工艺道数套:制品在并条工序所经过的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所用的第一、第二道甚至第三道统称为一套。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任家智;吴冬娜;李李;张一风【摘要】纺纱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质量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质量恶化.针对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根据弯钩纤维的伸直理论,从提高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出发,分析探讨了并条机适宜采用的后牵伸区牵伸倍数、主牵伸区牵伸倍数及总牵伸倍数,并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进行了不同并合数及牵伸分配的纺纱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主区牵伸倍数及较小的并合数,有利于提高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及成纱质量.【期刊名称】《中原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5)003【总页数】4页(P26-28,74)【关键词】精梳准备;弯钩纤维;伸直效果;牵伸工艺;成纱质量【作者】任家智;吴冬娜;李李;张一风【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2+5牵伸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均匀度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条干恶化[1-3]。
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是生产结构良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为了提高精梳及成纱质量,不但要求精梳小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均匀度,还要求精梳小卷中的纤维要充分地伸直、分离及平行。
传统的精梳准备工艺是以提高精梳小卷的纵向均匀度为目标进行工艺参数设计的,而对提高精梳小卷中的纤维伸直度重视不够。
本文以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为例,以提高精梳小卷中的纤维伸直度及成纱质量为出发点,研究精梳准备的牵伸工艺对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理论分析。
胶辊胶圈使用管理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析
条 干 水平 就 越稳 定 , 节 、 节越 少 , 间差 越 小 。 细 粗 锭
1 胶 辊 胶 圈状 态 对 成 纱 质 量 的 影 响
胶 辊 胶 圈本 身 技 术 水 平 高 低 、 造 质 量 优 劣 制
作 者 简 介 : 菊 芳 , ,9 7年 生 , 级 工 程 师 。 庆 .4 0 8 虞 女 14 高 安 2 6 1
纱 质 量下 降 , 且会 严 重 影 响锭 间 、 间的 成纱 质 而 台
量 均 匀 性 , 锭 差 、 差 波 动 大 , 胶 辊 胶 圈使 用 使 台 而 管 理 的 目的就 是 控 制 使 用 状 态 不 良的影 响 程 度 。 重 视 胶辊 胶 圈使 用 中 自身 的一 致 性 对成 纱 质量 不 匀的影响 , 针对 使 用 环 境 和条 件 , 采取 措 施 。 大 最
关键 词 : 胶 辊 ; 圈 ; 胶 管理 ; 艺 ; 工 牵伸 ; 干 ; 条 质量
中图分 类 号 :S0 .2 3 T 1 8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1 45 20 )1 00 5 1 — 1(02 l- 1- 07 0 0
以及制 作 和保 养 质量 好 坏 , 成 纱 质量 的 影 响 作 对
维普资讯
棉 纺 织 技 术
第3 0卷
第 1 期 1
Cot xi e h oo y t onTe te T c n lg l
纯棉普梳纱条干CVb的控制措施
普梳纯棉纱条干CV b的控制杨红重(河南新野纺织集团公司)CV b反映的是锭子间成纱条干CV值的离散度,是评判纱线条干的一项重要指标。
CV b 越低说明管间成纱条干差异越小,每个管纱之间的条干稳定性越好。
反之会严重影响布面风格和布面质量。
配棉中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指数、短绒率、结杂是影响普梳细纱条干CV b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细纱牵伸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工艺配置的合理性是影响细纱条干CV b的重要和直接因素。
混棉的均匀度,开松、梳理、除杂的效果,并粗条干CV值、CV b值也是引起细纱牵伸力波动而导致细纱条干CV b增大的潜在因素。
1 原料的选配及控制在配棉中要注重纤维的品质长度及长度整齐度指数,严格控制短绒率、结杂及马克隆值。
要求纤维品质长度不低于28.9mm,长度整齐度指数在中高档水平,短绒率及结杂偏低掌握,马克隆值在3.6-4.8之间,并且做到周无接,月接批一般不超过3%的比例,同时批与批之间尽量使用同一产地的原棉,保持配棉性能的长期稳定。
同时,加强堆包排包的管理工作,严格按配棉工艺表堆包,堆前要按时松包,不同唛头的原棉必须交叉排放,削高填平。
2 清梳联必须重视清梳联前部机组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优化单机工艺配置,充分发挥清梳联的混合、除杂、分梳工艺效能。
生产普梳18.2tex纱,抓棉机打手速度960r/min左右,刀片伸出肋条0-5m,抓臂下降距离在2.5-1.5mm之内,小车速度以17-18m/min为宜,适当提高单轴流和精开棉机的打手速度,适当放大单轴流和精开棉机打手与尘棒、尘棒与尘棒隔距,以减少筵棉短绒率及结杂。
要保持多仓混棉机仓内气压的相对稳定性,以使仓内贮棉密度的一致性。
根据针布的使用时间合理调整梳棉机各部位的速度和隔距,新针布适当降低刺辊、锡林、盖板速度,分梳板与刺辊、锡林与盖板、锡林与固定盖板之间的隔距,锡林与棉网清洁器隔距略微增大。
使用时间较长但不到周期的针布,适当提高梳棉机的梳理速度,酌情收紧分梳隔距,锡刺比必须保持在1:2.3左右,便于被刺辊分梳的纤维束顺利转移到锡林上。
并条工艺对质量的影响探讨
并 条工 艺 在 纺 织 工 艺 的流 程 中起 到承 上 启 下
多 道并 合 , 伸 作用 , 高纤 维 的伸 直平 行 度 , 纤 牵 提 使 维 进一 步得 到 混合 , 高纱线 的条 干均 匀度 。 提
1 2 并 条工 序 的作 用 .
