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9鱼我所欲也《孟子》(讲)(基础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9 鱼我所欲也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把握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把握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想1.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但时代不同,观念不同,人们的看法也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孟子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也思考一下,孟子的生死、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三……)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
批注阅读感受,标明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而:但是。
是故:这是因为。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是:此,这样。
心:思想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则:就。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何加: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
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原先,从前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二、整体感知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课题鱼我所欲也授课班级1班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预设课时总 3课时,本课为第 1--3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方法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对语句及课文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法学法引导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鉴赏法教学准备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集备共案(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个案(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一、导入语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⑤论证方法的分析:本文采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论证方法的分析,学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⑥文学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本文的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并学会进行文学创作。
5. 品德素养: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使学生认识到“舍生取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孟子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矛盾冲突,以及“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鱼我所欲也》的基本概念。本文是孟子《孟子·告子上》中的一段话,主要论述了“义”与“利”的矛盾冲突,以及“舍生取义”的价值观。(详细解释概念)它是孟子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孟子的思想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 “义”与“利”的矛盾冲突
- 比喻:鱼与熊掌的比喻
- 对比:义与利的对比
3. “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 舍生取义的意义
- 生死抉择时的选择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 重点词汇和句式
- 阅读理解与翻译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
第十九课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箪、羹、蹴、恶、丧、屑、乡”等词语的读音。
2.把握“如是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等句子的朗读节奏。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箪、羹、蹴、恶、丧、屑、乡”等词语的读音。
难点把握“如是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等句子的朗读节奏。
教学过程导入一:情境型人生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著名支持人倪萍在结束采访是说“我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必须付出代价的,你得到某物而另一物可能就会失去,二者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想好要放弃一些东西。
”那么,在关键时刻我们改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
导入二:提示型同学们,如果你面前放着鱼和熊掌,让你选择一种,你会如何选呢?如果给你很丰厚的钱财让你出卖国家的利益,你又该如何选择呢?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着取舍和选择,学习了《鱼我所欲也》,也许你会找到正确答案。
课堂实录一、读文入文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要求:初读文本,正音正字,尤其注意读准“箪、羹、蹴、恶、丧、屑、乡”等词语的读音。
教师板书:箪.(dān)羹.(gēng)蹴.(cù)死亦我所恶.(wù)贤者能勿丧.耳(sàng)不屑.(xiè)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2.再读正音要求: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另三人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3.师生赛读。
要求: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4.学生译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读出句子的节奏,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大致意思。
教师提示:⑴句子的节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⑵重点词语的意思: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反思: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9 鱼我所欲也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把握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2.把握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想1.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但时代不同,观念不同,人们的看法也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孟子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也思考一下,孟子的生死、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三……)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
批注阅读感受,标明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而:但是。
是故:这是因为。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是:此,这样。
心:思想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则:就。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何加: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
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原先,从前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二、整体感知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教案
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4.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 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合作交流
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得兼]
【有甚于】
【苟得].
【恶】wu,.
【患】.【使】.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鱼我所欲也
教师
寄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咼文言 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 的观点.
【何不用也】
【由是】.
【是故】.
【非独】.
【勿丧】
3.抽译本段.
4.请学生概括本段大意
探究质疑
1.分析第一段,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3.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5.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整体感知
1.提问: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 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 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 《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4.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三、诵读课文,理解文意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朗诵全文。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任务一:在老师带领下对课文进行多遍诵读。
划分朗读节奏,开展朗诵比赛。
任务二:结合注释,对课文逐段进行全面深刻的翻译,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通过自主、合作、互查三个步骤,确保每生能熟练翻译每一句话。
文章翻译:自主翻译,发现难点。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任务三: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思考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四、深入学习,领悟内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本文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5、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 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 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 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 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i )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 乡为( Wè i )之:是亦不可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Wé 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 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 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通假字
2. 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 别 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
1.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避”,躲避
4. 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先 前
课文分析 第一段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 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分 析 第 一 第二层:正反对比阐明为什么要“ 段 舍生取义”,进一步论证“义”比
鱼我所欲也
《孟 子》
孟子:名 轲 , 战国 时 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孔子以后 儒家 学派的代 表人物,与 孔子 合称“孔 孟”,有“ ”之称。 亚圣
《孟子》是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子的言行、 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 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 主要是“仁政 ”。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主张。 “
