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
8强夯作业指导书
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⑴设计图纸。
⑵《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⑷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7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1.2 编制原则积极响应和遵守业主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安全无事故,执行GB/T19001标准。
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机械、先进的施工工艺为原则。
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
严格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中以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
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公共交通配合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1.3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冲沟高填方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标段为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一级公路路基工程第七合同段,主线起讫里程为K106+700-K109+000;终点接旧209国道改造段里程为K109+000-K109+791.25;清水河连接线里程为K0+000-K1+640。
本项目地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带,区域地貌属丘陵沟壑地貌,地形起伏多变,由于多年洪水冲刷及地表水的渗漏,冲沟发育,沟型多呈V字型,沟深在20-50米之间,沟底宽度10-30米不等,两侧坡面陡峻。
本标段冲沟高填方路基共三段:主线K108+389-K108+453、K108+576-K108+673、清水河连接线K0+530-K0+575,总长度为216米,路基中心最大填高22.4m,最大边坡高度37.9m。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1强夯参数选定
8、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将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标高。
一遍夯击时,应重新布置夯击点位。
最后一遍夯击(满夯)后的场地
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9、最后一遍满夯,应采用低能量对已夯击场地进行全面积的夯
夯有效加固深度不应小于3.0m,夯印彼此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1/5。
10、质量检测:强夯施工结束3~4周后,对地基进行标准贯入试
检验地基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标贯击数修正后的N ≥1.2MPa,砂类土Ps≥5.0MPa。
检验点数量每加固3000m ²布置
中6个标准贯入试验点,3个静力触探点,3个载荷试验点。
若检测结
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夯措施,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11、强夯施工前,必须核查强夯对施工场坪周围的建筑物工程是
响,如存在不良影响,必须采取隔震、防震措施,确保周围建筑物的
一般安全距离为30~50m;当强夯施工附近存在桥涵等构筑物、复合
桩时,应先进行强夯施工后,方可进行相关构筑物及其他地基加固措
工。
12、强夯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土石飞溅伤人;采取洒水防止污染。
13、本图尺寸均以米计。
x 第三遍夯击点第二遍夯击点第一遍夯击点。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XXX工程路基工程软基处理强夯施工。
2编制依据:2.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2.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17)2.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2.4 《北京至秦皇岛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细则-路基工程》2.5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下册)2.6 XXXXXX设计图纸2.7 XXXXXX施工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文件-第三卷技术规范)3技术要求:1.1 路基基底处理1.1.1 强夯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共夯击五遍,顺序为主夯-副夯-主夯-副夯-满夯。
处理范围在每侧路基坡脚外2m,强夯前先清表20cm后填碎石土30cm,压实后再进行强夯。
1.1.2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择代表性夯点进行试夯,以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指导施工。
主夯点、副夯点均为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软弱土深度不大于5米时,夯击能采用2000KN.m,深度大于5米时,夯击能3000KN.m,夯点间距5.0m,各夯击两遍,满夯夯击能为IOooKN.m,夯击一遍。
单点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并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c.不应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1.2 填方高度大于4m路基1.2.1 强夯法施工前先做试验试施工,以确定夯击参数,夯击能采用1000KN.m,夯击遍数3遍。
主夯点、副夯点均为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夯点间距4m,主副夯之间间隔时间根据土质经试验确定。
主副夯完成后进行全幅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接1/4,满宽点夯击一次,夯击能1000KN.m o1.2.2 强夯机型号根据压实度、空隙率选用,强夯机选用还要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作业指导书各道路施工队、强夯处理施工队:睢宁二合同段强夯处理地基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现对强夯处理地基施工作一统一要求和施工指导,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请各施工队遵照执行。
1、技术准备(1)在已通过验收的碎石垫层上测放中线、边线,测量高程。
(2)按设计文件布设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绘制夯点布置图。
