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7 考点四迁移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附加题自选练2(含解析)
附加题自选练2(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节选自李贽《童心说》)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参考答案: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划对一处得1分,多划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2.“杂剧”发展到元代属于元曲的一种,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
(2分)参考答案:马致远郑光祖(每空1分)3.文段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文学主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不超过30个字)(4分)答:参考答案:文章发自童心就能成为至文,不能厚古薄今。
参考译文:天下最好的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如果童心常在,则道理不被传播,见闻不被接受,任何时代,任何人,用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
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文章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再到近体诗,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金代院本,元代杂剧,《西厢记》,《水浒传》,还有当今科举的八股文,都是古今最好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厚古薄今。
所以,我对那些发自童心的文章体会最深,还说什么六经,还说什么《论语》《孟子》呢?二、名著阅读题(15分)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是美国老渔夫桑地亚哥,他一连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充满着奋斗精神,不肯认输,第85天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
B.《欧也妮·葛朗台》中,拿侬原替农家放牛,农家失火,她丢了饭碗,进城来找差事,因为长相丑陋,到处吃闭门羹,只有老葛朗台收留了她。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专题复习练模块二 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 模块二 第19练 Word版含解析.doc
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延迟退休的政策信号一经释放,立刻在全社会引发巨大反响,一时之间,________,反对之声,________。
虽然延迟退休有益于减缓养老金不足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潮流,但遭到如此多的质疑和反对却是________的,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决策者深思。
A.群情激奋甚嚣尘上始料未及B.群情鼎沸甚嚣尘上超乎想象C.群情鼎沸此起彼伏始料未及D.群情激奋此起彼伏超乎想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艺之于民俗是传承更是发展,从理论上讲要想在文艺话语中找不到民俗真的很难,同样,文艺对民俗的传承也愈加显得更加重要。
B.《中国通史》共拍摄了100集,再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图景和变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丰富灿烂的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
C.天越来越阴沉,大暴雨马上就要降临了,路人都行色匆匆,可修车人倒显得非常镇静。
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形式内,世世代代的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些被认为“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①“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泥土②我们说乡下人土气③因为在乡下住④种地是最普遍的谋生办法⑤这个“土”字用得很好⑥乡下人离不了泥土A.②③④①⑤⑥B.②⑤①⑥③④C.③②①⑤④⑥D.③⑥②⑤①④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2)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 高考体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译文: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 敢听。 译文:
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的学问,没 览的。于是广泛地考证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 增加了论撰的文字,写了《述学》内外篇。又深通《春 学问,著有《春秋述义》,见解超凡,评论的人认为是 来从未有过的。写文章以经、史作为基础,受汉、魏影 有沿袭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的派别,而是取法于 所以高远特立,自成一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 译文: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 然也。 译文:
解析:(1)先:超过。以:凭借。北面:尊人为师,以 老师。(2)殁:去世。存问:关心慰问。笃厚:忠实厚 答案:(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 以容甫为老师。 (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 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张汝霖)就到了南都,在鸡 书,日夜不停,患了眼疾,放下帷幔静坐了三个月。朋 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 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考场,还未到午时,就答完了考卷,考卷落在一个老教 中。老教谕所选取的考卷上呈大主考李九我,李九我骂 的考卷不好,让他再次呈上(别的考卷),呈上的考卷又 又呈上(别的考卷),上呈了四五次,房中的考卷将上呈 老教谕因恼怒而哭泣。李公挑选这些考卷(发现)少了七 教谕,教谕说:“那七卷很不通,留作笑料罢了。”李公说 紧拿那些笑料来!”李公一看,拍着手掌称非常妙,洗 的评分另用丹铅重新打分。《易经》科,祖父为第一名 益为第二名,其他人都排在高等次。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 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 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4.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
项是( )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
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 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 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 遂缚诣县。
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
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解说
举例
注意点
有本字而不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用,借用一个 谢项王!(“蚤”通
通假字 音同或音近的 “早”)《鸿门宴》 字来代替,这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个借用的字叫 倍德也。(“倍”通
通假字
“背”)《鸿门宴》
由于古今语音的 变异,有的通假字 现在的读音已与 本字读音相差甚 远。如:生之有时 而用之亡度。 (“亡”通“无”)
解析:选 B。解:解除包围。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沈周)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 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江苏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Ⅰ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 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4 考点二迁移运
[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①其.鲜乎?君②其.有意,叼③其.一而啖之,得饱④其.口福。
”狼曰:“⑤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君,⑥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⑦其.无闻邪?⑧其.畏主人邪?及⑨其.嬉逐,愿为一雪⑩其.耻,君⑪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⑫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答:答案:③④⑥⑨⑩这五个“其”均用作代词。
③相当于“其中的”;④相当于“自己”;⑥相当于“它们的”;⑨相当于“它们”;⑩相当于“这(个)”。
①⑤⑪⑫均用作副词。
①表揣测,大概;⑤表示加强语气;⑪表祈使语气,一定;⑫表反诘,相当于“难道”。
②⑦⑧三个“其”字,均用作连词。
②表假设,如果;⑦⑧表选择,是……还是……。
2.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①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笑也。
