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复制
分子生物学 第3章 DNA复制
DNA helicase (DNA解旋酶)
利用ATP供能,解开DNA双链, 可随复制叉 的伸展向前移动
大肠杆菌中解旋酶的种类
种 类
DnaA DnaB DnaC
功 能
辨认起始点,并结合到复制起始部位 解开DNA双链 运送和协同DnaB
single-stranded binding protein (SSB, 单链结合蛋白)
是一类调节DNA分子的超螺旋水平,可改变DNA拓扑性 质的酶。对DNA分子的作用是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 二酯键。 • 拓扑异构酶 I: 切开DNA双链中的一股,使DNA在解链旋 转中不打结,DNA变为松弛状态再封闭切口。 同转录有 关 • 拓扑异构酶 II: 能切断DNA双链,使螺旋松弛。在ATP参 与下,松弛的DNA进入负超螺旋,再连接断端。同复制
3´→5´外切酶活性: 切除错配的核苷酸
5'
3' C T T C A G G A G A A G T C C G G C G 5'
3'
DNA ligase
连接DNA链3-OH末端和相邻DNA链5-P末端,形成磷 反应需要ATP。
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接成完整的链。
二、 DNA复制的过程
E. Coli DNA在15N-标记的营养液中生
长多代,使DNA双链充分标记
将15N-标记
细胞在
14N中
细胞在
14N中复
细胞在
14N中复
的E.Coli 加入14N 培 养液中
万有引力
复制1 次
制第2次
制第3次
单林娜 制作
11
DNA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的半保留复制表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
2.DNA 复制的过程
能量 解旋酶
螺旋 母链
脱氧核苷酸 DNA 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模板链
双螺旋结构
3.DNA 复制的特点 (1)过程:_边__解__旋__边__复__制___,多起点复制。 (2)方式:半保留复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_碱__基__互__补__配__对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DNA 复制的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_遗__传__信__息___的连续性。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 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 a、b 链 C.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D.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由题图可知,酶①(解旋酶)使氢键断裂,而酶②(D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 二酯键,A 错误。答案:A
2.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结果如下图所示。
(1)Ⅰ代细菌 DNA 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Ⅰ代细菌 DNA 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 15N 标记。 (2)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提示: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是为(7a+b)/8。
1.关于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推测 在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模型、弥 散复制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模型。 比较如下: 全保留复制:亲代 DNA 分子两条链不变,子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弥散复制: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分散成短片段,与新合成的子代 DNA 分子的 两条链分散成的短片段混杂在一起,不能分出亲代 DNA 单链。
第三章 DNA的复制
(1)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
1978 年 , Blackburn 发现四膜虫大核中 rDNA 小分 子 末 端 的 端 粒 结 构 为 370520bp 的 (GGGGTT)n 重复片段。
加尾实验 1984
加尾实验 1985
四膜虫抽提液
酵母 末端重复序列
端 粒 酶 的 鉴 定
1985
端粒酶的分离纯化
TA
母代DNA 子代DNA
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按半保留复制方式,亲代DNA所含的信 息以极高的准确度传递给子代DNA分子,子 代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 ,体现了遗 传的保守性。
遗传的保守性,是物种稳定性的分子基 础,但不是绝对的。
3.1.2 复制叉和复制体
复制叉:发生复制的 位点,或者称为生 长点。
后随链:背向复制叉,一段亲本DNA链先暴露 出来才能以相反方向合成DNA小片段,然后 这些小片段DNA连接形成完整的后随链。
