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网络表达模式及其社会学解读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地位构 成说 。 包括经济 、 政治 、 教育 、 法律、 婚 姻家庭 和生育等六 个方面 : 冯立天把 生育地 位 纳入婚 姻家 庭地位 , 另外增 加劳 动 、 社会 参与和健 康三个组 成部分 . 在此基础 上提 出 了八个 构成论说 : 在第二期 中 国妇女 地位调 查 活动 中, 课题 组把 经济 、 政治、 教育、 婚姻 家庭 、 健康 、 生活方 式 、 法 律和社会性 别观念 等 总结 为妇女社会地位 的八个侧面论 以上 各 位学 者的研 究都 表明 。 在 中国 . 妇女 的社 会地位 主要是 由其 在政治 、 经济 、 法律 、 社会
学 男 2 0 1 4 年 量 摹 塞 1 1 期
◆ 学 术 探 讨 ◆
从网络流争 亍 女性称谓语麓读 当代女性裢会地位
李 晓燕 ( 江 苏科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摘要: 作 为一 种特 殊 的语 言 . 称谓 语能
2 1 2 0 0 0 )
国 内学者 对妇 女社 会 地位 的 内涵是 有 比较一致 的理解 。 如颜士梅提 出的妇女社会
是一部分女性网友对那些外表清纯. 内心险
恶, 城府 颇深的女性 网友 的称 呼 。 含 有厌 恶 、 蔑视 以及憎恨 的情绪 “ 绿茶婊 ”一 词的流 行 .是 由三亚 的一次涉嫌 聚众事件 引起 的 。 事件发 生于 2 0 1 3 年 4月 3日的三亚海 天盛 宴。 在 此次 宴会上 出现 了许 多嫩模 , 她 们外 表 靓丽 . 长 相清 秀可人 , 专 门跟各 大行 业 的 有钱 男人交际 . 其 中也不 乏一些 以出卖 肉体
的 打扮也 使得 她们 跟男士 心 中的标 准 美女 相 差甚远 . 开1 3 闭1 : 3 都是 学术 问题 , 总 是一
女性的网络表达模式及其社会学解读
( 徽 大学 社会学系 , 徽 合肥 203) 安 安 30 9
[ 摘
要]不少学者认为 电脑 网络 因其 匿名性 与开放性 成为一个超越性别 、 自由表达 的平 台。根据 网络 资料 , 通过 类比的
方法, 以将女性在 网络的表达模式分 为三种 类别。剖 析每 种表 达模式 的 实质 以及 由此折射 出的女性现 实处境 及其存 在 的 可
要 的只不 过是 电脑 操 作 的技 术 而 己 , 别 似 乎 已不 性
重 要 , 至似 乎 已毫无 意义 。据 此 , 人 认 为 , 甚 有 电脑
不 仅决 定 了男人 和女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 且 决定 了女 而
人 和 她 们 自己 的 关 系 …… ” ] 。 网络 中性 别 关 系 口5
一
网络 中的女 性形 象形 形 色色 , 大体 可 分为 三类 , 类 是直 观 的女 性 图 片所 展 现 的女 性 形 象 ; 二 类 第 是 文字描 述 ( 如新 闻报 道 、 网络 故事 ) 中的女 性形 象 ; 还有一类是各类女性网站透过各种信息为女性设定 的标 准形 象 。
问题 , 以说 明 网络 中的 女 性 表 达 如 何 受 到 来 自性 别 的 规 制 。 可
[ 关键 词]女性 ; 网络 ; 表达模式
[ 中图分类号]G 0. 。 9 3 6 263C 1.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 3 2 1 )10 2 —4 6 42 7 (0 0 0 —1 90
看 品评 的主 体地 位 , 女 性 却 充 当 着 被 动 的被 观 看 而 者 的角色 。而这种 看 与被 看 的关 系恰恰 是男 女社 会 关 系的最 好体 现 , 如 约翰 伯 格 在 《 的 方法 》 正 看 中所 说 的那样 ,男 人看 女人 , 人看 着她 们 自己被 看 , “ 女 这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网络媒介(包括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电子游戏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人们都离不开它们。
然而,在这些平台上,女性经常被呈现出一种刻板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影响着女性自身的形象,更影响着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
那么,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有哪些问题和影响呢?首先,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性化和物化,往往只是被当作性对象来满足男性的审美和欲望。
例如,在一些热门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固定服装设计和动作表现就显示了这一趋势。
游戏制作商为吸引男性玩家而将女性角色设计成堆满暴露、性感的衣物,这样做不仅忽视了女性的实际形象,也将女性标签化为一种用来激起男性欲望的对象。
其次,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贴上“脆弱”、“依赖”、“柔弱”等标签,虽然这种标签可能出于一些现实的差别,但这类标签暗示了女性角色在男性之下,缺乏支配和力量的特征。
例如,在一些电子游戏中,女性角色的能力和角色属性被设计成相对于男性角色的辅助和依附,而在游戏限定的性别和角色设置中,女性角色的形象被限制在一种较弱的形象之中。
第三,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欠缺并不仅仅出现在角色本身,也体现在制作者和使用者的角度上。
例如,在电子游戏行业中,女性从事制作的人数较少,一个游戏作品的制作就难免导致棘手的问题。
因此,没有多样性的女性角色被一种固定的价值体系框定,而且游戏制作的过程也被视为一种男性化的程序。
即使是大量使用网络平台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女性更容易受到批评和骚扰,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在网络媒介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和矛盾。
最后,这种女性形象的单一化和刻板化不仅对女性形象本身不公平,也对社会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首先,这种刻板的女性形象使得男性同胞们更加看重女性的外貌而不是能力本身,忽视了女性的多重特征,进而流传出一种误导下一代的观念。
其次,这种定型的女性形象造成了相对的性别成见,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框定在过于狭窄的平台上,严重制约了性别平等和人类的进步。
网络舆论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分析
人 文 论 坛157INTELLIGENCE························网络舆论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海玲 汪 雄 卢叶飞摘 要:“艳照门”发生后,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不断在网络上发生。
这些事件使我们清晰地透视个体行动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学意义,从而通过增强女性话语权和社会性别角色意识,达到女性与男性在社会性别上的平等对话。
关键词:网络 女性 社会性别一、我国网络舆论现状:女性被窥视与消费2008年“艳照门”事件以来,网络上的“门事件”开始愈演愈烈。
闫凤娇、冯仰妍、钟莉颖等女性以各异的姿态和言行在网络世界引起极大的关注。
这一系列的女性身体、隐私或情感的展示及传播,无论是无心之举抑或利益集团或个人的市场博弈的筹码,都满足了大量的窥视欲望和女性身体消费。
1、2010年“门事件”兽兽门、郑璇门、校鸡门、破处门……这些“门事件”通过网络被放肆地传播和放大,当事的女性,身份由模特、白领、大学生到中学生,事件内容由“性行为”到“不雅照”到“校鸡、非主流处女”言论。
她们的隐私被主动地或被动地进行公开化,性和身体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成为这些“门事件”引诱公众关注、偷窥和消费的原始动力。
2、出名或出丑:“出丑名也比不出名好”冯仰妍、钟莉颖、吕瑶,以身体的暴露吸引关注;凤姐、马诺,以出位的言论和夸张的行为一夜成名。
无一例外,她们提供隐私、制造噱头、可供消费、迎合欲望。
这些依靠网络一夜成名的女性,无疑清楚地认识了“点击率”和成名的直接逻辑关系,所以她们借助身体和言论作为最为便捷的资本来为自己开拓市场。
即使这样的行为有悖于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但在名或利的驱动下,“出丑名也比不出名好”,身体和言论的出位果然吸引了众多眼球和飙升的点击率,帮助她们一夜成名。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作者:李晓燕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1期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