的作用 , 工 艺 涉 及 到 纤 维 的 混 合 、 合 、 伸 、 其 并 牵 定
t n ld a i g;me g n rc s e w e h h n e u e t h mp c ;t e s me t h o g h r i g i a r w n o r i g p o e sb t e n t e c a n ln mb rwi t e i a t h a i t r u h t e me g n h me
i at mp c ;me g n r c s n t e d fe e tp o e s s t e i r i g p o e s i h ifr n r c s e h mpa to u l y;a d c o e t h ne e mp c fa d — c n q ai t n ls o t e u v n i a to d i
1 并 条 工 序 的 任 务 及 作 用
1 1 并条 工序 的任务 .
合 理 的减 少 弯钩 伸直 弯钩 ; 量 控制 要 求保 证一 致 重
性达 到质 量 的要求 。 1 3 并 条工 序 的质量 要 求 . 熟条 的纤 维 伸直 平行 度普 梳达 到 8 % 以上 , 5 精
点 , 高产 品质量 。 提
关键 词 : 并条 ; 混合 ; 并合 ; 牵伸质 量 ; 牵伸 工 艺
An h mp c fT c n lg n teQu ly dteI a t eh oo yo h ai o t
浅析牵伸工艺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S8 R 0型 条 并 卷 机 一
F 3 2型并 条 机 一 A2
型 细 纱 机
F 4 2型粗 纱 机一 A9
F 56 A 0
择 饵技 术
【1 】 - 8 0 4 6・ C t nT xi e h oo y ot e t T c n lg o l e
第3 8卷 第 8期 21 0 0年 8月
第 3 卷 8
第 8 期
样 垢织技 术
Co t x i c n lg t on Te te Te h o o y l
21 0 0年 8月
浅 析 牵 伸 工 艺对 成 纱棉 结 的影 响
文 顶 山 刘 燕 杨 耀 斌 齐 志 斌
( 津 天 纺 投 资 控 股 有 限 公 司棉 纺 织 工 厂 ) 天
作 者 简 介 : 顶 山 ( 97 ) 男 , 文 15 一 , 高级 工 程 师 , 津 ,0 3 8 天 3 0 0 收 稿 日期 :0 03 -6 2 1 422
—
F 08型 混 棉 机 一 A2
F 19 型 清 棉 机 一 A0 C4 J0型 精 梳 机 一
F 2 1 型 梳 棉 机 — A 0 A2B F 3 2型 并 条 机 ( 并 ) 预
到 降 低 成 纱棉 结 的 目的 。
流 程 中棉 结 、 质 、 绒 及 纤 维 伸 直 平行 度 的 变化 规 律 以及 牵伸 工 艺 对 成 纱 棉 结 的 影 响 , 过 对 牵 伸 工 艺 的 分 析 杂 短 通
椰一一 一一一 岫~ ~~~ ;一 萋 ~一 一一~ 一 一
关键 词 : 美棉 ; 结 ; FS检 验 ; 维伸 直度 ; 棉 AI 纤 牵伸 ; 隔距 ; 力棒 压
纺纱学 习题答案 (2)
《纺纱学》作业第一章原料选配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和原棉的性能特点,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
配棉的目的P21配棉的原则P22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P22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P28第二章开清棉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开清棉工序的任务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序。
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1、开松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
2、除杂清除原料中的大部分尘杂、疵点和部分短绒。
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
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
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
为完成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成卷四大作用,开清棉联合机由各种作用的单机组合成,按作用特点一般分为四类机械:1、抓棉机械——抓棉机从棉包或化纤包中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在抓取的同时也有开松、混和作用。
2、混棉机械——本类机械有自动混棉机、多仓混棉机、双棉箱给棉机等,它们的作用是将输出的原料充分混和,并有开松和除杂作用。
3、开棉机械——此类机械简称开棉机,型式有多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打手进行开松,在原料松解的情况下利用尘棒除杂。
4、清棉机械——此机械通过较细致的打手机件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并利用均匀成卷机构制成均匀的棉卷。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豪猪打手:由打手轴、圆盘和刀片组成。
圆盘:19个,沿轴向均匀分布,间距为54 mm。
刀片:每个圆盘上12个,共计228个。
(2)尘棒:分布在打手的3/4圆周上,共计68根,分四组安装。
原料哪些性能对成纱条干有影响
原料哪些性能对成纱条干有影响?1.纤维长度、整齐度对成纱条干的影响:纺纱过程中,罗拉牵伸机构由于对不同长度的纤维给予同样有效的控制,造成对短纤维的失控并引起“浮游现象”,浮游纤维变速点不集中,输出纱条中纤维头端移距偏差增大,促使成纱条干恶化。
