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病问题及其治理_张忠华
什么是城市病?城市病及其治理 中国城市病集中爆发
什么是城市病?城市病及其治理中国城市病集中爆发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政府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几十年前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
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简介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
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膨胀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根治“城市病”,解决老百姓看得见的“痛”
根治“城市病”,解决老百姓看得见的“痛”作者:张玉荣来源:《小康》2016年第02期“城市病”需要根治,不管是从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城市的角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还是从推动绿色发展构建低碳城市人人参与的角度,让老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
“北京雾霾严重,航班无法降落纷纷返航备降”,有关北京雾霾的新闻,就像遮天蔽日的雾霾一般,多日来持续不散。
或抱怨或调侃,北京雾霾已成为大家心里看得见的“痛”。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
根治像雾霾这样的各类“城市病”,创建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非常迫切的愿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到实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非常重要的一大课题。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主席为根治“城市病”开良方,其中涉及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过高、水源短缺、管理粗放、应急滞后等各方面。
近日,2015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佛山召开,论坛邀请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城市市长、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全球知名企业的代表等参加,组织了多个平行对话,共论城市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真正解决用户痛点”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着智慧城市的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说,智慧城市的概念从2009年提出到现在6年间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技术环境、政策、实践等方面有着巨大变化,也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几大趋势。
对此,张新红建议:“首先我们需要用信息社会的眼光看世界,过去习惯用的工业化的思维已经不适合;第二因势而为,不要与大趋势为敌;第三是希望能真正坚持住城市发展的根本,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美的集团智慧家居研究院院长李强表示,美的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智慧家居系统的研发和创新,推出M-smart智慧家居战略,构建全新的智慧生活体验。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加的人口 压力、 益减少的耕地面积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农 日 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三是偏向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走资 金密集型发展道路的发展模式又大大抑制了现实条件下非 农产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另一方面, 从社会阶层来看, 我国通过户籍制度, 10 把
2006 年 10 月
第4 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ocialist College
O ct obe r . 2 00 6
No.4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张韶 华 (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 要1今天的城市, 已成为国家或地区政治、 经济、 文化和科技发展 中心以及信息高度集中的地方。我 国城市化
的进程起步晚、 发育慢、 水平低, 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50 多年以来,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 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 但是 由于没能很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上传统体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化还 面临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因此,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应明确城市发展的 目标; 建立城市化支持 系统;按照城市化的内在规 律顺应城市化, 坚决杜绝城市化进程中的反城市化行为;要努力树立城市经营理念, 彻底解决“ 城中村” 问题。 [ 关键词1中国城市化; 问题;对策 【 中图分类号1F2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童编号11009 一 6981(2006 )04 一 0050 - 04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 GDP 的贡献举足轻重。我国城市化的增长速度每提高 1 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将新增 1400 亿元, 最终将带 来 3360 亿元的GDP。在 20 世纪中叶, 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基本上实现了“ 城市化”城市化率分别为: 美国 72 %, , 英 国87% , 联邦德国 79 % , 荷兰 86 %, 加拿大 77% , 澳大利 亚 83% 。而我国目前城市人 口占全部人 口比例仅为 37. 7%, 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 , 而且城市化模式既保留有计划 型城市化的成份 , 也有市场型城市化的特征。进人新世 纪,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根据联合国 的预测, 2000 年到 2025 年, 从 世界城市人口将从 24 亿猛 增至 50 亿。中国城市人口也将从 1999 年的 3 . 89 亿增加 到2025 年的 8. 3 一 .7亿。加速城市化是突破中国面临 8 最大的体制性障碍、 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是中国经 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统 筹城乡、 区域、 经济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然而就 目前情况看, 中国的城市化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治理路径分析
社会广角 TheSocialAngle3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治理路径分析文/吕健博摘要:近几年我国推行了积极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若干的“城市病”,常见于人口无序聚集、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问题严峻、房价过高等等问题。
