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2.1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任务驱动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本章内容是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的功能,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要想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细胞的各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而细胞要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代谢。

因此本章在结构的基础之上学习物质运输的各种方式,第五章则在物质进入细胞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进行层层递进式学习。

从系统的视角去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微观世界,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生命的系统观。

内容结构课时教学设计环节一:情景导入情景导入:环节二:渗透作用【活动一:阅读与思考】播放教材P62页中“问题探讨”的实验视频,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布置任务,展开问题探讨:任务一:1、讨论什么是渗透作用?2、归纳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3、判断水分子流动的方向根据教材P62“问题探讨”中的渗透现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由于单位体积的清水中水分子数多于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因此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的水分子数。

2.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不会升高?为什么?不会。

原因是纱布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

3.如果烧杯内不是清水,而是同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不会升高?为什么?不会。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

4.尝试概括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概括描述】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建构渗透作用的概念。

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渗透作用方向:3.扩散: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的现象。

从扩散和渗透作用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吗?渗透作用特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的扩散,而且是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本章整合4课件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本章整合4课件人教版必修1

3.C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可能需 要通道蛋白,但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氧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为自由 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 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CO2进入毛细血管的方式为自由扩 散,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4.D 花青素易溶于水,A错误;水温升高破坏了生物膜的选择透 过性,使液泡中的花青素进入清水中,从而使水的颜色变成红色,与花 青素的溶解度无关,故B错误,D正确;细胞壁没有选择透过性,C错 误。
3.解析:(1)通过曲线分析,AB段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说明细胞失 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2)随着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 大。由于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的液 体是外界溶液,即2 mol·L-1的蔗糖溶液。若想细胞快速复原,应将其置 于蒸馏水中。(3)乙二醇是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 胞,随着乙二醇的进入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最终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 界溶液浓度,细胞从外界重新吸水。(4)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必须处于存 活状态,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而且有成熟的中央大液泡。
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也是自由 扩散。故A、B、D错。
6.(2018·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
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B )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解析: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RNA一般不能通过细胞
4.(2018·海南卷)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 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科研人员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用于培养植物叶片的甲溶液和乙溶液起始浓度可能相同B.甲溶液是乙二醇溶液,乙溶液是蔗糖溶液C.2min后,处于乙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可能已经死亡D.C点时甲溶液中的溶质开始进入细胞,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分析:1 .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A、实验开始时,甲溶液中的植物叶片原生质体的体积大于乙溶液中原生质体的体积,原因可能是甲溶液中的乙二醇分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引起的,甲乙溶液起始浓度可能相同,A正确;B、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先质壁分离后复原是因为乙二醇分子可以进入细胞,B正确;C、2min后,处于乙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不再改变可能是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C正确;D、C点前甲溶液中的溶质就开始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2、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速率相同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有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蔗糖溶液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提示〗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时作业
解析: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 (即方式a)运 输,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B错误;方式 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抑制 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和 协助扩散无关,D错误。
答案: C
生物 必修1解析: 图Ⅰ中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但相应物质进入细 胞不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 CO2和O2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出细胞的;图Ⅱ中物质的运输过 程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对应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其中葡萄糖除了进入红细胞外,进入其他细胞均为该方式。性 激素为脂溶性物质,是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的,而胞吞 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记知识纲要]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背关键语句] 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浓度差。 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 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载体数量。
课时作业
解析: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 过程中既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 协助。由于细胞膜上不同离子的载体数目不同,故细胞吸收不 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相同,A错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 性,导致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B错误;只有活细胞 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 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 胞中,C正确;叶肉细胞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 子,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吸水→膨胀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1)具有大液泡(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2)具有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注: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主要靠蛋白质吸水膨胀)(2)渗透作用(形成大液泡)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第4单元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第4单元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六、教学程序引言: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第1课时(一)、渗透现象[问题探讨]: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

在屏幕上打出渗透现象示意图提问:⑴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讲述:⑴半透膜的特性: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蔗糖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⑵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⑶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

⑷原理: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A流向B;当溶液浓度A=B时,则处于动态平衡。

部编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带答案知识总结例题

部编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带答案知识总结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带答案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分子量小于5000Da的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

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通过与H+(质子)协同运输[利用H+(质子)电化学梯度]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没有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2、某泌盐植物生长在含盐较多的土壤中,通过叶片表面的吐盐结构,将植物体内多余的盐排出体外,以防止盐分过多对自身造成伤害。

