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教案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EXCEL函数的概念和常用函数的作用;2.掌握EXCEL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3.能够通过实例掌握EXCEL函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1.EXCEL函数的概念和分类;2.常用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实例应用。
教学重点:1.EXCEL函数的分类和作用;2.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关于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的理解;2.多个函数的嵌套使用。
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法;2.合作探究法;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资源:1.计算机设备;2.EXCEL软件;3.案例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入EXCEL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EXCEL函数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3.引入案例数据,激发学生对EXCEL函数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EXCEL函数的分类(20分钟)1.介绍常用的数学函数、逻辑函数、文字函数、日期函数等;2.对每个分类的函数进行简要介绍,强调函数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三、实例应用(40分钟)1.以案例数据为基础,逐个介绍实际应用的函数;2.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结果。
四、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自选一个实际应用场景;2.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个需要使用EXCEL函数解决的问题;3.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并共同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
五、总结与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小组解决的问题和使用EXCEL函数的方法;2.总结EXCEL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常用的EXCEL函数,并说明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EXCEL函数的分类和功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常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EXCEL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时红玲课题:《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2004版教材的第四章第3节中的内容课型:新讲授班级:职高一年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深刻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含义。
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教学难点: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正确区分与引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驱动下的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在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中将难点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上次课学生学习了EXCEL的基本操作,对EXCEL数据输入、数据清单、单元格地址等概念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公式与函数的讲解与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还希望了解更多的EXCEL知识,求知欲望浓厚,为今天展开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一、公式形式:=表达式运算符:+、-、*、/等优先级:等同于数学,()最高相对地址(默认):随公式复制的单元格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单元格地址~引用:要改变用相对地址绝对地址:不随公式复制单元格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固定不变的单元格地址~引用:固定不变用绝对地址二、函数格式:函数名(参数)SUM(求和)A VERAGE(求均值)常用函数介绍: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一人一机按用户名登录到多媒体教学系统。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篇一: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互动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方法与格式。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进行计算。
一、知识准备1、EXCEL中数据的输入技巧,特别是数据智能填充的使用2、EXCEL中单元格地址编号的规定二、学中悟1、对照下面的表格来填充(1)D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2)计算“王芳”的总分公式为(3)计算她平均分的公式为(4)思考其他人的成绩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得到?(5)若要利用函数来计算“王芳”的总分和平均成绩,那么所用到的函数分别为、。
计算总分的公式变为;计算平均分的公式为。
思考: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特点,思考EXCEL中提供的函数对我们计算有什么好处,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反思研究三、学后练1、下面的表格是圆的参数,根据已经提供的参数利用公式计算出未知参数1) 基础练习(1)半径为3.5的圆的直径的计算公式为(2)半径为3.5的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2) 提高训练(1)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直径?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直径?(2)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面积?2、根据下面的表格,在B5单元格中利用RIGHT函数去B4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右3位。
利用INT函数求出门牌号为1的电费的整数值,结果置于C5单元格中。
思考实践提高: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了那些提示?并且将上面的公式与函数进行上机实实践。
四、作业布置(1)上机完成成绩统计表中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2)上机完成圆的直径和面积的计算(3)练习册篇二: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中国奖牌汇总表》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利用编辑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中《第六章数字奥运尽显风采》第二节内容。
excel公式和函数初中教案
教案:Excel公式和函数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常用函数,如SUM、AVERAGE、COUNT、VLOOKUP等。
3. 能够运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 常用函数的功能及应用。
教学准备:1. 安装好Excel软件的计算机。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需要使用公式和函数解决的问题。
二、讲解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公式的概念,如公式由运算符、单元格引用、函数等组成。
2. 讲解函数的概念,如函数是预先定义好的、带有特定参数的公式。