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网络女性称谓语边缘话语社会地位一、引言自古以来,男性一直是统治力与话语权的象征,女性作为他者,游离于边缘地带,跟女性有关的话语也被列为边缘话语,女性称谓语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尤其是她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术界和非学术界的关注。
新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的日益更新,网络新生语言层出不穷,其中,最受网民喜欢的是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并被广泛应用的语言,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流行语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交流,体现了网民对社会发展发出的个性呐喊。
近两年来,网络流行语对女性的称谓越来越多,本文从中抽取了“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汇来进行分析。
二、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的概念界定(一)女汉子:不是女强人,不是“纯爷们”“女汉子”作为一个新生的网络流行语,是指行为和性格趋向男性的一类女性。
这类女性因言语粗鲁、个性较豪爽而被大众认为拥有女性不应拥有的男子气概等特质。
女汉子(wo-man)这个新词,最早是由名模兼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一篇名为“女汉子的自我修养”的文章引起。
有人把女汉子看作是世界上的第三种人,存活于男人和女人之外。
他们形象地用wo-man来作为女汉子的英文名字,虽然wo-man的发音和女性woman一样,但是被分隔开了,这说明她也具备man的特点。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交流的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可以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还可以通过发布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来传递信息,这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这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流行词汇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风靡整个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话题。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很强的时效性,时常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
网络语言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甚至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
年轻人之间使用的网络用语可能会与老年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在网络上也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
这种地域性和群体性也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网络语言还具有创新性和变异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意创造新的词汇、造句方式,甚至对已有的语言进行变异、转化。
这种创新性和变异性使得网络语言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网友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创造性使用,通过不断的转化和变异而逐渐形成的。
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可以从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变异过程中探索语言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1)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形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社交交流的主要途径。
然而,不同于传统媒介,网络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和塑造可能存在独特的社会性别问题,本文将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通常被呈现为具有强烈的性别特征和刻板印象。
例如,在一些流行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和广告中,女性通常被描绘成外表美丽、温顺无害、以男性为中心的对象。
在网络媒介中,这种趋势被加强,女性往往被定位为求婚对象、育儿履历者或家庭化形象。
这些形象纷繁复杂,却普遍存在一些相似的性别特征:女性通常是弱者、被动的一方,具有无害、柔弱、受害者的标签,这样的呈现影响了公众对女性的印象和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
其次,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性化倾向和人身攻击现象较为普遍,这些现象构成了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许多女性形象的网络攻击和人身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一方面,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强烈地赋予了性化的色彩,通过其性感化的形象为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流量,为广告牟利;同时,部分网民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性格化、性别化和攻击性的评论,来寻求平台上的话语权,或者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和压抑。
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和人身攻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观念的塑造和传承。
家庭和学校是社会性别观念的重要形成地,一些女性所处的家庭和教育环境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灌输了约束女性行为和让男性拥有优势的观念,而且网上群体的匿名性和缺乏监管既扩大了言论自由的范围,也增加了对异化和攻击行为的容忍度。
为了破解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社会层面上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针对社会性别观念的问题,家庭和教育部门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加以引导,避免灌输不健康、不平等、具有偏见的观念。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用语的发展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用语的发展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含义网络用语的特点和网络用语的发展三方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社会语言学的含义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是探讨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包括语言与地域、语言与群体、语言与时间、语言与文化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对网络用语的研究,就是将网络用语当成一种社会方言,研究它的语言特色、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发展趋势等。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一)简洁化网络用语追求高效率、大容量、简洁化,用最少的符号或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例如,用不明觉厉表示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仍然觉得很厉害,用四个字表达复杂的感情和内涵。
