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新人教版 (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1
课题: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型:新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不太熟悉,对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去创设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得心灵体验。
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中认识郑和的远洋是世界的壮举,戚继光扫除倭患的英勇斗争精神,感悟郑和和戚继光的伟大人格魅力并发扬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郑和下西洋。
2、掌握戚继光抗倭。
3、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4、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郑和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情景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视频,激趣导入:由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打击海盗的活动引出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英勇壮举,看郑和下西洋的视频:/programs/view/V8zYmlHWb0c/这支队伍经历了哪些暴风骤雨?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航行?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2020-12-18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
2、郑和下西洋的范围;最远到达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二、戚继光抗倭1、戚继光抗倭的背景:2、经过: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时间;2、为什么说是“攫取”【合作探究】1、郑和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结合教材94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一下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倭寇”指的是哪些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教材96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
【拓展延伸】戚继光、岳飞、文天祥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堂检测】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D、戚继光抗击倭寇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A、台州B、温州C、福州D、泉州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A、1553年,1999年B、1554年,2000年C、1355年,1999年D、1533年,1997年4、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5、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6、看教材 95页的资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事件?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2)这件事起了什么作用?(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日趋明显,你觉得材料中反映的几百年前的这件事对我们今天有何启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讨论: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他们的航行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除了前面分析的郑和个人因素(人才条件)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物质、技术条件)
4、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
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动手设计表格
完成填图练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新颖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创造的机会,锻炼了综合能力。
2、上课时间、进度比较难把握,对学生的总体素质要求高。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以《七子之歌》导入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1、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2、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3、看图弄清西洋到底包括哪些范围?
4、阅读归纳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最远到达的地区
5、讲解郑和下西洋概况,引导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6、了解倭寇的概念、骚扰范围及危害。
7、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8、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澳门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组织学生自学:
5、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小结: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1.“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君”是谁?
(2)其主要事迹是什么?
(3)其事迹有何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案1 新人教版
船只大
到达 范围
设备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
航海图、罗盘针
美洲
范围广 设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22种产品输入 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 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 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 海水平大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 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 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 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 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 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 对吗?请说明理由。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雄无 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 造船业发达,能 造出巨大的海船 。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因 客观 造船技术的发达; 原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主观
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 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你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哪一天吗?
1、从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到明朝中后期倭寇 作乱再到澳门被葡萄牙占据,这能说明什么?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 内已经落后了。
2、澳门回归中国又说明了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小结
中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外
的
交
往 与
戚继光抗倭
冲 突
冲突
国力强盛 封
建
制
度
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33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参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图表,获得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三、教材分析
1、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2、难点: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五、课型:新授、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1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读分析、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利用鉴真和玄奘图)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去了哪个国家?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唐朝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二、出示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展示三、自学指导利用课件展示四、自主互助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五、教学新课(一)、郑和下西洋1、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进行归纳和讲解: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先后七次3)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自主探究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应的引导、点评和归纳)(二)戚继光抗倭1、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教师针对学生回答,并结合《抗倭形势图》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并进行知识的归纳和讲解:民族英雄——戚继光结合史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讨论:从这一诗,我们应该学习戚继光的什么精神?(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2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比较、讨论法学习历史。
2、幻灯片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阅读课文“导入框”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新课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幻灯片出示郑和图像,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对郑和作大致了解,教师补充郑和生平资料。
问题①: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问题②:郑和下西洋是怎样一种盛况呢?完成表格填写(幻灯片出示表格)。
问题③:观察《中国历史地图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或教材第94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最远到达的地方?问题④:郑和下西洋能成功远航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⑤:在这些众多的成功远航的因素中,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⑥:今天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郑和有关的一些遗迹,你知道的有哪些?这些保留下来的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⑦:在郑和首航87年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我们比较一下,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问题⑧:通过我们前面的自我学习,讨论探究,思考一下,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出示戚继光像,了解戚继光生平;出示戚继光诗句:“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了解其志向和品德。
问题①:什么是“倭寇”?明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问题②: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问题③:说一说抗倭斗争的简要经过。
