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上海浦东新华码头滨水区景观设计
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外滩俯瞰图1、规划背景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
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滩地区城市公共活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滨水空间环境亟需改善。
正在建设的外滩地下通道用以疏导过境交通,使地面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进而减少地面车道数量,使外滩地区滨江环境的建设获得更为充分的空间,为改善外滩环境、重塑外滩功能、重现外滩风貌,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为了提升外滩滨水区空间环境品质,迎接世博会的召开,以外滩地下通道的实施为契机,规划对北起苏州河口,南至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北侧,岸线总长度约1.8公里的外滩滨水区域进行综合改造。
4.7米平台扩建防汛墙坡道总平面图二、规划内容与特点城市设计充分体现上海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特征和现代气息,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和公共活动中心。
精心设计公共活动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大人流量对于公共活动和观景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
外滩是上海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但受制于交通压力和空间局限,活动舒适度不高。
且每年五一、国庆、元旦等极端高峰日人流量达100万人/日,舒适度极差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针对大人流活动的特征和需求,规划提出外滩地下通道建成后,将地面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加2条备用车道,主要解决公共交通和到发交通,从而大大增加了地面公共活动空间。
外滩人行过街以地面为主。
规划在人行道与防汛空箱之间增设中间高度的平台广场,滨江地区由空箱顶和坡道、活动平台和广场,以及地面人行道形成三条南北向连续贯通的人行通道,疏解高峰时段的南北向人流。
此外,规划对现有防汛空箱顶部平台局部加宽,在主要人流交汇处和重要观景点设置广场,强调广场空间对人流的容纳性,同时提供举办节庆活动的可能,以增加公共活动和观景空间。
让空间回归市民——上海外滩滨水区景观改造设计
侧 建 筑界 面 ,南至 十六 铺客 运 中心 北侧 边界 , 至 黄浦江 岸 线 总用 地 面52 : 学回 日期:2 1-6 1 0 10—6 0 t0, 9 -
Ab ta t h Iu da ln ma ko ha h ia sr c :T e  ̄ n sa a d r rS ng a, ndi twd e s te c a g sa d hsoy o h n a I r e om c th 01 h n a  ̄ s a h h n e n itr fS a gh i no d rt d c te 2 0 S a gh i Wor x ,h ua ra hd tel n sa et l E po te B d a e a h a dc p … d n “ T mn r a 0n het so ̄ a on ∞ do eu ig tewaef ̄ u i p c 。 popea d n rtr n h trrnl bl s a el e l s n p c
政造 本狞将 演水空问 咧  ̄" 的柳 袤.此次 改造试 图探寻滨 水空问 骷观 设计的新思 路 . IJ t 在设 {理念 综f 考虑 了 体的m 貌 、寞 t }
通 、 观、功能等 疗而的附索 蚺
“
潴逊 ’ 的设计 手法 . 分尊重外 滩现状 生风貌 , 充 在宅 问柑 l 台丁城市 缝
Rie n i , n n  ̄ c dt i lt fte Bu v ra dct a d e h y e hevt i o h a … a y d te— h ,o me ltectTnsa dt r t t a h iie n oui sm ut en e s La d cpel s lpl e d n sa i … m… Ⅻ 1ma e d
滨水码头快题设计
滨水码头快题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滨水码头是连接城市与水域的重要节点,既是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休闲的好去处,其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性和实用性,更要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特色,体现出独特的美感和人文精神。
在设计滨水码头时,快题设计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设计概念,它强调快速、创新、敏捷、超前的设计理念,能够迅速捕捉到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为城市的滨水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与活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滨水码头快题设计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滨水码头的快题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
在城市更新改造和规划中,滨水空间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在设计滨水码头时,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产业和人群特点,根据不同城市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将滨水空间打造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快题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滨水码头的使用功能和场景需求。
滨水码头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不仅可以作为交通枢纽,还可以作为休闲娱乐、文化展示、商业活动等多种用途。
在设计滨水码头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场景,提供多样化的设计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比如在码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游船码头、游泳码头、文艺表演区、餐饮娱乐场所等,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
快题设计还需要关注滨水码头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
滨水空间通常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设计滨水码头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技术,设计生态景观和植被覆盖,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活动,推动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智能灯光控制等,为滨水码头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功能。
快题设计也需要考虑滨水码头的艺术和美感。