主、副夯时,夯击能分别为1500KN〃m、2000KN〃m和2500KN〃m三种,对应的夯点间距分别为3.5m、4.0m和4.5m。
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四分之一。
2、机械准备(1)选用起重能力大于锤重1.5倍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提升要求。
(2)选用16~20吨,底面积4~5m2的平底锤及相应的脱钩器。
(3)夯击能按自由落距进行调整。
c、安全保障(1)指定专职安全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现场安全负责人。
(2)制定安全施工条例。
(3)组织岗位人员安全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3、试夯在正式施工前选择一段50m长的路段作为试夯路段,以检验原设计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
(1)试夯的目的:对原设计参数进行检验和修正,指导大面积施工。
(2)试夯准备:a.组织现场各类施工人员学习有关施工规范,该段设计图纸及业主代表的要求。
b.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c.按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铺设碎石垫层。
d.认真测放夯点并明确标识,层层检查验收。
e.安装调试起重机、龙门架、检查起重机具及吊钩。
f.准备各类测量工具,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记录纸等。
g.人员安排:施工队长1人,技术监督员1人,节车司机1人,机电工1人,测量人员2人,起重工2人。
h.报请业主代表、监理等有关人员到现场监督。
(3)夯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4)夯中进行夯沉量、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观测。
(5)夯后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4、强夯施工(1)主夯1)在已布设夯点的碎石垫层上吊车就位,按设计夯击能校正夯锤落距。
2)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50mm,当夯坑底倾斜大于30o时,应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地基处理强夯法作业指导书
地基处理—强夯法作业指导书一、选用设计参数1、夯击能量:点夯2000~3000kN.m,满夯1000kN.m;2、施工机具:夯锤直径不小于1.5米,锤重不小于15吨,静压强度不小于30kpa;3、夯击方法:分四遍,第一、二、三遍为点夯,采用跳夯,第四遍满夯。
4、夯击次数:点夯不少于3击,满夯不少于2击;5、夯点间距:依据土质条件及加固深度按当地经验确定,或按单位面积夯击能估计,一般可取1~1.5倍锤底直径,施工时分2~3遍夯实,第一遍夯击点击间距直径的2.5~3.5倍, 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适当加大,对于透水性较好的沙土等地基可采用点夯连续夯击.6、夯击布置:梅花形布点,满夯切四分之一环;7、强夯法适应范围: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填土、杂土地基;不得用于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必需时应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增加夯击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两遍。
8、两遍间隔时间:一般两遍之间间隔为1~4周,对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不少于3~4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5米以下,或为含水量较低的碎石类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间隔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推平,接着随即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隔。
二、施工顺序强夯施工程序: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击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地表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1、根据选用的机械类型及参数、强夯面积及分段情况,先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试夯,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指南一、引言强夯技术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使用重锤或者振动锤将能量传递到地下,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的详细指导,包括工作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二、工作原理强夯技术通过在地面上使用重锤或者振动锤施加冲击或者振动力,将能量传递到地下。
这种能量传递会导致土壤颗粒的重新罗列和压实,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强夯可用于改善土壤的密实度、抗剪强度和液化抗性等。
三、设备要求1. 强夯机:选择合适的强夯机,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其冲击力或者振动力。
2. 检测设备:使用合适的设备对强夯施工先后的土壤进行测试,以确保施工效果。
四、操作步骤1. 地面准备:a.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
b.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和标记强夯点的位置。
2. 强夯机设置:a.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冲击力或者振动力。
b. 检查强夯机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装置。
3. 强夯施工:a. 将强夯机移至第一个强夯点。
b. 将重锤或者振动锤放置在强夯机上,并将其对准强夯点。
c. 根据设备要求,启动强夯机,并按照预定的冲击或者振动次数进行操作。
d. 挪移强夯机到下一个强夯点,重复步骤c,直到完成整个施工区域的强夯。
4. 施工质量控制:a. 使用检测设备对施工先后的土壤进行测试,记录相关数据。
b.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
2.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 在操作强夯机时,必须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员。
4.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强夯机,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六、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关于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的详细指导,涵盖了工作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处理Ⅱ级湿陷性黄土基底施工方案强夯是一种快速加固地基的方法,速度快、工期短、效果显著。