(二)平民化与规范化汉语相比,网络用语更加倾向于平民化和口语化。
例如,网络上用蹿红来表达规范汉语中一夜走红的含义,显得更加随性和亲民。
(三)符号化在网络用语中经常用符号来代替语言,表达一些特定的含义。
例如,用88代替再见、用94代替就是等等。
(四)创意化相比于规范汉语的传承性而言,网络用语更富创意性。
网络用语创意或来源于对规范汉语的演变,或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或来源于网民的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进步和文化发展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神马都是浮云不做死就不会死等网络流行语就充分体现了网络用语的创意性。
(五)普及化随着网络交流的盛行和新闻媒体的传播,网络用语已经越来越呈现普及化趋势,对汉语言发展和人们日常交流都有着广泛影响。
例如,当年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就预示着网络用语普及化时代的到来。
三、网络用语的发展(一)网络用语的形成条件语言的发展始终脱离不开社会性,网络用语的产生也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般来说,网络用语是在以下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的: 1.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网络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社会语言学中,认为不同的语言群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习惯。
网络交流促使网民作为独立的语言群体而存在,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网络语言。
私人生活公共化:女性“网红”现象背后的个人与社会
使用价值才是人们 消费的本义和 内涵 。由此 ,大多数
研究者将 “ 网红”看成是 与明星类似 的人群 ,作为一
梳理 已有文献 ,我 国 自 2 0 0 2 年 起就 已经 有关 于
个符 号 ,彰显着这些 群体 的时尚品味 、个性 态度等 ,
网络红人 的研究 ,至今大致可 以分为 以下几个 派别 :
上 ,在女性 主义视角之下考察女性在 网络 中的角色定
位 、社会 表达等。另有一部分传播学的相关研究 ,在
网络在 人们 日常生活 中扮 演着 日益重要 的角色 ,
其 中的类 明星现象 … 也开始 引起学界 的关 注 。这些 人被称 为 网络 红人 ,简称 “ 网红” ,意指在现 实或 网 此不做详述。
笔者以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比男性有更多的角色规则需要遵守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规训这其中产生的积攒的平时隐而不现的负面情绪可以在强烈追逐网红的过程中暂时忘却或者减弱在与其他粉丝互动的过程中得以缓解和释放因此女性成员较之男性成员对追逐明星这一行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胁 1 T e B 丽 i e 0i Hu a ======== 日 ,
络生活 中或是 由于网络重大事件 、绯 闻 ,或是 团队刻
意打造 等各种原 因被普通 民众 所关注从 而走 红 的人 ,
包括平时人们所谈论的 “ 公知” 、 人气 主播 、 著名写手 、
网店模特等各种类 型。“ 网红”这种平 民狂欢 的产物 , 吸引 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度 ,也引起 了相当一部分研
测性强 ,粉丝 为了追求 与所崇拜 的对象 的一致性 ,消
费远超过实 际需要 ,存在过度消费 和盲 目消费 。
追 捧 ,实 现 自我 价值 ¨ 。因此 ,成 为 “ 网红 ”或是 粉 丝 ,是 青年 群体 自我 实现 的一种 新 的文化 表达 方 式 ,是人 们希望 通过 网络 、自媒体 这样的 自我表 演平 台 ,张扬个性 、态度和观点 ,以获得 自我肯定和 社会肯定 的一种方式 。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摘要】网络媒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性形象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了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如何被塑造,并分析了女性形象所面临的刻板印象、被动角色和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认知,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为了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重塑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积极的社会性别观念,我们可以促进性别平等的发展,使网络媒介成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空间,为实现性别平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媒介、女性形象、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被动角色、性别歧视、社会性别观念、重塑、性别平等、社会性别观念。
1. 引言1.1 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的重要性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女性形象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的塑造,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和评价。
网络媒介中流传的女性形象,往往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促进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建立积极的社会性别观念。
2. 正文2.1 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网络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被呈现出一种美化、理想化的状态,往往与现实中的女性存在巨大差距。
通过网络媒介,女性往往被描绘成完美无暇的形象,强调外表美和性感度,忽略个性与内涵。
这种形象塑造不仅影响了广大观众对女性的认知,也对女性自身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往往受到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导致女性形象的化整为零、标准化甚至异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媒介中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存在一种对性别角色的固化与刻板印象的传递。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比如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缩略语等。
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言需求和语言习惯,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使用环境、社交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使用是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表达。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身份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征。