滨水空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展示场所,设计师可以通过艺术装饰、雕塑雕刻、壁画涂饰等方式,为滨水码头增添一份文化气息与艺术魅力。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在滨水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通过精心布置植被,增加绿化面积,让人们在滨水地区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滨水地区设置人文景点,如咖啡馆、餐厅、文化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滨水地区时,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在滨水景观中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在滨水地区中,可以建设健身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一个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安全性,设置围栏、护栏等设施,确保市民的安全。
在夜间,设置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景观的美感和安全性。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
在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活动和展览,提供一个交流交流的平台,增加市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也能够加强市民对滨水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人们健康与安全,并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滨水地区的美好。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设计师与城市居民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
人粪 共 若 注 的课 题 。
r]城 市 滨 水 区 的 特 点 和 持 久魅 力 I
具 有 丰 富 的 城 市 性 生 活 组 织 。 而 城 市 滨水 区
的更 新 在趋 向大规 模 、整体 性 展 开 的同 时,
1 1滨 水 区 为 城 市 提 供 了 一 个 天 然 的 公 在 空 司 现 念 上 则 受 到 后 现 代 主 义 的 影 响, 更 共 开 放 空 间
空 闻 场 所 同 还 拥 有 挂 特 的 自 然 环 境 和 通 、游览 、文化 等多 功能为
情 感特 征 穹 以其 优 越 的 亲 水 性 和 舒适 1 域 生
满 足 着 现 代 人 的 生 活 娱 需 要 滨 水 区 是
蓐 锋 (9 6 1 男 .1 9 兰 毕业 干同济大学建 1 7 — 99
城 市 中 重 要 的 开 放 空 问 由 { 其 所 处 砖 殊 二 的 边 缘 位 置 , 往 往 具 有 城 市 门 户 和 窗 口 的 作 用 = 它 也 是 城 卉 社 会 百 态 缩 影 , 人 在 其 中 的 游 憩 , 观 赏 表 演 , 商 业 等
图 蒌 匡堡塑量 塑
筑 与城 规 学 景 习莲箭 专 止 .现 为 上逸 二廖 绿 化建 设有 限公 司 向萍 分 部 主管 。 电 话:0 ] 6 6 3 2 53 5
时 ,水域 的清 朗空气 和景 观通过
个绿 色走廊 渗透 到城 市 中心地带 ,让 城市 居 民 意 识 到水 的 存 在 。
不同的水位情况 选择不同的活动层 面,滨承空 间得以扩太。
材料及 色彩 是一个 很直 接 的问题 。 当煞,无 论 单体建 筑 材 料 .色 彩设计 得 如何 巧 妙 , 如果只强 调了其个性 而没有统 一的话,那 幺, 创 造整 体 性 的滨 木 景 观 是 能 的
上海外滩滨水区之景观分析及应用
社会效益: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成功案例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可以推广到其他城市为城市滨水区的生态 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设计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生态修复恢复自然生态功能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 景观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保护历史建筑: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绿色交通: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环保意 识
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景观分析
自然景观分析
地理位置:位于上海市中心黄 浦江畔
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植物资 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历史遗迹:保留了许多具有历 史价值的建筑和雕塑
生态保护:注重生态保护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文景观分析
历史建筑:外滩 的历史建筑群如 外滩18号、外 滩27号等具有 独特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内涵。
景观元素:建筑、雕塑、 绿化、灯光等
交通组织:步行道、自行 车道、水上交通等
生态保护:保护历史建筑、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 遗产等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装置 增加游客参与感
景观规划设计实施
设计理念:结合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规划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水区 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 实施步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环节 设计亮点:融合历史与现代体现上海特色注重公共空间设计 应用效果: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摘要: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考量,以求最大限度展现城市风貌特色。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望城马桥河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景观节点设计和风格特色,从而说明城市滨水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前言水域作为在城市中残留下来的宝贵自然空间,是城市的“自然遗产”,同时,它也是与城市用地发生着密切关系,是城市生活中人群最宜与水接近的地方,其保护和开发对一个城市无疑显得更加重要,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具体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吸引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虽然关于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范围较为明确,在众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趋向于将规划局限在水域至滨水道路这个范围内,这样易造成滨水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的割裂。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方法1.