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人类对待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支持演讲稿
人类对待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支持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人类对
待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支持。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弱势群体,包
括残疾人、老年人、贫困人群、少数民族等,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
和支持。
首先,我们应该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他们可能面临着生
活困难、身体健康问题、教育资源匮乏等种种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
捐款、志愿活动、关爱行动等方式,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弱势群体。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
对待,无论是身体残疾、贫穷、种族、宗教信仰等都不应成为歧视
的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给予他们平等的机
会和权利,让他们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最后,我们应该为弱势群体发声。
他们往往因为自身的特殊情
况而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应该代表他们说话,争取他们的权
益。
我们可以通过倡导公益活动、举办关爱演讲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让他们的声音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社会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幸福的生活。
谢谢大家!。
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
目录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 (1)二、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 (2)(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2)(二)大部分弱势群体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 (2)(三)弱势群体具有较强的相对剥脱感 (2)(四)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弱势群体规模的扩大 (3)(五)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3)三、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主要途径 (3)(一)促进就业 (4)(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5)(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6)(四)加强教育事业建设 (6)参考文献 (8)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改善其现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完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很不均衡,一些人逐渐沦为了弱势群体。
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弱势群体具有庞大的规模,不论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弱势群体的参与和支持,他们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制定措施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问题,是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的,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二、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浅析弱势群体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弱势群体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产生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目前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层出不穷的问题,其内在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因素,是社会对其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
当“弱势群体”的权利受到侵害且无法解决时,基于寻求平等权利保护的潜质,惟有用强势来违反法律达到其应有的平等权。
要解决产生的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主题词:弱势群体对策保护措施法律体系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妨碍社会公平的实现,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建设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机制,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
一、弱势群体涵义界定及类型“弱势群体”首次见于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为人代会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的概念。
关于对弱势群体的界定,学术界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1] 第二种观点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少数)比另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多数)在经济、文化、体能、职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
[2] 第三种观点认为,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3] “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集体名词、抽象名词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学范畴,更多地属于社会学领域。
善待弱势群体演讲稿
善待弱势群体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善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享受到与他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善待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首先,我们要善待残疾人。
残疾人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可能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无法融入社会,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其次,我们要善待贫困群体。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人因为贫困而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教育资源。
我们应该关注贫困群体的生存状况,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尊严,不要因为贫困而歧视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最后,我们要善待受到歧视的群体。
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对于性别、种族、宗教等方面的歧视现象。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给予受到歧视的群体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在善待弱势群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捐款捐物、参与志愿活动、宣传教育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善待弱势群体的人,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善待成为社会中的一种风气。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善待弱势群体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谢谢大家!。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摘要: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孤残儿童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抚养与教育手段,才能使孤残儿童得到更好的照顾,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当前,家庭寄养方式优势更明显,能够满足孤残儿童更多成长需求,更利于孤残儿童融入社会与生活,但在实施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家庭寄养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家庭寄养的可持续开展。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问题;对策引言: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寄养模式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包括相关的政策转变、儿童个性发展、家庭适应性等。