加固后地基容许承载力提高2~5倍。
一、施工工艺1、施工程序(见强夯施工流程图)2、试验性施工。
A、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试验区。
B、在试验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试验,取原状土样,取得有关数据。
C、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在试验区内进行试验性施工。
D、在最后一遍施工完成一周之后,检验强夯加固效果。
E、进行强夯前后试验效果对比分析,确定正式采用的强夯参数。
3、正式施工1、按夯点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各夯点位置,并在基坑外设置控制桩,保证每遍施夯位置准确。
加固范围是路堤底分别外延3米。
夯点布置见《夯点布置图》。
2、夯击能主夯副夯均采用1000KN·m,第三遍满夯采用700 KN·m的夯击能。
夯点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点间距4m,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
单点夯击数采用8击,夯击遍数为3遍。
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中间穿插进行,仍按规定间距布置;第三遍满夯,每个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3、每个夯点的各次夯击,都要记录其平均下沉量。
夯击一遍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出场地的平均沉降量,根据坑外控制桩放线定点,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两次间隔时间在一周以上。
最后一遍是底落距的满拍。
然后清理场地,撤出夯机。
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以每个夯点的夯击数作为强夯施工的控制标准,而每点的夯击数以最后两击下沉量不大于5cm为准。
2、为保证加固质量,严格控制放线精度和落锤位置。
在两遍夯中每一夯坑位置误差小于0.2m。
如落锤位置偏移或坑底倾斜过大,可用砂土将底填平,然后进行下一次夯击。
3、在满拍之前根据地面标高回填或铲除部分土方以保证基础底面标高。
4、设专人作好施工记录。
记录每个夯点各次夯击的下沉量和每遍夯后的地面标高。
5、作好施工排水,特别在雨季必须及时排出夯坑或夯击场地的积水后,才能继续夯击。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条件本工艺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处理。
适用于地基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Ⅲ~Ⅳ级,湿陷层厚度大于3m,路基周围50m内无居民房屋或其它建筑物。
土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
2 作业准备2.1 场地准备清除原地面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植土、垃圾,填平坑洞,清表深度不小于30cm。
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平整场地并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了必要防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若邻近有建筑物,先在靠建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其它减振措施。
2.2 技术准备编制施组并报审;测量放样;确定施工顺序。
2.3 人员配备每台强夯机配备人员:现场指挥1名、机长1名,吊装配合人员1名,施工测量及记录员2名。
2.4机械设备配备强夯机1台(备夯锤),夯锤直径一般为2.5m,采用钢筋砼浇注而成,夯锤底对称设置4个直径25cm的上下贯通的气孔。
推土机1台。
主要检测设备:圆锥动力触探仪(N10,N63.5),静力触探试验仪器,密度、含水量试验等试验仪器,全站仪,水平仪。
2.5工艺性试夯试验⑴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处理深度选择试夯段落,原则上每一工点范围至少有一处进行试夯,当工点范围较长或地形起伏较大时,每200m 或于不同地貌单元选一处进行试夯,每一试夯段落长、宽均不得小于10m。
⑵试验段施工之前应先测定试验段地表下处理深度范围内土体的天然含水量,塑性指数,最优含水量等指标。
强夯施工宜在最优含水量下进行。
⑶试夯过程中,应记录夯锤质量、提升高度及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并测量每个夯点每夯击1次的下沉量。
⑷试夯结束后,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到设计处理深度范围内,每隔0.5-1.0m取一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湿陷系数。
当测试土的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时,可根据试夯夯锤质量、提升高度及时间间隔等参数对相应段落进行施工,否则需调整夯锤质量、提升高度或夯击次数,重新试夯,直至试夯结果满足上述要求为止。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使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流程规范化并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实施的房建工程强夯地基作业过程控制。
3 术语定义无4 职责4.1起重机司机负责起重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2测量组负责夯点的放样及夯沉量的测设。
4.3现场技术员统计各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根据夯沉量判断是否终夯。
4.4现场安全员负责现场警戒设臵、安全标示标语设臵等,做好现场安全防护。
5 作业流程图6 作业标准6.1准备阶段6.1.1强夯图纸会审与交底: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6.1.2施工、检测方案编审交底6.1.2.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6.1.2.2根据设计要求,编制有关施工、检测专项方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审,在相应作业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完善有关签字确认手续。
6.1.3强夯范围确定6.1.3.1强夯加固范围应根据设计文件确定,设计文件没有规定的,应按相应的标准确定的一般要求,并经设计确认后执行。
6.1.3.2一般情况下,强夯范围比加固地基的长度L和宽度B各大出加固深度H,即强夯范围为(L+H)×(B+H)。
6.1.3.3加固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例如为保持边坡稳定应考虑加固到最危险的滑弧范围处。
6.1.4障碍物清理拆除6.1.4.1对确定的强夯作业区域及其影响范围的地下管线、临近建筑物等进行普查,确定相应的清理或防护措施,对有关障碍物应予以清理拆除。