特别是纤维差异较大情况下,成纱条干CV明显增加。
随整齐度的不断改善,成纱条干不断降低、细节、粗节、棉结逐渐减少。
2.纤维细度,,影响比长度大,因为在纺制一定指数纱条时,纤维细度直接影响纱条截面中的平均纤维根数,对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因纤维随机排列而引起的不匀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也就影响成纱条干。
3、短纤维率和有害疵点对、、:a/短纤维的含有率高成纱条干且外观差,而短纤维的含有率低就好。
经分析中特纱用棉:16mm 以下纤维含有率13%-14%,细特纱用棉:16mm以下9%-10%中细特纱、、、14%为一档水平。
18%为二档水平21%为三档水平。
每一档水平细纱条干增加1%。
b、原料中有害疵点特别是带纤维杂质,软籽皮,不孕籽,在清梳工序中不易被去除,在牵伸过程中,会引起纤维的不规则运动从而破坏正常牵伸使条干恶化。
细纱断头(拉伸断裂)实质?纱线某截面处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提高强力减少滑脱实质?由纱线断裂原因可知纱线强力由一部分是断裂纤维的强力之和Q另一部分滑脱纤维的滑动摩擦力之和,即P=Q+F(F=滑脱纤维所受摩擦阻力)由式可得要降低纱线断头就要提高纱线强力,首先要选用单纤维强力高的纤维原料。
对于某一原料的纱线来说,应该设法提高Q减少F。
提高纤维断裂强力的利用系数。
要减少滑脱纤维数量可从两方面着手a/选用较长的纤维,使纤维长度L>2Lc,Lc—纤维之间的接触长度b、提高纱线中纤维间抱合力和摩擦力,从增加纱线捻度,提高纱线中短纤维伸直度,选用细度细的纤维以增加接触面积来实现。
为什么牵伸会增加纱条不匀?纺纱过程中由于原料为不等长的纤维,牵伸罗拉不能对全部纤维给予有效控制使部分纤维处于浮游状态时,即可随时包围它而已被前罗拉握持的纤维以相同于后罗拉速度运动。
捻度与捻系数
捻度与捻系数分析捻度、捻系数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方斌代军(华通色纺有限公司)(武汉精功棉纺有限公司)摘要:为了解捻度、捻系数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分析了捻系数对细纱摩擦力界、络筒工序条干CV 值的影响,同时在加捻过程中,加捻三角区、假捻器、导纱钩所形成的不同纺纱段捻度均匀性对条干CV 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各工序捻系数,加强对不同纺纱段捻度分布均匀性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水平。
关键词:捻度;捻系数;摩擦力界;加捻三角区;假捻器;导纱钩;条干均匀度;Analysis of twist twist coefficient on Yarn evenness of FANG Bin Dai-Jun Hua Tong Textile Co. Ltd. color Wuhan Jing Gong Cotton Co. Ltd.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twist and twist coefficient on Yarn evenness we hav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wist coefficient on friction spinning sector the process of winding stem on CV value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twisting triangle area false-twist device and guided hook yarn spinning segment formed by the different twist evenness on CV values in the twist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Yarn evenness can to some extent be improved various rationally designing twist factors of every processes and enhancing the control of the distribution of uniformity of the spinning section of different twist. Keywords: Twist twist factor friction circles twisting triangle false-twist device guide yarn hook evenness 0 前言众所周知纱线是由纤维组成的,单根纤维相互间要组成纱线没有一定的抱合强力就无法变成纱线。
成纱强力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成纱强力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胡振龙赵卫华(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纱线强力是评价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有绝对强力和相对强力之分。
影响成纱强力的主要因素有:原料性能(纤维长度、细度、单纤维强力等)、纺纱工艺、成纱结构(纤维伸直度、平行度、排列分布、纱线捻度等)、成纱均匀度(条干不匀率、捻度不匀率)等。
因此提高成纱强力要从合理选择原料、改善须条结构、提高成纱条干、合理选择捻系数等方面入手。
1 原料与成纱强力的关系1.1 纤维长度及整齐度与成纱强力的关系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短纤维少,则成纱光洁,强力高,见表1。