比如在网络聊天中,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以展示自己的时尚和个性;而在专业的网络讨论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和正式的语言风格,以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
网络语言还可以用来表达社会关系。
在群聊中,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称呼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比如亲密的朋友之间可能会使用亲昵的语言,而陌生人之间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礼貌和谨慎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全球化特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不同的语言和语言习惯相互交融,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比如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中,会有一些与当地文化和风俗有关的词汇和表达,这些词汇和表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
网络语言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社会语言的传播和规范产生了影响。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习惯被引入到了传统的语言环境中。
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扩大了这些语言现象的传播范围。
一些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规范和限制,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和传统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不太适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
女性网友的情绪表达和社交行为研究
女性网友的情绪表达和社交行为研究首先,女性在社交网络上的情绪表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众所周知,女性是情感化的生物,她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特别是在社交网络上。
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不满意的情感。
因此,许多人认为社交媒体是女性表达情感的天堂。
然而,女性在社交网络上的情感表达和实际情况并不总是一致的。
研究还表明,女性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己满意的情感,而不是负面的情感。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关注自己的社交形象,因此倾向于在公开场合避免负面情绪的表达。
此外,研究还发现,女性的情感表达通常会受到她们的社交网络的影响。
这意味着当一个女性的社交网络中充满了积极的情感时,她也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
反之,当她的社交网络中充满了负面的情感时,她也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负面情感。
在社交网络上,女性表现出来的交流方式也不同于男性。
女性在社交网络上交流时,通常更倾向于语言和谐、表达情感。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因此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温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社交网络上,女性通常更关注维护友谊和关系,而不是展示自己的技巧,这也反映了女性在社交网络上的一种特质。
而社交网络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
研究显示,女性在社交网络上更容易获得批评和负面反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女性在社交网络上的积极表达。
女性通过社交网络可以与更广泛的人群交流,并获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她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情感。
此外,女性通常也更能够为其他女性提供支持和建议,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视角。
除此之外,社交网络还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机会。
女性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展示自己的不同面貌,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和个性。
这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追求个性和自尊的平台,也使她们更加自信和自信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交网络中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行为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各种交流,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然而,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扰,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传统媒介中,也反映在网络媒介中。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以下问题:一、性别刻板印象的传递在网络媒介中,女性形象往往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困扰,不能展现自己多样、真实的形象。
女性更容易被定义为某种特定的身份和角色,比如母亲、妻子、女友等等。
这些身份和角色经常被强调,而忽略了女性的个人性格和自由选择权。
此外,女性形象在网络媒介中也经常被单一化和赤裸裸地性化,这无形地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女性在网络中自由的表达和展示。
二、暴力压迫的存在网络媒介中存在着种种暴力行为,如网络欺凌、网络骚扰等等,这对女性来说是特别困扰的,她们往往成为这些行为的主要受害者。
在网络媒介中,女性往往被贴上各种标签,这些标签可能包括不适当的性别角色、风俗习惯等等。
这些标签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暴力压迫,影响和限制了她们在网络中的自由发言权和表达权。
三、性别歧视和职业管制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和职业管制的影响,她们在网络中的表现和发展受到限制。
女性在网络中更容易被认为只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角色下,例如做家庭主妇、奉献者、漂亮的小姐姐等等,这对女性进行创造性表述和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四、海量信息和广告的冲击网络媒介中的信息量和广告量都非常大,这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刺激,但对于女性却也构成了压力和困扰。
由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性感和性别化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女性在网络中的标准形象,这使得女性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外貌和身体,而忽略了个人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网络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困扰,特别是那些鲜明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女性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发言权,还间接地对性别角色进行了不必要的捆绑。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成为人们日常交流、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场所。
