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萧条与复苏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发展。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起伏波动,通常包括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和发展。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现象。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处于高位,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在衰退期,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出现下降,经济总量开始缩减;萧条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处于低谷,各项指标持续下降,经济总量持续减少;复苏期则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各项指标开始反弹,经济总量重新增长。
经济周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包括供求关系、产能利用率、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等。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当供需关系失衡时,就会引起经济波动;产能利用率则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水平,当产能利用率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调整,可以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商业周期则是指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替周期,不同行业的兴衰也会影响整体经济。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数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劳动力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增加劳动力数量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参与市场的规模、改善教育、提高就业水平等手段来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推动;扩大投资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等方法来实现。
经济增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然而,过度的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周期繁荣衰退和复苏的循环
经济周期繁荣衰退和复苏的循环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这三个阶段相互交替,形成了经济的循环。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周期繁荣衰退和复苏的循环。
一、繁荣期繁荣期是一个经济的高潮阶段,它被定义为经济总产出、就业和物价等指标都处于较高水平的阶段。
在繁荣期,人们的消费意愿和生产活动都较为旺盛,经济增长率呈正向增长。
在繁荣期中,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市场需求增加,投资增加,社会信心指数高涨。
同时,繁荣期也伴随着通货膨胀的风险,过度投机和短期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
二、衰退期衰退期是经济活动逐渐降低的阶段,经济总产出、就业和物价等指标都开始出现下降。
衰退期通常是由于繁荣期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所引发的经济调整。
在衰退期中,企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减弱,投资收益率下降,经济增长率逐渐趋缓。
就业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导致消费能力下降,经济活动进一步萎缩。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困难和压力。
衰退期应该是一个经济体自我调整、排解风险的过程,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和就业,减轻衰退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并防范金融危机的风险。
三、复苏期复苏期是经济活动开始恢复向好的阶段。
在衰退期后,经济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经济总产出、就业和物价等指标开始增长。
在复苏期,企业利润增加,市场需求恢复,投资增加,人们的信心逐渐增强。
复苏期是一个经济活动重新回暖、增长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复苏,促进就业增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经济周期的启示经济周期的循环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活动不可能一直保持稳定,繁荣和衰退是一种正常现象。
然而,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可以缓解经济波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企业和个人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企业应建立灵活的经营模式,适应经济的波动,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降低风险。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一般可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
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那么,我国经济周期目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呢?在这里我将结合资料,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来简要说明我国经济周期目前所处阶段的一些情况。
(一)经济增长率的新特征分析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走出1999年的低谷,逐步复苏和回升,由此开始了新的一轮经济周期。
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近10年,2000-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7.5%、8.3%、9.5%、9.5%、9.9%,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率居然高达10.9%。
从这组数据来看,这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平稳和快速增长。
平稳和快速增长这两个特征在以前的各轮经济周期中很难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的50多年中,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10次周期,目前正处于第10轮周期中。
但是新一轮周期与前者相比,增长质量更高,因为增长速度更加平稳,并且实现了高速度向快速增长的转变。
就经济周期阶段来看,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经济复苏的策略和策略
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经济复苏的策略和策略经济衰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它通常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以及企业利润的下降等。
任何国家都可能遭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如何应对经济衰退并促进经济的复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经济衰退和促进经济复苏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财政支出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
这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福利、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投资创新科技等。
这些举措将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复苏。
二、降低利率降低利率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复苏策略。
通过降低利率,银行可以更容易地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促使他们增加投资和消费。
此举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这也有助于减少企业的债务负担和个人的贷款利息支出,为他们提供更大的资金流动性。