冈崎的实验—脉冲标记实验
lig-突变体
冈崎的实验—脉冲追踪实验
3.1.5复制的起点、方向
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ori)
原核生物复制起始位点区特点
Dolly 1996-2003
端粒酶和永生
3.3 DNA复制的终止
ColE I
3.4 DNA复制的调控
质 粒 的 复 制 调 控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的调控
GLN1 GLN2 GLN3
cyclin
p34
MPF
cdc6,cdc8, cdc9,cdc21
3.2.2 多复制子复制的非一致性
每个复制子发动复制的先后时序有很大区别: 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复制子之间 不同类型细胞之间
复制子的多少与DNA复制的速度有关 基因组的复制完成与细胞、组织及发育状态有 关。
第三章 病毒的复制
第三章病毒的复制第一节研究病毒复制的一般性方法研究病毒的常用培养系统①噬菌体——细胞培养系统用该系统研究噬菌体复制的优点:敏感的宿主细菌易于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其数目易于控制;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导致细菌培养物变清亮,在适宜的接种密度下很容易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噬斑,其结果容易观察;噬菌体和细菌的增殖速度快、增殖周期短,在一定时间内可屡次反复实验。
噬菌体同步感染敏感的细菌培养物—建立了测定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方法,弄清了噬菌体的复制循环。
②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目前已建立了很多细胞株,包括脊椎动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株〕和无脊椎动物细胞〔昆虫细胞株〕,为研究病毒复制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在离体条件下,防止了机体内的控制机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只能近似反映动物机体内病毒的复制过程。
③植物病毒—原生质体培养系统高活性的原生质体的别离和培养方法的建立,把病毒与植物机体或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变为病毒与植物单细胞的简单关系,进步了感染效率。
植物体的单细胞体外培养目前无法实现。
在植物体外,有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植物病毒感染植物体的感染效率要低很多。
前二者都是一个病毒感染一个细胞,但是要104~106个植物病毒才能感染一个植物体。
采用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那么病毒的感染效率大大进步。
但是总的效率还是比噬菌体和动物病毒差。
无论是哪种培养系统,都要考虑:①宿主细胞的敏感性与生理状态②注意感染复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导致宿主细胞出现裂缝,胞内的物质渗漏,使宿主细胞死亡。
要尽可能做到感染复数为1,即一个对一个。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用以起始病毒感染的每个细胞所需的病毒颗粒数目。
单位〔PFU/cell〕1.2一步生长实验〔定量描绘烈性噬菌体的生长规律〕以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的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再高度稀释病毒-细胞培养物〔防止二次吸附〕,或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养物〔去除过量的噬菌体,也是为了防止二次吸附〕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即一步生长曲线。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第二部分:真核生物DNA复制
上节内容回顾
一、DNA复制的3大特性: 1、DNA的半保留复制 2、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3、DNA复制的方向性(5’ → 3’)
二、 DNA复制的过程及所涉及的酶
DNA复制的过程及参与的酶
拓扑异构酶 解旋酶 DNA结合蛋白 引物引发酶 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III DNA聚合酶I 连接酶
1. 复制起始因子(DnaA)的 浓度决定了复制起始频率。 同时DnaB,C对蛋白质复制 起正调控作用。
2. 质粒ColEⅠ:反义RNA对复制的调控
RNA-II mRNA
RNA-II RNase H
质粒ColEⅠ:反义RNA对复制的调控
RNase H
DNA链延伸
RNA-II的转录对DNA复制是一种正 控制的激活过程
特点3:参与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及 蛋白质因子有区别
参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5种):α、β、γ、δ、ε。
参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蛋白因子