三、学习常用函数及应用(30分钟)1. 讲解SUM函数:用于求和,如=SUM(A1, A2, A3)。
2. 讲解AVERAGE函数:用于求平均值,如=AVERAGE(A1, A2, A3)。
3. 讲解COUNT函数:用于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数字的数量,如=COUNT(A1, A2, A3)。
4. 讲解VLOOKUP函数:用于在表格中查找值,如=VLOOKUP(A1, A2:B10, 2, FALSE)。
5. 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式和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了Excel中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函数的参数和函数域的概念,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函数的组合使用、数组函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常用Excel函数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3. 掌握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常用Excel函数的介绍和应用示例。
3. 实际案例演练,加深学生对Excel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Excel表格,并简单介绍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作用)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Excel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Excel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非常常用的功能,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Excel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Step 2:Excel公式的概念和用法(教师给出Excel公式的定义,并进行相关示例演示)教师:Excel公式是用于进行数学、逻辑和文本等各种运算的表达式,它们通常以等号(=)开头。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Excel公式来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如加减乘除。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Excel公式示例:1)加法示例:=A1+B12)减法示例:=A1-B13)乘法示例:=A1*B14)除法示例:=A1/B1通过Excel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和运算。
Step 3:常用Excel函数的介绍和应用示例(教师介绍常用的Excel函数,并给出具体应用示例)教师:除了使用Excel公式,我们还可以使用Excel函数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和运算。
Excel函数是预先定义好的一些公式,通过这些函数,我们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Excel函数示例:1)SUM函数:用于求和,示例:=SUM(A1:A10)2)AVERAGE函数:用于求平均值,示例:=AVERAGE(A1:A10)3)MAX函数:用于求最大值,示例:=MAX(A1:A10)4)MIN函数:用于求最小值,示例:=MIN(A1:A10)5)IF函数:用于条件判断,示例:=IF(A1>0,"正数","负数")通过这些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篇一:EXCEL函数教学设计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
让学生了解函数的调用与参数设置。
1.2 教学内容Excel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函数的调用与参数设置1.3 教学步骤介绍Excel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演示函数的调用与参数设置1.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输入和编辑公式学生练习调用和设置函数参数第二章:常用数学函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常用数学函数。
让学生了解数学函数的适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常用数学函数的介绍数学函数的适用场景2.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数学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数学函数的应用场景2.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数学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数学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三章:日期与时间函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日期与时间函数。
让学生了解日期与时间函数的适用场景。
3.2 教学内容常用日期与时间函数的介绍日期与时间函数的适用场景3.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日期与时间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日期与时间函数的应用场景3.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日期与时间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日期与时间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四章:文本函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文本函数。
让学生了解文本函数的适用场景。
4.2 教学内容常用文本函数的介绍文本函数的适用场景4.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文本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文本函数的应用场景4.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文本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文本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五章:逻辑函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逻辑函数。
让学生了解逻辑函数的适用场景。
5.2 教学内容常用逻辑函数的介绍逻辑函数的适用场景5.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逻辑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逻辑函数的应用场景5.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逻辑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逻辑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六章:统计函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统计函数。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Excel中常用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 能够利用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常用的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 利用Excel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场景,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使用。
2.理论部分:(1)介绍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公式是Excel中用来进行数据计算和运算的表达式,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也可以进行函数嵌套和逻辑判断等高级操作。
函数是Excel中已经定义好的一组可以直接使用的操作,可以用于求和、计数、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排序、筛选等操作。
(2)常用的Excel公式和函数:-SUM:求和函数,可以计算选定范围内的数值总和。
-AVERAGE:平均值函数,可以计算选定范围内的数值平均值。
-COUNT:计数函数,可以统计选定范围内的数值个数。
-MAX:最大值函数,可以找出选定范围内的最大数值。