整体性设计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站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将某个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依托现有的城市结构,加强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的融合,将滨水绿带与城市公共空间面状、点状绿地相结合,以形成系统的城市开敞空间结构,并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力求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从而更有效的为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堤坝与市民活动空间的整合,促使防洪与亲水休闲功能的兼顾;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城市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章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 1.1 水的特征和寓意 • 1.2 水与生存环境 • 1.3 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与前沿课题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 水的特征和寓意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 水的特征和寓意
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 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3.2.1 建立水岸植被缓冲带 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尽量避免在水边进行纯观赏性绿化,而应参照原有 自然植被群落进行适地适树的搭配。 水岸植被缓冲带一般设置在水边到水边的交界带上,地表径流需经过植被缓冲带最 终流入水体中,从而使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的拦截,其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 由各种相关指标综合决定。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 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
3.1.3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包括水循环利用和水资源收集两方面的内容。 在水循环利用方面,小型水体应尽可能利用大型水体进行循环净化,也可利用
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处理水作为净化水体。 在水资源收集方面,应尽可能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雨水纳入水资源的利用体
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
• 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3.2.2 湿地保护和建设
湿地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是滨水景观 设计的重要内容。滨水区除保持水 体的自然形态之外,还应尽可能多 设置一些小型的蓄水池和间歇性湿 地,收集雨水和收纳洪水,从而增 强景观的丰富性和滨水景观抵抗洪 水的能力,对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所谓柔性水工结构,是与刚性水工结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即采用一种相对容许变 化,同时又对水体及驳岸没有严重影响的结构进行滨水区域的建设,也是一种生态 的并且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的水工结构。
码头景观设计思想感悟总结
码头景观设计思想感悟总结码头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建筑、环境、文化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舒适、功能齐全的场所。
在参与码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不仅从中获得了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更加深了对于景观设计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对于码头景观设计来说,环境保护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码头一般位于海洋、湖泊等水域之中,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例如,我在设计中采用了自然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增加了植被的种植,以提高空气质量和降低温度。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不仅为码头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在码头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作为一个休闲娱乐场所,码头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包括休息、观赏、运动等。
在设计中,我增加了多种座椅和休息区域,方便游客休息,也设置了美景观赏点,提供了欣赏美景的机会。
此外,为了方便人们的交通流动,我还设置了多条通道和指示标识,以便游客能够便利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区域。
通过这些设计,我希望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休闲空间。
此外,文化元素的融入也是码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码头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物,应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在我的设计中,我融入了当地的传统元素,如建筑风格、雕塑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例如,我在设计中采用了传统建筑的形式,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使码头的外观更加引人注目,同时也带给人们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
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我希望能够增强码头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一种独特而有趣的观赏体验。
最后,在码头景观设计中,创新和实用并重是设计的核心思想。
创新是推动设计发展的动力,通过创新,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提供更有趣、更有吸引力的设计方案。
例如,我在设计中增加了多种娱乐设施,如水上运动设备、露天剧场等,以丰富游客的娱乐选择。
同时,实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市更新理念下的上海滨水办公建筑设计———以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E18-1地块为例
