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能够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
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习惯越自然越好,水平越增强越好。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
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逐步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逐步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逐步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
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后来走上了教育岗位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里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九月份校长推荐我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著名青年学者林格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看后总体感觉: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
习惯,往往起缘于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
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
在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师给家长讲座时提到,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吗,让他重复33次,想改掉他的坏习惯吗,让他重复上百次。
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10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10篇)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
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
但是有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
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
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
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
这位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
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
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这位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他的意思就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习惯的养成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重视。
最近读了孙云晓老师写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但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坚持。
那么到底该怎样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呢?孙老师强调的习惯的培养需要五大步骤,我认为很重要,今天我将结合我的见解与大家分享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步骤。
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引导他,在这一方面我的同事就做的很好,她在她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就很开心地告诉儿子说:“儿子,你今天学了什么,我们来做几道题行吗?”他儿子就欣然同意,很快儿子就做完了作业,然后她就很夸张地表扬儿子说:“儿子,你真棒,都做对了,一百分。
”然后在儿子的脸上奖励了几个香甜的吻,儿子在妈妈的表扬下很开心很快乐,久而久之在他心里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很有趣还能得到妈妈的关爱和表扬,何乐而不为呢?从此这个孩子就在妈妈的引导下爱上了学习,慢慢地就走上了努力学习的道路,以至于这个孩子的学习道理很顺畅,一路走上了名牌初中、名牌高中的大道,将来会很顺利地考上大学。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也是习惯使然使这个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习惯培养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你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这一点孙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全国特师孙蒲老师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说:“你要向老师鞠躬道歉。
”但是这个孩子不会鞠躬,孙老师就亲自向学生示范鞠躬的礼仪,告诉孩子: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
然后,孙老师示范后,再让男孩子当着自己的面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
《教育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孙晓云1、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教育者要“尊重未成熟状态”。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29-3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些都是作者主持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近10年得出的结论。
3、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
4、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5、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的.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6、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这就是习惯。
7、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8、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
9、德国的父母就非常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10、德国人特别讲究孩子作计划。
11、孔老夫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2、习惯培养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13、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说:“凡人之性成于习”。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
15、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16、人格化习惯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习惯:(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
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17、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难大事,必作于细。
”他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怎样培养良好习惯:第一,确定规范。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有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的确,行为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
孩子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孩子的年龄由小到大,教育的内容也随之由少到多,直到好的习惯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在我的女儿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
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
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比如,明显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
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比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或者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等。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
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
”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
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5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5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记得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学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体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实质和内涵。
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
诚如著名教育专家林格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这几天,我细细品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通过阐述养成教育的特点、关键期、方法、途径,并生动地以连续剧式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
读了这本书,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都让我受益良多。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却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非如此,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
书中介绍了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学习成绩好、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一定是学习、生活习惯都好的学生。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聪明!”但是他们聪明却不优秀,甚至很糟糕!他们经常忘带作业;他们不讲卫生;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置若罔闻;他们懒惰、拖拉、毫无上进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颗优良的种子却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答案很简单:习惯不好,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正是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并导致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没。
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诚信、遵守规则、责任、计划周密、有条理、合作、爱心、追求效率、学用结合、善于思考、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乐观自信、顽强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项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教育专家关鸿羽所著,他根据多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的研究成果,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
全书共分八章: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养成教育的途径、养成教育的方法、道德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培养、思维习惯培养。
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操作性强是这本书的特点,很适合小学教师阅读,更是低年级班主任推荐给学生家长的好书。
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人格与习惯紧密相关。
如明代的王廷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清代王夫之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
有很多学者研究人格时,也直接使用习惯作为基础概念对人格的内涵进行界定。
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也表明,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繁华、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
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层次,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而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可见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起来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就可以达到的并定型的.我们作为老师,成为孩子受教育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也有这个义务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他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应该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众所周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因此,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的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的神圣职责,教师既向幼儿传授知识,又教导幼儿怎样绘画、叠纸、玩游戏等,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纯洁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因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有着良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培养并提高幼儿习惯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扮演的是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靠家长一点一滴地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做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某记者去采访一位当代著名科学家诺贝奖获得者时,问他使他最受启发的是哪所大学的教授,而他竞出乎意料的说是他的幼儿园教师,他教我很多好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操场上,国旗冉冉升起,很多学生提着早餐姗姗来迟;教室里,教师声情并茂地讲着课,座位上的学生趴着睡觉、低头玩手机、吃东西,笑闹喧哗一片;实验室里,老师在讲解示范,学生不带纸笔、不记笔记,不动手,不动脑,呆呆地盯着老师;洗手间里,经常围着几个烟友……这是在技工学校里能看到的镜头。