-MIN:最小值函数,可以找出选定范围内的最小数值。
-COUNTIF:条件计数函数,可以根据指定条件统计选定范围内满足条件的数值个数。
(3)公式和函数的基本应用:-列出一组数值,在相邻单元格中求和、求平均值、计数、找最大值、找最小值等。
-根据条件筛选数据,在相邻单元格中使用条件计数函数进行统计。
-结合函数嵌套和逻辑判断,实现更复杂的数据处理操作。
3.操作演示: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在Excel中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
示范具体步骤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练习与巩固:(1)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提供练习解答,供学生参考和自查。
5.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其他常用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试用和总结。
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
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的教学设计,包括基础知识介绍、常用函数介绍、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方法探讨。
通过对Excel的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Excel的公式与函数,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探讨Excel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本文最终强调了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Excel的应用技巧,提升工作学习效率。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公式、函数、教学设计、基础知识、常用函数、案例分析、教学方法、重要性、未来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Excel电子表格是一种常用的办公软件,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和研究等领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数据量的增加,使用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更准确地处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掌握。
通过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Excel中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函数,从而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还旨在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3 研究意义Excel电子表格在现代办公和数据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公式与函数是Excel的核心功能之一。
EXCEL的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的公式与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Excel中常用的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公式和函数进行常见的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和文本处理,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Excel中公式的基本使用方法2.常见的数学运算公式3.常见的逻辑运算公式4.常见的文本处理公式5.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三、教学步骤1. Excel中公式的基本使用方法1.1讲解公式的基本语法,包括等号(=)的使用1.2演示如何输入公式,包括函数、运算符和单元格引用1.3练习让学生自己输入公式并验证运算结果2.常见的数学运算公式2.1讲解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如加减乘除和求幂2.2演示如何使用数学运算公式进行基本的数值计算2.3练习让学生自己编写数学运算公式并计算结果3.常见的逻辑运算公式3.1讲解逻辑运算符,包括等于、大于、小于、与、或等3.2演示如何使用逻辑运算公式进行条件判断和筛选数据3.3练习让学生自己编写逻辑运算公式并进行条件判断4.常见的文本处理公式4.1讲解常见的文本处理函数,如CONCATENATE、LEFT、RIGHT等4.2演示如何使用文本处理公式进行字符串拼接和提取子串4.3练习让学生自己编写文本处理公式并处理文本数据5.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5.1 介绍Excel中常用的函数类别,如数学函数、统计函数、逻辑函数等5.2演示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如SUM、AVERAGE、IF等5.3练习让学生自己使用常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评价1.随堂考核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实际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和处理,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Excel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学习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所学的公式和函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Excel的相关教材,包含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示例。
《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了解其作用和使用方法;2.掌握常见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3.能够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EXCEL中的公式:a.公式的概念和作用;b.公式的输入方法;c.常见运算符的使用;d.引用单元格、函数和常数的方法;e.自动填充公式的技巧。
2.EXCEL中的函数:a.函数的概念和作用;b.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参数;c.常用的逻辑函数、数学函数和统计函数;d.自定义函数的创建和使用。
3.数据分析与处理:a.数据排序和筛选;b.条件格式的应用;c.数据透视表的创建和使用;d.图表的插入和修改。
三、教学过程:1.导入:a.引入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问题:如何计算一个员工的薪水、如何对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b.介绍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2.知识讲解:a.公式的输入方法和常见运算符的使用;b.引用单元格、函数和常数的方法;c.自动填充公式的技巧;d.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参数;e.常用的逻辑函数、数学函数和统计函数。
3.示例演示:a.演示常见公式的使用:例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b.演示常见函数的使用:例如逻辑函数IF、数学函数SUM、统计函数AVERAGE等;c.演示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例如数据排序、筛选、条件格式、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制作等。
4.练习与操作:a.学生自行操作EXCEL,练习使用公式和函数;b.完成一些小型的数据处理任务,例如对2024年度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
5.拓展与应用:a.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b.给学生一些拓展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
6.总结与反思:a.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b.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讲义和教材:准备相关的讲义和教材,包括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示例;2.电子设备:准备电脑和投影仪,用于演示和操作;3.实例数据: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数据,供他们练习使用公式和函数。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输入和函数的调用方法。