6.1.4.2清除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埋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处理,埋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基,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
强夯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工程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工程设计图》《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有关标准文件》3、适用范围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工程强夯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4.1施工准备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4.2施工工艺4.2.1确定施工参数⑴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1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⑶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3遍,具体工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⑷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8-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4.1.18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承揽的强夯地基施工。
2施工准备2.1机具准备2.1.1夯锤用钢板作外壳,内部焊接钢筋骨架后浇筑C30混凝土,或用钢板作成组合成的夯锤,以便于使用和运输(图1)1-30mm厚钢板底板;2-18mm厚钢板外壳;3-6×Ф159mm钢管;4-水平钢筋网片Ф16@200mm;5-钢筋骨架Ф14@200mm;6-Ф50mm吊环;7-C30混凝土夯锤中设置6个直径为159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以利空气迅速排走,减小起锤时,锤底与土面间形成真空产生的强吸附力和夯锤下落时的空气阻力,以保证夯击能的有效性。
2.1.2起重设备作用重心低,稳定性好,行走方便的履带式起重机(带摩擦离合器)。
2.1.3脱钩装置脱钩器由吊环、耳板、销环、吊钩等组成,系由钢板焊接而成。
拉绳一端固定在销炳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悬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钩拉绳随即拉开销炳,脱钩装置开启,夯锤便自动脱钩下落,同时可控制每次夯击落距一致,可自动复位,使用灵活方便,也较可靠安全。
1-吊环;2-耳板;3-销吊轴辊;4-销柄;5-拉绳2.1.4锚系设备当起重机起吊夯锤时,为防止夯锤突然脱钩使起重臂后倾和减少对臂杆的振动,应用T1-100型推土机一台设在起重机的前方作地锚,在起重机臂杆的顶部与推土机之间用两根钢丝绳连系锚定。
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30º,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压实等附助工作。
2.2作业条件2.2.1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
2.2.2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参数。
2.2.3选择检验区作强夯试验。
2.2.4场地整平,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使有足够的净空高度、宽度、路面强度和转弯半径。
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植土、草根等,场地整平时,应在强夯范围内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
2.3施工技术参数2.3.1锤重与落距锤重M(t)与落距H(m)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每一击的夯击能量。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目录1.适用范围................................................................ - 1 - 2.编制依据................................................................ - 1 - 3.施工准备................................................................ - 1 -3.1技术准备 (1)3.2物资设备准备 (2)3.3劳动力准备 (2)4.施工方法................................................................. - 2 -4.1主要技术标准 (2)4.2施工工艺流程 (4)4.3.基面处理 (5)4.4.强夯施工 (5)4.5.施工注意事项 (6)5.质量控制及检验........................................................... - 7 -5.1.基本要求 (7)5.2.外观鉴定 (7)5.3.检查项目 (7)5.4.质量记录 (8)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8 -6.1.质量目标 (8)6.2.工程质量创优计划 (8)6.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10)6.4.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职责 (10)6.5.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12)6.6.质量保证措施 (12)7.雨季施工................................................................ - 12 -8.安全保证措施............................................................ - 13 -9.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 14 -10.环保措施............................................................... - 15 -11.现场施工管理........................................................... - 15 -11.1.现场技术管理 (15)11.2.施工调度 (16)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西宁南绕城公路工程第十合同段(起止里程为K43+600~K48+000)内所有强夯施工。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Ⅲ标段(电化局段)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熟悉图纸,做好施工图会审工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1.2绘制桩位布置图,对桩位进行编号。