三、改革税制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制来鼓励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降低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率,减少消费税和关税等,将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来鼓励企业创新和研发,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四、加强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在经济衰退期间,很多人可能面临失业或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来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通过提供培训课程,帮助他们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这将有助于减少失业率,增加人们的收入,促进经济的复苏。
五、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在经济衰退期间,加强国际贸易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促进经济复苏的有效策略。
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提供投资优惠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资金进入国内市场。
这将促进经济的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国内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六、稳定金融市场在经济衰退期间,金融市场的稳定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防止金融风险的传导扩大。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和波动的交替变化。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活动高涨,生产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消费者信心高涨,投资活动活跃,企业利润增加等情况。
在繁荣期内,经济发展达到高峰,经济增长率较高。
衰退期是繁荣期之后的阶段,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减少,公司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投资活动减少等。
衰退期是经济周期中波动的后一阶段,往往为经济增长周期结束的预兆。
萧条期是衰退期的延续,经济活动垂直下降,增长率严重减缓甚至为负值,生产下降,就业机会大幅削减,企业利润亏损,消费者信心低迷,投资活动大幅减少等。
萧条期是经济活动最低谷,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最严重阶段。
复苏期是萧条期之后的阶段,经济活动开始逐渐恢复,就业机会增加,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利润回升,投资活动重新开始等。
复苏期是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开始上升的阶段,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
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包括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
经济周期对于个人、家庭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把握经济变化的脉搏。
总之,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和波动的循环变化,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把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
把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萧条是指经济活动陷入低迷、生产能力下降、就业率下降、消费需求减少等多个方面都不景气的状态。
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商业活动减少,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物价下跌等现象普遍出现。
有些经济学家将萧条看作是再发展的飞跃台,提出了一些观点来支持这个观点。
萧条可以促使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往往伴随着资源过度利用和浪费的问题。
而经济陷入萧条后,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这就迫使企业进行内部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这种调整,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竞争力,实现再发展。
萧条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往往过高,企业很难满足。
而在经济萧条时期,需求低迷,企业陷入了竞争的困境。
正是在这个时期,企业可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升,以提供更优质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增加市场份额,从而为经济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萧条也可以刺激政府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通常会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支持,以鼓励市场自主调节。
当经济陷入低迷时,政府往往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建投资、减税和降息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复苏。
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可以为经济的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萧条还可以促使企业和人们更加重视风险管理。
在经济繁荣时期,很多企业和个人往往过度乐观,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而萧条时期的经济困境则会让人们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
企业和个人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规避,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这种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还可以为经济再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萧条虽然给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但也可以被看作是再发展的飞跃台。
萧条可以促使经济结构调整,为经济再发展奠定基础;萧条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经济提供发展机会;萧条可以促使政府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复苏和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萧条可以促使企业和人们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提升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复苏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复苏在 1929 年至 1933 年期间,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失业率的激增,贫困和社会动荡的加剧。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被统称为“新政”,旨在推动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
一、美国大萧条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股市崩盘导致了大量投资者的资产损失,金融体系陷入瘫痪。
同时,由于信心破裂,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导致了生产和销售的持续下滑。
这进一步触发了大规模解雇,失业率飙升。
在萧条的最高峰时期,失业率甚至达到了25%。
其次,大萧条也严重地冲击了农业部门。
农民受到滞销和价格下跌的困扰,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计。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农业荒废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
二、新政的出台由于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毁灭性影响,政府被迫采取行动来应对危机。
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他领导下的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核心目标是恢复经济活力和社会秩序。
这些政策涵盖了金融、劳动、农业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项关键的政策是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复苏管理局”的机构,旨在监管金融机构和推动经济恢复。
三、新政的成果在新政的推动下,美国逐渐走出了大萧条,经济开始复苏。
一方面,新政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公共工程项目的实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失业危机。
此外,农业和工业部门也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扶持,促进了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回升。