然②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③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④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⑤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⑥于.吾乡,此乃多人言⑦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⑧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⑨于.是,不亦乐乎?答:答案:①助词,凑足音节;②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③介词,可译为“到”;④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⑤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⑥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⑦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⑧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⑨介词,可译为“在”。
3.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①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②为.至理,当③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④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⑤为.业,其所⑥为.皆⑦为.利也。
故⑧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⑨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⑩为.?答:答案:①介词,可译为“因为”;②动词,可译为“是”;③介词,可译为“对、向”;④介词,可译为“被”;⑤动词,可译为“作为”;⑥动词,可译为“做”;⑦介词,可译为“为了”;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⑨介词,可译为“替”;⑩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2019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含答案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二
学案2 必修二——《阿房宫赋》《六国论》[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
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患⎩⎪⎨⎪⎧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厌恶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祸患②使⎩⎪⎨⎪⎧使.负栋之柱让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宜可使.出使③暴⎩⎪⎨⎪⎧暴.秦之欲无厌残暴暴.霜露冒着忠义暴.于朝廷显露④举⎩⎪⎨⎪⎧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拔,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二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答案 B解析 再:两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未易量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⑥⎩⎪⎨⎪⎧李牧连却.之却.匈奴七百余里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答案 C解析 ①均为满足;③均为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⑥均为使退却,打败;②喜欢/爱惜;④大概/危险;⑤或许/有的人。
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待 ②未云何龙.: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 ③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 ④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琴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始速祸焉.B.⎩⎪⎨⎪⎧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其势弱于.秦齐人勿附于.秦D.⎩⎪⎨⎪⎧苟以.天下之大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阅读技法-精选ppt课件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 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 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如 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片的起调两句“满载 月,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 “明月”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 乎有悖于生活逻辑,但它却获取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还藏在写 “独”“闲”就是情感
景叙事句中
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
(2)修饰词。冷暖色调的形容词等。“墨分五彩, 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 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 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 时应深加体味。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 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中的主要意象:_杜__鹃___;词中直接描写其特 句:_声__声__只__道__不__如__归___;这首词的主题:__游__子__思__乡___
抓关键词句 中国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 古诗鉴赏。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读诗时千万不能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 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寓意,力求还原诗歌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 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 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 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
[悟一悟] 5.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鹧鸪天 晏几道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二正确使用词语(包含熟语)(含答案和解析)
11.(2019·山东省日照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 )
①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
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②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数不胜数,而观点却大相径
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对读书的态度也有霄.壤.之.别.。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台球水平
答案 B
答案3
解析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用在上半 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 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固然”比“虽然”语气更肯定,所以第一空应 用“固然”。“保守”指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保险” 指稳妥可靠。联系“过分”可知,第二空应用“保守”。“何况”用反问的 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与语境不符,故第三空应用“特别”。
解析7
4.(2019·辽宁葫芦岛二联)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
是( )
①农村改革以前,这个地方非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都得到几
十里以外去挑。
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从前一些神话中的幻想都可
能成为现实。
③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接受教训,
这次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A.以至 甚至 以致 B.以至 以致 甚至
。
20
③从双星定位导航到 21 颗北斗嵌满星空,中国北斗走过的 22 载对谭述
森院士来说就是他的北斗人生涯,如今的北斗事业
,正以中国标准
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A.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B.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C.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D.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 与日俱增
[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考点四迁移运
[题组一对点练]一、翻译下面的文段,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
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余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答:答案:译文: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人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