2.1.3对上道工序进行验收: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报验。
2.2外业技术准备2.2.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做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每隔150m设一处集水井长1m、宽1m、深1m。
2.2.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2.2.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3.技术要求3.1.1单击夯击能量:根据设计要求已进行试夯,由试夯总结确定点夯夯击能为3000 KN〃m,满夯夯击能为1000 KN〃m;3.1.2强夯影响深度满足设计要求;3.1.3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
3.1.4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为5遍。
第一、第二、第三遍为点夯,采用跳夯法,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3.1.5夯击次数确定点夯:点夯一般8~15击,同时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4)满夯为3击。
3.1.6夯击点的布置:夯点间距:点夯3.5m,正方形布点;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
夯点布置见下图。
3.1.7夯击间隔时间:黏性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
3.1.8强夯地基加固处理范围:路基基底及路基坡脚外3m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ZW-04-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500kV电网工程的强夯地基作业。
2编写依据表 2-1 编写依据序号引用资料名称1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DL/T 52101.1—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 部分:土建工程》4《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5Q/CSG 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6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3作业流程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
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4安全风险辨析及预控4.1 强夯地基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按《指南》中与强夯地基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BDTJ-ZW-04-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4-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序号危害名称风险种类风险等级风险控制措施1使用损坏的索具卡环打击可接受的风险机长每天开工前应检查所用索具卡环是否有损坏现象,并在安全员见证下进行试吊、试夯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2人员误闯作业区域打击可接受的风险安全员落实设置足够数量的警示标语、警示线、警示牌,才允许开工,开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护作业3使用磨损的钢丝绳打击可接受的风险每天开机前由机长对吊锤机械各部位进行检查和进行试运行,并填写检查记录4有缺陷的工作地面打击可接受的风险对工作地面进行平整,松动部位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并经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5不安全状态的强夯打击可接受的风险加强对机组人员的教育并加强安全检查,对有违章作业行为的应该马上停止作业6夯锤时下方有作业人员打击可接受的风险夯锤下方15m范围设置警戒线,开夯前要响警哨,警哨应公示7脱落的夯锤打击可接受的风险夯锤下方15m范围设置警戒线,夯锤下方禁止站人8坍塌的坑壁坍塌可接受的风险安全员及时检查坑壁情况并进行围护措施5、作业准备5.1人员配备表5-1人员配备表工序名称建议工作人数负责人数监护人数清理、平整场地试夯测量放出夯点强夯施工收锤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编号单位数量备注1履带式起重机辆2夯锤个3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套4脱钩装置个5锚系设备套6推土机辆7挖土机辆8自卸车辆9压路机辆10洒水车辆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作业方法6.1场地平整将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6.2试夯6.21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或几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m×20m。
6.2.2在实验区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6.2.3在试验区内,按照强夯的设计参数进行试验性施工。
6.2.4确定施工参数6.2.4.1夯锤的选择按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确定。
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和锤重确定。
锤底静压力值可取 25~40kPa,对于粗颗粒土(砂质土和碎石类土)选用较大值,一般锤底面积为 3~4m2;对于细颗粒土(黏性土或淤泥质土)宜取较小值,锤底面积不宜小于 6m2。
夯锤中宜对称设置若干个直径 250~300mm 上下贯通的排气孔。
6. 2. 4. 2 起重设备的选定。
施工机械宜选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当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能力不够时,为增大机械设备的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防止落锤时回弹,亦可采用加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的方法,以加大起重能力。
还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6. 2. 4. 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点的布置要根据设计和试夯的结果来确定,主要是基础的形式和加固要求。
对大面积地基,一般采用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条形基础,夯点可成行布置;对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采取单点或成组布置,在基础下面必须布置夯点。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 2.5~3.5 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 3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6. 4 强夯施工6. 4. 1 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