下面本文就将具体分析当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现状,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以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
1.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现状目前全国家庭寄养的儿童有6991人,而且最新出台的《家庭寄养评估标准》对寄养的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未满18周岁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有家庭养育情感需求的、儿童身心情况适合家庭养育、不需要长期进行医疗康复或长期依靠专人照料且短时期内不适宜进行家庭收养。
面对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很多慈善、福利机构、公益组织根本无法负担对他们的养育,关爱也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仅给予暂时性的帮扶,而且很多时候,没有带去关爱,反而带去了困扰。
基于此,家庭寄养的方式更符合孤残儿童实际情况,对将来融入社会是最有利的,但是目前,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相关政策、计划仍不充足,有关经验也较少。
以广西为例,截止到2019年,该地区共有孤儿11818人,其中集中养育孤儿1821人,社会散居孤儿9997人,收养登记1949人。
而本地区家庭寄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依然缺乏成熟的经验,未能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对于孤残儿童仍主要采取福利院集中安置、养育的方式,比如,在202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弱势群体——精选推荐
弱势群体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产物,⼀个庞⼤的社会弱势群体逐渐形成。
近年来,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特征、类...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产物,⼀个庞⼤的社会弱势群体逐渐形成。
近年来,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特征、类型、危害及治理等⽅⾯。
⼀、弱势群体的界定1.能⼒脆弱论。
郑杭⽣认为,弱势群体就是指那些依靠⾃⾝的⼒量或能⼒⽆法保持个⼈或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活⽔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1]杨团认为,弱势群体就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群。
他们可以从是否丧失具有市场竞争的能⼒的⼈⼒资本、是否难融于所处地域的社会⽣活、难于与其他群体享有平等的公平权利、是否远离社会权⼒中⼼和社会对弱势群体既定评价等⾓度来看。
[2]邓志伟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类社会中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能⼒弱;就业竞争能⼒弱、基本⽣活能⼒差的⼈群。
[3]王长城认为,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从语义学的⾓度考虑,弱势指某种主体的⽓⼒、⼒量⼩、能⼒差及其不利的趋向。
因此,弱势群体可以定义为:由于⾃⾝⽣理、职业或能⼒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使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和物质⽣活条件贫困的⾃然群体。
[4]2.社会地位论。
刘书林认为,弱势群体并不是指主观⽅⾯的条件有什么低下或缺陷,⽽是指权⼒和权利⽅⾯,发展的机遇⽅⾯,⽣活的物质条件⽅⾯不具有任何优势的⼈们。
[5]张敏杰认为,弱势群体应指由于⾃然、经济、社会和⽂化⽅⾯的低下状态⽽难以像正常⼈群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导致其陷⼊不利社会地位的⼈群或阶层;[6]李福勇认为,弱势群体之“弱”,⼀是弱势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竞争⼒;⼆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
[7]沈⽴⼈指出,弱势群体指那些缺乏抵抗风险能⼒,缺乏依靠⾃⼰努⼒改善其境遇,在政治上、⽂化上和⼼理上都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
[8]3.贫困定性论。
陈成⽂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的脆弱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1000字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弱势群体一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
弱势群体的定义往往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失业人士等一些相对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为薄弱的人群。
论文将从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探讨。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1.老年人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8%,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但是由于我国老年人的对医疗需求较高,医疗保障不足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2.残障人士我国残障人士数量众多,但是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相较于普通人士还存在着很多差距。
残障人士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保金,而支持其生活的床位、设施等也远不如普通人士那样完备。
3.失业人士失业人士由于家庭收入的缺乏,社保金等社会保障缺位等问题长期占据社会较为贫穷的一部分。
这些问题让失业人士在就业和生活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不安。
二、存在的问题1.社保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覆盖率不足。
目前我国的社保覆盖率只有60%左右,在弱势群体中的覆盖率也偏低。
如果不能进一步改进覆盖率,会导致很多人缺乏足够的保障。
2.社保金不够高弱势群体的社保金金额并不高,很多人在获得社保金后,还需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失业人士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救助,残障人士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三、改进措施1.加大社保覆盖力度要解决弱势群体社保问题,首要的措施就是加大社保覆盖力度,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可以获得社会保障。
这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保制度的整体推进,增加国家开支,同时促进各行业的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社保体系。
2.提高社保金水平提高社保金水平也十分必要,这可以通过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的最低标准来实现。
另外,政府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特殊的社保金,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活。
关于弱势群体的作文
关于弱势群体的作文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他们可能是因为贫困、残疾、性别、种族、年龄等原因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在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贫困群体。
贫困是导致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他们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往往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扶贫政策和慈善捐助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生活保障。
其次,残障群体也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的弱势群体。
残障人士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歧视等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友好的环境和政策,比如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此外,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也会导致一些群体处于弱势地位。