新政还引入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包括社会保险、最低工资法和劳工权益保护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问题,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四、新政的争议与批评尽管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争议与批评。
一些人认为,新政的干预过度,扭曲了市场机制,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的这篇综述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概念,分析经济周期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经济衰退与萧条的措施与方法,以及一些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
经济周期原因理论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经济周期是逃避不开的。
经济永远处在繁荣和衰退之间的循环之中,商界及民间对于未来生活总是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到失望的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雄心再起。
1.经济周期1.1经济周期的定义首先,我们通过下面表格给出的美国自1981年至2010年的实际GDP数据来简单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年12月GDP增幅大幅减小,到2002年6月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02年经济开始复苏,2007年底经济增幅开始下降,2009年6月降至最低的-4.11%。
这就反映出了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
每一周期大约10年左右。
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X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X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经济收缩阶段和经济扩X阶段。
衰退和萧条属于经济收缩阶段。
复苏和繁荣属于经济扩X阶段。
这两个大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
当经济出现衰退并且暴跌至谷底的时候,经济不可能再也恢复不了,它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复苏,而当经济出现繁荣的时候,这种景象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商品生产销售者研究清楚经济出现暴跌时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经济重回正轨,而经济繁荣时期,如何才能使经济尽可能长的持续这种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商品生产者必须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化了如指掌。
当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时候,也就是经济繁荣的时期,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资金周转灵便。
这时商品的生产者加大人、物财力的投入,加快商品的生产,就会取得盈利。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四个阶段相互交替,构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一、繁荣期繁荣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阶段。
在繁荣期,经济增长迅速,生产和消费活动充满活力。
以下是繁荣期的特征:1. 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较高,企业利润增加,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 投资热潮:投资者信心高涨,投资活动增加,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繁荣。
3. 通货膨胀:需求旺盛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4. 货币宽松: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
二、衰退期衰退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开始放缓的阶段。
在衰退期,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就业率下降。
以下是衰退期的特征:1. 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长率下降,企业利润减少,投资活动减少。
2. 就业压力增加:企业裁员增多,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压力增加。
4. 货币收紧: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三、萧条期萧条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最为低迷的阶段。
在萧条期,经济增长停滞,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就业率急剧下降。
以下是萧条期的特征:1. 经济停滞:GDP增长停滞不前,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投资活动减少。
2. 失业率上升:企业大规模裁员,失业率急剧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3. 通货紧缩加剧:需求严重不足导致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4. 货币政策无力:央行货币政策失去效果,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四、复苏期复苏期是经济周期的第四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阶段。
在复苏期,经济增长重新启动,企业利润开始回升,就业率逐渐上升。
以下是复苏期的特征:1. 经济增长重新启动:GDP增长率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开始回升,投资活动逐渐增加。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
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
复苏和高涨。
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
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
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
1857年。
1866年。
1873年。
1882年。
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
1914年。
1921年。
1929~1933年。
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规律性变化,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而经济危机是指在经济周期中出现的严重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失业、投资下降和生产能力闲置等负面影响。
经济周期的形成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外部需求等。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的起伏是由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中,繁荣阶段通常伴随着就业机会增加、消费支出增长、企业利润上升等积极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繁荣阶段逐渐过渡到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投资活动减少、消费支出下降,导致经济活动的增长放缓。
而当经济活动出现下滑时,就容易陷入萧条阶段,这意味着失业人数增加、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并且企业利润急剧下跌。
最后,经济将进入复苏阶段,经济活动会逐渐恢复增长,新的繁荣周期开始。
然而,有时经济周期会发生突发性的变化,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通常是由金融危机、物价泡沫破裂、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
在危机时期,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信贷紧缩,企业破产潮泛滥,就业机会减少,消费支出下降,投资活动降低等。
经济危机的后果十分严重,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出现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的不同阶段,以减轻经济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繁荣阶段,政府可以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
而在衰退和萧条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例如增加政府支出、刺激消费和投资等,以推动经济的复苏。