1.2 教学内容公式的概念和作用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函数的输入与编辑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公式的概念和作用,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演示法: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1.4 教学步骤1. 讲解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3. 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4. 演示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5. 练习:让学生在Excel中输入公式和函数,并观察结果。
第二章:常用数学函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数学函数。
2.2 教学内容SUM函数:求和AVERAGE函数:平均值COUNT函数:计数MAX函数:最大值MIN函数:最小值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各个函数的功能。
演示法: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2.4 教学步骤1. 讲解SUM函数:求和。
2. 讲解AVERAGE函数:平均值。
3. 讲解COUNT函数:计数。
4. 讲解MAX函数:最大值。
5. 讲解MIN函数:最小值。
6. 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7. 练习:让学生在Excel中使用这些函数,并观察结果。
第三章:常用日期与时间函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日期与时间函数。
3.2 教学内容TEXT函数:文本TIME函数:时间TODAY函数:今天的日期NOW函数:当前的时间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各个函数的功能。
演示法: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3.4 教学步骤1. 讲解TEXT函数:文本。
2. 讲解DATE函数:日期。
3. 讲解TIME函数:时间。
4. 讲解TODAY函数:今天的日期。
5. 讲解NOW函数:当前的时间。
6. 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7. 练习:让学生在Excel中使用这些函数,并观察结果。
第四章:常用逻辑函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逻辑函数。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概述1.1 公式的概念定义:公式是由运算符(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连接数字、单元格引用和函数的表达式。
作用:用于计算和显示数据。
1.2 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是一组预定义的公式,用于执行特定的计算或操作。
作用:简化公式的编写,提高工作效率。
1.3 公式与函数的关系公式和函数都是用于计算和显示数据。
公式是由用户手动编写,而函数是预定义的公式。
第二章:基本公式的应用2.1 算术运算符加号(+)、减号(-)、乘号()、除号(/)2.2 文本运算符连接符(&)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文本字符串2.3 比较运算符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2.4 单元格引用相对引用:默认的引用方式,如A1、B2等。
绝对引用:使用美元符号锁定单元格位置,如$A$1、$B$2等。
混合引用:锁定行或列,如A$1、$B1等。
第三章:常用函数的应用3.1 SUM函数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的和。
语法:SUM(number1, [number2], )3.2 AVERAGE函数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的平均值。
语法:AVERAGE(number1, [number2], )3.3 COUNT函数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量。
语法:COUNT(value1, [value2], )3.4 MAX函数和MIN函数功能:MAX函数用于返回指定范围内的最大值,MIN函数用于返回指定范围内的最小值。
语法:MAX(number1, [number2], ) 和MIN(number1, [number2], )第四章:单元格引用和函数4.1 相对引用的应用在公式中拖动单元格引用时,相对引用会自动调整。
4.2 绝对引用的应用在公式中拖动单元格引用时,绝对引用不会发生改变。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03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03《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03教学设计题目:《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内容: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用的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3.熟练运用常用的EXCEL函数实现数据处理;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及常用函数的使用;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讲师准备好PPT和投影设备;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电脑,并提前安装好EXCEL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介绍EXCEL公式与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讲到的EXCEL基本操作。
二、讲解公式的输入方法(10分钟)1.引导学生体验通过键入数学公式计算结果;2.通过例子讲解公式的输入方法,如加减乘除运算;3.强调公式的书写规范和常用的运算符,如“+”、“-”、“*”、“/”。
三、常用函数的介绍和应用(20分钟)1.讲解SUM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2.讲解COUNT函数的使用,如计数、计算非空单元格个数等;3.讲解IF函数的使用,如条件判断、筛选数据等;4.讲解VLOOKUP函数的使用,如跨多个单元格查找数据等。
四、综合案例演练(30分钟)1.提供一个含有学生姓名、数学成绩、英语成绩、总成绩的表格;2.演示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每个学生总成绩并排名;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其他有用的公式和函数;4.学生自行练习并完成课堂作业。
五、梳理知识点(10分钟)1.梳理本节课学到的公式和函数知识点;2.引导学生总结公式和函数的输入方法和常用函数的使用场景;3.强调学生对公式和函数的运用灵活性和实用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指定表格的数据;2.提醒学生熟练掌握公式和函数的输入方法和常用函数的使用场景。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王栋松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己关心、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电子表格中一些常用的函数,学会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学会格式化表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二)课题分析本节课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中《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的内容。
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点:Sum、Average、Max、Min、Countif等函数的使用难点:如何按成绩来排名次(三)教学策略分析1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了一般计算机水平的能力,能熟练打开和保存Excel工作簿文件,对Excel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于数据填充有了较充分的认识,有对数据排序的能力,具有格式化电子表格的能力。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Excel公式和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 (1)