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
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
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又跟她一起织布。
加点词: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在晚上;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答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概括全文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参考译文(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伯凝虽然眼睛盲了,可生性喜欢读书,于是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种,(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伯凝只要有余力,就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从前的人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可伯凝作为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选自钱大昕《与友人论师书》)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参考译文您跟我不是一天的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权势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提拔您.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权势的官臣,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我本来不想自己犯错,又怎么忍心来让您犯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准备草野鄙陋的意见供您询问,以后以平等的身份往来相处,就足够了.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作三种有益的朋友.不知道迂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希望您裁断审察.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请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仁爱宽厚;简政放权;严而不苟;清正廉洁.参考译文赵公名抃,字阅道.(他)幼年丧父,并且家境贫困,他就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考取景祐元年的进士乙科.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有个伪造印章的百姓,官员们都认为他应当被处死.只有赵公说:“(他的印章)伪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后.大赦之前没有使用,大赦之后没有伪造,依法都不应该被处死.”最终(那个人)免于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过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赵公派医官为他治疗,使他不至于死在狱中.后来遇上朝廷大赦天下,这个士卒获得了赦免.赵公关爱百姓的周到,大致都像这样.赵公主政虔州,(虔州)地处偏远,并且百姓喜欢争辩诉讼,人们都认为赵公会不高兴(赴任).(可是)赵公愉快地回到家里祭祀祖墓后就离家上任了.到了虔州,(赵公)对待官吏、百姓行事简易,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他把各县县令全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做县令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事情推诿给郡府,假如事情处理好了,百姓也高兴,我就一点也不过问了.”县令们都很高兴,争相尽心尽力做事,虔州的案件因此减少,监狱里面也因此屡屡空了下来.他又修改盐法,百姓依靠这些措施获得了好处.神宗即位,召赵公回京掌管谏院.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必定先更换到朝廷一个部门任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大臣为此向皇帝进言.皇上说:“任用赵爱卿作为谏官,是要依靠他敢直言啊.暂且要这样任用他,有什么妨碍!”到了赵公谢恩时,皇上对他说:“听说你单身一人就入了蜀地,随身仅携带一张琴和一只龟.你处理政事的简易也与其相称吧?”赵公知道皇上的心意,将会采纳他的建议,就向皇上呈上奏章说吕诲、范纯仁都正直敢谏,被贬谪很久了还不起用,这没法用来慰抚官员的心.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熙宁三年四月,(皇上)授予赵公资政殿学士的官衔,让他主管杭州政务.赵公因为生病回到衢州,当时天上有一颗大星坠落下来了.两天后赵公去世.这一天是元丰七年八月癸巳日.报丧的文告发布后,皇帝追封他为太子少师,谥号为“清献”.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行[注]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倖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 注媺(měi)行:同“美行”.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参考译文《双节堂庸训》是我(龙庄,是汪辉祖的号)为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所写的.我闭户养病,每天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和儿辈们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凡是先代(有教育意义的)好言和善行以及我生平师友间(好的)交往关系,时时乐于向(他们)称赞叙述,通过口传手写,时间长了就结成集子了.(在编写《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那些和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编为六纲,合计二百一十九目,整理成六卷:首卷是《述先》,记载的是祖先的美好德行,父母生平大略叙述详细而一点不赘余;次卷《律己》,我没有辜负、愧对自己的父母,有志向但也未能实现;次卷《治家》,大多列举的是重大需要注意的事情罢了,家里世代传承,与兼受母亲德行风范影响不无关系,所以评论她的品行稍微详细一些;次卷《应世》,要求处世少抱怨少悔恨,不可有侥幸的苗头;次卷《蕃后》,保持宗族世代相传,繁衍兴旺,大概就在他们身上吧!最后用《师友》卷结束,成全我的恩情,培养我仁德的友谊,永记不忘. 问题直击文言主观概括题虽说分值为4分,难度不大,但考生在此题上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集中:概括不准、概括不全.二轮复习应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做到精准阅读、精准答题,力争得满分.一、确定语境范围,带题精细阅读主观概括题要阅读的语境范围有两类:一类是给出明确范围,如2017年南通三检“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这里的“第二段”已给出明确的阅读范围;另一类是未给出明确的范围,如2015、2016两年高考江苏卷那两道主观概括题.对于明确了的阅读范围,就必须严格按照范围阅读思考;未明确的阅读范围,确定其范围也很容易.整个文言文阅读也不过三四段或者五六段,其范围不可能扩展至全文,最多涉及其中的一两段内容,最多三段.只要循着题干关键词语寻找,就能找到.明确了阅读范围,剩下的主要是阅读了.阅读要精细,要细分层次,勾出关键词语,不放过任何一个字;要有圈点勾画的习惯,把有可能体现答案要点的文字圈点出来,思考文意,进一步概括.二、抓住题目个性,精细组织答案主观概括题出现在江苏卷中的时间不长,目前考查的题型主要有概括人物品质题、提炼事物特点题和概括事理原因题三类.这三类题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要善于抓住其“个性”,精准作答.1.概括人物品质题主要是围绕传主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品质.答这类题,最关键的是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传主是政府官员,应根据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其次,要了解正常情况下人物品质的内容,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民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最后,答题时,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君(指传主方祈宜)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迹其平生所为,可谓淳笃君子矣.(选自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有删改)选文后两段体现了方君作为“淳笃君子”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极节俭,重孝悌,睦亲族,勇担责,乐好施.参考译文先生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聪明还是愚笨、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全都用诚心和他们结交.有人认为他容易对付,(在经商中)就趁机实行欺诈的手段,以至于拖欠债务达千万,旁观者都替先生愤愤不平.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辩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至于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先生更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先生家自祖上以来多是宽厚仁德的人,他们经商盈利丰厚,能够把获得的利益分给他人.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同族或姻亲中有人去世却没有能力安葬的人家,有子女婚嫁却没有能力操办的人家,都受到他的帮助.乾隆辛未年间遇到饥荒,(先生)在乡里倡导以钱物救济贫苦受灾的人,又捐给惠济仓(救助百姓的粮仓)粮食折合白银达三千两.郡县鼓励绅商捐资修城墙,(先生)又捐钱将近千缗.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地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阴雨酷暑,劳累过度.