然而,尽管女性在人数上占据了互联网用户的半壁江山,但是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却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讨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首先,可以从命名的角度来说明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问题。
在网络空间中,经常能够看到将女性视为“妹子”、“小姐姐”、“老婆”等称呼。
这些称呼通常来自于男性的口中,令女性在网络社交场合中显得无助和被动。
这种称呼不仅反映了社会上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折射出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不足。
其次,在互联网上的流行文化中,对女性的虚假或扭曲表述频频出现。
比如,在网络上出现的诸如“腿控”、“爆乳”等美学,表明男性主导的审美观念已将女性身体成为一种消费品。
这种语境下的女性身体被读作为给大众提供私人快乐的性对象,被当作了性成分高升的情色提供者,而非受害者。
这种消费文化衍生出的想法、行为等都直接导致女性话语权的欠缺。
另外,网络暴力也是阻碍女性话语权建构的堵墙。
在互联网上,女性用户经常受到带有贬低、污名化和攻击性的言论和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网上性别暴力。
网络暴力抑制了女性对于维权的表达和正当主张的发出,打击了女性在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和尊重的能力。
最后,网络平台的设计也会对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产生影响。
很多网络平台的设计理念都是以男性为主导,将女性唤醒为“外围性关系”或“非主要用户类别”,这使得女性在网络互动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管理规定往往鼓励用户使用真实姓名,这已经成为了女性话语权受限的问题。
总之,在网络空间中,女性用户的话语权仍然需要加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若干方向出发:提高女性对网络技术的控制权和认知水平,防范和打击网上性别暴力,加强网络平台的设计与管理维权,提高公众对于女性话语权的认识、尊重和保护。
同时,我们更应该发扬自己的力量,倡导网络正能量,打造更加健康、积极的网络空间。
“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分析与文化构建人类学阐释
“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分析与文化构建人类学阐释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性别现象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新型的社交空间中,社会性别现象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性别在网络中不再仅仅是生理属性,更多地被赋予了文化和符号的含义。
各种社会性别认同和表达方式在网络文化中得到了更多的展现和认可。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些平台上,社会性别现象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呈现。
性别角色的塑造、刻板印象的强化、性别歧视等问题在网络中随处可见。
网络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渗透到现实社会中,对社会性别观念和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学角度对社会性别现象的解读尤为重要。
人类学家通过对文化、符号和象征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性别现象的形成和演变。
文化的构建和社会性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社会性别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对社会性别现象进行人类学阐释,不仅有助于揭示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也为我们思考性别平等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1.2 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网络文化对社会性别的影响以及文化构建对社会性别的塑造作用。
通过人类学角度对社会性别现象进行解读,深入探讨文化构建和社会性别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揭示微时代下社会性别现象的一些新特征和隐含规律,为未来的性别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2. 正文2.1 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分析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的分析需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的影响。
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角色和形象,超越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展现出更多元化的性别表达。
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分析
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社交活动中。
然而,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之间的关系。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网络语言以简洁、图像化为特点,使用大量的符号、缩写与网络热词,以追求表达的简洁高效。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时尚性和更新性,能够迅速捕捉流行热点,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心态。
最后,网络语言还具有互动性和娱乐性,通过幽默、夸张等手法吸引用户的眼球。
三、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的关系1. 网络语言反映社会心态的变迁网络语言在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心态的变迁。
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观念的改变,导致了网络上婚姻用语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表达婚姻状态和关系的网络热词,如“毒鸡汤”、“吃瓜群众”等。
这些网络语言的形成与流行,折射了人们对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
2. 网络语言对社会心态的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一些网络用语的流行与推广,可能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通过网络语言的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从而影响社会心态。
3. 网络语言的利弊对社会心态的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既带来了便捷与乐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在网络语言泛滥的环境下,人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此外,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可能导致信息隔离和价值观念的碎片化。