在一些地区,女性依然面临着性别歧视和暴力,少数民族也可能面临着种族歧视,老年人和儿童也可能因为年龄而受到忽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群体的保护和关爱,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保障他们的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对这些群体的尊重和理解。
总的来说,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关注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他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关爱,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希望未来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如何在社会服务中帮助弱势群体演讲稿
如何在社会服务中帮助弱势群体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如何在社会服务中帮助弱势群体的话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处于社会的边缘,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教育机会来帮助弱势群体。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等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因此,我们可以设立教育基金,资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走出困境。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来帮助弱势群体。
很多残障人士、农民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导致他们生活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就业培训班、推动企业招聘弱势群体等方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帮助弱势群体。
贫困地区的居民、流浪者、孤儿等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往往无法及时获得医疗救助。
我们可以组织义诊活动、设立医疗救助基金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医疗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援助来帮助弱势群体。
很多弱势群体由于生活困境、社会歧视等原因,心理压力很大,需要得到心理援助。
我们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设立心理援助热线等方式,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重拾信心。
总而言之,帮助弱势群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提供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医疗服务和心理援助,我们可以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谢谢大家!。
论残疾人专职委员
论残疾人专职委员李超【内容摘要】: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残疾人,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困难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在社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难以和健全人一样平等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但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困难多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矛盾长期积累则必然会引发残疾人及其家庭、亲友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残疾人专职委员正是国家为促进基层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为残疾人专职服务的一支新生队伍,是架构残疾人与残联或残协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残疾人专职委员,现状,桥梁纽带,改革一、残疾人的现状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截止2006年1月1日,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其中农村有残疾人口6225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城镇残疾人口2071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96%;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达贫困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三分之一;15岁及以上残疾人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60.82%.。
通过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残疾人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困难的弱势群体,由于受自身残疾和外部环境障碍的制约,残疾人在社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难以和健全人一样平等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扶贫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与日益提升的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比,则差距在不断扩大,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困难多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势必导致党和政府在残疾人乃至其家庭、亲友心目中“失信”、残联组织在残疾人心目中“失位”,矛盾长期积累则必然会引发残疾人及其家庭、亲友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演讲稿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
非常重要的话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总会有一些人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
可能是因为身体残障、贫困、性别、种族等原因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而作为一个文明和进步的社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和帮助这
些弱势群体。
首先,我们需要关怀的是身体残障的人群。
他们可能因为生理
缺陷而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是他们同样有着追求幸福
的权利。
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让他们能够更方
便地融入社会。
其次,贫困群体也需要我们的关怀。
贫困不是他们的错,但却
让他们失去了很多机会。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
的教育、就业和医疗资源,让他们有机会改变命运。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性别和种族歧视的问题。
在这个多元化的
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不应该因为性别或者
种族而对他们进行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最后,我想说的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仅仅是一种道义
上的责任,更是我们共同进步的需要。
因为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够
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机会,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在这里,我呼吁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对弱势群体的
关怀不再只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让我们用爱心和关怀,让每一个弱势群体都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谢谢大家!。