总的来说,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是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了解和预测经济周期的变化,及时应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适应经济变化的挑战。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经历的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等不同阶段的变化。
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被广泛研究和讨论,对于理解和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周期的特征、原因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波动性:经济周期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经济活动的波动,包括生产、消费和投资等方面的波动。
2. 不规则性:经济周期的波动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生,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规则性。
3. 持续性:经济周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活动的波动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的变化。
4. 循环性: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循环规律,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波动,包括周期的峰值和谷底等。
二、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包括:1. 内外部冲击:经济周期的波动受到内外部冲击的影响,如政府政策、技术创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变化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冲击。
2. 预期误差: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存在误差,导致经济活动的波动,如预期收益、利率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变化。
3. 需求波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波动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收入水平和市场预期等因素都会影响需求的波动。
三、经济周期对经济政策的启示经济周期的波动对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1. 逆周期调节: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采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济衰退。
2. 平稳增长: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维护社会稳定。
3. 跨周期规划: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时,需要考虑跨周期的因素和长期发展目标。
总结: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研究经济周期有助于理解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变化。
萧条的名词解释
萧条的名词解释萧条是指经济活动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振,生产和就业减少,企业利润下降等现象的一种经济状态。
它是经济周期中的一种衰退阶段,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对经济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萧条并非突然出现,而是经济长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经济活动的波动是经济循环的正常表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在繁荣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率高,企业利润丰厚,人们的购买力也相对较好。
然而,由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繁荣终将会遭遇衰退,进入萧条阶段。
萧条的出现往往带来经济衰退,这意味着生产和就业减少,企业陷入困境,人们的购买力下降。
由于企业利润减少,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投资活动减少。
这种恶性循环可使整个经济陷入困境。
在萧条期间,许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失业率上升,社会中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愈发突出。
此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服务成本增加,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下降,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应对萧条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常见的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使市场活动增加。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增加公共支出,鼓励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萧条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在萧条期间,企业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进行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这种压力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另外,通过消费的下降,人们也会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开始更加理性地消费,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
在面对萧条的挑战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调整策略和改变行为来应对经济的不景气。
政府需要提供稳定的经济环境,促进投资和创新。
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个人需要理性消费,增强自身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总之,萧条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不仅对经济本身产生重大影响,也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挑战。
经济周期与经济衰退
经济周期与经济衰退经济是一个永远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经历着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和复苏等不同阶段。
经济周期是指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循环过程,而经济衰退则是经济周期中的一种阶段。
本文将探讨经济周期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以及衰退对经济的影响和相关应对措施。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上升和下降的循环,它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经济周期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繁荣阶段是指经济活动充满活力、生产增长和就业率较高的时期。
衰退阶段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放缓,生产和就业率下降的时期。
萧条阶段是指经济活动低迷、生产和就业率持续下降的时期。
复苏阶段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增长,生产和就业率回升的时期。
经济衰退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阶段,表现为经济活动下降、生产和就业率减少的现象。
衰退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金融危机、大规模失业、消费萎缩等。
经济衰退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衰退期间企业的生产能力减弱,导致产品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其次,大量失业导致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拉低经济活动水平。
第三,投资意愿下降,企业倾向于削减投资支出,导致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经济衰退对经济系统产生负面的影响,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国家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应对经济衰退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支出、减税和提供贷款等措施,以鼓励消费和投资。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方式来促进信贷活动和投资。
此外,政府还可以实施就业援助措施,提供培训和再培训机会,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调整经营策略和增加投资来适应经济衰退的挑战。