R E A L E S T A T E G U I D E |91城市更新理念下的上海滨水办公建筑设计以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E 18-1地块为例赵 璘 (上海市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2)作者简介:赵璘(1989.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总部办公㊁商业建筑等项目类型的设计研究工[摘 要] 上海市黄浦江核心区滨水岸线公共空间的贯通,拉开了由滨水空间开发向城市纵深发展的序幕㊂在此背景下,上海核心滨江区也迎来了一次全面的城市更新㊂文章以浦东新区E 18-1地块项目为例,其作为以经济性为主导的滨江办公建筑,设计团队通过融入城市空间结构㊁加强功能空间的滨江体验㊁呼应滨水特征的立面表现等设计策略,将项目与基地进行锚固,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建筑集群㊂[关键词] 滨江办公建筑;城市空间;江景资源;在地性[中图分类号]T U 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4)06-091-03引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㊁保证市民品质生活的重要源动力㊂90年代以来,以人为本的滨水空间再造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蔓延[1]㊂上海黄浦江两岸地区的综合开发自2002年启动,致力于实现生产性岸线向公共综合功能岸线的转型㊂2017年底,基本实现核心区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滨江45公里岸线的全面贯通,标志着浦江两岸开放建设步入更加关注品质与人文关怀的新阶段㊂同时,也开启了由滨水空间开发向城市纵深发展的序幕,以此为契机,滨江腹地展现出极大的开发潜力㊂1 背景分析黄浦江沿岸E 18-1地块商业办公项目,位于浦东新区洋泾滨江北延伸段终点,东至杨浦大桥,北侧为浦江东岸滨江绿地㊂项目距离黄浦江不足300米,是滨江公共空间向城市腹地渗透的必经之路(如图1)㊂图1 项目鸟瞰图2 融入城市空间结构的总体布局项目所在地区的上位规划,滨江绿带与城市道路两侧的楔形绿地构成了鱼骨结构,以此促进滨江绿带的景观资源向城市延伸㊂然而,目前黄浦江沿岸的建成公共空间仍主要为滨水横向延伸的线形空间,尚未形成与城市相融的网络体系,滨江沿线缺少与城市腹地之间的有效连接[2]㊂项目设计旨在以城市空间形态为先导,延续并优化现有的城市布局,为城市空间注入新的活力㊂2.1 延续城市格局,强化滨江建筑韵律基地周边高层建筑沿北侧滨江路及南侧昌邑路分布,分别形成滨江高层建筑带㊁城市高层建筑带㊂昌邑路的道路形态在基地处向下弯折,在东西方向上自然形成了一条城市公共空间的视线通廊㊂地上建筑结合业主需求及布局推演确定为5栋,包括2栋50米的高层建筑及3栋24米的多层建筑㊂建筑的空间布局延续现有的城市格局,2栋高层建筑布置于北侧,强化滨江建筑韵律感,强调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新建高层与西侧地块现有建筑形成富有韵律感的滨江建筑序列;这种布局形式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江景资源,充分发挥场地的优势㊂南侧放置多层建筑,与北侧建筑之间设置中央活力广场,打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通廊,建立东西向视线联系㊂2.2 空间结构纵横交织,空间多元化利用建筑东西方向的间距要求,结合中央活力广场,总体布局与西侧地块协同,形成五纵一横的城市空间结构:横向实现城市景观通廊空间的连通,纵向强化城市与滨江的联系,切实将滨江绿化引入城市腹地㊂基地内的中央景观兼具围合性与渗透性,开放的活力空间有助于营造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打造丰富多元的功能场所,并服务周边社区(见图2)㊂图2 总体布局设计3 以高效㊁江景为导向的单体设计项目单体的平面设计需求与住宅户型相类似,更加强调其产品属性㊂如何充分利用场地优势,打造优质的滨江办公空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设计产品,是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㊂3.1 北侧塔楼宽面迎江,享滨江视野92 |R E A L E S T A T E G U I D E为保证平面的高效与灵活性,各单体平面均采用方整的建筑形体,其一方面能够保证建筑较高的得房率,另一方面建筑体量相对谦逊,与周边的建筑形态相协调,整体成为滨江公共空间的背景[3]㊂由于场地限制,各栋建筑的标准层面积均较小,北侧塔楼标准层仅1200平方米左右㊂如采用常规的中间核心筒的布局模式,会造成每个办公空间进深尺度过小,影响实际功能使用;且均质的建筑空间作为最普遍的做法,并没有反映出项目的场所特质㊂基于此,设计团队首先将塔楼平面调整为宽面朝江的形式,以充分利用沿江资源;同时,芯筒偏置于远离滨江的南侧,保证全部办公空间均可享有滨江视野,且北侧主要临江面进深达可达15米,东西两侧进深为9米,满足高端办公空间的使用需求,实现了以江景为导向的平面布局,保证了项目的在地性㊂3.2 南区多层相互避让,景观资源最大化南区3栋多层建筑一字排开,与北侧塔楼一致,均采用偏芯筒设计,以保证合理的进深㊂东侧建筑毗邻杨浦大桥,建筑东北方向亦可观江赏桥㊂因此,东侧多层建筑芯筒偏西侧布置,以最大限度的创造江景资源空间㊂西侧两栋多层建筑的核心筒分别布置于平面的东西两侧,能够有效的避免多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对视,并减少服务走道数量,提高得房率,创造灵活的使用空间及进深㊂3.3 南侧多层建筑层层退台,与中央景观相呼应在办公建筑中,公共空间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的品质;而本项目作为出租性的办公产品,除首层大堂外,为确保通用性,其他区域并没有设置室内公共空间的条件㊂结合总体布局,项目中的公共空间从室外露台入手,南侧建筑在不增加额外计容面积的前提下,设置层层退台,与中央景观相呼应,活跃中心景观区域的场所氛围;同时,将各栋建筑屋面的机房空间尽量压缩,并采用铝合金格栅包裹,形成统一㊁简洁的设备界面;其余区域打造尺度宜人的屋顶花园,与多层露台一并,打造多层次的公共休闲空间,提升空间品质㊂4 独特而简洁的立面设计滨江及其沿线的公共绿带,是上海高密度中心城区中宝贵的景观资源,其重塑了城市的内在行为,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集中体现㊂4.1 建筑体量的柔性处理建筑在体量的处理上,希望能够与滨江自然的绿地公共空间有所呼应:所有建筑体量均进行倒角处理,柔化滨江及城市界面;各栋建筑在底层缩进,形成半室外的入口灰空间,与场地及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相衔接㊂北侧2栋塔楼在竖向上分为三个接近的体块,旨在消解建筑的体量,降低其对滨江公共空间的压迫感;多层建筑则是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室外露台,活化街区内部空间,并向外渗透,丰富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㊂4.2 城市腹地与滨江建筑界面的延展设计项目北侧临江建筑高度仅为50米,在滨江面一侧无论是体量还是高度均不突出㊂从城市定位来看,更适合于采用简洁的立面语言,与周边建筑协同,形成滨江绿地的 背景 ㊂通过调研,地块周边高层建筑以玻璃幕墙结合竖向线条为主;因此,项目沿江立面以竖向线条为造型母题,延续滨江片区立面风格㊂南侧三栋建筑高度较低,立面形式采用水平线条,一方面能够增加建筑的延展性,同时也能够与塔楼形象有所区分,打造多样性的办公复合社区,实现由城市腹地向滨江过渡的建筑界面㊂4.3 立面江水 元素的应用设计尽管在总体上塔楼建筑以与周边协调为主要准则,在细节的处理上,设计仍希望在大的框架中能够有所创新,增加项目的标志性㊂幕墙在设计理念上,意与黄浦江相呼应,整体立面以江水 涌浪 为意向,打造具有滨江特征的立面形式[4]㊂塔楼竖向线条采用双线造型,并于外部设置竖向遮阳装饰构件㊂装饰构件结合建筑形体,通过调整装饰构件的开启角度,实现由低到高的立面三段渐变效果,展现滨江建筑优美㊁灵动的气质(如图3)㊂泛光设计根据幕墙特点,灯光设置结合于幕墙竖向双线遮阳构件之间,将竖向线条点亮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夜间室内受到外部灯光的干扰㊂图3 