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弱势群体调查报告一、引言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一部分,指那些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他们通常面临着贫困、社会排斥、权益缺乏等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对地区的弱势群体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帮助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目标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标是针对地区的贫困、残疾和老年人群。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和居住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了300名贫困人口、200名残疾人和2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1.教育方面:根据调查结果,贫困人口中有40%无法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有25%的残疾人和15%的老年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此外,有35%的贫困家庭的子女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2.就业方面:在就业方面,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有50%的人长期失业,残疾人群体中有70%的人无法找到工作,老年人群体中有40%的人以退休为由被解雇。
3.医疗方面:在医疗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0%的贫困人口和50%的残疾人缺乏适当的医疗保障,而老年人中有60%的人对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同时,这些群体中有部分人由于缺乏医疗保障而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
4.居住方面:关于居住条件,调查显示有30%的贫困人口住在老旧和不安全的房屋中,有25%的残疾人和40%的老年人居住条件欠佳。
四、弱势群体的需求和问题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育需求:贫困人口需要更多的教育资助,残疾人和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教育机会。
2.就业问题:贫困人口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残疾人和老年人需要更好地保护和支持。
3.医疗需求:贫困人口和残疾人需要更好的医疗保障,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费用减免。
4.居住问题:贫困人口和老年人需要更好的居住条件,残疾人需要无障碍环境。
五、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教育方面:增加贫困学生的教育补助资金,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给残疾人和老年人,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
协同治理视域下残疾人就业研究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协同治理视域下残疾人就业研究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陶传芳摘要: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而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仍存在政策法律不完善、就业行业和岗位单一、第三部门服务不完善、残疾人自身素质障碍等困境。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本文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分别论述政府应全面统筹,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企业应摒弃歧视观念,拓宽就业岗位;第三部门应协同创造,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及残疾人自身应提升自身素质,树立自力意识,在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下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一个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积极的就业环境,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关键词:协同治理;残疾人;就业一、引言根据我国残疾人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所有的残疾人总人数约有9511万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48.4万人,就业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0.5%,这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目标相距甚远。
我国政府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高度关注,早已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当中,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的就业、社会保障、维权以及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目前我国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境(一)残疾人就业政策法律不完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中,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残疾人的问题。
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形成了以《残疾人保障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条例》为主的法律体系[1]。
虽然这些政策法规已经初步成型,也推动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在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细化程度不够。
这些法律法规大部分只规定了一些原则方面的问题,例如针对企业在招工时歧视残疾人的问题上,该如何界定和判断,没有做出具体的标准,更没有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做出明确的惩戒措施。
关于弱势群体的作文
关于弱势群体的作文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群体,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权利和资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在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处境,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也能享有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首先,残障群体是最为明显的弱势群体之一。
残障人士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他们的生活常常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比如,他们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甚至无法享受基本的生活服务。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加孤独和无助。
其次,贫困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许多人因为缺乏基本的生活资源而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
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更加突出,许多人甚至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这些人面临着饥饿、疾病、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援助。
最后,儿童和老年人也是弱势群体中需要关注的对象。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然而很多儿童却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甚至面临着被虐待和遗弃的危险。
老年人则面临着养老问题,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针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出台更多的扶贫政策和福利政策,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权利和资源。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社会的公益意识,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弱势群体本身也应该增强自我意识,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积极融入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总之,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隐患,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处境,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权利和尊严,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而努力奋斗!。
善待弱势群体的演讲稿