表1纤维长度及整齐度与成纱强力的关系1.2 纤维线密度与成纱强力的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的线密度小,成纱截面内纤维根数多,分布均匀,成纱条干均匀,纤维间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纱线在拉伸断裂时,滑脱纤维的根数将会减少,纱线强力就高。
1.3 单纤维断裂长度与成纱强力的关系单纤维断裂长度大,则成纱强力高。
单纤维强力差时,在纺纱过程中易断裂而形成短绒,被搓揉成结粒,恶化成纱条干,从而使成纱强力降低。
1.4 棉纤维性能与成纱强力的关系表棉纤维主要指标与成纱强力的关系见表2。
表2 棉纤维主要指标与成纱强力的关系2 纺纱工艺对成纱强力的影响2.1 清梳工艺在保证原料充分开松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猛烈打击,避免损伤纤维、增加短绒。
保证各种成分混合均匀,提高各单机运转效率,在保证前后供应的条件下,单机运转效率越高越好,尽量达到98%以上。
开清工序各单机要优化工艺参数,做到薄喂快给、柔和开松,以梳代打,合理减少打击点。
做到棉结、杂质、短绒兼顾。
实践中证明:开清工序的总除杂效率,在原棉含杂率小于1.5%时应保持在30-40%;原棉含杂率在1.5-2%之间时应保持在40-50%;原棉含杂率大于2.0%时应保持在40-60%,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证筵棉含杂率不高于1.0%。
确定了开清工序的总除杂效率后,要合理分配各单机的除杂率,控制棉结和短绒增长率。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纺纱原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
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是什么?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答:皮辊轧花: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答:(329)——手扯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纺纱学2复习题
纺纱学Ⅱ复习题第六章并条一、名词解释牵伸效率:实际牵伸与机械牵伸倍数之比。
倒牵伸:棉纺工艺流程中头道并条牵伸倍数大于二道并条牵伸倍数的工艺配置,头道牵伸大于并合数,二道稍小于或等于并合数。
浮游纤维:当纤维的两端在某瞬时既不被前罗拉控制又不被后罗拉控制而处于浮游状态时称为浮游纤维。
张力牵伸:又称第一类牵伸。
须条在牵伸过程中的拉长仅依靠纤维的伸直和某些变形,没有纤维间的位移,作用力撒除后须条的伸长全部或局部消失。
位移牵伸:牵伸倍数较大,使纤维间产生相对移动,须条被抽长拉细,这种引起纤维间相对位移并使须条呈永久变形的牵伸叫位移牵伸。
摩擦力界:须条进入罗拉钳口,受到上下罗拉的紧压而使纤维与牵伸部件之间,纤维与纤维之间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所作用的空间称为摩擦力界。
摩擦力界强度:在摩擦力界中作用在某点纤维单位长度上的平均摩擦力。
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控制力: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作用于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牵伸力:牵伸区中把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全部快速纤维,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中抽引出来时,所需克服的摩擦阻力的总和。
握持力:罗拉钳口对纤维的摩擦力,控制力,其大小取决于钳口对须条的压力及上下罗拉与须条间的摩擦系数。
牵伸:把纤维集合体(如条子,粗纱等)有规律地拉长拉细的过程。
变速点:牵伸过程中纤维头端变速的位置称为变速点。
附加摩擦力界:牵伸区依靠其他机件所形成的摩擦力界。
二|问答题1、什么是牵伸?实施牵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牵伸的实质是什么?把纤维集合体(如条子,粗纱等)有规律地拉长拉细的过程叫牵伸。
必要条件:力:至少有两个积极握持的钳口。
隔距:每两个钳口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速度:每两个钳口要做相对运动。
实质:纤维沿集合体的轴向作相对位移,使其分布在更长的片段上。
2、何谓变速点?其分布对纱条的不匀有何影响?牵伸过程中纤维头端变速的位置称为变速点。
纺纱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1.在纺纱系统上有( )、( )、( )、()和化学纤维纺纱等区别;在工艺处理上有( )、( )和( )之分。
2.羊身上剪下的一个完整的毛被称为( ).国产细毛、改良毛套上各位毛的质量优劣次序一般是羊的( )、( )、( )、( )、( )等。
3.棉纤维选配有( )和( )两种方法.4.精梳机的一个工作周期可分为( )、( )、( )、( )四个阶段。
5.长度为27mm的4级皮辊棉、黄棉,用麦头( )表示.6.在棉纺纺纱系统中,根据原料品质和成纱质量要求,分为( )系统,( )系统和( )系统。
7.均匀混合包括()和()两项要求。
8.( )是选择纺纱系统的重要依据之一。
9.棉型精梳机工作周期分为()、()、()、()。
10.牵伸区内纤维按运动速度可分为()、();11.前区牵伸倍数为E1, 后区牵伸倍数为E2,则总牵伸倍数为()。
12.匀整可分为()与()两大类13.在粗纱机上,加捻点是在(),假捻点是在()。
14.纺纱是一门工艺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 )及其加工所采用的( )和( )以( )的加工方法。
15.绢纺原料精练工程包括( )、( )及( )三个工序。