总的来说,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过程,经济衰退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经济衰退对经济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产和就业率的下降、投资意愿的减少和消费需求的下降等。
经济周期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经济周期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企业会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探讨经济周期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I.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会计报表。
在繁荣期,企业经营活动活跃,市场需求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往往会大幅增长,利润表上的数值会较高,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计量。
在衰退和萧条期,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会相应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会计报表上的数值会较低。
而在复苏期,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开始回升,会计报表上的数值也会随之增加。
II.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展示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会计报表,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会对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产生影响。
在繁荣期,企业往往增加投资,购买新设备、扩大规模等,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增加。
而在衰退和萧条期,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疲软,可能会减少投资,甚至进行资产剥离,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减少。
在复苏期,企业重新增加投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又会出现增长。
III. 利润表利润表是展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济周期的变化会对企业的利润表产生直接影响。
在繁荣期,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等指标往往较高,经营活动盈利;而在衰退和萧条期,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等指标可能低于预期,甚至会出现亏损。
在复苏期,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会逐渐回升。
IV.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展示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会计报表,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繁荣期,企业销售活动活跃,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高;而在衰退和萧条期,企业销售活动可能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
在复苏期,企业销售活动逐渐回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会增加。
经济周期与经济调节
经济周期与经济调节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经历着不断的变化。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出现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而经济调节是指通过政府干预等手段,调控经济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稳定。
经济周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性,也是经济内在机制的体现。
经济周期是由供求关系以及人们对经济环境的预期变动而产生的。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总量、价格水平和就业情况等都会出现波动。
首先,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是指经济增长快速,生产和消费活动充满活力的时期。
这时,投资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
但是,繁荣过度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资源紧缺和泡沫破裂等问题。
其次,衰退阶段是指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或者停滞,企业利润减少,投资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这时候,人们的信心下降,消费减少,经济活动减缓,可能出现经济衰退和企业倒闭等问题。
随后,萧条阶段是指经济增长持续的负增长状态。
在这个阶段,企业破产和失业人数增加,经济活动几乎停止。
人们的信心低落,消费减少,投资更加谨慎,市场需求不足,经济陷入停滞。
最后,复苏阶段是指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增长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经济活动开始复苏,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信心恢复,消费逐渐增长。
经济周期的波动对社会各方面都有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经济周期导致市场需求波动,经营压力增大,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对于个人来说,就业机会和收入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政府来说,需要通过合理的经济调控手段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经济调节是指通过政府干预等手段,调控经济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和促进消费等措施来刺激经济。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来抑制通胀和过度投资。
经济调节的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周期与资源配置
经济周期与资源配置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会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不同阶段。
而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经济中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经济周期与资源配置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来探讨这种关系。
1. 繁荣期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期,经济活动充满活力,产出增长,就业机会增多,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
在这个阶段,资源配置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消费需求。
企业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增加,导致资源配置向满足消费需求的方向倾斜。
2. 衰退期衰退期是经济周期中的下行阶段,经济活动开始放缓,产出下降,就业机会减少,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下降。
在这个阶段,资源配置的重点是应对经济衰退,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会减少投资,调整生产规模,以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
同时,政府也会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减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
3. 萧条期萧条期是经济周期中的低谷阶段,经济活动持续低迷,产出大幅下降,就业机会严重不足,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极度萎缩。
在这个阶段,资源配置的重点是应对经济危机,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和稳定社会秩序。
政府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例如增加财政支出、提供社会救助等,以缓解经济困境。
4. 复苏期复苏期是经济周期中的回升阶段,经济活动开始恢复,产出逐渐增长,就业机会有所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逐步恢复。