1.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单链结合蛋白是RFA;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单链结合蛋白是SSB。
2.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polyδ需要一种辅助蛋 白(分裂细胞核抗原,PCNA),它可以促 进聚合酶的活性,增强酶的行进性。
RNAI可以与RNAII形成二聚体,
但RNase H仍可正常切割RNA-II
形成复制的引物。
ColE I质粒复制调控
• Rop蛋白对复制的调控是通过RNA-I/RNA-II 形成特异的二级结构而体现,而且这种调 控也只是在RNA-II转录的特定时刻才具有 效应。
3. 甲基化对复制的控制:
Dam甲基化酶—对GATC位点的甲基化 DnaA蛋白--识别全甲基化的复制起点
DNA的复制PPT精选文档
(2)OriC与E.coli DNA复制的起始
①oriC的结构特征 oriC是E. coli的复制原点,245bp,与复制
的起始、终止和染色体在子代细胞之间的分配有 关。其结构特征如下:
并填充缺口; (4)DNA连接酶将一个个冈崎
片断连接到后随链上; (5)DNA螺旋酶解开双链; (6)ssb蛋白结合到解开的
单链上; (7)DNA解旋酶产生负超螺旋
消除复制叉前进所产生的 正超螺旋。
33
六.E.coli复制机构的复杂性
dnaA:复制起始,作用于oriC; dnaB:引发体组分,6聚体,具有螺旋酶活性; dnaC:引发体组分,6个单体分别结合在6个
两条子代链一条是连续的(母版3΄→5΄),一 条是不连续的(母板是5΄→3΄);
两条子代链合成的速度大体相同;
连续合成的链总是领先于不连续合成的链,因 此前者称为先导链;后者称为后随链;
DNA聚合酶(PolIII)实现了先导链和后随链的
同时复制。
30
三.相关概念
引物:1-10个核苷酸组成的RNA,需要1或多条; 引发酶:合成RNA引物的酶。E. coli dnaG编码; 引发体:无或低活性的引发酶与有关蛋白质结合形
酶 5 →3`聚合酶
活 性:
3`→5`外切酶
5`→3`外切酶
突 突变位点 变 体 突变表型
+ + + pol A 修复有缺陷
+ +
-
pol B
能修复
+
+
-(可切单链)
polC(dnaE), dnaN, dnaZX, dnaQ, dnaT
阻止复制
14
(一). DNA聚合酶I的结构
03.第三章病毒的复制
每 个 细 胞 的 感 染 复 数
产量 细胞外病毒
感染病毒后 小时
吸附和侵入
隐蔽
成熟
释放
第二节 病毒的复制过程
一、吸附
二、侵入 三、脱壳
四、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五、病毒与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是病毒复制的第一步。 多数病毒的吸附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 病毒粒子吸附到细胞表面,吸附是由于不同带电粒子间因 静电引力而结合。 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启动病毒进入细胞的动力学过程。
病毒脱壳后病毒的颗粒形式从受染细胞内消失,存在
于细胞内的是病毒的基因组。
囊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步骤,无囊膜
病毒只需脱衣壳,脱壳方式随不同病毒而异。
四、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病毒感染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合成核酸和蛋 白质的原料、场所、机制和能量,完成自身大 分子的生物合成。病毒的大分子生物合成包括 mRNA的转录、基因组的复制和病毒蛋白质合成 等。
五、装配和释放
病毒大分子合成产生的结构组分以一定方式结 合,组装成完整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一复制阶 段称为装配。病毒的装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病毒复制、成熟和增殖的一个必要步骤。
第三节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一、非增殖性感染的类型
二、缺损病毒
一、非增殖性感染的类型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主要有三种类型: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 和潜伏感染。
二、侵入
整个病毒颗粒或其基因组及相关蛋白通过质膜屏障向 胞质转运的过程称为侵入。侵入的方式因病毒不同而
异,同一病毒也可以不止一种方式侵入。
从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看,目前发现有3种类型:①病
毒囊膜和质膜融合;②细胞胞吞病毒;③病毒直接进
DNA的复制ppt课件
A.前导链的延伸方向是 5'→3',滞后链的延伸方向相反B.解旋酶沿着 复制叉移动方向解开 DNA 双螺旋结构C.冈崎片段连接成滞后链过程 与磷酸二酯键形成有关D.图示过程体现了 DNA 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特 点
针对练1.下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D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 开 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方向相反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D.DNA的两条子链都是连续合成的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假说-演绎法
(教材53页)
1、提出问题: DNA以什么方式复制?