四、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的互动关系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心态对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流行产生着影响,而网络语言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心态的形成。
例如,在一些特殊时期或社会事件中,人们的情绪与心态会通过网络语言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宣泄,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心态。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网络空间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空间中,并不是所有群体都能够平等地参与话语权的建构,其中女性的话语权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的分析和建议。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常被视为弱势群体,性别刻板印象使得女性在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方面面临一定的障碍。
这种刻板印象在网络空间中依然存在,并且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和泛化性质,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
在一些网络论坛或社交媒体上,女性往往容易成为网络暴力和诽谤的对象。
这种现象使得女性在网络空间中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抑制,限制了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也影响着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个人资料的填写和匿名账号的使用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往往容易受到质疑和否定。
这种质疑和否定的现象使得女性在网络空间中获得他人认同和支持的难度增加,从而影响了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女性参与网络空间的活动也容易受到性别歧视的限制,例如在一些游戏和科技领域,女性被视为“不懂行”,往往被忽视或排斥。
这些现象使得女性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声音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有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网络暴力和诽谤的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引导网络言论健康和理性发展。
对于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相关平台可以加强对用户身份认证和保护的措施,减少虚假账号和匿名账号的使用,保护用户的身份权益。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性别平等和尊重的认知,构建一个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网络空间。
对于语言暴力和性别歧视问题,可以加强网络社区管理,设立用户举报和投诉机制,及时处理涉及言语暴力和性别歧视的言论,维护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权益。
女性的社交网络
女性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成为人们交流、分享和连接的主要平台。
在这个充满信息和联系的世界中,女性的社交网络已经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女性的社交网络进行探讨,探讨其特点、影响和重要性。
一、女性社交网络的特点女性社交网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兴趣与爱好交流:女性社交网络常以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形成特定的交流群体。
例如,女性可能通过社交网络分享烹饪、时尚、音乐和旅行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这种交流有助于女性之间建立深入的联系,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
2. 支持和安慰:女性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女性可以在这里得到其他女性的支持和安慰。
无论是面对工作压力、家庭困扰还是个人挑战,女性社交网络都能成为她们情感上的支持系统。
通过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女性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帮助。
3. 职业发展和商业机会:女性社交网络不仅提供了交流和支持的机会,也为女性参与职业发展和商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通过社交网络,女性可以找到行业内的导师和支持者,了解到新的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
此外,女性社交网络还可以促进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女性商务伙伴的建立。
二、女性社交网络的影响女性社交网络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1. 自我认同和身份塑造:女性社交网络帮助女性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塑造自身的身份。
通过社交网络,女性可以与其他具有相似背景、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女性进行互动,从而增强对自我认同的理解和接纳。
2. 社会变革:女性社交网络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社交网络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和争取权益的平台。
女性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组织集会、发起请愿活动和分享经验,以争取平等、公正和尊重。
3. 商业和市场影响:女性社交网络对市场和商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广告商和营销人员与女性消费者沟通的主要途径。
通过社交网络,女性可以分享购物经验、产品评价和推荐,从而对市场需求和产品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博客中女性自我呈现的社会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博客中女性自我呈现的社会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家庭、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女性角色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一代的意识觉醒越来越被打破,女性在职场、科技、文艺领域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为广泛的表达和深度的参与。
同时,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一种新的个人呈现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很多女性开始通过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个人呈现,表达自己的观点、人生体验和生活见闻。
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可以给女性带来更多的社交经验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能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女性在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方式以及背后的社会意义,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1.女性在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方式是怎样的?
