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方针(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4.成就(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读与点拨]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可以概括为“一个高潮、一个原则、两个会议、三大政策”来识记。

“一个高潮”指同苏联等17国建交;“一个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会议”指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三大政策”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

[深化探究1]材料问题:(1)观察图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对此,新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予以应对?(2)图二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怎样的国家关系?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参加日内瓦会议(1)召开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召开:1954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解读与点拨]“印度支那”释义: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

由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

教学设计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的背景、具体方针,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20世纪50年代外交走向成熟及主要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外交理念的发展,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及表现【教学过程】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哪些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①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总复习》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总复习》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总复习》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策略】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线索清楚,可以用表格让学生先回忆之前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教师适当的提醒。

主要教学策略有:
1、问题教学法: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调动学生的思维,温故知新。

2、情境教学法:教师将问题设置成一定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外交成就一直是重点学习内容,但毕竟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好多学生记忆不清楚,曾经记忆十分熟练的知识要重新捡起来也不是
件难事,只要用心。

所以复习中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基础知
识的记忆、必要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设计思路】
本专题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分角度出发: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提问给学生足
够的时间考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情景教学将专题的重难点凸现出来,又将时事热点和历史知识
结合起来。

3、讲练结合,巩固复习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自己回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完成下列表格。

【测一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下表
时期外交事件影响。

第14课_外交成就(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4课_外交成就(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4课外交成就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等相关史实。

3、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三、教材要点解析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我国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

2、1953 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1955 年4 月,中国代表大会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 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当一些国家代表受帝国主义的挑唆,攻击新中国,会议出现紧张气氛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此,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6、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新中国被长期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而台湾国民党集团却非法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7、1971 年10 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8、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利用“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9、1972 年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高中历史一 第4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2)

高中历史一 第4单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2)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授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生:讨论发言.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3.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外交成就教案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外交成就教案 中华书局版

第14课外交成就1教学目标课标依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主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新中国外交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周恩来非凡的外交智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处于初二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的学习积累了不少学习历史的经验和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本课蕴含的知识点虽然很多,但大都浅显易懂,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困难。

3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置知识竞赛抢答题,让学生熟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处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置知识竞赛必答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及影响,中美建交的原因。

4教学过程整堂课我将采用知识竞赛方法进行,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其他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比赛,老师作为嘉宾进行点评,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观看历史图片近代中国遭西方列强瓜分,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取得哪些成就呢?第14课,外交成就。

(二)设置知识竞赛抢答题(每题10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新中国外交有初1、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2、近代中国将台湾割让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3、什么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4、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5、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基本原则接见的代表团是印度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

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设计江西省峡江县第二中学宋小为一、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组织”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从而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2、探讨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巨大差异,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2、难点:重返联合国与美国建交。

四、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2、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与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纪录片《周恩来》导入。

(3分钟)(思路:周总理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外交部长,新中国的外交离不开周总理的辛劳和汗水。

影片从十里长街送总理为切入点,能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讲授课文:按照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70年代、改革开放后)展开。

A、自主、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按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梳理知识点和解决问题探究(1)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成就(2)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二)重大发展--70年代的外交(3)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三)B、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探究一:小小外交家:材料:在万隆会议中,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暗中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污蔑共产主义是“新的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也称,亚非人民的当前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原因 内容 影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 由于(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A. 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10月在 第26届联合国大 会上,中国外交 部副部长乔冠华 潇洒而豪放的大 笑,被西方媒体 描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玻 璃!”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 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 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乔冠华为何大笑?他的笑为什么潇洒豪放、 痛快淋漓,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 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步步高》第48页。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
基辛格说:“尼克 松总统入主白宫后, 非常关心中国的发 展,但却苦于找不 到打通两国关系的 渠道,无法跟中国 联系”。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       外交成就

第14课外交成就【知识回顾】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问题引导】一、教学目标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4、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问题设置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2.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3.遇到了什么困难?4.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6、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万隆会议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2遇到了什么困难?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外交成就教案中华书局版

第14课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知道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教学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2,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我国怎样倡导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怎样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怎样争取了良好的周边和平环境?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1、想一想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2、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内容?学生: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3、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学生: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教师:4、议一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学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师:5、议一议新中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生:新中国成立时:①国际形势: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高中历史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

高中历史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2.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培养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阅读教材94-95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内容,,,,意义②出席万隆会议时间,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主要贡献:意义问题探究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同与会国家之间有哪些“同”和“异”?今天,这些“同”和“异”是否还存在?请举例说明。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阅读教材96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时间,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意义。

问题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交(阅读教材97-99页大字及小字部分,结合六幅图片,了解并简述建交历程、意义)①建交历程:A积极回应 B乒乓外交 C官员交往D握手言和E载入史册 F 邓小平访美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