分析来看,导致这些“城市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城市的规划不当、社会资源配置不当、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对城市交通的配套不足、缺乏合理的产业引导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病”;治理1 “城市病”概述1.1 “城市病”的概念我国近几年飞速发展,“城市病”的问题愈发凸显。
“城市病”的本质,就在于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中,各项城市中的资源、规划、管理未到位所出现的落差。
如人口的迅速增长,在缺乏合理交通规划即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时,会出现严重的拥堵现象。
如大量的人口会带来能耗的大大增加,在缺乏提早的规划设计时,会导致城市中的能源供应不足,断水断电的频率增加等等。
“城市病”是一种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病”,并且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截至目前,城市病并无一个普遍性的定义。
直观上,城市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都可以称为城市病,由此看来其所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
1.2 中国城镇化中的常见“城市病”表现1.2.1 人口无序聚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受城市人口的承载力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限制,城市对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合理的城市结构和人口结构是推定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常见于各大城市中出现了人口无序聚集的现象。
这些城中村普遍有着巨大的人口密度、庞大的人口流动性、缺乏必要的社区管理,存在着各类安全卫生隐患,甚至滋生了诸多的治安管理问题。
据估计,仅仅在我国的深圳市中就有超过千个城中村,其中有180个城中村分布在特区范围中。
在西安市的建成区中有180多个城中村,这种城中村导致的人口无序的聚集问题,成为了我国“城市病”治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快速城镇化中“城市病”的预防及治理路径
中产 生 的种 种 负面 效 应都 可称 为 “ 城 市 病” ,由此看来其所囊括 的范 围非 常广 泛。
张汉飞 ( 2 0 1 0) 指出 “ 城市病 ”到底指 的
是 “ 大城市病 ”还是 “ 中等城 市病”或是 “ 小城市病 ” 是许 多研 究区域经济学 的学者 们需要探讨的 问题 ,而 “ 十 二五”规划建 议中主要强调 的还是 “ 特 大城 市病” 、“ 大 城市病” 。 从研究者 的不同视角 , 可 以将其 界定形式大致划分为三类 :
的根 源 归结为 :
一
是认 为 “ 城市病 ”是市场机 制 自发
快 速 城 镇 化 中 ‘ ‘ 城 市 病 ’ ’ 的 预 防 及 治 理 路 径
■ 李 中建 副教授 郑旭 东 ( 郑 州大 学商学院 郑州 4 5 0 0 0 1 )
◆ 中图分类号 :F 2 9 9 文献标识码 :A
困难 、房价 过 高、环 境 恶化 等 “ 城 市 病” 综合 症 ,严 重 制 约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 “ 城 市病 ” 的 产 生 原 因 ,源 于 公 共 资 源 布 局 的过 于集 中,城 市规 划和管理 水 平低 下 等 。 防 治 “ 城 市病 ” 已变得 刻 不 容 缓 , 通 过 改 革 和 完善 公 共 资 源 配 置 决 策机 制 、制 定 科 学 的发展 规 划 、改 善 城 市交通和建立公平有序的就业机制 , 实现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 关 键词 :“ 城 市病 ” 城 镇 化 可 持 续
工业上进行 圈地运动。因此 ,“ GD P政府”
容 易忽视其 它不大容 易显示政 绩 的事 情 , 尤其是需要 由政府提供 的社会发展事 业发 展滞后。 因政府职能缺位而 出现城市病 的 机率并不少。 三是认为 “ 城市病”是 由城 乡矛盾所 导致的。刘永亮 、王孟欣 ( 2 0 1 0)认为 : “ 现有文献虽然研究 角度不尽相 同 , 研究结 论也有所差异 ,但有一点基本相 同,即单
治理“城市病”要抓住关键多管齐下
“ 大城 市病 ” 困扰 , 人 口、 资源 、 环境 协调 发展 面临严 高。
峻挑 战 。这 既 是特大 型城 市发 展面 临的一 般性 、 共 性 问题 , 也与北京 自身 的发展有很大关 系。
发展经济必 然会 吸引就 业人 口集 聚 , 但是 , 北京 的产业 结构仍 不 合理 , 还存 在一 些并不 符合 首都 功 能定位要求 的低端产业 。发展这些低 端产业虽然对 北 京 经济有 一定 的贡献 , 但 是其 带来 的人 口集聚却 是非常严 重的 。北京 外来就 业人 口中 , 2 / 3 都集 中在
这种城镇 化是基 于我国城 乡二元 结构明显 、 区 务需求 , 吸引 了更多外来 人 口进京 。 目前 , 北 京保安 背 景 ,
前线 2 0 1 4 / 3 l 8 7镯
实践思考 l S h i J i a n S i K a o
城镇化 。我们 用几十年 的时间完成其他 发达 国家近 这些 交通方式都不 是解决特大城 市交通 问题 的根本
百年 甚至 更长 时间所 经历 的城市化 进程 。据 统计 , 城镇化率从 3 0 %提高 到 6 0 %, E t 本用 了 6 0 年左右 , 美 只需要 3 0 年。
出路 。因 为在大 的城市 空间尺 度条件 下 , 这些 方式 都无法 实现在 短时 间内 ( 1 小 时左 右 ) 完成 大规模 人
0 1 2 年 的4 9 万人 , 小学阶段在校生 中非京 口增长 的最 主要 原 因。近 十年来 , 北 京市 常住人 口 人增 加到 2 增量 中户籍 人 口仅 占2 3 . 9 %, 外来人 口占7 6 . 1 %。 籍 比例 达 4 5 . 1 %; 再 比如 , 交 通拥 堵 问题 更加 突 出 ,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
管理方式有别于普通 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 。近
年 来 ,我 国城市 化进 程加 快 ,对 我 国乃 至 世界 产 生 了重 大影 响 。美 国著名 经济 学 家斯 蒂格 利茨 预 言 ,影 响未 来世 界经 济发 展 的两件 大事 :一是美 国 的高科 技发 展 ,二 是 中 国的城 市 化 。I但 是 , J 任 何事 物都 有两 面性 :一 方 面 ,城 市发 展 推动 了 国家或地 区社会经 济 的进 步 ,创造 了更 高 的物 质 文 明和精 神 文 明 ;另一 方 面 ,城市 发展 也带 来 了
也 不 断地 向 沿 海 城 市 靠 拢 ,形 成 了 日益 强 大 的
城市 病是 各 国发展 过程 中的通病 ,主要表 现
为建设上的不协调。我 国城市在发展过程 中,不 但未能逃避这个病症 ,而且此病还带有 比较典型
城市化趋 势 。城市人 口迅猛增长 ,使城 市的社
会 治安 恶 化 ,犯 罪 率 偏 高 ,如 绑 架 、抢 劫 、盗
由于 中 国城 市化 的迅速 发展 ,打 破 了原 有 的 人 口分 布格 局 ,城 市人 口越 来越 多 。特别 是一 些
大城市 , 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 中国城市发 《
展报告 》 指出, 目前上海浦西区的人 口密度为 3 . 7
万 人/m 北京 和广 州 城 区的人 口密度 分别 为 1 k , . 4 万)J r 1 ,kn 和 . ) kn。 目前 ,世 界上 的主要 3万 , r J 大城 市 ,如东京 只有 1 . 3万 ̄ k' ,纽约 、伦 敦 、 i2 l l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我国城市病及其治理对策
我国城市病及其治理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城市病。
妥善解决城市病是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本文从城市病产生的原因、规律和城市病与城市化的关系出发,分析治理城市病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病治理对策当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两化过程中承担者重要作用。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城市本身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病,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犯罪率上升等。
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城市病是与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的,具有普遍性和自身的客观规律。