(出示幻灯片:抗倭斗争形势图,胜利图)问题④: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那么,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①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新人教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程目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招架入侵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大体史实,把握明代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预备培育学生多方面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提供整合学习资源和相互协作的机遇。
通过试探题培育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评判历史人物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一、采纳新闻公布会形式,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郑和、戚继光、外交大臣等,其他同窗和教师扮演记者,通过答记者问和反提问学习新课。
二、学生角色分工,分头预备:搜集资料,历史地图和多媒体资料。
排演小故事、“鸳鸯阵”战术,预习课文,试探要提的问题。
教师提供帮忙。
3、召开记者会,培育自学和应变能力,协作精神得以增强,培育主动学习主动试探的适应。
4、奖励方法激发竞争意识,提高学习踊跃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表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活着界的先进地位,和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觉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忙学生形成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史实的学习,使学生熟悉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庞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是重点之一,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关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意义深远,阻碍重大,需重点把握。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然会战胜邪恶的道理。
专门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博得后世的尊重,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阻碍。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蒙受外敌入侵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鼓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山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
2、看图 说出。
3、比较得出结论。
4、看图归纳: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 系。
5、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6、小组合作,代表展示。
7、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8、听歌曲,思考说出:澳门;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
解
答
课
标
自主探究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
组织展示、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6'
一、郑和下西洋
1、时间:
2、目的:
3、特点:
4地位
5、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2、抗倭战绩
3、原因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了解郑和下西 洋的盛况。
2、展示《郑和下西洋》图,找出出发点、最远点,了解路线。
难点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法
教法
阅读法、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中
考
对
接
中考关于本课的命题往往以时事热点或者历史情景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 来考查。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课件,大量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概括讲述等方 法展开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精品教案内容标准:●概述郑和下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一、热点导入:出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翟默航海图教师引用颁奖词: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
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
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而在600年前,在浩瀚的的大海里,也有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怀着不同的目的,张帆远航,七下西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那一段遥远的历史。
导入到新课。
二、出示课题,内容标准:三、落实课标(一)主动交往(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学生任务:1、对照内容标准,读课文,勾画知识点,并完善《同步》自主性探究部分。
2、想象完成随郑和下西洋的经历(答案来源于课本,但不能被课本所局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了明朝初年,成为郑和的随从,并跟随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西洋之旅。
(旅途路线)所谓西洋就是现在的。
我们的船队从(今)出发,最远到达和。
途中经过占城、榜葛剌、古里、天方等地,这些地方分别是现在的、、、等所在地(各国态度)西洋各国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极大欢迎,热情招待了我们。
比如(场景描写)。
(海外贸易)为了表示友好交往的诚意,我们的船上装载了大量的货品,其中包括,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而他们也拿出了珍贵的特产给我们,如。
(困难危险)但是我们的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等困难。
(成功条件)面对困难,郑和率领我们毫不畏惧,最终胜利完成了使命。
你要是问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那我们告诉你,原因是(情感教育)这次旅程虽然艰辛,但是印象深刻,获益良多,给我很多启发。
我觉得。
3、仿照上面的例子,结合课本及内容标准自己再设计一个问题,考考小组其他的同学。
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人教版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课准要求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讲述戚继光抗倭等事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殖民者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的侵略活动。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③通过歌曲《七子之歌》引出澳门问题,结合现实讲述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难点解决方法:试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屏显课件封面(背景音乐:钢琴曲)首先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航海英雄—郭川。
播放《郭川航海》导入:60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以智慧为舵、意志为桨,扬起和平的风帆,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1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史上,从1368年到1644年是明朝统治时期,在这二百七十六年间,中国和世界形势发生了剧变。
明朝前期随着统一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继续汉唐对外友好交往的做法,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西方开辟了新航路,开始进行殖民扩张,葡萄牙人进入了澳门,东方的日本也经历着有分裂到再次统一的进程,这期间,日本的海盗不断侵犯我国沿海,造成倭患,因此反侵略也成为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就让我们的思维穿越历史时空,共同探究明朝时期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二、学习过程明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杰出史实——郑和下西洋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认识郑和。
2、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的挂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郑和是如何出使西洋的?让我们一同探寻郑和的足迹。
请大家依据路线图描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讲述过程中注意: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学生准备)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它向我们展示这一时期中国的继续发展以及中国出现的新的危机,为学生进入八年级近代史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七年级下册中地位非常重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第一部分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
它不仅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使大量的中国人开始走向海外,走向海洋,而且作为当时的世界强国,中国明朝完美地传达了中国希望与国际社会和平与和谐相处的国际理念。
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
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方面: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2.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于问题的分析判断有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3.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强感性认识,便于对比分析。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组织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过程,意义,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合作能力,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比较,综合全面评价人物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出示东南亚国家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遗迹,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了加强
2、时间:年至年
3、次数:先后次
4、到达范围: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5、作用: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6、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二、戚继光抗倭
①倭寇指: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②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率领的在九战九捷,荡平了的倭患。
③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 ___ ___,其____ ____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1、那时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2、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主动友好被动侵略
中外友好交往冲突与战争
【巩固练习】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A、台州
B、温州
C、福州
D、泉州
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A、1553年,1999年
B、1554年,2000年
C、1355年,1999年
D、1533年,1997年
4、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
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
5、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对我们的影响与启示。
)
6、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简述其抗倭的经过。
并明确其抗倭的意义。
7、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时间,为什么说是“攫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