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导学案1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郝戈庄初中王成毅)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郝戈庄初中王成毅)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初中化学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回忆以前所学的碳、硫、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概念,对燃烧有初步的认识。

(2).回忆第二单元课题1利用红磷或白磷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上将要进行的一个实验。

(3)、自学课本,找出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想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设计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题知识有所了解二、教学课题(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导入新课。

教材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7-1红磷、白磷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7-2蜡烛的燃烧情况,得出灭火的原理以及常用的灭火的方法,然后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防火意识,具备简单的火灾逃生的方法;通过实验7-3面粉燃烧的爆炸实验,探究爆炸的条件,认识到爆炸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以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本节教材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能力体系: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价值体系:增强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学习一些火灾逃生的常识。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会设计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能力目标(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级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主备教师:课型:使用时间: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学习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学习难点】影响燃烧的因素的理解。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活动一纸上谈兵1.燃烧是指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 、、是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3.灭火的原理:、、,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

4.化解成语(首先要理解汉语意思,再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钻木取火煽风点火釜底抽薪二、活动二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①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可燃物、氧气(空气)、着火点(温度)三个量,至少设置三组实验。

②实验探究③展示交流1.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①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能用更多的方法熄灭蜡烛,并解释原理。

②展示交流三、活动三深入探讨——影响燃烧的因素1.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

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2.问题:煤块和煤粉哪一个燃烧的更剧烈?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3.问题:木柴的着火点比汽油低,为什么汽油更容易剧烈燃烧?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四、习题巩固1、用坩埚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观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汽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另用坩埚钳夹住另一团棉花,蘸上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体后点燃,观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汽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也不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3.(3分)如图所示,A、B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慢上升。

用火柴从下方点燃A;将燃着的火柴放在B的上方。

观察到:A、B均产生火球,B的爆鸣声比A的大。

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4.(4分)室温约20℃时,取三小块大小相近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编号A、B、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8-6-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8-6-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重点)2.了解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生成物的差别、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二、问题导学:1. 灭火的原理(1)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着火点是可燃物维持燃烧所需的________ 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既不能通过降低或升高着火点来灭火。

(2)燃烧的定义: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反应。

燃烧的现象: 是发光发热,并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反应。

注意: 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例: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情诊断:【诊断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眼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原由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诊断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A.白磷置于80℃水中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如氧气C.白磷置于80℃水中并通入氧气D.白磷置于10℃的室内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寻找灭火的方法、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 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 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C. 只要是可燃物D. 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达到一定的温度2.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A. 缓慢氧化反应B.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C. 发光.发热的化合反应D. 剧烈的分解反应3.食用油在锅内不小心着火,将火熄灭的最好的方法是()A.把油倒掉B.立即用大量水灭火C.迅速关闭火源D.盖严锅盖4.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5.下列图示中的灭火的方法错误的是()6.冬天用煤火取暖,如果室内通风不良,因空气不足,碳会不完全燃烧,产生______,就会发生_______中毒。

2022年初中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彩导学案

2022年初中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彩导学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那么。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

课前预习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白色的固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小。

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课题1燃烧和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程与方法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导管、烧杯、试管、铜片、酒精灯、火柴等。

课前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预习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新课导入[导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

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3.3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导学案(无答案)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3.3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导学案(无答案)

“一对一”学案教师科目化学姓名时间内容 3.3 燃烧与灭火条件目标 1.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灭火的方法,3.了解爆炸与防爆安全教学实施过程一:作业检查1.完成情况:优()良()差()完成不好的原因:二、进门测(填空题每题0.5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分数10分)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少许C.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D.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2.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O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将KClO3和MnO2混合。

用纸槽装入试管中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O2C.待集气瓶充满O2,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D.收集完成后,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acdefB.abcdefC. bacdfeD. abcdfe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 + 氧气二氧化硫 B.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C.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D.铜 + 氧气氧化铜5.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两份固体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气体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表示其反应原理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固体混合的方法制取较纯的氧气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为____,表示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导学案》

《蜡烛燃烧导学案》

《蜡烛燃烧》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生活中,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物品,我们经常会在生日、节日或者仪式上点燃蜡烛。

但是你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蜡烛燃烧》这个有趣的主题。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结构和燃烧过程。

2. 掌握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3. 能够诠释蜡烛燃烧开释出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三、进修内容1. 蜡烛的组成结构:蜡烛由蜡烛芯和蜡烛体两部分组成。