16.不可纺废棉有( )和( )两种.17.描述成纱质量的指标主要有( )、( )、( )、( )、( )、( )、( )及强力不匀率等。
18、自调匀整装置一般由()、()、()、传导机构和()组成;19、粗纱支持器的形式有()和()两种;20、牵伸区内纤维的伸直过程就是纤维()间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21、纤维伸直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22、目前常用的含糖棉预期处理方法有( )、( )、( )、( )、( )等几种。
23、按纤维集合体状态分类,混合包括()和();24、按机械作用方式的不同,开松可分为()、()和()三种形式;25、牵伸区内纤维按受控情况可分为()、();二、名词解释1.轧棉2.带纤维籽屑3.握持打击4.道夫转移率5.喂入负荷6.牵伸7.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8.前进式喂给9.精梳给棉长度10.捻回的传递11.纺纱工程12.“三丝”13.配棉14.混纺比15.自由打击16.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17.摩擦力界18. 牵伸力19.捻陷20.移距偏差21、轧棉22、带纤维籽屑23、握持打击24、道夫转移率25、喂入负荷26、大圈条27、回花28、棉结29、精梳30、引导力31、道夫转移率32、控制力33、三小”工艺34、捻回重分布三、简答1. 清梳联技术的优势2. 轧棉的基本要求3. 说出A006B 自动混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4. 梳棉工序的任务5. 为实现对原棉的多包连续抓取,抓棉机应做哪些运动?6. 梳棉机对剥棉装置的要求?7. 什么叫摩擦力界?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是什么?8. 在牵伸过程中,皮辊打滑会产生什么危害?皮辊皮辊打滑的原因是什么?在生产中消除皮辊打滑现象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9. 配棉的目的10. 为什么要对含糖棉进行预处理11. 纺棉时开清棉联合机组合的工艺原则12. 为什么生条中的纤维大部分为后弯钩纤维?13.并合与牵伸对纱条的不匀是如何影响的14.什么是牵伸?实施牵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牵伸的实质是什么?15.试比较大圈条与小圈条卷装的优缺点16.为什么精梳准备工序道数遵守偶数原则?17、说出A006B自动混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18梳棉工序的任务19加捻的目的是什么?对加捻手段有何要求?20对盖板花量的控制有几种方法?各对盖板花量有何影响?21精梳的任务22何谓引导力、控制力、牵伸力和握持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关联?23、精梳准备工艺路线有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24、自调匀整装置的基本原理25、细纱断头的原因?26、天平调节装置的作用原理27、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28、纺纱过程中卷装有哪几种基本形式?试举例说明之29、加捻的目的是什么?对加捻手段有何要求?30、画出梳棉机盖板正转和反转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对纤维梳理的影响?31、什么是V型牵伸,其特点如何?32、在牵伸过程中,皮辊打滑会产生什么危害?皮辊皮辊打滑的原因是什么?在生产中消除皮辊打滑现象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33、在选用针布时应考虑的因素34、紧密纺纱的特点是什么?四、简述与计算1.一般细纱机断头规律如何?如何根据这样的规律稳定细纱张力以减少断头?2.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试说明精梳机各主要机构在各阶段中的运动状态?3.以豪猪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4、精梳准备工艺路线有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5、“奇数法则”的意义是什么?6、今将1.5D×35mm的涤纶与5000Nm×31mm的棉混纺(涤80/棉20)问,混合原料平均细度,平均长度.公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12%、04%,则投料比为多少?(公定回潮率涤0.4%,棉8.5%)7、已知机台型号、落棉重量、落棉中杂质重量,求:落棉率、落棉含杂率、落杂率、除杂效率?(加工原料300kg,原棉含杂率3%)机台落棉重(g)落棉杂质重(g)A006B 920 730FA104 3500 2700FA106 2400 2000FA141 360 2008、纺29Tex纯棉纱,所用棉的配比为:229、35%;329、35%;327、30%;三种原则棉含杂分别为:1.6%,1.4%,2.1%求:混合棉平均级?平均长度?平均含杂率?9、为什么较小的牵伸倍数有利于前弯钩纤维伸直,较大的牵伸倍数有利于后弯钩纤维伸直?10、细纱的捻度和捻向对纱线的强伸度、光泽、手感以及对织物的风格有何影响?五、判断题()1、二道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是熟条。
并条关键参数对棉条质量的影响
投稿日期:2018-06-05作者简介:蒿培建(1969-),男,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纺织机械。
纤维材料经前道工序的开松、梳理,已制成了连续的条状半成品,即条子,又称生条,但还不能将它直接纺成细纱,因为生条的质量和结构状态离最终成纱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纤维的伸直度和分离度都较差。