一、城市病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⑴城市病(英文city disease):在城市化过程中,因管理模式与手段等落后于城市发展进程,使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等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摊大饼,从而突破了其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造成的一系列明显影响城市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负面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
⑵城市病的根源:客观方面,城市病是由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规模失衡造成的。
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客观上要求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必须保持适度关系,一旦人口过渡膨胀和城市盲目扩张就会超过这个度,必然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
主观方面,城市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管理落后于城市化进程,这包括对问题认识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落后等方面。
⑶我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人口膨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拥挤。
目前,我国大多数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10000人/平方千米,上海的某些地区甚至达到了50000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超高是城市病的最主要成因。
交通拥堵。
虽然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始终赶不上机动车辆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机动车辆急剧增长。
关于城市病及其治理
关于城市病及其治理一、对“大城市病”要有新认识所谓“大城市病”,是指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症状”。
我上大学时就接触到了这一概念,当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无论国别,凡是大城市都会得病,似乎是“不治之症”。
对此,在全球学术界、城市规划界基本形成共识,甚至于对各国城市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于是有日本国土整治规划,从“一全综”到“四全综”,一直都在强调人口的分散化。
中国也同样,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对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实行的是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
可效果如何呢?现实情形是大城市人口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全球人口500~1000万人的特大城市从1950年的7个增加到2018年的21个;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从1950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30个。
人口增长最为迅猛的时期是1994年至2018年,大多数500万以上的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口都将近翻了一番。
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是人口规模越控越大。
这一趋势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一次浙江城市化工作专家座谈会上,当一些城市规划专家发言中一再推崇发展中等城市时,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用打趣般的语气幽黙地发问:我想问问各位现在都住在什么规模的城市?答案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近些年不赞成控制大城市规模的专家也越来越多,复旦大学陆铭教授专门著有《大国大城》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主张。
我国决策层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比如要求除个别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放宽城市户籍就是佐证。
我讲上述这些,无非是想说明一点,相较于大城市的吸引力,所谓的“大城市病”是被人们相对忽略的,我们不能因为大城市容易生病,而再次关上城市之门。
这肯定是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
鉴此,我认为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大城市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滞后于人口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但应慎言“大城市病”。
建议慎言“大城市病”的理由还在于,随着人类认知能力、规划水平和技术手段的提高,过去容易在大城市中产生的各种“病灶”,现在看来并非“不治之症”。
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
1、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
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大中城市政府部门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膨胀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交通拥堵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
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环境污染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治疗方法1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中的污染、拥堵、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限制私家汽车发展,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大力控制非引用水使用自来水,鼓励使用中水。
3 、鼓励纸张的二次利用,节约能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_城市病_及其治理
第28卷第5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28 No.5 2007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Sept. 2007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曾长秋,赵剑芳(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长沙 410083)摘要: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提速的阶段,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容纳了大部分城镇人口,而且是现代文明的载体。
由于城市发展缺乏规划,出现了日益恶化的各种典型性城市病以及日渐突出的非典型性城市病。
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要求提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构建和谐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城市病;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中图分类号:F 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42(2007)05–0061–06城市作为一个集人文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四个系统于一体的大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工业、商业、科技、文教、卫生事业的中心,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主要基地。