义是本心
第二段 举例论证要舍生取义不 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 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 心”。
分 析 第一层:从正面举例论证不 第 能见利忘义。 二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论证不 段 能见利忘义。 第三层:指出上述人的行为 是“失其本心”。
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19 鱼我所欲也《孟子》(讲)(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要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加点字注音。
恶()箪()蹴()妾()苟()得不辟()勿丧()耳羹()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2.有甚于..生者()3.不为苟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6.凡可以得生者.()7.何不为.也()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9.是故..贤者有是心..也()()..()() 10.非独11.贤者能勿丧耳..()()..()()12.一箪食13.一豆羹....()..()()14.呼尔.而与.之()()15.行道之人16.蹴.尔而与之()17.乞人不屑..也()18.万钟..焉()()..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9.于.我何加20.为.宫室之美()21.得.我与.()()22.乡.为身死()()23.为.之()24.是亦不可以已.乎()25.失其本心..()【反馈矫正】1.划线字注音。
恶(wù)箪(dān)蹴(cù)妾(qiè)苟(gǒu)得不辟(bì)勿丧(sàng)耳羹(gēng)得我与(yú)乡( 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2.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想要)2.有甚于...(去做)(苟且得到)..生者(比…更重要)3.不为苟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祸患)(通“避”,躲避)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没有)6.凡可以得生者.(…的手段) 7.何不为.也(做)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9.是故..也(不只是)(这种思想)..(所以,因此) 10.非独..贤者有是心11.贤者能勿丧耳..(古代盛食物用的竹器)(饭)..(丧失)(兼词,罢了)12.一箪食13.一豆羹..(古代盛肉或汤的器皿)(汤)14.呼尔.而与.之(语气助词)(给)15.行道之人....(过路的人)16.蹴.尔而与之(践踏) 17.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一顾)18.万钟..焉(介词,对于)..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比喻优厚的俸禄)(通“辨”分辨) 19.于.我何加(疑问代词“何”作“加”的宾语,) 20.为.宫室之美(为了)21.得.我与.(通“德”恩惠)(通“欤”) 22.乡.为身死(通“向”过去,从前)23.为.之(做了,干了)24.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罢休)25.失其本心..(羞恶之心)☆课堂探讨☆要点一: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鱼我所欲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教师寄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苟得 (
)
辟(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 )
不屑( )
乡为身死( )
三、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 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 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 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 旨。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 点。 四、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鱼我所欲也》教案5 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题目鱼我所欲也总课时:16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树立正确生观。
学情分析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而不在文体阅读上浪费过多时间。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法指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把握文章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教学过程共案部分个案部分知识总结,课堂练习: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5。
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副页教学过程6.提问:“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doc
第十八课鱼我所欲也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木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 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來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诠释了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的思想。
〈二〉预习展示回顾复习上节课有关孟子及《孟子》的介绍,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三>整体感知1.放朗读录音或者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学认真听。
在聆听的过程中注意发现读音、句读的差错,标记出來以便纠正。
估计要正音、正句读的如下:(1)正音(下面这些注音系课文注释以外的正音):①不为苟得也(读咗i,动词,做,干。
)②所恶(渎W£i,动词,厌恶)③为宫室之美(读呢i,介词,为了)(2)正句读: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Z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3.同学朗读课文一遍。
4.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o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合作探究1.把握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1)木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这个论点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引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加点字注音。
恶()箪()蹴()妾()苟()得不辟()勿丧()耳羹()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2.有甚于
...()()
..生者()3.不为苟得
4.故患
..有所不辟.也()()()
5.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6.凡可以得生者.() 7.何不为.也()8.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
9.是故
..也()()
..贤者有是心
..()() 10.非独
11.贤者能勿丧耳
..()()
..()()12.一箪食
13.一豆羹
....()..()()14.呼尔.而与.之()()15.行道之人
16.蹴.尔而与之()17.乞人不屑
..也()
18.万钟
..焉()()..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9.于.我何加
20.为.宫室之美()21.得.我与.()()
22.乡.为身死()()23.为.之()24.是亦不可以已.乎()25.失其本心
..()
【反馈矫正】
1.划线字注音。
恶(wù)箪(dān )蹴(cù)妾(qiè)苟(gǒu)得不辟(bì)勿丧(sàng)耳羹(gēng)得我与(yú)乡( 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2.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想要)2.有甚于
...(去做)(苟且
..生者(比…更重要)3.不为苟得
得到)
4.故患
..有所不辟.也(所以)(祸患)(通“避”,躲避)
5.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没有)
6.凡可以得生者.(…的手段) 7.何不为.也(做)8.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
9.是故
..贤者有是心
..也(不只是)(这种思想)
..(所以,因此) 10.非独
11.贤者能勿丧耳
..(古代盛食物用的竹器)(饭)..(丧失)(兼词,罢了)12.一箪食
13.一豆羹
..(古代盛肉或汤的器皿)(汤)14.呼尔.而与.之(语气助词)(给)
15.行道之人
....(过路的人)
16.蹴.尔而与之(践踏) 17.乞人不屑
..也(认为不值得一顾)
18.万钟
..焉(介..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比喻优厚的俸禄)(通“辨”分辨) 19.于.我何加
词,对于)(疑问代词“何”作“加”的宾语,) 20.为.宫室之美(为了)21.得.我与.(通“德”恩惠)(通“欤”) 22.乡.为身死(通“向”过去,从前)23.为.之(做了,干了)
24.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罢休)25.失其本心
..(羞恶之心)
☆课堂探讨☆
要点一: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探究活动】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师释疑】
1.古今异义
(1)可以古:今:
(2)是古:今:
(3)豆古:今:
(4)钟古:今:
(5)加古:今:
2.通假字
(1).“得”
(2).“乡”
(3).“与”
(4)“辟”
(5)“辩”
【讨论明确】
1.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2.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课堂提升】
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要点二: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教师释疑】
本文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进行论证的。
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文章的话题。
(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讨论明确】
“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之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课堂提升】
阅读《百无一用非书生》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
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弃丢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出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
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
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了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整天和杂质粉末、棉花飞絮打交道,戴上三层口罩,下了班嘴里面也都是黑的,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帮他拿下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通行证,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子,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
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⑿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小的决定大的”这一中心论点的?(3分)
【答案】(1)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2)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3)小事还能致走向。
(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注意每个段落的关键词语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总结出来,写出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
【答案】(1)引出议论的话题。
(2)充当事实论据。
(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1分)【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有人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名言也可作为论据用在本文。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理由。
(4分)
【答案】同意。
(1分)能充当道理论据(1分),和第11段的引用形成对比(1分)(能放在第11段),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学生对论据,本句话可以作为道理论据,然后结合道理论证的作用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