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
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时间间隔进行下一遍的夯击。
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6. 4. 2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时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
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6. 4. 3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6. 4. 3. 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 4000kN·m 时为 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 4000~6000kN·m 时为 100mm;6. 4. 3. 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6. 4. 3. 3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6. 4. 4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点夯 2~3 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锤印搭接,以加固前几遍之间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层。
6. 4. 5 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6. 4. 6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一遍。
一般两遍之间的间隔 1~4 周。
对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不少于 3~4 5m 以下,或为含水量较低的碎石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间隔 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推平,接着随即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
6. 4. 7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 1/2~2/3,并且不宜小于 3m。
6. 4. 8 雨季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填土应使中间稍高,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6. 4. 9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根据。
6. 5 收锤收锤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应大于设计值;二是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应发生异常现象,如相邻两点击夯后夯坑过深提锤困难。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7. 1 质量控制措施7. 1. 1 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7. 1. 2 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7. 1. 3 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7. 1. 4 对邻近有建构筑物时,应检测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
7. 1. 5 满夯前宜根据设计场地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7. 2 质量控制表序号控制点控制方式W H S1 定位放线●2 强夯地基●注:H:停工待检点;W:见证点;S:旁站点,下同。
7. 3 质量检验标准按照《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中的Q/CSG表3-3.0.18-2、Q/CSG表3-5.2.1、Q/CSG表3-5.4.5、Q/CSG表3-5.4.8、Q/CSG表3-5.4.9、Q/CSG表3-5.4.10、Q/CSG 表3-5.4.11、Q/CSG 表3-BJ2-9、Q/CSG 表3-BJ2-15~16 规定执行。
附件 1 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技术员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序号 危害名称 风险种类 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1 使用损坏的索具卡环 打击 □ 低风险现场作业应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并 重点关注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机长每天开工前应检查所用索具卡环是否有损坏现 象,并在安全员见证下进行试吊、试夯试验;满足要 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 安全员应落实设置足够数量的警示标语、警示线、警 示牌,才允许开工,开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护作业。
□ 每天开机前由机长对吊锤机械各部位进行检查和进行 试运行,并填写检查记录。
□ 对工作地面进行平整,松动部位用压路机压实,并经 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
□ 加强对机组人员的教育并加强安全检查,对有违章作 业行为的应该马上停止作业。
□ 夯锤下方 15m 范围设置警戒线,开夯前要响警哨,警哨应公示。
□ 安全员应及时检查坑壁情况并进行围护措施。
□ 夯锤下方 15m 范围设置警戒线,夯锤下方禁止站人2 人员误闯作业区域 打击 □ 低风险3 使用磨损的钢丝绳 打击 □ 低风险4 有缺陷的工作地面 打击 □ 低风险5 不安全状态的强夯 打击 □ 低风险6夯锤时下方有作业人员打击 □ 低风险7 脱落的夯锤 打击 □ 低风险8 坍塌的坑壁 坍塌 □ 低风险安全补充事项/平面布置图现场接受交底人员签名备注说明:(一)本票由现场技术员填写,现场安全员审核,现场负责人签发生效。
现场负责人开工前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宣读。
(二)工作内容、地点、安全措施不变时本票最长可使用十天,否则应重新办票,用后上交备查;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在备注栏记录变更情况。
对新增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名确认。
(三)应根据现场条件、范围和环境,补充安全事项或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