善待弱势群体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善待弱势群体。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对待和机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弱势群体都有哪些。
他们可能是因为身体残疾而无法自理的残疾人,可能是因为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的贫困儿童,可能是因为性别歧视而无法获得平等权利的妇女,可能是因为种族歧视而受到排斥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况。
这些人都是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这些弱势群体呢?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不应该因为他们的弱势地位而歧视他们。
其次,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融入到社会中,享受与他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最后,我们应该努力消除导致弱势群体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包容。
在善待弱势群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作为一个组织,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弱势群体带来一些改变。
比如,我们可以参与志愿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我们可以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儿童接受教育;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妇女和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权利。
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善待弱势群体做出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包容,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善待弱势群体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善待弱势群体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弱势群体的概念
弱势群体的概念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弱势群体。
你说啥是弱势群体呀?就好比那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花小草,看着就让人心生怜惜。
你想想看,那些身体不太方便的人,他们可能行动没咱这么利索,就像一辆跑不快的小车子,得慢慢地往前挪。
他们在生活里会遇到好多咱想象不到的困难呢,上楼梯啦,过马路啦,多不容易呀!咱遇到了能不帮一把吗?这要是咱自己遇到难处,不也希望有人能搭把手嘛。
还有那些生活条件不太好的人,可能每天都在为了吃饱穿暖而发愁。
他们就像是在沙漠里艰难行走的旅人,渴望着那一点点的绿洲。
咱有时候一顿饭花好几百不心疼,可他们可能为了几毛钱都要算计半天呢。
这时候咱要是能给他们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大大的幸福呢。
再说说那些在社会上没什么话语权的人,他们的声音就像小蚊子哼哼,很难被听到。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呀!咱不能因为人家声音小就不理会呀。
就好像一只小蚂蚁,它也有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呢。
咱可不能小看了弱势群体,他们也是咱这个大家庭里的一部分呀。
他们也有梦想,也有追求,只是路走得更艰难一些。
咱要是能在他们身边鼓鼓劲,加加油,说不定就能帮他们走上一段呢。
你说要是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对弱势群体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那该多好呀!就像那阳光能照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小花小草都能茁壮成长。
咱也别光说不练呀,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别犹豫,伸出手去,那感觉肯定特别棒!你说是不是?咱不能让弱势群体觉得孤单无助呀,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都和他们在一起呢!这就是我对弱势群体的看法,你觉得呢?。
社会关爱与弱势群体支持演讲稿
社会关爱与弱势群体支持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社会关爱与弱势群体支持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支持那些处境困难的人群,因为他们同样是社会的一份子,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
他们可能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可能是残疾人士,因为身体的缺陷而面临就业困难;他们可能是孤寡老人,因为家庭的缺失而缺乏关爱和陪伴。
这些群体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因为他们的处境让人心痛,让人感到责任重大。
其次,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社会关爱的重要性。
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不仅能够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也能够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心怀善意,伸出援手,才能够让社会更加进步和发展。
而且,当我们给予他人关爱和支持的时候,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善良和成熟,因为爱心的播种总会在心灵中生根发芽。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无论是通过捐款捐物,还是通过志愿活动和社会服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温暖,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正义。
在结束之前,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社会关爱与弱势群体支持,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美德和品质。
让我们用爱心和善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文学作品中的边缘群体形象塑造
文学作品中的边缘群体形象塑造边缘群体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形象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刻画这些边缘群体的形象,不仅能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通过对受歧视、边缘化群体的深入描述,作家们将目光聚焦在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上。
比如,莫言的《红高粱》中,通过描绘女主人公许红兰的悲惨命运,清晰地展现了封建农村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
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使读者对封建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思考。
其次,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
边缘群体往往生活在较为困苦的环境中,他们的内心韧性和对生活的执着常常令人感动。
余华的《活着》中,通过刻画主人公福贵在动荡的年代里经历了一系列的悲惨遭遇,但他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通过边缘群体塑造出的坚韧与希望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此外,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也展现了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边缘群体身上往往具有丰富的人格特征,他们的形象丰满多样,像一本书中的不同章节。
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描写了科学家、游民、战士、智子等不同角色的边缘群体,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成长经历。
这种形象的塑造使文学作品更具有包容性,也为读者呈现了更加立体、多元的世界。
最后,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也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接触到这些边缘群体的形象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思考,从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例如,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以及姜文的《让子弹飞》等作品,通过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描绘,触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使他们对社会不公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边缘群体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刻画这些群体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作家们不仅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评价