在这个阶段,资源配置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会继续采取刺激措施,以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企业也会逐渐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在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中,资源配置的重点会发生变化,以适应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解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安排,对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与景气度分析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与景气度分析在宏观经济领域,经济周期和景气度是用来描述经济波动和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在一定时间内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循环过程,而景气度则是用来度量经济当前的表现和预测近期的经济趋势。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涉及到经济的繁荣和衰退阶段以及衰退后的复苏过程。
经济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在繁荣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利润增加,消费者信心高涨。
然而,繁荣阶段也会伴随着通货膨胀风险的增加。
衰退阶段是繁荣阶段的反向过程,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下降,失业率增加,消费者信心下降。
萧条是经济周期的低点,经济活动处于低迷状态,就业机会稀缺,企业利润严重下降。
最后,复苏是经济从低谷回升的阶段,经济增速逐渐加快,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利润开始回升,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
景气度是用来衡量经济当前表现和预测近期趋势的指标。
它通常包括经济增长率、消费指数、投资指数、失业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景气度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健康程度。
当景气度高时,经济活动充满活力,就业机会多,企业利润增加,消费者信心高涨,投资活动增多。
相反,当景气度低时,经济活动萧条,就业机会稀缺,企业利润下降,消费者信心低迷,投资活动减少。
经济周期和景气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景气度的高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经济周期的走势又可以通过景气度的变化来观察和分析。
在繁荣和复苏阶段,景气度往往较高,经济活动充满活力。
而在衰退和萧条阶段,景气度则较低,经济活动疲软。
经济周期和景气度的波动是经济运行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韧性和波动性。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势,经济学家们建立了多种模型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周期和景气度。
其中,衡量经济周期的方法包括使用经济增长率、生产总值(GDP)、就业率、投资水平等指标来观察经济的波动情况。
而景气度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等多种方式来获取。
经济周期数据分析报告
经济周期数据分析报告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循环性波动。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分别经历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本报告将对某国经济周期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对该国的GDP数据进行了研究。
从过去的十年数据来看,该国的经济总体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在繁荣期,GDP增长迅速,经济活动活跃,这主要得益于消费支出的增加和投资的推动。
然而,在衰退期,GDP增速放缓,经济活动陷入低谷,这往往是由于投资和出口的减少所导致的。
在萧条期,GDP增长进一步下滑,经济活动停滞不前,这可能是因为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的大幅减少所引起的。
最后,在复苏阶段,GDP增速开始回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这部分归功于政府的刺激措施和外部需求的增加。
其次,我们还对就业率数据进行了分析。
在经济周期中,就业率往往会与GDP呈现出相似的波动特征。
在繁荣期,就业率较高,因为经济活动活跃,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持生产。
然而,在衰退和萧条期,就业率开始下降,因为企业减少了招聘和雇佣的规模,导致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
在复苏阶段,就业率逐渐回升,因为企业恢复生产,需要增加劳动力。
最后,我们分析了通货膨胀率数据。
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周期中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繁荣期,通货膨胀率通常会有所上升,因为需求高涨导致价格上涨。
然而,在衰退和萧条期,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因为需求低迷导致消费者价格压力减小。
在复苏阶段,通货膨胀率又会逐渐上升,因为需求回升导致价格再次上涨。
综上所述,了解经济周期对于我们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至关重要。
在繁荣期,我们可以加大投资和扩大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衰退和萧条期,应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促进经济复苏。
在复苏阶段,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出现过快通胀的风险。
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衰退周期一般多久
经济衰退周期一般多久
2008年金融危机持续了18个月,从经济周期来看,美国经济在短暂的衰退之后,便开始更长时间的复苏,衰退平均周期持续时间为10个月,复苏与扩张平均持续63个月。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有巅峰有低谷,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
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不同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但不能完全避免某一阶段的到来。
当然,所对应的合适的投资对象是不同的。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1.繁荣: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水平。
它的特点是生产、投资、信贷扩张迅速,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
来持乐观态度。
2.衰退:从繁荣到萧条,是一个过渡时期,此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滑,但并没有到达谷底。
现在不是时候。
经济增长停滞,商品价格下跌,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大量失业,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大幅下降,居民消费预期下降,工业发展即将结束,交通运输业接近新的开始,板块的消费和信息在股市相对较强,而金融业相对较弱,债券是最佳选择。
3.萧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
其特征是生产、投资、信贷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严重失业和公众对未来的悲观情绪急剧下降。
萧条的最低点被称为谷底,此时就业和产出降至最低点。
现阶段供需均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经济前景依然迷茫,使得社会需求不足,资产缩水,失业率居高不下。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会逐渐产生一定的效果,逐渐减少社会恐慌,逐渐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所以整个社会经济在触底后会开始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4.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尚未达到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汽车家电下乡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家电下乡: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可获得13%的补贴, 购买的家电产品范围、数量、单价有限制。 汽车下乡:购买汽 车可获得10%的补贴, 上限为5000元;摩 托车可获得13%的补 贴,上限为650元。 购买的范围、数量、 所有权期限有限制。
4.GDP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
1.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 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 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 7.7% 。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表示,今年中国第4季 度经济增长有望超过 10%,全年GDP增速将 达到8.5%左右。
?