2、做出假设 ①半保留复制
+
沃森和克里克
②全保留复制
+
③分散复制
+
以断裂成短片段的亲代DNA作为模板,合成新 的DNA片段,新旧片段混合连接成完整的DNA链。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思考以下问题:
①如何区分母链和子链? 同位素标记技术
3、DNA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独特的 双螺旋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DNA复制的意义
将 遗传信息 从 亲代 细胞传递给 子代 从而保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细胞,
二、拓展应用 1.虽然DNA复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但是,DNA平均每复制109个碱基对,就会产生1个错误。请根据这一数 据计算,约有31.6亿个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复制时可能产生多少个错 误?这些错误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章 DNA的复制
3.2.3 滚环复制与D环复制
1、滚环复制 滚环复制是双链环状DNA分子的另一种复制方式。在进行
滚环复制时,首先在双链环状DNA分子一条链的特定位点上 产生一个切口,切口的3’-羟基末端围绕着另一条环状模板被 DNA聚合酶延伸,这样新合成的链就取代原来的亲本链形成 滚环。一轮过后,被置换的链到达一个复制单位的长度,连续 延伸可以产生多个拷贝组成的连环体。被置换出的单链可以作 为模板合成互补链形成双链体。
3.2.2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与DNA的引发
在复制叉处,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两条新链。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DNA复制时无论以那条 链做模板,新合成的链是按5’→3’方向进行的,所以只有一条 模板链指导合成的新生链能够沿着复制叉运动的方向连续复制, 此新合成的链称为前导链(leading strand)。另一条模板 链指导合成的新生链也是沿5’→3’方向进行,但与复制叉前进 的方向相反,是分段合成的,这些片断于1969年首先在大肠 杆菌中分离出来,被称为冈崎片段。
别序列,该内切酶是λ DNA分子中基因A的表达产物,能够
在cos位点处交错切开双链DNA分子并形成单链的黏性末端,
并与其他一些蛋白质一起,将每个λ基因组包裹入一个噬菌 体头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D环复制 叶绿体和线粒体DNA采用的是D环复制。
3.3 细菌DNA复制
一、复制的起始
1. 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OriC)
Released (+) strand forms covalent circle.
Based on Figure 13.19
Replication fork passes origin, A protein nicks DNA & binds to the new 5’ end.
3.DNA复制
引物(primer):提供3´-OH末端的寡核苷酸;
聚合酶(polymerase)
其他的酶和蛋白质因子
引物
DNA聚合酶只能利用已提供的核苷酸的3’-OH末 端聚合dNMP,合成DNA链。即DNA复制的起始 必须先期合成一段引物分子。 这段引物分子是由引物酶(RNA聚合酶)合成的 一段1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分子。
三、DNA复制的终止 四、 DNA复制的模式
3-4节
DNA双螺旋模型(1953)
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p91)
DNA复制时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等相 关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DNA分子为模板 ,聚合与模板链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三磷 酸脱氧核糖核酸dNTP,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 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E. coli 低剂量的3T-dTTP的培养基 数分钟 高剂量的3T-dTTP的培养基 数分钟 提取E.coli DNA E.coli DNA 放射自显影
实际观测结果 E.coli DNA 的复制是双向的 对不同复制模式的预期结果
DNA复制的方向性
复制叉移动的方向性 DNA链延伸的方向性 5’ 3’ ? 3’ 5’ ?