立面元素应用设计4.4 幕墙穿堂风效应 近些年,随着健康建筑的理念不断完善与发展,建筑空间的设计趋势逐渐由功能性向人性化转变㊂尤其是随着疫情的爆发,人们对建筑的健康属性愈发关注㊂办公空间作为人们长时间停留的场所,更应该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㊂本项目除空间尺度㊁良好的采光条件外,建筑幕墙均结合自身特点,各主要功能空间设置可开启窗扇:南北通透的开窗设计,能够形成良好的 穿堂风效应 ,增强室内自然通风效果㊂经计算,项目主要功能空间过渡季工况下至少81.23%的面积满足换气次数大于2次/h 的要求,可有效提升人体的舒适性㊂幕墙开启扇强调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塔楼开启扇结合双线竖向线条设置,外侧为穿孔铝板,并利用竖向装饰线条遮挡,保证外立面的整体性㊂裙房则通过在玻璃幕墙区域植入竖向的通风开启单元,保证室内均匀㊁舒适的空气流动㊂4.5 健康可持续的幕墙设计建筑的立面材质践行健康及可持续的理念,除常规的铝及玻璃外,塔楼竖向装饰线条及多层建筑的水平线条均采用陶作为基本材料,结合釉面处理,形成独特的立面肌理㊂陶本身作为中国最为传统的使用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㊁自洁性㊁耐久性㊁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可有效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打造健康可持续的建筑幕墙[5]㊂5 结语上海核心区滨江的贯通,加速了黄浦江沿岸的土地开发㊂本项目作为浦东新区内环内㊁洋泾滨江一线的最后一块用地,为该区域的城市再开发画上了句号㊂(下转第95页)R E A L E S T A T E G U I D E |95为未来的规划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推动公园绿地规划的更加民主㊁科学和有效㊂5.3 持续改进与优化的策略持续改进与优化是确保公园绿地规划方法与实践效果持续提升的关键策略㊂第一,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㊂第二,要充分利用评估结果,开展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深入挖掘规划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规划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㊂同时,要积极倡导公众参与,不断完善参与机制和方式,增强公众对规划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规划方案的社会接受度和可持续性㊂第三,要加强规划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确保规划方案的综合性和协调性㊂第四,要注重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和规划理念,不断提升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㊂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可以不断优化公园绿地规划方法与实践,推动规划工作持续改进,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实现公园绿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5]㊂6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公众参与的公园绿地规划方法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㊂公众参与不仅能够确保规划方案更贴近实际㊁更具可行性,还能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主意识㊂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众参与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和问题㊂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参与质量,以期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科学化㊁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㊂参考文献[1] 袁川乔,卢旸.公园城市语境下成都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管控策略初探[J ].城乡规划,2023,(03):99-107.[2] 宋博.南阳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游憩服务绩效评价与规划应对研究[D ].河南大学,2023.[3] 杨子旭.居住区周边公园绿地地形的设计方法探索以南海子郊野公园居住用地土地储备项目规划公共绿地为例[J ].国土绿化,2023,(01):51-54.[4] 杜伊,刘恺希.基于社区生活圈空间属性的中国公园绿地规划理念㊁研究及方法述评[J ].园林,2022,39(12):93-98.[5] 刘凯文.公共健康视角下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D ].河北农业大学,2022.(上接第90页) 优质生活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㊂3.3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工具的创新与发展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工具的创新与发展正日益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动力㊂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何有效地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人工智能㊁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以提升规划的准确性和效率㊂例如,通过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统(G I S)和实时数据分析,规划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态势㊂同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规划过程可以自动适应新的数据和变化,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㊂此外,工具的创新还包括对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视㊂通过更加直观和易用的界面设计,规划工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背景的用户㊂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是智慧规划工具发展的重要方向㊂新的工具和方法正在被设计出来,以更好地评估和平衡经济发展㊁社会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㊂结束语展望未来,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将继续沿着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的双轨道前进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社会需求的深化,规划方法将更加智能化㊁精准化,同时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和环境可持续性㊂这一领域的发展预示着更加高效㊁透明和包容的规划未来,为构建和谐㊁可持续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㊂参考文献[1] 吴剑平.