这种综合性体现在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互动,即城市中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或环境问题上。
其产生的原因,不是单纯地在单一的子系统内可以找到的。
它作为复杂系统的叠加,其管理方式有别于普通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预言,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1]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城市发展推动了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创造了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住宅和交通的拥挤、城市环境质量的恶化、犯罪率上升等,即是通称的“城市病”。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立足国情,以更新的面貌迎接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一、典型城市病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城市病是各国发展过程中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建设上的不协调。
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但未能逃避这个病症,而且此病还带有比较典型的中国特点。
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党内监督难题
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党内监督难题
张忠华
【期刊名称】《江南论坛》
【年(卷),期】2016(000)008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张忠华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靠机制创新破解难题推动工会工作科学运行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J], 天津市南开区总工会课题组
2.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破解中国汽车社会难题 [J], 冯飞
3.以利益协调为着力点,破解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难题 [J], 任新民;陈娜
4.破解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内监督难题的对策r——以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城东乡为例[J], 曾炳权;揭卫华
5.牵住“牛鼻子”紧盯“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破解党内监督难题的新举措 [J], 吕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疾病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疾病表现及其治理
简介:
本文旨在介绍城市疾病的表现以及针对这些疾病采取的治理措施。
城市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类型,由于人口密集、环境污染
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和治理方式与其他类型的疾病有所不同。
一、城市疾病表现
1. 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疾病的表现主要包括慢性病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饮食惯不健康、生活节奏过快等。
2. 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疾病的表现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空气
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密集,社
会经济压力增大,给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城市疾病治理
1.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健康意识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2. 环境治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保障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注重建设生态环境友
好型城市,保障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4. 政策支持与创新:加大投入,提供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实
施相关政策,鼓励疾病防控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城市疾病治理的
全面发展。
结论:
城市疾病是当前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对居民健康和城市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环境治理、城市规
划与设计以及政策支持与创新等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治理
城市疾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病”和“城市病”及其治理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病”和“城市病”及其治理张桂文【摘要】摘要: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病”与“城市病”并存且相互影响。
农业小规模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相对贫困和部分群体绝对贫困;“空心村”的普遍存在是现阶段“农村病”的主要表现。
以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承载力薄弱、“城中村”环境和治安问题等为表征的“城市病”集中爆发,并向二、三线城镇蔓延。
农业转移人口的非农化与市民化相脱离;城乡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以及东中西各区域之间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地方政府的治理理念与方式有悖于健康城镇化要求等等,这是导致“农村病”与“城市病”的主要原因。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化解城乡间与城市内部的双重二元矛盾;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治理“农村病”与“城市病”的基本思路。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42)003【总页数】8【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病”;“城市病”一、引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
截至2013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7.3亿〔1〕,是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有余,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高出1/4,城市化规模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以1.02%的速度增长,35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35.8个百分点①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具有“浓缩发展”的特征。
但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城镇化进程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迅速向大城市集中,导致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农村病”严重存在的同时,“城市病”日益突出。