Dna C:辅助解螺旋酶使其在起始点上
结 合并打开双链。
解螺旋酶 (Dna B ) :
在双链DNA解旋解链 的过程中,DnaA找到 复制起点;
Dna B在Dna C的帮助下 结合于解链区。Dna B借助水解ATP产生 的能量,沿DNA链5‘->3’方向移动,解开 DNA的双链。
3. 单链DNA结合蛋白 (SSB) :
分子生物学-03复制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Hu Dongwei hudw@
第三章 DNA的复制
一、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DNA 聚合酶催化合成新的互补链。
DNA polymerases in human and SV40
6 DNA连接酶 (DNA lygase) A.原核生物
催化DNA链的5'-PO4与另一 DNA链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 (1) 大肠杆菌的DNA连接酶
75kD,对胰蛋白酶敏感,每个 细胞中约有300个分子。在DNA复 制、修复和重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
E. coli的SSBP为四聚体, 可结合32 bp。 SSBP使单链DNA呈伸展 状态,有利于单链DNA作 为模板。 SSBP防止单链DNA重新 配对或被降解。
3 DNA拓扑异构酶 (Topisomerase)
催化DNA不同超螺旋状 态之间的转变。 A. 拓扑异构酶I :双链解旋 切断形成“酶-DNA“共 价中间物 DNA连接。不 需辅助因子。 B. DNA旋转酶(DNA gyrase): 拓扑异构酶II,引入DNA分 子负超螺旋 。需要ATP。
在DNA合成延伸过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III的作用。当 冈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I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 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 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后两个冈崎片段由DNA连接 酶将其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后续链。
DNA复制的终止
DNA上也存在着复制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 止位点处终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当RNA 引物被切除后,中间所遗留的间隙由DNA聚合I所填充。 但目前对复制终止位点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甚少。线性DNA
医用分子遗传学DNA复制
(二) 起始需要多种蛋白因子参与
噬菌体(X174)
DnaC 起始引发,与DnaB一起作用
priB 起始引发
DnaT 起始引发
DnaG RNA引物合成
priC 起始引发
DnaB 起始引发
priA 识别起始位点,ATP酶活性
大肠杆菌
2 大肠杆菌 DnaA 识别并结合于oriC区,有ATP酶活性,使AT富含区解链,促进DnaB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 DnaB DNA螺旋酶,有解旋和解链作用。 DnaC 运输DnaB,形成起始复合物。 DnaG DNA复制引发酶,合成引物。 Hu 促进复制复合物的形成。 回旋酶 松弛正超螺旋,促进单链DNA产生。 单链结合蛋白 促进DNA解链,稳定单链DNA。
原核生物仅有一个起始部位。
真核生物有多个起始部位。
复制起始点、复制子与复制叉
DNA拓扑异构酶解决了解开DNA双螺旋的问题
半保留复制,必须解决解开双螺旋的问题。 250Mb的1号染色体,需要旋转250万次。
起始部位的序列特征
同位素标记显示复制起始在特定部位开始
复制起240 1 10 20 30 CACTACTTCT GGAATAGCTCAGAGGCCGAGGCGGCCTCGGCC TCTGCATAAAT AAAAAAATTA GTGATGAAGACCTTATCGAGTCTCCG GCTCCG CCGGAGCCGGAGACGTATTTA T TTTTT TAAT 反转重复序列 大T抗原结合部位 II A/T 富含区 图3-7 SV40 复制起始部位结构
复制校正功能:3’-5’外切核酸酶活性
DNA聚合酶 、 主要功能:DNA修复。
DNA聚合酶γ:线粒体DNA复制
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附属蛋白
DNA的复制--教案
《DNA的复制》说课稿课题: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学科:高中生物必修2课的类型:传授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回顾细胞分裂的知识,说出DNA分子复制的时期和场所。
2、观察DNA分子复制的动画,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进而总结DNA分子复制特点,准确复制的原因及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康贝格的实验和梅赛尔-斯特尔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尝试设计实验验证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DNA复制的条件、特点及实验的分析,养成科学的素养和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特点及过程。
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分析。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2、引导回忆,发现问题3、介绍康贝格实验4、用flash课件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5、介绍梅赛尔-斯特尔实验,验证假说6、课堂小结7、课后练习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复习DNA双螺旋结构,提出问题:①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②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根据DNA分子的结构,你猜想一下DNA是如何复制的呢?”,激起学生和兴趣,引入新课。
2、引导回忆,发现问题首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概念, DNA分子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DNA复制的内容(复制的场所,复制的时间)。
3、介绍并分析科学家Kornbe的试验此时教师指出:“随着DNA双螺旋的建立,很多学者都在试图揭示DNA复制的奥秘。