祠堂快要修成的时候,可先生最终病重不起.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考察他生平所作所为,可以算是品行质朴厚重的君子了.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选自《宋史·李衡传》) 根据文中李衡的为官经历,概括他的主要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刚直不阿(正直),忠勤爱民(忠于职守).参考译文李衡,字彦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评为上等治理上报,皇上下诏给他加官一级,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曾任职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加官直秘阁,李衡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诚挚殷切,皇上多次退回他的上奏,(最后)授予秘阁修撰的职衔让他退休.皇上感念他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复出,让他任侍御史,(他)以年老为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命他参与主持选拔推荐官员.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2.提炼事物特点题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涉及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有关其某一方面特点的题目,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题,问题为“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有时命题还会涉及这个人物参加的活动,考查貌似非文章主要方面的内容,如文化常识方面的题目.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问题为“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细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其次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如概括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其可能的答题角度有考试内容、举办时间和录取标准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自然能提高得分值.因此,对这类题,答前预判可能的分析概括角度极重要.其实,预判并不难,因为考场中的分析角度与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分析是相通的.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有治绩.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选自宋·文同《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有删改) 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治理虹县打击奸邪与豪强;治理罗江县无为而治,兴办教育.因为两县民风不同,虹县民俗驳杂而邪恶,蜀人柔弱驯良,胆小怕事.参考译文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定居.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有政绩.改任虹县知县.虹县的习俗多驳杂而邪恶,(这地方的人)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石公初到任,拜谒知州.知州见石公年轻,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失就庇护我.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下令一并抓捕审讯.主人害怕,藏匿不出;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抓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石公新建了学校,招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治,享年五十二岁.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择其间贤者,记其大概于此.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数其善如宋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公名金,字贡。
江苏省2019届语文高考考前苏教版教材文化知识回归【精品】
苏教版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必修一---必修五1、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
2、六艺:一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3、桑梓之情: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
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4、既望:望日的后一日。
望,农历十五;晦朔:晦,即农历每月末一日。
朔:农历初一。
5、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
台,敬辞。
6、辇:古代以手推挽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帝后乘坐的车子。
7、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8、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
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9、离宫: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
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10、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1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自上命下的用语,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12、宸翰:皇帝的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
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以北宸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13、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艾),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1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
明清两代进国子监(由封建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叫监生。
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15、中人:旧时介绍职业、联系买卖的中间人。
16、牺牲: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
牺,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
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2实战演练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2 实战演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2 实战演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2 实战演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5),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6)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7),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8)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解析:这几句默写,句子中没有生僻字和难写的字,除“衾”“谀”外,考生都比较熟悉。
但是句子中的“赢”“冯”等字,可能会因音同又形近而写错,“长"也可能会因音同而写成其他字。
答案:(1)布衾多年冷似铁(2)抱明月而长终(3)赢得仓皇北顾(4)奉命于危难之间(5)结庐在人境(6)官盛则近谀(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此情可待成追忆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功课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功课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细梳理六国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转折)古义:________________(2)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________________(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4)后秦击赵者再.今义:表示又一次古义:________________(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今义:智慧古义:________________(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续性,能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亡诸侯之所亡.()燕虽小国而后亡.()(2)惜子孙视之不甚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犹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4)终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始始.有远略()始.速祸焉()(6)为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7)灭六国破灭.()薪不尽,火不灭.()(8)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9)兵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四】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日.削月.割()(2)以地事.秦()(3)义.不赂秦()(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5)不能独完.()(6)李牧连却.之()【五】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举以予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尝五战于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