为探究泌盐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某同学利用生理状态相似的植物设计了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保证正常的细胞呼吸)两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泌盐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乙组相比,甲组需抑制叶肉细胞的细胞呼吸B.若测得甲、乙泌盐量相同,则泌盐方式为协助扩散C.若测得甲组植物的泌盐量小于乙组,则泌盐方式为主动运输D.若叶肉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泌盐,则泌盐时载体空间结构会改变3、绿叶海天牛是一种有性生殖的动物,会将摄取藻类中的叶绿体长期储存在自身的体细胞中,在此期间便无需进食。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叶绿体通过胞吞进入海天牛体细胞B.绿叶海天牛含有转移自藻类的DNAC.藻类叶绿体为绿叶海天牛提供有机物D.绿叶海天牛会将获得的叶绿体传给子代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5、部分耐盐植物的根部细胞可以利用细胞膜上P型质子泵——H+-ATPase建立的跨膜质子梯度作为驱动力,驱动根部的Na+运到细胞外。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外浓度
自由扩散
细胞外浓度
协助扩散
细 胞 内 浓 度
细胞外浓度
时间
主动运输
• a.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 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 b.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 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 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 ②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 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 温度等。
四、三种运输方式曲线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21/4/17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7
3、主动运输
特点: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
如:Na+、K+、Ca2+、Mg2+ 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 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4、大分子的跨膜运输的特点:
7)其它物质:0.5g/ml的蔗糖、甘油、尿素、KNO3、 8)实验拓展:
一、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小结
1、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结 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胞就会像红细胞一样会持 续吸水直到涨破细胞膜。
2、质壁分离的“质”、“壁”分别指? 原生质层、细胞壁。
3、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什么?
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 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 信息交流有密切联系。
4.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的蛋白质 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总结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要点总结:1.渗透作用:⑴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⑵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一层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⑴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③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质的浓度和外界溶液的浓度)⑵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②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的大小基本不变)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3〗方法步骤:⑴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⑵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⑷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及细胞大小变化(基本不变).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⑸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⑹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基本不变).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部编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表示不同物质进出神经细胞的方式,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当Na+与载体蛋白上的某相应位点结合时,酶活性被激活,ATP分子中的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钠钾泵具有酶的催化作用,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B.Na+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C.Na+与载体蛋白结合会导致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不同物质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氧气进入神经细胞是自由扩散,钠离子和葡萄糖一起通过钠离子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另外,钠离子和钾离子通过钠钾泵进行逆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A、由题意可知,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当钠离子与载体蛋白上的某相应位点结合时,酶活性被激活,ATP分子中的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A正确;B、钠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由低浓度往高浓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钠离子与载体蛋白结合会导致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氧气的运输,使呼吸作用中能量释放量减少,使ATP的生成量减少,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故选D。

2、下列与细胞物质转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D.生物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答案:C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A、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B、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胞吞和胞吐,B错误;C、协助扩散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运输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C正确;D、并非生物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如DNA不能由核孔出细胞核,D错误。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名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名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中央液 泡大小
变小
逐渐恢复 清水 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的位置
原生质层脱 离细胞壁
原生质层恢 复原来位置
细胞 大小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得出结论
•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 的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细胞液与细 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的 吸 保持不变)
水 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洋葱表皮细胞放在30% 物 失水 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把分离的细胞

放到清水,可见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以上失水和吸水属于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小分子物

质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方向进行
运 分 的扩散作用。红细胞的细胞膜和成熟植物细胞中的细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 另一侧吸收,使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质壁分离现象缓慢复原。
交流
1.实验结果与你与预期相吻合吗?它是否支持你 所作出的假设?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有所不同, 你认为应当作怎样的解释?
2.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C )
a bc
A a bc C
a bc
B a b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
“烧苗”。其原因是(B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4、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2.1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2.1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实验设计思路《生物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实验课,我正是秉承了这些理念而设计的。

教学中,我的角色是引导者、参与者和分享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结合我校“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接着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有疑惑的问题,大家探讨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然后,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动手用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后,组织同学们讨论实验中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并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本实验位于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深入细致的讲解了绿叶中色素分子的提取和分离的全过程。

承接着对叶绿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第五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的知识接受也会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绿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促进和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2、能力目标: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实验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探索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实验难点:分离色素分子时,滤液细线的画法和要求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脱脂棉、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石英砂、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2、学生分组五·教学方法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教师讲解、点播为辅)六·实验教学过程结合我校高效教学课堂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后,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如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

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丙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甲、乙、丙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丙>乙D.无法确定2.图甲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的结构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都是逆浓度梯度运输B.在无氧环境中,图甲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C.图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D.图乙中A、B液面一定不会发生改变3.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观察到如图所示图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处于图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死亡B.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D.水分子能从②进入③,也能从③进入②4.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被台盼蓝染液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B.若黑藻细胞中叶绿体在运动,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C.若细胞中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D.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5.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细胞分别放在 A、B、c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

据图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C.实验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6.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实验设计思路
《生物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实验课,我正是秉承了这些理念而设计的。

教学中,我的角色是引导者、参与者和分享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结合我校“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接着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有疑惑的问题,大家探讨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然后,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动手用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后,组织同学们讨论实验中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并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位于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深入细致的讲解了绿叶中色素分子的提取和分离的全过程。

承接着对叶绿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第五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的知识接受也会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绿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促进和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2、能力目标: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实验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探索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实验难点:分离色素分子时,滤液细线的画法和要求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脱脂棉、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石英砂、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
2、学生分组
五·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教师讲解、点播为辅)
六·实验教学过程
结合我校高效教学课堂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后,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如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

画出的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2-3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

色素分离时,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以免色素分子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以交流各组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分析各组实验失败的原因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具体如下:
五、板书设计
绿叶中色素分子的分离和提取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1提取色素分子。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分子
5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
六·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先疑再探,并于课上积极展示,相互评价补充,使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同学们在学后动手做,做后动脑想,想后大胆提,提后继续验的环节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疑问,进而不断进行探究学习,形成良性的学习机制,各种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这样不仅使教师在整堂课中比较轻松地达成了知识目标,也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如果每堂课都能够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亦会有颇多收获。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师生的时间和能力有限,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够这样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实验教学,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