如生条中大部分纤维还呈屈曲或弯钩状态,并有部分小纤维束存在;而精梳条虽然其纤维的伸直度较好,但条干均匀度较差。
若将这些条子直接经粗纱后纺纱,必然影响成纱质量。
因此,它们都必须先经过并条工序的加工。
在纺纱过程中,并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发现罗拉中心距、并合根数、牵伸倍数对棉条质量的影响比较大。
1 确定合理罗拉中心距罗拉中心距必须大于纤维长度,以防扯断纤维。
不论如何,整个棉条必须安全地通过牵伸区,而不损失。
而如果罗拉中心距大,又会减弱对须条的控制。
这就要求跟据纤维长度合理设计罗拉中心距。
以并条机机型为特吕茨勒TD 03为例,精梳棉条纤维长度约28~31mm,据机器说明书应选择主牵伸隔距41mm,后区牵伸隔距51mm。
经以往实验得后区牵伸隔距50mm 较好,主牵伸隔距则需在41mm 附近根据熟条质量选择。
T echnology科并条关键参数对棉条质量的影响蒿培建,邓 盼(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 要 探究并条并合根数、罗拉中心距、牵伸倍数对棉条条干、棉结、短绒的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最优工艺。
通过并条正交实验得出并合根数对棉条条干、棉结、短绒影响大,棉结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并合根数>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短绒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并合根数>罗拉中心距>牵伸倍数;条干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并合根数>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
并条最优工艺为并合根数6根,牵伸倍数6倍,罗拉中心距42mm×50mm。
关键词 并条机;并合根数;罗拉中心距;牵伸倍数;条干;棉结;短绒中图分类号:TS103.224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Exploring the combined root number,roller center distance ,draft multiple,that has an effect on dry , cot-ton,and shorty. And find the main order and the best technology.Through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ed root number has great influence on dry, cotton knot and short pile.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der of the effect of neps is the number of combined roots, daft ratio, roller center distanc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der of the effect of Short-staple is the number of combined roots, roller center distance, daft rati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der of the effect of Yarn levelness is the number of combined roots, daft ratio ,roller center distance.The optimum process of drawing is that the number of combined roots is 6,the drafting multiple is 6 times and roller center distance is 42×50mm.Key words Drawing frame; the number of mergers; roller center distance; draft ratio; yarn levelness; nep; short-stapleEffect of Key Parameter of Drawing on Cotton Sliver QualityHao Pei-jian, Deng Pan(Dongguan Texwinca Textile&Garment Ltd., Dongguan 523000, China)2 确定合理并合根数根据并合作用原理,增加并合数对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率有利。
纱线五大常见疵点的影响、成因及改善措施
纱线五大常见疵点的影响、成因及改善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是对织物的使用性能和档次要求越来越高,还对纺织物的耐用、舒适、表面光洁度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高质量纱线就成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而纱线疵点对后工序尤其是织物的布面效果有较大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提高纱线质量?纱线主要疵点对织物的影响对于纯棉精梳高支纱线,从危害程度和发生频次看影响布面的有害疵点主要是粗节、细节、条干不匀、飞花、棉结和异常疵点。
以下首先介绍这些疵点对后工序的影响。
01.粗节、细节粗节,布面表现为一个突出的粗节,影响织物外观,甚至造成布面降级。