五、教学过程
● 二、讲解演示 ● 1. 利用自动填充,将考生考号按照顺序填充完整。 ● 2. 设置标题为二号黑体字,表格文字为三号楷体字。 ● 3. 利用求和函数算出学生总成绩,填入L列对应单元格中。 ● 4. 利用平均值函数算出各科平均分,填入第33行对应单元格中。 ● 5. 利用公式求出每位同学的理科总成绩(语数英理化生)。 ● 6. 将总分按照从高到低顺序排序。 ● 7. 将第一行行高设置为30,2-33行行高设置为20. ● 8. 保存并关闭应用程序。
三、课堂总结
● 总结:excel的使用在日常办公中使用较为频繁,掌握了excel的基本使用技能,即可在工作中提 高效率。诸如单元格格式设置、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操作,我们将在日后的课程中陆续接触、 加强。
● 1. 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讲授、练习。 ● 2. 学生通过训练、老师指导,基本掌握了excel的技能。
Excel公式和函数的运用教 学设计
漯河五高 王红超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节课根据河南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所涵盖 的知识点进行凝练、提取,根据考点作出类似的题型设 计,在课堂上举一反三进行讲授。
二、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excel公式的输入和修改,函数的分类和具体运用。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练,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办公软件的兴趣,通过具体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分析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本节课的受众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年级学生经过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但是由于受条件所限, 部分初中并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或者信息技术教学浅尝辄止,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对信息技术 的理解也不同。本节课计划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之后,通过操作练习、教师 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悟,让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能够得以提高。
《Excel公式和函数的简单使用》案例分析
中职团队赛课参赛作品组别:专业组(计算机基础)课题:以练促学,以导提效—EXCEL公式计算与函数使用类型:案例分析作者:以练促学,以导提效——《EXCEL公式计算与函数使用》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团队赛课是教师自身发展难得的提升载体,因此我校本学期校本研修方案就已经把区团队赛课作为学校教师研修的重头戏,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同时,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整合能力是当前必不可少的教学素养。
因此接到本次赛课通知的开始,教研组就已经在开始筹备团队赛课的各项事宜。
主要是团队分工,加上课改新理念的渗透,我们选择了《计算机基础》中最为典型的课型来彰显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魅力,还对教材和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教研组本学期强调的情境导学,做中学,学中做,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迁移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团队赛课打磨过程。
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教学内容是陈建军老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第三节《数据处理》的第一部分EXCEL的公式与函数,是EXCEL数据处理的必需的铺垫知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EXCEL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该部分内容由于需要熟练掌握容量比较大,需要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先在前一节课上完数据处理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出了使用更为简便的函数的简单使用,而且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是后续数据的排序、自动筛选的重要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16电商五年班级,已经有了前一节EXCEL公式计算的基础,学生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对实践课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求知欲强,但知识的迁移性较差,总结归纳能力较弱。
二、案例理念本课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思想指导,贯彻新课程理念,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练中学,学中练”。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孔春丽教学内容:1、单元格引用2、输入和编辑公式3、插入和使用常用函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公式的使用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3、常用函数的使用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2、自学法、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3、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讲解法)导入:excel的主要功能,制作表格,运算和分析数据,可以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单元格的格式、单元格地址等概念,这一节将一起来完成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新课程: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二、新课教学(总计38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单元格的引用(12分钟)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引用的作用是引用一个单元格或一组单元格的内容,这样可以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数据进行所期望的计算。
在Excel 2003中,可以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及混合引用来表示单元格的位置。
所以,在创建的公式中必须正确使用单元格的引用的类型。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5分钟)下面以计算2门学科的总成绩为例。
如下图所示,将D2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A2+B2+C2”,回车后D2单元格将得到图示的结果。
根据例子,让同学自主完成“任务一”——<学生成绩统计表>中的“总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最后教师做点评总结。
(2)单元格的绝对引用(5分钟)在学习绝对引用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任务二”——<某产品不良率抽样检测>的百不良率计算。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docx
住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学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耍媒介,具有“导看、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本次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教学的实操性比较强,凡具有明显的案例特点,考虑实施“学案”教学。
学生在该章节之前已经学习和常握如何制作Excel表格,绝对、相对地址的调用。