中美建交的三原则是③意义问题探究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奉行怎样的对华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②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发展关系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③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感悟历史: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不自主,屡受欺辱与压迫。

根本无外交可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等。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资源包(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资源包(选择性必修1)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话题展开讨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国际事务中的应用”、“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地位”。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辩证分析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系统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发展历程。首先,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基本外交原则,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接着,讲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实践,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同时,讲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主张,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4.学习兴趣:学生对当代中国外交领域的话题具有较高兴趣,尤其关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课本和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呈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外交的成就。
3.创设情境,模拟国际会议或外交谈判,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外交官的角色,提高思辨能力和沟通技巧。
4.设计课堂讨论和辩论环节,鼓励学生针对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挑战展开探讨,培养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选择一个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了解其背景、宗旨和我国在该组织中的角色,制作一份PPT进行展示。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等,撰写一篇课堂小结,不少于500字。

最新第14课 外交成就 学案 中华书局

最新第14课   外交成就 学案 中华书局

第14课外交成就学案中华书局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 外交政策: 奉行政策2、提出:、1953年底,总理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

3、内容: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意义:(二)、出席亚非会议5、 1955年,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意义:。

(三)、重返联合国与6、年月日,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7、中美建交年2月,访华,签署《》。

标志着。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内容。

影响:(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8、2001年6月有、、、、、在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

作用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时间:年10月21日地点:科技馆内容:。

通过。

意义(地位):10、年11月中国加入(WTO)标志(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原因:①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③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交流:(1、学生记忆2、组长检查3、课本、知识梳理和学习指导)三、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2.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建立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外交成就教案

外交成就教案

14 外交成就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81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两个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时间5分钟)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2、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点拨: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D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C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B )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经济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学提示(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1-82页“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回答下面问题。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大象版必修1教案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积极地参与了国际事务,硬着头皮地面对挑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依据“大国外交”的视角,探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并且了解与西方经济体和非洲国家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 与西方经济体的合作1980年代,中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并且选择了与其它国家合作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决策导致了中国与许多西方经济体的合作。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美国的关系。

双方在商贸和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些合作关系的确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2. 新中国的大国外交新中国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是最为显著的。

1950 年代,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三洲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斗争。

在同非洲国家的基础上,新中国开展的大国外交更加深远,牢固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国对非洲国家政策具有和平性、友好性和求同存异原则,赢得了诸如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不少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赞誉。

三、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与西方经济体、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2.了解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发展史;3.掌握大国外交与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4.培养学生发现和评价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知识点归纳总结1.新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概述–核心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国际政治理念;–表现形式:支持亚、非拉三洲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斗争、投身各种国际合作事务。

2.与西方经济体的合作–目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市场改革;–表现形式:与美国在商贸和科技领域合作,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3.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我国中非合作的起点:坦赞铁路建设,表现出中非两国关系的历史渊源和友谊;–表现形式:收容纳迫避难居于非洲的中东难民、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事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学法指导了解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意义。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的根本不同知识体系构建学前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与本组员共同探究问题,由“课题组长”指挥,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题目:第一,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是怎样扭转旧中国屈辱外交、软弱外交、卖国外交局面的?第二,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制作本课多媒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思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建国初制定外交方针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50多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为一名新中国一员,抚今追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年间,旧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

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

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1924年初,中国共产党人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坚决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

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

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

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意日侵略阵线”。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再一次被迫拿起武器,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反对美国侵略和干涉的严正立场,对美国在“调处”国共内战的掩护下扶蒋反共的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明确声明:即将在解放战争烈火中诞生的新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愿意同它们实行友好合作,愿意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

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本着上述基本原则,50年来,我国外交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同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多边外交日益活跃,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而为祖国的新中国外交的50年是波澜壮阔的50年。

这一光辉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到50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为首先,我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

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我国在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同时,始终坚持这一方针。

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

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使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批评和抵制。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派访问了苏联,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强调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各国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独立原则和平等原则,并转达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建议。

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又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

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

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4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促进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我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这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挫败了美国破坏和分裂会议的图谋,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亚非会议以后,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又有一些亚非国家同我国建交。

与此同时,我国为恢复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揭露了美国把约占世界人口1/4的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无理行径,为后来最第三,坚持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台湾三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中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同美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

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

美国的行动不仅是支持法国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干涉,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出了自己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1954年4月,我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道,排除了美国的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从50年代起就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

1950年11月,我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罪行。

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我坚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

美国陷入恐慌,匆忙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我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

在我坚决反击下,国民党军在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求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期间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

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

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赏,并对美国形成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为日后中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