布厂可以通过人工挑修改善外观,但是挑修操作困难、费时费工;细节,因为比正常纱细,就会形成纱线强力弱环,造成准备和织造过程的断头,影响准备和织造的效率,即使未发生断头在布面表现为细于正常纱的疵点,且无法修复,数量多时会造成布面降级。
02.条干不匀影响织物外观,造成布面降级,特别严重时在织物布面表现为条影或木纹,较轻的情况下布面外观浑浊、不光洁似有云斑,条干不匀还会造成染色不匀。
03.棉结布面表现为棉点或白星,星星点点分布在布面上,如色斑影响女孩脸部美丽一样影响着织物的外观。
布厂可通过人工挑修来降低棉点,但数量过多时挑修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费时费工。
此类疵点较多或较大时在准备、织造中纱线断头率会增加,影响准备织造效率,影响织物外观及平整,造成布面降级。
04.飞花布面表现介于粗节和大棉结之间,比粗节短、纤维松散,影响布面光洁程度。
通过人工挑修可得到改善。
05.异常疵点多表现为长片段,发生频率低,如单纱中的双线纱,股线中的三股纱和四股纱等,以及长粗节、长细节。
此类疵点严重影响织物外观,造成布面降级,制衣厂一般都需要做避裁处理,会降低布的利用率。
更严重时甚至会延误订单的交期,赔偿客户的损失。
不同的布种对纱线的质量要求也不同如:净色布种(经纬纱线同色或不同色的平纹织物):根据经纬颜色的反差大小,对纱线的棉结要求不同,经纬颜色反差越大,对棉结要求越高,尤其经特殊后整理的布种对粗节、棉结要求更高。
纺纱牵伸控制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
变速是牵 伸工艺 的特 性 , 而使 牵伸 运 动过 程 中在 从 每根纤维上 的作用 力 不尽 相 同 , 成 纤维 移距 偏 差 造 差 异率过大 , 纱 CV值恶 化 , 值 变 大 。我们 知 成 C 道, 牵伸力 与握 持力 、 引导力 和控制力在 牵伸过程 中 是极 为重要 的四个作 用 力 , 其摩 擦 力界 和 附加 摩擦 力界 的分布 以及 四种作 用力 的变 化则是控 制成纱 质 量指标 的关 键 。
表 I 摇 架 压 力 改 进 前 后 纺 6 / 5T R 1 . 5 3 / 8 4
tx纱 质 量 对 比 e
据棉 纺紧牵伸 理论 , 在牵 伸 区中 , 绝大 多数纤维在 某
一
截 面积上 由后 罗拉 速 度 瞬时 转 为前 罗拉 速 度 , 而 从 表 1 表 3可 知 : ~ 通过 在 平 面牵 伸后 区采用
一
致性 和稳定性在 一定程度 上影 响纤维 间摩擦 抱 合 力的一 致性 和 稳 定性 , 是 影响 成 纱质量 的 也
个 重 要 因素 。
一
关 键 词 : 伸 过 程 ; 距 偏 差 ; 用 力 ; 纱 质 量 ; 致 性 ; 定 性 ; 制 措 施 牵 移 作 成 一 稳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 1 3 8 4 TS 0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19 3 ( 0 0 0 — 0 8 0 1 0 —6 4 2 1 )20 4 —3
次 改变速度 , 而每 次变速 的时 间极 为短暂 , 却引起 但
形成条干不匀的原因
形成条干不匀的原因纤维原料性质差异①由于纤维原料性质差异而形成纱条不匀。
各种天然纤维在长度、细度或其他性能方面都存在着不均匀性,经同一机械和工艺加工就会造成差异,形成不匀。
纤维随机排列②由于纤维随机排列而产生纱条不匀。
根据短纤维纺纱原理,理想纱条可以假设由纤维随机排列而组成,这种随机排列的纱条具有一定的不匀率,称为随机不匀率,数值与纱条截面中平均纤维根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纤维根数少时随机不匀将增大。
纺纱工艺参数选择不良③由于纺纱工艺参数选择不良而产生纱条不匀。
例如牵伸机构隔距、加压等工艺参数选择不当,造成对纤维运动控制不良,就会产生节粗节细现象,形成粗细不匀。
纺纱机械缺陷④由于纺纱机械缺陷所产生的纱条不匀。
如罗拉或皮辊偏心、齿轮缺损等,会使纱条产生明显的周期性不匀,常呈粗细起伏的波浪变化,波长较短的称短片段不匀,长的称长片段不匀。
一般,前纺机械产生的短片段不匀,由于牵伸变长,在纱线中呈现长片段不匀;细纱机上所产生的不匀,是短片段不匀。
条干的测定方法定义在纺纱生产中常用的条干不匀率测定方法,主要有切段称重法、黑板条干目测法和仪器检测法三种。
切段称重法可用于各道半制品和细纱;黑板条干目测法主要用于细纱;仪器检测法又可分为电容式检测和机械式检测两种。
电容式检测适用于条子、粗纱和细纱,机械式检测仅适用于条子和粗纱。
切段称重①切段称重法:把纱条按规定长度切段,并分别称重,然后计算不匀率。
所取的片段长度和片段数量,视实际生产情况和试验精度要求而定。
这个方法的缺点是耗费时间较多,对支数较低的前纺半制品只适宜测定较长片段的重量不匀率。
黑板条干目测②黑板条干目测法:是生产中常用的检查和评定细纱条干水平的方法。
将细纱以相等的间隔均匀地绕在长方形(或梯形)黑板上,可以直观分析细纱不匀的构成情况,对照标样对细纱条干进行评级。
分级标准和取样评定方法各国有所不同。
黑板目测法对黑板规格、检验时光照、观察距离等均有一定要求。
仪器检测③仪器检测法:电容式均匀度试验仪适用于测试各种短纤维纺制的条子、粗纱和细纱的条干不匀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条牵伸对成纱条干不匀的影响
在FA302型并条机上进行了并条牵伸、工艺配置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试验,认为并条工艺配置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显著。
采用头并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二并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在加压适宜的条件下,采取较小的罗拉隔距,均可改善成涨条干,提高成纱质量。
0前言
条干均匀度是衡量棉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纺纱各工序机械、工艺、操作及原料状态的综合反映。