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分析[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10):62-64.[2] 孙杨,谷延波.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1):67-69.[3] 党安荣,田颖,李娟,吴冠秋.中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发展进程与展望[J ].科技导报,2022,(13):75-85.[4] 韩林.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探讨[J ].居舍,2022,(9):21-23.[5] 谢静,李淼.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9):22-23.(上接第92页)纵观现有的开发项目,建筑形态基本与本项目类似,多为市场选择下的产物,其构成了区域开发的基调㊂在此背景下,设计通过区域研究㊁细节探讨等方式,在有限的自由度中,寻求设计的平衡点㊂从城市层面,设计依靠合理的总体布局,将各栋建筑 锚固 在场地中,且延续和优化了城市结构㊂从建筑层面,围绕着滨江的特点,将江景资源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形成滨水而建的独特建筑平面㊂幕墙从场所汲取灵感,以水为载体,立面实现三段式的渐变效果,与黄浦江产生呼应,兼具经济性与标志性㊂总体而言,设计以业主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着场地自身的特点,以城市空间形态为先导,为城市空间及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建筑集群㊂参考文献[1] 陈水生,甫昕芮.人民城市的公共空间再造 以上海 一江一河 滨水空间更新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8(01):36-48.[2] 邹钧文.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策略研究[C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2024-02-17].[3] 张春利.滨水建筑之解析与设计探究[J ].建筑遗产,2013,000(014):261-261.[4] 刘晓平,滨水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场所思维逻辑[J ].华中建筑,2013,31(10):66-72.[5] 恽燕春,蔡一栋,徐爽.参数化幕墙设计在高品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 ].建筑科技,2022,6(05):3-6.。
上海滩滨水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
上海滩滨水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上海滩是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其滨水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
为了实现上海滩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规划与设计研究,以确保滨水区的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首先,上海滩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应注重生态保护。
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应优先考虑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湿地、水源和植被。
同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水污染和废弃物排放,提高水质和环境品质。
其次,上海滩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还应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经济发展。
滨水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应考虑到公众的需求和期望,提供适宜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运动场馆、咖啡厅和文化活动场所。
此外,应鼓励滨水区的商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滨水区的经济活力和城市形象。
再次,上海滩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应注重交通便捷和可持续出行。
城市的滨水区通常是人们流动的交通枢纽,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应设想出有利于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交通系统。
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还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加城市的可持续性。
最后,上海滩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还应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景观营造。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滩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
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应保护滨水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注重景观营造和艺术设计。
独特而美丽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滨水区,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吸引力。
综上所述,上海滩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研究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公众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和可持续出行、历史文化保护和景观营造等方面。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上海滩的滨水区将不仅成为城市的重要资产,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码头景观打造方案
码头景观打造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城市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资源,码头的景观打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码头的吸引力和魅力,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的码头景观打造方案。
第一步:调查和分析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码头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码头周围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人口分布等情况。