2. 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氧气和燃料。

3.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蜡烛体燃烧时,蜡烛体中的蜡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蜡烛燃烧开释出的能量:蜡烛燃烧开释出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了解蜡烛的燃烧特点。

2. 实验验证: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3. 讨论交流:与同砚讨论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能量开释方式。

五、进修过程1. 观察实验: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注意观察蜡烛体的变化和燃烧开释的光线和热量。

2. 实验验证:准备一个玻璃瓶和一根蜡烛,点燃蜡烛放入玻璃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玻璃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后,蜡烛会熄灭。

3. 讨论交流:与同砚讨论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能量开释方式,思考蜡烛燃烧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燃烧现象:除了蜡烛,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它们的燃烧原理又是怎样的?2. 环保认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3. 进一步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应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七、总结反思通过进修《蜡烛燃烧》,我们不仅了解了蜡烛的组成结构和燃烧过程,还深入探究了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和能量开释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科学的魅力和美妙的地方。

八、课后作业1. 思考: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能量开释方式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启发?2. 实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蜡烛燃烧的小短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7.1课堂教学导学1

九年级化学上册7.1课堂教学导学1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型新授授课时间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班级九(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依据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及讨论法。

导学环节导学过程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视频展示各种燃烧现象。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燃烧的现象。

激发学习兴趣目标展示1、了解燃烧的定义。

1、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释疑点拨[实验探究一] 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7-1观察现象1:观察现象2:【交流讨论】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件?2、由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要什么条件?【归纳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_______、②_____ ③______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实验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完成课本130页图7-8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第一只烧杯中的蜡烛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只烧杯中的蜡烛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第三只烧杯中的蜡烛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下列生活中常用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有哪些:【精讲点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是在燃烧条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灭火原理的应用一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3、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学习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学习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流程一指导学生自学【时间】10分钟左右引导学生思考:人常用什么方法灭火?1、油在锅里着火2、油罐车着火3、森林着火4、酒精灯失火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能灭火,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能将不同这些方法归类吗?指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条件:1、2、3、三者的关系灭火的原理:1、2、3、三者的关系燃烧的定义:〖实践与应用〗如图,A、B处为白磷,C处为红磷,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烧杯内水的温度不低于70℃。

请你预测能燃烧的是处,不能燃烧的是处,为何?如何使之燃烧?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

2、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不充分燃烧: 1、2、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1、2、【目的】让学生知道灭火的方法并且试着归纳灭火的原理。

分析出燃烧的影响因素,我们如何利用。

3、CO: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它有性,可作,平常所说的煤气中就含有CO;它使人中毒的是原因。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操作】学生自学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

【时间】5分钟。

五、展示反馈【操作】利用当堂测试进行检测。

【时间】10分钟。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氧气不足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空气不足3、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中“罪状”是()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20.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

20.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1)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技能: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灭火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原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有关燃烧的知识。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叫做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请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2.实验探究:根据提供的药品,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煤炭、石子;仪器: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序号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1物质是否可燃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物质是______2.分别点燃沾有酒精和水的棉花2可能与温度有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木条和煤块关 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煤块3可能与氧气有关1. 将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2.用灯帽盖住点燃的酒精灯3.反思评价解释结论:思考: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条件?举例说明。

燃烧导学案

燃烧导学案

太师庄中学初三化学第五章导学案11 编制:杨美伶审核:时间:2010.9.21第四章燃烧的学问第一节燃烧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关系;知道可燃物燃烧不充分将会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

2.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研究燃烧的产物,学会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人类对于燃烧现象的认识和利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及燃料的燃烧对于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等,去感受化学对改善人民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燃烧条件、燃烧和爆炸【难点】燃烧条件的测定及煤气中毒【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结合《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66-69页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学习内容及要求】自主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指与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要使可燃物燃烧,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是:②是2.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__。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氧气不足时生成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有毒,与人体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人中毒而死。

三、燃烧和爆炸1.燃烧一般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如在有限空间剧烈燃烧可发生_________1.A,B两支点燃的蜡烛,用水槽将其罩住,过一端时间哪支蜡烛先熄灭?2.如图所示,在水槽中漂浮着一个小木片,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3.纸火锅(见右图)在京城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探究燃烧条件-导学案(1)

探究燃烧条件-导学案(1)