《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评价摘要:一、鲁迅与《朝花夕拾》二、《狗猫鼠》的主要人物形象1.鲁迅2.阿长3.狗4.猫5.鼠三、《狗猫鼠》中人物形象的寓意1.猫的象征2.狗的象征3.鼠的象征四、对《狗猫鼠》人物形象的评论1.猫和狗的形象对比2.鼠的形象意义3.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正文:一、鲁迅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回忆童年时的一些生活琐事。
这些散文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
其中,《狗猫鼠》一文通过对狗、猫、鼠三种动物的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二、《狗猫鼠》的主要人物形象1.鲁迅:本文以鲁迅的视角展开,鲁迅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他在文中对猫、狗、鼠三种动物的描绘,实际上是在借助这些动物来揭示社会现实。
2.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善良、朴实,是鲁迅童年时代最亲密的人之一。
在《狗猫鼠》中,她无意间杀死了鲁迅心爱的隐鼠,成为猫和狗争斗的导火索。
3.狗:狗在文中象征着那些争权夺利、贪婪自私的人。
狗为了争夺食物,不惜与猫发生冲突,甚至对弱小的鼠也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
4.猫:猫在文中是邪恶势力的代表。
它心狠手辣,残害生命,不仅吃掉了鲁迅心爱的隐鼠,还挑拨狗与鼠的关系,最终导致鼠被狗吃掉。
5.鼠:鼠在文中象征着被压迫、被欺凌的弱势群体。
它弱小无助,受到猫的欺凌,最后被狗吃掉。
三、《狗猫鼠》中人物形象的寓意1.猫的象征:猫代表着那些既得利益者、压迫者和邪恶势力。
它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压迫弱者,盘剥百姓,是社会矛盾的根源。
2.狗的象征:狗代表着那些为了争夺利益、地位而互相倾轧的小人。
它们不顾道义原则,只求达到自己的目的,是社会矛盾的催化剂。
3.鼠的象征:鼠代表着那些无辜受害、被压迫的弱势群体。
它们无力反抗,只能任由猫、狗摆布,是社会矛盾的受害者。
四、对《狗猫鼠》人物形象的评论1.猫和狗的形象对比:猫和狗在文中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浅议我国老年残疾人的人权保障
浅议我国老年残疾人的人权保障作者:李马梦璐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04期摘要: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国的人权保障水平。
老年残疾人同时具有老年和残疾两个弱势特征,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继续推进和不断加深,老年残疾人的人权保障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制度保障,并提出维护老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其人权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人权中图分类号:D66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1-0224-02作者简介:李马梦璐(1990-),女,新疆人,回族,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
一、我国老年残疾人现状与制度保障(一)我国老年残疾人现状根据2006年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口为4416万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5324%,比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的老年残疾人口增加了2365万人,占新增残疾人的75%。
老年期致残人数占整个生命周期致残总人数的3756%,其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儿童期、青年期的相应水平。
而且老年期致残比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步入老年期,老年人口的致残风险也急剧增大。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还不能与人们的需求完全匹配和同步。
残疾人家庭普遍收入较低,老年残疾人更是饱受贫困的困扰,由于自身行动不便,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也较低。
因此老年残疾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不对此予以重视,他们将越来越无法融入社会生活,这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老年人口残疾化和残疾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与趋势,迫切要求中国加快解决老年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充分保障老年残疾人的人权,切实维护老年残疾人的各项权益。
(二)国际层面的制度保障1975年联合国大会发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
1982年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89年通过了《开发残疾人资源的塔林行动纲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迅猛增加,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
从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可供借鉴和参考。
0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 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 %。
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数量在1117.90 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 %;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 占空巢老人的69.79%(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
现有的有关空巢老人的文献,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较少,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为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供借鉴和参考。
1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1.1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往往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界定。
如李锋清把农村空巢老人界定为与子女分居在不同的村落的那些年龄超过65岁的独居老年人(李锋清,2009)。
梁艳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农村家庭(梁艳,2007)。
黄羿友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定义是年龄在65周岁及以上,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孙辈也不在老人身边或虽在老人身边但仍需老人照顾的农村老人(黄羿友,2009)。
与李锋清所界定的定义相比,后两者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都没有把农村的没有子女的老人界定在内,界定范围部分缩小。
1.2 农村空巢老人的分类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分类,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了不同的类别。
姚引妹按老人的意愿把农村空巢老人分为三类:第一类,自愿型空巢老人。
第二类,被迫型空巢老人。
第三类,无奈型空巢老人(姚引妹,2006)。
陈兰兰则根据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把农村空巢老人分为二大群体:一是一般空巢家庭;二是困难空巢家庭(陈兰兰,2007)。
2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成因的分析农村空巢老人成因的原因,总的来说不外乎这几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所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个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
李明顺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日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
二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
三是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差异,收入少,无法将父母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李明顺,2009)。
陈兰兰在分析农村空巢家庭出现和增多的原因的时候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最终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陈兰兰,2007)。