”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康贝格实验: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首次在试管中人工合成了DNA,他将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加入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发现没有发生DNA的合成,当加入了少量噬菌体的单链DNA以及ATP后,再放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培养,发现其中DNA的含量增加。
第三章 第三节 DNA的复制
Hale Waihona Puke 一分子磷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碱基:A、G、C、T
一分子脱氧碳糖
DNA 分子 的结 构
外侧的基本骨架是: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主要特点
双螺旋 结构
A=T G=C
内侧是由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的 碱基对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2). 合成子链
(DNA聚合酶)
3). 重新螺旋
母链
子 子链 链 母链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 概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
减Ⅰ分裂间期(生殖细胞)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场所:原核生物:细胞质 病毒:寄主细胞
过程:①解旋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设计思路:区分亲代与子代DNA 实验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5N//15N
重带(下部)
15N//14N
中带(中间)
14N//14N 15N
轻带(上部) 中带(中间)
//14N
半保留复制
15
N N__DNA
15
15
N N__DNA
14
15 14
② 合成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
结果: 1个DNA分子形成2个相同的DNA分子
2、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3、条件: 模板: DNA解旋后的两条链(母链)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第三章 第3节 DNA复制
3、一个有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 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10 B.1/5放射性元素标记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此细菌破 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1/n B.1/2n C.2/n D.1/2 5、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 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7(a-m) B.8(a-m) C.7(a/2-m) D.8(2a-m) 6、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某个DNA分子区段内有600个腺嘌呤,若连续 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 A.400 B.600 C.1200 D.1800 7、某一个DNA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 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是第几代) A.三次(第四代) B.五次(第六代) C.四次(第五代) D.六次(第七代)
三、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要分析DNA的复制究竟是半保留复制的还是全保留的,就需要 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自学思考以下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1、大肠杆菌首先放在什么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移到什么培 养基中培养的? 2、如果是半保留复制的,离心后应该出现几条带? 3、三条带离心后在试管中的分布如何?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后练习P51 2、预习P52--54页
10、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经n 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 A.1/2n B.1/2n-1 C.1/2 D.1/2n+1
1.图中一、二、三表示DNA复制的过程
解旋 ,这一过程中,DNA ①一表示_____ 解旋酶 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 分子在______ 解开 。 长链开始______ 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 ②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条 DNA聚合酶 的作用下,链上的 母链在一些___________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周围环 脱氧核苷酸 境中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 来配对. 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③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章-3.4RNA复制(延伸讲解)
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史
1.附着与融合 2.核心颗粒释放和逆转录 3.原病毒DNA进入细胞核 4.整合 5.转录及后加工 6.转录物输出到细胞质 7.翻译及翻译后加工 8.新病毒装配和出芽释放
(viroplasm),再组装成非成熟病毒颗粒 ➢ 在颗粒内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负链 RNA, 形成 dsRNA
二、 单链 RNA 病毒的 RNA 复制
★ 正链 RNA 和负链 RNA 基因组的复制
1、 正链 RNA 病毒的 RNA 复制
➢ 基因组 RNA 具有 mRNA 的功能,可直接附着于 胞质的核糖体,转译出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与结构 蛋白。
➢ 流感病毒属于此类型