2.女性自我呈现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女性博客中的自我呈现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博客内容的文本分析、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女性在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方式和呈现内容。
同时,还将对传统的性别观念、文化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究其对女性博客自我呈现的影响和作用。
四、预期研究结果和贡献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了解女性在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的参与和表达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发展,为女性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网络空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
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社会文化、性别认同、权力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女性在网络空间中话语权的现状出发,探讨女性话语权的建构,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受到一些制约。
一方面,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一些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的思想观念,女性被贴上“弱者”、“不懂技术”等标签,使得她们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轻视。
网络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暴力和网络性骚扰现象,这些行为会对女性自由表达意见和参与公共讨论产生威胁和恐惧感,使得她们不愿意积极参与网络话语权的争夺。
女性话语权的建构需要借助于社会文化的转变。
一方面,需要尊重和理解女性的观点和声音,避免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需要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让女性在技术和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培训和发展,提升她们的话语权。
也需要加强对网络暴力和性骚扰的打击和防范,保护女性的安全感和自由表达。
通过教育和参与,可以增强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
教育是培养女性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性别教育,提高女性对自身价值和权利的认识,鼓励她们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和话语权争夺的过程。
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参与平台,鼓励女性在公共领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增强她们的话语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月 第28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Jan.2010 Vol.28No.1[收稿日期]2009-11-21[基金项目]2009年安徽省妇女/性别研究基地项目:/两性平等与和谐社会建构0[作者简介]杨雪云(196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农村社会学。
女性的网络表达模式及其社会学解读杨雪云(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9)[摘 要]不少学者认为电脑网络因其匿名性与开放性成为一个超越性别、自由表达的平台。
根据网络资料,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将女性在网络的表达模式分为三种类别。
剖析每种表达模式的实质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女性现实处境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明网络中的女性表达如何受到来自性别的规制。
[关键词]女性;网络;表达模式[中图分类号]G206.3,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273(2010)0120129204表达原意指将所思所想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网络具有特殊性,借助网络所进行的表达并不仅仅限于文字,它也可以是包含图片、视频等在内的更为丰富的语言符号。
依据表达者主体性的呈现状态,表达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对体力的要求,使得女性的自然属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发展的空间,女性发展空间的狭小又决定了女性很少有机会表达自我,从而陷于失语状态,既便是那些看似女性/主动0表达出的理念,事实上也往往是男权社会强加的结果。
今天,网络以其虚拟性和大众性为两性差异的缩小在理论上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在电脑上,所需要的只不过是电脑操作的技术而己,性别似乎已不重要,甚至似乎已毫无意义。
据此,有人认为,电脑时代的到来为男女平等铺设了坦途。
美国著名科技作家和分析家Esther Dyson 在5虚拟的声音6中更是认为互联网简直是为妇女量身定做的表达自己意见的场所。
那么,网络真的给女性提供了一个真实表达、平等展示的舞台吗?本文以女性的网络形象及女性的网络处境为切入点,分析女性网络表达的模式、女性主体性的呈现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女性现实处境与问题。
一、作为网络卖点的女性形象)))女性的被动表达网络中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直观的女性图片所展现的女性形象;第二类是文字描述(如新闻报道、网络故事)中的女性形象;还有一类是各类女性网站透过各种信息为女性设定的标准形象。
(一)网络图片中的女性)))男性观看的对象美女图片充斥网络,乍看起来千姿百态、风情各异,但事实上无一不是在强调/女人味0以迎合男性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标准。
所谓女性的不同品味不过是为男性的不同口味准备的不同菜系,男人处于观看品评的主体地位,而女性却充当着被动的被观看者的角色。
而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恰恰是男女社会关系的最好体现,正如约翰伯格在5看的方法6中所说的那样,/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0[1]51。
网络中性别关系模式不过是现实生活中性别关系的呈现与延伸,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并没有因摄像头与屏幕的阻隔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女性被观看的地位由来己久,但,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时代,美女的群体出场却也向我们传达着新的信息,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所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0[2]美女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带来了高额赢利,具备了商品的本质属性。
而网络的快捷与宽广的覆盖面使女性尤其是美女的商品特129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发挥,商品价值得以前所未有地实现。