姚引妹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归为三点:一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身份制”和“户籍制度”松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更自由;三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小型化(姚引妹,2006)。
3 对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内容从所搜集的文献来看,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养老方面。
前者主要涉及到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
3.1 日常生活状况的研究赵华硕等,把生存质量分为八个维度: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对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较非空巢老人低;在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上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比独居空巢老人有较高的得分(赵华硕等,2009)。
孟昉等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生活与疾病缺乏照料以及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增强(孟昉,2008)。
袁金霞注意到隔代教育导致老人心理负担过重,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孙子辈的教育任务就落在老人身上,所以老人们的心理负担很重(袁金霞,2009)。
陈星宇观察到传统的“反哺”或“反馈”的老年人赡养模式在农村还依然存在,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感受中的家庭关系、对子女生活照顾的满意度、社会适应性情况三项主观指标的水平都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
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的休闲生活比较单一,健康水平偏低,同时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受就医费用,医疗保障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陈星宇,2009)。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总的来说,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与经济负担较重;二是生活与疾病缺乏亲情的照顾;三是精神慰藉严重缺乏,倍感孤独。
3.2 养老现状的研究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就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养老保险金等经济保障,这也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愈加严峻。
姚引妹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其次是无钱看病和看病无人陪已成为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最后是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缺位的现象日趋增多(姚引妹,2006)。
李明顺指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主要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 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李明顺,2009)。
谢慧娟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是:家庭结构转型,家庭养老负担加大;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淡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谢慧娟,2006)。
从以上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问题的文献分析中,不难看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可以用“三缺”来概括:缺钱供给、缺人照顾、缺制度保障,从而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前景仍较艰巨。
4 对策建议研究随着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以及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出现,这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帮助他们。
为此,学者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陈兰兰从现实实际出发,指出目前在农村必须立即建立改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社区和乡村养老模式(陈兰兰,2007)。
孟昉等从家庭、社区、制度、个人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养老; 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孟昉,2008)。
洪业庆则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措施,宏观层面就是推动相关社会政策体系完善。
微观层面就是直接面向老人提供各种福利服务(洪业庆,2008)。
不可否认,从所搜集的文献中可以发现,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所提出的具体措施确实不少,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也很大,可行性较差。
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真正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切实关注农村空巢老本篇文章来源于计算机毕业设计网()原文出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李爱芹【摘要】: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增加。
以徐州市为个案的调查和研究显示,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
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关键词】:空巢现象生活状况社会支持【分类号】:C916;D669.6【正文快照】:一、研究背景与方法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黄润龙,2005)。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第一,政府统筹,营建社区教育网络。
主要做这样几项工作:首先,要根据200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地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
在此基础上,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布置到农村基层单位,让相关人员真正重视起来,让社区教育落到实处、经费专款专用。
第二,建立一支由各行业各类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队伍。
根据各地方情况可以设置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或者招募一部分志愿者。
在管理上,专职人员可以归属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人员既可是在岗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其他行业工作人员。
在业务水平上,所有专兼职教师应该都是各领域骨干,既会练,也会讲,并且具有极强的服务意识,真正能够、愿意服务农村建设,这里当然不能缺少老年心理教育专家和伦理学家去做相关心理疏导和伦理渗透。
第三,以就业问题为核心,逐步全面推展农村社区教育。
为此,必须针对农民实际情况和切实需要,抓好各类短期培训活动。
比如冀南农村可以组织家庭妇女学习基本草编工艺、或者做精工布鞋,就地取材、发扬本地文化传统优势;还可以进行就业面比较宽的厨师培训、焊工培训、礼仪培训等,一方面提升农民再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农民就业质量。
再次,注意结合本地经济特点,拓展当地就业空间,比如种植养殖技术、小菜制作、各种熟食加工等,成本不会很大,但迎合当地居民所需,利润也比较可观,并且不用远走他乡,可以照顾到父母家人,空巢老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强化其服务意识。
村委会干部服务意识如何,关系到农村社区教育能否真正落实。
许多村干部只管自己的腰包,不管老百姓生计,甚至有个被别村支书思想观念陈旧,仇富心理严重,不支持甚至阻碍群众自主创业。
所以,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其服务意义是关键一环。
这种服务性主要包括:积极搜集致富信息、打通致富渠道、做好社区教育组织工作、做好本村老人赡养宣传、为老年人提供良好休养场所等。
第五,发挥学校优势。
其一,把社区纳入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设立乡土课程,提高下一代人的职业素养,在课堂和社区发展之间搭建起理想的桥梁。
其二,学校向社会开放,节假日或晚上提供教育场所。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本文来自: 毕业论文网() 全文阅读敬请登陆:/Thesis/Public_Administration/Public_Policy/022H304122010-126726857 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