影响纱条不匀的因素较复杂,其中并条的条干均匀度与细纱成纱条干均匀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并条条子中纤维伸直度好,粗纱结构合理,成纱条干才能达到较好的程度,且纱疵、粗节、细节减少。
笔者通过试验就并条牵伸工艺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并条工序改善成纱不匀的措施。
1试验条件
试验在FA302型并条机上进行,其熟条经A454型粗纱机、FA506AS型细纱机纺C 24 t ex、C29 tex;其中,原棉品级为3.20,品质长度为32.20mm,短绒率为12.02%;试验采用YG135型条干均匀度仪。
2并条牵伸工艺配置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2.1并条牵伸分配对成纱条干的影响
2.1.1减小头并前区牵伸倍数试验
并条牵伸分配对成纱条干的影响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减小前区牵伸倍数后,成纱指标有所改善。
因为,喂人头并的梳棉条子中前弯钩纤维较多,伸直度差,且平均长度较正常纤维短,浮游纤维多。
若前区采用较大的牵伸倍数,这些浮游纤维随高速纤维向前移动,形成较大的移距偏差,造成条干均匀度差。
而且,部分纤维伸直度不好,纱条中纤维紊乱,易使前弯钩纤维形成棉结。
故采用较小的前区牵伸倍数,成纱各指标有所改善。
但后区牵伸倍数过大,纤维易扩散,对浮游纤维控制不利,条干反而恶化。
2.1.2减小二并后区牵伸倍数试验
减小二并后区牵伸倍数试验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在末并减小后区牵伸倍数后,成纱指标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喂入末并的条子纤维整齐度、伸直度均有所提高,且后弯钩纤维较多,所以,末并采用减小后区牵伸倍数,即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使牵伸力适当增大,有利于纤维伸直,这样,后弯钩纤维大量被伸直,有利于前区牵伸的稳定,可提高条子质量。
试验结果显示,在隔距配置较小的情况下,成纱条干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并条隔距配置大小要适应加工纤维的长度,兼顾纤维整齐度,即不损失长纤维,又能控制绝大多数纤维的运动。
隔距越小,纤维浮游区越短,增强了牵伸区摩擦力界,加强了牵伸区对纤维运动的
控制能力,使浮游纤维变速点集中,减少了牵伸后纤维头端的移距偏差,从而获得条干均匀度较好的输出纱条。
但要注意加压过小时,牵伸力过大,须条在罗拉钳口处打滑较严重,有牵伸不开的现象,反而使条干恶化。
2.3并条压力环直径对成纱条干的影响
压力环直径对成纱条干的影响试验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在压力环直径较小状态下,成纱水平较好。
在主牵伸区加压力棒,使棉网形成曲线通道,起到扩展钳口摩擦力界及缩短纤维浮游区长度的作用。
可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均匀度。
压力环可调整压力棒的高低,使须条在中罗拉表面形成的包围弧不一。
这样,牵伸区摩擦力界强度分布不一,从而影响须条中纤维的变速运动。
当压力环直径较大时,压力棒位置较高,须条在压力棒上的包围弧小,钳口对须条的控制摩擦力界弱,不利于浮游纤维的伸直,影响成纱条干。
压力环直径较小时,压力棒位置较低,钳口对须条控制强,从而改善纤维运动,使浮游纤维变速点集中而靠近钳口,可提高成纱条干。
若过小,使须条在前钳口胶辊处产生反包围弧,增强前钳口的附加摩擦力界,造成纤维变速点不稳定,易造成“硬头”,恶化条干。
2.4并条胶辊硬度对成纱条干的影响
胶辊硬度对成纱条干的影响试验见表5。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硬度低的胶辊,对提高成纱条干有利。
这是由于硬度低的胶辊与罗拉接触面积大,扩展了钳口摩擦力界,纤维变速点前移,使得纤维浮游区长度减少,更有效控制了浮游纤维的运动,从而改善成纱质量。
但胶辊太软,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季节,易缠绕胶辊,而且胶辊容易变形。
3机器状态对成纱条干的影响
机械状态不良所引起的纱条不匀,具有显著的规律性,称之为“机械波”。
所引起的纱条不匀对产品的影响,较牵伸波不匀造成的影响大,不仅造成纱线降等,还会对织物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1)并条工序前胶辊及前罗拉偏心、中凹、弯曲、前罗拉断裂、前胶辊套筒与芯子不配套、且胶辊中凹、后罗拉悬空,都会造成各罗拉钳口不稳定。
尤其是前罗拉,由于牵伸倍数大,前罗拉对纤维变速点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实践表明,钳口的不稳定性越严重,对成纱不匀的影响越大。
(2)并条平车、擦车调整齿轮后,齿轮啮合偏紧、偏松,引起罗拉振动、罗拉弯曲,会造成下罗拉表面速度不匀。
意味着牵伸倍数经常变化,使纱条不匀率增大。
(3)钳口对纤维运动控制不稳定,主要是罗拉加压不足,使钳口不能稳定而且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
4结束语
应合理配置并条工艺,采用头并后区牵伸倍数较大,二并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工艺;在加压合理的条件下,罗拉隔距偏小掌握,可改善成纱条干。
采用硬度低、弹性好的胶辊,提高牵伸件精密度,加强对部件的维护,确保机械状态正常良好,可减少机械波。
本文仅就并条牵伸对成纱不匀率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极大。
如加强原棉管理及性能试验分析,严格执行配棉规程,加强操作管理,优化其他工序,尤其是细纱工序的工艺、操作、设备状态,都可以使成纱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