在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网上搜索: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人口分布等信息;•实地调查:到码头周围的街道、公园、商场等地实地调查,了解周围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周围居民对码头的看法和期望。
通过以上方法获取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码头周围的环境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制定设计方案。
在了解了码头周围的环境和需求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制定设计概念。
设计概念应该根据周围的环境和需求来制定,同时也要考虑以下因素:•结构安全:码头的结构要能够承受船只的重量和风浪的冲击;•人流量:码头会吸引大量游客,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人流量的控制和引导;•船只停靠和管理:码头应该能够满足船只的停靠和管理需求,包括船只进出码头的方便性和停靠的稳定性等。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制定以下设计概念:•结构安全:在设计结构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增加防浪挡板和扶手,以保证码头的安全性;•人流量控制和引导:在码头的出入口设置导向标志和指示牌,引导游客进入码头,并在游客较多的区域设置船只停靠点,以避免人员拥堵;•船只停靠和管理:在码头上安装停车位标志,并设置停靠红线和绿线,以便船只停泊时进行区分,避免混乱。
此外,还可以在码头上设置船体维护区和乘客待区,方便船只维修和乘客候船。
在制定了设计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景观设计。
设计思路应该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原有的自然环境。
以下是景观设计方案:•码头立面和屋顶设计:在立面和屋顶上采用当地传统文化的图案和色彩,做到与周围环境相衔接;•码头辅助设施设计:在码头的辅助设施上设置自助售票机、导览牌、厕所、休息区等,方便游客使用;•码头围栏和绿化设计:在码头周围的空地上进行围栏和绿化设计,打造空气清新的休闲区域;•码头灯光设计:在码头的立面和屋顶上设置装饰性灯光,以提升码头的夜间景观效果。
重塑活力_上海浦东新华码头地块城市设计思考_贺炜
98摘 要:百年前上海浦东新华码头承载起货运码头的功能,百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发展这里将褪去货运功能,而向游艇母港新型城市功能迈进。
什么样的滨水空间能够承载这样一种转变并能够更进一步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本文认为它应该具备的首要因素是“活力”,一个具有活力的滨水城市空间是市民、政府和开发商共同的诉求,它能够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从满足未来母港功能的需求、整合建筑和景观,提升空间价值、防汛墙的景观化处理、文化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港口城市氛围的营造这五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塑造一个具有活力的滨水城市空间。
关键词:游艇母港; 活力; 重塑Abstract:Pudong Harbor has been theimportant harbor along Huangpu River 100 years ago, today it will be the tourist marina, as Shanghai city developed. What kind factors needed for this place to confront this kind of change? The thesis believes vit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thought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integrating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improving space value,reusing the culture, creating marina environment.Keywords:marina;vitality;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4-0098-031 项目背景新华地块项目南临浦东大道,东起民生路,西至其昌栈码头,紧邻陆家嘴金融核心区,北部紧邻黄浦江,它同时也是黄浦江沿线滨江绿化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上海浦东新华码头滨水区景观设计摘要:城市游艇港滨水地区是景观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很高的地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游艇停泊需求、景观空间的公共性、景观功能的混合性、滨水景观的可达性、交通空间的连续性等内容,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遵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利益的共赢。
关键词:游艇港滨水区景观设计1.项目背景新华地块项目位于陆家嘴金融核心区东部,北邻黄浦江,西至大连路隧道,东至民生路,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的核心区中心段,其滨水景观将是黄浦江沿线滨江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为滨江路北侧地块。
为强化浦江两岸金融贸易、文化、旅游功能,形成多方位展示都市风采的旅游风景带,新华码头地区将与周边共同形成展现上海国际化都市魅力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核心滨水区。
同时,该滨水区还承载着黄浦江游艇母港的功能。
新华地块游艇母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区域城市生活水平,更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
2.概念的提出如何营造一个世界级的滨水母港?世界级的滨水母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滨水母港地区的景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研究了世界著名滨水母港区域的特点。
德國漢堡港口新城是一个把居住、休闲、旅游、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具有水上特色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区,规划充分利用近水的优势,并和现有城市风格相融合,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通过对世界级滨水母港区域及其公共活动场所的研究发现,一个高等级高水准的港口滨水空间的营造,都充分考虑了对文化的尊重,对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对滨水标志性建筑的打造等关键性要素。
由此,我们希望未来的绿色港湾将是一个世界级的滨水港湾,这里将延续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城市功能,成为未来黄浦江南岸的璀璨明珠。
绿色溶解了滨水城市空间,为滨水区域的未来发展搭建了生态构架。
多样性的城市功能,为滨水区域带来的永续的活力。
历史建筑的更新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给建筑带来了新的功能。