“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累:无罪被迫而死。
③杜若:一种芳草。
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答:解析: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3.(2018·苏南四校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
②摇落:零落。
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朝代兴亡变化,江山依旧,人、物不同的感叹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不禁感伤不已,生发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情。
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江山依旧,人生无常、人世沧桑的悲伤之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耶溪泛舟①孟浩然落景②余清辉,轻桡③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④,临泛何容与⑤!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⑥不得语。
【注】①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求仕未成,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
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相传西施曾在溪畔浣纱。
②落景:落日。
③轻桡:轻舟。
桡,船桨。
④水物:水中生物。
⑤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⑥脉脉:相对而视的样子。
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表达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题组二综合练]5.(2018·苏州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树①杜睿闻道三株树②,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
孤撑休抱恨,苦楝③亦成阴。
【注】①本诗为杜睿在入清后为隐士邱至山所写。
②三株树:《雨林诗话》载,鄞人邱至山居东皋里,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轮囷袅空,盖南宋六百年物也。
③苦楝:诗人家所栽之树。
(1)这首诗里的古树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
作答本题,要抓住前三联中的重要词语分析其形象,如从“峥嵘”一词里析出超常异群,不同凡响,从“知秦历短”“感汉恩深”里析出阅历丰富,从“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里析出坚持操守。
答案:①古树“峥嵘”,超常异群,不同凡响;②古树“知秦历短”“感汉恩深”,阅历丰富;③古树坚持操守,不因风霜极力摧残而改草木之心。
(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思和情感。
解题思路:第一问,解释句意,要结合注释,明确苦楝和古树各喻指什么,再考虑“休抱恨”和“成阴”的关系,因为苦楝已“成阴”,古树不再孤独,所以“休抱恨”。
第二问,首先明确诗人以苦楝自比,然后指出诗人的心志,即对邱氏移民志节的向往和追随。
答案:①尾联的意思是:古树不必为自己的孤寂而抱恨,苦楝已经长大成荫,足可与古树为伴了。
②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以苦楝自比,表示自己经过多年砥砺志节,已经可以做邱氏的晚辈朋友,足可慰其寂寞。
6.(2018·镇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②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③。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往南巴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
②沧州:滨海的地方,也指隐士居处。
③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1)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明月映入江水,北方的大雁掠空而过;淮南一带万木凋零,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面积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
描绘了一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凄凉萧条)的江州秋色图,渲染了清秋气氛,烘托出孤寂凄凉的心境。
(2)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对朝廷的不满,对隐居的渴望。
奉诏被贬却说成“承优诏”,正话反说;“世事空知”“寄身且喜”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②对光阴流逝、无所作为的伤感。
作者看到镜中白发想到与朋友共老,又心生光阴流逝之叹。
③友人劝诫诗人要警惕宦海风波,又激起他的感激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答:答案:“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
“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作者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8.(2018·徐州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夜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百斛明珠》云此诗颔联乃“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
请分析此联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答案:颔联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写景。
前句写听觉,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透露出悲催的战争现实;后句写视觉,三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
整联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2)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
请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答案: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②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③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④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伤感与无奈。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刘长卿②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
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
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首联与颈联是景物描写,两联分别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答:答案:①首联突出了居处的荒凉,颈联突出了道路的艰险。
②作用:衬托友人来访的真情与自己对友人来访的惊喜。
(2)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①同遭贬谪的失意,②友人来访的惊喜,③诗人孤居的寂寞。
10.(2018·南通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此词是他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世。
(1)对于上阕中的“过眼”“怪”“长为客”,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也是景物特点的体现;“怪”,奇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水磨亭子欧阳修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
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
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
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1)诗的颔联“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初夏乡村图。
诗人借助视觉和听觉,描绘了新荷出水、白鹭双飞、乔木成荫、莺歌百啭的美景。
目之所及清新明快,耳之所闻婉转动听。
(2)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诗人寄情山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乡居(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人因多病而生厌倦,东城的美景让他厌怠之感全消,与友畅饮,站在高处看见老农耕田,诗人在这里尽享林泉之趣,静听丝篁音乐的美妙(丝毫没有嘈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