(二)网络故事中的女性)))依旧的被观看者女性的商品性质并不简单地反映在直观的女性图片上,在各种网络文字中它也因为独特的注意力效应成了众多网站频频使用的售卖及促销手段,女性元素成为网络新闻的重要元素,用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以此来提升新闻的商业价值。
在流行于网络的各种情感故事中,女性的出场有着可以追寻的统一逻辑:她们是情爱故事的受害者或害人者,无论是受害还是害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情爱细节的勾画与描述能够作为最大的卖点带来丰厚收益。
在这里,女性仍在被动地扮演着被观看者的角色,充当的是满足观看者窥私心理的意淫对象。
(三)女性网站中的性别建构)))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被观看者在当下名目繁多的女性网站中,鲜有真正对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层关照的,大多是在教导女人如何成为一个有人疼有人爱的有女人味的女人。
为此,抓住老公的心成为女人们的共同事业,保持漂亮体形与青春容颜成为女性的第一要务。
为了女性的这一终身事业,网站为女性准备了各种美容、服装、饰品等道具,而女性往往是以花瓶似的购物狂的形象出场的。
在女性被称作/半边天0的今天,女人为美丽所做的所有功课背后仍离不开男性目光的指引,这一点并没有因时代的演进而发生质的改变。
5诗经#国风#周南6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0,5后汉书#马廖传6中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0的记载,唐朝则曾有对妇女身段丰腴的要求[3]43。
缠足则可以说是一场全社会的对女性身体进行人工改造的运动,它究竟始于何时,史学界说法不一,但在女人缠足的原因上,基本达成共识,即认为缠足之后的女性更符合中国男子眼中的美女标准,可使她们成为更令男性满意的理想泄欲工具。
[4]21纵览整个中国时尚变迁的轨迹,我们看到的是,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时尚主题强调的是女性的不同部位,崇尚的是女性的不同韵味,但由男性设定女性美的标准这一点却是始终如一,成为贯穿整个时尚历程的中轴。
我们今天在网络中看到的对所谓性感、女人味的强调与关注反映的不过是男性在这一时期对女性审美取向的期许。
显然,网络的便利快捷与宽广的覆盖,给女性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知识与信息,还有偏见的蔓延与普及,以及对女性主体性的忽略与遮蔽。
二、/木子美0们的网络效应与现实命运)))女性看似主动的被动表达上述女性形象大多是作为被动的被观看者出场的,不可否认,网络中还有这样一些女性,她们挑战社会的心理道德底线、主动在网络中以身体吸引眼球,那么,在社会学视角的观照下,她们的主动选择又显现出何种意涵?/木子美0对于大多数网民而言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几年前她通过公开自己的实名性爱日记使得其网络日记的访问量飙升,一度引起网络瘫痪。
和她一样利用网络在身体上大做文章的还有二月丫头、竹影青瞳、流氓燕等等一系列女性,尽管这些女性所使用的具体方式各异,但她们都遵循着统一的行动路径,那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提高点击率的杀手锏。
对这些以身体成名的女性,人们给予的大多是观看、咒骂、嘲笑与谴责,但却往往忽略了这样的问题:她们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道德曾经如此根深蒂固的社会中,是什么给了这些女人行动的动力?她们的网络行为给她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又是什么?这种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勾连能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透视个体行动背后的社会动因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社会学意义。
显然,仅仅通过对个体的剖析是无法真正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当我们把目光投置到个人以外的社会空间时,符合逻辑的解释是:社会上存在着这种身体消费的巨大需求市场,而这些女性认识到市场的这一需求,相信自我身体的暴露能够吸引来无数的看客,从而达到一夜成名的效应。
所以当她们的人生目标与有限资源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时,她们便借助身体这一最为便捷的资本为自己开拓市场。
而事实的运作也正如她们所预料的那样,身体的出位果然吸引了众多眼球,网络中的女人果然如她们所预见的那样一夜成名。
身体与成名之间的这种逻辑关联凸显出这个时代的症状,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特定的社会情境点燃了这些女性的欲望,是观看者的急切鼓动了她们的暴露冲动。
事实上,在对木子美们喧哗的咒骂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木子美们对两性关系的大胆描述和对自己身体的展现,是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有人甚至认为她不过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消费了一把男色。
按照约翰伯格在5看的方法6中的观点,把自己的照片贴上网络,其实是对身体权的下130放。
男性话语中,女性的身体被男性控制,服务于男性设定的目的,而/木子美们0通过网络主动将观看权下放给观众,颠覆了女性被看的传统。
也就是说,她们自己掌握着是否要给他人观看的权力,从而实现对自我身体权的控制,有人由此认为这是女性本身权力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
但我们从木子美们的身上看到的并非这种主体性的觉醒与主动权的行使,鼓动与引导她们行动的仍然是男性的目光或行为模式。
借用芙蓉姐姐自己的话来说,她要展示的是她/漂亮得会让男人流鼻血的身材0(芙蓉姐姐博客语,);情感遭受挫折的木子美以不负责任的风流男性的行为为楷模来报复男性;而竹影青瞳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她展露裸体只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看她的文字,显然,所有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折射出这些看似主动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被动、貌似反抗中隐含着的顺从。
我们有必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些靠身体成名的女性,她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呢?网络与现实之间只不过是一转身的距离,而她们在网络中的行为投射在现实中的阴影常常使这一转身有了难以跨跃的宽度。
从短时间看,可以说木子美们的目的获得了充分的实现,但,网络的快捷宠坏了观看者的味口,他们需要不断地品尝新的视觉大餐,于是那些曾在一时间被人们争相观看的/被看者0大多不过是各领/风骚0三两天的网络过客而己,一番喧哗之后很快淡出网民的视野,被网民遗忘。
而一直被人提及的芙蓉姐姐也一直不断地变换新的卖点,以保持点击率从而维持/名人0的身份。
木子美曾在不久前网上征婚,据说应者云集,木子美本人也颇为自信地说,她要让人们看看象她这样的人也是可以结婚的,也是有男人爱并愿意娶回家的。
但,我们恰恰在她这看似颇为自信的言论中发现其中隐含着的极大的不自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0,对一个如此再自然不过的人生程序加以强调、进行论证,这本身己表明她在虚拟世界中的作为己经给她的现实人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问题。
网络上这些女人看似各异实则雷同的命运轨迹凸显了女性命运中的一个悖论:网络中人们玩味着、娱乐着这些以身体招揽看客的女性,但是,现实中又刻意回避着她们。
除了利用她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运作者,单位不愿接纳这样的职员,家庭不能接受这样的妻子或母亲。
这与人们尤其是一些男性对红灯区的态度颇为相似:玩味着并歧视着。
这不由使人联想到我们这个社会很多男性对好妻子的肖像素描:客厅里像个贵妇,卧室里像个荡妇,厨房里像个主妇。
这可以说是许多男人期望中的标准女人形象。
正如波芙娃在5第二性6中所指出的:/女人是什么以及是好是坏都是按照男人的标准来定义的,但男人却不是由女人来定义的。
女人是附属的,而男人是本质的,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女人)只是他(男人)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