3.设计重点论述3.1未来母港的功能满足上海游艇行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三个主要目标:1.让每个上海居民都有可能参与到游艇活动中;2.在地区内发展水上旅游;3.通过举行国际性的水上运动竞赛,加强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形象。
在本次的设计过程,根据游艇停泊的设计要求,我们综合考虑了内港、顺岸停靠和局部内挖三种停泊模式。
3.1.1内港模式内港模式(图1)是一种理想的港口模式,它能够容纳较多数量的游艇,同时扩大的水面有助于周边地块价值的提升和港口氛围的营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整体风貌。
但是内港营造成本较高,游艇进出不便于管理,水质难以维系。
3.1.2顺岸停靠模式顺岸停靠模式(图2)即游艇顺岸停靠在现有的高桩码头,现状的高桩码头和防洪堤都不需更改。
顺岸停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停留更多的游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中对游艇停靠数量的规定。
3.1.3局部内挖模式在游艇停泊的设计要求中,有明确提到现有高桩码头必须保留的部分,在这个前提下,对可挖除的高桩码头进行挖除,形成港口局部内挖模式。
这种港口模式(图3)综合了内港模式和顺岸停靠模式的优点,在满足游艇停靠数量要求的基础上,也节省了建造成本。
因此,综合三种停泊模式的优劣势,方案选择局部内挖的模式,节省建设成本的同时,能够容纳下较多的游艇泊位。
3.2建筑和景观的一体化3.2.1景观结构立体化滨水开放空间立体化,即空中、地面、地下立体开发,解决城市交通空间与人们的活动空间相互交融的问题,从而保证城市空间的整体化发展。
合肥滨水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为滨水争取更多的绿化面积,是解决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沿黄浦江的滨水绿地是该区域最大的景观价值,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如何最大化这种优势,如何更好的将建筑和绿色融为一体。
对于此我们提出了三个策略。
首先,纵向上将绿地更多的延伸到城市。
通过“指状绿楔”(图4)将绿色引入城市,通过绿指,人们可以步行到达滨水空间,从而增加绿楔两侧地块的价值。
通过周边地块和城市交通的分析我们将这种绿楔分为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绿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类型的绿楔和区域主要道路相联系,对于这种类型的绿楔我们希望通过纵向的铺装和树阵将人的视线引导到江面,景观空间处理得更加开阔,使其公共性更强,能够将人流更好的引导至滨水;第二种类型的绿楔和地块的联系更为紧密,我们希望它的私密感更强,植被空间更加密闭,园路和乔木肌理的走向能够更好的让人停留在其中。
其次,横向上设计折线的建筑界面,营造更多的口袋绿化。
在保证容积率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沿江的建筑界面处理成折线,这样不但能够丰富临江建筑立面效果,形成更为丰富的层次关系,还可以让底层沿街步道更具趣味性,增加底层裙房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
第三,前后错位保证滨水建筑的景观朝向。
沿江的点式塔楼建筑通过前后错位保证每栋建筑能有较好的江景。
3.2.2景观功能复合化景观功能的复合化,是指在单一的观景功能基础上,与周边使用功能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功能整合,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突出整个滨水景观带整体优势的策略。
本项目的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此地块持续的人流,增加滨水景观带的活力。
将周边地块的办公、商业、居住、文化展示等不同功能的用地分布在滨水区域,根据地块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景观风格设计,使滨水带的活动场所各具特色,活动丰富多彩。
3.3港口城市氛围的营造3.3.1港口文化的设计语言统一的设计语言强化港口意向。
中央区块通过统一的设计手法强调港口意向,以船为母体对其形态进行解构,核心建筑的造型如同五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成为新华母港的港口意向。
船帆形态的梯形绿楔构成滨水景观绿地的主体结构强化了整体布局的设计语言。
创意设计增加亮点。
设计中通过对码头元素的解构增添亮点。
本次设计解构了船的底部造型,形成空中花园,结合下沉广场构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中心广场。
其次对船的龙骨进行解构,设计成为中心广场最具焦点的重要景观构筑物(图5)。
(图5)3.3.2倡导步行的滨水游线倡导步行增加商业活力。
合理考虑地块机动车出入口,减少机动车交通对滨水道路的影响。
规划中减少沿江面的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让机动车从地块东西向和南面进入地块。
在重要地块增加过街人行通道,使滨水绿地和商业裙房的二层店面直接相接,从而增加商业机会。
行人友好的交通组织。
地块的机动车出入口主要安排在地块的南侧和东西两侧,将主要车流向昌邑路引导,减少滨江路的机动车流量。
在绿契中规划设计纵向步行道路,连接滨水绿地空间和城市地块。
码头、游艇会所、高档居住区通过步行天桥形成空中连续性的步行交通,以确保游艇会员南北交通的无障碍一体化。
3.4防汛墙的景观化处理现有防汛墙平均高出场地标高1.5米左右,它阻碍了视线,降低了水岸的可达性,裸露在外的防汛墙降低了景观品质。
此次方案提出三种针对防汛墙的解决方案。
(图6)3.4.1梯级防汛墙梯级防汛墙处理方案,将原防汛墙南移,在其北面增加0.7米标高的防汛墙,并结合防汛墙形成景观台阶。
这种处理方式,减少了防汛墙对视线的阻碍,同时景观台阶为游人提供了很好的欣赏江景的场所。
3.4.2绿化隐形防汛墙绿化隐型防汛墙处理方案,将原防汛墙隐藏在绿化以下形成绿坡。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降低防汛墙对视线的阻碍,一定的坡度能够更好的将视线引向江面,并且通过这种处理方式丰富滨水景观的竖向变化,更有利于进行植物造景。
3.4.3外漏防汛墙外露防汛墙的景观处理,考虑到成本和防汛抢险通道的因素,局部防汛墙是外露的,对于它的处理可以采用景观的处理方式。
通过绿屏、梯级绿化、艺术坐凳等方式均能够增加外露式防汛墙的艺术效果和使用性。
3.5植物景观的营造在植栽的群落总体设计中,我们力求做到“疏不失旷、密不嫌繁”。
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尽力模拟自然界植物的形成规律。
植物景观的设计,将上层乔木与下层地被分别考虑,希望通过乔木与地被的种植形式,形成植物空间上的对比。
城市道路网络形成城市肌理骨架,将新华码头周围区域分成条状地块指向黄浦江。
因此,在植物景观整体结构骨架设计中,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以南北行列式形式布置乔木林,形成与江面基本垂直、乔木群落边界完整、树阵形式为主的南北条状林带的骨架肌理体系(图7)。
行列种植方式和科学植物配置,有利于江面视线穿透和空气的对流及净化,并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滨江景观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观。
在行列式乔木林的下层,则设计自然曲线形态的草花灌丛,与上层规整的乔木林形成对比。
4.结语城市滨水空间是市民喜爱的休憩空间,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社会意义。
不同类型的滨水空间具有不同的特质和建设要求,并将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空间行为。
基于游艇港的浦东新华码头滨水景观区设计,不但要满足未来母港的功能,营造港口城市的氛围;还应考虑城市防洪的要求,防汛墙的景观化处理;衬托建筑的同时,也需充分考虑景观的功能及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滨水地区规划. 20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