3.4.2 以DNA为中间物的RNA复制
一、逆转录病毒的RNA复制
上世纪60年代,Howard Temin观察到某些RNA病毒的复制 和增殖受到DNA复制和转录的抑制剂—放线菌素D的抑制, 于是他大胆地推测这些病毒的生活史中有DNA中间物的存 在或者有从RNA到DNA的逆转录过程。
3.4.1 依赖于RNA的RNA合成
➢ 以RNA 为模板合成 RNA,发生在 RNA 病毒生活史中 ➢ 由依赖于 RNA 的 RNA pol 催化,RdRP,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 RdRP 一般为病毒基因组编码,需宿主细胞的辅助蛋白 ➢ RdRP 序列保守,只有 聚合酶 活性,没有 外切酶 活性
艾滋病毒完整的生活史
逆转录酶的结构与功能
具有三个酶活性: 依赖于RNA的5'→3'DNA聚合酶活性,该活性用来催
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
7.以含有31P标志的大肠杆 菌放入32P的培养液中,培 养2代。离心结果如右:
⑴、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 中的:G0 A 、G1 B、G2 D。
⑵、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 的比例是 0:2:2 。
⑶、图中 ① 、 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
同位素磷分别是:31P ,31P 和32P 。
⑷、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 是 半保留复制 。
DNA胞嘧啶(C)数,再求出DNA复制n代 后子链数;最后求出DNA连续复制n代后
需要鸟嘌呤数。
解:因为A=ma%,A=T、G=C, A+T=2ma%,
所以G=C=m(1/2﹣ a%),每形成两条新
链所必需的鸟嘌呤数等于亲代DNA胞嘧啶
数= m (1/2﹣ a%) DNA复制n代后子链数=2n+1 ﹣2 DNA连续复制n代后需要 鸟嘌呤=[(2n+1 ﹣2 )/2] m (1/2﹣ a%) = m (2n ﹣1)(1/2﹣ a%)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3.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 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A ) A.G与C B.A与C C.G与A D.G与T
4.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A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5.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 因是( B )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C.DNA的半保留复制 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
互补的碱基间氢键断 裂
分开的两条链作为模 板,以碱基互补配对的 原则合成新的一条链
1、这些观点各有不同,如何来证明那个 观点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身体生长发育 (一)胎儿的发展过程 合子期 胚胎期 胎儿期
(二)新生儿身体生长发育 身高: 50厘米左右 体重:3—3.5千克 :
二、乳儿和学步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和原则 (一)生长发育的原则和规律: 1、“头尾发展”原则。 2、“远近发展”原则。 3、 不同步性。
堆积木6~10块 用匙稍外溢 脱鞋袜 穿珠 折纸长方形近似 独自用匙子 画横线近似 一手端碗 折纸正方形近似 画圆形近似
23 24.1 26.2 27.8 29.2 29.3 29.5 30.1 31.5 32.1
Th形状知觉 3.音乐
6周与11周乳儿的视觉偏爱
第四节
运动机能的发展
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反射运动 1.胎儿的活动发展
2.新生儿的反射运动 1.生存反射 吮吸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 2.原始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 反射、走步反射
吮吸反射 抓握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抓握反射
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运动机能
头尾原则
远近原则
(二)生长发育的特征
1、身高和体重的确迅速增加。 2、身体结构上的变化。
3、身体生长的长期趋势。
第二节
脑和脑功能的发展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脑发育 (一)神经元的发育
(二)皮质抑制机能 的发展 条件抑制 无条件抑制
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脑发育 1.神经元的发育 2.大脑皮层的发育
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1、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 2、具有可塑性; 3、已出现偏侧优势,偏侧优势是两半球的单 侧化现象
第三节
感知觉的发展
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 (一)胎儿的感觉发展
1.触觉 2.味觉 3.嗅觉 4.听觉 5.视觉 6.痛觉 抓脐带的胎儿
(二)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
1.视觉探索
视觉探索路径
2.颜色视觉 3.听觉发展 4.味觉发展 5.嗅觉发展 6.触觉发展
二、乳儿和学步儿的知觉发展
1.颜色知觉
抓住不放 能抓住面前玩具 1 2 3 4 5 6 7 8 9 10 能用拇指食指拿 能松手 传逆(倒手) 能拿起面前玩具 从瓶中倒出小球 堆积木2~5块 用匙外溢 用双手端碗
4.7 6.1 6.4 7.5 7.6 7.9 10.1 15.4 18.6 21.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 从整体到分化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从头至尾、从近至远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
2.婴儿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 爬 坐
站
3.婴儿手的动作的发展 动作发展的特点: 不灵活 本能的抓握 灵活 手眼协调 动作逐 渐灵活
3岁前婴儿手的动作发展顺序
顺 序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 (月) 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年龄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