探究燃烧的条件【考试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的措施。

2.会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清单】一、燃烧的条件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①②③燃烧条件有与足够浓度的接触温度达到灭火原理可燃物隔绝温度降低到以下二、探究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2.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研究了多变量问题,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4.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一实验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Ⅰ.向烧杯中加入80℃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到的现象为。

Ⅱ.用火柴点燃红磷,红磷燃烧。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小块白磷。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到的现象为。

(1)分析上述实验,具备的燃烧条件画“√”,不具备的条件画“×”。

(2)上述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的白磷与隔绝;②,使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而低于红磷的着火点。

(3)上述实验中铜片的作用:。

(4)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为。

(5)分析上述实验,总结变量。

5.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思维导图】【基础训练】1.(2018西城一模14)用盖子盖灭酒精炉,酒精熄灭的原因是。

2.(2018海淀期末26)请从燃烧条件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

3.(2019房山一模)右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

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

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比①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D .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4.(2018西城期末43)用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导学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导学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回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燃烧的现象,比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

那么,什么是燃烧呢?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如果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法发生。

例如,在一个空无一物的房间里,是不可能发生燃烧的。

2、氧气(或空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大部分物质的燃烧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物质,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没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蜡烛会很快熄灭。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着火点,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物质才会开始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比如,纸的着火点比较低,很容易被点燃;而铁的着火点非常高,在普通条件下很难燃烧。

四、灭火的原理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使其无法继续进行。

灭火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例如,在森林火灾中,设置防火带,将未燃烧的树木与火源隔离开,就能阻止火势的蔓延。

2、隔绝氧气(或空气)用灭火器灭火时,喷出的物质会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从而使火熄灭。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水灭火就是利用水吸收热量,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五、灭火的方法根据灭火的原理,常见的灭火方法有:1、用水灭火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温度,同时还能隔绝空气。

但要注意,对于油类火灾和电器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2、用灭火器灭火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火灾,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X畴。

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生活经验来看,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几节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不利因素: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X。

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

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

演示文稿PPT演示文稿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

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导学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导学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认识燃烧反应的特征和能量变化。

3、了解常见的燃料及其利用,增强环保和节能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三、学习难点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2、对燃料充分燃烧的理解和应用。

四、知识梳理(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助燃剂,一般情况下是氧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

(三)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例如: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

2、隔绝氧气(或空气)例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使锅内的油与氧气隔绝。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四)燃烧反应的特征1、发光、发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光能和热能。

2、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五)能量变化燃烧通常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六)常见的燃料1、化石燃料(1)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2)石油主要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₄)。

2、新能源(1)氢能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

(2)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风能清洁、可再生。

(七)燃料的充分燃烧1、意义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五、实验探究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用品:红磷、白磷、热水、烧杯、薄铜片、氧气等。

实验步骤:1、在薄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和白磷。

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燃烧条件的探究》 导学案

《燃烧条件的探究》 导学案

《燃烧条件的探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燃烧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2、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和对比。

四、知识准备1、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等。

2、思考:燃烧时会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五、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一:分别将小木条和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未罩住的蜡烛继续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三:同时在铜片上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三)燃烧条件的综合应用1、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有很多,其原理都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例如:(1)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用沙子灭火,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3)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是清除可燃物。

2、促进燃烧的方法在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促进燃烧,例如:(1)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燃料燃烧更充分。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块粉碎成煤粉。

(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B 燃烧一定需要氧气C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D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房屋着火,用水灭火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3、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①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什么?(2)实验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五)课堂小结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教育资料】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学习专用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凯里二中导学案模块一燃烧的条件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检测:1.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教师演示实验:1.铜片上的红磷(),铜片上的白磷(),说明燃烧反应条件()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反应条件()。

2.水中的白磷在股入空气前(),股入空气后()。

3.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发生。

模块二灭火的原理学习目标:1. 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2. 通过学习,了解火灾的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学习检测:1、⑴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其原理是什么?⑵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①炒菜的锅起火了;②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③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④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⑤森林起火时,消防员开辟出一条隔离带。

2、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写出灭火原理:①将()与火源隔离;②将可燃物与()隔离;③降低()。

3、分析下列原因:燃烧木块用水一浇就熄灭();着火的油锅用盖一盖就熄灭();架空柴火旺,而紧堆的不旺()。

课后巩固练习1.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2.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3.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4.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5.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6.用家庭燃气炉灶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的方法原理是( )A.吹灭火焰,使燃气与空气隔绝B.关闭出气阀,使可燃物迅速与O2隔离C.喷水降低燃气温度至自身着火点以下D.关闭出气阀,使温度降到其自身着火点以下7. 把一条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枝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的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1.1.3燃烧热(导学案)