如今,技校学生的现状令人堪忧,生源质量每况愈下。
教师既要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技能,又要思考对这样的学生如何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
一、以习惯教育作为切入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动作是潜意识的,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的。
叶圣陶先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强。
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习惯有很多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学生上课不带教材、不带纸笔,画图不爱用尺子,见到老师不问好,不爱动脑等等,都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致。
养成好习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动。
如教室里老师在场,学生就守纪律,老师不在就不守纪律。
这时的学生“内力不足,需要外力强化”,需要外部力量不断地提醒,甚至加以批评或惩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陪养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好孩子的心力。
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区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父母可以经常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化,或者说,教育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综合,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
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
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
因此,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热情,要有情感参与,要有灵魂,也就是说,要从文化层面上来把握其真谛,否则很容易成为教条。
●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
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东南亚的印度、泰国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却牢牢拴住了一头体重几千斤的庞然大象。
驯象人在这些象还在幼年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小象拴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它长成大象,即使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也不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拴住了,大象则被习惯拴住的。
这一故事的含义丰富而深刻,它说明驯兽的关键与目的在于养成习惯,习惯则要从小养成。
风靡世界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可看性很强。
请看,舰将沉没,2000多人,仅有20只救生艇,怎么办?意想不到的是:乐队始终泰然自若地演奏,教师在高声安慰大家,船长、设计师等感到自责而决定与船共存亡……最后得以生还的绝大多数是女人、老人和孩子。
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上,习惯促成是这种结果!西方日常生活中“女士优先”的传统已是闻名于世,这是几百年的习惯,试想,年轻的女人都要予以优先上船,那么弱小的老人、孩子还用说吗?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太重要了,习惯往往决定人生态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其实,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首先应指人的习惯。
首先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我们成年人很多在小时候都经历过艰苦的劳动锻炼,而与现在的孩子讲劳动,好象那是很遥远的故事似的。
不仅孩子们心中没有“劳动”的概念,就连不少家长自身也觉得劳动对孩子而言无关紧要,好象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能让孩子多享受则尽量多享受些。
据一个统计数字,我国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而发达国家美国每天72分钟,南朝鲜42分钟,法、英国都在半小时以上。
这与家长的自身观念不无关系。
尽管我们都居住在城镇,缺乏具体实在的劳动园地,但最起码,作为一个初中学生的生活应该自理,如在家扫地、收拾床铺,女孩子洗碗、洗衣、烧菜等,这也是一种劳动。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家里根本不需要帮忙。
这并非说需要与否,而是说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劳动是必要的。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4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4篇)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
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
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
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
”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
”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
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
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
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
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
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
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想读书笔记这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我觉得很适合我,于是我就细细品读了第一、二章的内容——什么是习惯?使我对习惯有了更深的了解。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
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习惯的特征:1、简单。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
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
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
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
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
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第一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讲座,观点精华: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2、好的家庭关系胜过许多教育3、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4、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5、健康的人格:自信、友善、有爱心、有责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折能力6、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好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
7、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8、孩子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会生活在危险中,父母要敢于说“不!”9、父母最大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10、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①提高认识②明确规范③持久训练(21天形成,90天巩固)④及时评估⑤形成环境11、孩子不能夜不归宿12、好的家庭关系: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帮助13、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坚定地相信自已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14、家庭教育是培养情感的地方15、每天发现孩子10个优点16、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方式17、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18、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19、父母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坦然接受孩子的照顾、帮助,“你后退一步,他前进一步”。
20、孩子最好是自已带,12岁以前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情的关键时期21、父母之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相互贬损,这会伤害孩子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什么是男人、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什么叫女人、母亲、妻子,从父母身上认识什么叫爱情、亲情22、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与人合作23、参于是儿童的权利,儿童在参与中才会成熟,才会长大。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习总书记的讲话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从事着教书育人的最基础工作,时刻谨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教书、育人也就是培养习惯,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担任班主任工作20余年,我深切体会到了育人的责任和辛劳,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喜悦和幸福。
一、让学生“学做人第一”,永远是我不懈的追求。
“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
”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固然最好,但人无完人,生活中我们很难要求每个孩子都处处完美。
相比之下孩子的品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从教29年来,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学做人第一”。
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习做人的道理,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危险品”。
学校中因各种原因违反纪律的学生屡见不鲜,试想,如果他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吗?更有使国人难堪甚至伤
心的事情:有些外国旅游景点竟然赫然用中文标示:请不要随地吐痰!别人对我们如此“厚待”,作为泱泱大国的国民,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何其重要!
二、教师处处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
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
三、选用恰当地方法夯实学生的养成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
例如,在发现班里不少学生对家长的苦心或苦衷不理解,在家乱使性子后,我着手组织了一个“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主题班会,把了解到的案例都编成故事等讲给学生听,听后学生是愧疚不已。
还有这样一个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作为班干部,她经常出入我的办公室,告诉我班中的情况,布置我的任务。
这几天她不但自己不再主动地找我,就是我有事找她,她也会用各种理由拒绝我。
就连课堂上也是目光游离,还有时发呆。
我跟她谈话,她总说“真的没事,请老师放心”。
想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家中的情况时,家长也说家里一切正常,孩子也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回到家就写作业,有时还主动
做家务。
可凭我的感觉,这孩子心里一定有事,只是不想告诉大家而已。
思考之后,我在她的作业本里夹上了这样一张纸条:“你还没把我当朋友吗?”再次收上作业时,我也收到了一张她回复我的纸条:“老师,如果我表现的差一点会不会更好呢?我近来心里很烦,因为我有一件说不出来的事啊!我就在这里跟您说,好吗?”“心门”就要开了——在过后的几次纸条交流中,她终于把心掏出来了。
原来,五年级有一男生在班内说过我爱***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知道后感到很丢面子,于是……找到了“病因”,我就放心了。
后来,在我的帮助下,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全体教育者:“小学不但要培养小学生,而且同时培养小先生。
这样的小学才算是现代前进的小学。
如果只教小孩读死书而不肯教人,那么,它只是一个小小书呆子或一个小小守知奴的制造厂。
” 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小先生”也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养成教育”,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有了这样的信念,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有“沾襟比散丝”的柔情;也有“无理而妙”的机智;更有“相关情无限”的诗意。
多年来,在我的心里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也正是这样的情感,使我在教育这片热土上一直努力着!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正在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