8.9% 7.9% 6.1%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09年我国GDP增长情况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8.农村市场快速并将持续增长
未来三年农村家电市场将暴发性增长。 截至10月31日,今年全国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82.8万 台,销售额508.4亿元人民币。 按13%的补贴率推算, 补贴额约合66亿多。“汽车下乡”产品增长迅猛,10月 份共销售159.85万辆 。
9.老百姓可望从新医改中得到四方面实惠
经济的萧条与复苏
_________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分析
楚雄州委党校管理教研室 刘建新
一、一些基本概念关系
次贷和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美元地位与货币战争 GDP增长与“保八” “政策组合拳”与“三驾马车”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面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表现出积极的态 度和强有力的信心
医疗改革配套文件一共有21个,目前只出了将 近一半,进度缓慢,执行力度亟待提高。
温家宝]这里我只想说,今年我们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可以很清晰地划 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新农合。二是在城市职工和居民中广泛地实 行医疗保险。这两项工作涉及到每一个人。我可以告诉你,现在 参加新农合的已经超过8亿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 已经超过4亿人,两项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2亿人。当然,也应该 客观地说,我们现在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12-27 15:39]
[温家宝]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们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三年筹备了8500亿元资金支持。这项涉及全国人民健康的 大事,我们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切实把它办好。[
yncxljx@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6.医疗改革
8月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10月2 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 指导价格。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和人保部联 合发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 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改革医疗卫生机构 药品销售加成政策,提高体现技术和劳务 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 检查和治疗价格。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3.银行信贷调整
2009年初,银监会提出了银行业支持和促进经 济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内容涉及七个方面,其 中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 款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业适当突破 存贷比两项带有制度性突破的措施。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4.投资安排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3.国际贸易方面
力拓案、轮胎特保案————实力与智慧较量 中国反击轮胎特保案 可能导致数万美国人失业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评价力拓案:中国 人第一次在考虑问 题时,不仅仅将自 己作为国际规则的 实行者,也将自己 作为国际规则的制 定者来看。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3.国际贸易方面
我国稳定出口政策效果明显,海外市场份额提高。 同时,贸易争端不断,保护主义抬头。
09年上半年,出口、进口分别占全球的9.38%和7.41%, 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继续巩固。进口有望超过德国 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3.国际贸易方面 商务部11月7日介绍: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 查和71%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 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 涉案总额102亿美元。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1.外交方面
“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 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 求遏制中国的崛起。”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2.国际金融方面
中国在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战役中功不可没。而 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11月17日,美国财政部 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 告显示,截至9月末我 国共持有7989亿美元美 国国债,为美国国债最 大的海外持有者。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1.农村改革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9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决定》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中的关注点:
林权制度改革——新的增长源
温家宝表示:“应对这场金 融危机,我们做了长期的、 困难的准备,我们预留了政 策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已 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 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 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 刺激经济的政策。”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农村改革 产业振兴计划 银行信贷调整 投资安排 家电汽车下乡 医疗改革 国家和地区间协作
平时少得病
得病有保障
[温家宝]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城市社区、农村乡镇 以及村卫生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四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全国大约400多种,其目的就是改变以 药养医的状况,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这项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 12-27 15:43]
看病更方便
治病少花钱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5.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三大就业难题:一是高校毕业生;二是城镇新增失业人员和 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农民工。
统计显示,今年1-6月,全 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 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 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 的5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 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 100万目标的79%。
土地经营权流转——基本制度的突破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2.产业振兴计划
国家选择了钢铁、造船、石化、有色金属、汽 车、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业、物 流这十个产业来拉动经济,并且制定了相关的 振兴规划。 何要选择十大产业拉动经济?
这是从这十个产业对GDP、税收、就业、三农 等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对中小企业带动作用来确 定的。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7.企业和消费者彰显实力和信心 中国企业群正在由“世界工场”向世界工厂快速转型
两个收购案: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悍马 吉利收购福特沃尔沃 消费者信心: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000万辆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7.企业和消费者彰显实力和信心 “地王”记录的不断刷新说明产业资本流向发 生转移,有其潜在危机。 近日,国土资源 部印发通知,对 商品住宅用地的 宗地出让面积首 度设定明确上限。 此政策被一些业 内人士称为“限 大令”。
二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7.国家和地区间协作 携手美国
与欧盟合作
支援非洲
14项政策支持香港
帮助台湾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分析
1.外交方面
“我和奥巴马总统都积极评价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中 美关系的发展,一致同意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 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 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