1.1.3燃烧热(导学案)

第3讲燃烧热【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2、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的计算3、了解家用燃料和火箭推进剂燃料的选择。

【学习重难点】重点: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难点:燃烧热的相关计算【自主预习】1、请结合以下数据计算2H2(g)+O2(g)=2H2O(g)的反应热,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断开1molO-O键要吸收498kJ的能量③形成2molH—O键要放出431kJ的能量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2.燃烧热定义: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生成指定产物时时所放出的热量。

【合作探究】一.理解燃烧热的概念1、燃烧热的定义:【思考讨论1】我们知道物质燃烧都会放出热量,那么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①研究条件: 101kPa②反应物及其物质的量: 1mol纯物质③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④生成物: 指定产物,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是在氧气中进行,且产物为稳定氧化物。

如:C→CO2,H→H2O(l),S→SO2等。

⑤燃烧热与物质的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⑥符号: △H<0 单位: kJ/mol【思考讨论2】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热有什么不同?答:①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多少有关,燃烧的物质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而燃烧热规定是1 mol 的纯物质;②研究燃烧放出的热量并未限定燃烧产物的形态,而研究燃烧热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思考讨论3】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其燃烧热变吗?答:不变。

燃烧热指1 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无关。

2、燃烧热表示的意义:【想一想】1、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在101KPa时, 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31KJ的热量。

【写一写】2、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l) △H=890.31kJ/mol【注意事项】中文叙述燃烧热、中和热时可以不带“负号”,但凡用ΔH表示时一定要有“负号”例:语言表述——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符号表示——△H= 890.3 kJ/mol【知识检测】【典例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碳的燃烧热( B )A.C(s)+1/2O2(g)=CO(g) ΔH=110.5 kJ/molB.C(s)+O2(g)=CO2(g) ΔH=393.5 kJ/mol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D.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1molH2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叫H2的燃烧热B.25℃、101kPa时,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C.已知S(s)+ O2(g)=SO3(g) ∆H =269.8kJ/mol,则硫生成SO3的反应热为269.8kJ/molD.25℃、101kPa时,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变式2】书写表示下列燃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1)1 mol 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890 kJCH4(g)+ 2O2(g) = CO2(g) + 2H2O(l) △H = – 890 kJ/mol(2)28 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g)释放的能量为283 kJCO(g)+1/2O2(g)= CO2(g) △H = – 283 kJ/mol【合作探究】二.燃烧热的相关计算【例2】在101 kPa时,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解析:CH4(g)+2O2(g)=CO2(g)+2H2O(l);ΔH =-890.3 kJ/mol即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成教材82页表格,总结出灭火的原理a
b
c
2.思考: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其一就可?为什么?
4.用水灭火,水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离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5.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刻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降温至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6.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右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我的收获】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自己试着总结一下:
.
②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跟
接触,温度达到。
2.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燃烧。
B、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反应
C、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燃烧。
D、燃烧对人类有利无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置于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蜡烛不是可燃物B、蜡烛没有跟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预习导学】
1.回忆镁带燃烧及红磷燃烧的实验,说说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
2.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2.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反应。燃烧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是①②③。
3.着火点是物质起火燃烧所需的温度。
4.灭火的方法是:燃烧物或
;使燃烧物;使燃烧物.
【合作探究】
c.
2.讨论与交流
①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否要同时具备才会发生燃烧?
②参照课本81页:“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讨论为什么生煤炉时要用小木条等物引燃?
③.讨论:我们学习过很多燃烧现象,举出常见的例子填写下表
可燃物
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这些燃烧现象的共同点是,
从文字表达式上看均属于反应。
结论:燃烧是反应。
二、灭火原理的探究
九年级(上册)第周第课时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导学案时间:年月日星期
学习重点:本节课题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课题: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设计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
2.了解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3.会根据燃烧的条件探讨灭火的原理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1.观察实验3-6,完成教材81页表格,讨论后将你的结论写出来。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a.b.
3.结合课本83-84页内容,谈一谈在生活中怎样注意居室防火?
[巩固练习]
1.下图是某同学对物质燃烧条件所进行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水下的白磷,若向水面下的白磷中通入氧气,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