根治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病”与“城市病”,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行综合治理 解决群众看病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列谈之三
实行综合治理解决群众看病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系列谈之三
朱忠华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客观存在,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加以解决,以促进和谐湖北的建设。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朱忠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卫生厅厅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系列谈之三 [J], 张巨成;
2.郭新志: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J], 无
3.推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关于深化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J], ;
4.贫困地区如何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J], 杨辉;
5.用好医联体建设中基层医疗资源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黑龙江为例[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探索当前我国城市病问题及其治理张忠华 刘 飞[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全面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统称之为城市病。
妥善解决城市病问题,是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本文从城市病与城市化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规律和治理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城市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病 治理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12)02-0084-2当前我国进入工业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作为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在两化过程中承担者重要作用。
但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城市发展本身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犯罪率上升等,统称之为城市病。
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1]。
这是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治理城市病问题。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的,具有普遍性,只有厘清并牢牢把握其内在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有效预防和治理。
一、城市病是随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的普遍现象城市病不是某一国家所特有的,也不是某一经济体制下所独有的,它随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的一种发展阶段性现象。
尽管各国城市病表现症状不同,程度不一,但具有普遍性。
总体来说,它在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1.城市化起步阶段,即城市化水平低于30%。
在这一阶段,农业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工业化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
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城市布局形态呈零星的点状结构,且城市系统较简单,功能较单一,总体运转正常。
因此,城市病尚未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过程发展缓慢,历时较长,容易导致城市管理者管理模式僵化、规划理念落后,为以后发展留下隐患。
[2]2.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大致在30%-50%。
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也为城市工业积累了大量资本,由此推动城市化加速发展。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使城市人口剧增,规模骤大,而先前的城市功能无法短时间内适应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需求,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滞后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至此,城市病开始显现。
3.城市化基本实现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大致在50%-70%。
这一时期是城市化进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它标志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城市产业结构也发生重大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
此时,城市系统更加复杂化,城市功能更加多样化,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城市病症状集中爆发。
此时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城市管理者囿于僵化落后的管理模式,面对集中爆发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束手无策或疲于应付;二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原来的城市基础设施、住房、环境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
两方面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严重者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4.城市化完全实现阶段,即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
这一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被城市吸纳或实现了城镇就地转移,城乡发展由城乡融合进入一体化发展阶段。
城市功能比较完善,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分散布局,相互分工,功能互补,形成以城市群为首要形态的城镇体系。
此时,城市病得以康复。
二、城市病的内涵及主要表现城市病一词最早发端于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迅速膨胀,出现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大城市,人口呈爆炸式增长,环境遭到毁灭式破坏,失业严重,犯罪率上升等等。
当时的经济学家哈孟德把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负面问题称为“迈达斯灾祸”。
[3]学术界关于城市病的定义没有较为统一的说法,但其内涵基本比较明确。
在这里,笔者将城市病界定为:城市病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城市管理理念与手段等落后于城市发展进程,从而使城市发展突破其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造成的一系列明显影响到市民生产与生活的负面社会问题。
从各国发展实际来看,城市病表现各异,程度不一,但有很多相似之处。