通过解决所提出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通过练习,自C设计学案、巩固知识,使学生具有成功感。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练习,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Excel中的AVERAGE()、STDEV 0、MAX 0、MIN ()和COUNTIF ()函数,这些函数的作用分别是:求平均值、计算方差、计算最大值、计算最小值、计算一定条件下的单元格的数目。
2、技能口标:培养综合运用Excel的函数、公式的能力,学会制作个人“学案”。
3、情理目标: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Excel公式、函数的编写和运用2、难点:Excel公式、函数的综合运用,制作相关“学案”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课前准备: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构建问题链,设计“学案。
将“学案”预先分发给学生,使得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结构有基本的认识,并可以自己操作实践。
2、主动参与:课程内容操作性强,实际应用范围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屮。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学习:通过学案小设置的问题链,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学生自C 去尝试、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岀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设置新的问题 链。
4、 发现学习: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双向反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中设定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王栋松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己关心、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电子表格中一些常用的函数,学会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学会格式化表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二)课题分析
本节课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中《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的内容。
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点:Sum、Average、Max、Min、Countif等函数的使用
难点:如何按成绩来排名次
(三)教学策略分析
1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了一般计算机水平的能力,能熟练打开和保存Excel工作簿文件,对Excel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于数据填充有了较充分的认识,有对数据排序的能力,具有格式化电子表格的能力。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Excel知识。
(四)教学准备
共50台计算机,全部联网,有电子教室软件。
(五)设计思路
1 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学校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对于班级成绩需要进一步统计处理,如何处理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全体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2 讲授新课
(1)认识函数
通过教师的初步演示操作,同学之间进行适当的讨论,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之下,让学生初步认识函数,初步了解函数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下,较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Sum、Countif的讲解
在初步了解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细致讲解、演示Sum、Countif函数,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指出函数的功能、操作方法、参数如何输入、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地方,让学生对这两个函数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对这两个函数的掌握起到对其它函数的触类旁通作用。
3 设计活动,巩固练习
在学生初步掌握函数Sum和Countif函数使用的基础上,来动手操作其余函数Max、Average、Min和排名次的操作。
通过评选“表格设计师”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在小组内交流评选,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注意了分层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4教师总结
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易犯的错误进行强调指出。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三、板书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认识函数
常见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tif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流程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反思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王栋松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信息时代的通讯技术高度发达,这既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也改变了人们的时空关系;信息时代是“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的时代;这对人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有这些都是改革教育、实施教学、培养人才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本节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教学时,首先利用期中考试成绩汇总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环境,讲清要求之后请学生去认识函数。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有一定的时效性,又能包含所学的内容。
通过教室广播的功能,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表格设计师”的同学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1 评价要到位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现在成为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
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要注重小组合作
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学表达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实现发展。
本节课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但是缺少小组内的交流,学生遇到困难很少会去请教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问老师或关系特好的同学。
在今后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愿意合作,学会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要更趋合理和合情。
3环节设置应再合理有效
本节课内容多,学生学的东西很多,在环节设置上应再合理、紧凑些。
每个环节要渗透的知识点教师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顺着学生思维走,尊重学生。
4 最好做一个相关的课件
有些地方用文字表达总不能达到称心如意的地步,相反用课件来表达也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