总体来看,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42012年第2期《发展研究》人口膨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城乡人口布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拥挤。
目前,上海浦西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3.7万人/平方千米,北京、广州城区人口密度分别高达1.4万人/平方千米和1.3万人/平方千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城市;交通拥堵:虽然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始终赶不上机动车辆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城市机动车辆呈井喷式增长。
同时,公共交通发展依然滞后,满足不了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
另外,城市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郊区道路建设跟不上,造成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增加了交通量;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受过去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片面追求GDP 总量增加,不惜牺牲环境代价。
因此,绝大多数城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据统计,我国660多座城市中,约2/3的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有接近200座严重缺水,流经城市的河流中有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
大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上空悬浮的固体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但造成酸雨严重影响农业,而且直接威胁到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我国城市中还存在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抑郁症、青少年犯罪、流浪乞讨等问题,各种问题交织,更加大了城市病的复杂性和治理难度。
三、我国城市病的产生原因与治理对策1.我国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看,城市病是由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规模失衡造成的。
城市资源供给在很多方面存在刚性约束,意即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一个限度,这就客观上要求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保持一个比较适度的、稳定的动态比例关系,一旦人口膨胀和城市的盲目扩张超过这个度,就会产生负面问题。
从主观方面看,城市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管理落后于城市化进程。
首先是对问题认识不足,即城市管理者追求城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城市品位和内涵的提升,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观念必然会造成城市规模突破其承载能力限制;二是管理理念的落后,即城市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的、统一的科学规划,待问题出现以后各部门又相互掣肘,往往导致问题积重难返;三是管理水平的落后,科学技术进步赶不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需要,导致管理水平落后。
2.治理思路与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首次超过50%,从发展规律来看,城市病将由开始显现阶段进入集中爆发阶段,因此必须将大力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提高到战略高度,避免出现其他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城市病主要还是指特大城市病、大城市病,而总体思路应为全面治理、重在预防。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决策。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宏观背景下,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要改变以往单向的政府决策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
提高决策的透明度,积极引导普通市民逐步参与社会决策,使政策的出台真正体现市民的需求,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例如,可参考国外经验,设立簇状多用途步行生态社区,即住宅建筑式样与户型适合于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生活方式;通过营造绿色空间来隔断噪音和视线;利用天然河流与湖泊就势连缀成永久性绿化带;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等等,从而建立一种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角落。
第二,通过科学统一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强化城市系统整体功能,提高城市发展的内涵。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
因此,城市发展要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来综合评价并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通过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统筹,强化城市系统整体功能,提高城市内涵。
以交通为例,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引导城市交通结构合理化。
比如在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公交引导的土地开发政策,在大城市外围及周边地区修建新的轨道或快速公交,然后在交通沿线布置新建居住用地和新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用燃油税等经济手段遏制小汽车数量过度膨胀势头;深入开展环保型汽车研发等。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并向郊区、农村腹地延伸。
按照五个统筹的总体要求,打破城乡分治局面,加强郊区及农村腹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壮大县域经济,将大城市从“资源高地”的高压态势中解放出来,让符合条件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通过有效减少农民来推广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从而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繁荣。
第四,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构建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城镇体系。
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群是多中心结构,有利于防止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于一个超大型城市而带来的城市病,也可以有效避免城市过于分散而导致的重复建设和土地浪费。
因此,城市群日益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比如美国五大湖城市群、大纽约地区、大洛杉矶地区、日本大东京地区、大阪神户地区等[4]。
我国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1]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2010-10-18.[2]周加来.城市病的界定、规律与防治[J].中国城市经济,2004,2.[3]、[4]张汉飞.我国城市病的表现及治理[N].天津日报,2010-11-8.[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责任编辑:黄中凯)85。